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美学详细版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美学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美学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这种美学 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绿色建材等手段,降低建 筑对环境的负担。
详细描述
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美学中,建筑设计注重节能、减排,充分考虑自然采光、 通风等因素,减少对人工环境的依赖。同时,这种美学还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 护和利用,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材料应与建筑设计相协调,体现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例如,现代简 约风格的建筑常用玻璃和钢材等现代材料;而传统风格的建筑则常采用
砖石、木材等传统材料。
建筑材料应注重创新和科技的应用。新型材料如碳纤维、3D打印材料等 具有轻质高强、可塑性强等优点,为建筑美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建筑结构中的美学
建筑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它不仅承担 着建筑的重量和稳定性,还影响着建 筑的美感。在结构设计中,应遵循结 构美学的原则,使结构与形式相协调 ,突出建筑的韵律和节奏感。同时, 应注重结构的创新和科技的应用,提 高结构的效率和安全性。
特点
建筑美学具有综合性、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它不 仅关注建筑的功能和形式,还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 一,以及建筑对人的心理感受和审美体验的影响。
建筑美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建筑美学
现代建筑美学
古代建筑美学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 表,强调建筑的对称、比例和几何美 。
现代建筑美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工艺 美术运动,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创新 性,以及材料和结构的真实性。
建筑环境中的美学
01
建筑环境是建筑美学的外部条件,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在建筑环境中,应注重建筑的融入和 互动性,使建筑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而不是孤立的存在。同时,应注重环 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的美学
建筑的美学,既包含了实用功能,又融入了艺术审美,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筑美学的内涵建筑美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建筑美的规律和原则。
它涵盖了建筑的形态、色彩、材质、比例、尺度、光影、环境等诸多方面。
建筑美学旨在通过这些元素的有机构成,创造出既符合功能需求,又具有审美价值的建筑作品。
二、建筑美学的表现形式1. 形态美:建筑的形态美是建筑美学的基础。
建筑的造型、线条、体量等元素,通过巧妙的组合与变化,形成独特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我国的故宫、苏州园林等,都是形态美的典范。
2. 色彩美:色彩是建筑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当的色彩搭配,既能突出建筑的个性,又能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
如西藏的布达拉宫,白色的墙体、红色的屋顶,与蓝天白云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视觉的冲击。
3. 材质美:建筑的材质美主要体现在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上。
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质地、纹理和色彩,展现出各自的美感。
如木质建筑的自然朴实、石材建筑的庄重典雅等。
4. 比例与尺度美:建筑的比例与尺度,是建筑美学中的重要因素。
恰当的比例和尺度,可以使建筑显得协调、舒适,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如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其比例和尺度堪称完美。
5. 光影美:光影在建筑美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建筑的造型、材质、色彩等,在光影的映衬下,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
如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巧妙地运用光影,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三、建筑美学的价值1. 审美价值:建筑美学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2. 文化价值:建筑美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民族的历史、信仰、习俗等,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社会价值:优秀的建筑作品,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建筑美学是建筑艺术的核心内容,它将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结合,为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发展建筑美学,为构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建筑美学知识
贝聿铭 科罗拉多州大气研究中心
及个体块具有共同的形状特征,加强了总体的视觉特征
东京中银舱体楼 采用相同的单元体插接
杜勒斯国际机场
