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溶液
第二章 溶液表面
T
1、Gibbs表面(相界面) 与纯液体的相似,就是在气-液(、) 两相的过渡区内划定一个无厚度的、理想 的几何面,实际体系分为、两相。
第二章 溶液表面 Chapter 2 Surface of Solution
§2-1 溶液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
§2-2 溶液表面的吸附
第二章 溶液表面 Chapter 1 Surface of Solution §2-1 溶液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 §2-1-1 溶液表面张力 ① 表面惰性物质—自身内 1 聚能较高,与溶剂作用较 0 强,如:泉水,海水无机 盐电解质、多羟基有机物、 蔗糖、甘露醇等。
②非极性基团与水分子间缺少强烈的相互 作用,无法补偿熵减少所引起的自由能升高, 而出现逃离水的趋势,即疏水效应。 疏水效应是熵驱动过程:G= H -TS 若TS > H, 则G < 0, 过程可自动进行。 如:溶液表面吸附和胶团化
碳氢基团越大,疏水效应越明显, 表面活性也就越强。
烃分子从水溶液迁移到烃溶液的过程 就是疏水效应的结果。 HC-W= HC-W =RTlnxW 一系列直链、支链、环烷化合物的理 论计算值和实验值都支持“似冰理论”。 3、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的物理化学作用 —表面吸附和胶团化
相界面的热力学基本方程: dU= dH = TdS +dA+idni dF = dG = -SdT +dA+idni 与全微分式比较得: SdT+Ad+nidi =0 恒温下:i=i+RTlnai 则:SdT+Ad+nidi = Ad+niRTdlnai =0
第二章 溶液组成标度
回顾: 扩散现象
扩散: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相互运动和 迁移的结果。
回顾:扩散现象
纯水
蔗糖溶液
扩散现象发生的条件:
纯溶剂与溶液之间 浓度不同的溶液之间
(一)渗透现象
纯水
蔗糖溶液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溶剂分 子(如H2O分子)自由通过,而 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薄膜。
纯水
如:细胞膜、膀胱膜、肠衣、 毛细血管壁等。 蔗糖溶液
mB mB 11.2 g B V 0.1L V B 112g / L
0.1L=100mL=20mL×5支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0.9%(即9g/L)NaCl 溶液(生理盐水)
5%(即50g/L) 葡萄糖溶液
第二节 溶液的渗透压
主 1、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要 2、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内 容 3、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高渗溶液
让我好 好想一 想
(胀大→溶血)
(皱缩→胞浆分离→血栓) (正常形态)
(三)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由低分子物质产生的渗 透压。 胶体渗透压:由高分子物质产生的渗 透压。 血浆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 压
意义:
晶体渗透压:调节细胞内外水盐相对 平衡及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胶体渗透压: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盐 相对平衡及维持血容量。
例:100ml正常人的血清中含有10.0mg Ca2+
离子,计算正常人血清中Ca2+的物质的量 浓度?(用mmol· L-1表示)
解:已知Ca2+ 的M=40g/mol
10.0 mB nB M 40.0 1000 CB 2.50mmol/ L 100 V V 1000
溶液体系热力学.ppt
解:以1000g水作计算基础
VNaCl
( V nNaCl
)T ,P,nH 2O
V ( m )T ,P,nH 2O
16.4 5m 3.6m2
m=2 VNaCl= 12 cm3.mol1>0 m=3 VNaCl= 1 cm3.mol1<0
三.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和积分摩尔量
dX
( T
)P,ni dT
( p
)T ,ni dp
i 1
( ni )T ,P,n ji dni
Xi
X (
ni
)T ,P,n ji
偏摩尔性质
对应有:U i,Hi,Si,Gi,Ai
G
例:偏摩尔Gibbs自由能
Gi
( ni
)T , p,n ji
物理意义:恒温恒压下,除ni外所有其它物质的量均保 持不变,在体系中加入微量某物质dni引起体 系容量性质的微小变量dX
自动
( ) 0 平衡
自动
平衡
物质总是自动由化 学势高的相转移至 化学势低的相, 直至
=
• 对化学反应的应用
例:2H2+O2=2H2O
自动
idni dn H2O H2O H2 dnH2 O2 dnO2 0
0
0
0
0
m
X X1n1 X 2n2 X mnm X ini 偏摩尔量集合公式
i 1
例:乙醇溶液 V乙醇溶液= V水 n水+ V 乙醇 n乙醇
纯物质 V=nV=nVm
2. 积分摩尔量
m
X X1n1 X 2n2 X mnm X ini i 1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17.1g nB 0.0500 mol 1 342g mol
