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_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报告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报告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报告目录第1点:引言第2点:地铁的发展与历史第3点:地铁的建设和运营第4点:地铁为城市带来的好处第5点:地铁的挑战与解决办法第6点:地铁的未来发展趋势第7点:结论第1点:引言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

它不仅可以快速便捷地将人们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同时也减少了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探讨地铁的发展和历史,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地铁为城市带来的好处,地铁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办法,以及地铁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2点:地铁的发展与历史地铁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伦敦,成为了全球第一条地下铁路。

随后,地铁的发展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纽约、东京、巴黎等城市。

地铁的发展经历了技术的进步和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长,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3点: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地铁的建设和运营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城市规划、资金投入、线路规划、车站设计等。

同时,地铁的运营也需要高效的调度和管理,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顺利运营。

第4点:地铁为城市带来的好处地铁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为城市带来了诸多好处。

首先,它减少了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了出行效率。

其次,地铁减少了尾气排放,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

此外,地铁的建设也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

第5点:地铁的挑战与解决办法尽管地铁有很多好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地铁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土地空间。

同时,地铁的维护和更新也需要大量的资源。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用公私合作模式、改善票价收入等方式来解决。

第6点:地铁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地铁将继续发展并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未来地铁可能会采用新能源驱动、智能调度系统等创新技术,以提高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

此外,地铁网络的扩张和连通性的提升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7点:结论地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工具,为城市带来了很多好处。

它不仅提高了出行效率,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还为城市带来了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地铁设计开题报告

地铁设计开题报告

地铁设计开题报告地铁设计开题报告摘要: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地铁设计的相关问题,包括地铁站点选址、车站设计、列车设计等方面,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措施。

1. 引言地铁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城市交通方式,已经在世界各大城市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地铁设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车站拥挤、列车运行不顺畅等。

因此,本文将重点关注地铁设计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措施。

2. 地铁站点选址地铁站点选址是地铁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人口分布、交通流量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

因此,在地铁站点选址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以确保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车站设计地铁车站是乘客进出地铁的重要场所,其设计应该注重人性化和便捷性。

首先,车站的布局应该合理,方便乘客的进出和换乘。

其次,车站内部的设施应该齐全,包括售票处、自动售票机、安全检查等。

此外,车站还应该考虑到乘客的舒适度,如设置座椅、休息区等。

因此,在车站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乘客的需求和舒适度。

4. 列车设计地铁列车是乘客出行的主要工具,其设计应该注重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

首先,列车的运行速度应该适中,既要保证运行效率,又要考虑到乘客的安全。

其次,列车的车厢布局应该合理,方便乘客的进出和乘坐。

此外,列车内部的座椅、扶手等设施也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

因此,在列车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到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

5. 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了改进地铁设计,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

首先,加强地铁站点选址的研究和分析,确保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注重车站设计的人性化和便捷性,满足乘客的需求和舒适度。

再次,优化列车设计,提高运行效率和乘客体验。

最后,加强地铁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结论地铁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

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城市轨道交通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一条线路本身并不足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需要通过换乘完成跨越不同区域和目的地的通行。

因此,地铁换乘车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施规模的确定至关重要。

此外,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地铁换乘车站还需要相应地跟进升级,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提高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问题,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地铁换乘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枢纽”,其设施规模对于站点的运行效率和出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问题的探究和分析,有效提高地铁换乘车站的设计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进而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1. 探究国内外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优缺点。

2. 分析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的确定方法,包括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

3. 以某城市地铁换乘车站为例,对其设施规模进行量化评价和分析,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优化建议。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研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国内外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的方法和应用现状,并结合某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和数据分析,提出优化建议。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通过对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问题的探究和分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主要预期结果包括:1. 提出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确定的方法和流程,针对不同的站点类型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权重。

2. 对某城市的地铁换乘车站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其设施规模相对合理的结论,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优化建议。

