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环境质量状况,预测环境变化趋势 ,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的基础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通 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可以 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为采取相应的治 理措施提供依据。
保障公众健康
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可以评估环境资源的利用状 况,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 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
环境噪声监测的应用与意义
应用
环境噪声监测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环评、交通管理等领域。通过监测数据,可以评估噪声 污染状况,为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生活质量,还能推动相关产业和技术的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
THANK YOU
感谢观看
环境监测可以评估环境质量对公众健 康的影响,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 施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公众健康。
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
初期阶段
早期的环境监测主要依靠手工采 样和实验室分析,方法较为简单 ,但能够初步了解环境质量状况
。
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不 断进步,出现了自动监测、遥感遥 测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环境监 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空气质量监测技术与方法
在线监测
01
通过在固定地点设置监测仪器,实时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分析。
便携式监测
02
使用便携式仪器进行现场监测,适用于应急监测、污染事故调
查等场景。
遥感监测
03
利用卫星或无人机搭载的遥感设备,对大范围区域进行空气质
量的快速扫描。
空气质量监测的应用与意义
指标
环境噪声的评估除了数值标准外,还包括频率、时间分布等 指标,以及噪声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解析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解析1. 环境监测中的“三同时”制度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同时设计B. 同时施工C. 同时改造D. 同时投产使用答案:C解析:“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 以下哪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氧气D. 一氧化二氮答案:C解析:氧气不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都是常见的温室气体。
3. 环境监测的对象不包括()A. 大气B. 生物C. 宇宙D. 土壤答案:C解析:环境监测的对象通常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不包括宇宙。
4.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水质监测中常用的物理指标测定方法?()A. 重量法B. 容量法C. 电导法D. 浊度法答案:B解析:容量法常用于化学分析,不是水质监测中物理指标的常用测定方法,而重量法、电导法、浊度法常用于物理指标测定。
5. 大气污染物中,哪种物质被称为“酸雨的前体物”?()A. 二氧化硫B. 一氧化碳C. 氮气D. 氦气答案:A解析: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经氧化等反应会形成硫酸,是酸雨的主要前体物之一。
6. 以下哪种仪器常用于测定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A. 分光光度计B. 气相色谱仪C. 颗粒物采样器D. 原子吸收光谱仪答案:C解析:颗粒物采样器专门用于采集大气中的颗粒物,从而测定其浓度。
7. 土壤污染的特点不包括()A. 隐蔽性B. 累积性C. 不可逆转性D. 短期性答案:D解析:土壤污染通常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难以逆转性,一般不是短期形成和显现的。
8.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常用方法?()A. 重铬酸钾法B. 高锰酸钾法C. 碘量法D. 分光光度法答案:C解析:碘量法常用于测定水中溶解氧,不是测定COD 的常用方法。
9. 噪声监测中,常用的计权网络不包括()A. A 计权B. B 计权C. C 计权D. D 计权答案:D解析:噪声监测中常用的计权网络有A 计权、B 计权和C 计权。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概述)
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信息平台,整合各类 环境监测数据,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查询和 服务。
应对气候变化和新型污染物的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
加强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新型污染物监测
加强对新型污染物的监测和研究,掌握其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为污染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持。
。
生态平衡的维护
环境监测有助于了解生态系统 状况,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
持续发展。
02
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技术
物理监测方法
总结词
通过物理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物理监测方法主要利用物理原理和设备来测量和评估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如 温度、湿度、压力、风速等。这些方法广泛应用于气象、水文和海洋等领域。
遥感与遥测技术
总结词
利用遥感技术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遥感与遥测技术利用卫星、飞机或无人机等设备,通过传感器和成像技术来获取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水体污染等。这些技术具有大范围、快速和准确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评估。
03
环境监测的程序与流程
监测计划的制定
确定监测目标
化学监测方法
总结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过化学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化学监测方法主要利用化学原理和设备来分析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如气体、液体 和固体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这些方法广泛应用于大气、水质和土壤监测等领域。
生物监测方法
总结词
通过生物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方法。
详细描述
生物监测方法主要利用生物体的生理、 生态和行为等特征来评估环境质量。 这种方法通常通过观察生物种群的数 量、分布和健康状况等指标来反映环 境状况。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
1. 监测对象: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空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等各种环境要素。
