民俗学概论_B卷试题

合集下载

《民俗学概论》试卷A

《民俗学概论》试卷A

《民俗学概论》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民俗志(是指一种对全国或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的民俗事项进行综合或单项的科学记述的作品。


3.民俗的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4.农业民俗(指伴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5.诞生礼(是指人一生的开端礼。


6.宗族(是指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述民俗的服务性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服务于社会;第二,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第三,协调民众心理,满足民众的审美需求。


2.请简述民俗的基本特征?
(第一,集体性;第二,传承性和扩布性;第三,稳定性和变异性;第四,类型性;第五,规范性和服务性。


3.请简述传统节日民俗有哪些特点?
(第一,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第二,浓厚的伦理观念和人情味;第三,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三、论述题(40分)
从近年来一些民俗事项的消失,认识和理解传统民俗文化面临的问题。

(请举例说明)
(近年来一些民俗文化的消失,反映出传统民俗面临着现代化的冲击与挑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一些民俗事项发生改变或者消失。

)。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考研模拟试题(一)一、名词解释1.民俗2.宗族3.巫术4.母题5.一国民俗学二、简答1.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的辩证关系2.传统岁时节日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3.校园民间文学的主要类型4.表演理论的意义三、论述1.民间文学的生活属性?生活属性对民间文学研究的意义。

2.20世纪初叶现代民俗学活动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这一运动包括哪些活动,这些活动的特点。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1.民俗答: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又称民间风俗。

在我国,“民俗”一词很早就已出现,《礼记•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2.宗族答:宗族是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

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

宗族由家庭组成。

家庭是亲子所构成的生儿育女与养老送终的群体,通常作为宗族的一份子而存在。

3.巫术答: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方术。

它是最古老,最普遍的信仰。

巫术本来是准宗教现象,与鬼神无关。

但是随着鬼神观念的发展和巫术形式的变化,巫术多掺入了鬼神观念。

可以将巫术分为两类:一类是模仿或相似巫术,即以相似的事物代替当事人或事,作为施行巫术的对象。

另一种为行为巫术,言行结合,如求偶巫术、生产巫术。

4.母题答:母题是英文Motif的音译,意为情节的最小单位,又称“情节单元”、“小情节”等。

它主要源于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从国外引进。

母题是构成神话作品的基本元素。

这些元素在传统中独立存在,不断复制。

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_618民俗学概论_B卷试题

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_618民俗学概论_B卷试题

中南民族大学
二○一八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
(B 卷)
适用专业:民俗学
科目代码:618 科目名称:民俗学概论 是否需要考生 携带计算器: 否 准考证号码: 姓 名: 考试时间:3小时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3 道大题(共计 11 个小题),满分 150 分。

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纸上均无效。

答题卷上不能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标记信息或记号,一经发现该考
试科目以违纪处理,零分计算。

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
B 卷,第 1 页,共 1 页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小题8分)
1.加笄
2.庙会
3.道情
4.合谱
5.清明节
二、简答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简析巫觋的主要职能。

2.简析成年仪礼的规范与特征。

3.简析民间游戏娱乐的基本特征。

4.简述民俗资料搜集的田野作业方法。

三、论述题(共50分,每小题25分)
1.试论民俗调节功能的实现途径。

2.节俗活动产生的内在动力是什么?试论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特点。

中外民俗概要B试卷

中外民俗概要B试卷

15-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外民俗概要》试卷A卷班级姓名分数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1. 人生礼仪2. 民间传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民俗的______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2.当今世界,每当人们提起服装,首先想到的就是______。

3.在我国,粮食作物是作为主食的重要原料的。

种植稻米的地区,以米饭为主食;种植小麦的地区,则以面食为主食;还有些地方,日常生活以杂粮为主食。

总之,不同地方的饮食结构取决于当地的______。

4.蒙古包古时称作______,又叫“毡帐”或“毡包”。

5.栈道是我国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迹,大致有三种:木栈、______、______。

6.石桥主要有______、梁桥和拱桥。

7.布依族的染印工艺有______、______、蜡染三种。

8.一般从50岁时起开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90岁为______,百岁为______。

