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导言》(本科2008)
(完整word版)西方哲学史(个人整理版)
1.柏拉图①相论⑴两个世界的划分:相和可感事物柏拉图认为,我们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变动不居、因人而异的,因此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存在的东西应该是永恒的、不动不变的(如巴门尼德所主张的存在)。
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苏格拉底所主张的普遍性定义(将柏拉图的理念等同于苏格拉底所说的普遍性定义是复旦版哲学史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这种普遍性定义不单单局限于伦理道德,也不只是内在于心灵之中,而是独立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实在。
柏拉图把这种普遍性定义称为“相”(希腊文idea和eidos,有“理念”和“型相”等译法,赵认为“理念”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
两种译名是互补的。
其主要的特点是普遍性和分离性,复旦认为这里的“相”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理念”具有较强的主观意味,这与柏拉图的原意不符,故用“相”)。
因此,在柏拉图这里,相构成了一个客观的独立存在的领域或者说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而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
这两个世界是对立的。
相是一,具体事物是多,相无生灭,是单一、不可分割的,同一的,而具体事物则是变化无常、变动不居的,既是这个又是那个,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东西;相是不可感知的,只能凭借思想(理性)去把握,而具体的事物则是可感知的。
柏拉图的上述看法与他对数学和道德的研究相关。
⑵两种认识与两种认识能力的划分:知识与意见、理智与感觉与两个世界相对应,柏拉图也区分了两种认识:知识和意见,以及两种认识能力:理智和感觉。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知识必须是确实可靠且真实的,所谓确实可靠,就是不容许有矛盾、有错误,能明确表达;所谓真实的,就是永恒不变的,而不是变动不居的,按照此标准:感觉对人人都是特殊的,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感觉,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态之下,如生病的苏格拉底和健康的苏格拉底,也会有不同的感觉,所以说感觉并不符合柏拉图知识的标准,不能产生真正的知识,而只能产生意见——意见的对象介于存在与非存在(有与无,是与非是)之间,如果是非存在的话,那么就是无知,而不是意见了。
西方哲学史(北大版)
(四)赫拉克利特
1、火是世界的本原。
从外在形态看,火是万物的本原, 万物是火转化而成。 从内在本性看,万物与火一样,有 着同样永恒的原则。
2、逻各斯学说
逻各斯的含义:位于一切运动变化和
对立背后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中的理 性。 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 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性 才能发现它。
(二)灵魂回忆说:
认为学习就是回忆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
一. 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
1. 2. 3.
理论科学:形而上学、数学、物理学、逻辑 学 实践科学:伦理学、政治学 艺术
二.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主要内容
(一)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1. 物理学的含义:物理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 的科学,即自然科学。 “自然”指运动的事物的本原和原因。
(二)“德性就是知识”
1.命题的含义:认得德性是过好生活或做善事 的技艺,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而这种 技艺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和做到的,所以说 德性就是知识。 2.命题的意义:无人有意作恶,如果一个知道 什么是善,他就会去实践它。具有知行合一、 真善一体的教育意义。
(三)苏格拉底方法
1. 认为做的只是要有正当的方法。 2. 苏格拉底方法的前提是“知道自己
三、爱利亚派
(一)克赛诺芬尼
1. 主张“一神论”,反对多神论。 2. “神”是唯一的、绝对的、普遍的和不
变的 3. “神”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领会和把握。
(二)巴门尼德
1.提出“是者”(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2.对“是者”的认识,重要的是: “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 是”。 “能够被说的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 3.论证了“是者”有如下性质: 不生不灭 连续性 完满性 4.区分了“真理”和“意见”以及相对应的两种认识能 力。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文前内容
本书推荐
美国版序
英国版序
绪论
卷一 古代哲学
第二篇 苏格拉 底、柏拉图和亚
里士多德
第一篇 前苏格 拉底时代的哲学
家
第三篇 亚里士 多德之后的古代
哲学
0 1
第一章 希腊文明 的兴起
0 2
第二章 米利都学 派
0 3
第三章 毕达哥拉 斯
0 4
第四章 赫拉克利 特
0 6
第六章 恩培多克 勒
第三十一章 逻辑 分析哲学
文后内容
封底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版
本
0 1
第七章 弗朗西 斯·培根
0 2
第八章 霍布斯的 利维坦
0 3
第九章 笛卡尔
0 4
第十章 斯宾诺莎
0 6
第十二章 哲学上的 自由主义
0 5
第十一章 莱布尼茨
第十三章 洛 1
克的认识论
第十四章 洛 2
克的政治哲六章 贝
克莱
5 第十七章 休
谟
0 1
第十八章 浪漫主义 运动
