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的绘画世界
论沈周《东庄图册》的客观性与纯美之风
![论沈周《东庄图册》的客观性与纯美之风](https://img.taocdn.com/s3/m/a41fe23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6.png)
论沈周《东庄图册》的客观性与纯美之风沈周(1427-1509)是明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他的画作以小品述情、韵味悠远著称,对后世的绘画影响深远。
他的代表作之一便是《东庄图册》。
这幅作品以其客观性与纯美之风成为了后世绘画的典范,在中国绘画史上也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庄图册》取材于南宋贞观年间,意境寓意深远,表现了清雅恬淡的江南山水风光。
整个作品以墨色为主,墨迹渗透纸张,笔法自由空灵,具有深沉的历史情怀和文人意趣。
在构图上,以东庄的自然风景为背景,描绘了山、水、亭、树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和意境的山水画。
在画中,沈周巧妙地处理了远近、虚实和明暗的关系,使得整个画面在远近景深上呈现出独特的空间层次感,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张力。
《东庄图册》所表现出的客观性,体现在其强烈的写实性和精准的刻画技巧上。
画中山水的描绘真实而生动,水面波纹、山石轮廓、树木枝叶,都表现出沈周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尤其是沈周对“轻重虚实”的运用十分巧妙,运笔轻重自如,意境空灵,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这种客观性的表现,让人感受到了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虔诚和对艺术真理的探索,也体现了中国绘画对客观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东庄图册》也彰显了沈周作为文人画家的纯美之风。
在中国绘画史上,文人画家多将自己的个性情感融入作品之中,以达到情感抒发和精神追求的目的。
而沈周作为文人画家的纯美之风,则表现在其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境界。
他在《东庄图册》中运用了“意境”的手法,通过对景物、山水、树木等元素的处理,使得画面表现出一种清丽雅致、超然物外的纯美,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慰藉。
在整个山水画的构图上,沈周很好地运用了中国画的空白概念,他善于利用虚实、淡重,使得画面留有余白,从而使得画面更加通透清净。
画中所表现的东庄山水,既显得自然恬静,又不失情趣和诗意。
这种纯美的特质,使得《东庄图册》凸显出了沈周作为文人画家的气质和书卷气。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d1e8848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0.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重要的文人画家。
他擅长山水、花卉、人物等多个方面的绘画,其中以山水画最为著名,被誉为“明四家”之一,其
画风独具匠心,极具代表性。
一、意境深远
沈周注重画面中的意境和气韵,尤其是他的山水画传达出的意境深远,仿佛是一种对
自然之美和人生之境的感悟和领悟。
他的山水画常常把人物的生活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
成一种意境深远的意蕴,这种意境使得人们能够自然地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生哲学。
二、画面布局合理
沈周的山水画画面布局合理,取材广泛,博采众家之长,从宋代以来各种山水画流派
中吸取营养,精心提炼,塑造出了他自己的特有风格。
画面布局严谨,空间感、层次感、
纵深感的表现都极为突出,细节处理精细,造型准确。
三、笔触细腻
沈周的山水画以笔触细腻、用笔工准著称。
他笔下的石头、树木、山石等自然景观,
所绘筋骨强健,细微之处十分动人,整幅画面看起来通透、洒脱、潇洒、自在,给人以视
觉的震撼。
四、运用兰亭集序笔法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受到兰亭集序、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影响,他倡导“墨苍为险,
色青为秀”,极力推崇呈现画面意境的笔法。
他的山水画笔力、墨理处处透露着山水诗情,经常以墨迹渲染气氛,这种墨意卓然的笔法被后人称为兰亭笔意。
总之,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独具特色,既有大气恢宏的意境,又有极致细腻的笔法,他为山水画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巨匠。
明代中期沈周传世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中期沈周传世绘画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d5319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d.png)
明代中期沈周传世绘画作品赏析沈周(1427-1509年)明代中期著名书画家。
字启南,号石田,又称白石翁,以画闻名,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
以画山水画著称,是明代中期画坛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纵观沈周之绘画,技法全面,功力浑厚,在师宋元之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进一步发展了文人水墨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被誉为吴门画派之领袖。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魏园雅集图》、《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沧州趣图》等。
著有《石田集》《石田稿》、《石田文钞》、《石田咏史补忘录》《客座新闻》《续千金方》等,但大多散佚。
明代沈周《庐山高图》赏析明沈周庐山高图纸本设色193.8×98.1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是一幅沈周送给其老师陈宽(醒庵)70岁生日的祝寿画,以庐山的崇高博大赞誉其师。
图绘庐山崇山峻岭,岩石层叠陡峭,山峰巍峨壮观,山腰奇松红树,一泓瀑布倾泻而下,山脚流水潺潺;画面刚中带柔,突出老师的博大胸怀。
《庐山高图》主要借鉴了王蒙的笔法精髓,表现名山蓬勃氤氲的气象。
全画布局气韵贯通,布景高远深幽,缜密繁复。
山石皴法多用披麻解索皴,浓墨点苔,墨笔丰健,运笔稍快,用墨较干,湿笔刷染,近山用短披麻皴,浑厚自然,与中部斜上嵴状山势相分处,用焦墨连皴带擦,行笔迅疾、准确,有韵致地用焦、渴之笔将山势推到面前。