3. 对地铁换乘车站设施规模进行比较分析,为其他城市地铁换乘车站的设施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地铁车站建设项目通常涉及大量的土方工程、机电装修工程、深基坑工程等,且车站建设过程往往在已经极为拥挤的城市地下进行,因此风险较高。

如果不认真审视和控制项目中的风险,会带来严重后果,不仅可能造成物质损失,还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因此,对地铁车站施工风险进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针对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分析其成因、特点,寻找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为开展地铁车站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地铁车站建设项目的风险特点和常见风险类型分析;
2.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3.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具体控制措施分析;
4.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实践案例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法:对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进行搜集,并进行归纳和整理;
2.案例分析法:对既往的地铁车站建设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教训;
3.专家访谈法:邀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对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的看法和建议。

五、研究意义
1.为地铁车站建设项目的投资方、监理方、建设方提供参考,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减少项目风险,保障人员和环境安全;
2.为地下空间施工领域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六、研究预期成果
1.深刻掌握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2.总结出适合地铁车站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
3.撰写学术报告和论文,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9]张爱军,郭永军,张大牛,李峰.北京地铁十号线苏州街车站“PBA”洞桩法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8(12).
[10]陈俊,吴顺川.洞桩法施工在北京地铁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3).
[11]朱泽明.地铁暗挖车站洞桩法施工技术[J].四川建筑,2006(5).
[12]杨从娟,李欣,向敏.北京地铁十号线国贸站洞桩法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26(17).
[5]马天文.暗挖洞桩法在北京地铁呼家楼车站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1(13).
[6]马明瑜,王兴杰,李峰.“PBA”洞桩法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10(4).
[7]邹玉生.大跨度浅埋暗挖洞桩法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4).
[8]孙军振.“PBA”洞桩法施工技术——以北京地铁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6).
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造价过高,形成了多数城市需要城市轨道交通,想建城市轨道交通,但又在经济上负担不起的局面。我国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34座,其中超过2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11座,规划修建2200km轨道交通线,若按照单位公里实际造价5.5亿元人民币估算,需要建设资金12100亿元,这对我国目前仍处于财政收入总量有限、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及各方面建设资金缺口很大的状况来说,是无法承受和长期支持的,可以说,巨额的建设资金投入,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13]王毅军.暗挖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J].公路隧道,2006(3).
[14]张美琴.分离岛式暗挖车站的洞桩法结构设计[J].隧道建设,2006(4).
[15]曹坎蒿.沈阳地铁一号线沈阳站洞桩法施工技术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16]梁敏之.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过程力学机理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地铁开题报告

地铁开题报告

地铁开题报告地铁开题报告一、背景介绍地铁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大城市。

它不仅能够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拥堵,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在我国,地铁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大中城市都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地铁网络。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地铁的建设和运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问题分析1. 建设成本地铁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线路建设、车辆购置、设备安装等方面。

这对于一些财政压力较大的城市来说,可能会成为一大难题。

2. 运营管理地铁的运营管理需要高度的技术和人力投入,包括车辆调度、安全监控、票务管理等方面。

如何提高运营效率,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舒适度,是地铁运营管理的重要问题。

3. 环境影响地铁建设和运营对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噪音、振动、空气污染等方面。

如何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保护环境,是地铁建设和运营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研究目标本次研究的目标是探讨地铁建设和运营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推动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地铁建设和运营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研究内容1. 建设成本控制通过对国内外地铁建设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一些降低地铁建设成本的方法和经验,包括采用先进的建设技术、合理规划线路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

2. 运营管理优化通过对地铁运营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包括引入智能化技术、优化车辆调度系统、加强安全监控等方面,以提高地铁运营效率和乘客服务质量。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地铁建设和运营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提出一些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包括采用低噪音、低振动的建设技术、加强空气净化设施等方面,以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提出一系列解决地铁建设和运营中关键问题的方案和建议,为地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地铁地下车站环控设计问题分析的开题报告

