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医学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原理、机制和方法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医学免疫学的名词解释。
1. 病原微生物(Pathogen):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2.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身体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一套复杂而高效的机体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3. 免疫器官(Immune organs):主要指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是免疫细胞的生成和分化的重要场所。
4. 免疫细胞(Immune cells):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
5. 免疫分子(Immune molecules):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分泌物质,参与免疫反应的分子。
6.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反应,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7. 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与胚胎发育时期形成的抵抗非特异性抗原的免疫系统,对病原微生物入侵具有快速而非特异性的防御作用。
8. 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在生物体对抗原接触后形成的、高度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9. 细胞免疫(Cell-mediated immunity):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通过识别并杀伤感染细胞来清除病原微生物。
10. 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主要依赖于B淋巴细胞和抗体的免疫应答,通过中和病原微生物、激活免疫细胞来清除病原微生物。
11. 抗原(Antigen):能够引起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是病原微生物表面的蛋白质或糖类结构。
12. 抗体(Antibody):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类免疫球蛋白,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清除病原微生物。
13. 细胞因子(Cytokine):一类分泌的蛋白质,能够调节和协调免疫细胞的功能,如促进免疫细胞增殖、激活和介导炎症反应。
医学免疫学_名词解释整理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为种重点掌握)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淋巴循环网络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行使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se):是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免疫功能过高-超敏反应;过低-免疫缺陷症。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的功能。
免疫监视功能的异常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的病毒感染。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是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通过免疫网络调节免疫应答平衡的功能。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继而活化、增值、分化,产生效应的过程,是多细胞系及多种免疫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抗原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即能与T 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者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免疫反应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能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抗原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物质。
医学免疫学 名词解释
active im.主动免疫治疗:是指给免疫应答健全的机体输入疫苗或免疫佐剂等抗原性制剂,激活或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使机体自身产生抵抗疾病的能力。
adaptive immune r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性,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表达Fc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
affinity亲和力: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部位与相应的抗原决定基之间的结合强度。
agglutination凝集反应: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形成凝集团块。
alternative pathway补体旁路途径指不经C1、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结合启动补体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allergen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地激活CD4+Th2细胞及B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应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
allograft同种异基因移植:是指同一动物种内遗传结构不同个体之间的移植。
AICD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通过T 细胞-B 细胞或T 细胞-T 细胞之间的FasL(CD95L)和Fas(CD95)的结合,启动AICD,使自身反应性T 细胞或B 细胞被消除。
antiserum抗血清:人或动物血清中的抗体具有同种型抗原特异性,将人Ig免疫动物或将动物Ig免疫异种动物,可制备出抗抗体,由此制备的血清称为抗血清。
antitoxic抗毒素:是将外毒素给马多次免疫后取得免疫马血清,血清中含有能中和该种外毒素的大量抗体,称为抗毒素。
antigen present抗原提呈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降解为多肽片段,并与MHC分子结合为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而转移至细胞表面,再与TCR结合形成TCR-抗原肽-MHC分子三元体,提呈给T 淋巴细胞的全过程。
医学免疫学 名词解释
第1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immunity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已”的识别, 并排除“非已”以保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有害的生物性分子。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4、免疫自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功能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5、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6、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也称特异性免疫。
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免疫系统MALT/MIS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
2、M细胞即膜上皮细胞/微皱褶细胞,是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散在于小肠派氏淋巴小结处。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第3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能使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 分子的限制)12.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的一种生理功能,通常对机体是保护性生理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免疫性理损伤,引起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等。
2、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生理性和病理性)功能的科学。
3、免疫系统:是指承担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执行免疫效应的物质基础,免疫系统包括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组织。
4、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
5、固有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6、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物质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7、中枢免疫器官:也叫初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免疫的场所。
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有胸腺和骨髓,鸟类还包括有法氏囊。
8、外周免疫器官:也称次级淋巴器官,主要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
是成熟的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9、淋巴细胞再循环:随血流而来的T细胞和B细胞穿过HEV,分别进入深皮质区和浅皮质区,再迁移至髓窦,经输出淋巴管汇入胸导管,最终经左锁骨下静脉返回血液循环。
10、抗原: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11、半抗原: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
12、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13、免疫原性:指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2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3交叉抗原:(cross antigen)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
这种抗原被称为交叉抗原。
4免疫佐剂:(adjuvant)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体后,可增强该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机体免疫应答的类型的物质被称为免疫佐剂*丝裂原:(mitogen)亦称有丝分裂原,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的抗原。
5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的“安全部门”承担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执行免疫效应的物质基础。
6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某些情况下(如再次抗原刺激或自身抗原刺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7抗体:(antibody,Ab)是血液和组织液中的一类糖蛋白,由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8单克隆抗体:由单一抗原表位特异性B细胞克隆融合、筛选和克隆化获得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9、多克隆抗体: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下,体内多个B 细胞克隆被激活并产生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其混合物即为多克隆抗体。
