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化学真题详解2卷(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化学试题精编版(解析版)
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硅胶、P2O5、氯化钙、新型植物纤维等食品干燥剂中的应用【名师点晴】本题从知识上考查了常见干燥剂在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综合运用能力,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运用情况,熟悉常见干燥剂的性质是答题的关键。
这道高考题为一道中下档题,难度偏低。
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C14H18O5B.C14H16O4C.C14H22O5D.C14H10O5【答案】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酯类物质的水解、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分子式【名师点晴】该题以酯类的水解反应为载体,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水解反应方程式判断有机物分子式,该题的关键是判断出酯类物质中含有2个酯基以及原子守恒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答案】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涉及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判断以及化合价等【名师点晴】高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了解元素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性质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高考命题中常将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性质结合进行考查,有时还会结合相应物质的性质和制备进行考查,该种题型是高考经典和必考题型。
高考全国2卷理综化学及答案资料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P 31 S 32 Cl35.5 Ca 40 Fe 56 Zn 65 Br 80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操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操剂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C14H18O5B.C14H16O4C.C16H22O5D.C16H20O5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10. 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B.1L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D.235g核互23592U发生裂变反应:23592U+1n9038Sr+13654U+101n,净产生的中子(1n)数为10N A11.分子式为并能与饱和NaHC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结构)A.3种B.4种C.5种D.6种12.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新课标2,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C考点:考查干燥剂的有关判断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C14H18O5 B.C14H16O4 C.C14H22O5 D.C14H10O5【答案】A考点:考查酯类化合物性质及分子式判断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 、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答案】B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0.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B.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D.235g核互23592U发生裂变反应:23592U+1n9038Sr+13654U+101n净产生的中子(1n)数为10N A【答案】C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11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量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这说明该有机物是羧酸,即分子组成为C4H9—COOH,丁基有4种,所以有机物有4种,答案选B。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化学真题答案与试卷分析
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察原电池原理,电子守恒原理、 分离方法和沉淀溶解平衡知识。
答案: (1)MnO2 + H+ +e- = MnOOH 2分) (2)0.05 (2分) (3)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碳粉 MnOOH 空气中加热 碳粉转变为CO2,MnOOH氧化 (每空1分,共5分) 为MnO2 (4)Fe3+ 2.7 6 Zn2+和Fe2+分离不开 Fe(OH)2和Zn(OH)2的Ksp相近 (每空1分,共5分) 2MnO2+Zn +2H+ = 2MnOOH + Zn2+ (每空1分,共
2015年7月
一、选择题
7.食品千操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考点:考查干燥剂的有关判断
【答案】C
解题思路:硅胶、P2O5、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以作为食 品干燥剂,CaCl2· 6H2O没有吸水性,不能作为干燥剂。选 择C。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答案】B
解题思路: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a是H,b和c的次外层 有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7,b是S、Cl,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是K。根 据元素周期律,元素的非金属性:Cl>S>H;H与S可以形成H2S,H与Cl可以形成HCl, 属于共价化合物,H与K形成离子化合物KH;K与H形成KH,与S形成K2S,与Cl 形成KCl都属于离子化合物,H的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S的最高和最低化合 价的代数和为4,Cl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选择B。
2015高考化学全国卷Ⅱ及解析
2015·全国卷Ⅱ(化学)7.D1、M4[2015·全国卷Ⅱ] 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 .P 2O 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 .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 .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7.C [解析] 硅胶无毒能吸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A 项正确;P 2O 5吸水后生成的磷酸有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B 项正确;六水氯化钙几乎没有吸水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C 项错误;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无毒,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 项正确。
8.I2、I4、L6[2015·全国卷Ⅱ] 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 18H 26O 5,1 mol 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 mol 羧酸和2 mol 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 .C 14H 18O 5B .C 14H 16O 4 C .C 16H 22O 5D .C 16H 20O 5 8.A [解析] 1 mol 该酯完全水解生成2 mol CH 3CH 2OH ,即1 mol 酯水解消耗2 mol H 2O ,根据酯水解反应化学方程式C 18H 26O 5+2H 2O ―→羧酸+2CH 3CH 2OH ,由原子守恒可确定羧酸的分子式为C 14H 18O 5。
9.E2、E3、E5[2015·全国卷Ⅱ]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c 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 -和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 .a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 .d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 .元素a 、b 、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9.B [解析] 根据a -与氦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可确定a 为H ,结合b 、c 次外层均为8个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和7,可确定b 、c 分别为S 和Cl ,因c -和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可确定d 为K 。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与解析