9.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饰,它源于中国的______。

10.傣族人民古老的传统节日______,亦称浴佛节,也是傣历新年,公历四月即清明节后第七天开始举行,历时三至四天。

11.印度的灯节是印度教最隆重的节日,公历10~11月举行,主要迎接______下凡。

12.根据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游艺民俗可以分为七类,即口承文学活动类、民间歌舞活动类、民间______活动类、民间曲艺活动类、民间______活动类、民间杂艺活动类、民间游戏活动类。

13.北方地区比较著名的四大秧歌是山东秧歌、东北秧歌、陕北秧歌、______秧歌。

14.民间曲艺按表演手段不同,曲种分成说、唱、______、说唱兼有四大门类。

15.哈萨克族民间最流行的传统弹拨乐器是______,它流行于新疆阿勒泰、伊犁、巴里坤等,由音箱、琴杆、琴头等部分构成。

民俗学概论_大资料题

民俗学概论_大资料题

1民俗包含哪四部分各部分内容物质民俗,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

社会民俗,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民间娱乐民俗。

精神民俗,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

语言民俗,主要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2民俗学的任务和内容任务: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内容: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学史,民俗学方法论,资料学3民俗学的基本特征集体性传承性和扩布性稳定性和变异性类型性规范性和服务性4民俗学的社会功能有哪些教化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维系功能宣泄功能补偿功能5物质生产民俗有哪些特征地域性季节性功能性科学性6物质生产民俗分为哪几类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与交通民俗7农业民俗包含哪些内容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民俗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农业禁忌祭祀的习俗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农业生产过程习俗农业娱乐习俗8工匠民俗有什么特点师承关系的系谱性技术传承的封锁行生产活动的神秘性9饮食民俗分为哪几类日常饮食节日饮食祭祀饮食待客饮食特殊饮食10民间服饰包括那几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品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11服饰的变化经历的那几个经历第一阶段遮身掩体,防寒禹署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服饰功用除遮身掩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12我们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包括哪几个方面崇宗xx,强调礼仪xx求xx心理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13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那些方面的因素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在历史发展历程中,因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的改变而影响到服饰的改变14以四合院为例,说明我国文人精神与居住建筑的关系四面均有墙壁,墙壁没有窗子,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一家之活动均在院墙之内,与外面不想沟通,所以他是封闭观念的符号房屋布局与家庭成员的居住安排有严格的固定,房屋建筑一般是正房高于侧房,住房安排一般是家长正房,即住堂屋之右侧,兄弟子侄住侧房或耳房,是家长制符号专门设有堂屋,犹如中国古代的名堂,堂屋中有“天地君亲师”之神位,中国古代有敬师为父母的观念,婚丧之礼,即在堂屋举行,中国的堂屋,融汇民族文化精神于家庭生活之中,深谷神圣化了家庭,所以,四合院也是中国人的伦理符号房屋之下皆有檐下回廊和天井成为各放成员交融感情的场合,所以四合院可以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倾向的符号17分家时养老送终的义务如何划分侧地划分轮流负担分摊幼子继承18民间社团和社区组织有哪些行为民间秘密宗教组织民间秘密结社社区组织19节俗活动产生的内动力有哪些自然崇拜灵魂崇拜与古代的迷信禁忌巫术观念密切相关20岁时节日的发张历程经历了那几个历史过程先秦时期是萌芽期春秋战过以后,节日的雏形已见汉代,是我