100g nA 5.66mol 1 18.0g mol
5.56mol xA 0.991 5.56mol 0.0500 mol
p p xA 2.34k Pa 0.991
0
2.32k Pa
二、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四、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衡量溶液渗透压的大小:
Π~c Π ~ ic
(一) 渗透浓度:
渗透活性物质(溶质粒子包括分子、离子)的总浓度, 符号为c os,单位为mol· L-1 或mmol· L-1 。 非电解质溶液: c os=
二、Van’t Hoff 定律*
解: 首先计算该溶液的浓度:
cRT
1.33 4 1 c 5.37 10 mol L RT 8.31 298 Hb的摩尔质量:
35.0 4 1 M 6.52 10 g mol 4 5.37 10
二、Van’t Hoff 定律*
渗透(现象): 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纯溶剂进入溶液中的过程。 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 (1)半透膜的存在 (2)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溶剂的个数不等 稀 浓
非电解质溶液 :稀溶液和浓溶液之间也会产生渗透现象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渗透方向:
溶剂净转移的方向
( 1 )溶剂分子总是从纯溶剂通过半透膜向溶 液渗透;(2)从浓度小的溶液向浓度大的溶液(非 电解质溶液)渗透 溶剂分子从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数目多的一侧 向溶剂分子数目少的一侧运动。
二、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显然:溶液中难挥发的溶质浓度越大,Δ p下降越多
二、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Raoult*(拉乌尔)定律:p = p0· xA xA为溶剂的摩尔分数。 在温度一定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 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与溶剂摩尔分数的乘积。 由于xA<1,所以p<p0 xA+xB=1 xB为溶质的摩尔分数。 xA = 1- xB p= p0(1- xB) △p= p0-p = p0xB 适用条件:1难挥发性2非电解质的3稀薄溶液*。
基础化学第二章(稀溶液通性)
细胞膜 细胞内液
• 原因:等渗性体液大量丢失
细胞外液
• 等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
1. 渴感不明显
2. 尿量减少
3. 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变化不大, 易出现脱水症及循环衰竭。
48
低渗性脱水
• 低渗性脱水:失钠>失水,血清钠 <l30mmol/L、 血浆渗透浓度<
细胞膜
280mmol/L。
细胞内液
• 原因:丢失大量等渗液体后,只补
充水分而未补充足够的电解质。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如下变化: 1.早期渴感不明显。 2.早期尿量无明显减少。当细胞外液容量明显减少时, 尿量减少。 3.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水份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 移,引起细胞肿胀。
•弄清了有机物旋光异构的原因,开辟了立体 化学的新领域。
•研究质量作用和反应速度,发展近代溶液理 论(渗透压、凝固点、沸点和蒸气压理论),
应用相律研究盐的结晶过程。
他竭力推崇科学想象力,从实验现象中探索
普遍规律性的高超本领。
30
二、 Π与cB及T的关系
ΠV = nRT Π = cBRT
cB:mol·L-1 R:8.314 kPa ·mol -1 ·L ·K-1 T:K Π:kPa
得出:
p = po xA
∵xA+xB=1 p = po(1-xB) = po - poxB xB = nB/(nA+nB) nB/nA = nBMA/mA = MAbB p = poxB = po MAbB = KbB
稀溶液依数性:p = KbB 或:p = KcB
6
注意点:
1. 溶质:难挥发性非电解质 电解质: p = iKbB 对于 NaCl i = 2 对于 CaCl2 i = 3
2溶液
mB mB B m A mB m
• 单位:质量分数无单位,可用小数或百 分数表示,如市售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ω B=0.98
或
ω B=98%
例2-3 质量分数ωB为0.37的盐酸溶 液,其密度为1.19Kg/L,问该盐 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五、体积分数B
• 定义 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溶质B的体 积VB与溶液体积V之比称为物质B的体 积分数。用符号B表示。
(二)质量摩尔浓度
质量摩尔浓度(molarity)定义为溶质B的物质 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符号为bB,即
bB
def
nB / mA
(1.4)
单位: mol· kg-1 注: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与温度无关。 质量摩尔浓度与密度分开!
