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dea06330912a2161479299e.png)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
生产者(producer) 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与光合 细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植物与光合细菌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物,化能合成细菌利用某些物质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比如, 硝化细菌通过将氨氧化为硝酸盐的方式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生产者在生物群落中起基础性作用,它们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同化,同化 量就是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其中,各种绿色 植物还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 分解者(decomposser) 分解者又称“还原者”它们是一类异养生物,以各种细菌和真菌为主,也
据。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减小误差 预期实验结果: 鼠妇总是呆 在阴暗的环境中 得出结论: 鼠妇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 再尝试:若想探究土壤 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如何设计探究计划,请你尝试完成以下步骤: 你提出的问题是:鼠妇喜欢潮湿还是干燥的环境? 作出假设: 鼠妇喜欢潮湿的 环境。 实验设计思路: 以水分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假设实验的结果是鼠妇向 潮湿的土壤这一边。 你得出的结论是: 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2)
有利的一面: 1、噬菌体可以作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例如烧伤病
人在患处涂抹绿浓杆菌噬菌体稀释液 2、在细胞工程中,某些病毒可以 作为细胞融合的助融剂,例如仙台病毒 3、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 为目的基因的载体,使之被拼接在目标细胞的染色体上 4、在专一的细 菌培养基中添加的病毒可以除杂 5、病毒可以作为精确制导药物的载体 6、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 7、病毒还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流 中起到关键作用. 病毒疫苗对人类有防病毒有好处--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人类的很多基因都是从病毒中得到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 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 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 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 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 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病毒基因同其他生物的基因一样, 也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因此也是可以演化的。因为病毒没有独立的代 谢机构,不能独立的繁殖,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不完整的生命形态。近年 来发现了比病毒还要简单的类病毒,它是小的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外壳, 但它可以在动物身上造成疾病。这些不完整的生命形态的存在说明无生 命与有生命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生物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8ce84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6.png)
生物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通过研究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数量和相互关系等现象,揭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同时也对环境的构成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都依赖于环境的支持和提供。
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生物的生理活动和行为习性。
例如,某些物种只能在特定的温度范围中正常生活,一旦环境温度超出其耐受范围,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无法生存。
此外,环境中的水、土壤和大气等资源对于生物的生长发育也至关重要。
生物会通过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来提高生存的机会,并且在演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特殊的生态类型和生存策略。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通过其生理活动和生态位的占据,对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调节了大气中的气体成分。
同时,植物的生长还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生物还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建,实现了能量的传递和物质的循环,促进了环境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一些生物还能够适应并处理一些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起到了环境修复的作用。
3.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通过基因的变异和选择,逐渐形成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特征和功能。
同时,环境也对生物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产生选择压力,并推动了物种的进化和分化。
生物的适应能力往往决定了其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生物群体的遗传结构和物种组成产生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生物生态学研究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和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物通过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和调节,实现了生态平衡和物种的多样性。
九年级科学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九年级科学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6ae866ccfc789eb172dc8f1.png)
例1 下列成语或诗句不能体现出环境因素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 ( A)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解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蚂蚁在大堤内 筑穴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
第 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7.[湖州中考] 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形态、 结构、生理与环境相适应,例如,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 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茎呈肥厚的绿叶状,有利于更多地贮存水 分并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 (1)仙人掌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是长期 自然选择 的结果。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 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方法透视 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仿生是模仿生物特殊本领的一门科 学。仿生学仿照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新机械、发展新技 术,或解决生活中的技术难题。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3,创新培优7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全品大讲堂
科学
九年级 下册
新课标(ZJ)
本课件仅供交流学习使用, 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 2 章 生物与环境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常考透视 挑战自我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常考透视
常考1 能举例说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有哪几种关系。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常考2 了解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
![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37edc47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9.png)
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说到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嘿,你可能会觉得这两者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事儿,一个是生活在大自然里的动物植物,一个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水土。
