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策略建议

合集下载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低生育政策的继续执行,近几年农村学龄人口急剧减少,农村学校进行整合是一种趋势。

如何在学校布局调整中趋利避害,减少对学生、教师造成的影响。

需要重新优化教育资源,合理利用闲置的校舍,从长远眼光看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布局调整;中小学;学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低生育政策的继续执行,目前农村学龄人口急剧减少,导致部分校舍或学校闲置。

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年月教育部通知,强调“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

”[]在这种精神的贯彻下,撤并学校有放缓的趋势,但仍将有很多农村学校被撤并将不可避免。

据统计:“从年到年,我国小学和初中分别由所和所分别减少到所和所。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现状分析目前看校舍撤并前后都会对学生和教师造成一定的影响,短期内农村学校整合过程中存在教育资源较大浪费现象,需要合理利用减少损失。

因为从长远的眼光看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率。

(一)对学生学习及身心健康的影响。

当前在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不论是合并前后,都对学生学习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撤并前由于学生人数的锐减,教育主管部门必然根据学生人数配备相应的教师,有时一个班级只有一个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合并后虽然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都较多,但又导致保留下来的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室,又不得不进行大班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的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然而布局调整后,造成部分学生上学路程的增加和不便农村寄宿制的实行解决了路途遥远学生的上学不便,但是部分学校住宿条件比较差,宿舍楼面积小,需要几个学生挤在一张床上。

学生们每天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这些情况不仅影响其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影响学生们身心健康发育。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摘要: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我党和政府长期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规范教育管理,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农村中小学开始了新一轮学校布局的大调整,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与此同时,布局调整的进程也受到一些现实困难的阻碍。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引言:2001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提高农村学校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新一轮的中小学布局调整。

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倘若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束缚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据此提出对策建议是非常重要的。

1.农村中小学资源配置现状教育资源指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总和。

资源配置则是指资源在教育系统中各组成部分或不同子系统之间如何分配。

它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分配;教育资源在各地区教育之间的分配;教育资源在各个学校之间的分配。

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包括教育资源的来源、分配、使用等问题。

在此政策颁布之前,各地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布局过于分散的“麻雀”学校,使得资源难以合理配置、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都难以得到保障,农村中小学在进行了布局调整之后,稍微规模较小且分散的学校被适当地进行了集中或撤并,进一步使教育资源得以合理利用,也提高了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

在国家颁布了政策后,有些地区出现了上学路程过远的问题提出了修建寄宿学校的办法,来为因为路程过远上学不便利的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来说,基本解决了他们上学困难的问题。

修建了寄宿制学校,既能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也能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并且进一步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和优化。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一、xx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原因分析一是布局散,规模小。

我镇下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4.6万人,现有中小学21所,还是六、七十年代的格局:点多、线长、面广。

2所中学学生数只有1405人,班平学生不足47人;16所完小和3个教学点学生数只有2681人,班平学生不足24人。

全镇400人以上的小学仅1所,100人以上的小学也只有10所,6所完小不足100人,3个教学点都不足50人。

据统计,农村村级小学学龄儿童数量还在逐年减少。

二是教师队伍结构畸形。

首先是年龄老化。

我镇在职教职工241人中,30岁以下的1人,占教师总数的0.41%;31—45岁的118人,占教师总数的48.96%;46—50岁的31人,占教师总数的12.86%;51—60岁的教师91人,占教师总数的37.76%。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是我镇教师队伍的真实写照。

其次是观念落伍。

年龄偏大,“老弱病残”多,理论学习、自我提高意识不强,导致教育理念严重滞后,知识结构日益老化。

然后是学科结构不合理。

除了语文、数学学科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科因为专业教师奇缺,基本无法正常开课。

三是办学条件差。

全镇中小学校舍大部份是八、九十年代大搞“普九”达标而新建、改建、扩建的产物,校舍质量差,维修困难,维修成本高、周期短,每年需投入维修资金几十万元。

中小学配套“八室”基本是有名无实,图书和音、体、美器材根本无法满足正常开课需求。

二、xx镇联村共建学校主要做法1、注重“三个结合”,做到“三个坚持”。

我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注重“三个结合”:把调整学校布局与方便学生上学、扩大学校规模结合起来,把调整学校布局与学校危房改造、迁村腾地、推进新社区建设结合起来,把调整学校布局与减轻农民负担、产权制度、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愿望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精心安排。

