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体育概论讲课教案
教案《体育概论》
教案《体育概论》一、教材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材由潘晓山、王爱民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内容逻辑清晰,结构合理,涵盖了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运动技能、体育锻炼方法以及体育竞赛规则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适合教师课堂讲授,也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中职一年级学生,班级人数为45人,男女比例均衡。
学生体育基础参差不齐,约有30%的学生具有较好的体育基础和运动能力,而剩余的70%学生则相对较弱,对体育知识了解较少。
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运动习惯的问题,每周平均运动时间不足3小时。
在能力方面,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好奇心,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功能,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锻炼价值,学会制定个人体育锻炼计划。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育的基本概念、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个体差异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
教学策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相关案例和视频资料,安排小组讨论任务。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体育基本概念,准备小组讨论话题。
七、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学内容: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体育赛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体育概论。
教师行为: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体育的魅力和价值。
大学体育概论教案范文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必修课总学时数:32学时专业、班级:体育教育专业大一全体学生任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时间:2023年9月-2023年12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大学体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大学体育概述2. 大学体育发展历程3. 大学体育教育目标4.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5. 大学体育与身心健康6. 大学体育与素质教育7. 大学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学体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
2. 教学难点:大学体育与身心健康、素质教育、竞技体育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大学体育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大学体育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大学体育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大学体育概述第2周:大学体育发展历程第3周: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第4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第5周:大学体育与身心健康第6周:大学体育与素质教育第7周:大学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第8周:案例分析第9周:讨论与总结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大学体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系统讲解大学体育的基本知识,如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
3. 讨论与案例分析:针对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大学体育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体育课教案(体育理论)
体育课教案(体育理论)第一章:体育理论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体育理论的主要分支和作用。
3. 理解体育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体育理论的主要分支: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学论等。
3. 体育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作用:指导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内涵和主要分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体育理论在实际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讲解:讲解体育理论的主要分支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体育理论在实际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五、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评估学生的文章内容是否完整、分析是否深入、观点是否明确。
第二章:运动生理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掌握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3. 理解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运动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的关系。
3.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法:进行运动生理学相关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讲解:讲解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3. 实验:进行运动生理学相关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五、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评估学生的文章内容是否完整、分析是否深入、观点是否明确。
第三章:运动心理学原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心理学的概念和内容。
2. 掌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理解运动心理学在体育竞技中的重要性。
1. 运动心理学的概念和内容。
体育理论课教案模板(通用5篇)
体育理论课教案模板(通用5篇)体育理论课教案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育理论课教案模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育理论课教案1教学内容:篮球运动概论重点: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篮球运动的本质与特点难点: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一、教学任务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篮球运动的本质与特点、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二、教学内容(一)现代篮球运动的本质及其演进第一个时期:即初创试行时期第二个时期:即完善传播时期第三个时期:即普及发展时期第四个时期:即全面提高时期第五个时期:即创新、攀登时期(二)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与特征1、篮球运动的特征2、篮球运动的特点第一、集体性特点第二、对抗性特点第三、转换性特点第四、时空性特点第五、增智性特点第六、综合性特点第七、智艺性特点第八、职业性特点第九、商业性特点(三)新世纪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总趋势1、大众篮球运动在全球普及,比赛的人文氛围全面提高。
