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中医辨证讲课稿
颈椎病健康知识讲座【33页】

三、颈椎病的现代医学诊断、分型 及临床表现
颈型 临床表现 1 颈部酸、胀、痛,不适,自觉有头部不
知放在何种位置好的感觉 2 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肩背部僵硬
发板。部分患者可反射性地出现短暂上肢 感觉异常。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麻木 不加重。
神经根型
临床表现
1 颈肩臂疼痛,可为持续性隐痛或酸痛,也可为 阵发性剧痛,或为针刺样、烧灼样疼痛。咳嗽、 喷嚏等腹压增高的动作可使疼痛加重。下颈段的 病变可出现肩、臂、手沿神经根分布区的疼痛和 麻木,疼痛多呈放射性。
2 感觉障碍,伴随根性痛。与受累பைடு நூலகம்经根支配区 范围相一致。病程较长者可有患肢肌力减退,握 物不稳。
椎动脉型
临床表现
1 头痛、头晕:常可因颈部的突然旋转而加重。头痛多 偏一侧,并有定位意义,以颞部多见,多为跳痛、胀痛。 头晕较为多见,可伴耳鸣、耳聋等迷路症状。
2 猝倒:突然发作,当在某一体位转动颈部时,肌张力 突然消失而跌坐在地。随后清醒,可立即站起、意识清楚。
重发紧、步态不稳、笨拙,行走时有踏棉感。继 而单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无力,握力减退、 持物易坠,不能完成精细动作。 3 颈部发僵,颈后伸时上肢或四肢窜麻。胸、腹 部或骨盆区有束带感。严重者行走困难,二便失 禁或尿潴留,甚则四肢瘫痪,卧床不起。
四、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 表现
1 肝肾不足型:肢体沉重, 抬举无力,步态蹒 跚, 头颈项疼痛, 缠绵不移,上肢手指麻木, 筋骨痿弱, 脑转耳鸣, 舌红少苔, 脉沉细。
1、 机械性压迫学说: 分为静态压迫和动态压迫 两种因素。从静态性压迫因素方面来看, 椎间盘 变性从20 岁就可能开始, 30 岁以后出现颈椎 间盘退行性改变, 随着其累积性损伤,可使其退 变加重致使椎间盘的纤维环变性、肿胀、断裂, 使裂隙形成, 导致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纤维环的 耐牵伸等能力下降,椎间隙变窄, 椎体间产生异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第⼀部分概述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发⽣椎体⾻质增⽣硬化、边缘⾻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可出现颈臂痛、头晕、恶⼼、呕吐、⼼悸,甚⾄⼤⼩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
中医多归为“痹证”、“痿证”、“项强”、“⾎痹”、“⾻痹”。
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不和所致。
⼀、诊断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性病变。
2.多发于40 岁以上中年⼈,长期低头⼯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内上⾓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减弱和肌⾁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 线正位摄⽚显⽰:钩椎关节增⽣,张⼝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显⽰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质增⽣,韧带钙化,斜位摄⽚可见椎间孔变⼩。
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西医分型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民卫⽣出版社)(⼀)颈型颈椎病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 线⽚⽰:颈椎⽣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明显外伤史。
⼤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指放射,且有⿇⽊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鸣、⽿痛、握⼒减弱及肌⾁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减弱。
颈 5-6 椎间病变时,刺激颈 6 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指感觉减退;颈 6-7 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 7 神经根⽽引起⽰、中指感觉减退。
中医治疗颈椎病详细教学讲义PPT

适量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C、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 于缓解颈椎疼痛。
增加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是肌肉和韧带的主要成分,适 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颈椎恢复 。
运动康复
颈椎操
进行简单的颈椎操,如左 右旋转、前屈后伸等,以 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游泳
游泳是一项全身运动,有 助于增强颈部肌肉力量, 减轻颈椎压力。
按摩
例如,对于不同类型的颈椎病,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风寒湿痹型颈 椎病,中医会采用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的药物治疗;对于气血瘀滞型颈椎病,中 医会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药物治疗。