两排巨型钢筋混泥土柱墩和屋顶洞口以及屋面拉索的规则排列, 与凹曲线形屋顶共同形成具有韵律感的形体
韵律、对位与错位、比例、
渐变韵律
悉尼歌剧院 外形由大平台上的10对逐渐变化的壳片 组成,构成奇异的造型,给人以美的联想
为了与特定地形相适应,采用了两个三角形组合的形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南京军人俱乐部 两端三、四层和六层以及东端的二、 三层扭转45度,形成具有动感的统一
比例
希腊神庙立面与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立面比例分析
1.2.2 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1.整体感 2.真实感 3.新颖感 4.丰富感
美国丹佛市大会堂 立面真实的反映其功能、结构、 构造和材料
赖特 流水别墅
贝聿铭 华盛顿国立美术馆
起伏的韵律
柏林爱乐音乐厅 外形呈现变化丰富、曲折自由的独特 景象
武汉港客运站
航站楼与候船大厅采用了具有波浪动感的轮廓 线
交错韵律
纽约环球航空公司航站楼群 机场的各种设施与房间 全收容在四片钢筋混泥土壳片之下,形成富有想象力 的形象
对位与错位
罗马万神庙平面 以圆形为母体,通过从圆形发出的 放射线组织空间和结构形式,形成具有古典秩序的统 一感
理查医学研究楼
构建的垂直与水平、表面肌理的光滑与粗糙,实体与阴影的虚实,形成强 烈的对比。
不来梅高层公寓平面 房间的不同形状、方向的微差,形成了一种连续的视觉变化
3.统一的原理
对称、均衡、相同与相似、节奏
泰姬 玛哈尔陵
古典建筑多采用对称的手法
建筑美学 经典建筑介绍
特点:强调对称、比例、和谐
代表建筑:佛罗伦萨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
建筑师: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影响:对后世建筑风格产生深 远影响
特点:豪华、夸张、富丽堂 皇
起源:17世纪意大利
代表作品:罗马圣彼得大教 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影响:对欧洲建筑产生了深 远影响成为欧洲建筑的重要
组成部分
特点:简洁、实用、功能性强 代表人物: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 代表作品:萨伏伊别墅、巴塞罗那德国馆、流水别墅等 影响: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建筑美学的发展。
应用:建筑美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建筑造型、空间布局、色彩搭配等方面。
古代建筑美学:注重对称、比例、和谐等美学原则 近代建筑美学:强调功能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相结合 现代建筑美学:追求简洁、抽象、创新和个性化 当代建筑美学:注重环保、可持续性和人文关怀 未来建筑美学:探索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理念在建筑中的应用
汇报人:
观察建筑外观:观察建筑的形状、色彩、材质等了解其设计风格和特点。
理解建筑功能:了解建筑的用途、功能分析其内部空间布局和设计。
欣赏建筑细节:关注建筑的细节设计如门窗、装饰、雕塑等了解其艺术 价值和文化内涵。
学习建筑历史:了解建筑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分析其对建筑设计的影 响。
比较建筑风格:将不同风格的建筑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点和优缺点。
建筑风格:古典、现代、后 现代等
添加标题
建筑结构:框架结构、剪力 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添加标题
建筑社会价值:社会影响、 环境影响、经济影响等
建筑美学:比例、对称、均 衡、节奏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筑材料:石材、木材、金 属、玻璃等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艺术的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是建筑艺术的理论基础。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形式美、结构美、色彩美、比例美和空间美等方面。
首先,建筑的形式美是指建筑的外形和轮廓所表现出的美。
建筑的形式美受到建筑师设计意图、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建筑的形式美应该符合其功能和环境的要求,同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形式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对建筑的整体形象进行把握,通过线条、比例、对称等手法来塑造建筑的美感。
其次,建筑的结构美是指建筑内部结构的美。
建筑的结构美体现在建筑结构的合理性、稳定性和美观性上。
一个结构美的建筑应该能够有效地承担荷载,同时结构的布局和形式应该符合审美的要求,给人以美的享受。
结构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精心的考虑和规划,充分发挥结构形式的美感。
此外,建筑的色彩美是指建筑外部和内部色彩的美感。
色彩是建筑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能够赋予建筑以生动的形象和情感。
建筑的色彩美需要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同时也要考虑色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
建筑师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风格来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使建筑在色彩上达到和谐统一的美感。
另外,建筑的比例美是指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比例和协调关系的美。
建筑的比例美是建筑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建筑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要协调一致,既不能显得过于庞大和笨重,也不能显得过于瘦小和不稳定。
建筑师需要通过对建筑的尺度和比例进行精确的把握,使建筑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的比例美。
最后,建筑的空间美是指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的美感。