做到“三个坚持”:坚持“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先建后撤、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加大“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及幼儿园向社区集中”的力度,坚持“政主导、确保力度到点,群众主体、确保支持到愿,整体联动、确保形成合力”。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反思与对策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反思与对策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反思与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

其中,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也成为重要话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反思及其对策,以期能为推动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反思1、一定的负面影响。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当地社区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校舍规模缩小,社区社会空间压缩,社区关系受到了一定影响,引起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不满。

2、重点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

目前地方的重点学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学校因资源无法达到资格要求,无法获得更多教育资源,参与国家教育资源保障政策,使得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

3、管理上的挑战。

布局调整不仅需要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需要改善学校管理模式,由于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与新布局调整模式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学校管理者面临一定的挑战。

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1、提高基础教育公平性。

为了增加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政府应针对特定地区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投入,加大投入力度,以保障各地区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

2、完善学校管理模式。

要完善学校管理模式,教育部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学校管理模式,加强对学校管理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教育的正常运行。

3、建立社会支持体系。

要促进布局调整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把社会各方面支持起来,使得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得到更多支持,影响得更大。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改善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在反思现有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多措并举的对策,完善教育投入、强化管理模式和建立社会支持等,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和改善教育质量。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3)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3)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农村学校布局也面临着调整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调整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农村学校布局的优化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现状、对策分析一、引言农村学校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农村学校布局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制定相应的对策。

二、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2.1 人口流动导致的学校布局失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日益加剧。

大量的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导致农村地区人口减少,而城市人口增加。

这种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原本合理的学校布局失去平衡,一些农村学校因人口减少而面临关闭的风险,而城市学校则面临人满为患的问题。

2.2 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相比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些农村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这种不完善的基础设施也制约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2.3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师资力量普遍偏低。

一些农村学校由于薪资待遇不高,无法吸引优秀的教师前来任教,导致师资力量不足。

这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对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对策分析3.1 加强人口调控,优化学校布局针对人口流动导致的学校布局失衡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人口调控的政策措施来优化学校布局。

一方面,可以通过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减少人口流动的数量,同时加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生活和工作的可持续性,从而缓解学校布局失衡的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学校资源的共享,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学校关闭或人满为患的情况。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面临的现状是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不高以及学生人数下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增加社区参与等。

本文将对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资源分配、教育质量、学生人数1. 引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指根据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农村学校的规划、建设和调整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的布局调整。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不高以及学生人数下降等。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改善农村学校的发展。

2. 目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分析2.1 资源分配不均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由于财力、教师以及教育设施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农村学校拥有的资源较为匮乏,而一些学校则拥有过剩的资源。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差异化,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发展。

2.2 教育质量不高由于资源的限制,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

一方面,农村学校缺乏优秀的教师队伍,教育经验和专业素养较低;另一方面,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匮乏,也限制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2.3 学生人数下降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学校的学生人数普遍下降。

学生人数的减少导致了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加剧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下降。

同时,学生人数的减少也给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3. 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对策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面临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 3.1 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是解决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关键。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支持,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师待遇,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前言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师缺乏、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质量不高等。

为此,国家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

布局调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问题分析学校布局不合理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学校布局不合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育资源和投入都被集中在了城市和县城,导致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合理,一些学生需要长时间的路程才能到达学校。

学校缺乏教师和教育资源农村中小学在教师资源和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许多优秀的教师都喜欢到城市和县城工作,而农村地区则难以留住这些人才。

此外,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无法提供高水平的教学设备、教材和学习材料等。

学校设施简陋许多农村中小学的设施都比较简陋,缺少先进的学校设备、实验室以及图书室等,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对策与建议建设特色学校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开展特色教育来解决。

成立特色学校,将资源集中到少数特色学校,其余学校仍然保留,但教材、学习资料和教学内容等可以在特色学校统一设定,统一采购和统一分配,这样可以在保证其他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实现资源的集约和优化。

加强师资培训培养农村中小学的优秀教师,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关键。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引进优秀人才。

培训可以针对教师岗位特点,实现精准培养。

引进优秀人才可以通过奖励政策、鼓励就业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中小学工作。

加强教育资源投入针对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和吸引力。

在投入方面可以考虑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捐款和招募志愿者等方式,为学校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