中间斜山梁处勾以次淡墨,用皴稍少,分层用淡墨刷染,墨虽浅但不显薄,通体色调灰白,造成中间有空灵之感而不阻塞。
通观全图,虽然以淡色为主,但渴、润、浓、淡、焦五色之墨的精彩效果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丰实华兹,很见功力。
近处一人迎飞瀑远眺,比例虽小,却起着点题的作用。
由于作者极善于虚、实和黑、白的均衡处理,故画面虽饱满却不觉得挤迫窒息。
画面上水的空灵、云的浮动,再加上直泄潭底的飞瀑,使密实的构图里有了生动的气韵。
整幅画笔墨显得坚实浑厚,景物郁茂,气势宏大,虽笔法师王蒙,但更显清新空灵,融“崇高”的人格理想与壮丽的大自然为一体,也揭示了画家的胸襟。
明沈周传世名画赏析(1)
![明沈周传世名画赏析(1)](https://img.taocdn.com/s3/m/3554b33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8.png)
明沈周传世名画赏析(1)沈周(1427-1509)绘画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
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
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
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
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落花诗意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等。
着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周一生读书作画,未应科举,早承家学,兼师杜琼,后取众长。
沈周诗书画兼能,画最胜,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以山水为最。
他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及黄公望、王蒙,吴镇。
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沈周以其高超独特的艺术才能发展了宋元以来的山水花鸟画,成为明中期吴门画派的奠基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文徵明称他为“神仙中人”。
固然,沈周主要以山水画名世,他的诞生标志着吴门画派的正式崛起。
沈周的一生过得十分平坦,没有太大的波折。
中年住有竹居,常与友人欢聚款语,吟诗作画,保持着一种淡然清净的心性。
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也异常平淡,做事从来不过分执著,也没有丝毫张扬,宽厚与豁达成为他人格的一种象征。
因此,他总以开阔的胸怀对待古代的绘画传统。
沈周的绘画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影响深远,一是融南入北,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
如沈周的粗笔山水,用笔融进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将南宋的苍茫浑厚与北宗之壮丽清润融为一体,其抒发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变为宏阔平和。
二是将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使文人画的理念更为清晰和强化。
沈周的书法学黄庭坚,书风“遒劲奇崛”,与他的山水画苍劲浑厚相融汇。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ed2e7f9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c.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沈周(1427年-1509年),字五伯,号水东,明代画家、文学家。
他是明代山水画的
开创者之一,也是中国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充满了诗情画意。
他擅长运
用淡雅的笔墨和简练的构图表达自然美和情感美。
沈周的笔墨表现具有独特的特点。
他非常重视墨色和构图的关系,注重表现自然山水
的情感和意境。
他的笔墨写意细腻,意境深邃,善于运用浓淡相间的墨色来表现山石、树
木和水流的质感和形态。
他的笔墨轻盈而富有变化,用墨状如流水,墨色鲜明但又不失柔和。
沈周的画作注重构图和布局。
他善于运用透视和比例关系,使画面有层次感和透明感。
他注重山水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安排,使山水之间的空间感更加明显。
他常常将山水
连成一体,通过树木、人物和建筑的点缀来增加画面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沈周的山水画强调人文情怀。
他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他常常
通过山水与人物、建筑的结合来表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的作品中常常有人物、桥梁、房屋等元素,这些元素使得作品更具有人文情怀,更容易引发观者的共鸣。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充满了诗情画意。
他的笔墨表现独特,
构图和布局独到,意境丰富而深邃。
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自然的美,更表达了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和人文情感。
他的山水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文人画的宝贵遗产。
沈周《采菱图》沈周早期细沈风格山水画高清大图赏析
![沈周《采菱图》沈周早期细沈风格山水画高清大图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3a97f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1.png)
沈周《采菱图》沈周早期细沈风格山水画高清大图赏析
《采菱图》,明代/约1467年,立轴,纸本水墨,规格不详,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采菱图》为沈周四十岁所作,写成此图后,复填人月圆词一阙,以造孤兴。
菱为夏花秋实的水生植物,图中写三名吴中女子,各驾小舟,采菱湖上。
近处坡上,三四疏柳,几株枯树,已是秋深菱熟时节。
远山不高,坡陀连绵,村落小桥,散见山脚林木际,染色以赭石为主,
颇有秋意。
用笔匀细,山石作长披麻,柳条下垂,端穆有致,极得赵孟頫“鹊华秋色”之遗意。
董其昌评赵孟頫为“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宋人之雄去其磔。