不同的环境要素需要采用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2. 监测指标:针对不同的环境要素,需要监测的指标也不同。
例如,空气质量监测通常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指标;水质监测则包括 pH 值、溶解氧、生化需氧量、重金属等指标。
3. 监测方法:环境监测的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
现场监测可以实时获取环境数据,如便携式仪器测量空气或水质;实验室分析则通常用于更精确的分析和鉴定。
4. 监测网络:为了全面了解环境状况,通常会建立监测网络,在不同的地点设置监测站点,定期收集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评估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
5. 数据分析和报告:收集到的环境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分析结果通常以报告的形式呈现,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6. 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这包括仪器校准、样品采集和保存、分析方法验证等方面。
7. 法律法规和标准:环境监测通常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监测过程和数据的合法性和可比性。
总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评估环境质量、制定环境政策以及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
2、空间分布性。
3、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2.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
3.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五毒有害元素: Hg , Cr, Cd , Pb, As.4.现场监测五参数:①水温②pH值③电导率④浊度⑤溶解氧5.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分为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
执行原则:地方环境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国家综合标准。
6.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一律在车间排放口和具体安装设施排放口。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工厂的总排放口采样。
7.臭阈值: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
臭阈值(TON)=(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8.色度:取一定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至刚好看不到颜色,以稀释倍数表示该水样的色度。
7.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8.水样中加入硝酸可以防止金属离子沉淀。
9.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分为:水样的消解,分离和富集。
①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消除对测定的干扰,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②分离与富集的目的:对样品进行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10.水样中金属离子,无机非金属离子,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消解、蒸馏、萃取。
(或消解、萃取、蒸馏)。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
地表水水域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环境检测相关基本知识
环境检测相关基本知识(总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绪论1. 环境监测的目的:1)评价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2)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
3)确定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影响,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发展、迁移转化情况。
4)研究污染扩散模式和规律,为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5)收集环境本底及其变化趋势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提出建议,为制订和修改环境标准提供数据。
2. 环境监测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3. 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同一污染源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地点造成的污染物浓度可能相差很大,在环境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分布不是均匀的。
2)空间分布性:不同污染物的稳定性和扩散速度与污染物的性质有关,因此不同位置上的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是不同的。
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两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值之间存在一界限4)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是一个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复杂体系,因此存在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
4. 单独作用: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污染物中某一组分对其发生危害,没有因为污染物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的,称为污染物的单独作用。
5. 相加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混合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相当于各种污染物毒害的总和,称为污染物的相加作用。
6. 相乘作用:混合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个别毒害作用的总和,称为相乘作用。
7. 拮抗作用:混合污染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大部分或一部分时,称为拮抗作用。
8. 环境监测--为某种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间断或连续地,对环境质量的代表值进行测定,并观察、分析其变化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百度文科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1、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对)2、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3.为了推动我国火电行业对SO2的治理工作,实行SO2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双重控制。
(对)4、噪声的来源主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
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dB)左右。