0 5
第五章 公元五世 纪和六世 纪
0 6
第六章 本尼迪克 特与大格 里高利
0 1
第七章 黑暗时期 中的罗马 教皇制
0 2
第八章 约翰·司 各脱
0 3
第九章 公元十一 世纪的教 会改革
0 4
第十章 伊斯兰教 文化和哲 学
0 5
第十一章 公元十二 世纪
0 6
第十二章 公元十三 世纪
第十四章 方济 各修会的经院哲
第十八章 柏拉图 哲学中的知识和
知觉
第十九章 亚里士 多德的形而上学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讲义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西方哲学史》讲义”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西方哲学史》讲义绪论哲学与哲学史就字面上言,哲学史,应该是关于哲学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或者说,哲学史就是关于哲学的历史。
因此,在了解哲学史之前,应该了解什么是哲学。
一、哲学的界定(一)、一般的理解(或人们关于哲学所持的成见)1、哲学是科学。
我们关于科学的观念,基本上还停留在十八九世纪,那就是将科学看作是绝对真理的典型。
但科学的进步带来的总是哲学的危机,曾经是哲学的领域,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分离出去,剩下的还给哲学留下点什么。
既然科学的进步划分为各种领域,成为具体的科学研究部门,则哲学研究的领域在当代应如何确定,在某一门具体科学部门之上,再设置一门关于它的哲学部门是否必要、是否可能?这里涉及到哲学与科学的分界问题。
科学与哲学是以不同的思维方式面对不同问题(事实与存在)的不同学科,是不能混淆的,否则,它们谁都找不到自己。
科学对哲学是必要的,因为科学提供的世界的清晰图景是哲学家所必须了解的,否则,哲学家就无法自觉为哲学家。
哲学对于科学也是必要的,一是科学通过哲学了解自身以及自身的意义,二是科学需要有哲学才不会陷入不知所措,科学需要哲学的批判思维。
哲学还要吸收科学的态度与思维方式,那就是接受批评,而这尤其是哲学本身的反思性所要求的。
爱因斯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的确,现代科学的几乎所有学科都是从哲学中分出来的,哲学作为母亲生出了各个学科,然后它自己反而让人们认识不清而视为无用了,然而,它却是无用之大用。
哲学追问的是一个非因果的东西:是能辩明的理由。
不是找原因,而是找理由,reason,不是cause。
原因有实证科学去找,而我们有什么理由要这样理解而不是那样理解,则是哲学家所追问的。
具体来说,科学与哲学的区别主要是程序和前提的区别:在科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究竟是程序性研究还是前提性研究?程序是指的时间上的序列性,一种方法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接一个,不能随意更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运动的和谐性与可成功性。
(NEW)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导 言0.1 复习笔记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编 古代哲学引 言第1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晚期希腊哲学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编 中古哲学引 言第4章 教父哲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经院哲学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编 近代哲学引 言第7章 经验论和唯理论7.1 复习笔记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法国启蒙哲学8.1 复习笔记8.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德国古典哲学9.1 复习笔记9.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黑格尔之后的哲学思潮10.1 复习笔记1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 言0.1 复习笔记一、西方哲学史1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讲述的是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0多年间,西方哲学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与现代西方哲学相区别,这一历史过程中的西方哲学也被称为“古典哲学”。
2世界哲学的划分世界上的哲学划分为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三大哲学形态,西方哲学史有时也被称作“欧洲哲学史”。
二、哲学问题1哲学问题哲学史要回答“哲学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哲学史可以看作是哲学家们代表人类精神对于永恒无解的哲学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的记录,哲学史也可看作问题史。
2什么是哲学从词源上看,哲学在古希腊语中是philosophia,本义是“对智慧的爱”或“爱智慧”;从定义上来说,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科学与宗教(1)科学源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它诉诸理性而以自然为其认识的对象。
(2)宗教产生于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理想,即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在永恒无限的精神层面上关注人类的来源与归宿,它诉诸情感而以超自然的存在作为其信仰的对象。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通用21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篇1曾经读过李未写的一本书叫《富人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颇觉精妙:这个世界如果从情感上来领会是个悲剧,从理智上来领会则是个喜剧。
我不太明白作者的本意指什么,但就我个人理解,它的意思是凡事不要动感情而要动脑子。