2、学校篮球运动的健身、教育功能显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3、职业篮球运动在全球扩展,商业化气息加强,观赏性加浓4、篮球运动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渗透高科技,形成新结构、新体系5、竞技篮球群雄相争激烈,排名出现新格局,技战术风格呈现新特点:第一、贵在“理念”第二、智在“聪颖”第三、高在“制空”第四、快在“ 节奏”第五、悍在“凶狠”第六、准在“高分”第七、全在“综合”第八、变在“瞬时”第九、星在“奇特”第十、技在“升华”第十一、阵在“机动”第十二、帅在“智谋”第十三、男、女“并趋”(四)中国的篮球运动1、现代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1)1895-1948年为第一时期第一个阶段为1895--1918年的初始传播阶段;第二个阶段为1919--1936年的缓慢推广阶段;第三个阶段为1937-1948年的局部普及阶段;2)1949-1995年为第二时期第一个阶段为1949--1965年的普及、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为1966--1978年的徘徊、困惑阶段;第三个阶段为1979-1995年的复苏、提高阶段;3)1996年至今为第三时期第一时期(1895-1948年)第二时期(1949----1996)2、我国篮球运动普及、提高的基础3、新世纪中国篮球运动面临的任务(五)思考题1、试述篮球运动产生的社会基础及其演进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概况。
2024年体育课理论课教案范文通用
2024年体育课理论课教案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体育理论”部分,详细内容涉及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运动生理学基础、运动营养学基础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并能应用于实际运动中。
2. 让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运动效果。
3.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的基础知识。
重点: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场上运动员激烈角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体育运动原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理论讲解:(1)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公平竞争、团队协作、尊重对手等。
(2)运动生理学基础:肌肉工作原理、心肺耐力训练等。
(3)运动营养学基础:运动前后营养补充、合理膳食搭配等。
(4)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常见运动损伤类型、预防措施、处理方法等。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2. 运动生理学基础3. 运动营养学基础4. 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结合自己的运动经历,分析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在提高运动效果方面的作用。
(3)探讨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并列举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体育运动原理的兴趣较高,但在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方面掌握程度不一,需加强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运动技能。
同时,关注体育赛事,了解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
体育理论课教案(精选8篇)
体育理论课教案(精选8篇)体育理论课篇1教学内容: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怎样合理地安排锻炼教学重点:运动量的测定难点:如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掌握运动量的测定,理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意义。
2、能力目标:了解运动与休息的关系。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自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运动后积极休息的良好习惯。
学生也能乐意和老师配合。
教学过程:你平时是否注意锻炼的科学性?要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并在运动后注意合理休息。
一、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提问:只要参加体育活动就能增进健康,因此无须刻苦努力,跟自己过不去;有的同学则认为,体育锻炼一定要非常刻苦,练得非常刻苦,练得越狠锻炼效果越好。
这两种观点正确吗?学生回答。
运动负荷过大,会才产生不良的反应,出现血压降低、脉搏急促而微弱、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恶心等现象,影响身体健康。
运动负荷过小,则难以促进机体产生相应变化而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因此,运动负荷过大过小都不利于增强体能和增进健康,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一)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负荷通常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二)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首先,要根据自己的体能和健康状况,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安排运动量的大小。
其次,要根据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相互制约的特性来确定负荷的强度和量。
另外,还要注意大、小运动负荷的`结合,使大小运动负荷交替出现。
尤其在安排强度大的负荷时一定要格外注意,不能连续几天进行大强度的锻炼。
每周大强度的锻炼最多不应超过1—2次。
二、合理安排休息体育锻炼是一个承受运动负荷的过程,而人体机能的提高需要通过负荷、疲劳、恢复、提高等这样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实现。
你知道怎样休息吗?休息的方法分为两种:消极性休息和积极性休息两次负荷较大的体育锻炼之间究竟休息多少时间合理?对一般同学来说,休息一天即可。
身体锻炼期足够休息期身体锻炼期三、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一)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体育概论教案版
体育概论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体育概论》教材的第一章“体育的概念与功能”,具体内容涉及体育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的基本概念,理解体育的多元功能。
2. 培养学生运用体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体育事业的热爱,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体育的分类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育的基本概念、功能以及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体育图片,让学生思考体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1)讲解体育的定义、分类。
(2)分析体育的功能,如健身、娱乐、竞技、教育等。
(3)探讨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实例说明。
3. 例题讲解:以奥运会为例,分析体育的多元功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体育的定义2. 体育的分类3. 体育的功能4. 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 答案要点:(1)我国体育事业取得的成绩。
(2)我国体育事业面临的挑战。
(3)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体育的基本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在讨论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时,部分学生的表现不够积极。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关于体育的新闻,了解体育事业的发展动态。
(2)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亲身体验体育的魅力。
(3)鼓励学生参加体育社团,培养团队精神和竞技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体育的分类:详细讲解各类体育项目,如田径、球类、水上运动等,并分析各类体育项目的特点及锻炼价值。
01《体育概论》第01课时教案(引论)
01《体育概论》第01课时教案(引论)第一篇:01《体育概论》第01课时教案(引论)第01课时(引论)一、导入新课:(开学第一课,提出教学要求)。
1.体校中专生必须要有所了解的专业基础课;2.“3+2”升学考试必考的科目(详细说明);3.教学过程中要求做好课堂笔记(格式规范,时间、课次,与作业本一起交)。
4.平时成绩10%(出勤);课堂笔记15%(规范);作业15%(准时、质量);闭卷考试60%。
任何一项成绩不及格,不计算总成绩。
二、传授新知:1.研究对象:从宏观上从宏观上、整体上来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学科性质:体育概论是一门社会科学。