这可真是个大误会!生物和环境就像是两根纠缠在一起的绳子,互相牵扯,彼此影响,完全没法分开。
咱们不妨先从大自然的“朋友圈”聊起,听听这个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社交故事”吧。
你想啊,在大自然这个庞大的“社交网络”里,环境就像是一个个大大的朋友圈,而生物就像是那些忙着发朋友圈的朋友们。
无论你是那只悠闲吃草的牛,还是在森林里飞来飞去的小鸟,环境对你来说,简直就像是“家”。
没有了环境,你根本没得栖身,没得吃喝,啥都没有。
所以说,环境对生物来说,真的是至关重要,犹如一个人的家、床、餐桌和公司,缺一不可。
想象一下,如果牛没有草地,哪能舒舒服服地吃饭?如果小鸟没了树枝,怎么飞来飞去、遮风避雨?环境提供了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空气、阳光、水、土壤,啥都不缺,真是妥妥的“生存套餐”。
环境还不是什么死气沉沉的背景板,它时刻在变化,天气变化、季节更替、日月轮转,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生物的生活。
你可能觉得,哎,这些东西好像没啥了不起的,谁不知道阳光和空气重要。
但当这些条件不再满足时,生物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甚至面临灭绝。
比方说,夏天来了,气温上升,树木长得更茂盛,动物们的食物也更丰富,这时的环境就特别适合生物的繁衍生息。
可如果环境变得极端,比如气候突变或者发生自然灾害,许多生物就无法应对。
它们要么搬家,要么适应,要么就只能面临消失。
就像我们人类一样,住在一个适合的地方舒舒服服,但要是这地方突然变得不适宜了,咱们也得想办法搬出去,对吧?这不就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么?不光是动物,植物的日常也离不开环境的照顾。
说到植物,大家可能想象的是它们在大地上安安静静地长着。
它们的根深深扎进土壤,借着阳光、空气和水分养分不断地生长。
而土壤的质量、气候的变化,甚至是周围环境的污染,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e84f3eb90d6c85ed3ac60d.png)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的概念: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还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混淆不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水分、空气、温度、光照、土壤等。
如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是光照、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造成仙人掌叶变为刺的主要是水分:在东北地区的林区。
出现山脚下是落叶阔叶林、山腰处是红松林、山顶处是冷杉林的现象,影响这种分布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混淆生物因素中的寄生关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寄生,竞争,捕食、共生等关系。
捕食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竞争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这种生活关系称为共生关系。
寄生指的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来维持生存的现象。
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辨析:要区分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必须弄清它们的概念。
保护色的概念有三个要点:(1)是为了适应柄息环境;(2)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3)有助于逃避敌害和捕食。
警戒色的概念也有三个要点:(1)动物本身具自恶臭或毒刺,能对敌害构成威胁;(2)具有鲜艳的色彩或斑纹,易于被敌害识别;(3)是一种保护性适应。
拟态的概念有两个要点:(1)是在进化中形成的;(2)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
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要对照概念的要点进行印证、区别。
例如,无毒蛇的鲜艳体色不会是保护色.但是不是警戒色呢?我们根据概念,具有警戒色的动物本身应具自“恶臭或毒刺”等对敌害构成伤害的能力,显然无毒蛇不具备。
无毒蛇的这一体色与拟态的概念相符:无毒蛇的体色是一种“色泽斑”,(2)影响水环境: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引发的赤潮现象,对水域环境造成危害。
《生物与环境 》课件
![《生物与环境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7dbb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4.png)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方式, 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 识和素养。
05
未来展望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利用基因工程和 酶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更有效地降解污染物,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保护区管理
保护区的管理应包括资源 调查、规划设计、日常监 测、执法监管等方面,确 保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区建设
保护区建设应注重生态恢 复、环境治理、科普教育 等方面,提高保护区的综 合效益。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 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 来世代的需求的发展模式 。
生态平衡的维持
生态平衡的维持需要保持生物种群的稳定、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 少污染和保护自然环境。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生态系统的 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如提供食物 、药物、工业原料和生态服务等。
详细描述
协同进化表现为许多有趣的现象。例如,植物可能会进化出有毒的化学物质来防御食草动物,而食草动物则可能 进化出更强的解毒能力来应对。再如,一些植物可能会进化出与特定昆虫的传粉机制相匹配的花朵形状和颜色。
03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与治理
环境污染
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 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水体污 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全球合作与国际政策
全球合作在环境保护中的 作用
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合 作与协调。未来,全球合作将更加紧密,共 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 环境问题。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篇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9a0e1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2.png)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一篇: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环境提供了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物则通过自身的繁衍和进化对环境产生影响和改变。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空气质量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可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而环境中的氧气则是生命必需的基本元素。
空气的污染不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危及着其他的生物。
2.水质对生物的影响。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的好坏对所有生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水中的污染物,如细菌、病毒和化学物质,不仅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且还危及着人类的健康。
3.温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不同的生物对温度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而环境的温度对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作为自然界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活动对于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1.植物的作用。
植物为自然环境提供了氧气、二氧化碳的转换,并能够吸收金属离子等物质,使得土壤得到净化和改良。
2.动物的作用。
动物在食物链和生态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同时,它们还能够通过屏障、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等方式,保护并改善环境。
三、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生物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这个过程中,生物通过各种性质和特点对环境产生影响,同时又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1.适应性。
生物为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异、自我进化和适应,从中获得更多的营养和生命空间。
2.协同共生。
生物在与环境的相处中发展了协同共生的关系,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从而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3.相互依赖。
生物依赖着环境,环境同样也依赖着生物。
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两个环节共同组成的。