2015年新课标II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3分)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2.(3分)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C14H18O5B.C14H16O4C.C16H22O5D.C16H20O53.(3分)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4.(3分)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AB.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AD.235g核素92235U发生裂变反应:92235U+1n3890Sr+54136U+101n净产生的中子(1n)数为10NA5.(3分)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量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6.(3分)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7.(3分)用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A 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B 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C 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 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A.A B.B C.C D.D二、解答题8.(14分)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有碳粉,二氧化锰,氯化锌和氯化铵等组成的填充物,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nOOH,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以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下表所示:溶解度/(g/100g水)0 20 40 60 80 100温度/℃化合物NH4Cl 29.3 37.2 45.8 55.3 65.6 77.3ZnCl2343 395 452 488 541 614化合物Zn(OH)Fe(OH)2Fe(OH)32K sp近似值10﹣1710﹣1710﹣39回答下列问题:(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理论消耗锌g.(已经F=96500C/mol)(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ZnCl2和NH4Cl,两者可以通过分离回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MnO2、和,欲从中得到较纯的MnO2,最简便的方法是,其原理是.(4)用废电池的锌皮制作ZnSO4•7H2O的过程中,需除去铁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入稀H2SO4和H2O2,溶解,铁变为加碱调节pH为时,铁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调节pH为时,锌开始沉淀(假定Zn2+浓度为0.1mol•L﹣1).若上述过程不加H2O2的后果是,原因是.9.(14分)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①CO(g)+2H2(g)⇌CH3OH(g)△H1②CO2(g)+3H2(g)⇌CH3OH(g )+H2O(g)△H2③CO2(g)+H2(g)⇌CO(g)+H2O(g)△H3回答下列问题:H﹣O C﹣H化学键H﹣H C﹣OC≡OE/(kJ.mol﹣1)436 343 1076 465 413(1)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由此计算△H1= kJ.mol﹣1,已知△H2=﹣58kJ.mol﹣1,则△H3= kJ.mol﹣1(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3)合成气的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a)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a(CO)值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其判断理由是10.(15分)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題:(1 )工业上可用KCl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③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填标号)a.水b.碱石灰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3)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mL水溶解后,再加入3mL稀硫酸: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Ⅴ.用0.1000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I﹣+S4O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③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④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 g.(4)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最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 d (填标号)a.明矾b.碘化钾c.盐酸d.硫酸亚铁.三、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2015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含详细解析)
1.(2015全国课标Ⅱ,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C解析:根据食品干燥剂对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的要求,硅胶、CaCl2以及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都可用作食品干燥剂,P2O5吸水生成磷酸或偏磷酸,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A、B、D三项正确,CaCl2·6H2O不具有吸水性,C项错误。
2.(2015全国课标Ⅱ,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 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 mol羧酸和2 mol 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4H18O5B.C14H16O4C.C16H22O5D.C16H20O5答案:A解析:因1 mol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 mol羧酸和2 mol乙醇,即C18H26O5+2H2O根据原子守恒,得C x H y O z为C14H18O5,所以选A。
3.(2015全国课标Ⅱ,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各自最髙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答案:B解析:因a-的电子层结构与He相同,所以a为H;因b、c次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7,所以b、c分别为S、Cl;因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d最外层为1个电子,所以d为K。
故c(Cl)、b(S)、a(H)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Cl)>b(S)>a(H),A项正确;元素H与K不能形成共价化合物,所以B项错误;元素K可与H、S、Cl分别形成离子化合物KH、K2S、KCl,所以C项正确;因a、b、c对应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分别为+1、+6、+7价和-1、-2、-1价,所以它们的代数和分别为0、4、6,D 项正确。
推荐-2015年全国二卷化学(带答案)
7.食品干操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B.P 2O 5不可用作食品干操剂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 18H 26O 5,1mol 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 羧酸和2mol 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 14H 18O 5 B.C 14H 16O 4 C.C 16H 22O 5D.C 16H 20O 5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c 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 -和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 、b 、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10.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60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 N AB .1L0.1mol •L -1的NaHCO 3溶液中HCO -3 和CO2-3 的离子数之和为0.1N A C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23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 N AD .235g 核素U 23592发生裂变反应:nU 1023592+裂变n 10Xe Sr 10136549038++,净产生的中子(n 10)数为10 N A11.分子式为C 5H 10O 2并能饱和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结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12.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向苦卤中通入Cl 2 是为了提取溴 B .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 .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 作为沉淀剂D .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 2将其还原吸收13.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26.(14分)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有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