”沈周此图与他晚年之雄健大不相同,欣赏当从渊厚静穆中领取其高古神韵。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9d7cf48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2.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沈周(1427年-1509年)是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山水画以其自成一派
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沈周的山水画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的绘画
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沈周的山水画以其简洁、淡雅的笔墨和诗意的意境而著称。
他注重表达画家的个人情
感和审美追求,追求山水画的意境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沈周的山水画以兰亭集序、黄庭经、声声慢等诗文作为画题,将文学与绘画相结合,使他的山水画更富有诗意和意境。
他的笔
墨简练流畅,留白透空,勾勒出山水的形态和纹理,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山水的深远和宏
伟。
沈周的山水画还注重平面之美和构图的协调。
他的画作中常常运用对角线构图,使画
面的动态感更强烈。
他注重通过线条和形状的变化来表达山水的变化和层次感,将主题与
画面的构图融为一体。
他善于运用纸本质的白墨水,以白色的空间展现山水的余韵和空灵
之美,使画面更富有张力和神秘感。
除了画面上的构图和笔墨运用,沈周的山水画还注重人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
他常
常在画作中插入人物,用人物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情感交流。
他通过画人物的表情、
姿态和动作,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哲思。
他的人物形象常常带有一种超脱于
尘世的气质和自然界的交融感,使画面更具深意和内涵。
15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明)沈周作品欣赏
![15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明)沈周作品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0625b3e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4.png)
15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明)沈周作品欣赏不走仕途一样名利双收!他是15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沈周《庐山高图》,纸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沈周,一个中国15世纪最伟大的名字,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他开创“吴门画派”,取代“院体”与“浙派”在画坛的地位,将明代绘画推向了高峰。
沈周,明代杰出的书画家。
沈周在画坛的地位显赫,是绘画艺术上的集大成者,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师法古人,师古却不泥古,通过对其用笔由“细沈”到“粗沈”的改变,逐步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吴门画派拓荒者吴门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中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画派,其影响之大、人数之多是任何画派都不可比拟的。
总体可以概括为:内容上以水墨山水为主,形式上则表现为娴熟的技法以及诗、书、画、印的完美组合。
沈周《仿大痴山水图》,纸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这个画派带有鲜明的苏州地域特征,基本构成了明清三百年来绘画发展的主旋律。
而沈周便是吴门画派最为重要的拓荒者。
沈周,出生于苏州城中一个极富艺术气息的家庭里,沈氏家族都具备极高的艺术素养。
他们都精于诗词、擅长绘画。
沈周的曾祖父沈良精通书画鉴赏,与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是挚交。
祖父沈澄也爱好收藏,乐于结交文人、画友。
祖父育有两子,即沈周的伯父和父亲。
兄弟二人的文艺修养极高,受业于当时著名的文人。
在这样具有浓厚艺术氛围的家中成长起来的沈周,从小就对艺术有着非一般的敏感,再加上天资聪慧,为他今后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家庭对沈周艺术造诣的熏陶,他还自身勤奋好学、谦虚求教。
沈周在绘画上较为人知的师长则有杜琼、谢晋与刘王玉三人。
老师的教导为他的绘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他受益终身。
沈周真正潜心作画是在33岁师从杜琼之后,因为沈周几次背临杜琼的画作,被杜琼偶然发现了他的书画天赋,欣然收下了这位青年学子。
书法方面,沈周学习黄庭坚,神韵绝俗、骨力兼备。
然而,一味地学习古人,即使画得再像、再好,也终究不是自己的作品。
关于沈周的介绍
![关于沈周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db5ad75783e0912a2162aa8.png)
关于沈周的介绍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
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
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
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
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人物简介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
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沈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
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
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
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
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平时平和近人,要书求画者“屦满户外”,“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从不拒绝。
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