按照研究对象可将科学分为3大类:对象—自然—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对象—社会—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对象—思维—思维科学(数学、逻辑学、心理学等);体育概论属于那一类?(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推演,而后由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评价,提高学生演绎与归纳水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门课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处于较高层次,与《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和《群众体育学》之间的关系相当于总论和分论的关系。
3.学科基础:哲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把握学科观照的视角)。
4.结构体系:概述——论述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基础。
历史——探讨体育现象的起源、概念和历史发展规律。
现实——研究体育的本质论、价值论、目的论、过程论、制度论。
未来——展望未来社会的体育发展趋势。
科学与研究——介绍体育科学形成、发展和趋势。
5.目的意义:树立体育观念;指导体育实践。
三、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点明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基础、结构体系和目的意义。
第二篇:体育教案第17课时第 17 课时学习目标:跑动中手臂的摆动方法和要领,练习中相互观察帮助。
学习内容:跑动中手臂的摆动学习步骤:一、展示技能,体现风采教师活动:1.集合队伍,简单队列练习。
2024年体育理论课教案 高中体育理论课教案
2024年体育理论课教案高中体育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价值。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识。
3.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其具备基本的体育知识。
二、教学内容1.体育概述2.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3.常见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4.体育比赛规则与裁判法5.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体育的基本概念、功能、价值以及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2.难点: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体育比赛规则与裁判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体育概述1.导入新课老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体育有什么了解?”引发学生思考。
2.体育的基本概念老师简要介绍体育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3.体育的功能老师通过实例讲解体育的功能,如:健身、教育、娱乐、社交等。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4.体育的价值老师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层面讲解体育的价值。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5.课堂小结学生回顾并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1.导入新课老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吗?”引发学生思考。
2.体育锻炼的原则老师讲解体育锻炼的四个原则:适量、有序、持之以恒、全面锻炼。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3.体育锻炼的方法老师介绍常见的体育锻炼方法,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4.课堂小结学生回顾并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常见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1.导入新课老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吗?”引发学生思考。
2.篮球的起源和发展老师简要介绍篮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3.足球的起源和发展老师简要介绍足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4.其他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老师依次介绍其他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如:田径、排球、乒乓球等。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5.课堂小结学生回顾并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时:体育比赛规则与裁判法1.导入新课老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体育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法吗?”引发学生思考。
体育概论教学设计案例
体育概论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案例:体育概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体育概论的概念和内容;2. 掌握体育概论的基本理论和常见术语;3.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运动兴趣;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体育概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体育概论的基本理论和常见术语;3. 体育概论与社会、文化、教育的关系;4. 体育概论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体育概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术语,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展和信息的交流;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音视频资料,展示体育概论的实践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体育概论概念和发展历程1.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体育概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通过讲授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体育概论的发展过程,以及它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体育概论的定义是什么?体育概论的发展历程有哪些?第二课时:体育概论的基本理论和常见术语1. 通过讲授和讨论,介绍体育概论中的基本理论和常见术语,如体育哲学、运动生理学等;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以下问题:体育概论中的哪些理论和术语你觉得最有意思?为什么?第三课时:体育概论与社会、文化、教育的关系1.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体育概论与社会、文化、教育的关系;2. 通过讲授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体育概论在社会、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3. 组织学生进行班级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体育概论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第四课时:体育概论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1.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体育概论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实践案例;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感受体育概论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归纳体育概论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展示讨论结果。
体育俱乐部体育概论教案
体育俱乐部体育概论教案教案标题:体育俱乐部体育概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体育概论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兴趣和理解。
2. 提供综合性的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文化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提高体能水平和促进身心健康。
教学重点:1. 体育概论的定义和内容。
2. 掌握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3. 了解不同体育项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概论的兴趣。
2.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文化意识。
3. 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体育训练方案。
教学准备:1. 讲义、教材和多媒体设备。
2. 体育器材和场地。
