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一、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土地所有者凭其所有权向使用土地者获取的收入,称为地租。
马克思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马克思按照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将地租分为三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前两类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后一类地租(垄断地租)仅是个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马克思认为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一切形式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自己、增值自己的形式。
马克思指出:“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资本主义地租就是农业资本家为获取土地的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实际的耕作者是雇佣工人,他们受雇于一个只是把农业作为资本的特殊使用场所,作为把自己的资本投在一个特殊生产部门来经营的资本家即农场主。
这个作为租地农场主的资本家,为了得到在这个特殊生产厂所使用自己资本的许可,要在一定期限内按契约规定支付给土地所有者一个货币额,这个货币额就是地租。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其特点在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马克思从土地所有制入手,对地租进行了分析,指出,无论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有何不同,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马克思还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根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马克思把地租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指出这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基本形式。
此外,还有垄断地租、矿山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等形式。
二、地租理论的现实实践意义1、地租理论为正视和研究社会主义地租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
地租理论表明,只要土地所有权存在,就必然存在地租。
因为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就决定了地租的存在。
土地所有权就是获取地租的权利。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一、地租概念1、地租: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2、资产阶级经济学把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契约地租(商业地租):土地所有者将土地租给土地使用者,土地承租人和出租人签订租赁契约所确定的租金。
经济地租(理论地租):土地产品收入除去成本的剩余部分,即利用土地所的超过成本的纯收入。
3、近代西方经济学把地租的概念扩充为广义地租和狭义地租。
广义地租:超额的工资、利息、利润及利用任何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超额报酬。
狭义地租:利用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二、马克思地租理论1、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其特点在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2、社会主义条件下仍存在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等多种地租形式,马克思地租理论仍是城镇土地估价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
3、马克思地租理论主要涉及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矿山地租、建筑地段地租。
(1)级差地租:租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上的垄断。
级差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超额利润)。
按形成基础的不同把级差地租分为两种:①级差地租I:农业工人因利用肥沃程度高和位置较好的土地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的地租。
②级差地租II:对同一地块上的连续增加投资,使各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
(2)绝对地租: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所垄断所取得的地租,不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而是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
绝对地租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形成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实质和根源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垄断地租: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
垄断地租不是来自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地租理论

马克思在其所著的《资本论》第三卷中深入揭示了资本主义地租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原因等,构建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该理论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 地租的占有是土地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根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地租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在等面积的土地上所产生的不同生产力率形成的,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形式。
级差地租的形式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是以土地自然肥力或自然生产力的不同为前提;级差地租Ⅱ则是以技术条件或技术生产力不同为基础的。
级差地租Ⅰ是土地粗放经营的标志,级差地租Ⅱ则是集约化经营的表现。
绝对地是指,租种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
绝对地租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为原因,以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较低为一般条件。
