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省农业生产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当前和今后我省农业面临的粮食安全、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改善、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战略任务,发掘农业科技的巨大潜力,通过研发、中试、集成、示范,培育一系列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品种(系)、新产品、新技术,建立一批集成配套技术的示范样板,加速我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实施原则
一是集成为主、兼顾源头。对增产增收潜力大的技术加强集成配套和中试示范的同时,根据我省农业发展的需要,兼顾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等源头创新。
二是部门联合、协作攻关。项目主持单位要与有关部门、行业的优势力量联合,组建创新团队,开展技术的熟化、集成和中试,并与各级推广部门联合,在适宜区形成一定示范面积。
三是突出重点、择优支持。项目要针对我省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问题,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择优确定项目及承担单位、协作单位。
四是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实行合同管理、动态考核,加强项目实施中的阶段评估、考核和资金使用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实施目标
针对我省农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主题,按照“研发—中试—转化—示范—生产”的线路,促进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通过加强关键技术及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中试熟化、组装集成和生产性试验示范。力争通过三到五年努力,使一批潜力大、见效快、技术先进、应用面广、带动力强的重大实用农业技术得到配套集成与转化应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业产业技术升级,促进农业优质高效、轻简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四、重点领域与经济指标
(一)农牧业新品种选育与示范
1.农牧业新品种选育。利用已有的具有优势和潜力的育种材料,开展农牧业新品种选育,育成的新品种(系)遗传稳定,单产增收20%以上。
(1)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在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上培育优质、高产、抗旱、抗病的超级品种。
(2)围绕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在酿酒原料、中药材、油料作物、蔬菜、瓜果、小杂粮等作物上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品种。
(3)围绕畜牧强省建设,选育适应性强、生长快、品质好的畜禽新品种以及抗旱、耐寒、优质的牧草新品种。
2.农牧业新品种示范。对已通过审定、鉴定或认定,但仍未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优质、高产农牧业新品种,加强种苗快速繁育技术研发,完善技术规范,在适宜区形成一定规模的示范面积。每个示范点不小于100亩,每个品种示范面积不小于3000亩,单产增收20%以上。
(二)关键技术集成、中试与示范
对我省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组织力量进行研发攻关;对已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重大技术,进行完善、集成与中试,形成技术规范,开展大面积示范推
广。
1.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测及防控技术。重点开展小麦条锈病、玉米黑粉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预测及无公害防控技术、马铃薯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的中试与示范。建立3000亩左右示范点3个以上,增产15%以上。
2.灌区农田节水技术。重点开展灌区麦类垄作沟灌、垄膜沟灌、膜下滴灌等节水栽培技术的完善、集成组装,配套农机具选型、优化,试验示范等。建立3000亩左右示范点3个以上,亩节水30%以上,增产15%以上。
3.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开展旱区小麦全膜覆土栽培技术、马铃薯地膜垄作栽培等技术的完善、集成组装,配套农机具选型、优化,试验示范等。建立3000亩左右示范点3个以上,增产30%以上。
4.高效立体种植技术。重点开展复种、套种、间种等高效立体种植技术的集成、中试、技术规范的制定和试验示范。建立3000亩左右示范点3个以上,年亩均增加纯收入800元以上。
5.循环农业技术。重点开展玉米秸秆饲料化、能源化及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的集成、中试与示范。在户用沼气建设基础较好的地区示范推广以“粮饲兼用玉米—秸秆青贮—草食畜养殖—沼气—沼渣、沼液还田”为链条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在3个以上县各建立500户左右示范户,年户均增加纯收入1000元以上。
6.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重点开展脱毒苗木、套袋、科学施肥、节水灌溉、园地覆盖、整形修剪、病虫防治、晚霜冻害预防等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的集成组装与试验示范。建立1000亩左右示范点3个以上,年亩均增加纯收入1500元以上。
7.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重点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种苗脱毒组培快繁技术以及降低当归早期抽薹率、地膜覆盖栽培、GAP生产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中试与示范。建立1500亩左右示范点3个以上,年单产增加纯收入30%以上。
8.畜禽健康高效养殖技术。重点开展经济杂交模式、快速繁育、高效健康养殖等技术的集成、中试与示范。年单位规模增加纯收入30%以上。
9.设施农业高效栽培管理技术。重点开展日光温室结构优化设计、病虫害防控、无公害生产、节水等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建立300亩左右示范点3个以上,年单产增加纯收入30%以上。
10.其他农林特色产品高效生产技术。重点开展油橄榄、花椒、核桃、花卉等特色产品无公害、高效生产技术的集成、中试与示范。建立1000亩左右示范点3个以上,年单产增加纯收入30%以上。
五、实施程序
(一)项目申报
1.申报对象。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市级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具备相应的研发条件和能力;主持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良好的工作信誉与组织协调能力。每一类项目每个单位每年各限报1项。已承担技术集成示范类项目且未结题的单位不得申报该类项目。
2.申报内容。申报内容必须符合本方案确定的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带动区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品种选育类项目必须已具备一定的育种材料和工作基础;新品种示范推广类项目必须是申报当年近五年内通过省级鉴定(审定、认定)的新品种。
3.申报程序。省财政厅、省农牧厅联合发布申报通知,申报单位按照标准文本填写项目申报书,并于申报通知要求的时限前分别报送省财政厅农业处和省农牧厅科教处。省级单位直接报送,市级单位由市级财政局、农牧局共同行文报送。
(二)项目评审
由省财政厅和省农牧厅对投标或申报项目进行初审,对符合申报条件、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由项目领导小组组织专家组采取答辩和评分的方式进行评标、评审,择优确定项目及其主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