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音乐美以在诗歌欣赏教学中运用

合集下载

论诗歌的音乐美以及在诗歌欣赏与教学中的运用

论诗歌的音乐美以及在诗歌欣赏与教学中的运用

水井水饮处 , 皆能歌柳词” 。古代如此 , 现代亦 如此 , 我国 以闻一 多、 徐志摩
这首诗歌的首章“ 轻轻的我 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 的招手”, 末
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 , 也很重视现代 诗歌 的音乐美。诗歌 的音 乐美是 章“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 的来” 重章叠 句, 构成 了诗 歌的主旋 律。这
3 / 4 X x × l x. X
轻 轻 的
I x x x I墨墨 x x
芷 如 我 轻 轻 地 来
我 走 了 ,
x _ xX x J x x — t x x 一 『 × x X J × 一 X “
我 轻 轻 地 招 手. 作 剐 西 天 的 云 彩。
中 国 古代 称 不 合 乐 的 为 “ 诗 ”, 合乐 的称 为 “ 歌” , 现 代 才统 称为 “ 诗 的一 潭 / 不是清泉 , 是 天 上 的 虹/ 揉 碎 在 浮 藻 间/ 沉淀 着彩虹似 的梦。寻梦? 向青 草 更 青 处 漫 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 星 辉 斑 斓 里 放 歌 。 但 我 歌” 。“ 诗” 与“ 歌” 自古就是水 乳交融 , 不分 彼此 的, “ 诗” 即“ 歌”, “ 歌” 即 撑一 支长 篙 /
氛, 传达不同的情感 。例如舒婷的《 致橡树 》, 诗歌 中的“ 你、 己、 曲、 仪、 雨、
起、 里、 意、 戟、 离、 息、 依、 里、 躯、 地” 的韵脚为 “ I ” 或“ d ” , 读音相似 , 发 音 显 得绵长、 细腻 、 清脆 , 恰 到 好 处 地 表 达 出 女 性特 有 的 柔 和 细 腻 的情 感 。 一 般 来说 , 抒 发 高 亢激 昂感 情 的诗 歌 , 常 常 使 用 响 亮 的 阳韵 ( 带鼻 音 的 韵 母 ) , 这 种 韵母 洪 厚 响 亮 ; 抒发优美 、 细腻 , 或悲怆 、 凄 楚 的情 感 的 诗 歌 , 多用 不 太 响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1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1、了解题目背景首先我让同学注意题目。

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

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

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

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

然后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意,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

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

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

谢冕老师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

诗歌欣赏教学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诗歌欣赏教学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诗歌欣赏教学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摘要】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

通过欣赏一些优秀诗歌,真实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章阐述了诗歌欣赏教学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诗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代教育理念下提高诗歌欣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求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欣赏;必要性【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

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赏析优美的诗歌,梳理作品脉络,理解诗歌意象,把握作品主旨,学会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外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这是诗歌赏析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诗歌欣赏教学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必要性1.诗歌欣赏有助于拓展学生思路、陶冶人情,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新课程强调人文精神,欣赏诗歌可以侧重人文性和文学性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学生艺术情操的品位,达到陶冶性情提高素质的目的。

比如:苏轼《赤壁赋》里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就给我们幽雅、静美的享受。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道出了战争生活的惨象与军旅生活的痛苦。

毛泽东诗中“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诗句,都能给予人奋进的力量,给人生以启迪,对学生素养的养成润物无声。

2.诗歌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精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再创作想象能力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以及今后发展深造的基础,是再创造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一种能力。

诗歌中的想象丰富而大胆,都能让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多读、多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无疑能为学生的习作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3.诗歌欣赏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语言表现力近几年来,高考对诗歌赏析的考查不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大都采用文字作答的形式来考查。

《春晓》音乐教案:启迪学生追寻美好生活的力量

《春晓》音乐教案:启迪学生追寻美好生活的力量

“春晓”是我国文化传统中重要的诗篇之一,其唯美的艺术表现和深远的哲思内涵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借助《春晓》这首优美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了解美好生活的内涵,掌握美好生活的真谛,体味美好生活的气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追寻美好生活的力量。

一、语言艺术欣赏我们可以从语言艺术方面引领学生去欣赏《春晓》诗歌的唯美之处。

学生应该能够轻松理解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在良好的朗读教学下,学生的语感和语调也能够得到提升。