地铁地下车站环控设计问题分析的开题报告

地铁地下车站环控设计问题分析的开题报告
1. 题目
地铁地下车站环控设计问题分析
2.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地铁交通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方式,地下车站的数量也日益增加。

在地下车站的使用过程中,环境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因素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地铁车站的环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高地铁车站的使用舒适度和安全性。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地下车站环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提高地下车站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该研究可以为地下车站的环控设计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为地铁运营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4.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研究地下车站环境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其标准;
(2)分析地下车站环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研究国内外地下车站环控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4)结合现有地下车站,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地下车站环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例提出实用的改进建议。

5. 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可以发现当前地下车站环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通过该研究,可以为地铁车站的环控设计提供指导,提高地下车站的使用舒适度和安全性。

开题报告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

开题报告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

乘方案不够完善。 换乘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合理的规划设计好换 乘站,可使乘客换乘更快捷、更方便,同时也会减少各个方向的客流交叉。为此, 本文参考各方面资料,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各种换乘方式 和换乘形式,并分析探讨了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最后以西安北大街换乘站为实例 分析,为以后换乘站设计优化提供建议和意见。
六、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七、开题审查小组意见:



签名:



三、 【1】 【2】 【3】 【4】 【5】 【6】 【7】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 姚宪平,地铁岛式车站之间"十字"换乘能力探讨 1999(04) 谢仁德,地铁换乘方式之我见 2000(01) 葛世平,国内外地铁换乘枢纽站的发展趋势 2000(01) 叶霞飞,顾保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1999 吴敏慧,地铁十字换乘站结构施工变形及内力分析[学位论文] 2007 刘学军.Liu Xuejun 地铁换乘行为及换乘站布置选型[期刊论文]-城市轨道 陈瑛.于文龙关于地铁换乘行为及换乘站布置选型设计的思考 [期刊论文]-
四、方案(设计方案、或研究方案、研制方案)论证:
国内外不同换乘站数据收集
参阅国内外有关换乘站设计 优化的文献
商业建筑、地面交通和地下 管网对换乘站的设计影响
换乘形式和换乘方式对换乘 站站的影响
影响效果分析
各个影响因素对应相对应的换乘站设计综述与详解
实例分析
结论展望
五、进度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序号 1 2 3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 阅读国内外文献, 完成绪论与国内 外现状分析部分论文的撰写 根据搜集的资料做出论文大纲, 制 定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分析归纳出国内、 国外一些大城市 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情况以及相 关数据汇总分析研究。 4 通过对现有大城市轨道交通换乘 站的发展的分析, 得出不同换乘方 式和换乘形式的优缺点并以北大 街为实例分析, 给出改进意见和建 议。完成论文部分初稿。 5 6 7 8 论文资料整理、论文编写,论文成 稿。 论文补遗和修订工作各项善后事 务处理。 提交论文初稿并对论文修改 准备答辩 第 15 周 第 16 周 第 13~14 周 第 11~12 周 第 8~10 周 第 5~7 周 第 3~4 周 日期(教学周) 第 1~3 周

毕业项目开题报告苏州地铁

毕业项目开题报告苏州地铁

毕业项目开题报告苏州地铁毕业项目开题报告:苏州地铁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苏州的交通压力也日益增大。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运行效率,苏州市政府决定建设地铁系统。

本文将对苏州地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建设背景、规划与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二、建设背景苏州地铁的建设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城市发展需求和交通压力。

首先,随着苏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城市面积扩大,交通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的公交系统和道路交通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因此,建设地铁成为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的必然选择。

其次,苏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承担着连接上海、南京等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

苏州地铁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三、规划与设计苏州地铁的规划与设计是项目建设的核心环节。

在规划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规划、人口分布、交通流量等因素,确定地铁线路的走向和站点设置。

在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交通流量、车站布局等因素,确保地铁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苏州地铁的规划与设计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因素。

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因此,在地铁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遗产的保护,确保地铁系统与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相协调。