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期xx高峰期明清时稳定期21节日习俗的发展与演变有哪些影响因素神话传说的嵌入上曾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宗教节日(或其因素)的渗透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22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活动有哪些其民俗特点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是祭祀祈年的日子,是合家团圆敦亲祭祖的日子,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宵节,节令食品是汤圆,寄托着人们的祈求新一年圆满顺遂的心愿,旧时,有走百病与祭门户,祭蚕神迎紫姑等习俗清明节,祭墓,禁火两大习俗,还有戴柳,踏青,游春等习俗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主要活动是吃粽子中秋节,吃时鲜水果合家团坐,一边赏月一边分食月饼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陪茱萸,食菊花糕23人生仪礼包括那几个阶段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24诞生仪礼包括那几个阶段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贺生子25xx民间的求子仪式有哪几种向神灵求子由旁人送子性器崇拜与性行为模仿巫术26庆贺生子的民俗有哪些生命降生仪式:洗三进入人群仪式:满月预卜前程仪式:周岁27成年礼的规范和特征是什么行成年礼的年龄规定成年礼的性别区分成年仪礼的考验成熟标志28成年仪礼中常用的考验方法有哪些环境的突变置身于人为的艰苦生活当中从事沉重的体力劳动与耐力培养接受鞭打等肉体痛苦和施行损伤性手术制造恐怖场面29成年仪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农业社会组织形式的制约对教养过程的日渐重视30我国特殊的婚姻形态有哪些抢婚童养婚,指腹婚冥婚入赘婚转房婚典妻不落夫家表亲婚31我国婚姻仪礼的程式有哪些相亲,定婚阶段:媒帖聘的含义迎娶阶段:祈求xx,多xx的祝愿婚礼后:姻亲关系的认可32我国的丧葬形式有哪些初终设床沐浴,更衣报丧大敛选择墓地及落墓日33我国的丧葬形式有哪些让死者回归大自然:土葬,水葬,天葬,树葬保存尸体,以求灵魂不死:墓葬,塔葬,悬棺葬弃其朽肉,让灵魂脱离尸体再生:火葬,xx葬34民俗信仰的对象和媒介分别有哪些对象:灵魂,自然神,图腾,祖先神,生育神,行业神媒介:灵媒,xx的种类,xx的职能35祭司有什么特点通鬼神从事较大的祭祀活动祭司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国王的某事,重臣他们除祭祀外,还掌握较多的文化科学知识在古代文明形成中起过积极作用36xx的职能有哪些、预测人的命运好坏主持祭祀活动驱疫求吉的巫术主持人生仪礼主持神判,处理纠纷在天文历法,医疗,歌舞等活动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宗教祭祀和战争在古代生活中占有头等地位37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有突出的功利性有强烈的神秘性,保守型,封闭性有较强的包容性有较大的渗透性民俗信仰的俗性化趋势38气象气候谚语有哪几方面的内容揭示气候分布的变化规律解释或描述各种天气现象预测未来天气状况预测农事丰歉预测单一农作物收成39民间口头文学按文体可分为哪几类散文的口头叙事文学,包括传说,神话和这种民间故事韵文的民间诗歌,谚语,谜语综合叙事,抒情,歌舞具有较多表演成分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40神话可分为哪几类天地开辟和人类起源神话自然起源神话xx和人类再繁衍神话图腾神话神和神性xx神话文化起源神话43民间诗歌有什么功能宣泄与补偿的功能教化,模塑与规范的功能最为直接的社会实用功能特殊的认知功能娱乐性功能44民间语言的性质全民性社会分化性45为什么说民间语言是民俗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大量的物质生活民俗反映着民间组织,制度层面的习俗和一些民俗活动记载着民众的经验,信仰,伦理等精神民俗46语言是怎么充当其他民俗载体的语言单位概况称民俗事象语言单位具体陈述民俗事象语言单位旁涉夹带民俗事象语言单位折光反射民俗风貌47常用型和特用型民间熟语分别包括哪些内容常用型:俗语,谚语,歇后语,称谓语,流行语特用型:行话,黑话,暗语,吉祥语,忌讳语,咒语,绕口令48根据谚语的内容,可将谚语分为哪几类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的经验的谚语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49民间舞蹈的表演特征有哪些给人以视觉美的享受的形象艺术与歌相结合用道具来渲染艺术效果,塑造形象,以表情达意舞的动态是扭汉族民间舞蹈注重线与圆的呈现地域特征明显50民间舞蹈的社会功能以文娱活动辞旧迎新是民间舞蹈最广泛的社会功能有传授生产,生活经验的功能有传授人类自身生产的知识。