加强设施建设在设施建设方面,可以通过政府建设、企业捐赠、社会组织捐赠等方式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企业和社会捐赠可以通过宣传效果的扩大,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标签:布局调整;问题;对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仍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中心校改造工程量巨大。

多数中心校主体教学大楼使用了一二十年,教室、桌椅、实验仪器等相关配套设施损毁严重,无法容纳整个乡镇学生的学习需要。

食宿配套设施更是严重滞后,多数学校没有学生公寓和学生灶;个别学校的学生公寓和学生灶根本无法容纳几百上千人的食宿需要。

二是新建校舍弃置,建校债务得不到落实。

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全国各地加强了中小学安全教育,多数乡村学校重新修建了校舍,有的刚刚投入使用,有的尚在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之中。

三是教师培训任务艰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西部农村已经实施了五六年,多数教师掌握了新课程理念,改变了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能力,能够驾驭新课程课堂教学。

但实际效果与现代教育理念存在着差距,加之应试教育观念在全社会仍然根深蒂固,评价机制很不健全。

四是亲情教育缺失。

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亲情是维系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传统道德观念、社会公德、文明礼貌等意识的培养更有赖于家庭教育。

把孩子从小集中在中心校,部分孩子将长期得不到亲情的呵护,亲情教育的缺失将会影响和制约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五是如何取得当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校舍等教育资源的整合不只是政府和学校的事,必然牵一发动全身,孩子牵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面对校舍改建和教育资源整合后必将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才能确保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拓宽渠道,争取政府与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利用新闻媒体做好舆论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认识学校合并与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并支持学校的工作,从行动上配合学校与教师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教育。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革策略探究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革策略探究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革策略探究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改革策略,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1. 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简陋,教学用具缺乏,学校图书馆书籍匮乏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低下。

2. 教学质量不高由于师资不足、教学条件差,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普遍较低。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低。

3. 学生辍学率高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交通不便、学校条件差等原因,农村学生辍学率较高。

很多家庭由于无力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而不得不让孩子辍学。

二、改革策略探究1. 提高教师待遇和培训水平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让更多的优秀教师愿意到农村从教。

2. 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增加教育资源,改善教学条件。

让农村中小学和城市中小学一样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学设备和条件。

3. 发展农村教育特色农村教育也应该发展有自己特色的课程和教学方法。

结合当地的农村经济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对农村发展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4. 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学校应该加强和家庭的沟通与合作,鼓励家长重视子女的教育,通过家校共育,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实施师资支持计划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师资支持计划,通过引进优秀教育资源、支持农村教师培训、建立师资资源共享机制等方式,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建议2. 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机制,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

3. 建立健全的农村中小学教育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 发挥科技的优势,借助互联网等平台,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及对策探讨---胡泰山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及对策探讨---胡泰山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及对策探讨古浪二中胡泰山杨向东一背景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我国党和政府长期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且也是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与综合国力的基础与前提。

为此,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多项政策与配套措施推进农村中小学学校建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

其中,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就是一项旨在优化农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以进一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政策。

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就在各地逐步开展。

其直接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生源持续减少,县级财力有限,大量村办小学重复建设,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起初,学校布局调整是地方教育部门迫于财政压力,被动适应生源变化的一种措施。

在2001 年5 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我国才正式开始较大规模的,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据统计2004 年全年,全国农村共撤销小学3.17 万所。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加大了布局调整的力度,这一举措对于减轻部分地区农民负担节约教育经费、优化教育资源等,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与之相随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给农村,农民,学生以及农村中小学都带来影响,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问题更为突出。

二部分地区不合理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引发的严重问题近年来,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失当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其消极影响已日益凸现:上学的困难与教育费用的上扬使得一些农村学生,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学生遭遇求学危机,其家长也陷入欲罢不忍、欲上不能的困境。

最近的一些相关研究表明,不合理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其引发的问题是导致当前部分贫困农村、山区儿童辍学流失量增加,农村辍学率反弹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和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成为了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因为目前的农村学校布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

对农村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已成为当前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就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查与研究进行分析探讨。

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分析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是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农村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数量多,规模小。

由于历史原因及土地分散面积大等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学校数量多、规模小。

这就造成了教育资源无法充分集中,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校舍设施滞后,教学条件差。

很多农村学校建筑陈旧,在设施上比城市学校差距较大。

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条件的提高。

3.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学校的教师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学校招聘、留用和培训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4.资源配置不均衡。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存在着着巨大的资源差距,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用具等。

