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复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复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哪部古籍?A. 史记B. 左传C. 孟子D. 尚书答案:C2.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为什么要移走两座大山?A. 为了种田B. 为了通商C. 为了子孙后代D. 为了建房答案:C3.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年纪是多少?A. 七十岁B. 八十岁C. 九十岁D. 一百岁答案:B4.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是如何开始移山的?A. 召集家人一起挖山B. 请来神仙帮忙C. 用法术移山D. 用机器挖掘答案:A5.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最终是谁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A. 愚公的家人B. 神仙C. 皇帝D. 村民答案:B二、填空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太行山、王屋山2.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孙子叫________。

答案:智叟3.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儿子们用________来挖山。

答案:箕畚4.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邻居________也加入了移山的队伍。

答案:京城氏之孀妻5.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最终是________感动了天帝,派神仙帮助愚公移山。

答案:愚公的坚持不懈三、简答题1. 请简述愚公移山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案:愚公移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决心要移走阻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以便子孙后代能够方便出行。

尽管面临许多困难和嘲笑,愚公和他的家人坚持不懈地挖山,最终感动了天帝,天帝派神仙帮助他们移走了两座大山。

2.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即使是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能够实现。

它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不要放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四、论述题1. 结合愚公移山的故事,谈谈你对于“坚持就是胜利”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愚公移山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愚公虽然年迈,但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予,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哪句话从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23《愚公移山》练习题班级:座号:姓名:一、解释句中带点的字: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2、面.山而居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4、毕力..平险5、杂然相许.(许:)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7、且.焉置土石8、投诸.渤海之尾9、叩.石垦壤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11、寒暑易.节1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1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14、一厝.朔东二、翻译句子1、聚室而谋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4、投诸渤海之尾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甚矣,汝之不惠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10、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三、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目的是:四、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2、始一反焉3、河曲智叟亡以应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5、无陇断焉五、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李白乘舟方欲行()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蝉则千转不穷(尽)(3)穷凶极恶(极端)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政通人和(顺利)(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5)通计一舟(全,整个)三、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黄河今泛指一般河流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乃,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之于今义:各个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扛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即使,今义:虽然六、阅读理解1 、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愚公移山《列子》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险峻B.甚矣,汝之不惠惠:“惠”同“慧”,聪明C.虽我之死虽:即使D.惧其不已也已:停止9.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B.河曲智叟亡以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其妻献疑曰其真无妈邪D.汝心之固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10.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第②③段先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再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C.第④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XXX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XXX?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XXX,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XXX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XXX,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XXX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XXX;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XXX感其诚,命夸XXX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XXX。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rèn)惩山北之塞(sè)(yú)出入之迂也(yū)荷担者三夫(hè dàn zhě sān fū)始龀(chè)无穷匮也(kuì)一厝XXX(cuò)2、翻译。

1)何苦而不平?——为什么不平呢?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四季更替,又回到了原点。

3)甚矣,汝之不惠。

——你真是太不明智了。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的心意太坚定了,无法动摇。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山名。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人名。

3)何苦而不平。

——不满意。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又回到原点。

2)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太不明智了。

3)XXX亡以应——智叟死了以后。

4)一厝朔东——一座在东北方向,一座在南方的房屋。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篇一」阅读《愚公移山》,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箕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B.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C.河曲智叟亡.(wú)以应D.一厝.(xī)朔东,一厝雍南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提出)B.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C.惧其不已.也(已经)D.寒暑易.节(交换)3.下列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B.且焉.置土石有子存焉.C.以.残年余力以.君之力D.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河.阳之北D.河曲智叟.亡以应6.根据提示用课文原文填空。

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

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其妻“”,甚至邻人之遗男也“”;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课文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24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24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

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参考答案: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

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

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则寓言通过写愚公坚持不懈移山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示例二】只有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坚持奋斗,才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参考答案:1.译文: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智叟的心理: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

聪明如我,怎么可能去做这样的蠢事?2.译文: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且.焉置土石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何苦.而不平4.帝感其诚.必先苦.其心志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参考答案:1.将近况且2.制止仅,只3.愁苦。

这里指担心痛苦,这里是“使……痛苦”的意思4.诚心真正,确实五、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

不少于200字。

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2.愚公与智叟辩论参考答案:【示例】愚公与智叟辩论河曲有个智叟,听说愚公要移山,便跑来阻止,说:“你怎么这么傻呀!人都这么老了,又没有什么力气,就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拔不动,还想对付那些山石?”愚公擦了擦额上豆大的汗珠,笑了笑说:“大山不移,乡亲们出入不便啊。