动脑子的人会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抽取出真理,为我所用,促我发展;而动感情的人则沉湎于事务或繁华或萧索或绚烂或颓靡的表象而不能自拔,往往结局悲惨。
或许前者可以称之为“入世”后者可以称之为“出世”吧。
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这两种人是分别用“激情”和“理智”来形容的。
激情的人喜欢过集体的生活,习惯于政府权利的管辖和束缚,也往往有狂热的宗教情节,容易被权利所利用;理智的人则冷静的旁观事态的发展,他们往往是无政府主义者,只专注于自我的发展和利益的实现。
事务总是相通的,而善于思考的人也容易找到思想上的契合点。
这不,一个上海小女人的文字和一个英国思想大师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内容庞杂,涉及到很多的人名和学派。
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关于任何一个哲学家,我的知识显然不可能和一个研究范围不太广泛的人所能知道的相比……然而,如果这就成为应该谨守缄默的充分理由,那么结果就会没有人可以论述某一狭隘的历史片段范围以外的东西了。
”读到这我就已经感觉到,这样一个试图以理性客观的语言描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人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性情中人。
不是吗,罗素一生曾经两次入狱,一次是因为反对战争,另一次则是因为反对核武器。
如此为着自己的个人信仰而奋力力争的人应该算不上是一个“出世”的人吧。
但为何我们总是偏爱那些有激情有思想甚至狂热的有些幼稚的人呢,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人类骨子里那种柔软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第四篇导论 《西方哲学史》 马工程
二、德国古典哲学
• 德国古典哲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代表和反映了德国民族精神和 启蒙时代精神的精华。
• 德国古典哲学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阶级根源。
• 德国古典哲学作为西方哲学史发展的高峰,兼容并蓄了近代以来西 方几乎所有的重要哲学思想,综合了各派哲学争论中的观点。特别 是它综合了认识论中的经验论和唯理论以及自然科学中的机械论和 活力论,法国唯物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其他派别哲学中的辩证法思 想、道德哲学中的义务论和情感论,以及宗教观中的泛神论和无神 论。
• 这一时期德国哲学之所以被称作古典哲学,是因为其具有以下特征: ① 它与以古希腊为理想的德国古典人文主义发展相同步,黑格尔就曾说:“谈
到古典理想在历史上的实现,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指出,应该到古希腊人那里 去寻找。” ② 它不但是德国大学哲学研究的典范,而且被认为达到当时科学 (wissenschaft)的最高成就。
• 近代著名哲学家大多不是在大学进行自己的哲学学术研究,而德国 古典哲学首先改变了这种状况,哲学家从此成为大学教授,康德、 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人以格尼斯堡、耶拿、海德堡和柏林等大 学为中心,开创了德国哲学新的典范。古典哲学在德国大学里不仅 是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的系统学科,而且是其他学 科的楷模。
西方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西方哲学史教材编写课题组
第四篇 德国尔哲学
02 费希特哲学与谢林 哲学
04 费尔巴哈哲学
导言
一、古典哲学 • 在西方哲学史上,一般把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哲学称为德国古典
哲学。在这里,“古典”(klassike)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古希腊经典和近代回 归古希腊的文学艺术,二是指学术研究的典范。
第三篇 导言 《西方哲学史》 马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西方哲学史教材编写课题组
西方哲学史 第三篇导言
第三编 近代西欧各国哲学
导言:
• 本篇主要阐述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哲学、16—18世 纪英国经验论和欧洲大陆唯理论以及18世纪法国哲学。而18世纪 后期到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哲学由于其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处于 重要地位,将在第四篇集中阐述。近代西欧各国哲学与近代自然 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促进了哲学认识论的 发展,形成了经验论与唯理论派别。近代科学的方法是实验和数 学的结合,而经验论强调经验和实验方法在科学中的作用,唯理 论则强调数学和演绎方法在科学中的作用。唯理论与经验论在争 论中揭示了对方的局限和理论弱点,深化了对人类认识的基础、 过程、方法和范围的哲学思考,为随后哲学的突破性发展提供了
(完整版)西方哲学史答案
1、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意义、局限。
最早见于柏拉图的对话《泰阿泰德篇》:"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意思是说,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
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这些不同的感觉并无真假是非之分。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中同样把认识或价值的主题放在了人身上,这是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
在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中,事物性质和状态的认识是诉诸于客体的。
普罗泰戈拉命题意味着人们开始懂得这样的道理:人的主体状态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认识的内容、性质和标准不再仅仅取决于外在对象的情形,而且也必须视主体的状态而定,甚至应当完全以人为标准进行衡定和选择。
这在认识论上是由诉诸客体转向诉诸主体,包含了个人人权中的一人为主题的核心思想。
“天赋人权”观念的起源与基督教的教义有关。