2015年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新课标2卷)解析版含答案
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判断,侧重于碳链异构体 的考查。 第11题考察了同分异构体数目查找,考察的是 羧酸性质和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数目问题,具有基 础的同分异构体知识就可以查出来,非常简单。
12.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C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 ,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 有利于提升CO的转化率;而反应③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 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 于CO的转化率升高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反应热计算、盖斯定 律应用、平衡常数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等 第27题考察的依然是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题, 难度略大,考法比较常规,从这道题看未来的考题 出题方向会更偏重与问题与图表类问题结合,数形 结合难度不大,但是却是学生最不擅长的方面。在 未来的练习方向上应该加重于图像和图表类问题的 练习。
解析:(4)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把铁氧化为铁离子, 因此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溶解后铁变为硫酸铁。根据氢 氧化铁的溶度积常数可知,当铁离子完全沉淀时溶液中铁 离子浓度为10—5mol/L,则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 10 = 5 10 mol / L 所以氢离子浓度是2×10—3mol/L, , 10 pH=2.7,因此加碱调节pH为2.7时铁刚好完全沉淀。 Zn2+浓度为0.1mol/L,根据氢氧化锌的溶度积常数可知 —8mol/L,氢 开始沉淀时的氢氧根浓度为= 10 = 10 0.1 离子浓度是10—6mol/L,pH=6,即继续加碱调节pH为6 时锌开始沉淀。如果不加双氧水,则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硫酸亚铁,由于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锌的溶度积常数接近, 因此在沉淀锌离子的同时亚铁离子也沉淀,导致生成的氢 氧化锌不纯,无法分离开Zn2+和Fe2+。
【深度解析高考真题】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
D •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 •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6分)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 18H 26O 5,1mol 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 羧酸和2mol 乙醇,该 羧酸的分子式为()C .工业生产常选用NaOH 作为沉淀剂D .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 SO 2将其还原吸收(6分)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 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c 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 「和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 a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B. 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 > b > aC . d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D .元素a 、b 、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6分)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60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B . 1L 0.1mol?L 「1 的 NaHCO 3溶液中 HCO 3「和 CO 32「离子数之和为 0.1N AC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D . 235g 核素92235U 发生裂变反应:92235U+01芒昌3890Sr+54136Xe+1001n 净产生的中子(。
冷)数为10N A5. ( 6分)分子式为C 5H 10O 2且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化合物有(8 . ( 14分)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有碳粉,6. ( 6分)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氧化锰,氯化锌和氯化铵等组成的填充物, 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nOOH ,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以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下表所示: 溶解度/ (g/100g 水)1.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 分) (6分)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 . P 2O 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L :A .向苦卤中通入Cl 2是为了提取溴 C .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A . C 14H 18O 5B .C 14H 16O 4 C . C 16H 22O 5D . C 16H 20O 5 7. (6 分) 用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2. 3. 、解答题温度厂C化合物020********* NH4CI29.337.245.855.365.677.3 ZnC2343395452488541614化合物Zn (OH) 2Fe (OH) 2Fe (OH) 3K^p近似值10-1710-1710-39kJ. mol 1,已知△ H2= - 58kJ. mol 1,则^ 出=(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由此计算^ H i =系的曲线为(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回答下列问题:(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持续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理论消耗锌g.(已经F=96500C/mol)(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ZnCI2和NH4CI,两者可以通过kJ. mol 1(3)合成气的组成n (H2)/n (CO+CO2) =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a)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化学试卷(全国Ⅱ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化学试卷(全国Ⅱ卷带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2.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C14H18O5 B.C14H16O4 C.C14H22O5 D.C14H10O5 3.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 、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4.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B.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D.235g核互23592U发生裂变反应:,净产生的中子(1n)数为10N A5.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A.3种 B.4种 C.5种 D.6种6.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7.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填空题(题型注释)8.(14分)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称为燃料。