总之,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转换成恒另一个,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界最稳定、最合理的科学体系。
生物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影响
![生物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5cf0e6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5.png)
生物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影响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生物物种之一的人类,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生物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剖析这种关系对生物圈的影响。
1. 生物人类与环境的共生生物人类与环境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了一种共生的态势。
环境为人类提供着居住、食物和资源等基本需求,而人类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产生影响。
首先,人类依赖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维持自身的生存。
森林、海洋、草原等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提供了人类所需要的食物和药物资源,同时还维持着地球生态平衡的稳定。
其次,环境也在人类的影响下发生着可见的变化。
人类的活动导致了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土地的开垦和破坏,甚至引发了气候变化等问题。
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加剧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2.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长期而广泛的影响。
以下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一些影响示例:(1)森林的砍伐和破坏。
人类为了获取木材、农田和城市建设等目的,频繁砍伐森林,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加剧。
(2)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导致河流被污染和枯竭,湖泊缩水,地下水的储量减少,严重威胁到饮水安全和生态平衡。
(3)化学物质的排放和污染。
工厂、车辆和农业等活动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化学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水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威胁。
(4)气候变化的加剧。
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倡导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行动和措施:(1)加强环境教育。
通过教育人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促进低碳经济。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eb9705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0.png)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保护的紧密联系,并分析它们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意义。
一、相互依存关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指保护和维护各种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两者相互依存,环境保护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生存的基础,而生物多样性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保护了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
首先,环境保护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环境中的空气、水和土壤等要素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生物多样性的生存和繁衍。
只有拥有清洁的空气、清澈的水源和富饶的土壤,各种生物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繁衍生息。
因此,环境保护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其次,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保护了土壤的肥沃性,促进了水循环和空气净化等生态功能的正常运行。
生物多样性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对环境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例如,森林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森林中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存在和相互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吸附了大量的有害物质,保持了水源的稳定性等。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环境的健康。
二、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药物资源。
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药用成分,它们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和治疗药物。
同时,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了农业、林业、渔业等领域的重要资源,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其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对气候调控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了气候的稳定。
例如,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调节了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对缓解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初中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初中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c8cb19d336c1eb91b375ddb.png)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的概念: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还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①阳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日储存能量。
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些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小麦、玉米等。
有些植物只有在密林下层较阴暗处才能生长得好,如人参、三七等。
光对动物的影响也很明显.如蛾类多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鼠妇(潮虫)总是存阴暗的地方出现②温度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温度也影响生物的分布。
如苹果、梨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香蕉、菠萝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
③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如在干早的荒漠地区,只有少数耐干旱的动植物能生存;而在雨量充沛的地区,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
④空气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动物的呼吸需要氧气等。
特别提醒:生物圈虽然能为各种生物提供阳光、空气、水和一定的温度等,但不同的生物对各种非生物因素的要求不同,从而影响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分布。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
①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如七星瓢虫与蚜虫②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
如水蛭寄生在牛等牲畜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如图)。
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27862abf121dd36a32d8274.png)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有云:“婴闻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所然者何也?水土异也。”
它们的生存环境不同。 思考:下列生物的形态或分布主要是受了环境
夜行性动物
阳光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作用,浅海中的蓝藻 绿藻褐藻在200米以下难以生存。
温度对植物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我国 南方 北方
热带雨 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苔原
极地狐
沙漠狐
夏天
冬天
换毛、换羽、迁徙和洄游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
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
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的生命 活动会影响环境吗?