这导致了农村学校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育资源的集中程度。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集中,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2.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

通过布局调整,可以集中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避免因学校数量多、规模小而导致的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

4.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布局调整,可以有效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1.调查对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等多方面的人员。

2.调查内容(1)学校布局状况。

通过对当地学校的调查,了解学校的数量、规模、师资力量等情况。

(2)教学设施状况。

了解学校的校舍设施、教学用具等情况,以及与城市学校的比较情况。

(3)教育资源配置情况。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面临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深入分析布局调整的背景、现状及其影响,本文期望能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进行概述,包括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等。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查,归纳出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学校数量减少、学生上学距离增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接着,本文将从政策、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及其原因,本文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推动我国农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与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数量减少,教育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集中和优化,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部分学校过于追求规模化、集中化,导致学校间的距离过远,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增加了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同时,学校规模扩大后,管理难度加大,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一些地区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几所学校,而一些薄弱学校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种不均衡的布局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也加剧了教育公平问题的凸显。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还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随着学校数量的减少,部分教师面临失业的风险,而新招聘的教师往往难以适应农村教育环境,导致师资力量短缺,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还面临着社会认同度不高的问题。

一些家长和学生对于学校布局调整持怀疑态度,担心调整后会影响孩子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困难及对策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党和政府长期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执行,农村学龄人口逐年减少。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规范教育管理,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开始了新一轮学校布局的大调整,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与此同时,布局调整的进程也受到一些现实困难的阻碍。

一、农村中小学调整的背景及动因学校布局的调整过程就是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以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

学校布局调整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一个动态过程。

每一次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一)学龄人口不断减少是农村中小学调整的客观原因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到90年代中后期,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

由于农村中小学生源减少,一些地方的村小生源不足,出现了大量的“微型”学校,生源减少客观上要求学校布局调整,在审计署部署的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审计调查过程中,以某县级市为例,现有初中和小学在校生人数分别为2.98万人、5.81万人,比2001年的3.55万人和5.91万人下降了16.06%、1.69%。

(二)地方上经费不足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客观要求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主要来源于乡镇,即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财政拨款。

由于上级政府投入很少,县乡财力薄弱,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实际上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经费渠道。

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山由“以民为主”到“以政府为主”的转变。

但由于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教育集资和教育费附加,而国家的投入机制并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资金投入出现“空档”,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普遍减少,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证,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危房改造面临困境。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2000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的不合理性导致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分配,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教育的质量。

为此,本文将探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提高农村地区教育的质量。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农村中小学学校数量过多,规模过小。

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许多农村地区学校的规模很小,学生数量少,但却存在大量的教师资源。

这些学校往往形同虚设,既耗费了教育资源,又浪费了财政资金。

2. 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不合理。

由于历史、地理、人口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村地区学校的布局不合理,导致相邻的两个小学或初中之间距离过远,交通不便,学生交通费用高等问题。

3. 教学条件落后。

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教学条件都很差,师资力量不足,甚至部分学校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没有,这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农村学校师生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环境、福利待遇落后于城市地区,许多教育人才不愿意去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而不少农村学生则选择到城市就读,这导致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持续流失。

二、对策与建议为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建设更加公平、合理、高效的农村教育体系,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减少农村中小学学校数量,加大规模。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应采取“规模化办学”的方式,减少小规模学校的数量,加大学校的规模,整合教育资源,落实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政策。

2. 合理规划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

应根据当地的人口、交通、经济等因素,合理规划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

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交通条件、师生分布情况,避免出现近在咫尺却交通不便的情况。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减少,农村学校的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学校的布局调整问题。

如何进行合理的布局调整,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问题展开调查与研究,旨在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些科学的建议和对策。

一、目前农村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1. 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匀,一些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较为简陋,而一些学校则设备齐全,配备完善。

这种不均匀的分布会给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 师资力量不足: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导致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 校舍老化严重:许多农村学校的校舍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校舍的老化不仅影响了学校的形象,也威胁到了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4. 学生住宿条件较差:由于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较差,一些学生无法在学校周边居住,只能选择走读或者住在师生家中,住宿条件较差,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内容1. 教学资源分布情况调查: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各个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分布情况,详细了解每所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的配备情况。

2. 师资力量情况调查:与学校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每所学校的师资队伍情况,包括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水平,以及招聘和培训情况。