(对)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对)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
(对)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测定方法为红外分光光度法。
(对)8、我国1983年颁布了第一个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
(对)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
(对)10、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批准日期为准。
(对)11、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
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对)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挥发酚指能与水蒸气一并挥发的酚类化合物。
(对)13、锅炉排放二氧化硫浓度应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时测定。
(对)14、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对)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以标准分布时所规定的实施日期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段。
即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一时间段规定标准值;1998年1月1日起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二时间段规定标准值。
(对)16、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达不到规定排放标准的,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要求建设单位限期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地方,还应达到当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环境监测分类 环境监测主要任务 环境基本原则和要求 环境监测基本程序(重点) 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
环境监测是指由环境监测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有关法规的要 求,对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趋势的各种环境要素进行技术性监 视、测试和解释,对环境行为符合法规情况进行执法性监督、 控制和评价的全过程操作。(掌握环境监测的主体和客体)
染防治对策等提供可靠、公正、科学的依据; 6、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
受领任务 明确目的 现场调查 方案设计 采集样品 运送保存
1、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以特定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分为重量 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
2、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是利用被测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来进行分析 的方法。
染防治对策等提供可靠、公正、科学的依据; 6、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监视解释代表(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要素; 2、测试评价对人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 3、监督控制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危害的各种行为; 4、督察促进有关污染防治和环保法规的贯彻执行; 5、为制定及执行环境法规、标准及环境规划、环境污
感谢观看,欢迎批评指正
分类 ㈠、按监测目的和性质分类
㈡、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
可分为水质、空气、土壤、固体废物、生物、噪声和振动、电 磁辐射、放射性、热、光、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监 )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要素; 2、测试评价对人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 3、监督控制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危害的各种行为; 4、督察促进有关污染防治和环保法规的贯彻执行; 5、为制定及执行环境法规、标准及环境规划、环境污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绪论1、环境:影响⼈类⽣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然因素的总体。
2、原⽣环境:⾃然环境中未受⼈类活动⼲扰的地域。
(在原⽣环境中按⾃然界原有的过程进⾏物质转化、物种演化、能量和信息的传递。
随着⼈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原⽣环境⽇趋缩⼩。
)次⽣环境:由于⼈类社会⽣产活动,导致原⽣⾃然环境改变后形成的环境。
(次⽣环境是原⽣环境演变⽽成的⼀种⼈⼯⽣态环境。
其发展和演变仍受⾃然规律的制约。
)3、⽬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原⽣环境问题次⽣环境问题社会环境问题我国⽬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普遍受到污染;城市附近的⽔体普遍受到污染;城市固体废物污染普遍;农业⾯源污染加剧(由于滥伐森林、毁坏草原、盲⽬垦植⽽使⽔⼟流失、⼟壤沙化、⽓候变异等农业⽣态和⾃然环境破坏的现象也是相当严重的。
)我国⽔⽣态环境的现状:进⼊⼤范围⽣态退化和复合性、叠加性环境污染的阶段4、环境污染物(pollutant):进⼊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类的变化的物质,是环境监测研究的对象。
5、污染的来源:(1)⽣产性污染:三废(2)⽣活性污染(3)其他污染6、污染源的形式:⼤多数污染物是以散逸⾄⼤⽓、排泄⾄⽔体或在⼟壤表⾯堆积和填埋的⽅式进⼈环境的。
污染源的形式归纳有:(1)点污染源(2)线污染源(3)⾯污染源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连续源、间断源和瞬时源等7、污染物的类别按污染类型⼤⽓污染物、⽔体污染物、⼟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物污染物。
按⼈类社会活动功能主要考虑⼯业、农业、交通运输和⽣活四个⽅⾯等产⽣的污染物。
8、污染物的化学类别(1)元素(2)⽆机物(3)有机烃化合物(4)⾦属有机和准⾦属有机化合物(5)含氧有机化合物(6)有机氮化合物(7)有机卤化物(8)有机硫化合物(9)有机磷化合物9、污染物的性质主要内涵:污染物的⾃然性、毒性、时空分布性、活性和持久性、⽣物可分解性、⽣物累积性、对⽣物体作⽤的加和性等。
环境监测知识点
水样的保存方法有:(1)冷藏(2)冷冻 (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 ②调 节pH值 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7
水样在分析之前,为什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 哪些内容?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 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 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 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水样的消除:当 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 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 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消解后的水 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 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 浓缩;共存组分的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 措施