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为主的治疗思想,强调在疾病未发生或 病情较轻时采取措施预防或延缓病情进展。在治疗颈椎病 时,中医注重预防和早期治疗,通过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 和加强锻炼来预防颈椎病的发病或复发。
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 颈椎病常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
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
上肢麻木等症状。
颈椎病的病因
01
02
03
04Biblioteka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逐 渐退行性变,导致颈椎病的发
生。
职业
长期低头工作、颈部保持同一 姿势的工作人员,如程序员、
会计等,容易患颈椎病。
01
02
03
保持正确的姿势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 加颈椎压力,应适时调整 姿势,如站、坐、卧等。
避免颈部过度劳累
避免长时间低头、抬头或 扭转头部等动作,以免加 重颈椎负担。
注意颈部保暖
寒冷刺激会导致颈部肌肉 紧张,加重颈椎疾病,因 此应避免颈部受凉。
饮食调理
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
(完整版)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一、中医辨证剖析(理法方药):1、寒湿痹阻型证见头痛或后枕部痛苦,颈僵,转侧不利 ; 或头疼涉及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涉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候剖析:患者向来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虚,复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肌肉,而致营卫行涩,经络不通,发生痛苦,麻痹,活动欠利,且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为寒湿痹阻之征。
治法: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方药:颈舒汤加减 ----- 葛根 30g 当归 15g 桂枝 15g 黄芪 30g 炒白术15g 白芍 12g 茯苓 30g 狗脊 15g 全蝎 10g 炙甘草 10g 羌活 30g 独活30g 防己 10g,水煎取 450ml, 150ml/ 次,每天三次,口服。
2、痰瘀阻络型证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痹、头晕、欲呕。
舌黯,舌体有少量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证候剖析:邪痹经脉,络道阻滞,气血津液输部失施,血滞为淤,津停为痰,淤组经脉,而致关节痛苦,屈伸不利,且患者舌黯,舌体有少量瘀点,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弦滑为痰瘀阻络之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方药:颈舒汤加减 ------ 葛根 18g 当归 15g 桂枝 9g 黄芪 12g 白术 12g 白芍 12g 茯苓 12g 狗脊 15g 全蝎 6g 炙甘草 6g 法半夏12g 陈皮 9g 红花 12g 丹参 12g ,水煎取 450ml,150ml/ 次,每天三次,口服。
3、气血两虚型证见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痛苦。
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
苔薄白而润。
脉沉细无力证候剖析:患者素体自虚,气血生化不足,复又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转不畅,而致关节、筋脉、肌肉失养,且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为气血两虚之征。
治法: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方药:颈舒汤加减------ 葛根30g 当归15g 桂枝15g 黄芪30g 炒白术15g 白芍12g 茯苓30g 狗脊15g 全蝎10g 炙甘草10g 党参30g 熟地 15g,水煎取450ml,150ml/ 次,每天三次,口服。
颈椎病的中医诊疗课件

第22页,幻灯片共27页
五、药物治疗
内服铁弹丸,每次6克,每日2次;或抗骨质增生丸,每 次6克,每日2次,两种交叉使用。外贴活络膏。
第23页,幻灯片共27页
六、功能锻炼及自我保健
1、调整睡姿与枕头:首先注意保持正确的睡姿,正确的睡姿 应该是仰卧与左、右侧侧卧这三种姿势相互交替,避免长时 间单一睡姿而导致人体生物力学结构失衡,俯卧或半俯卧 (又称过度侧卧)压迫心肺乳房并扭曲颈椎、压迫肩关节和 臂神经应予避免。所以正确的枕头,应该能同时符合仰卧与 侧卧的生理要求。人在仰卧时最佳的枕头高度为零,因为垫 高头部必然导致屈颈(即低头),而低头有损颈椎正常的生 理曲度,甚至可能导致颈椎生理曲度的反张(或称反弓), 最佳的做法是在颈后部加垫一个高度适宜的小枕以托起颈椎, 以保持颈椎的生理性前凸(前屈)。而侧卧时,由于面部到 肩部之间存在较大的垂直距离,为弥补这一距离,根据体型 不同,应该使用12-25CM高的枕头,才能保持颈椎不产生侧向 扭曲。
3、椎动脉型:百会、四神聪、风池、风府、率谷、大杼。
4、脊髓型: 单侧型:风池、风府、颈百劳、手五里、曲池、外关、合谷 四肢型:风池、颈百劳、肩隅、曲池、外关、合谷、伏兔、阳陵泉、
足三里、悬钟、解溪、太冲、夹脊、环跳、殷门、委中、承山。
5、交感型:
五官型:风池、颈百劳、血压点、肝俞、肾俞。 心痛型:风池、颈百劳,血压点、身柱、陶道、心俞。
第11页,幻灯片共27页