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沈周亦在其中,隶往摄之,沈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渴贵游可勿往。
”沈周答曰:“往役义也,岂有贱哉?谒而求免,乃贱耳。
”沈周的书画流传很广,真伪混杂,较难分辨。
文征明因此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
所作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
而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
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
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
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
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岁以后始拓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97df48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b.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沈周(1462-1535),字少白,号东篱,又号莫愁,苏州人。
明代著名山水画家,被称为“吴中四艺”,与唐寅、文徵明、仇英并称为明代四大家。
沈周继承了南宋文人画风,深受文人雅士文化的熏陶,因此他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沈周的山水画作品以其淡泊清雅、意境悠远而著称,被誉为“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
一、笔墨勾勒清丽山水沈周的山水画以精细、写实而见长。
他勤于山林采风,对自然景观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感受。
他笔下的山水,山峦起伏,溪水潺潺,树木苍翠,石头纹理清晰,极富变化。
沈周笔下的山水往往充满了深邃的意境,令人如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壮美。
他尤其擅长在作品中描绘山峰,通过细腻的墨渍和线条勾勒出山体的轮廓和山势的起伏感,让人感受到山之奇特和壮美。
沈周的用墨亦别具匠心。
他的墨法娴熟,能够巧妙地运用淡墨、浓墨,以及水墨渍法等技巧,创造出丰富的墨色层次和质感。
他的用墨不夸张,却又能够表现出浓墨淡墨的变化,使画面既有丰富的变化又不失整体的平衡感。
沈周的山水画作品在笔墨运用上极富表现力,令人赏心悦目。
二、情感表达纯粹隽永沈周的山水画除了在形式上十分精湛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充满了文人的情怀和境界。
他的画作往往带有婉转、淡雅的情感,富有隽永的诗意和意境。
沈周笔下的山水,表现了文人的淡泊情怀和理想境界,他常常在作品中夹叙夹议,表达对社会风气和人生处境的思考,显示出他对现实的疏离和憧憬。
沈周擅长利用山水来寄托情感,他善于通过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和理想。
他的山水画作品往往与诗文相通、与音乐相和,给人以灵动的感觉。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他引发了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慰藉与启迪。
在他的画作中,藏有深刻的内涵,给人以深远的思考,有着纯粹的情感表达和隽永的情致。
三、宁静幽远意蕴深长沈周的山水画具有宁静幽远的意境,透露出世外高人的清雅情怀和雅致气质。
他的画作多以孤松寒石、山泉秋雨、云雾缭绕为题材,表现了一种清远幽静、涵养高远的境界。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31d01fc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5.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山水画家,被誉为“江南四大家”之一。
他的画风独特,注重意境,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被称为“沈子真山水”或“沈氏小品”。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韵味纯美
沈周的山水画作品以山水为主题,山石苍劲,水流清澈,构图严谨,细节精致,色调
淡雅,富有渲染力。
他的画作有一种久远的感觉,仿佛带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让人感受
到静谧、宁和的厚重美。
二、浪漫唯美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还注重意境,风格柔美,充满浪漫唯美感。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
现桥、亭、舟等元素,这些元素交融在山水之中,构成一幅极富诗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
纯净、唯美的山水世界。
三、工笔细腻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极其细腻,他的笔法极为讲究,画作精神夸张,清晰明确。
不
仅用笔干净利落,还深入描绘了水、石、草、树等细微的纹理。
通过这些工笔细腻的方式,让沈周的山水画作品显得更加鲜活、华丽而真实。
四、富有个性
沈周的山水画,往往将自身的感受和情绪融入其中,所以他的作品都富有个性。
他的
画和他的人格、品格和生活风格息息相关,每一幅画都是他自己的心声和生活体验。
这种
个性的表现,让他的画作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时代价值。
总的来说,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既有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又有工笔精湛的细节美,
还有唯美浪漫的情感美。
他的作品体现了他对山水的深刻理解和生活情感的融入,是中国
绘画史上的瑰宝。
明沈周《四松图》鉴赏
![明沈周《四松图》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a87d6d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65.png)
明沈周《四松图》鉴赏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长洲人。
虽经荐举,隐居不出。
擅画山水、花鸟,画名甚大,自成风格,形成“吴门派”,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诗宗白居易、陆游、苏轼。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
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