四、运营管理苏州地铁的运营管理是地铁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

在运营管理方面,需要考虑车辆调度、乘客服务、安全管理等问题。

首先,车辆调度是地铁运营的核心环节。

合理的车辆调度可以提高地铁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

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车辆调度系统,确保地铁列车的运行平稳有序。

其次,乘客服务是地铁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供良好的乘客服务可以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增加乘客的满意度。

因此,需要加强对乘客服务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最后,安全管理是地铁运营的首要任务。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报告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报告

地铁开题报告模板报告1. 引言地铁是一种现代城市交通工具,它具有快速、高效、环保等优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地铁系统,开题报告是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地铁开题报告的模板报告,包括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2. 报告结构地铁开题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2.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部分介绍了地铁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地铁的建设目的、项目的背景和相关政策。

这部分内容可以描述城市交通问题、人口增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背景信息。

2.2 研究目标和意义研究目标和意义部分明确了地铁项目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研究目标可以是改善交通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目标,研究意义可以是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城市发展等方面的意义。

2.3 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和方法部分介绍了地铁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可以包括地铁线路规划、乘客流量预测等方面的内容,研究方法可以是调查问卷、数学建模等方面的方法。

2.4 报告结构报告结构部分说明了整个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具体包括引言、项目背景、研究目标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预期结果和成果、参考文献等部分。

3. 报告内容3.1 项目背景在项目背景部分,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城市作为案例,介绍该城市的交通情况和地铁建设的背景。

可以描述该城市的人口、区域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交通压力和环境问题。

3.2 研究目标和意义在研究目标和意义部分,我们可以明确地铁建设项目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可以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或是促进城市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3.3 研究内容和方法在研究内容和方法部分,我们可以列举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比如,可以研究地铁线路的规划和设计方法,可以采用调查问卷、数学建模等方法进行研究。

3.4 预期结果和成果在预期结果和成果部分,我们可以描述该地铁建设项目的预期结果和成果。

可以是地铁线路规划方案、乘客流量预测模型等方面的成果,以及带来的交通改善和城市发展的效果。

地铁施工工程开题报告(3篇)

地铁施工工程开题报告(3篇)

第1篇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

地铁作为一种高效、快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已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市民出行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地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地铁施工工程作为地铁建设的基础,其质量和进度直接影响着地铁项目的整体效益。

因此,开展地铁施工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1. 研究目标- 探讨地铁施工工程的组织管理方法,提高施工效率。

- 分析地铁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 评估地铁施工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环保措施。

2. 研究内容- 地铁施工工程的组织与管理: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资源调配等。

- 地铁施工技术:研究地铁隧道开挖、支护、防水等关键技术。

-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施工质量标准、质量检测方法等。

-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研究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防范措施等。

- 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分析地铁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保措施。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关于地铁施工工程的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

2. 现场调研法: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实际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地铁施工工程案例,分析其组织管理、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4. 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四、论文大纲1.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目标及内容- 研究方法2. 地铁施工工程的组织与管理 -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资源调配3. 地铁施工技术- 隧道开挖技术- 支护技术- 防水技术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标准- 质量检测方法5.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防范措施6. 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 环境影响分析- 环保措施7. 结论与展望- 研究不足与展望五、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1. 预期成果- 形成一套完善的地铁施工工程组织管理方法。

地铁车站开题报告

地铁车站开题报告

地铁车站开题报告附件1:贵州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论文(设计)名称贵阳地铁二号线马王庙车站结构设计设计(论文)来源生产(社会)实际设计(论文)类型工程设计指导教师徐桂弘学生姓名陈书杰学号2013092527班级道桥134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因其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舒适方便等优点,常被称为“绿色交通”。

发达国家的应验表明,地铁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根本途径,对于21世纪实现城市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城市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加深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把书面上的知识结合实际应用起来,对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等有更好的认识。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教学中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实践,是提升专业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学以致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具体体现。

我们通过毕业设计不仅独立完成了设计成果,而且掌握了设计理论、方法和相关技术,同时培养了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有关设计、施工等具体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1.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