三、椎动脉型颈椎病
(1)眩晕 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的常见症状。病人因为颈部的伸展
或旋转而改变体位诱发眩晕症状。前庭神经核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 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即消失,发病时病人可有轻 度失神及运动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变 引起的眩晕不伴意识障碍。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性属中枢性眩 晕症;迷路缺血性病变属周围性眩晕症。部分病人恶心感,急性发 病时病人不能抬头,少数人有复视、眼颤、耳鸣及耳聋等症状。
颈椎病的辩证分型论治课件

保持正确的姿 势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颈椎 压力,因此应定时休息并调整姿 势,如伸展颈部、活动肩部等。
坐姿时,应保持头部直立,肩膀 放松,眼睛平视屏幕,避免颈部
过度弯曲或倾斜。
站立时,应挺直身体,保持头部 直立,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头部倾
斜。
适当的运动与休息
01
定期进行颈部运动,如转动脖子、 抬头望天等,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症状
颈部疼痛、僵硬,活 动受限,伴有腰膝酸 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舌脉
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或弦细数。
治疗原则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常用方剂 六味地黄丸加减。
气血亏虚型
症状
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伴 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状。
总结词
气血亏虚型颈椎病多因久病不愈 或失血过多,导致气血不足,筋 脉失养所致。
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桃仁、红花、赤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同 时,可配合按摩、推拿等手法,以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
痰湿阻络型治疗
总结词
健脾祛湿、化痰通络
详细描述
采用健脾祛湿的中药,如茯苓、白术、苍术等,以消除体内湿气。同时,可选用半夏、陈皮等中药进行调理,以 化痰通络。饮食上可多吃冬瓜、芹菜等利湿食物。
病例二: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治疗
总结词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VS
详细描述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项部刺痛、 痛处固定,常伴有肢体麻木。治疗以活血 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桃仁、 红花、赤芍等,针灸治疗可选取阿是穴、 膈俞等穴位。
病例三: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治疗
总结词
健脾化痰、通络止痛
详细描述
痰湿阻络型颈椎病多因脾虚痰湿内生,导致 颈项部沉重、疼痛,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 治疗以健脾化痰、通络止痛为主,常用药物 包括半夏、陈皮、茯苓等,针灸治疗可选取 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颈椎病的中西医诊断PPT课件

•
9、耳聋:刺激或压迫颈椎旁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引起,往往伴随视物模糊等。
第10页/共29页
三、解剖病理
1、 颈椎
颈椎骨有七块,典型的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部的椎弓构成,椎体和椎弓围 成一孔,称为椎孔。椎孔相连成一管,称为椎管,容纳脊髓和神经根及其被 膜。
第11页/共29页
三、解剖病理
2、血管 椎动脉是由锁骨下动脉左右各发出一支,从 第6颈椎横突孔进入后沿各横突孔上行,至环椎侧块有 一个迂曲,然后进入大脑汇合成基底动脉,主要支配大 脑后1/3与小脑。
第16页/共29页
三、解剖病理
5、颈椎病与骨质增生的关系
骨质增生是颈椎病的一个病理表现,但并非所有的颈椎病 患者都有骨质增生,更别把骨质增生等同于颈椎病。随着年龄的 增长,关节 的软骨逐渐退化,细胞的弹性减少,骨关节在不知不 觉中被磨损,尤其是活动度较大的颈、腰 关节。损伤的关节软骨 没有血管供给营养时,就很难修复。这时,在关节软骨的周围, 血液循 环比较旺盛,就会出 现代偿性软骨增长,即为骨质增生 的前身。时间久了,增生的软骨又被钙 化,这就是骨质增生,也 叫骨刺。
4、发病因素
(1)年龄因素:就像一台机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 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 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基础。另外, 小关节和各种韧带的退变也有重要的作用。 (2)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 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 率也较高。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 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 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伤: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 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病人往往在轻微外伤后突然发病,而且症状 往往较重,合并骨折、脱位者则给治疗增加困难。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一、病情描述⒈颈椎病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包括颈椎关节、颈椎间盘和周围软组织病变。