3. 校舍安全情况调查:委托专业机构对农村学校的校舍进行安全评估,了解校舍的老化程度和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后续的改造提供参考。

4. 学生住宿条件调查: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住宿情况,包括远程学生的走读情况,以及学校的学生宿舍条件情况。

1. 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优化教学资源分布。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通过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优化教学资源的分布,提高教学条件和设施。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对策摘要:当前,农村中小学调整中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实现农村中小学调整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策新一轮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以及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不重视这些问题,布局调整将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1.上学路途变远,且存在安全隐患。

布局调整后,学校覆盖的教育区域增加,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了,使得许多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途遥远。

在一些偏远山区,山坡陡峭、河道纵横,遇上刮风下雨则更是山路泥泞难走,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爆发,学生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许多中小学生为了上学不迟到,天还没亮就起床,摸黑赶路上学,晚上再摸黑回家。

在没有建食堂的非寄宿制学校,有些学生由于离家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他们只能到附近简陋的饮食摊或小卖部吃点东西,营养、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

2.学生受教育的成本增加。

布局调整使私人教育成本超出了农户对孩子上学所愿意和能够承受的教育投资,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的贫困农民家庭的成本更大。

许多家长考虑到孩子上学路途的艰辛和安全,不得不让孩子在学校寄宿,孩子在校寄宿直接导致农民承担的教育经费成倍地增加。

学生到离家很远的学校住读,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以及购置被褥、餐具的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3.撤并学校遗留资产浪费严重。

撤并学校的资产主要有校舍、设备、仪器、图书等。

调整后,被调整的学校机构不复存在,学校剩余资产也就无人管理。

校舍逐渐破损,教学设施严重流失,学校资产被私分、乱用,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不到位,还出现了调整时以各种名义把学校资金花光、用光的现象。

4.学校班额过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教育规模扩大了,教师、学生人数也增加了,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不少学校并没有因为人数陡增而新建教室,只能在各班安插更多的学生,导致班额过大,尤其是一些中心学校班级规模就更大。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口减少与学校过剩:由于农村地区人口流出和少子化趋势,部分地区的中小学面临生源减少和学校过剩的问题。

2. 分散的学校布局:农村地区的学校分布比较分散,有些地方存在学校各自为营、资源分散、教学质量不均衡的情况。

3.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备、教育经费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变动、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教育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对策:
1. 综合评估与优化布局:对农村中小学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局优化,合并农村学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在布局调整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出行距离和安全等问题。

2. 加强师资支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采取措施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3. 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发展的资金来源,确保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的配置。

4. 综合利用教育资源:通过合作办学、设立联盟校、资源共享等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5. 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通过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政策,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增强人民群众对农村教育的获得感。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布局优化、师资支持、教育投入、综合利用资源和政策支持等多种手段,推动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革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革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革建议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改革建议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和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学校设施逐渐完善,师资力量得到加强。

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许多教师是通过转岗或非专业渠道进入教育行业的,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普遍较低。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和待遇相对较差,许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留在农村教学,导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其次,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内容的单一,农村地区的学生缺乏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和机会。

同时,农村地区的教育方式也相对传统和单一,缺乏创新和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改革建议:首先,加强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定向培养、优惠政策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新和提升教学质量。

其次,推广互联网+教育,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

通过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和在线教育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地区,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同时,加强对农村地区教师的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育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加强家庭和社会对农村教育的支持。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度和监督能力。

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教育资金和资源,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环境和生活条件。

总之,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革和完善,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策略建议阜阳循环经济园学区中心校李树军【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加之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开展,近几年农村学龄人口逐年下降的趋势日益明显,校舍空置现象严重,农村学校进行整合是一种趋势。

如何在学校布局调整中趋利避害,减少对学生、教师造成的影响。

需要重新优化教育资源,合理利用闲置的校舍,从长远眼光看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更好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策略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布局调整;教育现状;策略建议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基石,也是传承文明、促进繁荣的基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因此,在宏观层面上,研究分析、探索改革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状况。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低生育政策的继续执行,目前农村学龄人口急剧减少,导致部分校舍或学校闲置。

为应对上述变化和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便开始着手进行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工作。

2006年6月教育部通知,强调“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

”在这种精神的贯彻下,撤并学校有放缓的趋势,但仍有很多农村学校被撤并将不可避免。

据统计:“从1990年到2008年,我国小学和初中分别由766072所和71953所分别减少到300854所和57701所。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主要表现出以下四种特征。