例 将7.00g结晶草酸(H2C2O4 · 2H2O )溶于93.0g水 中,求草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H2C2O4)和摩尔分数 x(H2C2O4) 。
纯溶剂 半透膜
( c)
溶液
这个恰好能阻止渗透现象继续发生而达 到动态平衡的压力称为该溶液的渗透压。
符号:Π 单位:Pa或kPa
• 注意: • 若半透膜隔开的浓 度不等的两个非电 解质溶液,为了防 止渗透现象发生, 必须在浓溶液液面 上施加一超额压力, 此压力是两溶液渗 透压力之差。
Concentrated solution Semipermeable membrane
c(H2SO4)=1mol· L-1
c(2H2SO4)=0.5mol· L-1
例 题2-1 正常人100ml血清中含100mg葡
萄糖,计算血清中葡萄糖的物质
的量浓度
2.质量浓度(mass concentration)
2第二章 溶液1.溶液的概念
溶液各部分 性质一样
外界条件不变时, 溶液不分层,也 不析出固体沉淀
2. 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如何确定的?
观察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说出其中的溶剂和溶质
食醋
碘酒
硫酸铜溶液
葡萄糖注射液
盐酸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划分:
溶剂
酒精 水 水 水 水
10ml汽油和90ml豆油? 90ml酒精和10ml水?
溶质和溶剂的划分原则:
1. 有水存在时水作溶剂,其它作溶质; 2. 固体、气体与液体形成溶液时,液体作溶剂
固体、气体作溶质; 3. 同种状态的物质形成溶液时,量多的作溶剂
课堂练习1:
1. 无色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2. 溶液一般是液态的,也有固态和气态的溶液 3. 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一种,溶质也只能是一种 4. 在一杯糖水中底部的糖水要比上面的甜 5.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例1. 500m1氢氧化钠溶液中含2g NaOH, 求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
n
mV
cB?
V=0.5L m=2g MNaOH=40g/mol
n=
m M
=
2g 40g/mol
=0.05mol
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B =
nB V
=
0.05mol 0.5L
=0.1mol/L
例2. 配制100ml 3mol/L KCl 溶液,需要 KCl的质量是多少? cKCl V n m ?
1.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饱和溶液中所含 溶质的量,就是溶质在该温度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基础化学第二章 溶液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二章习题答案1. 将10g NaOH 、CaCl 2、Na 2CO 3分别溶于水中, 然后均配制成500mL 溶液,求溶液的浓度c (NaOH)、c (21CaCl 2)、c (21Na 2CO 3)。
解:NaOH 的摩尔质量M (NaOH)=40.021CaCl 2的摩尔质量M (21CaCl 2)=55.45 21Na 2CO 3的摩尔质量M (21Na 2CO 3)=53.0 则:c (NaOH)=5.010005004010=mol •L -1 c (21CaCl 2)=36.0100050055.4510=mol •L -1 c (21Na 2CO 3)=38.010*********=mol •L -12.正常人血浆中,每100mL 含164.7mg HCO 3-,计算正常人血浆中HCO 3-的浓度。
解:HCO 3-的摩尔质量是61.0g·mol -1,则:L mol 0.0270100164.7/61.0)HCO ()HCO (133---⋅===V n c3.某患者需补0.05mol Na +,求所需NaCl 的质量。
若用质量浓度为9.0g·L -1的生理盐水补Na +,求所需生理盐水的体积。
解:所需NaCl 的质量为0.05×58.5=2.925 g所需生理盐水的体积为2.925/9.0=0.325 L=325 mL4.20℃时,将350 g ZnCl 2溶于650 g 水中,溶液的体积为739.5 mL ,求溶液的浓度、质量浓度和质量分数。
解:c (ZnCl 2)= 47.310005.7393.136350= mol •L -1ρ(ZnCl 2)=47.05.739350= g•mL -1 ω(ZnCl 2)=35.0650350350=+ 5. 现有四种处于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理想稀溶液。
(1) 0.1 mol 蔗糖溶于80 mol 水中,水蒸气压为p 1(2) 0.1 mol 萘溶于80 mol 苯中,苯蒸气压为p 2(3) 0.1 mol 葡萄糖溶于40 mol 水中,水蒸气压为p 3(4) 0.1 mol 尿素溶于80 mol 水中,水蒸气压为p 4这四个蒸气压之间的关系为: ( )(A) p 1≠p 2≠p 3≠p 4 (B) p 2≠p 1=p 4>p 3(C) p 1=p 2=p 4=(1/2)p 3 (D) p 1=p 4<2p 3≠p 2答案:B6. 从植物中分离出一种未知结构的有抗白细胞增多症的生物碱,为了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将19.0g 该物质溶入100g 水中,测得溶液沸点升高为0.060K 、凝固点下降为0.220K 。
溶液配制PPT课件
❖ 2.质量摩尔浓度
❖ 是指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mol)除以溶剂 的质量(g),即bB=nB/mK
❖ 式中 bB——质量摩尔浓度, mol/Kg ❖ nB——物质B的物质的量,mol ❖ mK——溶剂K的质量,Kg