⒉病因分析: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年龄、工作姿势、颈部受伤和缺乏运动等。
二、中医四诊分析⒈望诊:观察患者的颈部是否有肿胀、红斑、皮肤变色等异常表现。
⒉闻诊:听取患者对颈部疼痛的描述,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症状,如头晕、头痛等。
⒊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和疼痛的特点等。
⒋切诊: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检查患者颈部是否有压痛点、紧张度等。
三、中医辨证分析⒈气血不调证:表现为颈部疼痛、颈肩部紧张、头晕乏力、手麻、舌淡苔白等。
⒉肝肾亏虚证:表现为颈椎病疼痛加重、颈部肌肉无力、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舌淡苔白等。
⒊寒湿内蕴证:表现为颈部疼痛、湿重感、活动受限、压痛明显、舌苔厚白等。
⒋气郁血瘀证:表现为颈部疼痛、胸闷、疼痛难以忍受、疼痛范围明显、舌质紫暗等。
四、中医治疗方案⒈气血不调治疗:调养气血、活血祛瘀,使用补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等,结合针灸、推拿疗法。
⒉肝肾亏虚治疗:益肝肾、滋阴补阳,使用温阳滋肾的中药,如杞菊地黄丸,结合针灸、艾灸疗法。
⒊寒湿内蕴治疗:祛湿散寒,使用温中散寒的中药,如草果、红花等,结合针灸、拔罐疗法。
⒋气郁血瘀治疗: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香附等,结合针灸、火罐疗法。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⒈附件一:中医草药方剂配方表格。
⒉附件二:针灸治疗所需的穴位图。
⒊附件三:推拿按摩手法示意图。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颈椎病:根据《中华医学会颈椎病防治指南》,颈椎病是颈椎解剖结构损害或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⒉中医四诊:中医四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⒊辨证分析: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进而确定治疗方案的过程。
《颈椎病的中医诊疗》课件

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颈部,可以促 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僵硬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素 ,有助于颈椎的健康。
按摩
适当的颈部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 疼痛,但应注意按摩的力度和方法。
康复锻炼
颈椎伸展运动
缓慢地左右转动头部,上下点头 ,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疼痛
。
颈椎稳定性训练
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动作,如平卧 抬颈、俯卧抬颈等,可以提高颈椎 的稳定性。
辨证分型
风寒痹阻型
颈部疼痛、僵硬,活动 受限,畏寒肢冷。
气滞血瘀型
颈部刺痛、胀痛,痛处 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
斑。
痰湿阻络型
颈部重痛、酸胀,伴有 头晕、恶心等症状。
肝肾不足型
颈部酸痛、乏力,伴有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
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治疗原则
01
02
03
04
调理气血
通过中药汤剂、针灸等手段调 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颈椎病的中医诊疗》ppt课件
目 录
• 颈椎病概述 •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 中医诊疗方法 • 颈椎病的预防与保健 • 典型案例分析
01
颈椎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 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临近组织,如 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从而出现 一系列相应症状的疾病。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颈椎病可分为 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椎动脉 型等类型。
THANKS
感谢观看
中药外敷
通过中药外敷,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起到舒筋活血、消 肿止痛的作用。
针灸疗法
针刺
通过针刺颈椎相关穴位,调节气血,缓解疼痛和麻木等症状。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1.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认识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发病的内因是人到中年以后肝肾功能由盛到衰,或久病伤肾,或强劳伤肾,致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气血失于循行,筋脉失于润养所致。