我们可以逐句逐字地解析诗歌中的音韵和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思。

此外,对于语言的字句韵律,我们也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加以理解,从而更好地领略《春晓》所蕴含的韵律美,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二、行文结构分析接下来,我们可以从文本结构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更好地领会美好生活的力量。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解析诗歌的行文结构,领悟诗歌的典雅风韵和深刻内涵。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启发学生深思,了解通过行文结构所体现的生命的力量和追寻美好生活的人生意义。

三、情感体验与审美表达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唱诵、情境演绎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春晓》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启发学生认识到美好生活的真谛,引导其体验美好生活的气息。

同时还需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出来。

《春晓》这首杰作,不仅体现了文学之美,也体现了生命之美。

希望我们的教学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之情,让他们在追寻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从中汲取生命的精髓。

如何运用音乐辅助语文学习

如何运用音乐辅助语文学习

如何运用音乐辅助语文学习音乐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音乐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它具有独特的美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将音乐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音乐辅助语文学习,并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案例。

一、音乐背景下的语文阅读在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可以借助音乐来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根据文本的主题和氛围,选择相应的背景音乐。

例如,在读取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时,可以选择柔和轻快的旋律,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自然的美好中。

而当阅读一篇悬疑小说时,可以选择紧张激烈的音乐,增加阅读的氛围和悬念感。

二、音乐与语文写作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语文写作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播放与主题相关的音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构思故事情节、展开想象。

例如,当学生写一篇关于爱情的散文时,可以播放一些浪漫柔和的音乐,以激发学生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从而更好地写出情感表达。

三、音乐与诗歌欣赏诗歌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它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通过配合相应的音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意境。

例如,在学习一首抒情诗时,可以选择柔和的音乐,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到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通过欣赏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与诗歌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与文学作品的解读音乐还可以与文学作品相结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通过选择与作品描绘的场景、人物等相符合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中,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选择古典乐曲,以增强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

五、音乐故事创编与表演将音乐和语文学习相结合,可以通过创编音乐故事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感,编写一段有逻辑结构和情节发展的故事,并进行表演展示。

这种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还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互动探究教案——《春风吹》语言特点剖析

互动探究教案——《春风吹》语言特点剖析

互动探究教案——《春风吹》语言特点剖析教学目标:1. 理解《春风吹》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2. 分析并欣赏诗人如何运用丰富的语言手段表现春天的气息。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1. 诗歌的语言特点。

2. 诗歌的意境感受。

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2. 如何将这些语言特点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教学准备:1. 《春风吹》诗歌文本。

2. 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参考资料关于诗歌语言特点的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诗人及其背景。

2. 朗读《春风吹》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讨论与诗歌内容的关系。

三、诗歌解析(10分钟)1.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如“春风”、“花朵”等,讨论这些意象如何传达春天的气息。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分享自己的见解。

2. 每组选取一个语言特点,进行展示和分享。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语言特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语言特点,并写一篇短文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复习《春风吹》诗歌的语言特点。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完成的作业,讨论诗歌的语言特点。

二、诗歌创作(10分钟)1.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春风吹》中的语言特点,创作自己的诗歌。

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讨论并给予反馈。

三、诗歌表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表演,注意表现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境。

2. 各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自己的学习收获。

诗词“美”如画 润物细无声

诗词“美”如画  润物细无声

诗词“美”如画润物细无声——浅谈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诗词鉴赏方法[摘要]针对目前我校中职语文诗词教学现状,探究其可行性教学方法和途径,溶入新课标的理念,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聋生诗词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是难度较大的一环,学生的感性认识缺乏,原因亦颇多。

尤其对于有听力障碍的聋哑学生来说,其中的意境更是难以理解和把握。

如何雕琢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诗词的魅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重点,也是一难点。

传统的教法是: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沉默是金”。

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老师的讲解后,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神韵。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只得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在我现在所教学的中职语文教材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被充实到教学中,学生诵读、咀嚼、品鉴这些诗篇,能增添文化积淀,获得美的享受。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老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在信息时代,又该怎样教学好诗词呢?有鉴于此,谈谈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一点心得。

一﹑抓住诗词美学特点,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思想的启迪鲁迅先生论美学时曾说:意美以感心,音美而感耳,形美以感目。