两者的区别:级差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垄断,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级差地租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价格,绝对地租是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绝对地租归地主,而级差地租归农业资本家和地主。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如下:一、土地所有权是地租产生的前提。
马克思在分析地租的产生时向我们揭示了这一道理: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所必定要支付的。
可以说,“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占有而获取收益,这种收益在形式上表现为地租。
反观我国亦有土地所有权的存在。
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村的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存在着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这两种形式。
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地租产生的条件。
如果土地所有者在自己拥有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那么所有权和使用权是结合在一起的,就谈不上交纳地租了。
土地所有权归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占有获取收益,通过出租土地的形式来收取地租。
地租地价理论

二、级差地租的形式 划分标准: 划分标准:按照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不同 级差地租Ⅰ 级差地租Ⅰ:因土地的丰度不同或位置不同,用等 量资本投资在不同的等量土地上所产生的由超额利 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 1、土地级差生产力是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和基础, 决定地租的数量多少和变化; 2、土地自然生产力级差越大,级差地租Ⅰ越大 3、地租的市场价格与劣等土地的生产率成反比。 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Ⅱ:因在同一块地上连续投资而改变了土 地的经济丰度或相对位置,所造成不同的生产率产 生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现代西方地租理论
约翰B克拉克,运用边际分析数量分析以及报酬 递减的规律,马歇尔运用编辑和供求综合分析的 方法等分析地租地价。可以看出数学模型的引进 和空间分析的发展是地主地价的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地租理论 集中研究地租量的因素的因素及地租量决定问题。 代表人物:保罗A萨缪尔森认为,地主是土地要 素的相应的报酬。巴络维认为,各类土地上的地 租额取决于产品价格水平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詹姆斯安德森,研究了地租理论的基本特征。农产 农产 品具有统一的市场价格是地租形成的前提。由于土 品具有统一的市场价格 地条件的差异所带来的利润差异,是形成级差地租 的基础。缺点:否定了绝对地租的存在。 大卫李嘉图,“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付给土地所有 者的产品”,认为“土地的有限性和土地肥沃程度 及地理位置的差异,时产生级差地租的条件。”缺 点:否定了绝对地租的存在。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地租是由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组成的,其中土地 所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 经营者垄断是极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 1、地租则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分享 土地经营使用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一部分非 劳动收入。 2、租用最差的土地也要支付地租。 3、由于土地所有权的私人垄断。 极差地租由于经营优等土地和中等土地获得的超 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这部分超额利润通 常转化为地租。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地租的概念:广义地租:即租金,是泛指物主把他所有的土地、房屋或任何财物(资源)租给他人利用所获得的报酬。
狭义地租:是指土地使用者租用土地所付的租金,是所获得的利润的超额部分。
一、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1)威廉·配第是首次提出地租理论的人,也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创造人。
他从他的劳动价值论和工资论出发研究地租:①地租的数量受工资数量制约。
②从农产品的价值中扣除掉生产费用,余下的价值部分就成为地租。
③从土地位置即距离市场远近不同以及土地丰度的差别方面阐述了级差地租。
弊:没有利润这一范畴,而是把地租同剩余价值混为一谈。
他的地租论实际上是以地租形式表示的剩余价值论。
(2)亚当·斯密是最早系统地研究地租问题的人,他认为地租是随着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范畴,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地主阶级的收入。
①地租是对工人劳动产品的直接扣除,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
②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价格。
③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
④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亚当·斯密对地租理论的贡献主要在于:第一,关于地租的定义。
第二,关于地租的来源。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斯密把地租归结为剩余劳动的一部分。
他认为地租是劳动产品的价值在预付资本和平均利润之上的一种余额。
第三,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斯密说:“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的地租,当然是一种垄断价格。
”弊:损害了把地租归结为工人剩余劳动的宝贵思想。
颠倒了地租和利润的关系,也不了解它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分不清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区别与联系,在他那里,价值与生产价格是等同的。
在他看来,地租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自然力的大小。
这样就掩盖了地租的来源。
(3)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最后完成者,他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
李嘉图从农业用地的角度来考察地租问题,他认为,①地租的产生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土地的稀缺性;其二是土地的差异性。
如果土地是无限的、同样肥沃的,那么就不会产生地租。
②种地者愿意到距离近的、肥沃的土地上去耕种,不愿到远的贫膺的土地上去劳作,因此,土地就出现了由于位置不同,投入的资金与劳动相同,而产出的也分为三等,那么三块土地收入的差额就是级差地租。
地租地价理论课件