《民俗学概论》课后题总结

《民俗学概论》课后题总结

《民俗学概论》课后题总结民俗理论:1民俗的基本特征2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3民俗的社会功能4举例说明什么是民俗的类型性或模式性5民俗的集体性6简述民俗的传播方式7简述历史上对民俗概念狭义理解的四种学说。

8简述民俗学的学科体系。

9简述民俗的生活性与历史性的关系10简述学习民俗学的多种实用价值。

11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12解释民俗的“民”是什么,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述。

13谈谈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之间的关系14物质民俗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15民俗学与社会学的关系16拟议中的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应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17结合你所居住的区域或你所属的民族所存在的节日习俗谈谈民俗的社会功能18何为民俗?人们对民俗的一般理解有哪些?你心中的民俗概念是什么?19中国古代民俗有哪些显著特点?20当代中国民俗学学科有何特点?你怎样看待民俗学的学科前景?21谈谈民俗志在民俗学中的作用?22简述民俗的独立学科性质物质生产: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行业习俗的差异与行业特点之间的关系2什么叫农业民俗,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简述物质生产民俗的特征。

4简述工匠民俗的三个特点5坐商的主要特点物质生活:1饮食习俗的主要类型与内容2服饰民俗中的求吉心理3简述风水观念的基本内容及其文化与心理涵义。

4简述中国民居建筑的民俗特点。

5简述服饰发展的四个阶段6简述服饰构成的要素。

7商的交易的主要民俗形态8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有哪几个方面?9服饰构成要素的变化与服饰承载观念变化的关系10试举例说明民居建筑试如何反映民族传统观念的。

社会组织:1什么是宗族?宗族组织民俗的特征?2为什么说庙会可谓是社区文化的大展示3家族祭祀的功能4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基本的社会单位吗?为什么?5简述宗族组织的民俗要素?6我国家产继承的基本类型岁时节日:1节日习俗与灵魂崇拜的关系2岁时民俗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3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主要受哪些因素所影响4简述传统节日民俗的特点5民间组织对传统节日的作用。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传说是一种常见的民俗学类型,其内容非常广泛,属于散文叙事体,像神话一样。

无论是讲述者还是听众都认为传说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尽管传说的构架通常是基于传统的母题或观念,因而具有程式化的倾向。

但是,传说产生的年代比神话要晚的多,传说的世俗的成分要多一些,神圣的成分要少一些,传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人类。

传说的内容从性质上有一部分是具有神圣性的,如关于某一个民族的迁移、战争、胜利以及民族或部族英雄、首领和帝王将相的英雄业绩的传说;有一部分传说是纯粹世俗的,如当代城市传说关注的是城市生活中的凶杀、暴力、恐怖活动和其他与之相关的危险社会现象。

传说有时候又被称为“民间历史”,这主要是由于在人们的印象中,传说一直被认为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以往的研究又多侧重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传说。

由于传说产生的年代比较接近人们的生活年代,传说中的人物又多为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发生的地点也是人们所熟悉的,因此,人们对传说的真实性的接受程度远远大于人们对神话的真实性的接受程度。

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传说中虽然具有某些历史的因素,人们也倾向于认为传说是真实的,但是,传说并不是历史,因为无论是从结构方式还是从情节发展上,传说都具有一种程式化的倾向。

与神话和故事相比,传说的地方色彩很浓,也就是说,传说是一种极易被地方化的民俗事项。

神话和故事重在强调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事件发生的地点,而且最大限度地使事件发生的场所与现实生活之间“陌生化”“距离化”,从而突出了事件的非现实性。

而传说非常强调事件发生地点的“真实性”,尽量使事件发生的场所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相一致,而且环境越一致,传说的可信度也就越强,也就越能吸引人,使人产生共鸣,从而促进传说的传播。

民俗学概论_A卷试题

民俗学概论_A卷试题

中南民族大学
二○一四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
(A 卷)
合用专业:风俗学
考试科目: 618 风俗学概论能否需要考生
否携带计算器:
准考据号码:姓名:考试时间: 3 小时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3道大题(合计10 个小题),满分 150分。