一般讲,诗词都具有意美﹑音美﹑形美这三个特点。

诗词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美的教育。

教学每一首诗词,都要让学生得到一次艺术享受,受到一次美育的熏陶。

因此,准确抓住这三个特点来进行诗词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1、重视“意美”,就是注重体会诗词的意境美,或者说是意象美。

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诗歌中的意象,欣赏意境。

一首诗歌,最易感知的东西是什么?是诗歌的情感。

情感又是靠什么传达的呢?那就是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饱含诗人感情,染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

诗人在从事诗歌创作时,总要从自然界,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物象用于作品中,借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捕捉到了意象,自然就领到了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即意境。

意境的基本构成就是情景交融。

意境不在具体的物象之内,而超出物象所涉及的内容之外,即透过物象表面,表达作者深邃悠远的思想情感,达到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陆游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以诗歌欣赏为例

陆游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以诗歌欣赏为例

陆游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以诗歌欣赏为例发表时间:2018-09-27T19:13:00.47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作者:洪花叶[导读] 陆游所写的诗歌很多,在风格和创作理念上都展现出了自身的特色。

我们可以说陆游诗歌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人们阅读和学生学习都产生了重要的引领和帮助。

在教学中对陆游诗歌进行鉴赏(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 362001)摘要:陆游所写的诗歌很多,在风格和创作理念上都展现出了自身的特色。

我们可以说陆游诗歌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人们阅读和学生学习都产生了重要的引领和帮助。

在教学中对陆游诗歌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其创作的艺术特色进行重点着手,在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的诗歌作品开展分析和研究。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会认识到诗歌创作独特的艺术特色,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关键词:陆游诗歌;创作艺术特色;诗歌鉴赏前言:在我国文学史上,陆游展现出一定的地位,其实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的代表。

陆游的诗歌数量不仅多,而且还展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艺术渊源、创作风格和创作语言上均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诗歌鉴赏的机会,不仅让学生领略到陆游诗歌的创作艺术特色,还会更好的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因此,下文重点分析了陆游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一、陆游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

其实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陆游的一生一直都是渴望收复沦陷在金人手上的国土。

其创作出的诗歌很多都是融入爱国主题。

在陆游的一生中展现出了很多的文学艺术成就。

其诗歌、散文和词曲在后世均产生了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陆游创作的诗歌大多数有九千多首,词一百多首。

被人们所熟知的词仅有《钗头凤》、《诉衷情》、《卜算子·咏梅》等十多首。

以诗歌语言风格教案为中心进行文学教育的意义

以诗歌语言风格教案为中心进行文学教育的意义

文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观和人文精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而在文学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更好地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因此,提倡以诗歌语言风格教案为中心进行文学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以诗歌语言风格教案为中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诗歌语言风格是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通过韵律、节奏、音调等方面的运用营造出了独特的语言美感。

教案以诗歌语言风格为主要内容,教学中采用声、形、义的传达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加上诗歌朗诵、音乐欣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通过对各种不同风格的诗歌语言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水平,更可以增加诗歌欣赏的机会和层次。

因此,以诗歌语言风格教案为中心进行文学教育无疑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审美观的一种方法。

二、以诗歌语言风格教案为中心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内涵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追求真理、美和善.学生在了解诗歌语言风格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能够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在世界的理解和把握。

学生可以通过对韵律、节奏和音调的理解,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歌背后的含义,并通过这种理解深入到文学创作的世界中去。

三、以诗歌语言风格教案为中心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通过对人的引导来培养其能力和素质。

文学创作能力是文学教育的核心之一,而在文学教育中,以诗歌语言风格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通过诗歌欣赏和创作实践,学生在感受和领悟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具有诗意的语言风格来进行讲解和展示,吸引学生在课后有更多的自己的创作思路,并能够发现自己的文学天赋,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及文学创作技能,更有益于学生终身学习和艺术追求。

怎样上好诗歌欣赏课

怎样上好诗歌欣赏课

怎样上好诗歌欣赏课老河口市洪山嘴中学苏小丽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因其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音韵优美而脍炙人口。

如何进行合理、有效地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呢?下面以“535高效课堂”引领下的“和雅教学模式”来谈谈怎样上好诗歌欣赏课。