地租地价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深化理论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地 租地价理论将进一步深化,研究 范围将更加广泛,研究内容将更
加深入。
跨学科融合
地租地价理论将与经济学、地理学 、社会学等学科进一步融合,形成 更加综合、系统的理论体系。
动态研究
未来地租地价理论研究将更加注重 动态变化,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时 间的地租地价变化趋势和规律。
土地权益与地租地价
地租地价理论涉及到土地权益问题。在土地资源管理中, 应保障各方土地权益的公平和合理,防止土地权益的滥用 和侵犯。
地租地价理论与房地产市场调控
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地租地价视角
地租地价理论为房地产市场调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通过调控地租地价, 可以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政策实施
政策效果评估
政府需要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以便 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提高政策 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 学合理的土地政策,并加强监管和执 行力度,以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
04 地租地价理论的应用
CHAPTER
地租地价理论与城市规划
01
城市规划中的地租地价理论应用
地租地价理论在政策制定中的意义
提供决策依据
地租地价理论为政府制定土地政 策、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战略提
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促进土地制度改革
地租地价理论对于土地制度改革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完 善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市场体系
。
推动可持续发展
地租地价理论在推动可持续发展 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土地价格的决定因素
土地的供求关系是决定土地价格 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土地供应不
地租地价理论

3、地租的形式
地租的出现与土地所有权的出现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社会制度 下土地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土地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也不同。
1) 奴隶制地租 体现:在条件优越的土地上进行生产的奴隶的较高的劳动 生产率; 基本形式:劳役地租 2)封建制地租 反映:地主剥削农民的生产关系; 基本形式:实物地租 货币地租;
(三)垄断地租
垄断地租是由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迩来的地租。 垄断地租的形成是某些土地具有特殊的自然条件,如受产地、自 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影响而产出的优质名酒等,这些产品的价格就可以 大大超过其生产价格,而且可以以超过其价值的垄断价格销售,因此, 其价格就不是由商品的生产价格或价值决定,而是由购买者的需要和 购买力决定。 以上分析中的垄断与“由土地所有权垄断的存在使农产品按照 超过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而形成的垄断价格”不同,这种垄断价格产 生超额利润,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对这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土地所有权, 因而转化为垄断地租,转如土地所有者手中。
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土地的供给是有限的,当某些土地经营者占 用了优等地之后,别的土地经营者就不能再占用,但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这些优等土地的农副产品或土地产品已 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中等地以至劣等地相继投入使用。 在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是以劣等地的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为依据的。 因此,利用优等地和中等地的经营者就能得到超额利润。由于土地 所有权存在,使得这个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
地租是劳动产品扣除生产投入和维持劳动者生活必需后的余额,其实质 是剩余劳动的产物和剩余价值的真正形态。由于土地的异质性和耕作技术水 平的差异,以及产地距市场的远近程度的不同,地租、地价因而也不同。 ——此论述也为级差地租理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地租地价理论

地价
CBD
距离
胡佛的竞价曲线
地租(地价)
家庭收入=土地投资+通勤费用+其 他商品支出,Y=R(X)Q+T(X)+Z Umax (Z,Q,X) 其中: Y为家庭收 入; R(X)为地租(地价); Q为 土地面积; T(X)为通勤费用; X 为距市中心的距离; Z为其他商品 费用支出;U为效用水平
E
试区别以下基本概念
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和经济地租
试根据阿兰索的地租理论,分析住宅选址 与地租、家庭收入、通勤费用等的关系 试分析地租与地价的关系
产生的条件
来源
形式
级差地租Ⅰ与级差地租Ⅱ的关系
级差地租Ⅰ的形成及地租量的计算
土地肥力的不同所致 土地位置的不同所致
级差地租Ⅱ的形成及地租量的计算
级差地租Ⅰ与级差地租Ⅱ的关系
共同点
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区别
投资方式不同 转化为地租的时期不同 最低限度的投资额不同
联系
6.2.2 绝对地租
影响土地价格变动的因素
区域因素
地区土地供求状况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不同影响因素
个别因素
物理因素:位置、地质、地形地势、宗地面积、土地 形状、日照、通风、温度湿度与降水量、建筑物外观、 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高度限制
环境因素:交通、临街状况、噪音、空气污染、视觉、 清洁
思考题
6.2.1 级差地租
形成过程
土地所有者 农业资本家 平均利润 农业雇佣工人
超过平均利润的剩余价值
第二章 地租理论

第二章地租理论重点问题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城市地租理论第一节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古典经济学时期流行的地租理论,是地租剩余理论。
该时期的地租论点是:地租是从土地收益中减去包括工资在内的成本后的剩余,剩余额的大小取决于农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成本,农产品的成本又取决于土地的位置和肥沃程度。
一、威廉·配第的地租理论地租是一块土地的耕作者从他的收获之中扣除了自己的种子、口粮及换取其他生活必需品所需要的产品部分后剩下的谷物,即所得到的剩余就是这块土地一年的地租。
靠近人口稠密地方的土地,相对于土质相同而距离较远的土地,由于土地产品运输费用的节约,能产生较多的地租。
如果用更多的劳动改良土地,使土地丰收,地租会因收成的增加超过所使用劳动的增加而上涨。
谷物需求增加,价格即上涨,因而生产谷物的土地的地租也上涨。
