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
职教硕士: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的有效途径
龙源期刊网 职教硕士: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的有效途径作者:张建荣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9年第08期我国拥有一支逾百万人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却没有职业准入的专业化标准;虽然设有专门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部分高校的二级学院也开设了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但事实上,每年新增的职教师资中,只有极少部分毕业于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
这导致了职业学校难以招聘到合格教师,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
一般认为,职教师资需要具备“双师型”素质:既要掌握工程技术学科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掌握教育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的基本方法。
不仅如此,职业教育教师还应具备一种他人无法替代的职业核心能力,即在教学中把职业、技术、教育融为一体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程师或技师”的技术操作能力的线性叠加或“物理组合”,而是在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传授训练过程中所必需的专业教学能力,是职业能力与教学能力的“化学合成”,是建立在跨学科知识结构上的复合型职业能力。
这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养成,不能寄希望于亡羊补牢式的职后短期培训。
职后培训可以补充或改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但限于时间、精力、经费和培训机构的认识水平、设施条件、负责态度,其效果常常不尽人意。
笔者认为,通过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职教师资,符合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目前职教师资学历提高的途径有攻读工程硕士、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或中职教师、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
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上述学位教育均无法涵盖职教师资培养目标,无法适应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专门的学位种类——“职业教育硕士”,开展职教师资的专业化培养。
这是一个职业型的学位,根据职业院校教师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教学。
这是一个硕士层次的学位,学生入学前必须掌握某一工程学科或专业领域完整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过程应完整地包括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等各个环节。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策略研究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策略研究摘要: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师资力量薄弱已成为影响其教育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推进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必须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本文从认识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出发,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角度提出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一体化策略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68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快速发展的经济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的需求亦在增加。
我国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上。
以天津市为例,《2013年度滨海新区技能的工人紧缺工种参考目录》中,共有55种一线技能的人才最为紧缺。
保安、家电维修工等服务业职工,以及无线电调试、计算机系统操作、电子仪器仪表测试装配等工业特殊技能人才均成为紧缺人才(渤海早报20130205)。
利用好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环境,必须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进而提高职业教育培养对象质量。
1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概念1.1 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即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2] 1.2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具有教师专业化内涵的共性。
但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上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所以,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职业教育有着区别于普通教育和其他各类教育的根本特点:一是职业性;二是实践性;三是社会性。
构立体化培养模式,促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
构立体化培养模式,促教师专业化发展职业教育攻坚,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培养是重点。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这实践教学能力弱、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等问题。
通过调研,桂林市以“构建立体化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基本思路,通过多途径切实加强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为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为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负责人,现将我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的体会与大家做一交流。
一、认清形势,建立职教师资培训机制。
鲁昕副部长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高度重视内涵建设,抓师资队伍建设,就抓住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环节”。
为此,我市制定了《桂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2008年—2012年市级培养培训实施计划》,明确了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行目标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把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作为我市职业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作为整体推进我市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机遇和重要突破口,在工作的规划、推进和保障上,做到了优先研究、优先部署、优先支持。
二、加大投入,健全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为落实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实施计划各项目标,我市从职教攻坚财政性经费中,安排3%比例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启动了桂林市中职教师队伍培训方案和中职名师培养计划。
2009年以来,我市近百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1000多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自治区级培训、2400余名教师参加了市级转岗教师、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中职教师职业基础技能、中职德育新大纲和制定中职学校教学方案等项目的培训。
通过培训,有500余名参培教师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举办了中职校级领导全员、提高和高级研修班的培训,使参培校级领导增强了形成科学的学校发展观、提升创办特色学校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扎实推进,确保师资培训质量。
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培养机制探讨
1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结构。 .