《愚公移山》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毕.力平险录毕.,走送之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争高直指.C.惧其不已.也转转不已.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况才之.过于余者乎C.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而.山不加增乃记之而.去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思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B.智叟的“笑"写出了其自作聪明的神态:而愚公的“愚”则写出了其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目的是突出智叟的愚蠢和京城氏之子的幼稚。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增加了文章的传奇色彩,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方.七百里小今齐地方.千里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C.杂然相许.天顺高可二黍许.D.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寒暑易.节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徒以.有先生也B.甚矣,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面山而.居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6.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列子》一书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又章就是一篇古代神话寓言。

B.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中“汉阴”指的汉水的北岸。

C.文章运用与智曳的对比,以及孀妻遗男等侧面描写: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D.后世将愚公作为矢志不渝的代表,我们现在称锐意进取的人为新时代的“愚公”。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惩:苦于B.以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草木C.固.不可彻固:坚固D.二厝.朔东厝:放置安放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山不加增B.以.残年余力皆以.美于徐公C.达于.汉阴苟全性命于.乱世D.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9.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夸张手法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移山任务艰巨,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愚公移山》小测试及答案

《愚公移山》小测试及答案

《愚公移山》小测试及答案1.年(且)九十[单选题]*A.况且B.将近(正确答案)C.而且2.面山而(居)[单选题]*A.停留B.居住(正确答案)C.处于,处在3.(方)七百里[单选题]*A.区域,地方B.方圆(正确答案)C•将,将要D.才,刚刚4.聚(室)而谋日[单选题]*A.家(正确答案)B.室内5.吾与汝毕力(平)险[单选题]*A.平坦B.铲平(正确答案)C.平常D.公平6.达于汉阴“阴”在句中的含义是[单选题]*A.山之南B.水之北C,山之北D.水之南(正确答案)7.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单选题]*A.停止B.阻止(正确答案)C.只是,仅仅8.杂然相(许)[单选题]*A.表约数B.上下,光景C.赞同(正确答案)D.答应9.寒暑(易)节[单选题]*A.容易B.更替(正确答案)C.书名,《周易》的简称10.甚矣,汝之不(惠)[单选题]*A.恩惠B.同“慧”,聪明(正确答案)1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单选题]*A.本来B.巩固C,坚固D.顽固(正确答案)1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单选题]*A.负荷B.承担C.重荷D.肩负,扛(正确答案)1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单选题]*A.贫穷B.生活困难C.穷尽(正确答案)D.极1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单选题]*A.庄稼B.草C.草木(正确答案)15.惧其不(已)也[单选题]*A.已经B.停止(正确答案)C,罢了16.曾不若孀妻(弱子)[单选题]*A.弱小的孩子B.小儿子C.幼儿,小孩(正确答案)17.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单选题]*A.惩山北之塞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C.虽我之死(正确答案)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18.今天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我非子,固不知子也(固)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至于负者歌于途(负)(正确答案)C.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许)D.而山不加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19.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O [单选题]*A.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若)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河曲智叟亡以应(以)(正确答案)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归)D.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2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A.年且九十(且:将要)B.杂然相许(许:赞同)C.河曲智叟亡以应(亡:丢失)(正确答案)D.飞来山上千寻塔(寻:古代长度单位)21.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A.出淤泥而不染(正确答案)B.面山而居C. 一怒而诸侯惧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2.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正确答案)C ,何以为计?D.如太行、王屋何?23.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单选题]*A.告之于帝B.操蛇之神闻之(正确答案)C.跳往助之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4.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译文:其如土石何?()[单选题]*A、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B、他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C、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正确答案)D、还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2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练习题四
答案一
答案解析:对每个选项进行详细解释,包括答案的来源、推理过程和结论
答案解析:对每个选项进行详细解释,包括答案的来源、推理过程和结论
答案解析:对每个选项进行详细解释,包括答案的来源、推理过程和结论
答案解析:对每个选项进行详细解释,包括答案的来源、推理过程和结论
答案二
答案解析:对练习中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解题要点和答案解析
答案二
答案:D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答案解析:文章中没有提到愚公的妻子对挖山持何种态度,因此无法确定选项A是否正确。文章中只提到愚公的邻居“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并没有明确指出其年龄,因此选项B也不正确。文章中没有提到天帝之外的其他神灵是否帮助愚公,因此选项C也不正确。而选项D“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符合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因此正确答案为D。
答案:愚公移山的结果是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把两座大山搬走了,他们的居住地得到了改善。
题目: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题目: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他们居住的地方被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出入很不方便。
答案解析:D项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符合文意。A项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但不符合文意。B项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但不符合文意。C项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但不符合文意。
答案解析:D项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符合文意。A项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但不符合文意。B项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但不符合文意。C项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但不符合文意。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价 一种工 艺 , 可从 下列观 点中考核 学生 的综 合能力 。 ①工 艺先进 吗? ② 生产条件 , 设备要 求低 , 能耗低 吗? ③有无 毒害污 染 , 易防 治吗 ? ④ 考虑 了变废 为宝 , 资源 的综合 利用 吗? ⑤原料 来源广 吗? 可 再生吗 ? 设置此 类 习题 既反 映学生 的综合 能力 , 同时 , 也激发 学生学 习兴趣 , 理解化 学 的现 实意义 。结合象“ 山东假 白酒案 ” 等杜会 现象 , 来 培养 学生 的法律 意识和道 德意识 , 增强 民族 自尊 心和社会 责任感 。 4 . 采用 生动有 趣的语 言和学生 推心置腹 地交谈采 激发 兴趣 , 变“ 要 我学 ” 为“ 我要学 ” 。 5 . 采用 符合 教材 内容 的多种教 学方法 。 教 学 内容 , 是对学 习活动产 生兴趣 的主要 源泉 。不断 变换教 法 , 使 兴趣产 生迁移 , 形成 新 的兴趣 ,
在 学生讨论 时 , 不会 造成 思维定势 , 学生 的思维不会 受课本的 限制 , 学 生可根据 已有的知 识 , 奉想 办法解 决, 最大 限度地发挥 其创造 潜能 , 调 动其 探究积极 性。 3 . 及时辅 导、 整理、 小结 , 使 小结成 为学 习中不可忽视 的环 节 。 指导学 生整理 、 小结 , 归纳 各知识 点及各 知识点之 间的联系 , 分析 知 识 点与考 点的关 系 , 研 究学 习方 法 , 并对 自己的 学习过 程 、 思 维方 法、 思维 品质进行 评价和整理 , 从而使知识达 到高层 的迁 移。探究 习惯 旦养成 , 思 维 品质 也就得 到 了最大 限度 的优化 , 探 究能 力 自然 也就 得 到了提高 。
三、 指导检查, 引导讨论, 及时小结, 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觉的探究习惯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为什么要移山?A. 为了锻炼B. 为了观光C. 为了出行方便D. 为了种植2. 愚公移山故事中,愚公的邻居们最初对移山持什么态度?A. 支持B. 反对C. 嘲笑D. 漠不关心3. 故事中,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什么?A. 山被成功移走B. 被神仙帮助移走C. 没有成功D. 被邻居阻止4. 故事中,愚公移山的动机是什么?A. 为了个人利益B. 为了子孙后代C. 为了挑战自然D. 为了获得名声5.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人定胜天B. 团结就是力量C. 人不能改变自然D. 做事要量力而行二、填空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 故事中,愚公的孙子们也参与了移山工作,他们用______来搬运石头。