建筑的空间美不仅包括建筑的布局和空间的利用,还包括空间的开敞、通透和光影的变化等方面。
建筑师需要通过对建筑空间的设计和处理,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舒适感的空间环境,使人们在其中得到愉悦和满足。
综上所述,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形式美、结构美、色彩美、比例美和空间美等方面。
这些内容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建筑的整体美感。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建筑美学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和建筑审美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它不仅涉及到建筑的外观和形式,更关乎建筑的功能、结构、材料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形式美、结构美、功能美、材料美和环境美。
首先,建筑的形式美是指建筑外观的美感和造型的美学特征。
一个建筑的形式美不仅仅是指外立面的装饰和造型,更包括建筑的比例、对称、线条和空间的组织。
形式美是建筑艺术的外在表现,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建筑的第一印象和情感体验。
其次,建筑的结构美是指建筑结构的合理性、稳定性和美学效果。
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不仅要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更要体现出结构的简洁、精致和美感。
结构美是建筑艺术的内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稳固性和持久性。
再次,建筑的功能美是指建筑的功能布局、空间利用和使用效果的美学价值。
一个功能美的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休闲需求,更要体现出空间的通透、明亮和舒适。
功能美是建筑艺术的实用性体现,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价值和人们的生活品质。
此外,建筑的材料美是指建筑材料的质感、色彩和表面处理的美学特征。
优质的建筑材料不仅要具有耐久性和环保性,更要体现出材料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材料美是建筑艺术的细节表现,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质感和视觉效果。
最后,建筑的环境美是指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和美学价值。
一个具有环境美的建筑不仅要与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协调,更要体现出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和共生。
环境美是建筑艺术的社会责任体现,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形式美、结构美、功能美、材料美和环境美。
这些内容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内涵和外延。
在建筑实践中,我们应当注重对建筑美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建筑的美学品质,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建筑环境。
建筑美学详细版
艺术史和美学史上的6种解释:美学标准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什么成就了伟大的艺术?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艺术家的技艺一直不是哲学史和美学史关心的重点,通常也不构成任何哲学家之艺术观的核心。
欣赏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本人全无关系,这等于说人们不需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技巧。
罗杰·斯克鲁顿“一个人若觉得风雨侵蚀而成的塑像与手工雕刻的作品之间毫无区别,他就没有阐释作品甚至理解作品的能力。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被视为艺术价值的关键,但强调“适度”。
康德清楚的区分,他认为,真正的审美愉悦是非功利的。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艺术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欣赏者。
托尔斯塔认为,艺术作品旨在诱发观众、读者或听众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托尔斯泰认为,无论我们沉浸在一件艺术作品当中还是以其他方式来欣赏它,完全是个主观问题。
任何试图对审美趣味标准作出客观规定的尝试注定都会失败。
然而,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那就是它的道德内容。
席勒认为,通过艺术,我们得以向世界敞开;一个创造性的戏剧给我们的启示,甚至都能使我们了悟世界的意义。
艺术使我们的身心得以修养,帮我们走向自我提升之路。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有些哲学家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描绘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
而是体现在它以何种形式组合而成。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通过揭示现实世界的一些重要的一般特征,艺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
荀子,音乐反映了天道的和谐,通过养成正确的音乐欣赏方式,我们就能深刻理解终极真是。
叔本华,艺术反映了真实世界的基本特征——意志,它是宇宙一切活动背后的动力。
建筑美学
谢谢观看
基本任务
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 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 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 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根据当前建筑美 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