表 1 全国 9所化工高职 院校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 被调 专科 人数 博士 硕士 本科 专科 以下 人数 20 2 8 1 37 l 4 l5 l 1 l 5 3 l
上 。我国台湾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要求具有硕
士 以上学 位 , 必须有 5年 的教 学 经 验 和 4年 的工 程
养具有 专享 的教 育 门类 和专有 序列 。这一 切无 疑反
映 了德 国教 育界对 于职 教师 资培养 问题 的深厚感 情
发达 国家对 高职 院校专 业教 师 的要 求 比普通 高 校更 高 。例如 : 国要 求社 区学 院 的 专业 教 师具 备 美
硕 士 以上学 位 , 工科 学 校 的毕 业 生 还须 专 门学 习一
待 解决 的 问题 。借鉴 国际高职教 师 专业 化发展 的 经验 , 国 高职教 师 的 专业 化发 展 可 以从 三 大 方 我
面入手来创新培养机制 : 一是 学校 内部的培养机制 ; 二是 高校及培训基地的培养机制; 三是企业及
行 业协 会 的培养机 制 。
[ 关键词 ] 高职 ; 师 专业化 ; 状 ; 教 现 培养机 制 [ 作者简 介 ] 李 弘(99一 ) 男 , 15 , 常州_程 职业技 术 学 院科 技 处 处 长 , T - 副教 授 , 要从 事精 细 主 化 工研 究。 熊威 (90一 ) 男 , 州 工程 职 业技 术 学 院 高教 所 助理 研 究 员, 18 , 常 主要 从 事 高等教 育 管
启迪 和 帮助 。 ( ) 一 发达 国家和 地 区高职教 师 的执业 要求
位 , 博 士学位 授予权 , 而培养 了大批 有 志于从 具有 从
事职业 教育 的教 师 与研 究 型 学 术 专 家 。同 时 , 教 职 师资 的培养 均在 研究 性 大 学 里 实施 , 教 师 资 的培 职
职教师资类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大 众 文 艺大252随着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许多职业院校纷纷开办音乐表演专业,培养各种风格流派的职业歌唱演员,节目主持,乐器演奏员,演艺经纪师等职业音乐人。
由于音乐文化产业链中的音乐表演职业,具有较为特殊的行业规律,演艺人员新旧更替频繁,个人艺术从业周期相对较短,因而业界需要源源不断的吸纳,包装,扩充,推荐新人。
众多年轻人,怀揣明星志,义无反顾的投身”艺考”大军,进而促使职业音乐教育领域繁花似锦,欣欣向荣,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为了加强音乐职业教育领域师资队伍建设,为职业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合格的专业师资.数年来,我们本着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宗旨,以务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围绕提高职教师资类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改研究与实践,现作综述如下。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长期以来,音乐学(师范类)本科专业面向普通中小学培养从事国民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音乐教师,是我国师范大学音乐院系办学的主要任务,已经形成了稳定科学的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
然而.音乐表演本科专业教学,却因诸多因素影响,呈现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种观点认为,师范院校开设的音乐表演专业,应该向国际国内专业音乐院校学习,培养一流的高水平音乐表演艺术家.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师范院校不具备专业音乐院校办学条件,无论在生源基础师资队伍,教学经费投入,软硬件设施等各方面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因而只能因地制宜的为地方院团演艺机构,社会团体等部门培养音乐表演应用型人才.针对上述状况,本课题组坚持从实际出发,广泛深入演艺娱乐业,职业院校进行走访调研,反复进行论证分析,最终形成共识。
我们认为,当今音乐文化事业与产业领域既需要专业音乐院校培养高水平的音乐表演艺术家,同时也需要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和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尤其社会娱乐演艺业所需求的职业艺员,具有周转频率高,需求量相对较大。
以通俗,严肃,流行音乐为主导的现代音乐表演市场,主要以风格多样性为主。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探索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探索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专业培养模式。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
其中,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就显得特别关键。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三个方面探索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
首先,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的目标应该与时代发展需求相契合。
随着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培养目标既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传统的教师资本科专业课程过于理论化,与实际需求脱节。
因此,在教师资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加入更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课程,例如项目实践、实习、设计与创新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站在实践中反思和总结,进而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实践环节是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因此,在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中,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例如开展校外实习、校企合作项目、实际案例分析等,提供给学生更多真实的实践机会。