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还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
纸上均无效。

答题卷上不可以做任何与答题没关的标志信息或记号,一经发现该
考试科目以违纪办理,零分计算。

3.一定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其余均无效。

一、名词解说(共 40 分,每题 10 分)
1.庙会
2.典妻
3.道情
4.端午节
二、简答题(共 60 分,每题 15 分)
1.简要剖析巫的职能。

2.简要剖析风俗的社会功能。

3.简要剖析人生仪礼的性质。

4.简要剖析民间游戏娱乐的潜伏功能。

三、阐述题(共 50 分,每题 25 分)
1.试论我国各民族衣饰所表现的主要社会观点。

2.试论影响我国节日风俗发展与演变的主要要素。

————————————————————————————————
A卷,第 1页,共1页。

中国民俗学试卷答案

中国民俗学试卷答案

中国民俗学试卷答案(要点)(A)一.填充:20%1、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2、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二、名词解释:20%1、生活相:民俗的形态是一种生活的样式、方式。

2、意识团:民俗是一种尚未梳理抽象的多样文化意识的集合3、本位偏移性:要点:民俗形成后构成的民俗圈,如同旋转的圆体,具有向心力,与外在的文化相遇会不由自主地向本位便移。

在中外文化交流或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4、民间信仰:民间信仰不受任何宗教约束。

在民族的宗教实践历史中是指有宗教以前的未分化阶段而言,并多来源于该社会、该民族所承袭的自然宗教的变化之中。

三、简答题:20%1、如何理解民俗作为一种群体性的规矩,在不同的民族或地域间的差异?要点:群体规矩:社会群体共同心理,“我们感”地域差异:同一民族不同地域之间民俗的差异必要举例说明。

2、如何理解民俗的深层结构?民俗的深层结构:原生态的文化意识团、文化与生活的双重复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中间环节。

必要举例阐述说明。

四、论述题:40%1、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应对和处置中外的传统的节日?要点:节日的形成和民众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文化的标识,是文化密码,所以应该保持中国文化的本位。

对外国文化也可以进行吸收与借鉴,但应防全盘西化。

在阐述中需举例说明。

2、民间的俗信有时和迷信混杂,但亦有很多合乎科学之处,试举例说明。

民间信仰:不受任何宗教约束,在民族宗教历史中是指宗教前的未分化阶段而言,并多来源于社会,该民族所承袭的自然宗教变化当中。

迷信:特指民间信仰中给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危害的部分。

迷信一般是以非逻辑和超逻辑为前提将事件、事物、现象之原因看作两者之间存在某种永久的必然性。

只要相信超自然的、神圣的、人格化的事物之中存在某种魔力就有迷信存在。

主要指不合理的、自相矛盾的、与生活脱节的、不能使人积极地面对生命的思想与行为。

论述时举例论证。

(完整word版)《民俗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民俗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民俗学》复习资料1.元宵节燃放灯火之俗始于:()( D )A.祀蚕神B.佛教正月十五“燃灯表佛”C.祭祀紫姑神D.汉武帝祀太乙神2.生命降生仪式称为:()( A )A.洗三B.满月C.周岁D.抓周3.我国传统的物质生产民俗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 D )A.狩猎民俗B.牧业民俗C.渔业民俗D.农业民俗4.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故南方民族多采用:()( D )A.碉楼石室B.井干式建筑C.四合院D.干栏式建筑5.端午节一切活动的恒定主题:()( B )A.纪念介子推B.纪念屈原C.纪念伍子胥D.纪念曹娥6.服饰的发展趋势:()( A )A.简便大方B.色彩富丽C.面料昂贵D.装饰繁复7.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被称做:()( C )A.民间文学B.大众文化C.民间风俗D.通俗文学8.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叫做:()( B )A.消费民俗B.物质民俗C.商贸民俗D.饮食民俗9.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被称做:()( C )A.民俗的扩布性B.民俗的集体性C.民俗的传承性D.民俗的变异性10.我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期在什么时代:()( B )A.秦代B.汉代C.隋代D.唐代1.节日风俗的产生,直接相关的观念是:()( A )A.尊亲敬祖B.原始信仰C.祛邪止恶D.伦理观念2.端午节的恒定主题是:()( C )A.避瘟B.吃粽子C.纪念屈原D.划龙舟3.在商业民俗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交换方式是:()( B )A.行商B.集市C.坐商D.马帮4.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为()( A )A.幌子牌匾B.固定摊位C.营业时间D.专营商品5.中国民居建筑所具有的共同民俗特点是:()( A )A.聚族而居B.设有堂屋C.设有神龛D.设有照壁多选题1.我国工匠民俗的重要特点,即:()( ABC )A.师承关系的系谱性B.技术传授的封闭性C.生产活动的神秘性D.师徒关系的亲缘化E.工匠来源的地域性2.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2004 —2005 学年第二学期试卷(A、B)答题要点

