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
如何理解和运用作业成本法
如何理解和运用作业成本法如何理解和运用作业成本法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本文试途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作业成本大师精湛的理论,希望对财务实务操作有所帮助。
一、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某企业经理的一句话可以说明一个优秀成本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现在行业收益率都非常低,往往只有4-6个点,如果成本计算有1%差距,企业收益就要扭曲20%。
”让我们再来看看经营者和专家对成本管理的见解。
(一)现行企业的理解:1. 简单认识把成本管理系统当成财务的一个部分,为了完成财务报表而做成本核算,至于成本信息谁在使用,并不是重要。
成本核算是一项任务而已。
2. 一般应用把成本管理系统看成经营决策的一个支撑,一个信息来源,可以辅助管理部门以及市场部门制订经营决策,但是帮助不大。
从销售部门打给财务部门成本核算人员的问询价格折扣空间的电话数量就可以知道。
3. 深入应用把成本管理系统视为企业整个运营的一个基础平台,促使企业精细化管理优化和提升。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分析每一个产品带给企业的价值,分析产品的盈利特性,可以分析每一个客户/渠道/区域对于企业的价值。
同时,这个平台可以支撑责任会计体系实现,可以帮助确定内部成本控制标准,制订考核依据。
它能覆盖企业所有的业务的平台,包括采购、物流、销售环节,而不仅仅是覆盖生产运作的平台。
(二)专家实施ABC的认识根据已实施ABC项目的经验,专家们有以下几点深刻理解:1. 多方参与,综合协调作业成本法一般应由财务部门负责来做,但是对核算体系的设计例如作业划分动因选择最有发言权的是生产物流等业务部门,使用成本信息的是销售部门、管理层,把作业成本法变成现实的是一线业务人员、统计人员和财务成本核算人员,这其中也少不了IT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作业成本法的项目往往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项目中止。
参考方案:可以通过外部顾问咨询,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来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2. 把握好核算的精细程度核算体系设计太细致的话,导致实施困难;太粗的话,又没有实际意义。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作业成本法(Job costing)是一种会计方法,用于计算和跟踪特定项目或作业的成本。
该方法适用于需要以个别项目为单位计算成本的企业,如建筑、制造和工程公司等。
相关内容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包括以下内容:1.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通过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配到特定作业中来计算作业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直接费用,而间接成本则是公司的一般费用,如间接人工、间接材料和间接费用。
2.作业成本记录:作业成本法要求对每个作业进行详细的成本记录。
这包括记录和维护有关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信息,以及与作业相关的其他数据,如作业开始和结束时间、工作地点等。
3.作业成本分配:根据作业成本记录,可以计算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成本分配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如按照作业的时间比例、人工比例、材料比例等。
4.作业成本控制: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实时监控和控制每个作业的成本。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成本。
5.作业成本报告:根据作业成本记录和成本分配,可以生成作业成本报告。
该报告提供了关于每个作业的成本情况的详细信息,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总成本。
总结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和跟踪特定项目或作业成本的会计方法。
它通过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记录、作业成本分配、作业成本控制和作业成本报告等步骤,帮助企业准确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情况,并实时控制和监控成本。
这对于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决策能力非常重要。
6.作业成本分析:作业成本法还可以进行作业成本分析,以了解作业成本的组成和变动情况。
通过分析作业成本的组成要素,企业可以确定成本的组成要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成本。
7.作业成本预测:作业成本法可以用于预测未来作业的成本。
通过借鉴过去作业的成本记录和分析,结合当前作业的情况,可以预测未来作业的成本,并为企业做出准确的预算和决策提供参考。
8.作业成本改进:作业成本法也可以用于改进作业成本的效率和准确性。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
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对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认识,要从以下几个基本概念着手。
(1)作业与作业中心广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
这些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不能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成本的作业;而从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
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作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经济特征:①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其本质是一种交易。
②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的全过程,构成联系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作业链。
③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基准。
(2)作业价值链作业价值链,简称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及其价值的集合体。
这样,作业成本法就在计算产品成本的同时,确定了产品与成本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结构体系,它是由诸多作业构成的链条,即作业链(Activity chain)和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形成价值链(Value Chain)的一个集合。
表示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
通过作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明确各项作业,并计算最终产品增值的程度。
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一项作业转移为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由此形成作业价值链。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实践与运用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实践与运用作业成本法是指按照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来核算成本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分析每个作业的成本,以便了解和控制企业的成本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思想是将成本分摊到不同的作业上,从而实现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和管理。
1. 作业指派:作业成本法要求将每个作业都进行详细的指派和描述,包括作业的目标、工作内容、所需资源等。
通过对每个作业进行明确指派,可以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和有序。
2. 作业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要求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详细核算。
这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费用成本等。