综上所述,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时,应优化课程设置,加入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课程,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提供给学生更多真实的实践机会。
只有通过这样的专业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职业教育教师。
职教师资专业化:变迁、基点、路径
计划 ,有 的只 是 对 职业 的尊重 和 在 每一 件 具 体 工作 实践 中 的技 术模 仿和 悟 化 。 但 随着技 术 的
大 的进展 ,为我 国职业 教 育 发展 做 出 了极 大贡 教 参与者 全 员主动 适应 的发展 过程 。
还 比较模 糊 ,即职 教 师资 发 展 的变迁 、职 教师 资研 究 的起 点 、职 教 师 资专 业化 的基 点和 职教
师 资 的 生成 等几 个 问题 的研 究似 乎还 没 能抓 住 要 害 ,下面 将对 这几个 问题 进行 梳理 。
第 1 2卷 第 5期
2 0 1 3年 1 O月
广 州 职 业 教 育 论 坛
G U A N G Z H O U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F O R U M
Vo1 .1 2 No. 5 Oc t. 2 O1 3
文 章 编 号 :2 0 9 5 — 3 — 0 3
直 伴 随着 这个 过 程 。但 是 ,对 职教 师 资 发展
进行 系统 的研 究在 中 国却 是个 崭 新且 滞 后 于实 践 的领 域 。 当前 ,关 于职 教师 资 的研 究 已经深 入 到 了职业 教 育师 资 如何 生 成 的层 面 ,达 到 了
为代 表 )和 学校 举办 职业教 育 ( 中 国为 代表 )。
诱致
石伟 平 在 《 时代特 征 与 职业 教 育 创新 》 的 前 言 中提 到 “ 现 代职 业 教育 对 我 国来 说 是个 舶 来品” 。 …我 国的职 业教育 发展 , 真 正意 义上 说 ,
收 稿 同期 :2 0 1 3 — 0 5 — 1 8
作 者 简 介 :严 新 ( 1 9 7 4 一 ) , 男, 安 徽 芜 湖 人 ,硕 士 ,助 理 研 究 员 ,研 究 方 向 :职 业 教 育 , 教育 管理 。
拓宽职教教师培养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重构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模式:问题与对策
重构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模式 题与对策
口 贺 文 瑾
●
●■■ ■■I
●
摘
要 : 行 职 技 高 师 职 教 教 师 教 育 主 要 存 在 教 师 教 育 定 位 “ 专 业 化 ”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师 范 化 ” 教 师 现 泛 、 去 和
教 育 制 度 “ 整 合 化 ” 大 问题 。 为 了 重 构职 技 高 师 职教 教 师 教 育模 式 . 待 采 取 如 下 对 策 : 进 专 业 化 的 职 教 非 三 亟 促
滞 后 . 能 适 应 职 业 教 育 现 代 化 和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的 不 要 求 , 析 现 行 职 技 高 师 职 教 教 师 教 育 模 式 可 以 发 分 现 , 要存 在 如下 问题 : 主
f 、 技 高 师 教 师 教 育 定 位 呈 现 “ 专 _ 4 倾 向 一 职 泛 . 匕” I E-
中 图 分 类 号 : 1 G7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 5 8( 01 1 — 0 7 0 1 0l 7 l 2 0) 9 0 4 — 3
职 技 高 师 作 为 培 养 职业 教 育 师 资 的
“ 作 母 工
现 实 中 .一 方 面 职 校 教 师 学 科 结 构 不 够 合 理 .
机 ” 承 担 着 为 职 业 教 育 培 养 专 业 课 教 师 的 重 任 。二 . 十 多 年 来 , 技 高 师 自 主 创 新 , 极 探 索 有 特 色 的 职 积
职 教 教 师 教 育 模 式 . 累 了 较 为 丰 富 的 职 教 教 师 培 积 养 经 验 . 我 国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输 送 了 一 大 批 合 格 的 为 职 业 教 育 师 资 然 而 . 着 社 会 对 职 业 教 育 师 资 需 随
职教师资培养: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养 的“ 双 路 径 ”: 院校 培 养 与 市场化 培 养 “ 双 管 齐下 ” 不 失 为一 种好 的策略 , 即: 继 续 坚持 “ 院校 培养 ” 的 特 色
职 教 师 资 质 量 的关 键 一 环 。 在 职 业 教 育 日 益 关 注 内 涵 发展 、 注 重 质量 提 升 的 大背 景 下 。 职 教 师 资 培 养
已成为 当前 一个 亟待 关注 的 问题 。
一
悬 殊 过大 。 因此 , 从这 个 意义上来 看 , 培 养 职 教 师 资
( 一) 作 为 职 教 师 资培 养 最 主 要 路 径 的 “ 职 技 高
师 院校 培 养 模 式 ” 处 于 明显弱 势地位 从 当前 职教 师资 培养 的实 践来 看 . “ 院校 培养 ” 成 为职 前职 教 师资培 养 的主要 路径 。 这些 院校包括
首先 。 按 当前数 据测 算 , 独 立设 置 的 、 专 门培养 职 教 师 资 的八所 职技 高 师 院校 年 均培 养 职 教 师资 数 量 非 常 有 限 。受 世 纪 初 大 学 扩 并 、 综合 化等 教育
之路 , 提 高 以职技 高 师为核 心 的院校职 教 师 资培 养 能力 ; 开放 职教 师 资培 养 市场 。 建立健 全 职教 师 资“ 来 源
多元 化 ” 的制度 保 障 。 实施职 教 师资“ 专业化 ” 认 证 策略 。
关键 词 : 职教 师 资培养 : 职 技 高 师
作者 简 介 : 孙 翠香 ( 1 9 7 5 -) , 女, 山 东德 州人 , 天 津 职 业 技 术 师 范 大 学 职 业 教 育 学 院教 育 学 系 系 主 任 , 副 教授 。 教 育 学博士 , 硕 士生 导师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是 教 育 基 本 理 论 、 职 教教 师教 育 。 基 金 项 目 : 本 文 系全 国教 育 科 学 规 划 2 0 1 2年 度 教 育 部 青 年 项 目 “ 高等 职 业 教 育 质 量 评 估 机 制 研 究 ” ( 编