二、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1.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代价,它是在保证租地人取得对所垫付资本的足够补偿,并获得平均利润的前提下,按照土地实际情况支付给地主的最高价格。
2.地租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地主改良土地所投入资本的利润或利息。
3.地租成为商品价格构成部分的方式不同于工资和利润。
4.地租随土地肥沃程度不同而不同,也随土地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5.谷田和牧场的地租支配其余一切耕地的地租。
6.煤矿能否提供地租,取决于它的产出力和位置。
三、詹姆斯·安德森的地租理论1.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异,是土地支付或不支付地租,以及支付不同地租的原因。
地租同农业的绝对生产率毫无关系。
2.在不同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等量产品具有同一的市场价格,是形成地租的前提。
3.由土地改良投资造成的土地生产力,会同土地的“自然”生产力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地租。
对一块土地的不断耕种,也能改良土地。
四、李嘉图的地租理论1.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有的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
2.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质量的差异性,是支付地租的原因。
第14章-地租理论及应用

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认为级差地租产生于土地的 自然差异的错误观点,指出级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 因是土地经营垄断,土地质量差异仅是产生级差地 租的自然基础;
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否定绝对地租的错误观点, 指出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如何学习地租理论
不同土地所有权形态 下地租的性质
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土地肥沃程度及位置的差异仍然存在,土地的垄断 经营也仍然存在。
分配与归属 集体所有制下:
级差Ⅰ主要归集体经济组织;级差Ⅱ主要归土地经 营者;级差地租Ⅰ、Ⅱ的一部分归国家。 国有制下: 级差Ⅰ应全部归国家;级差Ⅱ在租期内主要归土地 所有者,但国家也应得一部分。
土地资本利息与地租
土地租金与地租
注意四 个方面 的区别
地租与一般剩余产品
第二节 资本主义地租分析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资本主义垄断地租 资本主义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
一、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及来源 级差地租的分类 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的产生条件、原因及来源
每公斤 全部 产品 产品
级差 地租
Ⅱ
(元)
最坏 耕地
50
10
50
60
1.2
2.4 120 60
最坏 追加
耕地 50
10
25
60
2.4
2.4
60
二、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和原因 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
级差地租的分类
分类
地租理论

1.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李嘉图在地租理论上的主要功绩,在于他有意识地运用了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创立了差额地租学说,他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认为土地的占有产生地租,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付给地主的生产品,它同利润一样也是劳动创造的由农业经营者从利润中付给土地所有者剩余所得的一部分。
而地主在取得这部分产品时,除了由于占有的土地外,丝毫没有耗费过任何代价。
他认为,由于土地的特性,农产品的价值是耕种劣质土地的生产条件,即由最大的劳动耗费量决定的。
因此,优中等地的产品在价格上,除了补偿生产成本和利润外,还有超额利润,而转化为地租归地主所占有。
这样,李嘉图便得出了差额地租量取决于不同等级土地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这一正确的结论。
李嘉图把地租的存在,看成是由于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须不断耕种愈来愈劣的土地的结果就是说,地租不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而是结果。
李嘉图还考察了在同一块地上追加同量劳动和资本,而劳动生产率不同所生产的差额地租(即级差地租的第二形态)。
但是,他断言地租总是由于追加的资本和劳动量所获报酬相应的减少而产生的,这实际上是把地租的产生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联系在一起了。
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因而在一些观点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他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为永恒范畴,把他的地租理论用于一切时代和国家,看不到资本主义地租的历史特点和剥削本质。
例如,他把差额地租形成的条件、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异,说成是形成地租的原因,却忽视了生产地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经营的垄断。
他还认为,如果土地没有报酬递减现象,地租就不会上涨,肥力极小的土地决不能产生任何地租,这就否认了绝对地租的存在。
李嘉图之所以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一是他完全忽视了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二是他和斯密等一样混同了价值与生产价格的概念,认为农产品如果以高于其价值出售,将会否定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规律。
2.屠能的地租论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屠能,是继李嘉图之后资产阶级古典地租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
土地经济学第十六章地租理论及应用ppt课件

(一)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
的条件与原因
这样,农业产品的产量就不能满足社会需 求,价格就要上涨。当价格上涨到使劣等 地的经营者也能获得平均利润时,劣等地 重新投入农业生产。可见,为了满足社会 对农产品的需求,必须以劣等地条件决定 的个别生产价格作为社会生产价格。这样, 经营优、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的个别生产 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就能获得一定的 超额利润。
四、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创 立与发展
批判了西方经济学认为级差地租产生于土 地自然差异的错误观点,指出级差地租产 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经营垄断,土地质量 差异仅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基础。