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蚂蚁、蜜蜂的现象 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
下列种间是哪类关系?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互利共生
捕食 寄生在人面部的皮脂腺中 寄 生 寄 生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蚂蚁、蜜蜂的现象 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
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中的哪些因素的影响? 1、沙漠中的沙拐枣叶小根深: 2、仙人掌的叶刺: 3、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现象: 4、北极熊的耳朵较小:
水 水
温度
温度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的环境包括生物周围的各种因素, 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阳光、 温度、水、空气、无机盐等属于非生物 因素,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 因素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平衡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平衡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45b4c9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c.png)
生物与环境的平衡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平衡关系是指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依赖关系,它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生物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养分和能量,并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环境的平衡关系首先表现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上。
不同种类的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适应了不同的生存环境。
例如,极地的企鹅具备特殊的羽毛和脂肪层,能够在严寒的环境中存活。
而沙漠中的仙人掌则通过长出带刺的外皮减少水分蒸发,适应了干燥的条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助于它们在特定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
二、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生物与环境的平衡关系还体现在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上。
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需要依赖环境中的水、土壤、气候等资源来生长和繁衍。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利用阳光能量合成有机物,进而提供给其他生物。
动物则通过食物链或者食物网与环境中的其他生物相互关联,实现资源的转化和利用。
生物对环境资源的有序利用,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三、生物对环境的改变与此同时,生物对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改变环境的特性。
生物通过繁殖、寻找食物、改变栖息地等行为,对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
例如,大量的植被能够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保水性;昆虫通过传粉行为有助于植物繁衍;而破坏性的入侵物种则容易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
生物对环境的改变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需要我们关注和管理,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人类对生物与环境的干预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对生物与环境的平衡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类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发展等活动,导致了大量的资源开采和能源消耗,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废弃物的排放也对环境造成了损害。
同时,人类的活动也改变了生物的生存条件,许多物种因为生境破坏、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等原因而濒临灭绝。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例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ba79dbd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6.png)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例子
以下是 9 条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例子:
1. 你看那北极熊呀,它们在北极的冰天雪地中可真是如鱼得水,那一身厚厚的白毛不就是为了适应那寒冷环境而专门长成的吗?要是把它们放到赤道去,那不得热坏了呀!
2. 哎呀,想想沙漠里的仙人掌,那浑身的刺多厉害呀!这就是它们应对干旱缺水环境的妙招呀,谁能说它们不厉害呢?
3. 咱再说说水里的鱼,它们能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和水这个环境可是息息相关呀,要是把鱼放到陆地上,那不就悲剧了吗?
4. 嘿,小鸟的翅膀多神奇呀,这让它们能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这不就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典型例子吗?
5. 森林里的那些动物们,和森林环境简直是完美融合,就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多欢快呀!这不是环境造就了它们吗?
6. 草原上的骏马,那奔跑的身姿,不正是适应了草原那开阔环境而练就的吗?
7. 深海里的那些稀奇古怪的生物,长得那么特别,不就是因为深海环境那么特殊嘛,咱不得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呀!
8. 猫头鹰晚上能看得那么清楚去捕食,不就是适应了夜晚的环境嘛,多牛呀!
9. 土拨鼠在草原上打洞做窝,与那片土地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就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嘛,难道不是吗?