3
简述底质监测的目的 1
量、查明底质中污染物的种类、形态、含量、水平、 2通
过特别采集的柱状底质样品并分层测定其中的污染
3 护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4根据各水文因 潜在危险研究污染的沉积规律。5检测出因形态、 价态及微生物转化而生成的某些新的污染物质。
4
固体废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
水体自净:水体在流动过程中,水体通过水解、 络和等作用使水中发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 的反应,导致水体中污染物降低的作用。答案 要点:水、底质和生物组成了完整的水环境体 系
2
底质监测的目的:通过底质的监测,可以 了解水环境的污染现状,最苏水环境污染 历史,研究污染物的沉积,迁移,转化规 律和对水生生物特别是底栖动物的影响, 并对评价水体质量,预测水质量变化趋势 和沉积污染物对水体的潜在危险提供依据。
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 固体废物的总称。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 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 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定,是指用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定。其所加试 剂和操作步骤与试验测定完全相同。空白试验应与试样测定同时 进行,试样分析时仪器的响应值(如吸光度、峰高等)不仅是试 样中待测物质的分析响应值,还包括所有其他因素,如试剂中杂 质、环境及操作进程的沾污等的响应值,这些因素是经常变化的, 为了了解它们对试样测定的综合影响,在每次测定时,均进行空 白试验,空白试验所得的响应值称为空白试验值。
③根据测定次数n和要求的置信度在表中查相应的G值,若G的计
适算用值于大一于组表数值据,中G则有舍两去个可或x疑以可 值上疑,可否疑则数x应据保留。
举例
s
小结
可疑数据检验方法:
1. 仅有一个可疑数据(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可用D法和G法。 与D法比较,G法不但能处理一个可疑数据,还能适用于2个或 多个的情况
03
02
04
第三节 校准 曲线及表格绘制
第五节 实验室 用水
本章完
点击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202X
第二章 环境 监测基本知识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 阐述你的观点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1
第一节 数据处理基础
3
真值:
5
约定真值
7
误差:
9
偏差:
2
概念
4
理论真值
6
标准器(包括标准物质)的相对真值
8
是客观存在的;任何测量结果都具有一
定误差;存 在于一切测量过程中
2、误差分类
▪ 系统误差(包括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人员误差、 环境误差) 特点:具单向性(大小、正负一定 ) 可消除(原因固定) 重复测定重复出现
2、可疑数据的取舍 (1)“4d”检验法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环境监测是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它在环境管理和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的一些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以及实施环境监测的目的。
1. 环境监测概述环境监测是指通过获取、记录和分析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特征和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的活动。
它旨在提供可靠的数据,帮助相关机构制定合适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2.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检测和评估。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我们需要了解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气象要素和空气质量指数等。
水环境监测则关注水源、水质、水生态等指标的测定。
土壤环境监测主要涉及土壤的理化性质、含量及表层覆盖物等方面。
3. 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环境监测可以借助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如传统的采样法、实验室分析、现场测试以及现代化的遥感和GIS技术等。
对于大气环境的监测,可以利用气象站、大气采样器、气体色谱仪等设备。
水环境监测则可以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化验分析,或者使用水质分析仪器。
土壤环境监测通常需要进行采样,然后进行实验室分析。
4. 环境监测的目的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环境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指标,并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长期的监测,可以了解环境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此外,环境监测也有助于追踪环境污染源和评估环境治理效果。
5.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策略和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
同时,环境监测也是评估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总结:环境监测是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了解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环境管理和保护。
它涉及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监测,可以借助各种方法和技术进行。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评估环境是否达标、追踪环境污染源以及评估环境治理效果。
环境监测考试基础知识试题完整版
环境监测考试基础知识试题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环境监测考试基础知识精选试题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1、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对)2、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3.为了推动我国火电行业对SO2的治理工作,实行SO2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双重控制。
(对)4、噪声的来源主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
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dB)左右。
(对)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对)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
(对)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测定方法为红外分光光度法。
(对)8、我国1983年颁布了第一个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