我国美学特征
中国建筑在世界上分布地域最广,有着独特的传统风格,各兄弟民族的建筑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其中汉 族的建筑是中华民族建筑的主流。
它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①建筑的审美价值和它的伦事价值密切相关。建筑的审美标准不仅要求使人感官愉悦,更重要的是恰当地表 现形象本身所包涵的伦理的、政治的内容。例如都城的构图表现出"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放 太紫之圆方"的威仪;宫殿表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气派。从周秦以来,凡城市规制、宫殿、坛 庙、陵墓、住宅、祠堂的体量、形式、色彩、用材都有详细的等级规定和礼制理论;有时细微到彩画、雕刻的题 材手法,门窗的格纹、瓦饰的式样。这类礼制法规又往往和成熟的形式美法则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特定社会时代 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和谐感、节奏感以及不同类型建筑的性格和风格。
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选择了宗白华。宗白华属于传统文化最后一批传承者和受惠者,同时, 在其就读于德国人创办的青岛大学,以及其后留学的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他又吸收了西方文化。在怀着 “实在极尊崇西洋学术艺术”心情,他反省了中国文化。当“借外人的镜子照自己的面孔(中国文化)”后,竟 意外省悟其价值。1920年,他在自德国寄回的《自德见寄书》中写到:“我以为中国将来的文化决不是把欧美文 化搬了来就成功。中国旧文化中实有伟大优美的,万不可消灭。他同时许愿:现在以“文化”(包括学术艺术伦 理宗教)为研究的总对象。将来的结果,想做一个小小的“文化批评家”。果然,1925回国后,他便开始了文艺 美学的探讨。
建筑设计美学
建筑设计美学引言:建筑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
而建筑设计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建筑的美感和审美标准。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美学的概念、内容和相关理论。
一、建筑设计美学的概念建筑设计美学是研究建筑美学的学科,着重探讨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形式的审美特点和规律。
建筑设计美学与其他艺术学科的美学相似,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建筑设计美学中,除了审美主题和审美对象外,还要考虑到功能性、实用性、可持续性等方面。
二、建筑设计美学的内容1. 比例与尺度比例与尺度是建筑设计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建筑物的比例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尺度要符合人们的感知和使用需求。
比例和尺度的合理运用可以强调建筑的气势和谐,给人以美感。
2. 空间与形体建筑的空间和形体是建筑设计美学中的关键要素。
空间的组织和布局要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审美需求,形体的外观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和表达。
合理的空间和形体可以创造出舒适和谐的环境。
3. 材料与结构材料和结构是建筑设计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材料和结构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触感体验。
建筑设计师要根据建筑的特点和环境选择适合的材料和结构,以达到美的效果。
4. 色彩与光线色彩和光线是建筑设计美学中的重要表达方式。
色彩可以给建筑增添生气和活力,而光线可以改变建筑的氛围和表达。
建筑设计师要善于运用色彩和光线来营造出理想的视觉效果。
5. 文化与历史建筑设计美学中要考虑到文化和历史的因素。
建筑作为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载体,应该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和历史风貌,以体现建筑的独特性和独特魅力。
三、建筑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1. 形式与功能的统一理论形式与功能的统一理论认为,建筑形式和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建筑设计师应该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力,追求艺术的表达力。
2. 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理论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理论认为,建筑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协调一致。
建筑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建筑的独立美,还要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设计行业的建筑美学理论
建筑设计行业的建筑美学理论设计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建筑美学理论则是指导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追求美的原则和方法。
建筑美学理论主要包括建筑的形式美、结构美、色彩美、材料美和空间美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逐一探讨建筑设计行业中的建筑美学理论。
1. 建筑的形式美建筑的形式美是指建筑外形具有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在建筑设计中,形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美感和观赏价值。
建筑形式可以是各种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也可以是一些特殊的形态,如飞机翼状、螺旋形等。
不同形式的建筑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情绪,如正方形的建筑给人稳重、庄重的感觉,而曲线形的建筑则给人流畅、柔美的感觉。