10补体:(complement, C)是由30余种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组成的、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其活化过程表现为一系列丝氨酸蛋白酶的级联酶解反应。
11 MHC分子:诱发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被称为移植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中可诱导迅速而强烈排斥反应者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
医学免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Immunity,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排除"非己"物质,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Immunity defenc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并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3.Immunity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变性及损伤细胞的功能。
4.Immunology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由于突变、畸形或病毒感染而表达新抗原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
5.Lymphocyte homing,淋巴细胞归巢指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6.Antigen,抗原指能与T、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7.Immunogenicity,免疫原性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8.Antigenecity,抗原性指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9.Hapten,半抗原指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10.Epitope,抗原表位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种类性质数目和空间结构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又称抗原决定簇。
11.Sequential epitope,顺序表位又称线性表位,由连续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主要是T细胞表位。
12.Conformational epitope,构象表位指短肽或多糖残基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多见于B细胞表位。
mon epitope,共同抗原表位指不同抗原所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14.Cross-reaction,交叉反应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15.Heterophilic antigen,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机体对“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识别,并对“非己”成分清除,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固有性免疫应答生命在种系长期发展及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
人类生来就有的,对入侵抗原迅速产生免疫反应应答,是机体早期免疫应答的重要防卫机制。
3、适应性免疫应答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一系列免疫反应。
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并加工提呈给T细胞,使T细胞活化,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或细胞因子效应因子,与抗原发生对抗的全过程。
对抗原应对的全过程4、固有免疫。
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又参与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也起重要作用。
5、Ag 能刺激机体使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被免疫细胞识别,加工,提呈,并与相应抗原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一类物质。
6、交叉反应抗体与不同抗原或相似抗原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一类反应。
7、内源性抗原细胞内合成的抗原称为细胞内抗原。
例如,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和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直接加工,处理,并以抗原肽-MHC1类复合物提呈给CD8+T细胞。
8、外源性抗原由外源进入机体的抗原称为外源性抗原。
例如,被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细胞、蛋白质等物质,由APC加工,处理,并以抗原肽-MHC2类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
9、Ab B淋巴细胞被特异性抗原刺激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所合成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效应的球蛋白。
10、补体一组存在于人和动物体液中和细胞表面,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系统。
其活化过程为一系列丝氨酸的级联酶解反应,经活化后可介导免疫和炎性反应。
11、CK 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或免疫相关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高效性多功能,高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12、CD 分化群,以单克隆抗体鉴别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分化群。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传统免疫指机体免除疫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并认为免疫总是对机体有利。
现代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免疫并非总是对机体有利,如果免疫功能失调,免疫反应过强或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抗原(antigen,AG):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3.半抗原:仅具抗原性4超抗(superantigen,SAg):只需极低浓度就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6.抗体(antibobody,Ab):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7.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8.单克隆抗体(mAb):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9.补体(complemengt,C):广泛存在与人或动物血清,组织液,细胞膜表面,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多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又称补体系统。
10.细胞因子(cytokine,CK):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因子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功能11.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
12.CD: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能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分化群,简称CD ADCC: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细菌或肿瘤细胞)上抗体的Fc片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医学免疫学必考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重点名词解释1、免疫:机体识别和排除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2、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3、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4、MHC: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是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染色体上存在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产物能够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也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5、免疫耐受:对抗原特异应答的T与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产生特异免疫效应细胞,从而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的现象。
或者:免疫系统在某种抗原刺激下,表现出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6、抗体亲和力成熟现象:随着抗体应答的不断进行,B细胞产生的抗体亲和力不断提高的现象。
与体细胞高频突变有关。
7、PRR:模式识别受体。
主要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主要包括MR,SR, TLR。
8、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
9、黏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总称。
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等。
10、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11、补体: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2、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3、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可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抗原。
14、超敏反应: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产生的以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为特征的免疫应答.15、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全)
目录第一、二章、概论及免疫器官和组织 (1)第三章、抗原 (4)第四章、抗体 (1)第五章、补体系统 (4)第六章、细胞因子 (1)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4)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第九章、B淋巴细胞 (4)第十章、T淋巴细胞 (1)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成 (4)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1)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4)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 (1)第十五章、免疫耐受 (4)第十六章、超敏反应 (1)第十七章、免疫学检测与防治 (4)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全)第一、二章、概论及免疫器官和组织1.医学免疫学: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免疫防御:体内免疫系统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或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功能。