❖ 用质量摩尔浓度来表示的溶液组成,其优点 是其量值不受温度影响,缺点是使用不方便。因 此,在化学中应用很少,与此相应的浓度表示方 法有已被废弃的重量摩尔浓度,重量克分子浓度。
❖
V ——溶液的体积,L。
❖ 如:c(H2SO4)=1mol/L,表示1L溶液中含有 H2SO4为1mol,即每升溶液中含有H2SO498.08。
❖ c(1/2H2SO4)=1mol/L,表示1L溶液中含有 (1/2H2SO4)为1mol,即每升溶液中含有 H2SO449.04。
❖ 7.滴定度
❖ 是指单位体积的标准滴定溶液A,相当于被测物 质的质量,常以TB/A符号表示。
❖ wB=mB/nB=mB/(cB*V)
例题:将质量为1.5803g的高锰酸钾配制成体 积为2000ml的溶液,求该溶液浓度 c(1/3KMnO4)。
❖ 解 根据公式cB=mB/(MBV)
❖ W(Zn)=98.3*10-6代替过去常用的 98.3ppm
❖ W(Au)=2.6*10-9代替过去常用的2.6ppb
❖ 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浓度的优点是浓度不 受温度的影响。它常用于溶质为固体的溶 液。
❖ 如w(NaCl)=5%,表示5gNaCl溶于95g水中。 ❖ 市售的浓酸的含量,就是以质量分数表示
❖ 例如,1.00mL K2Cr2O7标准溶液恰好能与 0.005682g Fe完全反应,则此K2Cr2O7溶液对 Fe的滴定度TFe/K2Cr2O7 = 0.005682g/mL-1。
第二章溶液的浓度和渗透压
φB1 0.95
φB1 V1 φB2 V2
V B 2 2 0.75 500ml V 395ml 1 φ 0.95 B1
φ
第二节 溶液的渗透压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a)发生渗透前 (b)发生渗透后 图2-1 渗透现象示意图
半透膜: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外一些物质透过的 多孔性薄膜称为半透膜。 渗透现象:溶剂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由纯溶剂进入溶液(或由 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简称渗透 。 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半透膜存在; 二是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粒子 数不相等)。
二、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渗透压定律 :П = cBRT
稀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粒子数 (分子或离子数)及绝对温度的乘积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 (种类、性质、大小)无关。这个规律称为渗透压定律。 电解质在溶液中解离阴、阳离子,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 溶质粒子数目要比相同浓度非电解质溶液多,故渗透压也大, 因此在计算渗透压时应引入一个校正系数i,即: П = i cBRT
消毒酒精的体积分数
VB 375 φB 0.75 V 500
三、溶液浓度的换算
(一)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间的换算
ρB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的换算关系式为: c B MB
M(NaCl) = 58.5g/mol
9g = 58.5 g mol1
例2-6:临床用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 = 9g/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已知= 9g/L
(二)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间的换算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的关系式为:
cB ω Bρ MB
ωB
第二章-溶液配制PPT课件
解离的结果是:由1个粒子变成了多个粒子。
-
51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不能解离的化合物。
如:1 mol·L-1 葡萄糖溶液中颗粒 数为 1 mol·L-1
-
52
二、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与 温度、浓度成正比:
Π= c R T
称范特荷甫定律(渗透压定律)
-
53
半透膜特点(狭义):只允许溶剂分 子自由透过而溶质分子不能透过。
-
41
2. 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结果与方向
渗透的条件:
(1)半透膜的存在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相等, 即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
42
渗透方向:
溶剂(水)分子从纯溶剂向溶液渗 透或从稀溶液向浓溶液中渗透。
渗透的结果:
缩小膜两侧的浓度差(但并不会使两
Π= c R T
Π -溶液的渗透压 k Pa c-溶液浓度 mol·L-1 T-热力学温度 K (273+t0C) R-气体常数8.31 kPa·L·mol-1·K-1
54
-
如:37℃时,求0.3mol/L葡萄糖 溶液与0.3mol/L蔗糖 溶液的渗透压力
Π葡萄糖= cRT=0.30×8.31× (273+37) =772.8 kPa
渗
渗
透
透
方
方
向
向
渗透浓度大-------渗透压高
-
66
(二)等渗、高渗、低渗溶液
在相同温度下渗透压相等的两种 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对于渗透压不等的两种溶液,相对
而言,渗透压高的称为高渗溶液, 渗
透压低的称为低渗溶液。
低渗溶液 渗透方向 -