2015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2卷(解析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共300分,共16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线;再猜告知、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I 27 P 31 S 32 CL 35.5Ca 40 Fe 56 Zn 65 Br 80第I 卷一、 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食品千操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B.P 2O 5不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 18H 26O 5,1mo 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 羧酸和2mol 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 14H 18O 5 B.C 14H 16O 4 C.C 16H 22O 5 D.C 16H 20O 5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c 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 -和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10.代表阿伏加德罗常熟的值。
2015年高考新课标II卷化学含解析
2015年新课标II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3分)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考点:真题集萃;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分析:A.硅胶具有吸水性,无毒;B.P2O5吸水转化为酸;C.六水合氯化钙不能吸水;D.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无毒.解答:解:A.硅胶具有吸水性,无毒,则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A正确;B.P2O5吸水转化为酸,导致食品变质,则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B正确;C.六水合氯化钙不能吸水,则不能作食品干燥剂,故C错误;D.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无毒,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食品干燥剂,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2.(3分)(2015春?娄底期末)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C14H18O5B.C14H16O4C.C16H22O5D.C16H20O5考点:真题集萃;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分析: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则说明酯中含有2个酯基,结合酯的水解特点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判断.解解: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答:羧酸和2mol乙醇,说明酯中含有2个酯基,设羧酸为M,则反应的方程式为C18H26O5+2H2O=M+2C2H6O,由质量守恒可知M的分子式为C14H18O5,故选A.点评:本题为2015年高考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酯化反应中碳原子个数变化、官能团的变化为推断的关系,侧重酯的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3.(3分)(2015春?北仑区校级期末)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考点:真题集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则a为H元素;b 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原子只能有3个电子层,则b为S元素,c为Cl,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d为K元素.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氢化物中H元素为正价,其非金属性最弱;B.H元素与K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KH,属于离子化合物;C.K元素与其它元素可以形成KH、K2S、KCl;D.H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1、最低负化合价为﹣1,S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6、最低负化合价为﹣2,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7、最低负化合价为﹣1.解答:解: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则a为H元素;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原子只能有3个电子层,则b 为S元素,c为Cl,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d为K元素.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氢化物中H元素为正价,其非金属性最弱,故非金属性Cl>S>H,故A正确;B.H元素与S元素、Cl元素放出形成H2S、HCl,二者属于共价化合物,但与K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KH,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 错误;C.K元素与其它元素可以形成KH、K2S、KCl,均属于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D.H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1、最低负化合价为﹣1,S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6、最低负化合价为﹣2,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7、最低负化合价为﹣1,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侧重对元素周期律的考查,题目涉及金属氢化物是中学知识的盲点,难度不大.4.(3分)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B.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 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D.235g核素92235U发生裂变反应:92235U+01n3890Sr+54136U+1001n净产生的中子(01n)数为10N A考点:真题集萃;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丙醇中含7个C﹣H键、2个C﹣C键、1个C﹣O键和1个O ﹣H键;B.HCO3﹣水解生成碳酸,结合原子守恒分析;C.钠发生氧化反应后,Na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1价;D.92235U+01n3890Sr+54136U+1001n净产生的中子为10﹣1=9个.解答:解:A.60g丙醇为1mol,丙醇中含7个C﹣H键、2个C﹣C键、1个C﹣O键和1个O﹣H键,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1N A,故A错误;B.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小于0.1N A,碳酸分子中含C原子,故B错误;C.23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0)×N A=1N A,故C正确;D.92235U+01n3890Sr+54136U+1001n净产生的中子为10﹣1=9个,则235g核素92235U发生裂变反应净产生的中子(01n)数为9N A,故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及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中的化学键、物料守恒、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计算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5.(3分)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量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考点:真题集萃;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专题: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分析:分子式为C5H10O2且与NaHCO3溶液能产生气体,则该有机物中含有﹣COOH,所以为饱和一元羧酸,烷基为﹣C4H9,丁基异构数等于该有机物的异构体数.解答:解:分子式为C5H10O2且与NaHCO3能产生气体,则该有机物中含有﹣COOH,所以为饱和一元羧酸,烷基为﹣C4H9,﹣C4H9异构体有:﹣CH2CH2CH2CH3,﹣CH(CH3)CH2CH3,﹣CH2CH(CH3)CH3,﹣C(CH3)3,故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异构体数目为4.