一是在方式上以撤并为主。

撤并均以布局不合理、危房数量较多且生源相对不足者为重点对象,通常做法都是将生源少、办学条件差的并入学生多、办学条件好的学校,至于何所学校停办、合并等,主观人为因素十分明显。

二是在地域上以乡镇办事处现有行政区划为单位。

由于乡镇政府通常都设在交通便捷、人口集中且经济基础雄厚的地方,因而,学校布局调整通常都是:初中以现乡镇政府所在地为单位、小学以村为单位,在乡镇行政区划内进行布局,调整仅在本乡镇之内,乡镇之间的学校各自独立平行、互不合并。

三是在问题解决途径上以兴建“寄宿制”学校为主。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许多学生不得不到村外小学就读,为解决上学期间的诸多困难,各地在学校布局调整时大多都采用“寄宿制”。

四是在推进上以行政力量为主。

自国家实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来,各地均将此视为政治任务予以落实,通常做法都是采取“成立班子,宣传开路,现场办公,经验总结,全面推广”。

这种行政化的措施,虽然也会考虑学校布局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但一旦成为政府行为,盲目、偏差乃至失策便会在所难免。

二、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受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人口分布状况变化的影响,这种国家倡导、政府行动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虽然有利于减轻村舍办学的负担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但也给学生和学校带来许多问题,目前看校舍撤并前后都会对学生和教师造成一定的影响,短期内农村学校整合过程中存在教育资源较大浪费现象,需要合理利用减少损失,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率。

(一)、对学生学习及身心健康的影响。

当前在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不论是合并前后,都对学生学习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撤并前由于学生人数的锐减,教育主管部门必然根据学生人数配备相应的教师,有时一个班级只有一个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合并后虽然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都较多,但又导致保留下来的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室,又不得不进行大班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还有合并后对学生而言,一是增加了学生本身的入学困难。

我国是一个山地、高原、丘陵占很大比例的国家,目前情形下,广大学生上学本身就已十分不易。

由于撤并后的学校绝大多数设在乡镇所在地,学校服务半径相对过大,致使许多低龄入学儿童难以做到就近入学,也使许多儿童在本应入学的年龄段推迟入学时间。

另外,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在6—12岁之间,如此年纪就离开父母独自住校,个人日常生活全靠自理,其困难可想而知;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其困难与麻烦就更为严重。

并且,由于长期寄宿在校,许多原本应该从事的农活,此时也不用再去从事,这对于农村学生劳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极为欠缺的,也是一种剥离学生乡土情节的不当举措。

二是增加了学生所在家庭的困难。

撤并之前,因为小学低年级通常都设在本村,食宿均可在家解决,因此,学生花销不大。

但撤并之后,走读的学生近的还行,远的则至少中餐要在学校就用,即使餐费再便宜,每月亦需开销百余元;寄宿的学生开销就更大,诸多费用加起来一年至少近千元,这对一个普通村民家庭特别是贫困山区家庭来说是不堪负重的。

另外,子女自幼便在校寄宿也增加了家长对子女的精神负担,毕竟子女年龄偏小,且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家长对子女离家寄宿的衣食住行、营养安全、性格、同伴关系处理等担心是不言而喻的。

再者,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的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然而布局调整后,造成部分学生上学路程的增加和不便,农村寄宿制的实行解决了路途遥远学生的上学不便,但是部分学校住宿条件比较差,宿舍楼面积小,需要两个学生挤在一张床上。

学生们每天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这些情况不仅影响其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影响学生们身心健康发育。

(二)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一般认为,撤并前教师的工作量应该非常轻松因为所教班级的人数一般只有几人或十几人,但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却与我们的想象大相径庭。

其原因在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备课一节不少,由于学生太少,无法配置艺术类等薄弱科目教师,所以只能以语、数课程为主。

合并后,就学校而言,增加了保留的学校的管理难度与教师工作量。

由于学生人数突然增多,保留的学校一时没有比较多教室,只好采用大班教学,虽然表面上教师的课时减少了,但教学任务却增多了,上课很难有针对性、个性化教学。

教师们既要备课、上课,还得管理学生生活,一天下来许多教师累得腰酸背疼。

在许多乡镇中心小学,绝大部分教师从早晨六点半起床一直到晚上备课十一二点睡觉,其超强度、超负荷的工作量超乎人们的想象。

另外,由于小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相对较大,在相对封闭的寄宿学校环境中,来自地域不同的学生常易滋生矛盾,人格羞辱、语言要挟、分派打架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增加了校方的管理难度。

