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课件 第一章农业与农业经济学

合集下载

农业经济学导论PPT课件

农业经济学导论PPT课件

3、教师教学方法
• 以教师讲授为主,配以幻灯,增强学生 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适当安排课外自学、 阅读参考资料、讨论课引导、激发学生 思考、分析能力。
第四节 学习目的要求和教学、 考核安排
• 一、学习目的要求 • 二、教学、考核安排
• 三、课程学习教材及参考教材
第四节 学习目的要求和教学、 考核安排
第二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 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三、研究对象
第二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课程性质
• 部门经济学:专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的研究 • 应用经济学: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课程地位
•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
农业经济学
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 四川农业大学优质特色课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第二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内 容和方法 • 第四节 学习目的要求和教学、考核安排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 二、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 三、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 经济管理学院资料室
4、资料查找处
• ——经贸学院资料室 • ——学校图书馆:学生期刊 室、图书阅览室(一楼)、 文献检索室(三楼)、流通 部(四楼) • ——电子阅览室:中国学术 期刊、人大复印资料、维普 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Internet。
• 土地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专业选修课
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前继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 后继课程:农业技术经济、农(林)业企业经营管

农业经济学讲义第一章

农业经济学讲义第一章

农业经济学讲义第一章同学们,咱们这就开始走进农业经济学的奇妙世界啦!这第一章,咱们先来好好聊聊农业在咱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你们想想啊,每天早上咱们吃的面包、喝的牛奶,中午吃的大米饭、蔬菜,晚上说不定还有水果加餐,这可都离不开农业呀!就说我前几天去菜市场买菜,那琳琅满目的蔬菜瓜果,让我都挑花了眼。

我看到一个卖西红柿的摊位,那西红柿红彤彤的,个个饱满多汁。

摊主是个朴实的大叔,他一边热情地招呼着顾客,一边熟练地称重、算账。

我就问他:“大叔,您这西红柿种得可真好,是不是有啥秘诀呀?”大叔笑着说:“哪有啥秘诀,就是用心伺候着,从播种到施肥,从浇水到除虫,一步都不敢马虎。

”我一听,这可不就是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嘛!农业,那可是咱们人类生存的基础。

要是没有农业,咱们就得饿肚子,啥也干不了。

而且农业可不只是种点庄稼、养点家畜那么简单。

它涉及到好多方面呢,比如说土地的利用、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农业技术的发展等等。

就拿土地利用来说吧,一块地种什么、怎么种,这可都有讲究。

是种小麦还是水稻?是种果树还是蔬菜?这都得根据土地的肥力、气候条件、市场需求来决定。

我曾经去过一个农村,那里的农民特别聪明,他们把山坡地种上了果树,因为山坡地不容易存水,种庄稼收成不好,但是种果树却能长得很好。

而平地上呢,就种上了水稻和蔬菜,充分发挥了不同土地的优势。

再说说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以前,农民们种出来的东西,可能就是简单地拿到集市上卖,赚不了多少钱。

现在可不一样啦,有了各种加工厂,把农产品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产品,像水果罐头、果汁、果脯等等,附加值一下子就提高了。

而且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能卖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

农业技术的发展更是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种地全靠人力,弯腰插秧、挥汗收割,那叫一个辛苦。

现在呢,有了播种机、收割机,效率高了好多倍。

还有那些高科技的温室大棚,可以精准控制温度、湿度,种出来的蔬菜品质更好。

总之,农业对咱们来说太重要啦!它不仅关系到咱们能不能吃饱肚子,还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国家的稳定。

《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农业经济学》PPT课件
农业经济学
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农经系
2021/8/17
1
学科简介
我校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历史源远流长
前身是1921年成立的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组和1939年 秋设立的中央大学农业经济组。
1952年合并入南京农学院农经系,直至目前的南京 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如果从1920年美籍教授卜凯(Buck)等来金陵大 学讲授农业经济学、农场管理学等课程算起,农林 经济管理专业已有80多年的历史。
2021/8/17
8
课程纲要(六之四)
第七章 农产品贸易与农业保护政策(3学时)
农产品贸易的特性
农业保护政策
农产品市场的特征
WTO与我国农业
农产品贸易的构造变化
第八章 农业关联产业与食品体系(2学时)
农业关联产业与食品体系的概念 农业关联产业的展开理论 食品工业与食品流通业的产业组织 案例分析
Cramer Jensen :Agricultural Economic And Agribusiness
农业经济学和农业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Cramer Jensen著,张世龙译:农业经济学 台湾西书出版社
2021/8/17
13
2021/8/1710课程纲要(六之六)第十一章 世界的人口与粮食安全(3学时)
粮食安全问题的三要素 人口爆发与人口转换理论 世界的粮食生产 世界的粮食分配
第十二章 外国农业经济(6学时)
世界农业经济发展概略 美国农业经济 日本农业经济 西欧农业经济 印度农业经济
2021/8/17
WTO与中国农业
关于新农村建设问题的讨论
农村调查与实践(实习)
2021/8/17