故选B.点评:本题为2015年考题,主要考查同分异构体书写、官能团的性质与确定等,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熟练掌握碳原子数小于5的烃基的个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甲基与乙基均1种,丙基2种、丁基4种、戊基8种.6.(3分)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考点:真题集萃;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分析:A.向苦卤中通入Cl2置换出溴单质,分离得到溴;B.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应加入试剂进行除杂,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再进行重结晶进行提纯;C.工业生成处于生石灰或石灰水作沉淀剂;D.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转化为HBr,达到富集的目的.解答:解:A.向苦卤中通入Cl2置换出溴单质,分离得到溴,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故A正确;B.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通常在溶液中依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量的NaOH溶液和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再进行重结晶进行提纯,故B正确;C.工业生成处于生石灰或石灰水作沉淀剂,故C错误;D.海水提取溴一般用氯气置换溴离子转化为溴单质,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转化为HBr,达到富集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注意掌握中学常见的化学工业,侧重对化学与技术的考查,难度不大.7.(3分)(2015春?北仑区校级期末)用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C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A.A B.B C.C D.D考点:真题集萃;实验装置综合.分析:A.先发生盐酸与NaOH的反应;B.常温下,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C.NaOH过量,开始不生成沉淀;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先发生盐酸与NaOH的反应,然后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最后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气体,则现象不合理,故A错误;B.常温下,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则不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现象不合理,故B错误;C.NaOH过量,开始不生成沉淀,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氯化钠,开始无现象,故C错误;D.草酸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褪色,现象合理,故D正确;故选D.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实验装置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为评:2015年高考真题,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反应与现象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二、解答题8.(14分)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有碳粉,二氧化锰,氯化锌和氯化铵等组成的填充物,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nOOH,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以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下表所示:溶解度/(g/100g水)温度/℃020*********化合物NH4Cl29.337.245.855.365.677.3ZnCl2343395452488541614化合物Zn(OH)2Fe(OH)2Fe(OH)3K sp近似值10﹣1710﹣1710﹣39回答下列问题:(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MnO2+H++e﹣=MnOOH ,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2+Zn+2H+=2MnOOH+Zn2+.(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理论消耗锌0.05g g.(已经F=96500C/mol)(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ZnCl2和NH4Cl,两者可以通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分离回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MnO2、碳粉和MnOOH ,欲从中得到较纯的MnO2,最简便的方法是空气中加热,其原理是碳粉转变为二氧化碳,MnOOH氧化为二氧化锰.(4)用废电池的锌皮制作ZnSO4?7H2O的过程中,需除去铁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入稀H2SO4和H2O2,溶解,铁变为Fe3+加碱调节pH为 2.7 时,铁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调节pH为 6 时,锌开始沉淀(假定Zn2+浓度为0.1mol?L﹣1).若上述过程不加H2O2的后果是Zn2+和Fe2+分离不开,原因是Zn(OH)2、Fe(OH)2的Ksp相近.考点:真题集萃;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分析:(1)该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MnO2被还原生成MnOOH;负极锌被氧化生成Zn2+,以此书写电池总反应式;(2)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则电量为0.5A×300s=150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以此计算消耗锌的质量、物质的量;(3)填充物含有碳粉、二氧化锰,且生成MnOOH等,在空气中加热时,碳粉、MnOOH可被氧化;(4)铁加入稀H2SO4和H2O2,可被氧化生成Fe3+,铁刚好沉淀完全时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结合Ksp=10﹣39计算pH,并根据Ksp计算锌开始沉淀的pH.解答:解:(1)该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MnO2被还原生成MnOOH,电解方程式为MnO2+H++e﹣=MnOOH,负极锌被氧化生成Zn2+,电池总反应式为2MnO2+Zn+2H+=2MnOOH+Zn2+,故答案为:MnO2+H++e﹣=MnOOH;2MnO2+Zn+2H+=2MnOOH+Zn2+;(2)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则电量为0.5A×300s=150C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则消耗Zn 的质量为××65g/mol=0.05g,故答案为:0.05;(3)滤液中主要有ZnCl2和NH4Cl,可通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晶体,填充物含有碳粉、二氧化锰,且生成MnOOH等,在空气中加热时,碳粉、MnOOH可被氧化,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锰,故答案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碳粉;MnOOH;空气中加热;碳粉转变为二氧化碳,MnOOH氧化为二氧化锰;(4)铁加入稀H2SO4和H2O2,可被氧化生成Fe3+,铁刚好沉淀完全时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因Ksp=10﹣39,则c(OH﹣)=mol/L≈0.5×10﹣11mol/L,此时pH=2.7,如锌开始沉淀,则c(OH﹣)=mol/L=10﹣8mol/L,此时pH=6,由表中数据可知Zn(OH)2、Fe(OH)2的Ksp相近,如不加H2O2,则Zn2+和Fe2+分离不开,故答案为:Fe3+;2.7;6;Zn2+和Fe2+分离不开;Zn(OH)2、Fe (OH)2的Ksp相近.点评:本题为2015年新课标卷考题,考查原电池知识以及物质的分离、提纯,侧重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实验基本操作和注意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9.