3. 体育概论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介绍体育概论课程的重要性和目标,引发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和思考。
授课:(30分钟)1. 体育概论的定义和内容。
a. 体育概论的概念解释和目标。
b. 体育概论对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2. 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a. 介绍一些常见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网球等)。
b. 分析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能要求。
3. 体育项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a. 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b. 分析体育项目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和作用。
讨论和实践:(4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体育项目进行深入学习,讨论该项目的特点、技巧和训练方法等。
2. 实践活动:根据具体体育项目的要求,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如基本动作训练、战术训练等。
总结和评价:(10分钟)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参与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和课程学习。
拓展延伸:提供更多体育项目的相关资料和案例,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和俱乐部的活动,深化对体育概论的理解和实践。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兴趣参与。
体育概论教案
商丘学院《体育概论》教案第1、2 次课引论一、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初步形成阶段我国体育学形成源于对体育原理、体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52年,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随后,罗一东的《体育学》、方万邦的《体育原理》以及袁敦礼、吴蕴瑞的《体育原理》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开始在体育实践的基础上重视体育理论的研究。
(二)引进与移植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引进苏联体制的同时,也引进了苏联的理论体系。
以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基础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系初步形成。
1952年,我国请来苏联专家系统讲授体育理论,由于民族风俗,语言习惯不同,造成一些理论上的混淆。
如苏联的“体育文化”被我国翻译为“体育”。
(三)探索与总结阶段1961年出版了体育学院本科《体育理论》教材,主要研究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原理与方法的问题,还没有进入人体发展的研究领域。
《体育理论》是学习苏联并结合我国实际而编写的。
(四)挫折与停顿阶段我国体育理论建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处于停滞状态,拉大了世界先进国家在现代科学体育理论建设的差距。
日本设计了健身运动处方,操作程序是:健康诊断→体力测定→确定健身目标→选择运动项目→制定运动处方→实际锻炼。
英国创造了循环锻炼法,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现代科学体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此后,德日美纷纷效仿。
循环锻炼法是指用几个不同的练习内容联合组成的练习组合。
该方法要求练习者必须按照既定的练习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个练习站的练习任务。
一般的组织形式是锻炼者在完成一个练习站上的任务后,迅速转移到下一个练习站继续练习,同时下一个锻炼者依次跟上。
其结构因素有:每站的练习内容、运动负荷、练习站点的安排顺序、练习站点之间的间歇形式和时间,每一循环之间的间歇,设置练习站点的数目与循环的组数等。
一般选择6~12个已为锻炼者掌握的简单易行的项目。
2024年体育课理论课教案范文通用
2024年体育课理论课教案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三章“运动与生理”,具体内容包括:运动生理基础,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运动与肌肉骨骼系统,运动与身体机能调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基础,理解运动对心肺功能、肌肉骨骼系统和身体机能的积极影响。
2. 培养学生科学锻炼的意识,提高运动锻炼的积极性。
3. 使学生掌握运动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生理基础,运动对心肺功能、肌肉骨骼系统和身体机能的影响。
难点:理解运动锻炼与身体机能调节的关系,运用运动生理知识指导实际锻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运动生理挂图,心率监测器。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运动器材(如跳绳、哑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生理挂图,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对身体的积极影响,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a. 运动生理基础:介绍运动生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b. 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讲解运动如何提高心肺功能,以跑步为例进行说明。
c. 运动与肌肉骨骼系统:分析运动对肌肉和骨骼的促进作用,以力量训练为例进行讲解。
d. 运动与身体机能调节:阐述运动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锻炼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跳绳、哑铃等运动,监测心率,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运动生理知识指导实际锻炼。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运动生理基础2. 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3. 运动与肌肉骨骼系统4. 运动与身体机能调节七、作业设计a. 解释运动生理的基本概念。
b. 运动如何提高心肺功能?c. 运动锻炼对肌肉和骨骼有哪些积极影响?d.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有哪些调节作用?2. 答案:见教材第三章相关内容。
体育课教案(体育理论)
体育课教案(体育理论)第一章:体育理论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让学生理解体育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体育理论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2. 体育理论的主要内容3. 体育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体育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理论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体育理论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体育理论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体育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育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体育理论知识。
2. 结合实例,思考体育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章:运动生理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让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2.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3. 运动生理学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实验法:进行运动生理学的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生理学的原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3. 实验:进行运动生理学的实验,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动生理学在体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运动生理学知识。