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
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
沈周中年时成为画坛领袖,技法严谨秀丽,用笔沉着稳练,内藏筋骨。
晚年时性情开朗,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浑。
纵观沈周之绘画,技法全面,功力浑厚,在师宋元之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进一步发展了文人水墨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被誉为吴门画派之领袖。
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周开辟了文人画的写实风格,以扎实而全面的传统功力描绘江南山水。
《四松图》画的是山野小景,虽然画面的中央是四棵形态各异的松树,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画的左下角杂树掩映之下,有小径通向人家。
也正是这幽径人家,给充塞画面的寂静山野增添了活力。
整幅作品分三个层次,前景是松树和人家,中景是以墨笔勾皴的浅绛山石,远景是以没骨法描绘的远山。
从山石的画法看,既不属于前期的“细沈”,亦不属于晚年的简约“粗沈”,风格介乎二者之间。
皴法以短披麻皴为主,有王蒙牛毛皴的影子。
墨笔为主的整体基调,间以淡赭和花青点染,营造出视觉上很舒服的隽雅格调。
款署“沈周”,钤印“启南”。
有鉴藏印八方,其中有一方横置的张大千常用印“张爰私印”,此作或曾经张大千收藏。
明代画家沈周作品(内含200高清图)
![明代画家沈周作品(内含200高清图)](https://img.taocdn.com/s3/m/f69373e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f.png)
明代画家沈周作品集200高清图
沈周(1427-1509),吴门四家之首,明代杰出书画家,江苏苏州)人。
不应科举,长期以事绘画和诗文创作。
擅山水,取法董源、巨然,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于吴镇。
兼工花卉、鸟兽。
人物,名重当时。
书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
笔意出入变化,用笔劲捷有力,融揉参杂,具自家风貌。
写意花卉鸟兽甚佳,无愧明四大画家。
吐血收集沈周画作全集,值得收藏!
明沈周庐山高图纸本设色193.8×98.1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仿大痴山水图纸本设色纵115.5厘米横48.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蜀道难立轴己酉(1489年)作
仿吴镇山水水墨绢本
袁安卧雪图立轴1474年作
桃源胜境立轴成化二年(1466年)作
莲塘小隐图立轴
山水立轴纸本
石梁飞瀑
山水设色绢本 1489年作
渔家乐立轴
壮行图立轴设色纸本己酉(1489年)作
梅花书屋
西园醉月
《松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高岭嵯峨曲涧幽。
沈周《落花诗意图》赏析
![沈周《落花诗意图》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720d21192e45361066f55c.png)
论文题目:沈周《落花诗意图》赏析课程名称书画鉴定开课时间 2008.12.22-12.31任课老师张从军学生姓名郭倩倩学号 200708025129沈周《落花诗意图》赏析中国画重视意境的提炼和笔墨的表现,不以客观光色的再现为能事。
尤其文人画,更是如此。
粗笔淡彩、以色为墨、墨色融合以出新境。
南京博物院所藏沈周《落花诗意图卷》,便是此类典型作品。
沈周(1427~1509),明代画家,吴门画派之首。
字启南,号石田,更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他学识渊博,诗文书画均负盛名。
沈周是明代吴门画派创始人,以山水画著称,花鸟画亦有较深造诣,并能画人物。
沈周出生于书画世家,家学渊源,曾祖父是王蒙至友,父亲沈恒吉、伯父沈贞吉也都善画,宗法王绂、杜琼。
他除了受到家庭的薰陶外,自己也得到同乡先辈杜琼、刘珏等人的亲授。
沈周擅水墨山水,尤以水墨浅绛画法著称。
其作品有粗、细两种面貌,以粗笔见胜。
《落花诗意图卷》为作者81岁时所作,题首有王鳌书“绿荫红雨”,下接沈周自题“山空无人,水流花谢”然后是《落花诗意图》画面主题,再后面是沈周与朋友们的落花律诗。
诗书画一体,构成了此图的全部①。
春夏之交,作者一病弥月,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
病愈后,见落花未尽,初夏已到,睹景观物,情思无限,因而作画赋诗,所以才有了此卷的问世。
自我性情的自然流露,精神化机的自然顿现为作品的灵魂所在,加之炉火纯青的绘画技艺,可谓因心造境,因境演法,确乎为神来之作。
画幅右半部分为全幅最主要的部分,也是实景部分,最能体现作者的用笔。
作者在右半部画幅主要的部分作树五株,分为两组,以胡椒点笔法②点出树叶,疏密聚散,极为精道。
然后以花青、赭石笼染数遍,用笔、用色、用墨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清空虚灵,又沉实有力,内含笔力,外显风姿,奠定了全画的基调。
右边下部则以平台和山坡为主,先勾出大体轮廓,然后在坡石的结合处以披麻皴③皴出层次,稍作渲染,再以花青、赭石笼染,这种画法,既有青绿山水精致明丽的风神,又有文人随意抒写的味道。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e2cbde4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f.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沈周(1467-1535)是明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风受到了前代名家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沈周的山水画以青翠欲滴、婉约清丽、气韵生动而著称,被誉为“吴山范宽,越水李成”的山水画达人。
下面我们将从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对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进行浅析。
一、构图沈周的山水画构图简洁明快,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和空间分配。
他的山水画作品中,往往以清泉叠石、静谧小溪、古迹古树、孤山寂寞等为题材,构图新颖别致,从整体到局部的处理都非常得当。
沈周善于用重心落差、穿插协调的手法,使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更加丰富。
他注重画面的留白,善于利用水墨的水性表现远景和天空,使得画面的空间感更为广阔。
二、笔墨沈周的山水画以淡墨轻彩见长,注重笔墨的韵味和气质。
他的笔画柔婉流畅,点染得当,不露痕迹。
在表现山石、树木,流水、云雾等自然景物时,沈周常常采用淡墨、泼墨、拖抹的技法,使得画面的质感更为细腻丰富。
他在墨色运用上讲究“重淡相间、浓淡相参”,善于调动水墨的浓淡程度,创造出层次分明、韵味横生的画面效果。