外因是有明确外伤史,或与职业工作姿势不正确致颈部肌肉劳损,使腠理空虚,风寒湿邪杂至督伤络阻,闭阻经脉,脉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阻所致。
本病属肝肾气血不足为本虚,积累伤筋,外感于邪,筋脉挛急痹痛为标实。
从而导致一系列颈肩臂痛,手麻,头晕及肢无力,或拘挛等症状。
2.颈椎病的辨证分型特点依据病因病机,将本病分为肝肾亏虚型、风寒湿型和气虚血瘀型。
肝肾亏虚型病程较长,发病较缓,出现肢体沉重,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持物及行走不稳,最后无力行走而瘫痪,兼有二便失禁(多见于脊髓型)。
风寒湿型发病较急,见于长期伏案低头工作患者,致颈肩臂疼痛、麻木、酸胀感为主要症状,并以夜间症状加重为特点(多见于神经根型)。
气虚血瘀型见于中老年人,其症状头痛头晕,头痛呈胀痛或跳痛,与眩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
以转动头颈即发眩晕,甚至晕厥、跌倒为特点(多见于椎动脉型)。
3.颈椎病的治法方药特色治宜以补为主,以通为用。
补则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通则风寒湿邪沉伏于经络者,以活血通络疏风散寒除湿为主。
颈病汤基础方,药用鹿角胶20g、黄芪30g、当归20g、川芎10g、羌活20g、姜黄15g、秦艽20g、桂枝15g、地龙15g、细辛5g、葛根20g。
每日1剂,水煎服。
方中鹿角胶、黄芪、当归、川芎以滋补肝肾,补气活血为主药;羌活、秦艽、姜黄、桂枝、茯苓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为辅药;地龙、细辛通络止痛为佐药;葛根升阳发散而解项背之强急,又能引诸药上达于颈项为使药。
诸药合用,恰中病机。
4.强调功能锻炼①自我按摩患者双手半环抱于颈后,头后仰,沿颈棘突两侧上下进行对合捏挤项后软组织,使肌肉松弛缓解疼痛,从而达到自我康复目的。
②自我练功患者坐位,两肘屈曲,左手背反摸棘突,右手拇食中指用力拉对侧耳垂,使颈椎缓缓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然后还原,再使头颈转向对侧,方法同前,旋转力度由小到大,达到松解小关节之间粘连舒利筋骨之作用,恢复颈椎内外平衡。
从颈椎病谈中医辨证思路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临床中常见的几种中医证型
❖ 1.阳虚型:真武汤加减 ❖ 2.营卫失和型:桂枝汤加减 ❖ 3.阴虚型:三甲复脉汤加减 ❖ 4.阴阳两虚型:肾气丸加减 ❖ 5.痰湿型:指迷茯苓丸加减 ❖ 6.兼夹型:随证治之
病例1:阳虚型颈椎病
❖ 陈润洪,男性,35岁,住院号:33045
❖ 症状: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颈肩部疼痛, 并伴头晕,恶心欲呕,无眼花,无耳鸣,无四肢麻 木、乏力,无明显患肢活动障碍。在当地医院行颈 椎X线示:颈椎退变;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曾在 福和及中新医院行康复理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入 科时见:精神一般,面色稍黄,后颈及双肩针刺样 疼痛,转侧活动时疼痛明显加重,胃纳睡眠欠佳, 大小便正常,不能步行,车床入院。舌质淡胖,有 齿印,苔白滑,脉弦滑。
辨证思路:
❖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舌脉也无明显异常,似 乎无从下手辨证,但我询问患者睡眠情况时, 患者提示说她睡眠质量较差,难以入睡,睡 则易醒,联系《内经》理论:“阳不入阴, 则夜不能寐”。很明显为营卫失和的表现, 由此马上想到《伤寒论》中调理营卫和阴阳 的第一方:桂枝汤。
注意事项:
❖ 该患者前医亦处于桂枝汤加减,但效果不明 显,何故?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 熟附子10 肉桂3 熟地20 淮山药20 丹皮10 云苓10 白术30 薏苡仁20 杜仲30 姜黄10 桑枝30
山萸肉20 泽泻10 牛膝30
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1周后好转出院。
辨证思路:
❖ 该患者年高体虚,察其舌脉,有明显肝肾阴 虚表现,日久阴损及阳,导致肝肾阴阳两虚, 故此患者除有颈肩疼痛症状外,还合并有腰 腿部疼痛症状,尽管好似肾气丸通常用来治 疗腰腿痛,但只要辨证准确,加上适当的引 经药,使药力直达病所,亦可迅速取得满意 效果。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中医概述颈椎病的四种病因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由于颈椎内因、外因的变化,使颈椎及其周围的神经、血管发生病理改变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颈椎病日趋重视。
祖国医学经过了数干年实践,留下了大量的医学著述,其中也包含与颈椎病临床表现有关的理论及治疗经验。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理论体系的不同,未见颈椎病的中医专著。
但古人经过大量的实践,细致的观察,详细地记录了和我们今天所述颈椎病的各型病变相似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颈、肩、臂痛等症多包括在祖国医学痹证中,这些症状多因外伤或气血虚衰、感受风寒湿邪所致,而头昏、目眩、耳鸣等症则多与疾浊、肝风、虚损有关。
颈椎病的常见原因可以概括为:(1)外伤:是指跌仆、闪挫等对筋、骨、皮肉的损伤。
外伤所致的颈肩痛,是指由于闪、挫所致的筋络、筋膜、肌肉等软组织受伤(包括急、慢性损伤)以及关节错位造成的症状,即所谓的骨错缝、筋出槽症状。