(对)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
(对)10、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批准日期为准。
(对)11、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
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对)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挥发酚指能与水蒸气一并挥发的酚类化合物。
(对)13、锅炉排放二氧化硫浓度应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时测定。
(对)14、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对)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以标准分布时所规定的实施日期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段。
即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一时间段规定标准值;1998年1月1日起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二时间段规定标准值。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二)生物技术 利用植物和动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映信息来 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 (三)中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从过去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物理监测、生物监测、 生态监测、遥感、卫星监测;从间断性监测到自动连续 监测;监测范围从一个断面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 整个国家乃至全球。 (四)我国监测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1、监测分析方法不够健全。 2、采样技术仍然是一大难题,环境标准物质缺口很大。 3、现有监测技术配套性很差,仪器设备条件急需改善。 4、监测信息管理和开发尚存在诸多问题。
环境监测的目的
• (1)掌握污染物的来源、扩撒、迁移、反应、转化,了 •
•
解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 污染作出预测、预报和预防。 (2)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掌握其 变化规律。 (3)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订和 修订各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4)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 法依据。 (5)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与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 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
3、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为保证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
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
环境监测技术
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以测试技术为例,分: (一)化学、物理技术 重量法;容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光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放射分析法; 流动注射分析法等。
• 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
•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 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环境监测练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分析:是环境分析化学的简称,其主要任务是应用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对水、空气、土壤或生物等环境要素中的化学污染物进行定性检测(detection)和定量测定(determination)。
2.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3.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和动植物体内积蓄,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
4.环境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环境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技术规范。
5.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良性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6.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二、问答题1.根据环境监测的目的不同可以将环境监测分成哪几种?P21).监视性监测:又称为常规监测:对指定的对象的有关污染物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
目的是为了确定环境质量、控制污染源等。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
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的而进行的监测。
3)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的科研课题而进行的监测。
2.根据环境监测的对象不同可以将环境监测分成哪几种?P2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大气监测、生物体监测、噪声监测、放射性监测、污染源监测等。
3.对环境监测的要求是什么?答:代表性:是指监测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自然界的污染状态。
完整性:强调工作的总体规划完整、且切实可行,即保证按预期计划取得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有效样品,而且无缺漏地获得这些样品的监测结果及有关信息。
可比性:实验室之间的检测结果有可比性。
4.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的区别是什么?答:环境监测的内容扩展到化学因子以外的物理参数(如噪声、电磁波、放射性、热污染等)和生物参数(如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检测频率一般是是连续性,实时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监测结果的数值表示方法 (1)算术平均值
(2)几何平均值
(3)中位值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第二节 常用溶液浓度表示方法 第三节 校准曲线及表格绘制
第四节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 第五节 实验室用水
本章完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检出限: 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 品中检测出的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测是指定性检测,即断定样品中确定 存在浓度高于空白值的待测物质。 测定限分测定下限和测定上限。测定下限是 指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 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 小浓度或量;测定上限是指在测定定误差能 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 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