三、意境沈周的山水画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他擅长用山水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画面中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
在描绘山水的他追求“山有情,水有韵,势顿伏,意微涵”的艺术效果,力图达到形神兼备的完美境界。
在表现山水画的沈周常从自然景物中感悟人生哲理,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来表达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悟和热爱。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崇尚自然,情致深邃,气韵生动,富有诗意。
他以画山画水求得心灵的宁静和一种理想境界,力图达到人我合一的完美境界。
沈周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技术的精湛,更在于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
沈周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构图、淡墨轻彩的笔墨表现和深远诗意的意境而深受后人喜爱。
他的艺术风格虽然具有时代感,但在当今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的研究与分析,对于增进我们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理解,进一步拓宽我们的绘画视野,提升我们的绘画素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1ccc12d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d.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沈周(1427年-1509年),明代文人画家,擅长花鸟、山水画。
其山水画风格独具特色,被誉为“吴门四家”之一,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山水画艺术风格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境深远、意趣盎然
沈周山水画刻意追求多变的山色,因此画中所表现的山水景观形态复杂,层次分明,
气势宏伟。
他注重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画面中山的造型出奇制胜,胜似人间仙境。
他
的画中层次分明,气氛深邃,具有很强的诗意色彩和艺术表现力,令人陶醉。
二、笔墨精练、诗意盎然
沈周山水画水墨运用精湛,轻重相宜,画面明暗相间,构成灵动变幻的气氛。
线条流
畅简练,画面中常常有空白处,给人以充满诗意的感觉。
他的山水画常常伴随着自己的诗、文、书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作品更具收藏价值和人文气息。
三、突破传统、创新形式
沈周在山水画中运用线条肌理变化,打破了传统的笔法和规矩,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绘
画语言。
他尝试将山水元素与文学、诗歌相结合,这种尝试为后来的山水画注入了更多的
人文与诗意,成为中国画艺术中的一大特点。
四、追求艺术完美、反复细磨
沈周山水画作品创作精益求精,反复细磨,尽力追求艺术的完美。
他利用色墨的变化
运用,以及笔墨技法的巧妙搭配,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浓淡、色彩明暗等方面的艺术效果。
不断地深入思考、反复润色,唯有最为优雅、精妙的作品才能呈现在大众面前。
总之,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独特、个性鲜明、造诣高超,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画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艺术家。
沈周
![沈周](https://img.taocdn.com/s3/m/d45b96d8a58da0116c174973.png)
在浓妆艳抹的华饰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不脱院体画的遗风。仇英的人物画最
得好评,他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握人物的情趣,表现士大夫的闲适生活。
生平经历
简介
生平经历
沈周的代表作品现在多藏于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藏有精美作品,重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要的有《仿董巨山水图》轴(作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 《沧州趣图》 卷、 《卒夷图》 、 《墨菜图》 (这两幅原为册页,后合装成卷)、 《卧 游图》等。南京博物院也藏有几幅沈周精品,其中有《东庄图》 、 《牡丹》 轴,此画作于 1506年,当时沈周已81岁。辽宁博物馆藏有两幅沈周的杰作, 一幅是《盆菊幽赏图》卷,画面中树石茅亭,亭中饮酒赏菊者三人,意态 优闲,布势疏朗,景物宜人。另一幅是《烟江叠嶂图》卷,作于正德二年 (1507年),笔墨之运用,随心所欲,满纸烟恋,诚属沈周82岁晚年杰作。 此外,台湾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幅沈周极有名的《庐山高图》轴。
作品赏析· 中国画
【名称】烟江叠嶂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私人收 藏 【文物现状】辽宁省 博物馆藏 【简介】 纸本设色 纵 49.8、横285.8厘米 此画是作者八十 一岁时为趙子昂大字 行书《苏轼烟江叠嶂 诗卷》补图而作。远 山峰峦起伏,云海霭 霭,弥漫江天。石壁 间流泉潺潺而下,江 中扁舟荡漾,渔翁垂 钓。画笔老劲,构图 简约,堪称沈周的代 表作品。
作品赏析· 中国画
【名称】辛夷墨菜图
【名称】钓雪图
作品赏析· 书法
二.书法
简介
沈周的书法起步于家传,初以学赵孟頫、苏轼体为主;四十岁 左右起,泛学赵、钟(繇)、王(羲之)、二沈(度、糜)和宋四家 (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诸家,而对宋四家用力最勤;至晚年 更倾心学黄庭坚。喜用狼毫挥书,线条锋利,结构跌宕,中宫收紧而 四维开张,所谓“长撇大捺”,遒劲奇崛,也是明代的书法名家。
书法艺术的人文价值沈周的字画世界
![书法艺术的人文价值沈周的字画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e3e0f55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d.png)
书法艺术的人文价值沈周的字画世界书法艺术的人文价值——沈周的字画世界沈周(1427年-1509年),字子实,号东坡居士,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他被誉为“明代四家”之一,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卓越的绘画才华而闻名于世。