基督教认为,人是神创造的,神按照祂自己的样式造人,因此,人是神圣的。
神造人的同时,也赋予了人管理万物的职责,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天”与“人”两种观念逻辑上的联系:因为被赋予管理万物的职责和权力,从而人的感官便成为了判断万物价值的的标准尺度,由此可以延伸到“人”的观点。
“人”在认识论上是由诉诸客体转向诉诸主体,对于认识论的研究来说,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不转向主体,就不可能有进一步的主客体相统一的认识论。
从价值论看,这是以人为价值标准的确立。
“人是万物的尺度”,意味着人是道德、法律、政体等社会事物的尺度。
道德、法律等社会事物的选择以人为标准,它们有无价值以人为尺度裁定。
这就从价值生成的基础方面确立了人本主义。
普罗泰戈拉的命题是人文意识的觉醒。
当个体本位的文化成为古希腊整个文化创造的中心时,普罗泰戈拉以高度凝练的哲学语言第一次在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确立了个体人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而在实际上开启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本主义传统。
西方哲学史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罗素认为,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 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哲学家们是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另一方 面,他们又是后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之一。因而,他在该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 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例如,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的哲学,该书比较详细地 介绍了希腊化时代的社会历史情况;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经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该书介绍了从5—15世纪基 督教发展的知识。
《西方哲学史》中,罗素将哲学看作某种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基于此,他认为西方哲学在发展过程 中始终受到来自科学和宗教两方面的影响,并据此把西方哲学发展史划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近代哲学三 个时期,揭示了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与宗教、社会团结和个人自由是如何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且一同 与哲学交互作用的。
《西方哲学史》和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是对中国西方哲学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两部著作,也是大多 数人了解西方哲学的首选读物,整个西方社会文化传统的理论结晶。
内容简介
在序言中,罗素阐述了写作这本哲学史的目的:“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 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该书的特点之二是从时代的社会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出发,对该书中所要论述的哲学家的选择与一般的哲学史 有所区别。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本身的优越性为选择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 有些政治家和诗人,由于他们对哲学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该书中也占有一席地位。
该书的第三个特点是,罗素对哲学和社会生活有独特的认识,对哲学发展史有独到的理解,该书由他一个独 自写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对西方哲学史发展的线索,及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的认识。
西方哲学史完整版
(1)灵魂轮回说
理念论和灵魂轮回转世说是柏拉图认识论的基础。
(2)回忆说
柏拉图认为认识就是回忆,回忆就是心灵在外部事物的刺激 与影响下,唤醒其所固有的理念的过程。
对于目的论的继承:
理念是具体事物所追求的目的; 理念世界本身也是一个目的论的体系,善是最高的理念,是其它理念所追 求的目的,是宇宙的最高目的, 各种理念在善的统治下,形成一个有条 理的真实的世界。 哲学的任务就是用逻辑思维来把握这个理念世界的本质和内在秩序。
(2)理念的特征
①本原性 ②超感性 ③永恒性 ④绝对性 ⑤客观性 ⑥真实性 ⑦目的性 ⑧单一性和多数性 ⑨等级性
3、理想国
理想国实质是斯巴达奴隶主贵族制在雅典
的理想化。
斯巴达人自古以来酷爱打仗,他们的生活方式举世 闻名,为柏拉图和希特勒所钟爱。生活在斯巴达的 人有三种:希洛人、裴里欧齐、斯巴达人。
斯 巴 达 自 然 景 观
傳說斯巴達妻子送別丈夫上 戰場時,多半會說一句話: 去打勝仗榮耀地凱旋歸來吧! 要不然就讓別人用盾牌抬你 回家。
3、方法论和概念论
苏格拉底批评智者派对真理的相对主义的态度, 确信人们可以达到可靠的知识,他的首要任 务就是澄清一个人是如何达到可靠知识的, 这个方法就是理智的助产术。 理智的助产术是通过揭露对方意见中的矛盾 以求得真理,包括讽刺、助产术、归纳、结 论或定义四个环节,已经触及到人类认识从 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有两样东西完全可以归功于苏格拉底,这就 是归纳论证和一般定义”——亚里士多德。
目录 《西方哲学史》 马工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十五章 黑格尔哲学 第一节 德国古典哲学的顶峰 第二节 精神现象学 第三节 逻辑学 第四节 应用逻辑学和哲学史研究 第五节 法权哲学 第六节 黑格尔学派的解体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十章 欧洲大陆唯理论 第一节 斯宾诺莎 第二节 莱布尼茨 第十一章 英国经验论 第一节 洛克 第二节 贝克莱 第三节 休谟 第四节 苏格兰常识哲学