3.免疫监视:体内免疫系统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几成分的功能。
4.免疫自身稳定:体内免疫系统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5.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6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对自身成分形成耐受,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免疫自身稳定)。
7.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人或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8.骨髓:各类血细胞的发源地,也是人和哺乳动物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9.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10.外周免疫器官:成熟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也是各类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包括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1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其功能是执行免疫功能。
第三章、抗原1.抗原(antigen,Ag):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效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 分子的限制)12.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 免疫(Immune):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对自身成分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性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2.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是机体抗御病原体侵袭和对已侵入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清除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即抗感染免疫作用。
3.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机制,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对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及时清除,对非己抗原性异物刺激产生适度免疫应答的一种生理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
第二章抗原1.抗原(Antigen):广义抗原泛指能够被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细胞识别结合,使上述免疫细胞活化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狭义抗原通常是指能与TCR/BCR特异性结合,使其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或)效应T 细胞;同时又能在体内、外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诱导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的能力。
3.抗原性(antigenicity):指抗原能够与免疫应答产物(相应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的能力。
4.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即Ag与Ab、 TCR、 BCR 特异结合的部位。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是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
5.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是指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具有相同抗原表位的共同抗原。
6.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指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协助的抗原。
医学免疫学(经典资料)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对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的功能,即免疫系统对“自己”和“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与应答,借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
2、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3、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若该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感染。
4、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而对自身成分则保持免疫耐受;若该功能失调,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亦称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固有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亦可参与对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细胞的清除,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抗原递呈等重要作用。
6、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决定簇)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簇)而发生反应。
由后天获得,具有特异性、记忆性、作用慢而强等特点。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淋巴细胞在机体内的迁移和流动是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
5、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主要包括扁桃体、阑尾和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以及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细胞下聚集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Chapter3 抗原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完全抗原/免疫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不完全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
变应原:能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
★内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
★外源性抗原:指并非由抗原提呈细胞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Chapter4 抗体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Chapter5 补体系统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并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是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
参与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调节、介导病理性免疫损伤。
Chapter6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由细胞(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有生物活性(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的小分子的蛋白质或多肽的统称。
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启动复杂的细胞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引起细胞基因转录变化的过程。
Chapter7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其编码基因及其分子表达的细胞种类均鉴定明确者,统称CD。
细胞黏附分子:介导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互相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Chapter8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因子★MHC:是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免疫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章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和排解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防备〔immune defense〕预防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去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觉和去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和衰老、凋亡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到达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去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第二章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IL-7、SCF、GM-CSF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的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
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应用同系小鼠骨髓细胞输注给经射线照耀的小鼠,可在受体小鼠脾脏内形成由单一骨髓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细胞集落,包含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等,此称为脾集落形成单位。
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ulture,CFU-C〕用半固体培养技术,在有造血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不同谱系的细胞集落,称为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
初始淋巴细胞〔naïve lymphocyte〕尚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地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 immunity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已”的识别, 并排除“非已”以保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 immunologic defenc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有害的生物性分子。
3、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4、免疫自身稳定 immunologic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功能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5、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6、适应性免疫 adaptive immunity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也称特异性免疫。
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免疫系统 MALT/MIS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