2. 结合实例,思考运动生理学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章:运动生物力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体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体育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掌握体育理论的基本理论体系;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理论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体育理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体育理论的研究方法;3. 体育理论的基本理论体系;4. 体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体育比赛的精彩片段或者引用一句体育名言,激发学生对体育理论的兴趣。
2. 知识讲授(30分钟):a. 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解释体育理论的概念,强调体育理论对体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介绍体育理论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体育理论和现代体育理论的发展脉络。
b. 体育理论的研究方法:- 介绍体育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等;- 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合范围。
c. 体育理论的基本理论体系:- 介绍体育理论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体育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生理学等;- 分析各个理论体系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案例分析(30分钟):根据具体的体育实践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体育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 讨论与总结(20分钟):学生就案例分析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量,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对体育理论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小论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的相关知识;2. 讨论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3.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参预和思量。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体育比赛片段或者展示相关图片和图表;2. 课件:用于辅助讲授和案例分析;3. 教材和参考书:供学生阅读和研究参考。
2024年体育概论教案最新版
2024年体育概论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概论》教材第四章“体育与社会”,具体内容为第一节“体育的含义与功能”。
本节课将深入探讨体育的定义、功能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含义,认识到体育的多重功能。
2. 使学生理解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体育的功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育的基本含义、功能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体育概论》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体育赛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体育的含义:介绍体育的广义与狭义定义,阐述体育的本质。
(2)体育的功能:讲解体育的健身、娱乐、教育、经济等功能。
(3)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体育在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成功案例,如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让学生了解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一道关于体育功能的选择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简答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阐述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体育的含义广义: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为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
狭义:在教练员指导下,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以比赛为主要形式,以创造优异成绩为目标的专业训练活动。
2. 体育的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经济功能3. 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家形象推动经济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体育功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认识。
答案要点:(1)体育具有健身、娱乐、教育、经济等多种功能。
体育概论教案最新版
体育概论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体育概论教材的第一章“体育的概念与功能”,具体内容包括体育的定义、起源与发展,以及体育在个体和社会中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体育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了解体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育的定义、功能和起源。
难点:理解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及其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奥运会等体育盛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细节:展示图片23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体育的意义。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体育的定义、起源与发展,以及体育的功能。
细节:讲解时间约15分钟,配合PPT进行。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参与的体育活动,分析这些活动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体育功能的例题。
细节:讲解时间约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完成一道关于体育起源的练习题。
细节:练习时间约5分钟,教师现场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体育的定义2. 体育的起源与发展3. 体育的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
答案: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增强体质、促进交流、培养团队精神等功能。
2. 作业题目:谈谈你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并分析其优缺点。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体育的发展史,以便更好地理解体育的价值和功能。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体育博物馆,了解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包括:2. 例题讲解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过程。
3. 随堂练习中教师的现场解答疑问。
大学体育概论教案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选修课总学时数: 2课时专业、班级: 2023级全体本科生任课教师: [教师姓名]教学目标:1. 理解大学体育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2. 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体育发展史、体育文化、体育伦理等。
3. 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1. 大学体育的意义和作用。
2. 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二、教学难点:1. 体育发展史的理解。
2. 体育文化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大学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大学体育的基本概念、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体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互动:组织学生讨论体育对身心健康的益处,以及如何将体育融入日常生活。
4. 讲解:简要介绍体育发展史,从古代体育到现代体育,使学生了解体育的演变过程。