批判了西方经济学否定绝对地租的错误观 点,阐明了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区别,明确 指出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 权的垄断。
(二)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
(二)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
土地位置(距市场远近)的差异也是级差 地租Ⅰ的形成条件之一。即使土地肥力相 同、产量相同的地块,由于距市场远近不 同,其运费和收益也会出现差异。由于距 市场较近地块的运费较少,因而可以获得 超额利润。
(二)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
从表16-2可见,甲乙丙三块土地,面积和 肥沃程度相同,由于距市场远近不同,其 运输费用分别为5元、7.5元、10元。按 20%平均利润率计算,个别生产价格分别 为126元、129元、132元。在市场上按社 会生产价格(距市场最远地块丙的个别生 产价格)132元出售,则甲、乙两块土地分 别获级差地租6元和3元。
型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 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 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 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 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一)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
第四章 地租理论

土 地 经 济 学>第四章 地租理论…
二、地租的性质、形式和种类
1.西方经济学的地租形式和分类
➢ 经济地租(economic rent):利用土地或其他 生产资源所得到报酬扣除成本的余额,是超过成 本的纯收入。 ➢ 准地租(quasi rent):在短时期内因使用固定资 本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其发生在短期,暂时存在,长期即
次边际土地:土质贫瘠、远离市场,其收益不足上述费用的土地。 超边际土地:土壤肥沃,接近市场,其收益不仅可以支付上述费
用,而且尚有余额支付地租的,称为“超边际土地”。 ✓ 边际土地的决定,除土地的肥力及位置条件外,也与农产品价格
及生产费用水平有关。例如农产品价格上涨而费用不变或降 低,则边际土地将变为超边际土地;反之,则变为次边际土地。
土 地 经 济 学>第四章 地租理论…
一、地租的概念和内涵
原因:
➢ 地租的发生在作为自然物的土地上最为显著; ➢ 在作为非再生稀缺资源土地上的地租不易消除; ➢ 土地是关系经济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土 地 经 济 学>第四章 地租理论…
一、地租的概念和内涵
1.地租(rent)的概念
➢ 当今地租已不只是来自土地自然物,还来自于人们对土地 的投资(土地资本),从而使土地成为既是资源又是资产 的双重内涵的二元构成。
二、地租的性质、形式和种类
➢ 垄断地租(独占地租):因某些少数名优产品的特优土地, 由于其产品具有垄断价格而产生垄断利润,称为垄断地租。 它是由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二、地租的性质、形式和种类
➢ 非农业用地的地租:矿山地租、建筑地租等。
土 地 经 济 学>第四章 地租理论…
第二节 西方古典地租理论 古典经济学派早期地租理论 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 屠能的地租论
地租理论与土地利用模式课件

土地政策对地租和土地利用模式的影响
1 2
地租水平与土地利用模式
土地政策对地租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土地利 用模式的选择,如高地租区域可能更倾向于商业 或住宅开发。
土地供应与地租变化
土地政策通过土地供应的调节影响地租变化,如 增加土地供应可能导致地租下降,反之则上升。
3
土地权利与地租分配
土地政策对土地权利的规定影响地租分配,合理 的权利配置有助于实现公平的地租分配。
高地租水平,反之则会降低地租水平。
04
土地利用模式的空间布局也会影响地租的分布。例如 ,商业中心区的地租普遍较高,而城市边缘区的地租 则相对较低。
03
不同地租理论下的土地利用模 式
古典地租理论下的土地利用模式
总结词
古典地租理论强调土地的稀缺性和市场供需关系对地租的决定作用,土地利用模 式以最大化地租为目标。
案例三:国际地租理论与土地利用模式的比较
国际地租理论
国际地租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地租差异。国际地租的高低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资源供 给和需求等因素。
土地利用模式
土地利用模式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特点和方式。土地利用模式需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 条件和政策法规等因素。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认为地租是生产关系中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土地利用模式应该服 务于社会整体利益和阶级利益。在这种理论下,土地利用模式通常表现为对城市空间的 社会重构,以实现社会公平和阶级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在土地利用中发挥主导作用,通
过规划和管理来调节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04
地租理论与土地政策的实践
地租的特性
地租的来源
地租的来源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土 地利用的外部性。
地 租 理 论

西方经济学
具体地说,导致地租上升的原因主要有:生产技术不 断进步,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有所提高;城镇化不断推进, 土地被不断占用,从而导致人们对土地需求的增加。
五、准租金、经济租金
按照上面的定义,地租是当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使用 价格。在很多情况下,不仅土地可以被看成是固定不变的, 还有许多其他资源都可以被看成是固定不变的,例如,短期 内厂房的供给是固定不变的。这些固定不变的资源也有相应 的使用价格,这种使用价格显然与地租非常类似。我们把这 种供给数量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叫做“租 金”。换句话说,地租是所考虑的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而 租金则是一般化的地租。为了进一步研究租金,我们把它分 为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四、地租的决定
与工资一样,地租是由土地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 的。土地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土地的价格, 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横坐标为土地数量N,纵坐标为地租R,土 地需求曲线D0、D1与土地供给曲线S的交点E0、E1是土地 市场的均衡点,各自对应的地租为R0、R1。当需求曲线由 D0上升到D1,地租也由R1上升到R2。可见,地租R完全取 决于需求曲线D的位置,即地租随着需求曲线的上升而上 升,随着需求曲线的下降而下降。如果需求曲线下降到 D变,但是在现实生活 中也有特殊情况。例如,人们填海造田、变沙漠为良田,从 而增加了土地的供给;又或者因为土地沙化,从而减少了土 地的供给。