一、和雅激情学生由于自身文学素养不完善,对于抽象含蓄、意义丰富的诗歌,不容易提起兴趣。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投其所好,在课前营造和谐、融洽、适宜的氛围,让学生轻松自然,满怀期待地进入学习。

具体的操作可以采用创设情境、讲述故事、播放音乐、展示画面、设置悬念等方法。

在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时,我将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融合起来,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她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尤其擅长写词。

在她18岁时,嫁给了当时的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两人知趣相投。

可是幸福的日子仅仅过了两年,丈夫赵明诚就被调到京城以外的小县城做官,两人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

由于长时间地思念,她日渐消瘦憔悴。

重阳节这天,看着院子里的菊花随风摇曳,孤单的身姿和自己颇为相似,有感而发,写下了《醉花阴》。

在讲述故事时,学生个个翘首倾听,沉醉其中,对这首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教学《沁园春雪》一课时,我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了几幅北国雪景。

或万里飘雪纷纷扬扬;或万籁俱寂银装素裹,或广袤无垠气壮山河。

美丽的画面一下震慑了学生的心灵,感叹、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不用说,和雅激情的效果达到了极致。

二、文雅自修“535”高效课堂,遵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诗歌教学同样离不开学生的自修环节。

那么文雅自修“修”什么,怎么“修”呢?1、查阅资料知背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是查阅资料,了解诗人以及诗歌写作的背景。

这样可以深刻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在学习《天上的街市》时,学生通过资料了解到北洋军阀时期中国的黑暗现实,对作者不满地上的生活,向往天上牛郎织女的自由就很容易理解了。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诗歌欣赏”,具体内容为《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诗的深入学习。

详细内容涉及诗句的节奏、韵律、意象、修辞手法以及作者情感的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节奏、韵律、意象等,能准确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3.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诗句,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5分钟)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李白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5分钟)3. 课堂讲解:a. 分析诗句的节奏、韵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b. 讲解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层意义。

c. 逐句解读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40分钟)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解题示范,让学生学会分析诗歌的方法。

(20分钟)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诗歌,巩固所学。

(15分钟)(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知识:节奏、韵律、意象、修辞手法。

2.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诗句解读。

3. 例题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阐述其表达的意义。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

2. 拓展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赏析方法诗歌鉴赏方法诗歌圣地是人类的精神后花园,聚焦了美景,凝结着美情。

现代诗歌更具情理义,更富新美力。

它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极富音乐节奏,能凝练地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结合教学,我觉得,鉴赏现代诗歌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鉴赏语言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

而诗歌,一般都具备旋律、节奏、押韵这三个韵律要素,适宜诵读。

古代诗人很讲究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

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

就诵读方法看,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二要帮助学生入情入境,三要采用多种形式激趣。

诵读让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对深层的,以及对整体感受全诗内容也有切实的帮助。

浅咏低吟戴望舒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反复吟诵品味,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动听的旋律,就不难领略诗歌内涵,包括音乐美、情感美。

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美,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

我国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很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他们的诗歌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

欣赏诗歌时我们反复诵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就会领悟诗歌语言体现的音乐美。

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

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美。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都是关键词。

而古典诗歌(特别是律诗)“诗眼”一般出现在上下两句中相对称的位置上,而且要是五言律诗,就出现在第三或第五个字上,一般都是动词或形容词。

它是诗人用心琢磨的结果,因而也最富表达力,最为“精炼传神”。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青海高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的地理常识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在那遥远的地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表达的爱情、友谊和信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在那遥远的地方》是青海民歌,诗人歌者青海高原的风土人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风情。

2.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其韵律、节奏和押韵,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诗歌主题:探讨诗歌中表达的爱情、友谊和信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1.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结构特点。

2. 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难点1. 诗歌中描绘的青海高原的风土人情的理解。

2. 诗歌中表达的爱情、友谊和信仰的抽象概念的把握。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结构特点和主题思想。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价值观。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在那遥远的地方》诗歌文本。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教学道具:如地图、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海高原的美丽风光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诗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2. 诗歌讲解: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等特点,讲解诗歌背景知识和主题思想。

3. 深入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友谊和信仰。

4. 诗歌欣赏:让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八、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诗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内容和主题。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诗歌中爱情、友谊和信仰的思考文章。