5. 讲解:讲解体育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包括体育精神、体育伦理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体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第二课时一、教学重点:1. 体育伦理与道德。
2. 体育法律法规。
二、教学难点:1. 体育伦理的实际应用。
2. 体育法律法规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体育伦理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体育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3. 讲解:介绍我国体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体育伦理和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体育伦理和法律法规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体育伦理和法律法规对体育事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体育概述教案
使学生了解体育的概念和正确的认识体育,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五、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作用
2.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学习提示与运用
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提问、讨论。
1、讲授:体育的概念及解说。
2、提问: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价值的思考
(3).比赛性的以竞技项目为核心的“体育”,应用与竞技运动。
(4).指社会大众以健身或增强体质为目的的“体育”,成为健身体育。
(5).指人们各种形式的自娱性身体活动,应为娱乐性活动或娱乐性游戏。
第二节.人类社会与体育
1.人类生存与体育
2.社会需求与体育
第三节.学校体育教育
1.学校体育教育的产生
2.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
3.体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适用为目的的功利性追求,把高校体育教育异化为专门传授西方运动项目的学科,在运动项目和技术上大做文章。而不去研究人的健康状况和体质发展水平。
第四节.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价值与思考
1.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同体育实践的关系
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是对人的体育实践进行总结,形成以反映与揭示体育实践本质与规律的系统化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人们对体育认识的理性高度的概括。如果没有人体的生理科学基础和人体运动理论为前提的体育实践,也就不会有体育与健康理论的产生。体育与健康理论来自于体育实践,对体育实践的问题进行科学说明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
2.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研究的范围
现实研究、历史研究、横向研究、自身结构研究等
3.体育“实践与理论”之间存在的问题与思考(讨论)
第五节.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学习提示与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概论复习重点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健身功能(1)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2)调节和保持身体健康(3)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4)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5)延年益寿,提高生活品质体育的教育功能:(1)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2)传授体育的文化知识(3)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4)开展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体育的娱乐功能:(1)体育活动不同于为了生存的工作,它是工作之余的活动,具有放松性,所采用的各种体育项目很多也具有游戏性。
因而,体育活动与娱乐有着天然的联系,体育具有健身功能也是必然的。
我国的体育目的:我国的体育目的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
我国的体育目标:(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我国体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我国体育目的的核心内容。
其中增进健康主要表现在延年益寿、预防疾病两个方面。
(2)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希望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如运用各种体育手段、方法来锻炼身体,参加各种竞赛和游戏,观赏各种表演竞赛等。
(3)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一个国家运动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4)提高国民素质。
实现我国体育目的和目标的要求:(1)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所谓中国特色,即我国体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好体育和政治的关系。
(2)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人事一切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是体育实践的主题。
体育是人类针对自身所创造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
(3)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服务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挖掘人的体能潜力,振奋人的精神。
(4)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所推广的竞技项目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世界主流体育文化的主体。
(5)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第一,要坚持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第二,要提高大众体育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提升大众体育的科学化水平。
第三,对竞技体育的普及与提高,一方面要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体育过程的基本特征:(1)体育过程的实践性,体育过程中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统一,决定了体育过程是促进人的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过程。
(2)体育过程的直观性:体育过程是以人体运动的形式得以实现的,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3)体育过程的层次性:体育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层次的过程。
他主要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健身休闲三个过程,其中每个过程都是由学习、应用和恢复三个阶段构成的。
体育过程的要素:一、体育过程的参与者:(1)以运动和健身为动机的体育锻炼者。
(2)以提高竞技成绩为动机的运动员。
(3)一学习体育知识为动机的体育学习者。
二、体育指导者(1)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2)教练员:教练员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负责培养和训练运动员的人员。
(3)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指受过专门的体育教育和训练,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体育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树立终生体育的意识,把受教育者培育成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的专门教育工作者。
三、体育媒介:(1)从内容上看:包括体育内容、体育材料、体育设施与器材。
(2)从形式上看:包括体育手段、体育方法、体育组织形式。
身体运动的分类:一、按照人人基本活动形式来分,可将身体运动分为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爬、爬越和平衡等。
二、按照人体运动部位来分,可将身体运动分为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头颈运动、腹背运动和全身运动等。
三、按照生物力学运动形式来分,可将身体运动分为平动、转动和鞭打等。