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和破坏机理分析的开题报告

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和破坏机理分析的开题报告

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和破坏机理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题目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和破坏机理分析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地震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自然灾害,给地下铁路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和破坏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通过研究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和破坏机理,可以提高我们对地铁建筑结构性能的认识,并为设计更加安全可靠的地铁车站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对地铁车站不同部位受震反应的研究,可以指导地铁车站的运营和维护,保障人们出行的安全。

三、研究内容1.地铁车站结构特点的分析2.地震动力学基础知识的回顾3.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探讨4.地铁车站地震响应计算的案例分析5.地铁车站结构破坏机理的分析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与工程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和破坏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和结构破坏机理的相关问题。

五、预期目标和意义预期目标:1.深入了解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和破坏机理。

2.掌握地铁车站地震响应计算的基本方法。

3.分析地铁车站结构不同部位受震反应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4.探索地铁车站结构破坏机理及其预防对策。

意义:1. 为地铁车站结构的设计和运营维护提供科学建议。

2. 为地铁车站地震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3. 为地铁工程建设中地震灾害的防范提供参考和借鉴。

六、论文结构和进度安排论文结构:第一章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地铁车站结构特点的分析第三章地震动力学基础知识回顾第四章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探讨第五章地铁车站地震响应计算的案例分析第六章地铁车站结构破坏机理的分析第七章结论和展望进度安排:2022年6月~2022年8月:编写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

2022年9月~2023年1月:进行地铁车站结构特点的分析。

2023年2月~2023年5月:回顾地震动力学基础知识。

2023年6月~2023年9月:探讨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2023年10月~2024年3月:地铁车站地震响应计算的案例分析。

地铁设计 开题报告

地铁设计 开题报告

地铁设计开题报告地铁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地铁作为一种现代化城市交通工具,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它不仅能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能提高出行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然而,地铁的设计与建设并非易事,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如地质条件、人流量、车辆运行等。

本文将探讨地铁设计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初步的研究方向。

二、地铁线路规划地铁线路规划是地铁设计的首要任务。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方向、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现有交通网络,避免与其他交通方式冲突。

此外,地铁线路规划还应考虑到地下土层结构、地下水位等地质条件,以确保地铁隧道的稳定和安全。

三、车站设计地铁车站是乘客进出地铁的重要场所,其设计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

车站设计应考虑到乘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例如,车站出入口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居民区和商业区,以方便乘客的出行。

车站内部的布局应合理,设有足够的出入口、候车区、售票处等设施,以减少拥堵和排队时间。

四、车辆设计地铁车辆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和安全性。

车辆应具备良好的空气循环系统,以保持车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座椅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

此外,车辆还应配备紧急疏散设施,以应对突发情况。

五、安全设计地铁的安全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在地铁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防火、防爆、防盗等安全措施。

例如,地铁隧道应采用防火材料,车站和车辆应配备灭火器等灭火设备。

此外,还应加强对地铁设施的监控和安保,以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

六、环境设计地铁的环境设计不仅包括车站和车辆的装饰,还包括周边环境的改善。

车站和车辆的装饰应选用环保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还应加强车站周边的绿化和景观设计,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

七、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铁的设计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方向。