沈周的字画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书法艺术的人文价值,为后世书画家树立了榜样。
沈周的书法作品富有个性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学习借鉴了唐代颜真卿和宋代米芾的书法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沈周的字体遒劲有力,筆劍有骨,运笔准确有力,在每一个笔画中都能感受到他对于书法艺术的极致追求。
他的字画构图严谨有序,布局合理,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艺术家的审美理念和情感,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
沈周的书法作品不仅有着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
他的作品常常以古人的文章诗句为题材,通过对经典文学的诠释与表达,展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承袭。
他通过书法的表现形式,将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其中,使得这些作品更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共鸣。
沈周在书法创作中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他秉承古人的传统,对古代碑帖、名家书法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书法风格。
他将传统文化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周在书法创作中尊崇自然,注重观察和描绘自然界的万物,通过笔墨的运用展现出自然界的神韵和美妙。
除了书法,沈周的画作同样卓越非凡。
他擅长山水、花鸟、人物等多个画种,而且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他的山水画秉承了唐代文人画的传统,以自然的山水景色为基础,通过对形式、构图和意境的处理,充分表达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诠释。
他的花鸟画形态生动,色彩鲜明,富有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审美的愉悦。
他的人物画则着重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性格,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精湛的表现技巧,赋予作品以生命力和情感。
沈周的字画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周的绘画世界(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10届李婷)中文摘要:吴门画派的人数及及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影响是任何一个画派所不能比拟的,其画风基本上构成了明清三百年来绘画发展的主旋律,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沈周作为吴门画派的开创者,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沈周生平、绘画发展历程及其对后世影响的简单梳理,构建出沈周绘画世界的基本轮廓。
英文摘要:关键词:沈周吴门画派山水画一部中国绘画的历史,犹如一首抑扬顿挫的进行曲,时而奔放高昂,时而清婉平蓄,随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着风格面貌。
明代的吴门画派则是这首行进曲中的高潮。
吴门画派的人数及影响是任何一个画派所不能比拟的,其画风基本上构成了明清三百年来绘画发展的主旋律,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沈周即是这个画派的开创者。
一,沈周生平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煮石生,晚号白石翁。
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二十一日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即今江苏省吴县)相城里。
自小聪明过人,长于记忆,其知识深广,经史子集、医学卜卦、传奇小说,乃至佛教、老庄之学无不涉猎,尤以诗文、绘画著称于世,称为明代最大的诗画家。
其绘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均有很高成就,影响了文征明、唐寅等吴门一大批画人,明代的绘画由于他而进入了全盛时代。
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贡献,确立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崇高地位。
每一位艺术大师的成功,均有着一定的有利因素。
在沈周的成功之路上,天资和勤奋是主要的,但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引导沈周步入绘画艺术殿堂的就是其家庭。
沈周出身于书画世家。
他的曾祖父沈良琛与“元四家”之一的王蒙交谊。
他的祖父沈澄也爱好诗文书画,时常邀苏州的文人到相城宅第西庄雅集。
沈周的父亲沈恒吉,工诗善画,他的老师是杜琼。
他的伯父沈贞吉也“雅善山水”,师从山水画家沈遇,两兄弟画山水“并列神品”。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沈周从小就喜欢看父亲和伯父作画,也随沈遇学画。
后来又随苏州山水画名家杜琼学画。
家学的另一重要影响是沈周的父亲恒吉与伯父贞吉还一起跟从翰林检讨陈继学习诗文。
陈继的儿子陈宽,因与沈家为世交,成了沈周的老师。
陈宽学问渊博,擅画山水,山水师承于祖父陈惟允和黄公望、王蒙。
他的教导对沈周的诗文迅速提高有很大影响。
除杜琼、沈遇外,沈周在山水画上的重要业师是刘珏。
刘珏与沈周父、伯父为年轻时代的朋友,曾一起从学于陈继。
刘珏还常与沈周兄弟一起出游,吟诗作画。
沈周非常欣赏刘珏的山水画,他在刘珏的多幅作品上题过诗。
沈周的山水画倾向“元四家”,主要取法王蒙、吴镇,喜以游历山水生活为题作画,与刘珏的影响有莫大的关系。
成化三年,沈周在相城旧宅附近构筑了一处别墅,四处遍种竹林,环境十分优雅,因而取名为“有竹居”,在这里,他开始过着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在此优雅僻静之地,他既可以“自作朝云与暮烟”尽情创作山水画,又可与友人雅集,诗文书画交酬唱和。
他的一些巨幅山水画名作,如《庐山高图》、《崇山修竹图》等,就作于此间。
二,沈周的绘画历程(一)沈周学习绘画的初始阶段——兼习诸家尤好元人翻一下沈周现存作品著录即可发现,沈周的绘画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师古人的与师自然的。
沈周学画主要是从师古开始的,四十五岁前基本上可划定为师古期,而四十五岁后,其临习古人的习惯亦从未间断。