这里土地供给曲线为直线还包含一个假设,即假设土地这 种生产要素没有自用用途,只有要素供给用途。如果假设土 地这种生产要素既有自用用途,又有要素供给用途,那么土 地的供给曲线就不会是垂直的,而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二、土地供给
土地供给是指在各种可能 的地租下,人们愿意提供的土 地数量。前面假定土地的自然 供给即自然赋予的土地数量是 固定不变的,所以土地的供给 曲线为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如 右图中S曲线所示。在右图中, 横坐标为土地数量N,纵坐标 为地租R,供给曲线S表示:不 管地租R为多少,土地的供给 量恒为N0。
地租的基本理论

地租的基本理论关于地租的基本理论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地租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理论1、概念和特点资本主义地租以土地私有制为前提,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其特点在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2、级差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1)级差地租的概念。
指租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
它和土地等级相联系。
分析级差地租的前提假设。
级差地租形成的自然条件、原因和源泉。
(2)级差地租的形式及产生条件。
按形成基础不同,马克思把级差地租分为两种形式: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3、绝对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联系级差地租复习)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获得的地租。
产生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垄断。
它的实质和来源同样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垄断地租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它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5、矿山地租指工业资本家为取得采掘地下矿藏财富的权利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
同样含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6、建筑地段地租指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业资本家为获得建造各种建筑物所需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
它以农业地租为基础,又与农业地租有区别。
西方地租地价理论1、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的地租地价理论(1)威廉配第的观点:《赋税论》的地租概念,关于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对土地使用权总价值的独到见解。
(2)弗朗斯瓦魁奈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地租观表现为“纯产品”学说,“纯产品”的概念及存在条件。
(3)亚当斯密的观点:《国富论》中的地租概念,谷物地租决定其他耕地地租的思想,关于级差地租的观点。
(4)大卫李嘉图的观点:《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的地租概念,租金与地租的区分,李嘉图的'地租实际上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决定,不同条件形成的三种级差地租(丰度地租、位置地租、资本地租)。
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二、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二)土地产品与地租
1、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2、间或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3、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与间或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的各自价 值的比例变动。
(二)土地产品与地租
1、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1)人类食物是始终能提供地租的唯一土地产品。 土地生产食物的数量总是大于进入市场所必须的食物 数量,剩余部分总是大于补偿劳动的资本及利润的数量, 所以总能提供地租。 (2)在所有大国,大部分耕地用于生产人类的食物或牲 畜的食物,这些耕地的地租和利润调节所有的其他耕地的 地租和利润。
(二)土地产品与地租
2、间或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1)衣服和住宅是否能提供地租: 第一种情况:原料过于丰富,没有价值,则不提供地租 第二种情况:缺少原料,提高了价值,可能提供地租。
(2)矿产资源能否提供地租 煤矿:是否能提供地租部分取决于富饶程度,部分在于地理位置 金属矿:是否能提供地租部分主要取决于富饶程度,较少取决于地 理位置。
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一、地租理论及其发展 二、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三、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评价
一、地租理论及其发展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2、新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
二、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地租定义 地租 :作为因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自然是佃户在土地实际情 况下所能支付的最高价格。 特点:地租作为为了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自然是一种垄断价 格。不完全与地主为改良土地而投入的资本成比例也不与地主所能 收取的金额成比例,而是与农民所能支付的成比例。
二、亚当· 斯密的地租理论
(一)亚当· 斯密的地租定义
经济思想史地租理论总结

经济思想史地租理论总结地租理论是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理论之一,起源于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展至大卫·里卡多,对于我们理解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地租理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租是土地的一种收益形式。
在经济理论中,土地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具有特殊的生产性和收益性。
斯密认为,土地的特殊性使得其收益能够超过其成本,形成地租。
而里卡多则进一步解释了地租的形成机制,认为地租是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供求关系导致的。
由此可以看出,地租理论强调了土地在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其次,地租理论对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斯密认为,地租的存在会促使土地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通过竞争机制,土地资源会流向较高收益的产业和使用方式。