2. 建筑的结构美建筑的结构美主要指建筑在构造上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一个结构合理、稳定的建筑能够给人一种安全感和美感。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的各个构造部分,如柱子、梁、墙体等的位置、数量、大小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材料选择和连接方式等。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建筑既能满足使用功能,又能呈现出美感和艺术性。
3. 建筑的色彩美颜色是建筑中重要的视觉元素,能够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感受。
建筑的色彩选择需要考虑建筑所处环境、建筑功能以及需求群体的特点等因素。
不同的颜色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和情绪,如明亮的色彩可以让人感到愉悦和活力,而暗淡的色彩则给人一种沉静和安静的感觉。
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可以提升建筑的美感和观赏价值。
4. 建筑的材料美建筑的材料选择直接决定了建筑的质感和观感。
建筑材料可以是传统的木材、石材、砖瓦等,也可以是现代的钢材、玻璃、混凝土等。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和表达方式,能够创造出多样的建筑风格和效果。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风格和预算等要素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合理运用材料特性来展现建筑的美感。
5. 建筑的空间美建筑的空间美是指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布局和组织方式所带来的美感。
在建筑设计中,空间的划分和安排需要考虑到人的行为习惯、功能需求和人体工学等因素。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美学
后现代建筑美学
历史主义建筑美学
强调对历史建筑元素的模仿和再现,以折衷和混合的方式运用各种建筑元素,代表人物有罗伯特·文丘里和查尔斯 ·詹克斯。
解构主义建筑美学
强调对传统建筑美学的颠覆和创新,以不规则的形态、断裂的线条和错位的结构为特点,代表人物有扎哈·哈迪德 和雷姆·库哈斯。
03
建筑美学的原则与要素
06
未来建筑美学的展望
高科技对建筑美学的影响
数字化设计
利用先进的三维建模和可 视化技术,实现更为精细 和创新的建筑设计。
智能建筑材料
新型的智能建筑材料,如 自适应变色玻璃和可变形 表面,为建筑美学带来更 多可能性。
可持续建筑设计
通过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 技术,实现建筑与环境的 和谐共生。
多元化与包容性在建筑美学中的发展
统一性
统一性是指建筑在形式、风格、色彩等方面的协调和一致,使建筑整体呈 现出和谐、完整的感觉。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使用相似的材料、色彩、纹理等元素,以及在布 局和构图上保持一致性,来达到统一性的效果。
统一性的原则有助于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使其更加美观、协调和易于识 别。
均衡性
均衡性是指建筑在视觉上的平衡和稳 定,使建筑整体呈现出稳定、安全的 感觉。
建筑美学与生态平衡
建筑美学与生态平衡是指通过建筑设计来平衡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
建筑美学与生态平衡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因素,通过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利用 可再生资源等方式,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的绿色建筑。
建筑美学与生态平衡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共同推动 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普及。
建筑美学第1章课件
于外族入侵,克里特—迈西尼文化受到破坏和湮没。它和后来的古希
腊文化之间有过一个中断时期,两者各有很不相同的特点,而且希腊
文化是从远比爱琴文化为低的状态下发展出来的,所以,爱琴文化是
一个独立的文化,对于它的存在,人们是通过19世纪末的考古发掘才
知道的。
建筑美学第1章课件
1)克里特
建筑美学第1章课件
克诺索斯国王王宫
2)迈西尼 狮子门
迈西尼在希腊半岛上,它和它 附近城市的文化略晚于克里特的。 它们的主要建筑物是城市的核心— —-卫城。卫城里有宫殿,贵族住宅、 仓库、陵墓等等,外面围一道或几 道石墙,有几米厚,石块很大,常 有5-6吨重,得名为大力神式砌筑。
迈西尼卫城有个3.5米宽的狮子 门,门上的过梁中央比两端厚,结 构上是合理的,它上面发了一个叠 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 必承重。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 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 一棵象征宫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 细的。
第三、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这是古埃及最强大的 时期,频繁的远征掠夺来大量的财富和奴隶。奴隶是建筑工程的主 要劳动者。最重要的建筑物是神庙,它们力求神秘和威压的气氛。
建筑美学第1章课件
1)石建筑的能工巧匠
石头是埃及主要的自然富源,劳动人民以异常 精巧的手艺用石头制造生产工具,日用家具,器皿, 甚至极其细致的装饰品。
2)萨艮王宫——亚述文明的遗迹
建筑美学第1章课件
人建首筑美翼学牛第1像章课件
3)帕赛玻里斯宫
建筑美学第1章课件
3、古代爱琴文化(公元前3000年——-前 1400年)
古代爱琴地区是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 屿和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地区。是著名的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的故事发 生的背景。
第三章建筑美学