此外,停办或关闭也会影响到原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致使关闭前的学校不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投资,而且校内和周边的议论也使得师生不能安心教学。

(三)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很多学校在合并过程中,加速恶化了被撤并学校的变迁状况。

随着一些村小的停办与撤并,部分教室闲置,然后逐步到整个学校。

这些校舍闲置是一种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有些新学校刚使用没几年就被撤销,原有学校的财产管理与利用状况发生较大变化,其动产可能已得到相关处理,但其不动产的管理却很不理想,大部分不是闲置废弃就是迅速废弃,要么就是无故被私人窃据。

三、学校布局调整的策略建议在现有情形下,调整并完善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布局是必需的,因此,其问题主要不在于争论是否需要调整,而在于要思考如何进行调整。

根据“初中(含九年制学校)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自然村不再设置教学点”的布局原则,为确保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学校布局调整提出以下方面的策略建议:(一)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最终目的学校布局调整应该首先考虑如何确保学生在入学起点上得到相对公平的对待,并进一步明确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调适完善,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促使教育均衡发展,而非简单的撤并和压缩。

另外,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应在确保乡民渴望教育得到满足、乡村学生不因撤并学校而失学、乡村现有教育资源不浪费的前提下进行调整。

不要出现将整个乡村学校布局的调整简单化为单纯的“收缩”与“撤并”,使原本应该着眼改善乡村教育结构和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学校布局活动异变为为少数好的学校扩充生源的行为。

(二)确立学校布局调整原则和标准调整学校布局,不是简单地撤并几所学校,而是对原有教育格局和教育体系的一场变革,必须始终坚持全局的、发展的、效益的和质量的观点,统筹规划,着眼长远,科学制定布局调整总体规划。

针对农村偏远学校学生少、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教师不稳、教育教学质量较差的情况,一是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对每所村小的规模、服务半径、学生构成、家长愿望等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

二是研究制定调整基础教育学校布局的意见。

确定小学低段就近入学为主、高段向完小集中、初中向乡镇中心校集中的原则,要保留必要的村小低年级教学点。

在制订学校布局调整和规划方案时,我们必须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要特别关注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三个因素对学校布局的现实制约问题。

对凡在一年级入学生员数量达到一个班级规模的村落,即便采取“一师一校”或“个人包班”制,也得确保设立至少一至三年级的教学点。

以单程1小时为就学半径确定小学教学点,小学1-4年级在校生60人以上设立教学点,1-6年级在校生100人以上设立教学点。

三是精心组织实施。

各地要成立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的学校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分年度制定了逐校调整方案。

村小撤并时由学校、乡镇政府和村两委共同组织召开家长会,初中撤并时由学校和乡镇政府共同组织召开家长会,统一学生家长意见,确保无一名学生因撤并而流失。

撤并工作本着“先建设、后撤并、重宣传”的原则进行,在撤并学校时,要坚持做好对群众的解释工作,使群众理解支持撤并工作,防止因撤并学校而出现上访、闹事事件,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撤并后,联合办学的村委会领导要经常到联办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切实解决学校和师生的困难,特别要多渠道解决特困家庭子女读书的经费,防止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具体应为:1、保留。

尽可能保留建校历史长、规模大、管理水平高、教育质量好、社会声誉高的学校,重新设定办学规模,通过调整学校用地规模或保留原学校的用地,调整班级数及建筑规模等方式提高学校建设的建设标准,发挥其办学优势。

2、优化合并。

对于周边无可扩征用地的学校,同时又与附近学校的施教区重合的学校,通过合并、兼并、联合办学等规划调整和资源重组的方式,扩张优质教育,带动新建和薄弱学校的发展,而使学校达到规范化学校的标准。

3、迁址新建。

对于部分学校教育质量好,社会声誉高,但用地紧张且周边无可扩征的用地,则可通过迁址新建使学校用地、生均用地等标准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

4、撤消置换。

此类学校其学生人数、师资水平、教学设施配备等均没有达标,且周边无可扩征的用地或合适合并的学校,规划撤销或与其他用地及设施置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