未来地铁的设计可能会更加注重智能化和可持续性。

例如,可以引入自动驾驶技术,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地铁站的设计开题报告

地铁站的设计开题报告

地铁站的设计开题报告地铁站的设计开题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铁站的设计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毕业设计题目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速膨胀和现代化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出行次数增多以及汽车的普及,相应的城市交通量大大增加,由于道路资源的低效率分配利用以及市区道路的结构性缺陷等原因,城市中道路的相对不足和机动车辆的飞速增加带来了交通阻塞、车速下降、事故频繁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城市的交通速度问题,不能仅仅把希望寄托在无休止的增加道路上,而轨道交通正是解决长期交通堵塞的较好方案.地铁,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是解决大都市交通紧张状况最理想的交通方式.中国城市地铁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在解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特别是交通需求方面的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公共交通需求急剧上升,修建地铁和轻轨已是各大城市基础建设的必要内容,是现代化大都市的标志,未来5~10年将是中国城市地铁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铁路运输.重点建设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煤运通道,初步形成快速客运和煤炭运输网络.”这表明中国城市进入了地铁时代.二、中国地铁发展现状与趋势伴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地铁这种动力大、不占用地面空间的交通运输设施,正在大中城市建设中悄然兴起,并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选择.早在20世纪8O年代中期,国家就推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逐步发展地铁交通的政策.随后在80年代末,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再次明确其在基本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地铁交通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污染少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新世纪开始,国家首次把发展地铁交通列入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在中华大地上,许多大城市加快了地铁建设的步伐.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的阻塞,京、沪、津、穗4个特大城市不仅在续建地铁,而且要重新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蓝图,以利于城市新世纪的发展和外延.地下街的发展将日益完善,它将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包括多功能的、有交通、商业及其他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未来在大城市的中心区,将建设四通八达不受气候影响的地下步行道系统,它很好地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缩短了地铁与公共汽车的换乘距离,同时把地铁车站与大型公共活动中心从地下道连接起来.未来地下空间的发展是高效地利用空间,将能源、物流、运输以及排污集中在地下进行处理,为城市的地上空间预留了一片新鲜的天地.我国地下城的发展还不够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完整高效的地下城将成为现实.三、毕业设计基本要求(1)建筑面积规模:9000~10000㎡,其中站厅层考虑地下街约4000㎡;(2)使用功能:地下一层为站厅与地下街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3)层高与埋深:覆土厚度为8~9m,地下一层为站厅与地下街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4)出入口设计:出入口设计应与总图设计、地面街景协调统一,并设自动扶梯;(5)地下一层考虑增加地下街管理用房,包括办公、财务、库房及卫生间、水暖电设备用房等。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地铁车站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载体,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地铁车站建设和维护中,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当前,地铁车站的建设和维护工作面临着多种施工安全问题,如高空作业、爆破拆除、大型机械作业等,如果不加强安全监管和管理,将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开展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对保障地铁车站施工安全,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探讨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的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制,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以及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2.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体系的建立。

4.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的完善和创新。

5.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经验总结和对比分析。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地调研、专家访谈、数据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

其中,文献综述主要是搜集和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则是关注一些典型的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事件,分析其原因和教训;实地调研是通过走访地铁车站施工现场,了解当地的管理情况和问题所在;专家访谈则是与地铁车站施工现场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获取实践经验和技术知识;数据统计则是对一些关键指标和安全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四、研究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研究预期达到的成果:1. 形成较为完善的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体系。

2. 提出适用于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3. 对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4. 形成符合当前国情和实践需要的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理论体系。

5. 解决了相关的科学研究问题,对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城市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管理的开题报告

城市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管理的开题报告

城市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管理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城市地铁作为交通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地铁车站作为地铁交通的重要枢纽,其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都需要特别注意。

其中,施工技术管理是保证地铁车站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的关键。

因此,研究城市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管理,对提高城市地铁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二、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以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和分析,总结和归纳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影响施工技术管理的因素,提出完善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 影响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效果的因素分析。

3. 完善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相关研究。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领域的相关文献和案例,从中得出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四、研究意义城市地铁车站是城市交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通过研究城市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为城市地铁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同时,还可以为城市地铁施工技术管理的提高以及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研究计划本文的研究计划如下:1. 第一阶段:资料搜集和整理(2周)2. 第二阶段:研究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2周)3. 第三阶段:分析影响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因素(2周)4. 第四阶段:完善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和建议(2周)5. 第五阶段:撰写论文(2周)六、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对城市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估。

地铁开题报告

地铁开题报告

齐齐哈尔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年级:2008级
学科、专业名称:设计艺术学
论文题目:地铁站内行为空间研究与设计策略初探研究生姓名:赵燕
指导教师姓名:马本和
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表说明
1.凡我校研究生在做论文前,都必须详细填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正式填写一式两份,学院(部)和研究生处各存一份。