2004 —2005  学年第二学期试卷(A、B)答题要点

2004 —2005 学年第二学期中国民俗学试卷(A)答题要点一.术语释义1.现代民俗学对民俗深层理解:其实质都是民众群体共同的感悟。

2.民俗的形态是一种生活的样式、方式。

3.同一民俗不同地域之间民俗的差别4.民俗是一种尚未梳理抽象的多样文化意识的集合二.简答题30%1.民众自发产生反复凝聚而成;风行的行为和文化心理模式;一般没有明确的文字规定;流行于不经意的行为、观念、惯制、器物中。

2.潜移默化、内在整合、自我调控。

应结合实例展开一些分析。

三.问答题50%1.人类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不自觉和自觉的产物;人类发展自己的祈愿和需求;与生活的物质生产水平相适应;2.民俗法约性构成的原因及特征:信息压力、规范压力、惯性压力和民俗制度的合力。

不是法律却在民俗圈内对民俗的承受者的言行具有巨大的约束力。

当代社会是传统社会的延续发展,民俗的传承和相应的法约力,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诸多方面具有规范和制约力。

答题要求能结合实例和个人的体验进行阐述。

2004 —2005 学年第二学期中国民俗学试卷(B)答题要点一.术语释义20%3.残存文化人类学的民俗观:文化的遗留物4.不成文法专指民俗传承的形态一般没有明确的文字规定5.信息压力民俗法约性的一个特征,口耳相传的信息模式形成的张力6.内在整合民俗交流中相互之间不经意的内在交融二.简答题30%7.为什么说民俗是风行的程式化的规矩?要点:民俗的流传类似一种文化感冒自然的风一样;民俗事项在展演中有着一定的程序和过程。

任何民俗都这样。

8.何谓文化型的生活要点:民俗的文化性:在现实社会中是一种生活型的文化,也是一种文化型的生活。

三。

问答题50%9.如何理解民俗的本位偏移性?要点:民俗形成后构成的民俗圈,如同旋转的圆体,具有向心力,与外在的文化相遇会不由自主地向本位便移。

在中外文化交流或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10.举例论述民俗的传播形态要点:大抵上有:相沿承袭;积淀累积;言传身教;生活范型;功能模拟等形态。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章节练习(民间科学技术)【圣才出品】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章节练习(民间科学技术)【圣才出品】

第8章民间科学技术一、名词解释1.接触律与模仿律(中山大学2012年研)相关试题:接触律与相似律(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接触律与模仿律是在人类巫术得以建立的两种思想原则,得名于弗雷泽的《金枝》。

费雷泽将二者统称为交感律。

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是模仿律;物体一经相互接触,在中断实体接触后还会继续远距离的互相,是接触律。

按照这两种规律可以引申出巫术施行的方法,即模仿或相似巫术和接触或感染巫术。

“模仿律”和“接触律”(类比与联想的应用)这两条最基本的巫术原理,不仅是各种法术构思的基础,而且也在医学技艺中得到广泛应用。

模仿律在咒禁疗法中的应用,如通过破坏敌人的偶像,或针刺写有某人姓名、生辰的纸人,以期得到令对方遭厄运的愿望。

接触律在咒禁疗法中的应用,如人痘接种的发明和对胞衣的处理。

2.本草学(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本草学是指中国古代的药物学。

因古代药物学著作多称“本草”,故有此称。

其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之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以及采取、保存、加工等各方面的知识。