结论: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那真是太密切了,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呀!。
生态学的范围——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的范围——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39ed4f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1.png)
生态学的范围——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探究生物物种的分布与丰度、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延续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生态学不仅关注生物本身,还关注它们所处的环境,生态学是一个关于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涉及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等许多方面。
一、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生态学是由希腊语“oikos”,意为“家”,和“logos”,意为“学说”或“科学”,组合而成的一个单词。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探究生物物种的分布与丰度、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延续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生态学不仅涉及到各种生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同时也关注它们所处的环境因素,比如土地、水、大气和气候等。
生态学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生物、环境、资源等许多方面。
其中,生物包括各种生物种类、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环境包括土地、水、空气、大气、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及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类创造的资源,如换气扇、水管、路基、电网等。
二、生态学的意义生态学的意义在于揭示自然界的规律,探索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态学是以恢复、保护、利用自然资源为宗旨,强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而生态学所研究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不仅决定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也关乎着人类的命运。
三、生态学的分支生态学是一个极其广泛的学科,因此分为多个分支:1. 生态系统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2. 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的生态学行为、生态生理、生态地理和生态适应等。
3.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适应和相互关系。
4.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群落构成和功能作用。
5. 人类生态学:研究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适应问题,涉及到生物、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e9a58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c.png)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引言生物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生物的生存状况和环境的演变趋势。
在地球的漫长岁月中,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和演化。
本文将会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两方面展开阐述。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 生物的形态和数量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生物的形态和数量。
生物的形态和数量决定了它们对环境的资源需求和排泄物产生量。
大量的生物会消耗环境中的资源,增加环境压力,引起环境的退化和损坏;相反,适量的生物可以帮助环境保持平衡和稳定。
2. 生物的种类对环境的影响生物的种类也对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和弹性,减少灾难的发生。
而当某些物种过度繁殖或者消失后,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3. 生物对环境的改造生物通过对环境的改造来适应环境,而改造后的环境也会反过来影响生物的生存和进化。
例如,蚯蚓通过挖掘土壤来改善栽培土质,这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而森林中的植被可以影响气候和水循环,同时也可以保持土壤水分和减少水土流失。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对生物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会导致环境的变化,使得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到影响。
例如,极端气候条件下,许多生物很难生存,特别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很大的影响。
2.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污染的空气、水和土壤对生物的健康和生存都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空气污染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出现,水污染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土壤污染会使得土壤质量降低,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四、结论综上所述,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相互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中,我们也要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尊重生物的生存规律和环境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努力寻求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地球这个我们共同的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二)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形态的适应
生理的适应
行为的适应 各种适应都有相应的遗传基础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生物对生物环境的响应与适应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一、生态因子的分类
按对种群数量变动 密度制约因子
对生物作用的强度随生物的密度而变化的因子。有调节种群密度的
作用,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 正密度制约因子:导致生物的密度进一步增长
负密度制约因子:导致密度的反馈性降低
层)和电离层。 4.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与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的总称, 是由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和大气圈的交接空间构成的。生物圈最显 著的特点是有大量的生物存在。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第二节 生态因子及其作用
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 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如光 照、温度、水分、食物和其他相关 生物等。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 子称为生物的生存因子=生存条件= 生活条件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三、生物的物质环境
1.岩石圈和土壤圈:是生物所需要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源泉 岩石圈是指地球的地壳部分,常称为大陆圈。地表岩石经风吹、日 晒和雨林,逐步风化分解成为母质,经过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形成 了土壤层,即土壤圈。 2.水圈:水圈包括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内陆水域和地下水,是生命 诞生的摇篮。 水的总量约为1.4×1018m3,其中淡水仅占2.53%,人类可以直接利 用的江河湖泊淡水和地下淡水仅占总量的0.77%。水体中溶解有各种无 机的和有机的营养物质,以及溶解在水中的CO2和O2,为生物的分布提 供了物质基础。