人体是一个整体,由于颈肩等部位受外力影响而遭受损伤时,也能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因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可见肩、背、肢体痛等症,此时以疼痛为主。
另一方面,人体的脏器都依赖于气血的滋养,如气血阻滞,则脏腑缺乏气血濡养,其功能也受到影响,肝、肾、脾等内脏功能受到影响后反过来会影响筋骨、肌肉和关节功能。
这时疾病的症状不仅是外伤后的疼痛症状,还会出现各种虚证。
因此伤后应注意到内脏功能.特别是肝肾脾功能受损的因素。
(2)风寒湿痹、经络受阻:由于风、寒、湿三种外邪侵入身体,流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肢体与关节疼痛、酸麻、重着及屈伸不利等。
古代医家归纳的这些风寒湿痹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其中包括了现代所指的颈椎病症状。
特别是痛痹、着痹所致的症状,包括了大部分的根性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
风、寒、湿三种病邪中某一种病邪偏盛,则某一方面的症状就表现得突出,如寒邪偏胜则为痛痹,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得热则减,遇寒则甚,关节屈伸不利,施治时应以散寒止痛为主(3)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久病体弱,肝血不足,肾精亏损,经脉失去濡养,可致肢体筋膜弛缓,手足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肝肾不足,气血亏损,除了可引起肢体不利等症外,还有耳鸣、目眩等症。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整理课件ppt
21
2、腹针为主取穴法
腹针理论认为,腹部以神阙为核心存 在着两个调控全身的经络系统,其主要取 穴方法有3种:循经取穴法、定位取穴法和 八廓取穴法。腹针治疗颈椎病主穴由中脘、 关元组成,配穴由商曲、滑肉门、气穴等组 成。
整理课件ppt
22
3、耳针疗法
耳针是指用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来
防治疾病的方法。采用王不留行贴压颈椎、 神门、肝、肾,随症配压其他耳穴,并同时针 刺双侧大杼、天柱、风池、病变部位颈部 夹脊穴。
整理课件ppt
3
三、诊 断
一般诊断原则:
(1)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显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可 以确诊;
(2)具有颈椎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而影像学 检查未见异常,应排除其他疾患后方可诊 断为颈椎病;
(3)仅有影像学检查所见的颈椎退行性改变, 而无临床表现者,不宜诊断为颈椎病。
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等)。
整理课件ppt
6(Βιβλιοθήκη )脊髓型具有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改 变;
应除外肌萎缩侧索硬化、椎管内肿瘤、末 梢神经炎等其他疾病。
整理课件ppt
7
(四)椎动脉型
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 旋颈征阳性; X 线片有异常所见; 多伴交感神经症状; 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除外椎动脉 V1,V2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
•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 方剂:身痛逐瘀汤
整理课件ppt
12
3、湿火流筋
• 症状:颈肩臂胀痛酸麻,伴口苦,咽干, 渴不欲饮,肢体烦热,面目红赤,小便短 赤,大便不爽,或者里急后重,舌质淡红, 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部位的疼痛和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而针对颈椎病的治疗,中医有着独特的辨证方法。
本文将就颈椎病的中医辨证进行详细介绍。
中医辨证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观察病情、询问病史、望闻问切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而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法。
对于颈椎病患者,中医辨证可以分为气血虚弱、风寒湿邪、痰湿内蕴、肝肾阴虚等几种类型。
首先是气血虚弱型的辨证。
气血虚弱是指患者气血亏虚,导致颈椎部位缺乏养分和能量的供应,从而引发疼痛和僵硬。
此时,患者往往表现出精神疲乏、面色苍白、舌质淡白等症状。
对于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中医治疗主要以益气养血为主,可以选择一些补气养血的药物,如人参、黄芪等,同时患者需要注意合理饮食,多补充营养物质。
其次是风寒湿邪型的辨证。
风寒湿邪是指外界的寒湿气候进入人体,使得颈椎部位的血流不畅,导致疼痛和不适。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局部疼痛、感觉冷痛等症状,舌苔白腻。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主要以祛风散寒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温经散寒的药物,如羌活、防风等,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潮湿的天气。
第三种是痰湿内蕴型的辨证。