第第十一二节章启1蒙8世主纪义法者国哲哲学学 第二节 百科全书派哲学 第三节 卢梭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四篇 德国古典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十六章 费尔巴哈哲学 第一节 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第二节 唯物主义的“自然学” 第三节 人本学 第四节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 第一节 物理学 第二节 形而上学 第三节 心理学和认识论 第四节 伦理学 第四章 希腊化和罗马时期哲学 第一节 伊壁鸠鲁派 第二节 斯多亚派 第三节 怀疑派 第四节 新柏拉图主义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二篇 中世纪哲学
导言 第五章 教父哲学 第一节 早期教父哲学 第二节 奥古斯丁 第三节 黑暗时代里的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西方哲学史教材编写课题组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一篇 古希腊罗马哲学
导言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哲学 第一节 伊奥尼亚派 第二节 毕达哥拉斯派 第三节 爱利亚派 第四节 原子论 第二章 苏格拉底哲学与柏拉图哲学 第一节 智者运动 第二节 苏格拉底 第三节 柏拉图
第一篇 导言 《西方哲学史》 马工程
• 早期的朴素唯物论发展为原子论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与此同 步,原始唯心论也发展为范畴众多、论证缜密的形而上学体系; 而朴素辩证法通过智者的悖论、苏格拉底的对话法、柏拉图的辩 证法、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以及怀疑论的辩驳,演化出异彩纷 呈的思维和表达形式。古希腊罗马哲学的认识环节、范畴和发展 线索体现了人类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为西方哲学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古希腊罗马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公元前6世纪 至公元前4世纪的起源阶段,公元前4世纪的繁 荣阶段,以及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希腊化和罗马 阶段。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 典的学园,标志了古希腊罗马哲学的终结。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 第一篇导言
• 古希腊罗马哲学逐步发展成了唯物论与唯心论及辩证法与形而上 学既相互对立、又彼此促进的思想形态,又经过长期发展,随着 科学和文化各方面知识的丰富,唯物论与唯心论及辩证法与形而 上学朝着成熟的、发达的形态发展。
西方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西方哲学史教材编写课题组
西方哲学史 第一篇导言
第一编 古希腊罗马哲学
导言:
• 古希腊所处的地域包括地中海沿岸的小亚细亚(今土耳其)两岸、 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半岛南部。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 希腊已进入奴隶社会,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200多个奴隶制的城 邦,古希腊和罗马建立了发达的奴隶制。
• 古希腊罗马哲学家们提出的各种思想反映了奴隶制社会统治阶级 或者的意识形态,不同哲学理论和派别的哲学争论间接、曲折地 表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彼此敌对的阶层和派别的利益和诉求。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一篇导言
• 公元前1世纪后期,希腊诸城邦被罗马人征服后, 在罗马文化和希腊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产生 出用拉丁文写作的罗马哲学。
第十五章 黑格尔的哲学(《西方哲学史》PPT课件)
• 1808年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担任 文科中学校长,期间完成了第二部 著作《逻辑学》(1812—1816,通 称“大逻辑”)。1816年被聘为海 德堡大学教授,1817年写作出版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简称“哲 学全书”,其中逻辑学部分通称 “小逻辑”),从而完成哲学体系 创建,1818年任柏林大学教授, 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29 年,他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 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
二、意识
1. 感性确定性 (1)黑格尔认为,感性认识实际上是最抽象、最贫乏的知识,只能 用简单语言表达出它是“这个”、在“这里”和“这时”等关于感 性对象存在的真理,他把这样的真理称为感性确定性。 (2)他认为表达感性确定性的语言包含意谓的矛盾,“因为那感性 的‘这一个’是语言不能达到的,而语言是属于意识范围,亦即属 于本身是共相或具有普遍性的范围。”。 (3)感性的确定性说能确定的是:“这一个”、“这时”、“这里” 的语词可以用在任何东西身上,它本身是空洞的、抽象的共相。
• 辩证法的形式就其实质内容来说是否定的原则,反题是对正 题的否定,合题是对反题的否定;
• 而当合题表现为正题时,立即又会为更高一级的反题所否定, 否定原则是辩证法的轴心,正反合的三段式不过是否定原则 的表面形式。
(2)“扬弃”:
• 黑格尔认为,辩证法的否定不是 单纯的否定,而是获得具体规定 性的“扬弃”(Aufheben)。
② 费希特肯定自我对立的非我表明自我“并不是真正自由的、自发 的活动”,更不是绝对自我。在他看来,真正的绝对是自我意识 与客观存在相统一的绝对精神,只有绝对精神才能说明范畴和世 界的矛盾运动的统一。
3. 对谢林的继承与批判
(1)继承:谢林的先验唯心论是黑格尔哲学的直接先驱。他肯定谢林看 到真实的东西或真理是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认为这是哲 学思维唯一正确的出发点。
西方哲学史之导论