2.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课题名称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本课题在理论或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以及可能达到的水平。

(2)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

(3)课题研究拟采用的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法(包括资料、实验、加工测试条件等)。

(4)研究中的主要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5)论文的工作日程计划。

3. 字体要求:中文宋体,小四;英文:Times New Roma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贵州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论文(设计)名称
贵阳地铁二号线马王庙车站结构设计
设计(论文)来源
生产(社会)实际
设计(论文)类型
工程设计
指导教师
徐桂弘
学生姓名
陈书杰
学号
2013092527
班级
道桥134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因其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舒适方便等优点,常被称为“绿色交通”。发达国家的应验表明,地铁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根本途径,对于21世纪实现城市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城市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受伦敦成功建设地下铁道的影响,美国纽约也于1867年建成了第一条地铁。随着纽约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到1900年市区人口已有185万人,同时地铁建设也在不间断地发展。现在纽约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地铁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一座城市。目前,纽约地铁线路共31条,总长度约443.2km,其中地下隧道258 km,共设置车站504座,居世界首位。地铁车辆保有总数约6561 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10亿人次。
(3)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快速发展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对城市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居民收人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出行次数逐年增加,我国城市交通需求剧增,导致道路交通供给能力严重不足,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缓解城市交通的紧张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加了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强调轨道交通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和引导城市发展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开始进入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进的发展阶段。加快建设以大容量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成为这一阶段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末,轻轨交通也开始得到了发展。
自1906年在天津开通第一条有轨电车,至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北京、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分别达到了200km和234km,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目前正处在大发展、大建设时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百年回眸,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06~1949年——有轨电车时代 从1906年至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有轨电车时代。在这期间,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鞍山、长春、哈尔滨、武汉等城市,先后建成了多条有轨电车线路。这一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不仅数量少,而且技术标准低,质量低,布局也不合理。
1994年4月,在新加坡召开的国际市长会议上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自此,世界各大城市竞相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逐渐形成网络化运营,更加注重乘客服务质量。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建设
1906年,天津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运营,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有轨电车的城市。1908年3月 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路线正式通车营业,线路长6km,上海成为国内第二个拥有有轨电车的城市。同年,大连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竣工运营。1924年12 月17日,从北京前门至西直门的有轨电车线路开通,北京是继天津、上海、大连之后,我国第四座修建有轨电车的城市。随后,沈阳、哈尔滨、长春和香港等城市也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到1959年,上海的有轨电车多达360辆,线路总长度为72.4km。到1911年,上海共开通8条有轨电车线路,总里程为41.1km,电车总计65辆。
