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桶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年级《外国小说欣赏》之

《骑桶者》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实施新课程研究的重要课题。自读方式教学的课文容易“满堂放”。此类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意味着教师的指导作用丧失,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环节,以点带面,课堂达到预设与生成浑然一体。

本堂课从板书着手,营造一种读后感的氛围:“以轻化重——走近《骑桶者》”,同时向学生明确学习三步骤:自我感受、合作体验、分享交流,达到同学为主,各抒己见;老师为辅,及时引导的最佳组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选修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与前一篇精读课文《沙之书》一样都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小说的典范。要求学生能在精读前一篇课文基础上通过自读本文能进一步领会现代主义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明确“虚构”“事实”“真实”“想象”这些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本单元的话题“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虚构的能力。

【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在平常学习中都很少接触现代主义的小说,所接触的更多是现实主义批判小说,或古典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多用夸张、变形、扭曲的手法来发掘人物内心的奥秘,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表达人类的现代性困境,这无疑给学

生的理解带来困惑。如对本文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停留在仅仅关注外在的客观世界这一浅层面,认为本文只是批判老板娘的冷酷无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如何帮助、启发他们将简单化、浅表化的解读丰富、深刻起来,如何纠正学生对文章的误读,这都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师生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从而使学生有说的冲动与热情。在理解“骑桶者”这个处于困境却因自卑、畏缩而对强大的外部世界全然无力的小人物形象时,可用问题探讨法、活动体验法,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自身经历来增强体验,从而为理解小说的虚构而搭建桥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卡夫卡小说的特点。

2、了解现代派作品的特点及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熟读全文,领会《骑桶者》的内容与题旨。

2、体会“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与价值

1、体会主人公作为一个卑微、胆小,爱好幻想,渴望新生活但又不敢面对社会、面对众人,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失败的小人物的内心世界。

【重点难点】

1、区别“虚构”、“真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体会“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问题探讨法、活动体验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自读思考:

1、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有哪些?并从文中找出理由。(多元解读)

2、找出有关“我”的心理描写的句子,并概括“我”的人物形象。

3、作者让“我”骑桶借煤有什么用意呢,如果是“拎桶”,那么在“我”与他人的接触中是否会有什么不同呢?

(设计用意:让学生熟悉文本,为在课堂上能彼此进行更好地对话交流作铺垫。)【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位作家,曾这样被人评价着:他以痛苦走近世界,以绝望拥抱爱人,以惊恐触摸真实,以毁灭为自己加冕,他就是卡夫卡,欧洲文坛的“怪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更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最有成就而生活上最无成就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短篇小说《骑桶者》,来领略他的写作风格。

(设计用意:通过教师高度概括而感性的语言引出作家及作品,让学生直奔教学内容。)

二、介绍学习步骤

学习步骤:自我感受、合作体验、分享交流。同学为主,老师为辅。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为自己的外国小说学习暂时画上一个漂亮的句号。

(设计用意:根据学生对作品认识的层次性设计自读三步骤,并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堂课的流程,为其自主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交流自我感受

1、教师提问:通过预习,想必大家都会对这篇小说有自己的感受、理解。不妨,大家一起来交流你的“自我感受”。比如,你认为这篇小说讲了什么?作者想传达什么?这篇小说与以往你读到的小说有什么不同吗?并说说自己这样理解的理由。

(设计用意:用一个开放的话题尽力打开学生说话的“心门”,同时借这话

题了解学生对这篇小说的理解程度。)

课堂预测:

生1、这篇小说通过借煤一事批判老板娘的狠心、恶毒、见死不救。

生2、这篇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无情。

生3、这篇小说用想象的方式告诉人们骑桶者不会与人交流,他过于自卑而最终不能借到煤。

2、教师提醒:

提醒一: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作家的宗师,那么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现代派的写作风格。它主张作品的题材关注人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关注外在的客观世界这类主题的作品已由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基本完成。因此刚才许多同学的理解是侧重于外在的客观世界,并不是不正确,但只是一种表层理解,而我们学了很多作品以后发现主题可以多元化,作品的内涵和指向并不是单一的。那么接下来同学应该往哪方面思考,明确了吗?侧重于我及我的内心世界。请同学着重来分析第一段中“我”的形象。思考题1:我对自己的处境有清醒认识吗?我如何解决自己的处境呢?

提醒二:现代派作品多用夸张、变形、扭曲的手段,虚构的方式,离奇的想象,表现在我们课文中:虚构了骑桶飞翔这一情节。解说虚构(说谎):一是编织一个已有的世界(如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二是编织一个不存在的世界(如现代派小说:变形记)。思考题2:作者让“我”骑桶借煤(一个不存在的世界)有什么用意呢,如果是“拎桶”,那么在“我”与他人的接触中是否会有什么不同呢?

(设计用意:到底应如何来审视这篇小说呢?苏格拉底曾说过:老师只是助产师,助产师就是在别人生孩子的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但不能代替他人生孩子,所以教师在这里只是作必要的课外补充。在教师补充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引导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