农业经济学ppt课件教学教程

农业经济学ppt课件教学教程

课程的主要特色
教授牵头,建设团队,踏踏实实搞本科教 学,不搞“花架子”;
重教研,重科研,成果紧密促进教学,不 是“两张皮”;
内容比较新颖,方法比较科学(启发式教 学和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学生真正受益。
课程的社会评价
2003年被评为华南农业大学首批30门 校级精品课程之一,当年还被评为广 东省首批50门省级精品课程之一。至 今是华南农业大学8门省级精品课程 中唯一的社会科学课程。
(2)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分工(其他 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产生和发展 的基础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上述两 点)不以国家和地区为转移,是一个 普遍规律
二、对农业基础地位的再认识
1。发展经济学的“四大贡献” 产品贡献 市场贡献 要素贡献 外业的“新”贡献
傅晨:《聚焦:中国农村改革热点和重大问题研究》,山西经济出 版社2001年出版
参考资料
– 书籍:李秉龙、薛兴利主编:《农业经济学》,中国 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中国农村经 济》,《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主办:《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 《农业经济学》
生态贡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重要基础。农业是人类最大、最经济的生态产 品生产部门
安全贡献:粮食安全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重要 的战略武器
政治贡献:农民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社会阶层和 政治力量
文化贡献:与农业相伴的农耕文化、田园风光
3。以现代农业观认识“基础论”
现代农业观:食物-纤维系统 Food-fiber System
传统的认识把农业仅限于农业直接生产部 门(狭义生产),而现代农业则把为农业 生产服务的产前、产中、产后部门也归为 农业

《农业经济》课件

《农业经济》课件


农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通过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 成本。
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生态效益的考虑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注重农业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农业市场的竞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需要不断提 高自身竞争力。
农业市场的合作
通过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方式,加强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合作,提 高整体竞争力。
农业市场的规范与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市场的规范和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农业生 产者的合法权益。
CHAPTER
04
农业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02
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农业经济学定义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产、交 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关系的科学。
主要包括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比较 研究和历史研究等。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组织、农产品市场 供求、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环境保护 等方面的经济关系。
《农业经济》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农业经济概述 • 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 • 农业经济的基本问题 • 农业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 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
CHAPTER
01
农业经济概述
农业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农业经济的定义
农业经济是指以农业为主要活动 的经济形态,包括农、林、牧、 渔等产业。
农业经济的特点
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区域内的农业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内 的农业经济共同发展。

《农业经济学导论》课件

《农业经济学导论》课件

农业贸易自由化的影响
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扩大,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 程。
农业贸易自由化的挑战
农产品进口增加,竞争压力加大,农业生产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难度加大。
区域农业一体化的发展与实践
区域农业一体化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农业成为区 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领域。
南南合作的意义
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间开展平等互利合作的重要形式,有助于缩小 南北差距、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
南南合作的实践
发展中国家间在农业技术交流、农业教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的合作实践。
THANKS
感谢观看
需求量。
农业供求关系:均衡与非均衡。
农业市场价格形成与波动
农业市场价格形成
01
生产成本、供求关系、政策因素等。
农业市场价格波动
02
季节性波动、周期性波动、异常波动。
农业市场价格预测
03
基于历史数据、供求关系、政策因素等。
农业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农业市场失灵的表现
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品、规模不经济等 。
政府通过征收农业税来调节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和资源配置。
农业税收影响
调节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分配,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生产 结构的优化。
农业税收政策的问题
税收负担过重可能导致农业生产者减少投入和提高价格,对消费者造 成不利影响。
农民收入来源与增长途径
农民收入来源
种植、养殖、外出务工、土地流转等多元化收入来源 。
《农业经济学导论》ppt 课件
目录
• 农业经济学概述 • 农业市场与供求关系 • 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 • 农业政策与农民收入 • 农业可持续发展 • 农业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

农业经济学1第一章

农业经济学1第一章
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资源同质性和充分流动的基本假设,土地差异和农户内部资源的 异质性,农户生产决策模型时要注意;农业生产的外部性,农户很难 成为真正独立的决策者——集体决策)
农产品的特殊性
(生产季节性产生的收获一次性与终年均衡消费的矛盾;不同阶段 进入加工阶段,进入最终消费;重要的战略物资)
农业生产者的特殊性
三、农业的经济地位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独立的基础
”食物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与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马克思)
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 的基础
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 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进而制约其他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古代农业经济思想得以流传和发展。
西欧中世纪(5—17世纪),庄园经济兴盛,农业在社 会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1770年英国阿瑟· 扬《农业经济论》 •18世纪农业经济思想在德国获得更为广泛的发展,出现了一批重 要的农业经济学家,如尤斯蒂、贝克曼等。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泰尔于1809一1821年《合理的农业原理》 (四卷),确定了追求最大利润的农业经营目标 •屠能《孤立国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提出了农业经济学上 两个基本理论:农业集约度理论和农业生产位置配置理论 •美国泰勒《农业经济学概论》和博伊尔《农业经济学》 •德国艾瑞保和布林克曼发展了屠能的理论
基础性的普遍性与长期性
三、农业的经济地位
(二)农业基础地位的具体表现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产品贡献:食品,轻工业原料 市场贡献: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 要素贡献:资金,劳动力,土地 外汇贡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
农业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农业的生态功能