虽然建筑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 但建筑美学的出现却是20 世纪的事 20世纪 路 , 但建筑美学的出现却是 20 世纪 的事 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顿 思克拉顿运用美 情 。 英国美学家罗杰斯 思克拉顿 运用美 学理论, 学理论 , 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 实用性、 地区性、 技术性、 总效性、 实用性 、 地区性 、 技术性 、 总效性 、 公 共性等基本特征, 共性等基本特征 , 可看成是建筑美学的 创始人。 创始人。
公元前21世纪到秦统一中国前, 21世纪到秦统一中国前 2、公元前21世纪到秦统一中国前,这时期的先 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青铜器文化, 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青铜器文化 , 也进行了大规模 的都城、 宫室、 宗庙、 陵墓等土木工程的营建。 的都城 、 宫室 、 宗庙 、 陵墓等土木工程的营建 。 中 国古建筑的特征至少在西周已具雏形。 考工记》 国古建筑的特征至少在西周已具雏形 。 《 考工记 》 所记述的都城布局理论对以后各朝的都城规划产生 过重要影响; 高台榭的宫殿营造法, 过重要影响 ; 高台榭的宫殿营造法 , 对后世的宫殿 营造影响很大; 营造影响很大 ; 四合院的住宅布局以规整的单体围 组织成整体的建筑组群, 合 , 组织成整体的建筑组群 , 均衡对称的平面组合 与内向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特征, 与内向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特征 , 这一特 征至少在周代已经基本成形。 征至少在周代已经基本成形。
古希腊建筑
★ 典型形式:围柱式——神庙四周围以高大的石柱,形成柱廊。 典型形式:围柱式 神庙四周围以高大的石柱, 神庙四周围以高大的石柱 形成柱廊。 成因有:a、为了有更多的空间可供公共集会。 成因有: 为了有更多的空间可供公共集会。 b、因基本材料是石头,整个建筑靠叠石而成。 因基本材料是石头,整个建筑靠叠石而成。 为解决采光问题,避免沉闷,闭塞的感觉, 为解决采光问题,避免沉闷,闭塞的感觉,及强烈 阳光的反射,采用列柱代替墙壁。 阳光的反射,采用列柱代替墙壁。
建筑美学复习内容
第一篇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1.概念解释建筑美学: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美的本质及其规律,分析建筑相关要素之间的审美关系,以研究建筑审美经验为中心内容,并且探索建筑艺术实践方法的一门学科建筑理论:以科学的方法,对建筑设计创作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结论的科学,是建筑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进行建筑评价与创作的基本依据,它科学地总结过去,指导现在并预测未来。
建筑国际性:是建筑所表现出反映全球意识的文化和艺术特性,如建筑的通用与全球共享,风格趋同与特色消失,设计思潮与世界同步等。
建筑地域性:指建筑表现出的有别于他处的地区特点与建筑地点有关的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变化地理方面的关联,是某一建筑有别于其他地区建筑的特点。
2.填空题2.1美学之父是2.2建筑理论可分为属于“美的哲学”层面;属于“社会艺术学”层面;属于“审美心理学”层面;属于“艺术实践”层面;四个层次2.3建筑中的优美有形式与内容两方面的特性,它可以看成是建筑各个元素所组成的和谐。
2.4创建一定的条件,使建筑丑转化为建筑美,通常条件下有三种常见的转化方式:时空转化——由时间、空间发生变化而使美丑相互转化求极转化——由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预制有对比或相反的形式,追求事物之极或向事物的反面发展,促使美丑相互转化艺术转化3.简答题3.1简析建筑美学与其他美学的关系首先,建筑美学是一门实用美学,其次,由于建筑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解决,因此,无论审美观念、价值体系、艺术方法,还是评判标准,建筑美学与技术美学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3.2建筑美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哪几方面?根据建筑美学的基本定义,建筑美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层次:属于“美的哲学”层面,它主要回答建筑美的本体是什么。
第二层次:属于“艺术社会学”层面,它主要研究内容:建筑艺术与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建筑艺术与审美主体的关系;建筑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关系;建筑的形式与构成要素的关系;建筑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关系等。
建筑美学课件
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解构主义建筑,如巴黎的拉·维莱 特公园等,可以说明这一点。
17
第二部分
§1 §2 §3 §4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5 建筑形象的起止和交接 §6 空间布局 §7 建筑与色彩
18
第二部分 建筑美的艺术规律 §1 造型 §1.1 立面形象
一、几何分析法
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分析或控 制建筑形象,使它符合形态 逻辑性。
二、数学比例
黄金分割比:黄金分割比, 1:1.618或0.618:1,古希腊哲 学家毕达哥拉斯究出来,后 来广泛运用于建筑、绘画、 音乐等领域。
巴黎圣母院 纵横三段式构图,钟塔,中间玫瑰 窗,尖券形窗。 黄金分割比,最美的立面。正立面 采用黄金分割比,8个小矩形合成 一个大矩形,矩形比例均为黄金比。
16
第一部分 概论 §2 建筑美学与其它美学的比较 §2.3 建筑美学与文学美学
建筑美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近现代语言学的兴起,使建筑与文学有了更多的共同内涵。 后现代建筑的最重要性质就是讲究语言,把建筑作为一个 语言对象来看待。把建筑的各个部件作为词汇和句子来看 待,本着某种主题思想和结构系统组合成一篇“文章”。 解构主义源自语言学,把原来结构主义的严密系统解开, 再行组合,甚至反传统反到更深层,企图否定整个西方文 化。这种文学理论更带有哲学性,所以当然也更影响到其 它文化艺术门类。
中国北京天坛祈年殿
22
第二部分 建筑美的艺术规律 §1 造型 §1.1 立面形象
一、几何分析法 上海大剧院,立面几 何分析,运用两个三 角形,下部是正三角 形,上面是倒置等腰 直角三角形,建筑形 象舒展。
中国上海大剧院
建筑美学
§1.3 建筑的轮廓线
一、外形轮廓,控 制形态。