3. 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情况,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美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美
20. o 5
四、 歌 审 美 要 “ 人 论 世 ” 诗 知
“ 知人论世 ” 是我国古代儒 家的文 论思想最 早 由孟 子提 出, 就是说 评价一个人的作品要与他的家世 、 人生经历 、 性特点等结 合起来 。当 个 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某一位诗人的诗作时不妨先介绍一下他的大体情况 , 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 、 感悟。如我们 欣赏李 白的《 望庐 山瀑 布》 时可以先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李 白的知识 , 如李 白对大 自然有着强
三、 指导学生品“ 诗眼”
南宋人方 回在其著作 《 瀛奎律髓》 自序 中说: 律者 何?五七言之 的 “ 近体也。髓者何?非得皮得 骨之谓 也” 就是说要抓 住诗 的精髓 。古人 , 写诗善设诗眼。“ 眼” 诗 往往是 指一句诗 中最凝 练传神 的一个 字, 它构 成全诗的线索 , 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 , 显示全诗的思想 , 王国维先生评 如 “ 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个“ 字, 说: 闹” 境界全 出。教师在指 导学生欣赏诗 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 眼” 诗 进而感 受全 诗。这 对于诗歌欣 赏来说 会起到事半 功倍 的效果。 比如说被誉 为“ 生平第 一快诗 ” 闻官军收 的《 河南河北 》 时就可以提问 : 诗人写这首 诗时的心情 可以用哪一个 字来表 达?学生很 容易就能找到是“ ” , 喜 字 围绕这一“ 字进一步找 出“ 喜” 诗人 喜从何来 ?又喜成何状呢? 从 中感 受到诗人伟 大的爱 国主义情怀 。再 ” 如王安石的“ 春风又绿江南 岸 , 明月何 时照我还。 可 以指导学 生抓住那 ” 个“ ” 绿 字让学生体会 : 一个 “ 字 , 复一年 , 绿” 年 染遍 千山万水 , 染遍游子 的 思 乡 之情 。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 的艺术美
赵元芳 山东省微山县赵 庙乡中心 小学 2 7 1 7 6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共3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组古诗,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王昌龄的《从军行》。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对于这三首诗的背景、意境和表达手法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这三首诗为例,分析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的文本、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材:准备《古诗三首》的文本,供学生朗读和背诵。

3.背景资料:收集诗人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的生平资料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这三首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同时,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的生平资料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三首》的文本,让学生朗读和背诵。

诗歌欣赏教学该如何操作

诗歌欣赏教学该如何操作

妩 媚 的金 色 ,在 微 风 里 轻 轻 摇
摆 ,婀娜 多 姿 的影 子倒 印水 中 , 仿佛 一位艳美绝 伦 的新 嫁娘 ,这 新娘 的艳影 ,在水 中荡 漾 ,也 在 世人 心中荡漾 。在诗人 眼里 ,那
就 给人产 生气势磅 礴 ,铿锵 有力 的感觉 ,表 达 了诗人气 壮 山河 、豪 情满 怀 的 情节 特征 。而像徐 志摩 的 《 再别康 桥》 在诵 读时感 觉就 迥然 不 同 ,它 的节奏 是 舒缓 的 ,表 达 的感情 是悠 扬 的 、轻 柔 的 。诵 读 时 ,抑扬 顿挫 ,朗朗 上 口 , 优 美的节 奏像涟漪 般荡 漾开 来 ,既是驰 骋 的学子 寻梦 的跫音 ,又 契合 着诗人 感情 的潮起 潮落 ,有一 种独特 的审美感 。7 节诗错落 有致地排列 ,韵律 在其 中 徐行 缓步 地铺展 ,诗人 仿佛 和着悦 耳 的音乐 款款 而至 。总之 ,诗 歌 的语 言凝
们 ”, “ 着他 们 …… 的 手 “ 拉 ; 写为 民造福则是 “ 伸展开 手臂覆
三者 融合为一 ,因而造 成一个 色 彩鲜 明 、线条 清晰 、匀 称柔 和的 境界 。你看在 诗人 的眼里 ,那 河
畔 的金 柳被镀 上了一层 富丽而 又
我们需用心 去体会 的地方 。司空 图讲 的 “ 着一字 ,尽 得风流 ” 不 , 苏东坡讲 的 “ 言有尽 而意无穷 ” 。
文 学是语 言 的艺术 ,而 最纯粹 的语 言艺 术便是 诗歌 。诗 歌教学 在整 个 中
职语 文教材 中 占有 一定 的 比重 。精 选 的这些 优秀诗 篇 ,贴近 时代生 活 ,走进 了学 生 的心 灵 ,在 教学 过程 中教师 把握 好诗 歌教学 的各 个环 节 ,挖 掘教 材 内
容 的素质教 育功 能 ,达 到既 能赏诗 又能 育人 的 目的 ,显 得非 常重要 。那 么到