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
龙源期刊网 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10期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和普通教育一样,在职业教育领域,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话语。
正是在教师专业化成为现代教师发展之典范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多一份审慎的思考,多一些追问和反思。
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最早由英国的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Carr-Saunders,A.M.)于1933年提出。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宣称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教师培养、任用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相应的教师专业化制度主要包括教师培养制度、任用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
与普通教育相差无几的地方在于,职教教师同样需要具备深厚的教育功底、优秀的教学能力以及扎实的学科知识,不同的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职教教师还必须掌握关于职业工作过程的知识,甚至具有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和产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和知识。
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职教教师专业化建设已经成为影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
教师专业化既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职教教师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更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职教教师的专业化战略反映了一个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程度,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迫切需要专业化的职教师资力量。
同时,职教教师专业化可以改变教师职业性格的封闭保守、知能结构的僵化陈旧、思维领域的世俗功利,以及创造个性的萎缩凋谢等现象。
总之,职教教师实现专业化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接受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为社会提供服务。
职教教师专业化的措施。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作者:暂无来源:《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 2013年第4期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实施过程,提高项目开发质量,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项目以加强“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为目标,遵循职教师资培养的规律和特点,突出职业学校对专业师资的能力要求,开发覆盖职教师资培养过程的系列成果,促进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升职教师资培养的整体水平。
第三条项目开发周期为3 年(2013年-2015年)。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组织具备条件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具体包括:88个专业项目(项目编号为VTNE 001至VTNE 088)和12个公共项目(项目编号为VTNE089至VTNE 100)的成果。
第二章过程管理第四条申报与立项。
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有关要求,具备职教师资培养资质和研究基础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进行申报,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项目牵头单位,公示后批准立项。
第五条开题。
主要审查项目内容的充实性、项目计划的科学性、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和人员分工的合理性等。
对未通过开题的项目要限期进行复评,复评仍未通过的取消立项资格,另行遴选项目牵头单位。
开题采取相对集中形式进行,时间截止到2013年7月。
第六条阶段检查。
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组织专家进行阶段检查,原则上每半年进行一次,对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每年1月,下发本年度项目开发工作方案。
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进行中期检查。
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历史、现状与体系构建
过程 的质量 要 素进 行管 理 和控 制 , 学 校 内部 质 量 管 理 的关 键 制 度 包 含 教 学 管 理 与 质 量 监 控 制 度 、 内 审/ 外 审 制度 和满 意度 测 评制 度 三部分 ; 3 . 职 业 教 育 认证 制 度创 新 , 目的在 于发 挥政 府 、 行业 、 企 业 及 社 会对 职 业教 育 的管 理与 监督 作用 . 认 证 依 据 是 教 育