第二章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第一节 数据处理基础
一、概念 1 真值: 理论真值 约定真值 标准器(包括标准物质)的相对真值 误差: 是客观存在的;任何测量结果都具有一定误差;存 在于一切测量过程中 偏差: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2、误差分类
系统误差(包括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人员误 差、环境误差) 特点:具单向性(大小、正负一定 ) 可消除(原因固定) 重复测定重复出现 偶然误差 特点: 1)不具单向性(大小、正负不定) 2)不可消除(原因不定) 但可减小(测定次数↑) 3) 分布服从统计学规律(正态分布) 过失误差
2.乘除法: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即以相 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
例:0.0121 × 25.64 × 1.05782 = δ RE ±0.0001 ±0.8% ±0.01 ±0.04% ±0.00001 ±0.0009%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0.328
2、可疑数据的取舍 (1)“4d”检验法 较早采用的方法,简单易行,但该法不够 严格,只能用于处理一些要求不高的实验数 据。 (2)Q检验法 ①将各数据按递增的顺序排列,计算级差R ②求可疑值与其相邻值差值得绝对值 ③求出Q ④根据测定次数n和要求的置信度在表中查相 应的Q值,若Q的计算值大于表值,则舍去可 疑值,否则应保留。 举例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4、误差的表示方法:
准确度与误差
1.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2.误差
(1)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RE % E 100 % x 100 %
E=x-μ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E RE % 100 % x
注:μ 未知,E已知,可用χ 代替μ
G
③根据测定次数n和要求的置信度在表中查相应的G值, 若G的计算值大于表值,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适用于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或以上可疑数据 举例
s
小结 可疑数据检验方法: 1、仅有一个可疑数据(最大值或最小值)时, 可用D法和G法。与D法比较,G法不但能 处理一个可疑数据,还能适用于2个或多个 的情况 2、最大值和最小值皆为可疑时,应按G法先 后检验X1和Xn是否舍去。如果经检验去除 X1后,再检验Xn时,测定次数作为少一次 来处理,且此时选取99%置信水平。
置信度(置信水平):某一 t 值时, 测量值出现在μ ± t •s范围内的概率
显著性水平:落在此范围之外的概率 显著性水平= 1置信水平
(3)Dixon检验法 D检验法是对Q检验法的改进,这种方法目前广泛使 用。该法与Q检验法不同的是按不同的测定次数范围, 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举例 (4)Grubbs检验法 ①将各数据按递增的顺序排列,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 差 x可疑 x ②计算G值。
xi x d 100 % 100 % x x
(3)平均偏差:各测量值绝对偏差的算术平均值
d
xi x n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4)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d 100 % x
xi x
n x
100 %
(5)标准偏差:
x
i 1
n
( xi ) 2 n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3、减少误差的方法 减少系统误差: 校准仪器→减少仪器误差 空白试验→减少试剂误差 对照试验/回收试验→通过用标准物质 进行测定,校正方法误差 减少偶然误差:增加测定次数 减少过失误差:认真细致工作,提高操作 水平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定,是指用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 定。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试验测定完全相同。 空白试验应与试样测定同时进行,试样分析时仪器 的响应值(如吸光度、峰高等)不仅是试样中待测 物质的分析响应值,还包括所有其他因素,如试剂 中杂质、环境及操作进程的沾污等的响应值,这些 因素是经常变化的,为了了解它们对试样测定的综 合影响,在每次测定时,均进行空白试验,空白试 验所得的响应值称为空白试验值。
注:1)测高含量组分,RE可小;测低含量组分,RE可大 2)仪器分析法——测低含量组分,RE大 化学分析法——测高含量组分,RE小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精密度与偏差 1.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间相互接近程度 2.偏差: (1)绝对偏差 :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d xi x
(2)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Sx
(x
i 1
n
i
x) 2
n 1
μ已知 (6)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S识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高。但精密度好,准确度 不一定高 2. 准确度反映了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反映了测量 结果的重现性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二、灵敏度与检出限 灵敏度: 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 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 化的程度,它可以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 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 述,因此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灵敏度。 灵敏度因实验条件而变。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1.四舍六入五考虑 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 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举例
2.只能对数字进行一次性修约 举例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1.加减法: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即以绝 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
例: 50.1 δ ±0.1 + 1.45 + 0.5812 = ? 52.1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0.01 ±0.0001
三、数据的处理 1、有效数字 包括两个部分:可靠数字和可疑数字 有效数字位数 从可疑数字算起,到该数的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字的数字 个数称为有效数字位数。 例:滴定读数20.30mL,最多可以读准三位 第四位欠准(估计读数)±1% 在0—9中,只有0既是有效数字,又是无效数字 例: 0.06050 四位有效数字 定位 有效位数 例:3600 → 3.6×103 两位 → 3.60×103 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