游子吟小学音乐教研(3篇)

游子吟小学音乐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是我们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以《游子吟》为例,探讨小学音乐教研的相关内容。

二、《游子吟》概述《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以游子思乡为主题,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将其改编成小学音乐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教研的目的与意义1. 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音乐教研是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音乐教研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使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教研活动,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教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游子吟》,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小学音乐教研的实施策略1. 制定合理的教研计划教研计划是教研活动的前提。

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教研活动需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教师敢于发言、敢于交流。

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1)集体备课: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2)观摩教学: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3)研讨交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提高。

4. 关注学生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在教研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游子吟》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游子思乡之情。

5.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甜梦第二课时小夜曲月亮月光光(教案)

甜梦第二课时小夜曲月亮月光光(教案)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交流。总体来看,这个环节进行得较为顺利,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但在引导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一些学生的观点回应不够及时,导致他们的思考未能得到有效拓展。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简要概括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醒学生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提问。然而,课后仍有部分学生表示,他们在课堂上不敢提问,担心被同学笑话。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鼓励学生们勇敢提问,并创造一个轻松、包容的课堂氛围。
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分组讨论和诗歌创作活动。学生们在讨论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此外,在诗歌创作活动中,学生们的作品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但也暴露出一些表达上的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门的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甜梦》中的“小夜曲月亮月光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夜晚是否观察过月亮,它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月亮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月亮月光光》这首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朗读、修辞手法和创作实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诗歌欣赏

诗歌欣赏

诗歌欣赏一、诗歌的意象是诗歌中所描绘的浸透着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自然景色和社会图画(包括场面和叙事),是情意和境界的有机地结合。

它能充分引发读者的想象、联想和共鸣。

亦称之为诗歌的意境.诗歌中的形象和画面是诗人创造意境的手段,阅读和鉴赏诗歌就要充分利用诗中的形象和画面,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人诗的意境。

二、诗歌的语盲诗歌是一种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在语言运用上要求用字少而容量大,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因此,阅读和鉴赏诗歌,首先要疏通字义,领会词语的深刻内涵。

阅读旧体诗,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古今词义的差别,平仄格律的限制等因素,用词古僻,我们今天读起来不易理解,这就要借助工具书,疏通词义,《硕鼠》中的“三岁贯女”一句,“贯”意思是侍奉、养活;“女”同“汝”,即现代汉语的“你”,“贯”和“女”两个词的词义都不足现代汉语常见的用法,都需要查阅工具书来疏通词义。

有些诗句,字面的意义是不难理解的,但含意深刻,需要我们深入一步去探究和发掘诗句的内涵。

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跳跃,它既有表面的意思,又有内在的意义;既有比喻义,又有象征义,成分可以减少,意义可以隐含,过程可以省略,语气可以间歇,感情可以跳跃。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沿着诗歌感情发展的线索,把减少成分添加起来,把隐含的意义揭示出来,把省略的过程衔接起来,把间歇的语气连续起来,把跳跃的感情连缀起来,特别是要把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挖掘出来。

这样,才能进入诗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现的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因此,我们阅读和鉴赏诗歌,要着力剖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并不一定足难解的或用法特殊的词语,而是指在表达思想内容,展示诗歌形象上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

古人把这些关键词语称为“诗眼”。

诗眼,有的以数句为眼,有的以一句为眼,有的以一字为眼。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是赋、比、兴。

赋即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诗歌的音乐美以及在诗歌欣赏与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美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自古以来,“歌”“诗”不分家。

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与韵律上。

在诗歌欣赏和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借用歌曲的节拍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欣赏音乐美节奏运用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才统称为“诗歌”。