痰湿内蕴是指人体内湿气积聚,堆积成痰,进而阻碍颈椎部位的气血流通,引发疼痛和不适。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往往表现为头重脑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苔薄白而湿。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主要以祛痰化湿为主,可以选择一些祛湿化痰的药物,如半夏、陈皮等,同时还需要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寒湿的食物。
最后是肝肾阴虚型的辨证。
肝肾阴虚是指患者肝肾功能不足,导致颈椎部位的气血流通受阻,引发疼痛和僵硬。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症状,舌质红少苔薄。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主要以养肝肾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滋补肝肾的药物,如枸杞子、山药等,同时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并进行适当的调理。
总之,对于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精确的辨识和分类。
《中医基础颈椎病》课件

跨学科合作研究
进一步探讨针灸、推拿、中药等综合 治疗方法在颈椎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机 制。
加强中医与西医、基础与临床、传统 与现代的跨学科合作,共同推进颈椎 病治疗的创新和发展。
临床实践指南制定
基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制定针对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指南,规范治疗方 法和流程。
05
中医对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颈椎病在临床实践中取 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刺激穴位, 调和气血,缓解疼痛,改善颈椎
功能。
推拿治疗
推拿手法在颈椎病治疗中广泛应 用,通过对肌肉的舒缓按摩,放 松紧张的肌肉,缓解颈椎压力。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颈椎病以调理身体、改 善气血循环为主,常用的中药包 括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药物。
由于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劳累引起的 颈部肌肉疼痛,与颈椎病症状相似,但一
般无神经根受压表现。
落枕
由于颈部肌肉扭伤或痉挛引起的颈 部疼痛,与颈椎病症状相似,但一
般病程较短。
ABຫໍສະໝຸດ CD脊髓型颈椎病
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压迫脊髓引 起的症状,包括下肢无力、走路不稳等, 与神经根型颈椎病不同。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 颈椎病。
颈椎病的病因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 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 间隙变窄,从而压迫颈部神经或
血管,引发颈椎病。
职业因素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颈部长时间维 持一种姿势的职业人员,如办公室 白领、程序员等,容易患颈椎病。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缓解肌肉 紧张和疼痛。
艾灸疗法
健康知识讲座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number {01}
目 录
• 颈椎病概述 •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理论依据 •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实践与案例 • 日常保健与预防
01
颈椎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 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如 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并引起一 系列症状和体征的 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等类型,不同类型 的颈椎病症状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病因与症状
病因
颈椎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颈椎间盘 退行性变、颈部慢性劳损、颈部 外伤、先天性颈椎畸形等。
症状
颈椎病的症状主要包括颈部疼痛 、僵硬、活动受限,以及上肢放 射痛、手指麻木、肢体无力、头 晕、头痛等。
托天移颈
双手交叉向上托举,尽力向上拉伸, 同时头部缓缓向一侧倾斜,至极限后 还原。左右交替进行,重复5-10次。
预防颈椎病的注意事项
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
尽量减少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率,每隔一段时 间起身活动一下。
注意颈部保暖
避免颈部受到寒冷刺激,夏天合理使用空调和风扇。
合理饮食
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取富含钙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1
治疗过程
2
经过中医诊断,该患者属于气滞血瘀型颈椎病,采用中药内
服、外敷,针灸和推拿按摩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积极配
合,按时服药、敷药,定期接受针灸和推拿按摩治疗。
3 治疗效果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颈椎疼痛和僵硬感明显缓解,颈椎 功能逐渐恢复。随访一年,患者病情稳定,未复发。