无机化学-第02章-溶液-2014(1)
b a
第二章
溶液
分子的动能: 红色:大 黑色:中 蓝色:低
蒸气压(饱和蒸气压)---与液相处于平衡时的 蒸气所具有的压力。
恒温 蒸发 凝结
H2O(l)
H2O(g)
H2O
第二章
溶液
实验结果:
P 溶液 P 溶剂
蒸汽压下降
P=P 溶剂 P 溶液
第二章
溶液
难挥发性的溶质:本身并不产生蒸气压 (葡萄糖、NaCl) 25℃
渗透平衡
第二章 溶液
小结
半透膜只允许溶剂分子透过而溶质分子不能透过。溶剂分子通 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过程称之为渗透或渗透现象。渗透压π 可定义为:将溶液和溶剂用半透膜隔开,为阻止渗透现象发 生而必须施加于溶液液面上的最小压力。 范特霍夫(J· H· Van´tHoff)根据实验结果指出稀溶液的渗透压 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的关系同理想气体方程式一致,即 π V=nRT 或 π =cRT 式中,π 是溶液的渗透压(kPa);V是溶液的体积(L);n 是溶质的物质的量;c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R是摩尔气体 常数用8.31kPa· dm3· mol-1表示;T是绝对温度(K)。 从上述关系式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 溶液的渗透压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成正比。
式中为 b 质量摩尔浓度, Kb 为溶剂的沸点升 高常数。 应用上式可以测定溶质的摩尔质量M。
第二章
溶液
1、假设质量浓度为10g/L蔗糖溶液,求该溶液的 沸点.(M=342, K蔗糖=0.512)
解:
CB=
10 342
= 0.029(mol/L)
△Tb= KbCB= Tb- Tb0 Tb= Tb0+ △Tb= 100+0.512x0.029
无机化学课件 第二章 溶液
2.胶粒表面水合膜的保护* 胶团结构式中的吸附层、扩散层均为水合膜层 -水合双电层,水合双电层犹如一层弹性膜,阻碍 了胶粒间相互碰撞,使胶粒彼此隔开,不易聚集。 水合膜越厚,胶粒越稳定。 3.布朗运动也是溶胶稳定因素之一。
(二)、溶胶的聚沉现象
当溶胶的稳定因素遭到破坏,胶粒碰撞时合并 变大,胶粒就从介质中析出而下沉,称为聚沉 (colgulation)。
[Al(H2O)6]3+
H+ + [Al(H2O)5OH]2+
一. 质子酸碱的概念
1. • 碱:能接受质子的
物质 (质子受体) 碱可以是分子、阳
离子或阴离子。
碱:
Cl- + H+
HCl
Ac- + H+
HAc
HCO3- + H+
H2CO3
NH3 + H+
NH4+
H2O + H+
H3O+
OH- + H+
2、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 胶体颗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 种不断改变方向、改变速度的运动称为布 朗运动。
用超显微镜 观察溶胶
why
沉降平衡(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 )
溶胶是高度分散体系,胶粒一 方面受到重力吸引而下降,另 一方面由于布朗运动促使浓度 趋于均一
当这两种效应相反的力相等时, 粒子的分布达到平衡,粒子的 浓度随高度不同有一定的梯度
• P103例4-6
NH3 + H2O
OH- + NH4+
平衡移动方向
+
NH4+ + Cl-
医用化学第2章溶液
• 例1-2、正常人血浆中每100ml含 Na+326mg、Ca2+10mg,它们的物质的 量浓度各为多少? • 解: nNa 326/ 1000/ 23 cNa 0.142m ol/ L V 100/ 1000
cCa 2
10 / 1000/ 40 0.0025mol/ L V 100/ 1000
第二章 溶 液
• 溶液: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分子、 原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另一种 物质中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体 系
知识回顾:物质的量
•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 1、定义:是表示以一特定数目的基本单元 粒子为集体的、与基本单元的粒子数成正 比的物理量。 • 2、英文表示:n(B)或nB • 3、单位:摩尔(mol) • 1)摩尔:是 一系统的 物质的量,该系统 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12C的原 子数目(6.023×1023)相等。
第一节 溶液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
一、物质的量浓度 • 符号:cB或[B] • 定义:物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 液的体积 nB • cB= V mB nB MB为摩尔质量 MB
• 单位:SI单位:mol/m3;常用单 位:mol/L,mmol/L,μmol/L • 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应注意的问 题: 1.必须指明物质B的基本单元 2.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物质 的量浓度可以简称为浓度
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渗透浓度 ·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能产生 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
·渗透浓度:溶液中渗透活性物 质的总浓度,用cos表示,其常用 单位为mol/L和mmol/L
·对于非电解质稀溶液,渗透浓 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对于强电解质稀溶液,渗透浓 度等于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即 校正系数i与浓度的乘积