1889—1951,出生于奥地利,后入 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 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 的哲学家之一。 代表作:《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
II.万能论与无用论
ü 哲学万能论 全民学哲学,全民用哲学。国内某个特殊时期的田间 地头哲学、板凳哲学、桌子哲学、斗争哲学等。 ü 远离功利目的的哲学无用论 普鲁东的《贫困的哲学》与马克思的《经济矛盾的体 系,或哲学的贫困》(1847年) 恩格斯“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 能没有理论思维。” 庄子无用之大用《逍遥游》三、四,P16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5,P46
于改变世界。《提纲》十一
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其它方式
• • • • •
哲学与神话 哲学与常识 哲学与科学 哲学与宗教(感性表象&概念推理;外在权威&理性) 哲学与艺术(科学是我们,艺术是我。——雨果)
E.哲学的分类
• 西方主要哲学家的分类法
亚里士多德 理论学科 实践学科 创造性学科 数学
物理学
托马斯· 阿奎那
c. 问题性
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
——(明)方以智《东西均·疑何疑
篇》
d.反思性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 e.时代性哲学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黑格尔) f. 批判性批判的问题是关于价值的价值问题,是产生价值
的评价的问题,因而也是价值创造的问题。(德勒兹)
g.实践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
赫拉克利特,前540年-前480年。 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
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赫氏语)
Page 4
智者派在市场上需要对所有的东西做理智的说明和解释,以便能为大 家所理解和接受,于是理智性的、概念式的东西成了智者派的追求目 标,而理智性的、概念式的东西是和先前“ 爱智慧”所讲的对万物统 一的爱的思想相矛盾的,它背离了这种思想,因为对万物统一的爱是 人和万物合一,人和存在合一,而对概念的追求则是把人与概念看成 是彼此外在的东西。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整理打印版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绪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一、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二、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一、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2.阿那克西曼德3.阿那克西美尼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赫拉克利特四、爱利亚学派1.克塞诺芬尼2.巴门尼德3.芝诺4.麦里梭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一、智者派1.普罗泰戈拉2.高尔吉亚二、原子论者及其先驱1.恩培多克勒2.阿那克萨戈拉3.留基波4.德谟克利特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1.苏格拉底2.小苏格拉底学派3.柏拉图四、亚里士多德第四节希腊哲学的衰颓一、伊壁鸠鲁学派二、斯多葛学派1.早期斯多葛学派2.晚期斯多葛学派三、怀疑主义1.早期怀疑主义2.晚期怀疑主义四、新柏拉图主义1.斐洛2.普罗提诺3.波菲利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教父哲学一、教父哲学对待理性与信仰的基本态度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2.超理性的信仰3.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确立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第三节经院哲学一、实在论与唯名论1.“共相”问题的由来2.安瑟尔谟3,最初的唯名论者4.阿伯拉尔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1.罗吉尔·培根2.约翰·邓斯·司各脱3.威廉·奥卡姆第三章16-18世纪西欧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二、宗教改革第三节早期经验论哲学一、弗兰西斯·培根二、霍布斯三、洛克四、英国自然神论第四节唯理论哲学一、笛卡尔二、伽桑狄与马勒伯朗士1.伽桑狄2.马勒伯朗士三、斯宾诺莎四、莱布尼茨第五节晚期经验论哲学一、贝克莱二、休谟第四章18世纪法国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法国自然神论者一、伏尔泰二、孟德斯鸠三、卢梭第三节法国唯物主义者一、狄德罗二、拉美特利三、爱尔维修四、霍尔巴赫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康德一、“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及批判哲学的形成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2.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二、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1.感性2.知性3.理性4.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三、批判哲学的道德哲学:《实践理性批判》1.道德问题的提出2.道德律3.自由4.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和道德宗教四、批判哲学的美学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1.康德两大批判的对立及调和的努力2.审美判断力批判3.目的论判断力批判第三节费希特和谢林一、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行动哲学1.