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核算,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本结构,合理控制成本,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3. 作业成本分析:作业成本法注重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分析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和成本变动情况,可以找出成本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这包括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4. 作业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详细控制,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设定作业成本目标、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等,可以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好地控制成本,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 作业成本决策:作业成本法为企业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和控制,可以为企业的生产安排、产品定价、订单接受等决策提供参考。
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不同作业对成本和收益的贡献,帮助企业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实践与运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成本情况,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精细化管理,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经济效益。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作业成本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
第57讲_作业成本法的思路相关概念步骤
第57讲_作业成本法的思路相关概念步骤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它基于活动的成本分配原则,将间接成本按照实际资源的使用量分配给产品或服务。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思路、相关概念以及实施的步骤。
一、作业成本法的思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大多依赖于直接劳动力和直接材料的成本,忽略了许多间接成本,并将这些成本以其中一种方式分配给产品或服务。
然而,随着制造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不断兴起,产品或服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在不断增加,仅通过单一的成本分配方式往往无法准确反映真实的成本情况。
因此,作业成本法的思路是通过识别和分析各种活动,并将活动驱动的成本准确分配给产品或服务。
二、相关概念1. 活动(Activity):活动是指为完成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一组相关工作。
例如,设置设备、物流运输、质量检验等。
2. 活动成本(Activity Cost):活动成本是指为完成活动所发生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直接活动成本可以直接与一些活动相关联,而间接活动成本需要通过成本驱动因素(Cost Driver)进行分配。
3. 成本驱动因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素是指驱动活动产生成本的因素。
它可以是任何能明显影响活动成本的变量,如工时、产量、设备使用时间等。
4. 作业(Job):作业是指为一些客户或订单完成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
5. 作业成本(Job Cost):作业成本是指为完成作业所发生的活动成本的总和。
三、步骤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识别活动:首先需要对企业的活动进行识别和分类。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员工或查看企业的运作流程来确定不同的活动。
2.确定成本驱动因素:对于每个活动,需要分析和确定驱动该活动成本的因素。
例如,驱动设备设置成本的因素可能是设置次数,驱动物流成本的因素可能是运输距离等。
3.计算活动成本率:根据活动的实际成本和驱动因素的使用量,可以计算每个活动的活动成本率。
会计经验: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原理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原理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原理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即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认为,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企业每进行一项作业都要耗用一定的资源;而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提供的服务)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作业来完成。
因而,产品的成本实际上就是企业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
在计算成本时,首先按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成本与成本对象(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追溯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程。
不同目的,有不同的成本。
比如,为了进行战略性盈利分析,人们会计算和使用企业在全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成本,即价值链成本。
价值链成本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营销、配送和售后服务耗用作业成本的总和。
价值链成本的计算,首先是将企业发生的全部资源耗费分配到价值链的一系列作业上,然后再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
又如,为了进行短期的战术盈利分析,决策是否接受某一项产品订单等,则需要计算经营成本。
产品的经营成本一般包括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项作业的成本,而不包括产品设计、开发等成本。
再如,企业为了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则应按对外报告的要求,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
我们知道,。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对作业成本计算法的重新认识,要从以下两三个基本概念着手。
(1)作业与作业中心广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
这些中国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没法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
因为产品成本我们的目的是计算运输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成本的作业;而从运营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
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作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经济特征:①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其本质是一种交易。
②可视化作业贯穿于多维度经营的全过程,构成联系企业上层与外部的作业链。
③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基准。
(2)作业价值链作业价值链,简称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必需而建立一系列有序的作业及其价值的集合体。
这样,作业成本法就在估价计算生产成本的同时,确定了产品与天人成本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结构体系,它是由诸多作业构成的链条,即作业链(Activity chain)和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已经形成价值链(Value Chain)的一个集合。
表示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
通过作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明确各项工作台,并计算最终产品产品服务的程度。
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一项作业转移为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由此呈现出作业价值链。
(3)成本动因(Cost drivers)成本动因理论是由库珀和马修斯于1987年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一文中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作业是由组织内资源的某种活动或事项。