300
案例2. 食物与代谢
有花蜜供给,没有休眠,要消耗大量能量
夜间降低代谢率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四、生态因子的基本规律
1. 最小因子定律 (Liebig’s law of minimum) 德国农业化学家J.Liebig(利比希):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 状态的营养元素。 E.P.Odum对Liebig定律的补充:一是Liebig定律只能严格地适用于稳 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是处于平衡时才适用;二是要 考虑因子间的替代作用。 最小因子定律的内涵: 生物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物,若其中一种营养物数量很 少或完全缺失,生物生长不良或不能生存。 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的生态因子,成为该生物生存和分 布的限制因子。 应用价值:预测生物分布范围、引种、植物栽培等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类 型 A 互利共 生 + 偏利作 用 + 捕食/牧食/寄 生 + 种间竞 争 — 偏害作 用 — 中性作 用 0
B
+
0
—
—
0
0
+ 得利; — 表示受损;0 无明显影响 物种间的协同进化 一个物种在进化上的变化同时改变了与该物种相关的其它 物种所承受的选择压力,导致相关物种的改变,反过来又 对该物种的变化施以影响的过程。 二个或更多的相互作用的物种,其各自的进化是相互影响 的,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进化系统,这一机制称为 协同进化。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 3.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但某 一因子的数量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例如光照不足所引起的 光合作用的下降可由CO2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 4.阶段性和限制性作用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 度。例如低温对冬小麦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其后的生长阶 段则是有害的。 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数量和分布起限制作用的关键性因子叫 限制因子。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2 温度的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是一年四季温度变化的原因。根据气候 的冷暖、昼夜长短的节律,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温度 10-22℃为春秋季,10℃以下为冬季,22℃以上为夏季)。四季长短 受纬度、海拔高度、海陆位臵、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各地 差异较大。 昼夜变化: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日出后温度逐步上升,一般在13-14 点达到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直到日出前降至最低值。此外,纬度 高、海拔高以及远离海洋,昼夜温差也大。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温度的变化规律
2.1 空间变化 纬向变化:纬度每增加1度,年均温度大约降低0.5℃。 原因: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量也大,昼夜长短差 异小,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在北半球随着纬度北移, 太阳辐射量减少,温度逐渐降低。 海拔变化:通常海拔每升高100m,平均温度降低0.5-0.6℃,相当 于纬度北移1度。 原因: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水蒸气和CO2含量低,地面的辐 射散热量大,所以尽管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还是较低。
非密度制约因子 生态因子中,对生物作用的强度与生物密度变化无关的因子,如温
度、气候等。
密度制约因子与非密度制约性因子比较
种 群 死 亡 率 非密度制约
导致种群死亡率变化的环境因子作用于种群的强 度,随种群密度梯度变化而改变 种群密度
密度制约因子与非密度制约性因子比较
种 群 出 生 率
非密度制约
时间:夏季短光波多,冬季长光波多;
中午短光波多,早晚长光波多。
备注: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全称太阳高度角,简称 太阳高度。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1.3 光照长度 日照长度随纬度变化而进行不同的周期性变化。 纬度越低,最长日和最短日光照差距越 小,如赤道地区分别都是12小时。 随着纬度的增加,最长日和最短日的差距 越来越大。 纬度越高日照长短的变化越明显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二、生物的能量环境
生命生存必需的能量——太阳辐射 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太阳产生的能量以电磁波 的形式向周围辐射。 太阳常数:地球表面在太阳直射、没有大气圈 的条件下,获得的太阳能为8.12J/cm2· min。 实际平均只有47%左右到达地面。 太阳辐射功能 热能:加热地球表面,引起空气和水的流动 光能:绿色植物转化为化学能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一、生态因子的分类
按其性质 气候因子:光、温度、水分、空气等 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 地形因子:坡向、地形起伏、高度等 生物因子:种群结构、密度、竞争、捕食、共生、寄生 人为因子:人类活动 按有无生命的特征 生物因子 非生物因子 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 稳定因子:地心引力、地磁、太阳辐射常数等 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如四季变化和潮汐涨落; 非周期性变动因子如降雨、捕食)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方式 环境对生物的决定作用
环境对生物的塑造作用
2.对生物存活的影响 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对生殖、繁衍的影响
对生物的数量和分布的影响 对生物的种内、种间关系的影响
大环境(全球大气环流和洋流)
小 环 境 ( 小 气 候 )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1.2 环境的类型 按主体分: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 按性质分: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按范围分: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按气候(climate)分: 大气候:大环境的气候条件,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 小环境:小环境的气候条件(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是指近地面大 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2.生境(habitat) 生境又称栖息地,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 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3.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包围整个地球的一个气体圈层,大气质量的99%
集中在离地表29km之内。 根据温度变化划分为四层:对流层(约10-20km)、平流层(对流
层以上直到大约50km的气层)、中间层(从平流层顶约至80km处是中间
黑化胡椒蛾个体
胡椒蛾
案例1. 胡椒蛾黑化现象
随着污染减轻,黑化蛾在群体中的频率逐渐下降 Percent frequency of melanic peppered moths
100
80
200
60
100
1960
1970
1980
Winter smoke, ug/m3
烟尘实测值 烟尘变化趋势 黑化蛾变化趋势
导致种群出生率变化的环境因子作用于种群的强度 随种群密度梯度变化而改变;具有调节种群密度作用
种群密度梯度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
1. 综合性作用 生态因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例如光照强度的变化 必然会引起大气和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改变。 2. 非等价性作用/主导因子作用 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 主导因子。如光周期现象中的日照时间和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 就是主导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