对康德哲学的批判2.知识学的基本原理3.理论知识的基础4.实践知识的基础二、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1.对费希特的批判和“绝对同一性”的提出2.自然哲学3.先验哲学4.艺术哲学第四节黑格尔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总结和开拓二、逻辑学1.存在论2.本质论3.概念论三、应用逻辑学1.自然哲学2.精神哲学第六章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渡第一节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哲学一、“实体”和“主体”之争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学和直观的唯物主义第二节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一、马克思的感性学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三、马克思的辩证法第三节非理性主义的兴起一、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三、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哲学第四节实证主义哲学的滥觞一、孔德的社会学的实证主义二、穆勒的归纳逻辑及其运用三、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后记绪论这里,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罗素西方哲学史
罗素西方哲学史篇一:《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导言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书,在很多正统哲学学者眼中都算不上是一本好的著作,更遑论是一本好的哲学史了。
这大概与罗素个鲜明的个人作风,不加掩饰的独立臧否和较为特立独行的行文风格有关。
然而,在学习了其他较为正统的哲学史和哲学理论(如门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等)之后,回过头来看罗素这本文字优美、简洁流畅且角度独特的哲学史,却也别有一番收获。
在此,笔者略过通常较为引起,尤其是中国的哲学系学生关注的古希腊部分与近现代哲学部分,选择其卷二,即天主教哲学一章进行阅读和思考。
按照罗素的定义来说,这一时期包括了上起奥古斯丁,下至文艺复兴之前的时间阶段。
这是欧洲思想与文化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此前与此后,希腊精神(以及与其有关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形态等)都较为显著地统治了西方人的生活;而这一漫长的,经常被冠以黑暗、蒙昧等形容词的历史时期却在西方社会的核心深处打上深刻的希伯来烙印。
两种文化根源在发展过程中彼此交缠融会,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方模型。
忽视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或者给其一个较低的评价,是无法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今日西方人心中一些根深蒂固的,几乎成为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的东西的,哪怕这一时期的哲学从任意角度来看也与其他时期显示出更大的不同。
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或者宗教)的关系不断引起思考和争论,也给历来的哲学史撰写者增加了难度。
为了避免一种陌生与无目的的盲目(也许与中世纪的世俗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同等盲目),罗素首先考察了教会制度以及教皇制的成长。
以次为开端,不但僧侣们在修道院中苦思冥想所得的见解得到关注,中世纪的普通人群或说是平信徒们的思考和信念也通过教权王权之间彼消此长的大势得到了间接的体现。
第一篇教父1、受虐:有关犹太人在教父篇章的一开始,罗素便为我们描绘了整个犹太民族从诞生、繁衍、生息至今的整个过程。
当然,由于史料的缺乏,许多相关资料我们除了从圣经旧约中获得之外,别无他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着北” 。
--维特根斯坦
哲学家通常思想的都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他们 思得也很“根本”,于是就把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推 到了极端,后人若要解决问题就不可能再走老路,因 为那条路已经被 前人走“绝”了,他只好换一条路 走。所以,哲学并不只有一条路而是有许多条路,任 何一条路都不足以代表哲学本身,所有的哲学运思之 路“综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幅比较完整的哲学图 画。换言之,哲学是由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那一条条 思想之路构成的。
四、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
虽然世界各大文明都有“哲学问题”,都产 生了原创性的“思想”,但不一定像西方人那样 采取“哲学”的形式。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希 腊人使“哲学”成为了“科学”或“学科”。所 以,当我说到“哲学”的时候,指的是西方哲学。 从广义上说,西方哲学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正 如中国思想也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一样。我把 “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科学思维方 式”。
所有文明最高的意识形态--思想--都 起源于终极关怀的问题,都试图给予世界以合 理的说明,而西方思想不同于其他思想的主要 特征是:以科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所以西方 思想=西方哲学。
简言之,所谓科学思维方式就是通过抽 象的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 方式。
科学思维方式=抽象思维 =理论思维 =思辨思维
哲学=哲学史 =问题史
问题是:如果哲学问题注定无法得到 最终的解决,我们为什么还要追问这些难
题?