3. 故事的结尾,愚公移山的行动感动了天神,天神派来______帮助愚公移走了山。

三、判断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实现目标。

(对/错)2. 故事中,愚公的邻居们最初是支持愚公移山的。

(对/错)3.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最终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移走了山。

(对/错)4. 故事中,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为了种植。

(对/错)5.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试图改变自然。

(对/错)四、简答题1. 简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

2. 为什么愚公的邻居们最初会嘲笑愚公移山?3. 愚公移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五、论述题1. 结合愚公移山的故事,谈谈你对“人定胜天”这一观点的理解。

2.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启示和意义?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B4. B5. A二、填空题1. 太行山王屋山2. 簸箕3. 两个大力神三、判断题1. 对2. 错3. 错4. 错5. 错四、简答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讲述了愚公为了解决家门前两座大山阻碍交通的问题,决定移走这两座山。

《愚公移山》试卷及答案

《愚公移山》试卷及答案

《愚公移山》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愚公移山》中,愚公的家位于()。

A. 冀州之南B. 河阳之北C. 太行山南D. 王屋山北2.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A. 为了方便自家出行B. 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C. 为了通豫南,达于汉阴D. 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3. 愚公的妻子对移山提出疑问的原因是()。

A. 担心愚公的力量不足以移山B. 担心挖出来的土石无处安放C. 认为愚公年纪太大,不宜劳累D. 认为愚公的想法不切实际4. 京城氏之孀妻的遗男()。

A. 嫌弃愚公年纪大,不愿帮忙B. 跳往助愚公移山C. 劝愚公放弃移山的想法D. 嘲笑愚公自不量力5. 河曲智叟认为愚公()。

A. 力大无穷B. 年纪太大,不宜劳累C. 聪明过人D. 不自量力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惩()2. 迂()3. 杂然相许()4. 箕畚()5. 陇断()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5.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______。

2. 愚公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______,达于______,可乎?”3. 愚公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______。

4.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______。

”5.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______。

五、内容理解概括(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要概括《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2. 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是什么?3. 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传达了怎样的道理?六、描写手法(10分)请分析本文在描写愚公移山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