作业是由产品引起的,而作业又引发资源的消耗;成本是由隐藏其后的某种推动力的。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简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它基于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工序和作业,将成本分摊到不同的作业中,以便更准确地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各种行业和组织,尤其适用于生产环节复杂、产品多样化的企业。
它能够提供详细的成本数据,为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实施步骤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作业:根据产品或服务的工序和生产流程,确定各个作业。
作业可以是一个特定的任务、工序、机器或设备的使用情况,也可以是为特定客户或订单所做的工作。
2.确定作业成本驱动因素:作业成本驱动因素是影响作业成本的关键因素,通常与作业的特点相关。
例如,加工时间、设备使用时间、人工工时或材料消耗等。
3.确定成本池:将相关的成本归集到成本池中。
成本池是一个虚拟的账户,用于记录与作业相关的成本。
4.确定成本驱动因素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个作业成本驱动因素的数量。
这可以通过观察、测量或估计得出。
5.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根据作业成本驱动因素的数量,分配成本到每个作业中。
这可以通过使用公式或比例方法来计算。
6.评估成本的准确性:对计算得出的成本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7.分析成本数据:分析作业成本数据,了解企业的成本结构、利润能力和效率,并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优势和应用作业成本法具有以下优势和应用:1.提供详细的成本数据: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针对每个作业的详细成本数据,使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成本结构,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2.帮助进行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通过将成本分摊到每个作业中,使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成本的来源和去向,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
3.支持定价决策:作业成本法提供了产品或服务的详细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确定适当的定价策略,并确保产品或服务的盈利能力。
4.优化资源利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资源利用的不足或浪费,从而优化资源的利用,并提高效率和生产能力。
浅谈作业成本法对生产企业成本的影响
浅谈作业成本法对生产企业成本的影响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计算成本的方法,它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多个环节(作业),并根据
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行核算。
在生产企业中,作业成本法能够有效地反映生产成本的真实情况,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其次,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生产成本的构成。
通过作业成本法,可以清晰地了解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构成,找出高成本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成本构成,及时预测成本走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
依据。
另外,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促进企业的生产过程优化。
通过对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
成本进行分析,企业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优化生产过程,提
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益。
总之,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对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帮助
企业更加精确地计算产品成本,了解生产成本的构成,促进生产过程优化,从而提高企业
的竞争力和利润。
因此,在生产企业中,应该积极采用作业成本法,将其运用到企业的成
本控制和管理工作中。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一)基本概念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管理会计发展和应用起来的新型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提出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和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理念。
作业成本计算方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先根据作业所消耗的资源费用进行分配,再将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得出产品最终成本。
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有明确的成本归属对象,所以在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归集方法上,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法并没有区别。
作业成本法对于成本的确认和归集特殊点主要体现在对间接费用的确认和归集上,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依据成本动因对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对于形成产品成本的所有相关费用均纳入成本归集、分配范畴,不仅仅局限于生产阶段发生的成本,这使得产品最终成本更加科学、合理,同时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标准(作业动因、成本动因)归集成本也有利于企业进行业绩评价。
(二)涉及的相关概念1.资源进入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包括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等。
资源是指支持作业的成本和费用来源,是一定期间内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项目,或者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代价。
资源进入企业,不一定都被消耗,即便被消耗也不一定对最终产出有所贡献。
企业要区别有用消耗和无用消耗,把无用消耗价值单独归集到不增值作业价值中去,而将有用耗费的价值分配到作业中去。
作业成本计算以资源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是在价值形成的最初形态上反映被最终产出吸纳的有意义的资源消耗价值。
例如,材料运输是采购部门的一项作业,那么相应运输费用、车辆折旧费、搬运人员的职工薪酬、电话费等都是运输作业的资源费用。
制造行业中典型的资源项目一般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资、折旧、办公费、修理费以及运输费等。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ABC)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计算和分配企业的成本。
相比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更精确地反映了不同操作活动对产品或服务成本的影响,提供了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企业的成本分配到不同的操作活动上,再将这些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首先,确定企业的各项操作活动,例如采购、生产、销售等。
然后,识别和计量这些操作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例如材料使用量、工作小时数、产品数量等。
最后,根据这些成本驱动因素,计算每个操作活动的成本,并将其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优点在于提供了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做出更有利的决策。
例如,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产品的真实成本,以便制定更合理的定价策略。
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消除不必要的操作活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可以用于绩效评估,帮助企业确定每个操作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下面以制造企业为例,说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假设该企业有三个操作活动:采购、生产和销售。
采购活动的主要成本驱动因素为采购订单数量和采购订单金额。
管理者按照采购订单数量和采购订单金额计算了采购活动的成本。
生产活动的主要成本驱动因素为生产员工的工作小时数和产品数量。