哥特式建筑形象, 把原来建筑形象上 的许多东西都简化 了,只留下外轮廓, 如音乐般的抽象的 美学效果。
米兰大教堂
18
§1.3 建筑的轮廓线
一、外形轮 廓,控制形 态。
米兰大教堂
19
§1.3 建筑的轮廓线
一、外形轮廓,控制形态。
河 南 登 封 嵩 岳 寺 塔
嵩岳寺塔
大理崇圣寺千寻塔 23
§1.4 天际线和建筑群的轮廓线
பைடு நூலகம்
天际线 建筑物上部与天空交 界的轮廓线。特别是 建筑群体与城市轮廓 线影响比较大。
上海外滩天际线,建 筑物形象高低错落、 疏密有序,形式上变 化,但风格上统一。
上海外滩
24
§2 比例与尺度 §2.1 建筑形象的比例
建筑的立面比例 往往通过虚与实、高与低、不同的材质或色彩来区分 与设计。
视错觉 如对形体的大小的判断、 视距的判断,水平尺度和 垂直尺度的判断以及对明 度和色彩的判断等,都有 视错觉。
视错觉在建筑中的应用 上海杨树浦社会福利院,把建筑顶层的窗过梁和女儿干墙 连起来,墙外作深色直条形图案,给人一种坡屋顶的错觉。
33
§3 轴线 §3.1 轴线的性质与类型
性质 在建筑布局上,指建筑所占 有空间关系的“线”。在人 的感觉上产生一种“看不见” 而又“感觉到”的轴向。 类型 对称轴线与非对称轴线。
苏州网师园建筑实与空一正 一反。平面的形、底互换。
建筑群的布置,切忌等距 离平铺直叙,否则不但在 造型上显得平板、无生气, 而且也影响实用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史和美学史上的6种解释:美学标准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什么成就了伟大的艺术?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艺术家的技艺一直不是哲学史和美学史关心的重点,通常也不构成任何哲学家之艺术观的核心。
欣赏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本人全无关系,这等于说人们不需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技巧。
罗杰·斯克鲁顿“一个人若觉得风雨侵蚀而成的塑像与手工雕刻的作品之间毫无区别,他就没有阐释作品甚至理解作品的能力。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被视为艺术价值的关键,但强调“适度”。
康德清楚的区分,他认为,真正的审美愉悦是非功利的。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艺术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欣赏者。
托尔斯塔认为,艺术作品旨在诱发观众、读者或听众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托尔斯泰认为,无论我们沉浸在一件艺术作品当中还是以其他方式来欣赏它,完全是个主观问题。
任何试图对审美趣味标准作出客观规定的尝试注定都会失败。
然而,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那就是它的道德内容。
席勒认为,通过艺术,我们得以向世界敞开;一个创造性的戏剧给我们的启示,甚至都能使我们了悟世界的意义。
艺术使我们的身心得以修养,帮我们走向自我提升之路。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有些哲学家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描绘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
而是体现在它以何种形式组合而成。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通过揭示现实世界的一些重要的一般特征,艺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
荀子,音乐反映了天道的和谐,通过养成正确的音乐欣赏方式,我们就能深刻理解终极真是。
叔本华,艺术反映了真实世界的基本特征——意志,它是宇宙一切活动背后的动力。
康德对于“美”的定义:美得概念是人类思想的一种独特、自主的运用。
美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对某种思想认识的正确理解,即对体验和判断能力的理解。
建筑美学与建筑理论:建筑理论的意图在于阐明准则、规律和规则,它们指导着建设者的实践。
维特鲁威、阿尔伯蒂等,为建筑各部分的系统结合和建筑部件的装饰制定了许多规则。
只有当建筑理论具有普遍效果时,才能对美学有所冲击,因为那时他必须以取得建筑美的本质为其目的。
建筑的明显特征:功能性首先,实用功能。
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和进行礼拜的地方。
在决定某种形式之前,建筑首先要满足需求和愿望。
功能主义:形式追随功能。
即,建筑真正的美存在于与功能相适应的形式之中。
建筑的美学性质是偶然地与某种功能相结合。
在建筑形式中,我们对美的概念不能与建筑物的概念以及它们所体现的功能概念分离开来。
建筑的明显特征:地域性建筑更为明显的特征为它的地域性。
建筑物构成它们自己环境的重要特征,就如它们的环境就是它们的重要特征一样。
1、建筑物的效果取决于其位置,它们对空间问题做了很好的解答。
2、建造在吸引人或控制全局的位置上。
3、包含了笼罩整个环境这一伟大的构思。
建筑师应该根据位置的概念进行建造,而不是去设计他自己的建筑,不应该像许多现在建筑那样可以放在任何地方。
建筑的明显特征:技术性建筑的技术性,在建筑中,存在着许多种变化,这些变化完全不依赖于艺术认识的变化。
技术发明对于美学效果影响很大。
建筑的明显特征:公共性建筑学是艺术中政治性最强的,因此它不依赖与任何个人意志而把人的观察力和目标强加给生活在它里面的人。
建筑的明显特征:延续性建筑学通过创造新的期望而变得新颖,但通常需要对某种以前就存在的风格进行修改;另外也可以通过对以前某种成功的手法进行模仿而达到更新的目的。
对于建筑师而言,“过去”不是作为一种适应“现代”意志的自觉行动而被人们所拥有的遗产,而是作为一件永久的事实,作为现在的扩大部分而存在的。
邹德侬教授认为建筑理论可被分为:建筑基本理论、应用理论、跨学科理论、评价理论。
建筑美学定义: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美的本质及其规律,分析建筑相关要素之间的审美关系,以研究建筑审美经验为中心内容,并且探索建筑艺术实践方法的一门学科。
建筑美学的研究范畴:美的哲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实践、审美心理学建筑美学的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从哲学体系出发,哲学分析、逻辑推理建立系统,论证。
经验归纳法从大量的作品中,总结和归类。
历史学与社会学的方法从历史风格演变,观念、理想变化历史归纳总结。
心理学方法借助心理学,运用心理实验的手段,发现人类的审美规律。