而里卡多则进一步认为,地租是一种社会收益,应该被纳入国家的税收体系,用于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的提供。
因此,地租理论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思路,可以更好地调控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
第三,地租理论对于土地所有权和经济分配也具有重要影响。
斯密认为,私人土地所有权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他认为,个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和投资。
而里卡多则对土地所有权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指出土地所有权是经济分配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认为,土地所有权是一种特权,土地所有者可以通过地租获取收益,而这种收益与他们对土地的所有权并没有直接关系,从而导致了贫富不均。
因此,地租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土地所有权和经济分配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最后,地租理论也对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模式有所启示。
里卡多的比较优势理论就是在地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里卡多认为,国际贸易可以通过比较优势的运用,实现资源的更有效配置和利用,从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这个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经济效应和区域分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而言之,地租理论在经济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一、原著的基本脉络地租理论主要是介绍第六篇的基本内容。
前面马克思主要分析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个产业资本家集团分割剩余价值的关系,但并没有涉及农业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及农业工人的关系。
只有通过对资本主义地租的考察,才能完整地揭示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
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本篇包括从第37章至47章的内容,共11章,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1、总论第37章,说明研究对象和应注意的问题,论述了资本主义地租的一般原理,为研究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内容提供了理论前提。
2、主体部分第38—46章,具体考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及垄断地租等资本主义地租的主要形式。
3、历史考察通过对资本主义地租发展的历史分析,马克思得出土地私有制与合理的农业经营不相容的结论。
研究方法:抽象—具体:地租→资本主义地租→资本主义地租的主要形式;比较分析:资本主义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与工业超额利润形成的不同特点,农业超额利润的形成条件;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资本主义地租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概括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
二、基本内容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资本主义地租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不同形式的地租总是以不同性质的土地所有权为前提。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对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它既决定资本主义地租的形成方式,也决定资本主义地租的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基本特征表现在:1)土地所有者只拥有纯粹的经济权利,排除了各种非经济的特权;2)土地所有权与土地经营权完全分离。
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了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生产关系。
它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中超过平均利润的部分,被农业资本家作为租用土地的报酬交给土地所有者。
因此,地租体现了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在相等面积土地上所产生的不同生产率形成的,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级差地租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租理论
1、地租的概念:
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被土地所有者战友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2、地租的性质: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揭示了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及其地租的本质。
3、地租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将地租按其形成条件和原因的不同分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此外有矿山地租、建筑地租。
资产阶级地租分为经济地租和契约地租
4、关于级差地租:(资本主义)
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根本原因:土地的有限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条件:自然条件的差异(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异、土地位置的差异以及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产生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来源: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Ⅰ:农业工人利用肥沃程度和位置较好的土地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为的地租。
级差地租Ⅱ: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的地租。
【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关系:二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和出发点】
5、关于绝对地租:(资本主义)