管理者按照工作小时数和产品数量计算了生产活动的成本。
销售活动的主要成本驱动因素为销售订单数量和销售订单金额。
管理者按照销售订单数量和销售订单金额计算了销售活动的成本。
根据作业成本法,企业将采购、生产和销售活动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上。
例如,若产品对采购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贡献较大,则较大比例的采购成本将分配给该产品。
这样,企业可以更精确地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从而制定更合理的定价策略。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精确计算和分配企业成本的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通过将成本与操作活动和产品相关联,作业成本法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对各个操作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估。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与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与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个作业或环节,针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最终得出产品的完工成本。
这种方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下面将介绍其基本原理以及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或活动来确定产品成本。
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不同的作业或环节,每个作业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
然后,通过将作业成本与实际完成的数量相关联,按比例分配到最终产品上,从而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能够直接与特定作业相关联的成本,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间接成本则是无法直接归属到特定作业的成本,需要通过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分摊,如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费用。
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作业成本法的运作方式,我们以一家制造公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该公司生产定制家具,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作业:原材料准备、加工制造和包装运输。
原材料准备:在这个作业中,主要涉及原材料采购、仓储管理和原材料准备工作。
相关直接成本包括所用原材料成本;间接成本包括仓库租金、仓储管理人员工资等。
加工制造:这个作业包括木工加工、喷漆等制造环节。
直接成本包括木材、油漆等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成本;间接成本包括生产线设备折旧、厂房水电费等。
包装运输:这个作业涉及将成品包装运输到客户处。
直接成本包括包装材料、运输费用;间接成本包括包装工人工资、运输工具折旧等。
通过作业成本法,这家公司可以准确地将每个作业的成本核算出来,并按照实际完成的数量分配到最终产品上,从而确定每个定制家具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有效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准确把握产品成本情况,做出合理的定价和经营决策。
通过将生产过程分解为作业或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成本分配,可以更精确地掌握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作业成本法介绍
作业成本法介绍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核算和分配成本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和制造行业。
它通过将成本按照作业的不同特征或者成本要素进行分类和分析,从而获得准确的成本数据。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成本与具体的产品、服务或者其他经济资源使用单位相对应,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成本的构成与变化情况。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按照作业特征或成本要素划分成本,分析和计算成本的方法。
它主要根据作业的特征将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能够直接与作业相关联的成本,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
而间接成本则无法直接与作业相关联,需要通过合理的分配方法进行划分。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原则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作业明细化: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将成本与具体的作业进行关联。
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尽量将作业进行细化,对每个作业进行独立的成本核算。
2.成本分类准确性:根据成本特征,将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进行准确的分类。
只有准确分类的成本数据,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成本控制和决策。
3.成本计算方法科学性:根据不同的作业特征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步骤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作业识别与分类:首先需要对作业进行识别和分类,确定每个作业的特征和要求。
作业可以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使用单位等进行分类。
2.成本分析与核算:在作业识别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和核算。
这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划分,以及成本计算的具体步骤。
3.成本分配与分配基准:根据作业特征和成本要素的不同,进行成本的分配和分配基准的确定。
成本分配是将间接成本合理地分配到各个作业中。
4.成本控制与决策: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
这些数据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作业成本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浅谈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浅谈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将现场、办公室和其他相关成本分配到特定作业或产品上的会计方法。
它是实施累积分配结构的工具,用于计算给定作业或产品的总成本,成本预算和毛利润。
它还可以用来帮助管理层分析、识别和改善产品成本,有助于消除无效的实践,以及提高未来的利润。
作业成本法的兴起使会计更容易地跟踪和分配成本,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控制和监督公司的各种活动和运营流程。
作业成本法的有效运用可以强调精益思想和持续改进的思想,以改善绩效水平和降低成本。
在我国,作业成本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
它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汽车、日用品、新材料等几乎所有行业。
它帮助管理者们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活动,改善企业的绩效,帮助管理者们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除了工业生产领域,作业成本法也被应用于改善服务部门的成本效率。
在政府机构、医疗机构、金融机构、旅游机构等领域,作业成本法也被广泛应用,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成本节约和利益。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控制和监督成本,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产率,有助于改善财务业绩,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服务水平。
但是,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它的应用受到了人力成本,作业流程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
实施作业成本法也需要大量的投入,
正确的实施需要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和专业的会计师以及会计技术人员。