度创 新 . 目的 在 于 对 职 业 教 育 机 构 中 教 育 服 务 实 现
向多元 , 走 向国际 , 政 策 保 障更 加 完 善 。
改革 开 放 以来 。 我 国职教 师 资培 养取 得 的成效
有 三 : 一 是形 成 了较 为完 整 的“ 本—— 硕 —— 博 ” 一
体 的人才 培 养体 系 : 二是 形成 了 多渠 道师 资 培 养路 径 ; 三 是 形 成 了 特 色 性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但 我 国 职 教师 资培 养仍 然存 在 问题 , 主 要 有 培 养 目标 定 位 不 准、 课 程结 构 缺乏 特性 和 培养 规模 仍然 不 足 。 基于 此 . 作 者 提 出 构 建 中 国 特 色 的 职 教 师 资 培
它 界 定 了 职 业 教 育 的 职 业 能 力 标 准 和 职 业 准 人 资
行 业 文化不 是 简单 的依 存 和适 应 . 而 是 倡 导 外 化 态 度 和 内涵精 神 。
格 ; 国家 职业 教 育 质 量 框 架是 关 键 制 度 , 是 一 系 列
我国职教师资培养 : 历史 、 现 状 与 体 系构 建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学 院先 后 成 立 。 大 发 展 阶 段 的主 要 表 现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1788字)一、工作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35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XX〕13号)的精神,“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以下简称职教师资基地)等有关机构,开展职教师资培训项目建设,开发80个重点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形成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和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包、校长培训包和公共基础研究成果,促进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升职教师资基地的培养培训能力,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二、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本项目由符合条件的职教师资基地牵头承担,吸收其他符合项目开发要求的单位共同参与。
项目牵头单位须为相关学科、专业和师资优势明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经验丰富、成绩显著的本科高等学校,具有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具备课程与教学法研究力量的单位优先考虑。
项目开发人员由职教师资基地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法研究人员,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和校长,企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等组成。
项目负责人应由具有较高的专业造诣,熟悉职业教育,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学者担任。
三、项目申报与立项职教师资基地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项目专业目录》及有关要求,申报拟承担的相关专业的开发项目。
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各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经两部审核后批准立项。
四、工作步骤项目实施分为准备、研发、验收和成果汇总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制订项目开发计划、组织研究队伍、培训研究人员、开展前期调研、完成开题答辩等,时间截止到20XX年12月。
项目开题时间由项目负责人提出,项目牵头单位审核后,报项目开发管理办公室。
开题答辩由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分批进行,对未通过答辩的要限期进行复评,复评仍未通过的取消项目承担资格,另行遴选项目承担单位。
专业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ppt课件
教学安排
课程性质来分,可分为必修和选修; 从课程类别上来分,可分为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实践环节。
培养基本条件
通用设备示波器、万用表、信号源、电源、 频谱仪
专用设备 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射频电路、 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FPGA实 验
配合起来可以做系统级实验
在职业领域方面集中在通信领域的研究、 设计、开发的和工程设计;电子产品、通 信设备和网络的设计、制造、规划、管理、 维护等。
培养规格
学生完成基础学习任务后,应具有扎实的 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理论,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培养基本条件
通信工程专业的实验项目总体上有专业课 随课实验及专题实习。
普通本科院校
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汕头大学、皖西学院、成 都工业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地理上覆盖广泛;学术层次上覆盖了通信 工程的多个层次
培养定位
一般一本院校为研发型与应用型兼顾(电 子科大感觉应用型更多一些),而二本院 校多为应用型;
岗位群如前P41
通信工程专业发展
传统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 物联网 移动通信 4G已经投入使用,5G开始研发
通信工程专业教师能力分析
基本 素养
整体 能力
专业教 学能力
专业 能力
专业基本素养
• 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 行业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开设的课程(丢了所有与数学相关)