建筑美学研究的方法论比较:西方美学的方法论特色:三个基础:对事物本质的追求;对心理上知、情、意的明晰划分;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1)推崇逻辑演绎亚里士多德《论工具》——欧洲第一部逻辑学著作《诗学》、《修辞学》采用严谨的逻辑方法,把所研究的对象和其他相关的对象区分出来,找出它们的异同点,然后在就这对象本身由类到种的逐步分类,逐步下定义和找规律。
(2)重视数理方法在建筑设计中,数理美学往往是通过一种比例系统或一组规则体系如黄金分割的应用,来实现艺术塑造的目的。
通过一些基本的度量或模数,推导出建筑中所有的尺寸和形式,根据这一规律设计建筑,从而实现可以由数字证明的美感,用数学关系来预示视觉上的和谐。
(3)强调经验归纳到16世纪,在英国出现了经验主义美学。
经验主义者认为,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否定有所谓先天的理性观念。
同时他们也否定亚里士多德偏重演绎法的形式逻辑,推崇由个别事例上升到一般原则的归纳法,认为它更有筑于科学发明。
中国美学的方法论特色:在中国哲学思维模式中,表现整体的时空统一观,反对精确的逻辑分析,善用具象表达,疏于严谨的抽象梳理。
(1)强调心物一体心物一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
“当人们接近一桩中国建筑时,总会有一种安宁的舒适及协和感。
”因为中国的建筑是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而人又融入建筑和自然共同营造的环境之中。
(2)注重直觉顿悟所谓直觉顿悟,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这种交融使人们把自己置于对象之内,以便与其中独特的、无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
中国人对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意境”,而意境通过“直觉”和“顿悟”这一审美行为而获得。
(3)坚持辩证系统观中国的传统哲学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实用,轻玄思,视事物为整体而探究其普遍联系,不将心与物截然分离或对立,也反对为将客观分解而加以认识。
(4)关注伦理和谐追求和谐之美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共同之处,但实际上又各有特色。
建筑美的哲学定位:自古至今,美是和谐统一这一观点得到人们的广泛赞同,在建筑美中也是如此。
在美是和谐这一理论体系中,包括形式和谐、数理和谐、对立和谐、社会和谐以及生态和谐等观点。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1.美是和谐统一(1)形式和谐论建筑之美是形式上的特殊关系所造成的感觉效果,是高度、宽度、大小或色彩这些要素相互和谐的结果,是依靠形式本身来激发人们的情感,而与建筑的内含以及外来的概念无关。
对比与微差、比例和尺度、均衡和稳定、节奏和韵律等。
(2)数理和谐论所谓数理和谐论是认为美的本质在于数理的和谐,并用数理规律来认识美的规律的一种学说。
黄金分割:AC2=CB×AB 或AC:AB=CB:AC(3)对立和谐论对立和谐论是指将矛盾对立要素的和谐统一视为美的观点。
例如:雌和雄的对立统一,音乐中高音和低音,长音和短音的统一。
(4)生态和谐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引发了生态设计思想,出现生态建筑学或称建筑生态学。
2.美是真的表达“只有真才美”,真是理性的真,即真理,所以认为只有凭真理、艺术才能获得价值。
也就是说真是美的条件。
3.美是善的充分体现(1)美与善统一论“美善一致”(2)善是美的基础(3)美是善的充分实现4.美是主客关系的交融(1)美是主、客体间的适度关系“恰当的比例对一切事物都是好的,过犹不及,在我看来都不好。
”(2)美是主、客体互融的结晶格式塔美学5.美是信息的优化美作为一种信息,任何通过不同载体转播的作品适合于不同的受众,其条件之一就是这一信息的传递必须达到优化程度,以保证接受者在审视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量。
建筑美的认知特征:1.强迫型的艺术体验当建筑一旦出现在环境之中后,由于它的巨大体量,它将涉及现实生活中不同审美人群,这就是不管人们喜欢与否,都必须观赏或使用它,因此,建筑的审美带有某种强迫型2.多维信息的审美欣赏人主要通过味、嗅、听、触和视觉五种感觉器官来接受外界信息,从而感知这个世界的。
建筑艺术带有整体和环境化特征,是时、空与人的行为的综合艺术体验以及三者和谐关系的产物。
3.关注理性的审美认知理性的感知对艺术之美的感受与升华深化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人类对艺术作品审美感知的典型特征。
一个人必须掌握古典柱式的知识,才能充分理解古罗马建筑的美学趣味;一个人必须在了解雕塑细部的意义之后,才能在欣赏夏特尔教堂北廊时感到有趣。
4.多重的艺术标准建筑包含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要求,这就使建筑具有实用与象征、文化与地域、技术与经济等特点;同时,建筑艺术中包含各种要素,创作中必须妥善处理有序与无序、理性与浪漫等方面内容。
建筑美的时空特性:实体与虚空“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在建筑艺术中,对实体与虚空处理不同,反映出不同时代的艺术特征,也表现出不同的建筑性格。
静止与流动古代建筑多表现为一种静态的美。
如西方古典五柱式,详细地分析比例、尺度以求得各部分的协调,从而体现出一种静态的平衡。
所谓流动的空间是多空间的有机动态的联系,它们不是相互封闭的、孤立界定的,而是相互渗透、互相流通、互相之间有公共的部分。
永恒与短暂长期以来,人们追求艺术的永恒的魅力,摒弃短暂性美的价值。
建筑和城市的纪念性,成为从古典到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表达目标。
现代建筑对永恒的纪念性的追求另有所长,他们借助抽象的艺术语言和国际性的文化内涵、标准化的构件以及现代工业材料,企图建立无民族、地域差异和时空限制的永恒艺术标准。
历史与未来建筑作为一种续存时空中的艺术,在建筑创作中,其价值观念对“过去”、“现在”、“未来”不同的时空观念倾斜,将导致不同的艺术效果。
建筑美的文化维度:普遍性与特殊性一方面,建筑是为人类提供生活和工作场所的一种技术产品,它具有满足普遍性的使用功能的特点;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存在于特定地域、要满足特定人群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它又带有艺术的个性。
地域性与国际性所谓地域性是指建筑所表现出有别于它处的地区特点;所谓国际性,是指建筑所表现出反应全球意识的文化和艺术特性。
在全球化的社会中,随着经济、技术等的一体化和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建筑的地域性正发生很大的变化,建筑文化的国际性与地域性的关系呈现出辩证统一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