在后世的本草学著作中,除药物知识外,还附载许多配合应用的范例,称为“本草附方”。

西汉末期,“本草”之词出现。

从这时起,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药物学,具有自身独立的地位。

东汉时期出现了现知的最早专著——《神农本草经》。

此后,本草之学发展迅速,六朝时以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为划时代的代表作品;唐代朝廷颁布《新修本草》,有“药典”之称;宋代官方多次修订本草,其中以《证类本草》最为知名;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耗尽毕生精力,完成了《本草纲目》,被后人称之为药物学方面的百科全书。

二、简答题1.简述民间工艺技术的门类。

答:民间工艺技术的门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织绣这是民间纺织与刺绣工艺技术及其产品的总称。

就纺织工艺来说,有棉、麻、丝、毛等各类织物及其印染产品。

大型织机有复杂的机件和提花结构,需多人操作,代表了历史上手工织机的最高水平。

(2)雕塑①种类:有玉器、象牙雕刻、骨刻、石雕、木雕、竹刻、砚刻等类。

民俗学考查试卷

民俗学考查试卷

民俗学考查试卷《中国民俗》考查复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主要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是 AA 、民俗学B 、社会学C 、人类学D 、民族学2、创用“民俗学”名词Forklore 概念是哪位学者 cA 、钟敬文B 、柳田国男C 、汤姆斯D 、邓迪斯3、人民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口头文学样式叫做 BA 、神话传说B 、民间文学C 、民间戏剧D 、民间歌谣4、中秋节最恒定的主题是 AA 、拜月赏月习俗B 、挂灯笼C 、舞狮子D 、猜灯谜5、下列哪项属于壮族的民俗文化事象 AA 、歌墟B 、花儿C 、那达慕D 、信天游6、下列哪项属于维吾尔族机智人物故事的主人公 BA 、巴拉根仓B 、阿凡提C 、十麻子D 、阿尔格齐7、下列哪项属于黎族的神话 A A 、《黎母神话》 B 、《嫦娥奔月》 C 、《精卫填海》 D 、《后羿神日》 8、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是 A A 、《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B 、《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牛郎织女》、《雷峰塔的传说》C 、《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雷峰塔的传说》D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9、下列哪项与其它三项的题材不同 cA 、《后羿射日》B 、《女娲造人》C 、《黄帝战蚩尤》D 、《鹿回头的传说》10、下列不属于民间叙事长诗的是 dA 、《嘎达梅林》B 、《阿诗玛》C 、《我的幺表妹》D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二、填空题1、中国三大英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2、钟敬文奠定了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基础,素有“中国民俗学之父”班级姓名学号密封装订线之称。

3、洗礼仪是诞生礼中的一项重要仪式,也是标志着小孩子进入人群、得到家族承认的仪式。

4、我国南方以及东南亚众多国家,天气炎热,潮湿多雨,故常采用的建筑方式是干栏式。

5、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所举行的一切活动的恒定主题是为纪念屈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民族大学
二○一七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
(B 卷)
适用专业: 民俗学
科目代码: 618
科目名称: 民俗学概论 是否需要考生 携带计算器: 否 准考证号码: 姓 名: 考试时间: 3小时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2 道大题(共计 6 个小题),满分 150 分。

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纸上均无效。

答题卷上不能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标记信息或记号,一经发现该考试科目以违纪处理,零分计算。

————————————————————————————————
B 卷,第 1 页,共 1 页 一、简答题(共60分,每小题20分)
1.简析民俗的类型性。

2.简析庙会中的社区组织民俗。

3.简析我国民族服饰如何体现礼仪伦常。

二、论述题(共90分,每小题30分)
1.论析民俗学主要流派及其方法。

2.论析民俗信仰的对象、媒介与表现方式。

3.论析影响我国节日风俗发展与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