“诗”与“歌”自古就是水乳交融,不分彼此的,“诗”即“歌”,“歌”即“诗”。

古代的《诗经》,极盛时期的唐诗、宋词、元曲,在当时就是为人们吟唱的歌曲,有的还颇为盛行,“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曲”,“凡有井水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古代如此,现代亦如此,我国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也很重视现代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的音乐美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

优秀的诗歌十分讲究音乐美,席勒甚至认为,“诗歌里的音乐在我的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


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与韵律上。

诗歌的节奏,就是一连串的声音的高低、快慢和停顿,相当于音乐的节拍,没有节奏,就没有诗歌。

格律诗的节奏形式,五言的主要是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的大多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现代诗也是有节奏的,它的音节也是有变化规律的。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虽然句子长短不一,字数多少不等,但节奏鲜明,基本上是以三字为一顿,与歌曲的3/4节拍颇为相似。

此外,诗歌的音乐美还体现为韵律和谐。

诗歌讲究押韵,即每句
或隔句的最末一个字用韵相同或相似。

选韵的不同,可以造成不同的音乐气氛,传达不同的情感。

例如舒婷的《致橡树》,诗歌中的“你、己、曲、仪、雨、起、里、意、戟、离、息、依、里、躯、地”的韵脚为“ī”或“ǖ”,读音相似,发音显得绵长、细腻、清脆,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女性特有的柔和细腻的情感。

一般来说,抒发高亢激昂感情的诗歌,常常使用响亮的阳韵(带鼻音的韵母),这种韵母洪厚响亮;抒发优美、细腻,或悲怆、凄楚的情感的诗歌,多用不太响亮的阴韵(不带鼻音的韵)。

此外,诗歌常常运用章句重叠的手法,有的通篇重叠,各章对应的只换几个字;有的只在章首或章尾重叠;有的隔章重叠,重首重尾。

章句重叠,回旋反复,犹如歌曲的旋律,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由于节奏和韵律,便形成了诗歌特有的音乐美,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朗朗上口。

因此,在诗歌的欣赏与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熟悉诗歌的节奏与旋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旧体诗有格律,讲究押韵与对偶,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格律诗的音乐美。

现代诗歌没有这些要求,现代诗歌形式自由,不拘一格,节奏丰富,变化多端,很难找到统一的格式与规律。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呢?我们可以借用歌曲的元素与形式来体会这种音乐美。

歌曲有鲜明的节拍,诗歌也是如此。

以下以《再别康桥》为例,找出这首诗歌的节拍: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
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西天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歌的首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末章“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重章叠句,构成了诗歌的主旋律。

这两个章节以双音词作为状语,诗句以六字句为主。

其余各章节也多以双音词或三音节词作为定语或状语,如“轻轻的”“河畔的”“软泥上的”“榆荫下的”“悄悄的”,每一章节的诗句也是以六字句为主,因此可以以3字为一拍,套用歌曲的3/4节拍来吟诵,其中的五字句、七字句、八字句,可以延长其中一个字的时长为一拍(在歌曲中用增值线“__”表示),或两个字合为一拍(在歌曲中用减值线“xx”表示),于是,这首诗歌的节奏可以用歌曲的简谱表示出来:
再如,诗歌《祖国·母语》: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我的母语/热血一般的黄河的波涛/我的母语/是群星一般的祖先的名字/我的母语/是春蚕口中吐出的丝绸古道/我的母语/是春鸟舌尖跳动的民歌中国/我的母语/是丁香凝结
的雨巷/我的母语/是傲雪绽放的红梅/我的母语是浓得化不开的乡
愁/我的母语/是划开天幕的雷电 /奏响黎明的号角/我的母语是一种链接/我的母语是一种文明/我的母语是一种财富/我的母语是一种骄傲……
在这首诗中,“我的母语”四字句回环往复,形成这首诗歌的主旋律,这个诗句可以2字为一拍,以2/4的节奏来演绎,或可以4字为一拍,以4/4的节奏来演绎。

由此可见,我们通过对诗歌的句子成分特点的分析,借用歌曲的节拍,来确定诗歌的节奏。

在把握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诗歌,就能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在朗诵时还可选用与该诗歌节奏以及感情相符合的配乐,达到“歌”“诗”合一的和谐。

这或许就是诗歌给人们带来的一个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王虹.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教学参考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