2第二章 溶液4. 溶液的依数性
重新平衡时: 重新平衡时: 溶液蒸气压<纯水的蒸汽压 溶液蒸气压 纯水的蒸汽压
纯水
溶液
纯水和溶液蒸发-凝聚示意图 纯水和溶液蒸发-
大量的实验证明,含有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 大量的实验证明,含有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 的蒸气压,总是低于同温度下纯溶剂的蒸汽压, 的蒸气压,总是低于同温度下纯溶剂的蒸汽压, 蒸汽压下降. 这种现象称为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这种现象称为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溶液的蒸汽压实际上是指溶液中溶剂的蒸汽压
T
纯溶剂与溶液蒸汽压曲线
2,溶液的沸点升高 (1) 液体的沸点
液体的蒸汽压=外界的大气压时 液体的蒸汽压 外界的大气压时 液体就会沸腾, 液体就会沸腾, 此时液体的温度就叫液体的沸点 液体的正常沸点是指标准压力(101.3KPa)下液体的沸点 下液体的沸点 液体的正常沸点是指标准压力
1,蒸气压下降 (The lowering of the vapor pressure) , 2,沸点上升 , (The elevation of the boiling point)
3,凝固点降低 (The depression of the freezing point) , 4,渗透压 , (The phenomenon of osmotic pressure)
1,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1) 蒸发 液相 → 气相 (2)凝聚 凝聚 气相 → 液相
饱和蒸气压:凝聚 蒸发 达到平衡; 蒸发, 饱和蒸气压:凝聚=蒸发 达到平衡 此时蒸气压为一定值. 此时蒸气压为一定值.
(3)为什么溶液的蒸气压会下降? (3)为什么溶液的蒸气压会下降? 为什么溶液的蒸气压会下降
加入溶质, 加入溶质,溶质分子占据 了水的部分表面, 了水的部分表面,单位时 间内从溶液表面逸出的水 分子的个数减少. 分子的个数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的渗透压渗透作用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对于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讨论渗透作用的基本原理、渗透压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在蔗糖浓溶液上小心加入一层清水,水分子即从上层渗入下层,蔗糖分子也由下层涌入上层,直到蔗糖溶液的浓度均匀为止。
一种物质的粒子自发地分布于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称为扩散。
如果将蔗糖水溶液与水用半透膜隔开(图1-2甲),使膜内和膜外液面相平,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膜内溶液的液面不断上升(图1-2乙),说明水分子不断地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中。
渗透(osmosis)的现象是指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由纯溶剂(或较稀溶液)一方向溶液(或较浓溶液)一方扩散使溶液变稀的现象。
{溶剂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自发过程称为渗透现象。
}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被半透膜隔开时都有渗透现象发生。
渗透性(permeability)是泛指分子或离子透过隔离的膜的性质。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
上面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蔗糖分子却不能透过。
细胞膜、膀胱膜、毛细血管壁等生物膜都具有半透膜的性质,还有晾干的猪膀胱,肠衣,新鲜的萝卜皮或各种植物果实的外皮等。
人工制造的火棉胶膜、玻璃纸等也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上述渗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水分子却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
由于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目不等,水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从纯水(或稀溶液)进入蔗糖溶液的数目,要比蔗糖溶液中水分子在同一时间内进入纯水(或稀溶液)的数目多,因而产生了渗透现象。
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两侧必须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图1-2是渗透过程的示意图,图中v入表示水分子进入半透膜内的速度,v出表示膜内水分子透出到膜外的速度。
甲表示渗透刚开始,乙表示渗透不断进行,管内液面不断上升。
但是液面的上升不是无止境的,而是达到某一高度时便不再上升(图1-2丙),此时,v入=v出,渗透达到平衡状态即渗透平衡。
阻止纯溶剂向溶液中渗透,在溶液液面上所施加的压力为该溶液的渗透压。
如果被半透膜隔开的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这时液柱产生的静液压,既不是浓溶液的渗透压,也不是稀溶液的渗透压,而是这两种溶液渗透压之差。
渗透压的单位用Pa或kPa表示。
渗透压是溶液的一个重要性质,凡是溶液都有渗透压。
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有关。