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 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电子线路CAD技术、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应用技术、电 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电子测量与产品检测 技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电子整 机原理与装配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电 工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子设计与制作实 训、电子整机装配调试维修实训、综合实 训。
浅析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培养
种状况制约 了就业指导课 的运行秩序和效果提升。也会影 响 到学生从学校走 向职 场的前期 准备 , 而不利 于整个学校 学 从
生 的就 业 。
二、 困扰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专业化师 资队伍建设的 因素 高校职业指 导工 作是 一项 事关学 校前途 命运 的重 要 工
职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收到实效。 ( ) 二 配备足够数量 的就业指 导师 资 教育部已经 在有关 的文件 中明确规定 : 就业指 导工 作 在
一
职业指导工作是通过 为学生提 供就业指导 服务 , 帮助学 生树立正确 的择业观 、 提高学生的就业 能力 。因此 , 指导学 在 生完成职业测评 、 职业生 涯规划、 职业意识训练和就业技能训 练并提供咨询 服务 的过程 中, 教师 应 当扮演 引导者 的角 色。 然而 , 现在高职院校中的职业 指导重 管理 , 轻服务 , 在课堂教
业化 师资队伍 的培养有所 助益。
一
业指 导教 师队伍还处在一种 临时拼凑 的状态 , 使得 这部分教 师没有归属感 和发展 目标。从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的现状看 , 目前 尚无综合性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 , 职业指导 教师基本上是 没有经 过专业 、 系统 的训 练 的“ 半路 出家” , 者 多是身兼数职 , 比如辅导员、 党总支 ( 支部 ) 书记 和“ 思想政 治 理论课” 教师 , 职业指导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属物。 辅导员是一线 的学生工作者 , 接触 学生 的机会多 , 对学生 情况 比较熟悉 , 但辅导员事务性工 作繁 多 , 也经常把就业指导 课上成思想政治教育课 , 学生不乐 于接受 , 更不要提教育的效
学、 日常咨 询过 程中 , 指导 者多数 以管理者 的身份 出现 , 只是 注重于安排招聘会 , 提供就业信息 , 却忽视 了职业指导服务 本
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探讨
纵 观 教 师 职 业 发 展 的 历 史 . 们 看 到 教 师 必 须 我
第 一 , 业 理 论 知 识 陈 旧 。虽 然 有 些 教 师 具 备 专
一
提 高 其 专 业 化 的水 平 , 教 师 成 为 象 医 生 、 师 、 使 律 工 程 师 类 似 的 专 业 工 作 者 从 事 职 业 教 育 的 教 师 除 了
关 键 词 : 职 教 育 ; 师 专 业 化 ; 养 模 式 ; 国 职 业 教 育 高 教 培 德
作 者 简 介 : 楠 ( 9 3 。 , 宁 营 口人 , 阳 师 范 大 学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学 院 教 师 , 育 硕 士 , 究 方 向 林 1 7 一) 女 辽 沈 教 研
为教 师教 育 和 职 业 教 育 。
第 二 , 业 实 践 技 能 差 。 很 多 高 职 教 师 缺 乏 企 专 业 工 作 、 产 实 践 的 经 历 . 此 在 教 学 中避 重 就 轻 . 生 因
出 :任 何 职 业 工 作 和 职 业 教 育 。 是 以 职 业 的形 式 “ 都
进 行 的 。它 意 味 着 。 业 的 内 涵 既 规 范 了 职 业 工 作 职
更广 。
从 目前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师 资 情 况 分 析 来 看 . 无 论 是 综 合 性 大 学 办 高 职 或 独 立 高 职 院 校 . 师 资 在
要 的 影 响 和 作 用 。 职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也 日益 成 为 了 高 提 升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保 障 。 职 教 师 既 担 高 负 着 普 通 教 师 的 专 业 化 成 长 任 务 . 时 也 具 备 着 特 同 殊 的专业成 长轨迹 。
特校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公 平 和 改 善 民生 的重 要 任 务 ” 。由
作 不 同于 一般 教 育 工 作 。 因为 具
师 资 队伍 的专 业 化建 设 ,让每 一
视 骨 干 教 师 的 培 养 ,创 设 条 件 培 养 一定 比例 的名 师 、 级教 师 、 特 学 科 带头 人等 。 () 级 政 府 在 特 殊 教 育 教 3各 师 的教 育 培 训 中应 加 大投 入 资金
要 有 爱 心 和耐 心就 能 当 特教 教 师 等 种 种错 误 的观念 ,体 现 出对 特 殊 教 育 事 业 和 从 事 特 教 的 工 作 者 的一种 尊重 。
( ) 地 政 府 要 保 证 特 殊 教 2各
为 提 高教 师 专 业 化 水 平 , 加 强 师 资 队伍 的 建 设 , 者 认 为 : 笔 ( ) 快 建 立 和 实 行 特 殊 教 1尽 育 专 业 资 格 证 书 f] 。建 立 特 殊 i度 e 教 育 专业 资 格证 书 制度 可 以明确
的待 遇 。 职 称 评 定 、 彰 奖 励 等 在 表
方 面 ,要 对 特 殊 教 育 教 师 给 予 适
(本 文 获 全 国 第 三 届 现 代 特 殊 教 育 论 文 大 赛 一 等 奖 ,刊 载 时
有 删 节 ; 者 单 位 : 江 省 杭 州 市 作 浙 杨 绫 子 学 校 , 1 0 8) 3 00
依 据 。它 能 在相 当 大程 度 上保 证 特教 师 资 队伍 的整 体 素质 和 专业
化 水 准 .还 能 显 示 出 特 殊 教 育 工
当倾 斜 ,甚 至可 以考虑 将 特 殊教 育学 校 教 师 的职 评进 行 单 列 。重
!