04
日常保健与预防
正确的坐姿与睡姿
THANKS
方法
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拔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
一、中医辨证分析(理法方药):
1、寒湿痹阻型
证见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候分析:患者平素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虚,复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肌肉,而致营卫行涩,经络不通,发生疼痛,麻木,活动欠利,且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为寒湿痹阻之征。
治法: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颈舒汤加减-----葛根30g 当归15g 桂枝15g 黄芪30g 炒白术15g 白芍12g 茯苓30g 狗脊15g 全蝎10g 炙甘草10g 羌活30g 独活30g 防己10g,水煎取450ml,150ml/次,每日三次,口服。
2、痰瘀阻络型
证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头晕、欲呕。
舌黯,舌体有少许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
证候分析:邪痹经脉,络道阻滞,气血津液输部失施,血滞为淤,津停为痰,淤组经脉,而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且患者舌黯,舌体有少许瘀点,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弦滑为痰瘀阻络之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颈舒汤加减------葛根18g 当归15g 桂枝9g 黄芪12g 白术12g 白芍12g 茯苓12g 狗脊15g 全蝎6g 炙甘草6g 法半
夏12g 陈皮9g 红花12g 丹参12g ,水煎取450ml,150ml/次,每日
三次,口服。
3、气血两虚型
证见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
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
苔薄白而润。
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患者素体自虚,气血生化不足,复又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关节、筋脉、肌肉失养,且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为气血两虚之征。
治法: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
方药:颈舒汤加减------葛根30g 当归15g 桂枝15g 黄芪30g 炒白术15g 白芍12g 茯苓30g 狗脊15g 全蝎10g 炙甘草10g 党参30g 熟地15g,水煎取450ml,150ml/次,每日三次,口服。
4、脾肾亏虚型
证见颈项酸软胀痛,四肢倦怠乏力,或双下肢软弱无力,行走吃力,头晕,耳鸣,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细弱或虚而无力。
证候分析:患者素体自虚,先天肾精亏虚,不足以濡养经脉;后天脾气化生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血不上荣,经脉失养而发生疼痛,活动不利,且患者舌干红少苔,脉细弱、虚而无力为肝肾不足之征。
治法:治以补肾健脾,温经和阳,强筋健骨。
方药:颈舒汤加减------葛根18g 当归15g 桂枝9g 黄芪12g 白术12g 白芍12g 茯苓12g 狗脊15g 全蝎6g 炙甘草6g 山药12g 枣皮12g,水煎取450ml,150ml/次,每日三次,口服。
偏于阴虚+龟板、菟丝子、女贞子;偏于阳虚+鹿角胶、肉桂、苁蓉。
二、鉴别诊断:
1、与美尼尔氏病鉴别: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美尼尔氏病很易混淆。
二者同样有眩晕、头痛、恶心、复视、眼震、耳鸣等症,且神志都很清楚。
但美尼尔氏病的发作与头位体位的改变无关,且耳力障碍较为明显。
颈椎病则有颈椎X线的颈椎病特征。
另外美尼尔氏病以听力障碍如耳鸣、耳蒙、耳聋为早期先兆,且听力障碍的程度随着发作次数的增高而加剧。
2、与肩周炎鉴别:肩周炎是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的发病率较高。
发病原因与受寒、劳损及外伤有关、并和激素失调有一定关系。
由于有肩颈不适及上肢麻木、疼痛,而与颈椎病有类似之处,主要应与颈型颈椎病相鉴别。
但该病的疼痛重点在肩周部,且无头颈转动加重的特征,X线也无颈椎肥大征兆。
3、与脊髓空洞症鉴别:该病为脊髓颈胸段的脊髓慢性进行性病变,严重时有脊髓空洞形成。
主要与脊髓型颈椎病相鉴别。
脊髓空洞症起病较早,多数在中年以前,症状多出现在上肢,呈脊髓节段性分布的感觉异常,即长手套式、褂式的分离性感觉异常。
X线检查可见颅颈部畸形改变及脊柱病变,但无颈椎病病变特征。
脊髓型颈椎病也可引起上肢感觉障碍,但X线检查有颈椎肥大改变。
且年龄出现较晚,可作鉴别。
三、注意事项:
1、让病人了解颈椎病的有关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增强治疗信心,掌握康复的方法。
观察病人治疗过程中经受心理情绪的变化,调节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2、正确有效牵引,解除机械性压迫。
注意牵引时的姿势、位置及牵引的重量,并及时发现牵引过程中的反应,如是否有头晕、恶心、心悸等。
3、由于病人颈部制动,就在减轻局部刺激。
正确应用理疗、按摩、药物等综合治疗,以解除病痛。
4、正确指导病人的头颈功能锻炼,坚持颈部的活动锻炼,方法为前、后、左、右活动及左、右旋转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