若用半透膜将纯水与水溶液隔开,在溶液的液面上施加一大于该溶液渗透压力的外压,溶液中的水分子将透过半透膜向纯水渗透。
这种渗透逆向进行的过程称为反向渗透。
应用反渗透原理,可以进行海水淡化或用于废水处理。
二、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1886年范霍夫(van’t Hoff)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一条规律:对稀溶液来说,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成正比,它的比例常数就是气体状态方程式中的常数R。
这条规律称为范霍夫定律。
(范霍夫获得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用方程式表示如下:πV=nRT或π=cRT(1-5)式中π为稀溶液的渗透压,V为溶液的体积,c为溶液的浓度,R为气体常数,n 为溶质的物质的量,T为绝对温度。
范霍夫公式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粒子数(分子数或离子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对于稀溶液,c近似于质量摩尔浓度,因此上式又可写成π=m B RT通过测定溶液的渗透压,可以计算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如果溶质的质量为m,摩尔质量为M。
实验测得溶液的渗透压为π,则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等于摩尔质量)可通过下式求得:式(1-6)主要用于测定高分子(蛋白质等)的相对分子质量。
对于相同c B的非电解质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因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粒子(分子)数目相等,所以渗透压是相同的。
如0.3mol/L葡萄糖溶液与0.3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同。
但是,相同c B的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则不相同。
例如,0.3mol.L-1NaCl溶液的渗透压约为0.3mol.L-1葡萄糖溶液渗透压的2倍。
这是由于在NaCl溶液中,每个NaCl粒子可以离解成1个Na+和1个Cl-。
而葡萄糖溶液是非电解质溶液,所以0.3mol/LNaCl溶液的渗透压约为0.3 mol/L葡萄糖溶液的2倍。
由此可见,渗透压公式中,对电解质溶液来说,浓度c B(或m B)是1升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分子与离子总物质的量,称为渗透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的渗透浓度溶质的分子和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除以混合物的体积。
C os = n / V式中:n为混合物中B的分子与B解离出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V为混合物的体积。
C的SI单位为mol/m3;常用单位为mol/L或mmol/L由定义可知,渗透浓度是指混合物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的浓度总和。
对于强电解质溶液,渗透浓度等于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总浓度;对于弱电解质溶液,渗透浓度等于溶液中未解离的弱电解质的浓度与弱电解质解离出的离子的浓度之和;而对于非电解质溶液,渗透浓度等于其物质的量浓度。
例: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9 g/L,计算生理盐水的渗透浓度。
解:NaCl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解离:NaCl = Na+ + Cl-生理盐水的渗透浓度为:C os(NaCl) = C(Na+) +C(Cl-) = 2C(NaCl) = 2ρ/M(NaCl)=(2x9)/58.5 = 0.308mol/L =308mmol/Lπ= cRT = nRT/V只适用于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对于电解质的稀溶液可改写:π= C os RT渗透压公式在医疗工作中有其现实意义。
人体血液的渗透压在正常体温(37℃)时约为769.9kPa。
要配制与血液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即可由渗透压公式计算出溶液的浓度。
三、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1、等渗溶液、低渗溶液和高渗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渗透压力或渗透浓度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isotonic solution) 渗透压力或渗透浓度较低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渗透压力或渗透浓度较高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
医学上的等渗溶液、低渗溶液和高渗溶液是以血浆的渗透压力或渗透浓度为标准来衡量的,正常人血浆的渗透浓度为280-320mmol/L(渗透压为700-800Pa)。
以正常人血浆的渗透浓度为比较标准,医学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范围内的溶液为等渗溶液;小于280的溶液为低渗溶液,大于320的为高渗溶液。
临床上为病人输液时,通常使用等渗溶液。