七、句子赏析(10分)请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共50道单选题1'方七百里,方的意思是?[单选题]A方向B计量面积用语(正确答案)2、年且九十,且的意思是?[单选题1A将近(正确答案)B暂时3、惩山北之塞,惩的意思是?塞的意思是?[单选题]A警戒B苦于(正确答案)4、出入之迂也,迂的意思是?[单选题]A曲折,绕远。

(正确答案)B拘泥保守,不切实际。

5、聚室而谋日,聚的意思是?[单选题]A聚集(正确答案)B姓氏6、吾与汝毕力平险,毕意思是?平的意思是?险的意思是?[单选题]A毕:完结,完成。

险:危险。

B毕:尽,全。

险:险峻之处。

(正确答案)7、杂然相许,杂然的意思是?许的意思是?[单选题1A赞同(正确答案)E期望8、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以的意思是?损的意思是?[单选题]A刻薄,恶毒B使•••••..减少(正确答案)9、且焉置土石,且的意思是?[单选题]A况且(正确答案)B并且10、且焉置土石?焉的意思是?[单选题]A于是•于此B往哪里,在哪里(正确答案)H'遂率子孙荷担者荷担者三夫,遂的意思是?荷的意思是?[单选题]A肩负、扛(正确答案)B莲花12、叩石垦壤,叩的意思是?【单选题】A磕头B敲、打(正确答案)13、始批,齿匕的意思是?[单选题]A乳牙1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的意思正确的是()[单选题1A装土用的器具B用箕畚装(正确答案)15、始批,始的意思是()[单选题]A开始B才、刚。

(正确答案)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的意思是?反的意思是?[单选题]A颠倒的;方向相背的B同“返”,往返(正确答案)17、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止的意思是()[单选题]A停止B阻止(正确答案)18、甚矣,汝之不惠,惠的意思是?[单选题]A恩惠B同“慧",聪明(正确答案)19、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的意思是()[单选题1A头发B草木(正确答案)20、北山愚公长息,长息的意思是?[单选题]B休息2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A顽固(正确答案}B巩固2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A彻底B改变(正确答案)23、虽我之死,虽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单选题]A即使(正确答案)B虽然2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的意思是?[单选题]A指贫困的人B穷尽(正确答案)25、何苦而不平的意思是()[单选题]A苦恼B愁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指.通豫南________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_________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_ 以.残年余力___________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愚公移山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侧面烘托了愚公移山的艰难?答:三、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答: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河曲智曲亡以应”中的“亡以应”的意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________________。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何苦而不平?”这是愚公反驳河曲智叟的话,请你谈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答:*3. 对于愚公移山的打算,愚公妻子和智叟都提出同样的疑问。

但两人的语气有什么不同?愚公对两人的态度又有何不同?①其妻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一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答:⊙发展空间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陈蕃立志蕃(指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山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山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孟子 愚公移山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一、阅读题姓名: 得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10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益其所不能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C.指•通豫南/争高直指•D.虽•我之死/虽•乘奔御风2.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4分)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本文多处用到对比手法,请联系文章内容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3分)4.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练习题附答案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荷担()箕畚()()
孀妻()始龀()穷匮()智叟()
雍南()朔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
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 ) 河阳之北( ) ( )
而山不加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不可彻()虽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3)固不可彻()固众人()
(4)杂然相许()曳屋许许声()
(5)操蛇之神闻之()不能称前时之闻()
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__ 移风__俗诉__法律
原形__露付__实施鞠躬尽瘁,死而后__
6、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7、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如太行、王屋何?
8、填空:
(1)《愚公移山》选自__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_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语段阅读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
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9、用“/”给文中第二、三段没有加标点的句子断句。

10、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与“以君之力”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厅事之东北角B.策之不以其道
C.杜少府之任蜀州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2、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译文:(4分)
(1)其如土石何?()
A、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
B、他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C、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D、还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
A、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13、根据文段内容用原句答题。

(4分)
(1)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15、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参考答案
1、rèn hè jī běn shuāng chèn kuì sǒu yōng shu
2、赞同;苦于;哪里;愁;交换;黄河;水的北面;增高;并,还;通;即使;穷尽
3、(1)反通返,往返。

(2)亡通无,没有。

(3)厝通措,放置。

(4)惠通慧,聪明。

4、(1)将近,况且。

(2)哪里,语气助词。

(3)通,顽固;本来。

(4)赞同,拟声词。

(5)听说,听见的事情。

5、已,止;易,改变,变换;诸,之于;毕,完全,全部;诸,之于;已,止
6、C
7、B
8、(1)《列子汤问》;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2)嘲讽、怀疑;语言、动作
9、略
10、A
11、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

12、(1)C (2)B
13、(1)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士石何?(3)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5)河曲智叟无以应。

14、B
15、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