2、M细胞即膜上皮细胞/微皱褶细胞,是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散在于小肠派氏淋巴小结处。
3、淋巴细胞归巢 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4、淋巴细胞再循环 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第3章抗原1、抗原 Ag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能使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3、抗原性 antigenicity:指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
4、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 epitope/antigenic determinant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5、异嗜性抗原 heterophilic antigen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佐剂 adjuvan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起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7、超抗原 SAg指只需要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反应的抗原。
8、构象表位 conformational epitope:序列上不相连而依赖于蛋白质或多糖的天然空间构象形成的表位,一般暴露于抗原分子表面,又称为非线性表位。
9、顺序表位 sequential epitope一段序列相连的氨基酸片段形成的表位,大多存在于抗原分子的内部,又称为线性表位。
10、共同抗原表位 common antigen是指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11、胸腺依赖性抗原 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h细胞辅助,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I-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h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3、半抗原 hapten?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
14、独特型抗原 idiotypic antigenTCR、BC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象。
第4章免疫球蛋白1、抗体 AbB淋巴细胞在有效的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 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3、高变区/互补决定区 HVR/CDR/免疫球蛋白轻链和重链靠近N端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被称为可变区,轻链和重链的可变区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顺序高度可变,称为高变区或互补决定区。
4、同种型 isotype存在于同种抗体分子中的抗原表位为同种型,是同一种属所有个体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为种属型标志。
5、同种异型 allotype存在于同种但不同个体中的免疫原性,称为同种异型,是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Ig分子所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标志,为个体型标志。
6、独特型 idiotype/Id即使是同一种属、同一个体来源的抗体分子,其免疫原性亦不尽相同,称为独特型,是每个免疫球蛋白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又称独特位。
7、单克隆抗体 mAb由一个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
8、多克隆抗体 pAb?由多克隆B细胞产生的针对多种抗原表位的混合抗体。
9、基因工程抗体利用DNA重组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备的部分或全人源化的抗体。
10、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是指当Ig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细胞、 MΦ细胞、单核细胞的Fc-R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的释放,导致靶细胞的溶解的过程。
11、调理作用 opsonizationIgG、IgM的Fc段与MΦ的Fc-R结合,从而促进MΦ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
12、分泌片 secretory piece/SP分泌型IgA分子上的辅助成分,为含糖肽链,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并结合到IgA二聚体上使其成为SIgA,并一起被分泌到黏膜表面。
}第5章补体系统1、补体 complement/C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并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电泳主要在区。
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质与膜结合蛋白组成,又称补体系统。
2、攻膜复合物 MAC指补体激活后产生的膜攻击复合体——Cb5789复合物。
MAC在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能使水和电解质通过,而不让蛋白质类大分子逸出,最终可因胞内渗透压改变,而使细胞溶解破坏。
第6章细胞因子1、细胞因子 CK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多功能、高活性、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小分子量可溶性糖蛋白或蛋白多肽。
2、干扰素 IFN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3、集落刺激因子 CSF能刺激骨髓前体细胞的生长与分化,也称造血生长因子。
4、白细胞介素 IL指由白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的,并在其间发挥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5、肿瘤坏死因子 TNF能使肿瘤组织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细胞因子。
6、趋化性细胞因子 chemokine对不同靶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7、生长因子 GF介导不同类型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
第7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1、白细胞分化抗原 LDA指不同谱系白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
2、分化群 CD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归类及命名系统。
指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
其编码基因及其分子表达的细胞种类均鉴定明确者。
3、细胞黏附分子 CAM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并黏附的膜表面糖蛋白。
以配体-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第8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是位于哺乳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产物是参与抗原提呈和T细胞激活的关键分子,在免疫应答的启动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2、HLA基因复合体人的MHC称为HLA。
第9章 B淋巴细胞1、BCRBCR是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即膜型免疫球蛋白。
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接受抗原刺激,启动体液免疫应答。
.第10章 T淋巴细胞1、TCR-CD3复合物是T细胞抗原受体与一组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成的复合物,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TCR特异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而CD3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2、ITAM即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3、CD28是由两条相同肽链组成的同源二聚体,表达于90%CD4+T细胞和50%CD8+T细胞。
是协同刺激分子B7的受体。
4、CTLA-4(CD152)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和50%CD8+T细胞,配体也是B7分子,但与B7的亲和力高于CD28。
^第11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1、辅佐细胞 accessory cell在胸腺依赖性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中,不仅需要T、B淋巴细胞的协调作用,还需要另一类细胞的协助,该类细胞称为辅佐细胞。
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故又称抗原提呈细胞。
2、抗原提呈细胞 APC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细胞。
又称辅佐细胞。
3、树突状细胞 DC专职APC之一。
标志为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膜表面高度表达MHCⅡ类分子,能移行到淋巴器官和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增殖,并具有一些相对特异性表面标志的一类细胞。
4、朗格汉斯细胞 LC位于表皮和胃肠道黏膜上皮部位的非成熟DC,高表达FcR、补体受体、MHCⅠ类和Ⅱ分子,胞质内含有Birbeck颗粒,具有较强的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
[5、内源性抗原细胞(靶细胞)内合成的抗原称为内源性抗原,如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内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和某些胞内自身成分等。
由MHCⅡ类分子提呈。
6、外源性抗原来源于APC之外的抗原为外源性抗原,如被吞噬的细胞、细菌、蛋白质抗原等。
由MHCⅠ类分子提呈。
第12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T细胞突触/免疫突触在APC和T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细胞与细胞接触部位形成的一个特殊结构。
有助于增强TCR与抗原肽—自身MHC 复合物相互作用的亲和力和促进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的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细胞内亚显微结构极化,涉及到细胞骨架系统和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变化,从而参与T细胞的激活和细胞效应的有效发挥。
2、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T细胞的完全活化有赖于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来自其受体TCR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即T细胞对抗原识别;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来自协同刺激分子,即APC上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相应的受体的相互作用。
】3、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AICD抗原对T细胞是诱导增殖还是诱导凋亡,取决于抑制凋亡因素和促进凋亡因素之间的平衡。
AICD有利于控制特异性T细胞克隆的扩增水平,从而发挥重要的负向免疫调节,是外周免疫细胞克隆清除的一种机制,可能与外周免疫耐受的建立有关。
第13章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后,发生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或者无能、凋亡),并通过其所分泌的抗体或细胞因子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