(14分)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①CO(g)+2H2(g)?CH3OH(g)△H1②CO2(g)+3H2(g)?CH3OH(g)+H2O(g)△H2③CO2(g)+H2(g)?CO(g)+H2O(g)△H3回答下列问题:化学键H﹣H C﹣O C≡O H﹣O C﹣HE/(kJ.mol4363431076465413﹣1)(1)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由此计算△H1= ﹣99 kJ.mol﹣1,已知△H2=﹣58kJ.mol﹣1,则△H3= +41 kJ.mol ﹣1(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 a (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3)合成气的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a)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a(CO)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CO的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P1>P2>P3,其判断理由是相同温度下,反应③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①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增大压强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真题集萃;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考点:分析:(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②﹣反应①=反应③,反应热也进行相应的计算;(2)化学平衡常数指可逆反应得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根据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进而判断温度对平衡常数影响;(3)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根据升高温度对反应①、③的影响,进行分析CO转化率变化原因;相同温度下,反应③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①正反应为气体分子式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解答:解:(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故△H1=1076kJ.mol﹣1+2×436kJ.mol﹣1﹣(3×413+343+465)kJ.mol ﹣1=﹣99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②﹣反应①=反应③,故△H3=△H2﹣△H1=﹣58kJ.mol﹣1﹣(﹣99kJ.mol﹣1)=+41kJ.mol﹣1,故答案为:﹣99;+41;(2)反应①C 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曲线a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故答案为:;a;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3)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CO的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相同温度下,反应③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①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增大压强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故压强:P1>P2>P3,故答案为:减小;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CO的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P1>P2>P3;相同温度下,反应③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改变不影响其平衡移动,反应①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增大压强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有关计算、平衡常数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图象综合应用等,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难度中等.10.(15分)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1 )工业上可用KCl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2HCl NCl3+3H2↑.②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Cl﹣、OH﹣.③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 c (填标号)a.水b.碱石灰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3)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mL水溶解后,再加入3mL稀硫酸: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Ⅴ.用0.1000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I﹣+S4O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10I﹣+8H+═2Cl﹣+5I2+4H2O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残留的ClO2气体(避免碘的逸出)③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淀粉溶液,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④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0.02700 g.(4)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最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 d (填标号)a.明矾b.碘化钾c.盐酸d.硫酸亚铁.考点:真题集萃;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专题: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题.分析:(1)KClO3在H2SO4存在下与Na2SO3反应,SO32﹣被氧化成SO42﹣,由电子、电荷守恒可知该离子反应为2ClO3﹣+SO32﹣+2H+═2ClO2+SO42﹣+H2O;(2)由生产流程可知氯化铵在盐酸溶液中进行电解,阴极生成氢气,阳极生成NCl3,电解方程式为NH4Cl+2HCl NCl3+3H2↑,在NCl3溶液中加入NaClO2,可生成ClO2、NH3和X,X中含Cl﹣、OH﹣;由信息可知,ClO2易溶于水,所以不能利用水溶液吸收,氨气为碱性气体,利用性质差异分离提纯;(3)①由题目信息可知,ClO2通入锥形瓶与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氧化I﹣为I2,自身被还原为Cl﹣,同时生成水;②玻璃液封装置可防止有害气体逸出;③淀粉遇碘单质变蓝;④根据关系式2ClO2~5I2~10Na2S2O3计算n(ClO2),再根据m=nM 计算m(ClO2);(4)亚氯酸盐具有氧化性,Fe2+将ClO2﹣还原成Cl﹣,Fe2+被氧化为铁离子.解答:解:(1)KClO3在H2SO4存在下与Na2SO3反应制得ClO2,可知SO32﹣被氧化成SO42﹣,由电子、电荷守恒可知该离子反应为2ClO3﹣+SO32﹣+2H+═2ClO2+SO42﹣+H2O,氧化剂为KClO3,还原剂为Na2SO3,由离子反应可知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答案为:2:1;(2)①由生产流程可知氯化铵在盐酸溶液中电解,阴极生成氢气,阳极生成NCl3,电解方程式为NH4Cl+2HCl NCl3+3H2↑,故答案为:NH4Cl+2HCl NCl3+3H2↑;②在NCl3溶液中加入NaClO2,可生成ClO2、NH3和X,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故答案为:Cl﹣、OH﹣;③a.ClO2易溶于水,不能利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氨气,故错误;b.碱石灰不能吸收氨气,故错误;c.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且不影响ClO2,故正确;d.ClO2易溶于水,不能利用水吸收氨,故错误;故答案为:c;(3)①由题目信息可知,ClO2通入锥形瓶与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氧化I﹣为I2,自身被还原为Cl﹣,同时生成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lO2+10I﹣+8H+═2Cl﹣+5I2+4H2O,故答案为:2ClO2+10I﹣+8H+═2Cl﹣+5I2+4H2O;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残留的ClO2气体(避免碘的逸出),故答案为:吸收残留的ClO2气体(避免碘的逸出);③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淀粉溶液,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④含有Na2S2O3物质的量为0.02 L×0.1mol/L=0.002 mol,则:根据关系式:2ClO2~5I2~10Na2S2O3,2 10n(ClO2) 0.002mol所以n(ClO2)=0.0004mol,所以m(ClO2)=0.004mol×67.5g/mol=0.02700g,故答案为:0.02700;(4)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ac均不能还原亚氯酸盐,b中KI具有还原性但氧化产物不适合饮用水使用,只有d中Fe2+将ClO2﹣还原成Cl﹣,Fe2+被氧化为铁离子,且铁离子水解生成胶体可净化饮用水,则最适宜的是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含量的测定,为高频考点,为2015年高考真题,把握物质的性质、制备流程、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计算能力的综合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三、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年全国二卷化学(带答案)
2015年全国二卷化学(带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5年全国二卷化学(带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5年全国二卷化学(带答案)的全部内容。
7.食品干操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操剂B.P 2O 5不可用作食品干操剂C 。