维普资讯
杨慎耘
从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入手谈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
虽然很 多研究者从 职教教 师专业 发展 的视角 对职教 师资
培养培训 进行 探索 时都 涉及 师 资来 源一 职前 培养一职后
充其量也 只是一种摆设 , 治标而不治本。
2 .目前 的研究更多地倾 向于对其他 国家职 教师资培
培训等三个基本 环节 , 但对职 前培养 、 入 职培训 和职 后培 训的 目标 、 模式 、 内容等方面的衔接 问题鲜 有提及 , 对职教 教师教育 质量监控和长效保障机制等 问题 的研究也很 少 。
认, 我 国的职教师资 培养培训起步较 晚 , 加上相关 政策 、 制
度不完善 , 在探索 中国特色职教教 师教育体系的过程 中借
鉴发达 国家 的经 验在所 难免 。但有 些研究 者过 于依 赖其
他 国家 的先进模 式 , 夸 大 了启 示 的作 用 , 没有经过 实证考
的教 育 J , 也就是在终 身教育思想 指导下 , 按 照教师专业
继续教 育研 究
2 0 1 3 年第2 期
从 职 教 教 师 教 育 体 系 入 手
谈 职 教 师 资 的 培 养 培 训
余 婉 娜
( 韩 山师 范学院 教务 处, 广东 潮州 5 2 1 0 4 1 )
摘要 : 职教 师资培 养培训相 关研究存在 若干问题 , 当前 的研 究尚缺乏对整 个职教 教师教 育体 系的研 究。为此 , 应 从推进职教教 师教育一体化改革 、 探 索中国特色职教教 师教育模 式及 完善职教教 师教育的相 关帝 】 度等 三个方 面入 手 来构建职教教 师教 育体 系。从专业化的角度 结合 中国职教教师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来探讨职教教 师教育体 系的构建是 职教 师资培 养培训 问题研 究的总体趋势, 也是积极推进 中国特 色职教教 师教 育体 系 研 究进 程的必由之路 。 关键 词 : 职教师资 ; 培养培训 ; 职教教师教育体 系
职教师资培训方案
职教师资培训方案职教师资培训方案一、培训背景和目的职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促进教育改革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
而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人才,职业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质量。
为了提高职业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增强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我们制定了以下的职教师资培训方案。
二、培训内容1.师德修养学习师德修养是职业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本次培训将邀请专家给与讲解,教职员工将会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了解职业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促进职业教师的师德修养,维护职业教育的发展。
2.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实施职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本次培训将邀请行业内具有一定资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开展学科培训,职业教师将会通过案例分析、现场示范等方式进行学习,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技能,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水平。
3.教学方法与技能教学方法与技能是职业教师必备的教学素质,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关键。
本次培训将邀请高水平的职业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教职员工将会通过仿真教学等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和交流,学习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更多元化和有效化。
4.信息技术和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和实践教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次培训将邀请信息技术和实践教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解,重点学习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实践教学,推动职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三、培训方式和时间安排1.培训时间本次培训计划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
2.培训方式本次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如线上网络视频培训和课程学习、线下课堂教学、现场实践教学等方式相结合,确保教职员工能够灵活和方便地参与到培训中。
四、成果评价和持续跟踪本次培训将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和实操操作等方式,了解培训效果和学员的进步情况,及时发现不足和问题,并加强跟踪和指导,确保培训效果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层次、机构及方式喻忠恩许玲*(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 510665)内容摘要:硕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立普通高校专业教育与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相结合的、开放的“3+1”模式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是我国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硕士;职教;师资,专业化基金项目:2009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课题“硕士层次中职师资培养模式探索”(GJA094001)。
主持人:许玲。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以及内涵建设的不断推进,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01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师资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要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充实数量、提高素质、规范管理、加强保障,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适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①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的路径。
尽管学术界就职教师资素质结构及其如何实现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如现阶段应该主要培养什么层次的职教师资、应该由谁来承担培养任务以及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培养等。
本文试图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以及职教师资培养的实际,就硕士层次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一、硕士层次职教师资规模培养势在必行我国职教师资专门化培养主要是由上个世纪80、90年代建立或改建的职技高师院校以及部分普通高校内设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来承担。
30年来,这些院校为我国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一大批本科层次的师资人才,为职业院校教师普及本科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我国职业院校师资学历层次的提高以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本科职业教育,以本科层次为主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开始面临重大挑战,硕士层次的职教师资的规模化培养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首先,当前职业院校的师资需求集中在硕士层次。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师资队伍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充实,整体学历水平提高迅速。
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例。
教育部网站信息显示,到2014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中已基本普及本科学历,具有硕士学历及以上的比例已经达到6.24%。
②事实上,在沿海发达地区的比例远高于这一平均数据。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高中职处提供的2014年统计数据,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将近90%,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为7.3%;而在珠三角地区,许多城市的*喻忠恩(1970-)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育史;许玲(1965—)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育管理。
比例更高,如深圳市中职学校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14.7%,珠海则高达16%。
在这种硕士学历比例不断提高的形势下,除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以及少数特殊专业外,多数中职学校专任教师的引进均要求具有硕士学位的毕业生。