二、智慧的痛苦
终极关怀的问题
人一方面是自然的成员,象其他有限的自然存在 物一样受自然法则的限制;另一方面人又是一种有理 性的存在,产生了超越自身有限性的理想……终有一 死的人向往永生,向往永生的人终有一死,这就是人 生在世最深刻最根本的悖论,从中产生了哲学的问题: 它意味着人被抛入这样的境域,他自始至终面临着有 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暂时与永恒、现实与理想、 此岸与彼岸之间的激烈冲突,在它们之间横着一道不 可逾越的鸿沟。
概括西方哲学的精神实属不易,2500多年来 的西方文明并非一种文明延续至今,而是多种文 明碰撞融汇的结果,历经古希腊、罗马、中世纪、 近代等发展阶段。从大的方面说,西方哲学有两 大源头:希腊文明和希伯莱-基督教文明。从小 的方面说,西方哲学包括希腊、罗马、英国、法 国、德国、美国……等不同的文明和国家。因而 “大而化之”的概括难免有简单化之嫌。
关于哲学的成见
○ ○ ○ ○ 哲学是科学 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是讲道理的学问 哲学无用
哲学是什么?
哲学=爱智慧 Philosophia:philos+sophia
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而不适 合人,我们人只能爱智慧。
--柏拉图
科学 ←
→ ↓ 哲学
宗教
“哲学问题具有这
样的形式:‘我找
要借助于浩瀚无垠的星空来体现。
人生的境界
三、问题与对话
了解哲学家的问题,
熟悉哲学家的术语,
沿着哲学家的思路,
理解哲学家的思想。
学习=对话
问 题 对 话 理 解
学习哲学的三重境界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 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 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 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五灯会元》卷十七
哲学=人的精神家园
公元前六世纪米利都的泰勒斯有一天仰观天 象,不留神掉到了井里,旁边的女仆嘲笑他:连 眼前的东西都还没有看清楚,却想知道天上的事! 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由此开始:我们人类恰恰 是一些不只关注眼前的事情,同时也关注未来, 关注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的生物。
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以泰勒斯掉进了井里 作为开端。为什么?一是超越,二是境界。对哲 学家来说,眼前的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头上 的星空,广阔无垠的宇宙。然而,当希腊人刚刚 开始哲学思考的时候,还没有合适的抽象概念可 以使用,所以他们对于无限永恒的东西的思考需
近代哲学:17世纪-19世纪
第一编 古代哲学 第二编 中古哲学 第三编 近代哲学
第一编 古代哲学
前 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哲学的诞生 早期希腊哲学 雅典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第二编 中古哲学
前 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基督教精神 教父哲学 经院哲学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第三编 近代哲学
前 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结 语 近代哲学的精神 经验论与唯理论 社会政治思想 德国古典哲学 古典哲学的衰落
导 言 什么是哲学
一、什么是哲学 二、智慧的痛苦 三、问题与对话
四、西方哲学的特征
一、什么是哲学
世界三大哲学形态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印度哲学
中国哲学还是中国思想?
科学:“自下而上” 哲学:“自上而下”
斯宾诺莎:“事物被我们认为真实的,不外两个 方式:或者是就事物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及地点的关系 中去加以认识,或者是就事物被包括在神内,从神圣 的自然之必然性去加以认识”。他虽然并不否定第一 种方式,但是更强调第二种方式。这就是哲学的方式。
哲学与数学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
ousia@
《西方哲学史》
张志伟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2008年8月
参考书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人大出版社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大出版社 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北大出版社 任何一种西方哲学史教材。
教学计划
古代哲学:公元前6世纪-公元529年
中古哲学:公元2世纪-16世纪
科学思维方式
哲学起源于希腊人因“好奇”而求知的本性。知识 不同于意见,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因而知识是对事物 的普遍共相和一般规律的认识。有五颜六色不同的花, 这些不同的花具有共同的性质,我们可以用“花”来概 括,“花”就是玫瑰花、牡丹花……的本质。有花、草、 树木……我们用“植物”来概括它们的共性,“植物” 就是它们的本质。如此类推,如果我们抽象到最高的层 次,应该可以获得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由此便可以说 明宇宙万物。所以,哲学与科学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区 别。
欧几里得几何学
公理化系统的理想模型
哲学体系
天与地的统一
笛卡尔的 知识之树
பைடு நூலகம்
理性主义
我们可以把西方哲学穷根究底、试图认识事 物的本质、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的基本特征称为 “理性主义”。西方的哲学和科学一样都要求给 予宇宙自然以合理性的解释和说明,两者不同之 处在于:科学面对具体的事实,而哲学则要求从 最高的原则出发说明宇宙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