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 18H 26O 5,1mol 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 羧酸和2mol 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 。
C 14H 18O 5 B.C 14H 16O 4 C.C 16H 22O 5 D 。
C 16H 20O 59。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c 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 -和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 〉aB 。
a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 。
d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 。
元素a 、b 、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10。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60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 N AB .1L0.1mol •L -1的NaHCO 3溶液中HCO -3 和CO2-3 的离子数之和为0.1N A C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23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 N A D .235g 核素发生裂变反应:,净产生的中子()数为10N A11.分子式为C 5H 10O 2并能饱和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结构) A 。
2015年全国Ⅱ卷(化学)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全国Ⅱ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Na-23Al-27 P-31S-32Cl-35.5Ca-40 Fe-56Zn-65Br-80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 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 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 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 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 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8. 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 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 mol羧酸和2 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A. C14H18O5B. C14H16O4C. C16H22O5D. C16H20O59.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 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 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 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 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10. 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 60 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B. 1 L 0.1 mol·L-1的NaHCO 3溶液中HCO -3和CO 2-3离子数之和为0.1N AC.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D. 235 g 核素 235 92U 发生裂变反应:235 92U +10n――→裂变 9038Sr +136 54Xe +1010n ,净产生的中子(10n)数为10N A11. 分子式为C 5H 10O 2并能与饱和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B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12.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帮帮群】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纯Word版)
3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Zn-65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O5 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 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 羧酸和2mol 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C14H18O5 B.C14H16O4 C.C14H22O5 D.C14H10O5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c 的次外层有8 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 和其他3 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 和其他3 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 、b、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10.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0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B.1L 0.1mol·L-1 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 2-离子数之和为0.1N A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235235 1 90136 1 1D.235g 核互92 U 发生裂变反应:92 U+ 0 n 38 Sr+ 54 U+10 0 n 净产生的中子( 0 n)数为10N A11.分子式为C5H10O2 并能与饱和NaHCO3 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量立体异构) A.3 种B.4 种C.5 种D.6 种12.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l2 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常选用NaOH 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 将其还原吸收13.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C.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26.(14 分氯化锌和氯化铵等组成的填充物,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nOOH,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以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下图所示:温度/℃化合物0 20 40 60 80 100NH4Cl 29.3 37.2 45.8 55. 3 65.6 77.3ZnCl2343 395 452 488 541 614化合物Zn(OH)2Fe(OH)2Fe(OH)3K sp 近似值10-17 10-17 10-39(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Ⅱ)7.C CaCl2·6H2O为结晶水合物,不能继续吸水,故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项错误;硅胶、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均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A、D项正确;P2O5吸水生成的磷酸有一定的毒性,故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项正确。
8.A 1mol该羧酸酯和2molH2O反应得1mol羧酸和2molC2H5OH,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羧酸的分子式为C14H18O5。
9.B 由题意可知:a为H,b为S,c为Cl,d为K。
由元素周期律知: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Cl>S;H2与S、Cl2化合时,S和Cl2均体现氧化性,故非金属性次序为c>b>a,A项正确。
H与K不能形成共价化合物,B项错误。
K与其他3种元素分别形成KH、K2S、KCl,三者均为离子化合物,C项正确。
H的最高和最低化合价分别为+1、-1,代数和为0;S的最高和最低化合价分别为+6、-2,代数和为4;Cl的最高和最低化合价分别为+7、-1,代数和为6,D项正确。
10.C 1个丙醇分子中含有11个共价键,则60g即1mol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1NA,A项错误;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HC O3-)+c(C O32-)+c(H2CO3)=0.1mol·L-1,故HC O3-和C O32-的离子数之和小于0.1NA,B项错误;钠在空气中燃烧时,Na均由0价转化为+1价,故23g即1mol钠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1NA,C项正确;由裂变反应知净产生的中子数为9NA,D项错误。