鉴于我国较多高职院校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原有教师中硕士层次的比例偏低,为此,教育部于2000年颁发《关于加强高职( 高专) 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 。
”十几年来,这些高职院校通过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以及引进人才的方式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整个学历层次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同时,由于其中较多学校为将来升格为本科层次院校做准备,新进教师的学历标准一般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执行。
此外,由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在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评价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上所执行的标准实际上趋同于普通高校,多数高职院校出于人才学历结构、学术研究以及学科建设发展水平提高的需要,不得不抬高入职“门槛”。
因此,近年来,硕士以及博士层次的毕业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师资引进的主力。
其次,本科职业教育的举办需要硕士层次的职教师资。
2014年6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
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这意味着,发展本科阶段的职业教育将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目的在于,这些本科职业教育将与现有高职院校一起,构成我国规模庞大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我国高层次技能技术人才培养以及新兴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而这些院校能否承担起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这些学校能否有与本科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这些院校除了要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转型外,还需要有充足的、与本科职教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师资作为后备军。
显然,作为本科职业院校的师资,其学历要求应该在硕士层次及以上,而目前的本科层次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显然无助于这些院校的顺利转型和长远发展。
因此,本科职业教育的举办,意味着我们必须尽快建立硕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否则,这些院校转型为职业教育只能沦为空谈。
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有论者提出我国应开始注重博士层次职教师资的培养问题,因为这一层次的职教师资需求巨大。
③笔者认为,师资的学历学位要求既要有合理性,也要有可行性。
事实上,职业类院校办学目标主要注重实用型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不是其重点,因此在职业院校引进适量的博士学位师资是合理的,但主要需求的还应该是硕士层次的师资人才。
而且,这种典型的人才高消费与职业院校的师资人才需求并不相符,这与地方高校转型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初衷也是相悖的。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存在事实上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专业差异,未来职教师资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学历多元化形态。
因此,未来的职教师资培养并非只限定于硕士层次,而将是以硕士为主体、以本科和博士研究生为补充的多层次结构。
综上,我国目前以本科层次为主体的职教师资培养显然已经滞后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实现职教师资培养转型,规模化培养硕士层次职教师资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否则,既不利于现有职教师资培养院校的发展,也不利于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二、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机构从1979年创办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依托普通高校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我国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的基础。
前者目前共有 8 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后者约 32 所,包括原国家教委先后批准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 8 所高等院校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或农村职教培训中心,作为国家教委直接联系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但是,我国自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以来,职业院校的师资引进实际上是多元的。
也就是说,在上述中高职院校师资引进尤其是硕士层次师资的来源的并不止于职技高师院校和普通高校设置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事实上,从数量上看,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办学实力相对较弱,职技高师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只是培养了其中为数不多的硕士层次职教师资,而大部分实际上是由普通高校尤其是工科大学培养出来的。
职技高师培养职教师资是近三十年来师资专门化培养的重要方式,而普通高校培养职教师资则体现了世界范围内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基本趋势。
由此可以看出,职教师资培养的机构多元化实际上反映了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尚处于传统的专门化培养和现代的专业化培养的过渡阶段。
普通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存在则是这种过渡阶段的典型反映。
这是因为,这些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实际上是在独立设置专业的基础上培养师资的,而不是从师范教育的角度面向整个学校及其专业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培养。
在这个过渡阶段,传统的师资专门化培养受到了来自职业院校的挑战,但教师专业化培养本身却远远没有完善。
很显然,这种过渡阶段的存在是我国职教教师教育从传统向现代发展所处阶段的反映,也表明我国职教师资教育还远不成熟,远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职教师资教育体系。
同时,这也反映了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不彻底、缺乏配套措施的实际状况。
这种状况决定了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尤其是着眼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以及硕士层次职教师资的培养,两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一方面,现有专门化师资培养能力不足。
如前所述,这些职技高师院以及普通高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较长时期以来以培养本科层次职教师资人才为主,硕士层次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专业和人数均极为有限。
为突破职教师资培养能力的局限,2001年,我国在职技高师院校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这一硕士培养类别,到2011年,这一硕士培养类别的招生范围扩大到高等职业院校,简称为“职教硕士”,到2014年,又进一步将这一硕士类别中的大部分学科归类到教育硕士中。
从2001年设立这一硕士类别,到2014年归类进教育硕士,历时14年,这一硕士类别在我国职业教育硕士层次师资培养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职技高师整体办学时间短、办学水平有限,硕士层次的毕业生数量不多。
另一方面,普通高校毕业生师范性较弱。
从普通高校培养职教师资的角度来看,与职技高师院校相比,他们具备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开发的能力和潜力也好于职技高师毕业生。
因此,许多职业院校更欢迎普通高校尤其是办学实力较强的知名工科大学或综合大学毕业生。
但是,这些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并不是师资人才,而是实用型人才或学术性人才。
因此,作为职教师资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存在比较普遍的师范技能缺陷,并且这些毕业生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所接受的教师教育极其有限。
有研究者对一万多名高职教师的抽样调查表明,由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师的占67.1%,由高校调入的占8.7%,由企业调入的占22.2%,由科研机构调入的占2%。
这些教师上岗前普遍缺乏应有的考核和培训。
④这些毕业生被招聘到学校后,接受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这种职前培训一般时间比较短、内容少,且无法进行较为系统的师范能力训练。
这些师资不仅缺乏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在教学上多基于经验、受到传统普通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较大,很难较快适应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对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