若输液时大量使用高渗溶液,由于发生渗透用,可使用细胞变形或破坏,使其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
这可通过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形状变化为例加以说明。
(图)将红细胞置于渗透浓度为280-320mmol/L的等渗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没有发生变化(图)。
这是由于等渗氯化钠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力相等,细胞内外处于渗透平衡状态。
将红细胞置于渗透浓度低于280mmol/L的低渗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逐渐胀大,最后破裂(图),释出血红蛋白使溶液呈浅红色,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溶血。
这是因为低渗NaCl溶液的渗透压力小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力,NaCl溶液中的水分子透过细胞内,而使红细胞胀破。
将红细胞置于渗透浓度高于320mmol/L的高渗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逐渐皱缩,最后破裂(图),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质壁分离。
这是因为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力低于高渗NaCl溶液的渗透压力,红细胞内液中的水分子透过细胞膜进入NaCl溶液,而使红细胞皱缩。
例:用实验方法测得某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病人的血浆的冰点为-0.48℃,问此病人的血浆为等渗溶液、低渗溶液或高渗溶液?计算此病人血浆在37℃时的渗透压力。
医学临床使用小剂量注射液时,也要考虑注射的渗透压力。
在常用注射液中,等渗溶液较少,而高渗溶液较多,如渗透浓度为血浆10倍的2.78mol/L葡萄糖溶液。
当然,使用等渗注射液是最理想的,然而若将高渗溶液稀释成等渗溶液时,体积必然增大,使用时反而不方便。
在使用高渗溶液注射时,注射量不能太大,且注射速率也不能太快,当高渗溶液缓慢注入人体内时,即可被体液稀释成等渗溶液(因为体液的体积比注射的高渗溶液体积大得多)。
高渗溶液虽可引起红细胞或组织细胞皱缩,但若将这些细胞立即浸入等渗溶液中,细胞又能恢复正常形态,不会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高渗溶液用于肌肉注射时,由于渗透压力较高常引起疼痛。
低渗注射液应添加到其他无显著生理作用的等渗注射液(如生理盐水或50g/L葡萄糖溶液中再注射。
因为低渗注射液可引起红细胞或组织细胞破裂,造成不能恢复的损害。
2、晶体渗透压力和胶体渗透压力血浆中含有低分子的晶体物质(如氯化钠、葡萄糖和碳酸氢钠等)和高分子的胶体物质(如蛋白质)。
血浆中的渗透压是这两类物质所产生渗透压的总和。
其中由低分子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叫做晶体渗透压;由高分子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叫做胶体渗透压。
血浆中低分子晶体物质的含量约为0.7%,高分子胶体物质的含量约为7%.虽然高分子胶体物质的百分含量高,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却很大,因此,它们的粒子数很少.低分子晶体物质在血浆中含量虽然很低,但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很小,多数又可离解成离子,因此粒子数较多.所以,血浆总渗透压绝大部分是由低分子的晶体物质产生的.在37℃时,血浆总渗透压约为769.9kPa,其中胶体渗透压仅为2.9~4.0kPa.人体内半透膜的通透性不同,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在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功能上也不相同。
胶体渗透压虽然很小,但在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细胞膜是体内的一种半透膜,它将细胞内和细胞外液隔开,并只让水分子自由透过膜内外,而K+、Na+则不易自由通过。
因此,水在细胞内外的流通,就要受到盐所产生的晶体渗透压的影响。
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上常用晶体物质的溶液来纠正某些疾病所引起的水盐失调。
例如,人体由于某种原因而缺水时,细胞外液中盐的浓度将相对升高,晶体渗透压增大,于是使细胞内液的水分通过细胞膜向细胞外液渗透,造成细胞内液失水。
如果大量饮水或者输入过多的葡萄糖溶液,则使细胞外液盐浓度降低,晶体渗透压减小,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向细胞内液中渗透,严重时可产生水中毒。
高温作业之所以饮用盐汽水,就是为了保持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的恒定。
毛细血管壁也是体内的一种半透膜,它与细胞膜不同,它间隔着血浆和组织间液,可以让低分子如水、葡萄糖、尿素、氢基酸及各种离子自由透过,而不允许高分子蛋白质通过。
所以,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液与组织间液之间的水盐平衡不起作用。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血浆中蛋白质减少时,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就会降低,血浆中的水就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液,致使血容量降低而组织液增多,这是形成水肿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