评析D选项与物理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理化综合能力。
11.B 能与NaHCO3反应放出气体说明该有机物为羧酸,其结构简式可能为CH3CH2CH2CH2COOH、、、,共4种。
12.C 工业上常采用Ca(OH)2作为沉淀剂,C项错误。
13.D 稀盐酸滴入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NaOH优先发生反应,不会立即产生气泡,A项错误;常温下,铝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不会产生红棕色气体,B项错误;Al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Al3++4OH-Al O2-+2H2O,不会产生沉淀,C项错误;H2C2O4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KMnO4溶液褪色,D项正确。
26.答案 (14分)(1)MnO 2+H ++e -MnOOH2MnO 2+Zn+2H +2MnOOH+Zn 2+(每空1分,共2分)[注:式中Zn 2+可写为Zn(NH 3)42+、Zn(NH 3)2Cl 2等,H +可写为N H 4+](2)0.05(2分)(3)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碳粉 MnOOH 空气中加热 碳粉转变为CO 2,MnOOH 氧化为MnO 2(每空1分,共5分)(4)Fe 3+ 2.7 6 Zn 2+和Fe 2+分离不开 Fe(OH)2和Zn(OH)2的K sp 相近(每空1分,共5分)解析 (1)该电池为酸性锌锰干电池,电极反应式为负极:Zn-2e -Zn 2+,正极:2MnO 2+2e -+2H +2MnOOH 。
(2)电量Q=It=0.5A×5×60s=150C,则m(Zn)=150C96500C ·mol -1×2×65g·mol -1=0.05g 。
(3)由表格中信息可知,ZnCl 2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H 4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可通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
(4)K sp [Fe(OH)3]=c(Fe 3+)×c 3(OH -)=1×10-5×c 3(OH -)=1×10-39,c(OH -)=10-11.3mol·L-1,pOH=11.3,则pH=2.7。
K sp [Zn(OH)2]=c(Zn 2+)×c 2(OH -)=0.1×c 2(OH -)=1×10-17,c(OH -)=10-8mol·L -1,pOH=8,则pH=6。
因Zn(OH)2和Fe(OH)2的K sp 接近,若不用H 2O 2将Fe 2+氧化为Fe 3+,沉淀Zn 2+时,Fe 2+也可转化为Fe(OH)2沉淀,而使制得的ZnSO 4·7H 2O 不纯净。
评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及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同时又涉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内容,综合性较强,内容似曾相识,但考查点新颖。
27.答案 (14分)(1)-99 +41(每空2分,共4分)(2)K=c (CH 3OH )c (CO )·c 2(H 2)[或K p =p (CH 3OH )p (CO )·p 2(H 2)](1分) a 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数值应随温度升高变小(每空1分,共2分) (3)减小 升高温度时,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使得体系中CO 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又使产生CO 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使CO 的转化率降低(1分,2分,共3分)p 3>p 2>p 1 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提升CO 的转化率;而反应③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 的量不受压强影响。
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CO 的转化率升高(每空2分,共4分) 解析 (1)由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可得,ΔH 1=1076kJ·mol -1+2×436kJ·mol -1-3×413kJ·mol -1-343kJ·mol -1-465kJ ·mol -1=-99kJ·mol -1;依据盖斯定律知,反应③=②-①,则ΔH 3=ΔH 2-ΔH 1=-58kJ·mol -1-(-99kJ·mol -1)=+41kJ·mol -1。
(2)由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知,K=c (CH 3OH )c (CO )·c (H 2);ΔH 1<0,即反应①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 值减小,故a 曲线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 随温度变化关系。
评析 本题以合成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为背景,综合考查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结合图像分析平衡的移动。
中等难度。
28.答案 (15分)(1)2∶1(1分) (2)①NH 4Cl+2HCl3H 2↑+NCl 3(2分)②Cl -、OH -(2分) ③c(1分) (3)①2ClO 2+10I -+8H +5I 2+4H 2O+2Cl -(2分)②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避免碘的逸出)(2分)③淀粉溶液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每空1分,共2分)④0.02700(2分) (4)d(1分)解析 (1)该反应的氧化剂为KClO 3,发生变化:KClO 3+5Cl +4O 2;还原剂为Na 2SO 3,发生变化:Na 2S +4O 3Na 2S +6O 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KClO 3)∶n(Na 2SO 3)=2∶1。
(2)①由题中信息可知,电解NH 4Cl 溶液和盐酸的混合物得到NCl 3溶液和H 2,据此可写出电解时的总反应方程式。
②由NaClO 2溶液与NCl 3溶液反应的生成物可以看出,反应物中除NaClO 2和NCl 3外,还应有H 2O,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Cl 3+6Cl O 2-+3H 2O6ClO 2↑+NH 3↑+3Cl -+3OH -,故溶液X 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Cl -和OH -。
③由于ClO2易溶于水,因此不能用水或饱和食盐水除去ClO2中的NH3;碱石灰不与NH3反应,无法将NH3除去;浓硫酸不与ClO2反应但能与NH3反应,故可用浓硫酸除去ClO2中的NH3。
(3)①ClO2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可将I-氧化为I2,自身被还原为Cl-,据此可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②向锥形瓶中通入混合气时,会有少量ClO2从溶液中逸出,生成的碘也会逸出,通过玻璃液封装置可将逸出的ClO2和碘吸收,再将吸收液倒入锥形瓶中,保证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减小了实验误差。
③滴定含I2的溶液时一般使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④由2ClO2~5I2~10S2O32-可知,n(ClO2)=0.2n(S2O32-)=0.2×0.1000mol·L-1×0.02000L=4.000×10-4mol,m(ClO2)=4.000×10-4mol×67.5g·mol-1=0.02700g。
(4)要除去亚氯酸盐,需加入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明矾显然不适宜;由于饮用水已处理过,再加入KI或盐酸,会产生对人体健康不利的I2或Cl2,故最适宜的物质是硫酸亚铁。
评析本题以ClO2为线索综合考查了ClO2的制备、除杂、含量测定等与化学实验有关的知识,同时也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中玻璃液封装置的设计是本题的创新之处。
36.答案(15分)(1)O2(或空气)(2分)(2)A C(每空1分,共2分)(3)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 腐蚀设备(每空1分,共2分)(4)放热可能会导致(过氧化物)爆炸(1分,2分,共3分)(5)c(2分)(6)丙酮苯酚丙酮的沸点低于苯酚(每空1分,共3分)(7)原子利用率高(1分)解析(1)由题中反应和工艺流程图信息可知,反应器A中通入的X应为O2或空气。
(2)由工艺流程图可知,反应①在反应器中进行,反应②在分解釜中进行。
(3)因反应②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在分解釜C中加入少量浓硫酸作催化剂,但因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易腐蚀设备。
(4)因反应②的ΔH<0,故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5)NaHCO3与苯酚不反应且易用水洗去。
(6)因丙酮沸点低,首先蒸出,苯酚沸点高后被蒸馏出来,所以T为丙酮,P为苯酚。
(7)由反应①和反应②可知,用该方法合成苯酚和丙酮的优点是原子利用率高。
37.答案(15分)(1)O 1s22s22p63s23p3(或[Ne]3s23p3)(每空1分,共2分)(2)O3O3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范德华力大分子晶体离子晶体(每空1分,共4分)(3)三角锥形sp3(每空1分,共2分)(4)V形 42Cl2+2Na2CO3+H2O Cl2O+2NaHCO3+2NaCl(或2Cl2+Na2CO3Cl2O+CO2+2NaCl)(每空1分,共3分)(5)Na2O 8 4×62g·mol-1(0.566×10-7cm)3×6.02×1023mol-1=2.27g·cm-3(1分,1分,2分,共4分)解析由题意可知A为O、B为Na、C为P、D为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