四、按照身体运动的供能形式来分,可将身体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五、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可将身体运动分为内收运动、外展运动、旋内运动、旋外运动等。
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身体运动一般都是由身体姿势、身体运动轨迹、身体运动时间、身体运动速度、身体运动频率、身体运动力量和身体运动节奏7个要素构成。
1.身体姿势:(1)开始姿势:是指身体运动开始时或预备阶段身体和身体各个部位所处的准备状态。
(2)运动过程中的姿势:是指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身体在某一瞬间所处或者保持的空间状态。
(3)结束姿势:是指在运动结束时,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2.身体运动轨迹:(1)身体运动的轨迹形式。
身体运动轨迹的形式包括直线和曲线两种。
(2)身体运动轨迹的方向。
身体运动是在三维空间完成的。
通常可从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三个面的上下、左右、前后6个基本方向来确定身体运动的方向。
(3)身体运动轨迹的幅度。
轨迹的幅度是指身体运动范围的大小,一般用角度或长(弧)度表示。
3.身体运动时间。
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持续的时间,包括完成动作的总时间和每一部分的时间。
4.身体运动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
5.身体运动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通常用位移距离和所用时间之比俩表示。
6.身体运动力量:是指身体运动时对外部物质对象所产生的物理作用,它是运动者通过肌肉收缩以克服阻力的能力,属于动力学特征。
7.身体运动节奏:是指在身体运动时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间隔时间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
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包括技术基础、技术环节、技术细节。
1.技术基础:技术基础是根据动力学、运动学和节奏性的要求,按照一定顺序、方向排列起来的各个技术环节的整体,是运动动作的系统结构。
2.技术环节:通常把构成技术基础各个具有独立功能的部分称为技术环节,它是构成整体动作的要素。
3.技术细节:是指构成各个技术环节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它是技术动作的次要特征,也是运动技术中比较灵活的部分。
奥林匹克的三大支柱:(1)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2)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3)国家(或地区)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1)注重伦理道德:源于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注重情感和尊崇道德的观念,从古至今的中国传统体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注重和谐和统一:在中国古代由于伦理价值观的作用,具体的个人显得毫无意义,仅代表为一种抽象的存在。
(3)注重实际与稳定:自给自足、安居乐业是中国数千年农业型社会的显著特征。
(4)注重理性与人文教养:孔子创立的儒学“统治中国学术两千余年,它的经典曾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实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
”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1)强调以人为中心:古希腊是西方体育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的发源地。
由于古希腊三面环海,境内丘陵起伏,气候温和,耕地较少,这就使得过希腊人的生活与大海息息相关。
他们选择了生机勃勃的生活方式,具有向大自然挑战的永恒信念,并逐步养成心胸开阔、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的注重竞争的民族性格。
(2)与宗教的关系密切:西方古代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宗教社会。
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宗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已个人为社会本位:西方文化中的个人或自我是独立的,是与他人相分离的,是具有个人精神的个体。
(4)多元的文化价值观:欧洲的历史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其文化的多元性、民族划分的多样性‘和地域上的分散性。
体育过程控制的原则:(1)身心协调发展原则:在人类活动中,体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它不仅是人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延长生命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与德育、智育、美育相配合的教育组成部分。
(2)通化优势原则:人们自然的发展变化以及在体育运动和其他运动手段作用之下的发展变化都是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实现的。
在新陈代谢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的矛盾转化决定这体质的增强或减弱。
(3)运动负荷,又称身体负荷,是指个体进行身体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
适量的运动负荷是指为了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必须保证大小适中的运动负荷。
体育过程的控制途径:(1)微观角度:从微观角度来看,体育过程是参与者的个体行为。
个体行为必须要遵循体育过程的控制原则,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方面进行调控。
1.在生理方面的控制途径主要有运动强度、运动负荷、营养补充和动作的幅度。
(2)在心理方面的途径主要是个人情绪、意志和思维。
(3)在人际关系方面主要是控制自身与同伴、自身与对手、自身与裁判的关系。
(4)在体育媒介方面的控制途径主要有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和体育活动的内容。
(2)宏观角度:从宏观角度看,体育过程也是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因此,对体育过程的良好控制离不开政治环境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1从政治环境来分析,从行政力量、法律、法规和纪律等是社会对体育过程控制的硬性手段。
2风俗习惯、文化信仰和体育道德等是社会对体育过程控制的软性手段。
体育体制的特点:(1)体育体制在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意义:纵观世界各国不同体育体制的基本特征,可以大致划分为政府主导型、社会主导型和介于两者之间的结合型体育体制。
无论采用何种体育体制,均会对一个国家的体育产生根本性影响。
或是致力于发展竞技体育,在国际体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并通过竞技体育影响本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或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大众体育,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提高国民素质上,通过体育改善国民的生活方式;或是利用已有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将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联系在一起,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促进大众体育与之协调发展。
(2)体育体制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所谓长期性,是指体育体制的建设过程涵盖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显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显然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又必然会产生体育体制建设的各种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要解决体育事业自身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步骤、运行机制、人才开发和创新等问题,同时还要解决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协调发展的问题和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问题。
(3)体育体制一经形成,在一定时期内,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所谓稳定性,是指体制一旦确立,不易受现实的短期需求而随意更改,这种体制要能够科学的反映体育体制运行的基本规律。
稳定性要求体育体制所确立的基本职能基本机构设置以及基本权限划分原则一经确定,随即能发挥作用,使体育的发展按应有的程序推进。
体育体制的作用:(1)对体育事业的领导和指挥。
在不同国家,体育组织结构的设置、各级机构的职能以及权限划分等,都由国家的体育体制所决定。
无论是政府主导型还是社会主导型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结合型体育体制都具有领导和指挥各类体育事业均衡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