绝对地租: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占有农产品价值中超过社会平均生产价格的那部分超额利润,由于它不论土地本身条件优劣如何,只要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了,即向土地所有者租用了土地,就必须支付这部分差额,故称绝对地租
来源: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条件: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补充】
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的有机构成。
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1)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及其实现程度
2)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相对水平
3)绝对地租量还取决于农业投资的总量
6、垄断地租: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特殊性质的土地的所有权,由产品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地租。
7、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同样存在级差地租—有形成条件
2)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反映的是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条件下,国家、企业和个
人对超额利润的分配关系
3)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分配与归属:
在土地集体所有制条件下,级差地租Ⅰ归土地所有者,部分归国家;级差地租Ⅱ归土地经营者,部分归国家。
在土地国有制条件下,级差地租Ⅰ全部归国家所有,级差地租Ⅱ在租期内归土地使用者所有,部分归国家所有。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分配和调节级差地租。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存在的条件和原因:
首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形成级差地租的客观物质条件仍然存在。
如土地位置优劣,距离城市中心远近、交通方便程度,物质条件。
其次,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 仍然存在着形成级差地租的社会经济关系。
在土地所有权存在的条件下,当这种经营垄断与土地的差异结合在一起时,级差土地收入就必然转化为级差地租。
8、社会主义绝对地租: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同样存在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来源:
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大大低于工业。
(条件)【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大大低于工业的条件下, 农产品价值必然大于其社会生产价格,其差额就是构成绝对地租实体的那部分超额利润。
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偏大,农业生产经营者不但得不到超额利润,有时甚至连平均利润也得不到,而是转移到工业部门,并主要归国家所有了。
】
中国仍然存在着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这是绝对地租形成的前提。
(原因)9、有关建筑地段地租:
建筑地段地租,是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业资本家为建造工厂、商店和居民住宅等使用土地而支付的地租。
建筑地段地租既包含级差地租,也包含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建筑地段地租的三个特点:
1)土地位置对级差地租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这是建筑地段地租第一个的特点。
2)土地所有者对建筑地段地租的产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是因为建筑地段地租的
增加,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条件的改善造成的,这是建筑地段地租第二个特点。
3)随着城市土地的日益稀缺,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性不断增强,因而垄断地租日
益成为建筑地段地租的主体部分。
这是建筑地段地租的第三个特点。
10、区分租金与地租:
租地资本家租用土地所支付的费用并不就是地租,它们只能算作租金,租金不等于地租。
租金中含有:
1)真正的地租,即纯粹为租用土地而支付的费用;
2)附着在土地上的固定资本的折旧费用以及这些固定资本作为贷出的资本的
利息;
3)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或工人的一部分工资。
11、区分地租与一般剩余产品:
剩余产品是指劳动者生产的超过必要产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
地租是剩余价值的正常形式,从而也是剩余劳动的正常形式,即直接生产者无偿地,实际上也就是强制地——虽然对他的这种强制已经不是旧的野蛮的形式——必须向他的最重要的劳动条件即土地的所有者提供的全部剩余劳动的正常形式。
利润(如果我们不适当地预先把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超过必要劳动的余额中由他自己占有的部分叫作利润)并不决定产品地租,倒不如说这种利润是在产品地租的背后发生的,并且以产品地租的大小为自己的自然界限。
绝对地租
农产品为什么能够按价值出卖,而不按生产价格出卖呢?即为什么农业中的超额利润能够保留在农业部门内部,而不参加社会的利润平均化过程呢?
在资本主义农业中,由于存在着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成为其他部门向农业转移资本的一个障碍。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农业中能够形成超额利润(绝对地租实体)的条件,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使超额利润保留在农业部门内部并使之转化为绝对地租的原因。
12、地租的测算P60
(1)从房地租金中剥离出地租:
年地租量=房地年租金(收益)-正常费用-土地投资正常利润-正常税金
房地年租金指房地合一在正常年份的租金;正常费用指房地出租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土地资本与建筑物的折旧费、建筑物的维修费、管理费、保险费等;土地投资的正常利润指房地投资应获得平均利润,可通过投资总额*平均利润求取;正常税金指房地使用过程中应缴纳的各种税金,主要包括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营业税、城市维护管理税和教育附加。
(2)根据土地价格求算地租:
地租=土地价格*土地还原率
实际中的地租公式为:
地租量=(土地价格-土地开发投资-土地开发投资应获得利润)
*[r*(1+r)n/(1+r)n-1]
r表示土地还原率;n表示土地的使用年限
(3)用市场比较法的原理求算地租
(4)根据实际资料建立土地质量与土地收益的关系模型求算地租(P61-62)课堂练习: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说明理由:
A.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条件下,级差地租I主要应归土地使用者一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实行集约经营、追加工资而形成的,因此,主要应由土地经营者所得。
B.因土地归国家所有,所以应把级差地租I和Ⅱ的全部归国家。
2 在现代城市地租中更加 C
A.减弱了
B.变化较小
C.强化了
D.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