20世纪下半叶,伴随着世界各大城市的发展和对快速、大容量城市公共交通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加大、速度加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0年至1974年的24年间,世界上地铁建设蓬勃发展。在此期间,有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意大利的罗马、米兰,美国的费城、旧金山,前苏联的列宁格勒、基辅,日本的名古屋、横滨,韩国的首尔以及中国的北京等约30座城市相继建成了地铁。具有代表性的地铁项目有: 日本的名古屋,第二条地铁线路于1957年建成通车,现有5条地铁线路,线路总长度约76.5 km,共设61座车站,车辆保有总量约730辆,年客运量已突破6亿人次。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第一条地铁线路于1966年建成通车,现在已有4条线路,线路总长度约66.25km,共设车站68座,车辆保有量总数约760辆,年客运总量约3.5亿人次。蒙特利尔的地铁主要采用橡胶轮胎走行系统,以法国的VAL技术为基础,列车在表面光滑的混凝土轨道上行驶,客运效率和乘座舒适度都很高。线路布局充分考虑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极为方便。新建地铁车站的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建筑雄伟、辉煌而明快,为城市开辟了良好的地下活动空间。每座车站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公园中,车站与树林绿茵配合成协调优美的景观;在商业繁华区,站台的高度往往与林荫人行道的高度相同,而且可直接相通;有的车站还可直接通向办公大楼或大饭店的厅廊。这些精心设计,给人们的出行和换乘创造了极为方便的条件。
在进人20世纪的最初24年里(1900年至1924年),在欧洲和美洲又有9座大城市相继修建了地下铁道,如德国的柏林、汉堡,美国的费城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等。
1925年至1949年,其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都着眼于自身的安危,地铁建设处于低潮,但仍有日本的东京、大阪,前苏联的莫斯科等少数城市在此期间修建了地铁。日本东京的第一条地铁线路于1927年建成通车。虽然日本的地铁也是效法欧洲技术建设而成,但他们在修建地铁的同时,着重开发主要车站及其邻近的公众聚集场所,这些场所能促进地下商业中心的建设,而且与地下车站连成一片,使地铁这一公益性基础设施获得了新的活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的地铁几乎每年都有新进展。目前,伦敦地铁已有12条线路,总长度约410km(地下隧道171 km),共设置车站275座,地铁车辆保有量总数约419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8.5亿人次。
另一方面,由于地铁建设发展迅猛,许多地方不考虑经济的承受能力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有很大盲目性。针对工程造价高、轨道交通车辆全部引进、大部分设备大量引进等问题,199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60号文件,通知除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在建地铁外,所有地铁项目பைடு நூலகம்律暂停审批,并要求做好轨道网络发展规划和高新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工作。在这一期间的近3年时间内,国家暂停了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
(2)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缓慢发展期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30年间,有轨电车渐行渐远,纷纷退出历史舞台,地铁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处于时断时续的缓慢发展期。
北京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建具有交通和人防双重功能的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并于1969年1月投入运营,从而开创了我国地铁建设的先河。但这一阶段地铁建设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形式比较单一,贯彻以战备为主、兼顾交通的指导思想,建设以人防设施为主的地铁。进入20世纪80年代,北京建设了第二条地铁线,运营里程达到54km,天津建设了地铁1号线7.4km,于1980年8月投入运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但尚未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法国巴黎也是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之一,但比英国要晚37年。为举办“凡尔赛展览会”而修建的巴黎第一条地下铁道从巴士底通往马约门,全长约10 km,它为巴黎地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打下了基础。时至今日,巴黎市区已拥有地铁线路14条主线和2条支线,其中2条为环线,有4条地铁采用橡胶轮体系的VAL车辆。地铁线路总长度约221.6 km,地下隧道约占175 km,共设置车站380座,车辆保有总数约347辆,年客运量总数也已突破12亿人次。巴黎的地区快速地铁(RER)非常发达,运营线路共有363 km,其中14 km与地铁共线,249 km为城市快速铁路SNCF。RER的年客运量约4亿人次。
(2)第二阶段为调整整顿阶段,从1995年至1998年。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在20世纪60年代起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间停顿了很长一段时 间,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关技术发展缓慢,离世界先进水平有相当距离,特别在车辆、信号以及自动售检票等专业领域尤其明显。因此,20世纪90年代前期,上海、广州等地开始修建地铁时,技术装备基本依赖进口,产生了造价高(初期估算地铁每公里造价达8亿元,工程实际核算为6.7亿元/km)、建设周期长,维护费用高等负面影响。
以上海地铁1号线(21km)、北京地铁复八线(13.6km)、北京地铁1号线改造、广州地铁1号线(18.5km)建设为标志,我国真正以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随着上海、广州地铁项目的建设,包括沈阳、天津、南京、重庆、武汉、深圳、成都、青岛等在内的大批城市开始上报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要求国家进行审批。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加深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把书面上的知识结合实际应用起来,对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等有更好的认识。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教学中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实践,是提升专业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学以致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具体体现。我们通过毕业设计不仅独立完成了设计成果,而且掌握了设计理论、方法和相关技术,同时培养了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有关设计、施工等具体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