总之,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能够帮助企业减少不需要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和精力,有助于改善财务业绩,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服务水平。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有计划和周密的执行,以实现企业最佳运营效率。
简述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简述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计算生产成本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制
成某一种产品所用的全部生产费用,按照加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分配
到该阶段所制造的产品上,从而求出每个产品的成本。
具体而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步骤包括:首先确定生产的各种产
品以及各个产品的生产数量;其次,分析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成本项目,例如直接材料、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接着,将这些成本按照加工
过程的不同阶段分摊出去,通常是通过制定作业成本表来完成;最后,得到每个产品的成本,并据此进行定价等经济决策。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种类较多、生产数量较少、加工工艺和工
序较为复杂的企业。
它的优点在于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便于进行成本分析和管理;但缺点是计算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
会计和成本控制专业技能。
我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
我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成本管理模式与方法》学习体会河南瑞祥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张海法在实践中我们可能碰到过这样一个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公司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公司产品的成本结构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力资源成本不断减少,甚至仅占以前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很少一部分。
但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成本节约并没有使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尽管公司的边际利润在增长,却不清楚到底是哪一部分导致了边际利润的增长?因为信息不足,高层无法据此做出诸如产品价格之类的正确决策。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传统成本核算系统存在不足,无法为公司提供足够的成本信息以支持公司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
而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能较为客观、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恰恰弥补了传统成本核算的不足。
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
作为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主要区别如下:1. 成本核算方法的区别。
作业成本核算依据成本发生的动因来分配成本,实际上把传统成本核算的单一要素分配,根据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变成多要素分配,避免了成本扭曲。
这就象我们吃饭一样,传统方法是按彼此吃的饭量(直接)来分配菜钱(间接),可是现在的菜钱越来越贵了,而饭钱的比重越来越小了,所以就有必要把菜钱算清楚一点,于是,可能某个菜就按饭钱比例分,某个菜由某人全包,某个菜就一人分一半(无论你吃了多少饭),这样分比原来按饭量分配就准确多了。
2. 成本控制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管理主要根据标准成本来控制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管理控制的重点在于作业,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发现改善的机会。
这种改善是持续的,并无一个确定的终点。
3. 成本管理范围的区别。
传统成本管理只注重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既可以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也可以对一销售、售后阶段进行成本管理,还可以对产品设计阶段进行管理,是全面、全方位的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主要通过将成本分配到各个生产过程中,以便计算和控制产品的实际成本。
它是以作业为基础,将成本分配到特定的作业中,从而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并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应用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是根据作业的特点进行成本分配。
它将企业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将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方式分配到各个作业中。
这种分配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作业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使每个作业的成本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作业成本法还可以提高企业对成本效益的评估。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并结合作业的产量和销售情况,计算作业的单位成本和成本效益,从而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产品的盈利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作业成本法主要适用于生产过程比较复杂的企业,尤其是批量生产和多品种生产的企业。
这些企业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产品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而作业成本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满足这些需求。
简述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简述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旨在通过将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来更好地反映企业实际成本状况和成本控制成果。
该方法最早由宝洁公司提出,后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成本核算中。
作业成本法认为,成本并不是仅仅来源于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而是由一系列作业所产生。
这些作业是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工序、管理人员所耗费的时间等。
因此,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核算具体到每个作业,并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合理地分配到每个作业中,以更好地反映企业成本状况。
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核算不仅仅是简单地计算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而是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并将其分配到每个作业中。
这样,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成本状况,并为制定成本控制计划提供依据。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成本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其成本状况,并为制定成本控制计划提供依据。
通过将成本分配到每个作业中,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状况,并为实现成本优化提供依据。
通俗理解作业成本法
通俗理解作业成本法一、什么是作业成本法1.1 作业成本法的定义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会计核算方法,用于计算和分配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它通过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或生产活动上,帮助企业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1.2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原理是将企业的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上,以便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这种方法通过跟踪和记录每个作业的直接和间接成本,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从而提供作业成本的详细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是作业,也称为成本对象,它可以是产品、项目或服务。