沈周早期师习古画主要受到家庭与老师的影响,特别是在杜琼门下,听其谈古今名画,并要求沈周对这些古画“不可不师”,使沈周于四十年后“犹能记忆,历历在耳目”,这些无疑在沈周艺术道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为沈家自曾祖父沈良琛开始,即有雅好古物书画收藏的习惯,至沈周儿子云鸿仍“特好古遺器物书画,遇名品摩拊谛习,喜见颜色,往往倾囊购之”。
沈周收藏的书画品,不但是当时吴下第一流的,在全国亦属第一流的。
沈周并不是为收藏而收藏,主要是以此临写观赏,至于沈周一生究竟观赏过多少古画,临摹过多少古画,这恐怕连他自己也难计数。
就现有资料统计,其所摹习古人的作品涉及的人物即达五十位,其中有五代、北宋的,亦有南宋的;有元人,亦有浙派;有北方亦有南方;有专事水墨写意的,亦有擅长金碧青绿的,有文人画家,亦有院体工匠。
也正是因为沈周能不分南北画风,不分文人工匠,素善诸家,集众长取之,遂使他能成为一代大师和吴门画派领袖。
沈周虽临习了大量的各种画风的作品,但其绘画的主要基础,还是在元四家这儿。
沈周学元四家,虽然在时间、精力上较之对其它画家的投入更大,兴趣更浓,但在临习过程中,纯是取其意气所到,在外在形式方面并非如实描摹,刻意追求。
纵观沈周后期的作品(包括临习和实景写生)即可产生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即沈周师习元四家。
得山樵之力,得大痴之意,得云林之神,得仲圭之韵,“素善诸家”而汇为他自己的艺术风貌。
(二)沈周绘画的早期阶段——出入古人初露大师锋芒沈周由家传、师授、仿古奠定了绘画的基础,而其真正走出前人,形成他本人独特风格,并卓然成为一代开山,主要还在于他自身素质修养和创造思想。
他曾临习了不少古人作品,唐、宋、元人的青绿、水墨几乎每见必临,院体、文人的各种画风广取博览。
而就所习对象中,对元四家中的王蒙画作用力尤勤,所以沈周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具有严谨、扎实、苍润的特色。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幽居图》、《采菱图》、《庐山高图》、《崇山修竹图》、《画山水》等等。
《幽居图》为天顺八年沈周三十八岁所作,纸本水墨,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是研究沈周早期画风的重要作品。
画面近前溪流相隔,右前坡岸上幽四颗粗细相近的树木向左延伸;画面的中央依次是小桥杂树丛竹,掩映着茅堂数间;远处山峰隐约,近处山脚间薄雾轻罩。
一派初夏晨的静謐幽雅景象。
画幅上端有沈周自题:“心远物皆静,何须择地居,赁畦还种药,过市每巾车,委苍藤梢乱,幽草竹色虚,五禽多却老,双鬓未应疏。
叔善先生久索予拙恶,慈漫作此并诗归之,甲申夏孟沈周。
”在沈周所题左右,尚有伯父贞吉与家庭老师周本的题诗,表明这件作品在沈周早期绘画中属较为认真的一件。
在表现形式上,《幽居图》中的家习痕迹十分明显,例如在构图上,均为上部高山,下部流水,近水处为亭居,或寓身置丘壑间,洗涤尘浊处之意吧。
此外,初期作画不够成熟的现象亦较明显,如在经营位置上,刘珏基本上近于元人的特点,重心把握较好,而沈周则近于自然之景的如实描写,布景呈三角状,画面的重量全压在右侧;又如四株树的造型,粗细相近,且一字排开,没有变化;用笔略显拘谨,四株树的画法过于认真纤细,近于院体。
不过画面已开始使人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代大师之艺术心胸的吞吐气息。
以王蒙笔下惯常表现的烟岚之气,山石皴擦勾点所具有的董巨笔墨意韵,数目的院体规范,远山的米氏写意风采等等,已开始融汇于沈周的腕下。
虽然这种揉合表现得尚不够完美,但毕竟由此(三十岁前后)已开始逐渐出现摆脱家习,融合古人笔墨,摸索着奏响自我的绘画发展趋向,已开始显露出作为一代大师的锋芒。
《庐山高图》是沈周于成化三年为贺老师陈宽70岁寿辰而作,以庐山之高伟寓意师寿高华,师恩如山高水长。
其时沈周已年41岁;从30岁学王蒙已有“出兰之妙”,到作此图,沈周学王蒙时间之长可想而知,终于可以与王蒙较劲了。
此图有三大特点,一是高远章法,构图繁密,崇山峻岭,巍峨庄重,草木华滋。
比之王蒙《青卞隐居图》山势云起、深茂郁秀之长而言,是图则以博大崇伟气势撼人心目,且比王蒙的山水画要空灵构图比荆、关、巨然、范宽巨嶂式高远山水还要高深意邃,山中直流宣泄深谷的飞瀑如银河泻地,创造性地表现了李白《望庐山瀑布》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神奇壮观的意境。
二是用浅绛笔法幻化了王蒙的牛毛皴、解索皴,远近山石皆混合这几种浅绛皴法,笔法更加精细,墨色有远近深浅虚实的变幻;特别是中景高耸的山峦,淡墨加浅绛色皴写,实中见虚,与周围深墨色山崖形成虚实强烈对比,使画境更显得深远深邃。
三是象征的意象表现,画庐山之高寓意“倍嵝何敢争其雄”,近景深谷溪流,坡岸上苍松如虬龙挺立,其下一高士拱袖观景,象征陈宽寿比庐山不老松、人品学问高深;沈周借山高水长表达对师恩的崇敬感激之情,即他所谓“仰公弥高庐不崇”。
画面处理得最成功的地方,应该是中央这块山岩,它是这幅画的主心骨,正因为有了它,使整个画面得到了统一,山岩的用墨,淡墨轻扫,尤显得风骨挺然,拉开了与周围山肌的黑白对比度,同时使白色的流泉得到协调而不显孤立。
《画山水图》没有明确的纪年,但从画上的提拔基本上可推断出此画的大概时代。
沈周题云:“米不米,黄不黄,淋漓水墨余于乎,自耻嫫母希毛嫱。
廷美(即刘珏)不以拙恶间鄙,每一相见,辄牵挽需素,不问醒醉冗暇风雨寒暑,甚至张灯亦强之。
此笔昨晚酒后颠倒错谬,廷美亦不弃可见祥索也,石田志。
”由自提可知,这幅画是刘珏强沈周酒后所作。
刘珏于成化八年去世,因此是作于成化八年前,而就画面上那种倒八字形的两条船,这种画法仅见于成化二年前后所作《采菱图》上。
此时的沈周画名日盛,在技艺上已明显超越了昔日的老师,所以,刘珏每见沈周,即邀其作画。
此图笔法依然细腻而含蓄。
构图分为三部分,彼此呼应却又互不干涉。
树梢与山顶形成一道简单、向上及向后的对角线;中景山岭两分的角度,不只见于近景的河岸,同时也半开玩笑地以反向的方式,在两艘渔船间重复。
事实上,这幅画的布局简单几近简化;如果说画家另有深意,则似乎未免太过别出心裁,但他随心所欲的即兴作风,却教人实在不忍非议。
此外,三首题词也在画中也恰如其分。
沈周的第一首题记位于画的左上角;友人陈蒙所题为于右上方天空处,甚至侵犯到山头部分;为了应和陈蒙所题的诗文,沈周有再度题字于剩下的天空处。
画中许多地方显得有点潦草,使得绘画与书法的关系看来更加密切;由于天空题满了字,使得画中烟云缭绕的静寂部分,越发适合作为留白之用。
(三)沈周绘画的中期阶段——直面自然成化七年前后开始,是沈周绘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时期。
也即从这前后起,沈周在临仿古人作品的基础上直面大自然,从真山真水中获得绘画的“真本”,创作出了一系列实景山水画卷。
此时绘画的风格,已逐渐从早期的宋画与王蒙画风中走了出来,黄公望、倪云林乃至吴镇的绘画作为经常模写的对象,元人的笔法与清新自然的写生汇为一体,直接由自然而来的长卷式占作品中的主流。
但不可忽视的是,早期画法那种坚实严谨的结体,仍不时显露于笔端,与元四家为主体的画风一道,共同构成了沈周中期山水画的主要特色。
这一时期较为著名的山水画作有:《灵隐山图卷》、《吴文定公送行图卷》、《江南四季山水册》、《万寿吴江图》、《七星桧》、《十四夜月》、《雨意图》、《夜坐图》等等。
在沈周现存画作中,极费工时的作品有《庐山高图》、《临戴进谢安游东山图》、《苏州山水全图》,以及《吴文定公送行图卷》等。
从这几件作品的创作时间看,大多集中在前中期,风格基本上具有严谨写实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