二、作业成本法的主要步骤2.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步骤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1. 识别成本对象:确定需要计算成本的作业或活动,可以是产品、项目或服务。
2. 确定成本池:将相关的成本归入成本池,例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3. 计算成本驱动因素:确定用于分配成本的驱动因素,例如直接材料的重量、直接人工的工时等。
4. 分配直接成本:将直接成本直接分配给成本对象,例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
5. 分配间接成本:使用成本驱动因素将间接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例如制造费用。
6. 计算作业成本: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相加,得到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7. 分析作业成本: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和解释,评估成本效益和效率。
2.2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作业成本法有以下优势: - 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每个作业的详细成本信息,帮助企业了解成本构成,有助于成本控制和决策。
- 可追溯性强:作业成本法能够追踪和记录每个作业的成本来源,使成本计算更加准确。
-适用于复杂生产过程: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复杂的生产过程,可以对不同的作业进行精确的成本分配。
然而,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 成本分配难度:作业成本法需要确定合适的成本驱动因素,并进行成本分配,这可能会涉及到主观判断和估计,存在一定的难度。
作业成本法 定义
作业成本法定义
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在计算产品成本时,首先按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成本与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程。
其中,作业是指企业中特定组织(成本中心、部门或产品线)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
一项作业可能是一项非常具体的活动,也可能泛指一类活动。
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具体作业组成的作业集合,被称为作业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
——《成本管理模式与方法》学习体会
河南瑞祥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张海法
在实践中我们可能碰到过这样一个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公司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公司产品的成本结构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力资源成本不断减少,甚至仅占以前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很少一部分。
但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成本节约并没有使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尽管公司的边际利润在增长,却不清楚到底是哪一部分导致了边际利润的增长?因为信息不足,高层无法据此做出诸如产品价格之类的正确决策。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传统成本核算系统存在不足,无法为公司提供足够的成本信息以支持公司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
而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能较为客观、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恰恰弥补了传统成本核算的不足。
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
作为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主要区别如下:
1. 成本核算方法的区别。
作业成本核算依据成本发生的动因来分配成本,实际上把传统成本核算的单一要素分配,根据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变成多要素分配,避免了成本扭曲。
这就象我们吃饭一样,传统方法是按彼此吃的饭量(直接)来分配菜钱(间接),可是现在的菜钱越来越贵了,而饭钱的比重越来越小了,所以就有必要把菜钱算清楚一点,于是,可能某个菜就按
饭钱比例分,某个菜由某人全包,某个菜就一人分一半(无论你吃了多少饭),这样分比原来按饭量分配就准确多了。
2. 成本控制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管理主要根据标准成本来控制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管理控制的重点在于作业,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发现改善的机会。
这种改善是持续的,并无一个确定的终点。
3. 成本管理范围的区别。
传统成本管理只注重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既可以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也可以对一销售、售后阶段进行成本管理,还可以对产品设计阶段进行管理,是全面、全方位的成本管理。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题我们可以更直观的看出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别:
某制造厂1月份生产A、B两种产品,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机器运行小时数为1000小时,其中A产品200小时,B产品800小时(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其他有关成本资料如下:
1、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为:
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1000=50(元/小时)
A产品分配成本:50*200=10000(元)
单位制造费用:10000/100=100(元/件)
A单位成本:50+40+100=190(元/件)
同理,B产品单位成本310(元/件)
2、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4个,如下表,用作业成本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为:
计算成本动因率:
①质量检验:4000/20=200 ②订单处理:4000/40=100
③机器运行:40000/1000=40 ④调整准备:2000/10=200
A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
200*5+100*30+40*200+200*6=13200
A单位作业成本:13200/100=132
A单位成本:50+40+132=222(元/件)
同理,B产品单位成本为294(元/件)
通过上述计算,传统成本方法下A产品单位成本为190元,B为310元;成本作业法下A单位成本为222元,B为294元。
传统方法下A产品单位成本低估32元、B单位成本高估16元。
可见作业成本法通过对生产经营情况和
成本发生情况的分析,合理地确定作业,使得按作业归集的成本更具有同质性。
这样,不同的作业成本可采用不同的动因进行分配,费用分配与分配标准之间更具有因果关系,成本核算的结果因此也更为准确。
作业成本核算的原理并不复杂,思路也很明确,它的优越性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其代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成为必然趋势。
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其所需要的数据量和核算步骤要复杂的多,这使它的推广应用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阻力,由于企业缺乏有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人员,项目实施之初就不得不做大量的培训工作,同时企业管理高层对作业成本法的推广的成败也起到的非常关键的作用,他对作业成本法的认同以及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直接关系到新的核算方法能否在企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而企业在引入作业成本法所面临的这些困难,为我们中介机构发展管理咨询服务提供了契机,我们只有尽快掌握作业成本法精髓,抓紧时间研究开发有关的管理咨询产品,才能抓住机遇,开拓出新市场。
2009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