《农业经济学》课件

《农业经济学》课件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技术进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包括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等。
农业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树立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包括市场导向、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等。
农业企业组织形式与管理制度
建立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2023
包括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科技投入、推进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产品 质量安全管理等。
农业产业的区域布局与规划
1 2
农业产业区域布局的含义
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是指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资 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合理安排农业内 部各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
农业产业区域规划的原则
包括因地制宜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 原则等。
农业政策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执行体 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 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 性。
农业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农业法规的制定
农业法规是国家为了规范农业生产经营和管 理行为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制定农业 法规需要经过立法程序,确保法规的合法性 和权威性。
农业法规的执行
农业政策的类型
农业政策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政策手段可以分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产业政策等;按照政策目标可以分为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市场秩序等

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农业政策的制定
农业政策的制定需要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 证和民主决策等环节,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 和可行性。
农业政策的实施
国际交流是促进各国农业政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 国际会议、派遣访问学者、建立合作项目等方式,可以了 解国际上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 本国农业政策的改革和创新。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农业综合知识四》涵盖《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和《发展经济学》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考试参考书:《农业经济学》,张忠根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复习内容:导论一、国内外农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现代农业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农业的地位与作用一、掌握农业的概念与特点二、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三、明确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四、理解农业的多功能性五、了解农业分额下降规律第二章农业组织制度一、掌握制度的基本概念二、了解制度的类型三、掌握经济制度的功能四、制度变迁概念、理解制度变迁源泉与方式五、产权制度概念及内容六、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七、中国土地所有制度八、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及“三权分置”制度九、中国农业组织制度演变第三章农业家庭经营一、农业家庭经营及其必要性二、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产生三、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特点四、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存在问题与完善发展路径五、农业规模经营概念、实现形式、意义六、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与实现途径第四章农业合作经济一、合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二、农业合作社的概念、原则与特点三、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四、国内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五、中国农业合作的类型六、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发展第五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含义及特点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动因及其作用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历程、趋势及发展对策第六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一、农业的发展阶段及现代农业的概念与特征二、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与目标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特点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与战略措施第七章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与特点二、农业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与影响因素三、农业产业结构的的变化趋势和合理化的标准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因素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必要性、调整原则、战略方向与措施六、农业生产布局相关理论与原则七、我国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第八章农业支持与保护一、农业支持保护的含义与依据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转型的时机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分类四、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的构建五、农业保险的概念与必要性第九章农业土地与水资源一、农业中的自然资源概念、特征与分类二、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作用及特点三、我国农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农地资源四、农业集约经营的概念、必然性及吴国农业集约经营的途径五、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六、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七、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第十章农业劳动力资源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理论二、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合理利用三、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第十一章农业中的资金一、农业资金的概念、分类及来源二、财政资金投入农业的依据、投入方向与原则三、财政农业资金的管理四、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与特点第十二章农业科技进步一、农业科技进步概念、内容、特点及作用二、技术创新的内涵、农业技术创新的假说与类型三、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途径第十三章农产品流通与市场一、流通的含义、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渠道二、市场与市场的构成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功能、类别四、期货交易的概念与特点五、期货交易的功能六、套期保值及其原理第十四章农业开放与国际化一、国际分工相关理论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三、WTO的基本原则及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四、中国应对农业的国际化的策略第二部分:《农业政策学》考试参考书:《农业政策学》(第二版),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第十次印刷。

农业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

农业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

第一章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农业的概念和重要性一、农业的概念农业经济学是经济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科学,以农业为研究的客体。

什么是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国民经济中称为第一产业。

农业的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农业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国家、在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但一般来说,农业是指那些从事与动植物生命活动有关的生产活动,包括植物栽培(种植业和林业)和动物饲养(畜牧业和渔业)。

由于种植业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部门,因此,通常狭义的农业专指种植业。

而如此相对应的广义农业则包括农、林、牧、渔四个部门。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同与之相关的工商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便于管理,有的国家把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农业前部门"以及从事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等活动的"农业后部门"也划归农业部门统一管理,这样农业就形成了一个由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组成的产业系统。

二、农业的特点农业的特点可从两个层次上看,一是本质特点,二是具体特点。

农业的本质特点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所谓自然再生产,就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含有碳水化合物质、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的植物产品。

动物利用植物产品进行自身的生命活动,并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肥料等条件,再加上微生物的活动,就形成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万物繁衍过程。

自然再生产过程是生物体依靠自身的生命活动而实现的,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但农业生产还必须有人类劳动的加入,这就决定了它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再生产过程。

所谓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生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农业经济学》全套课件(149页精品)

《农业经济学》全套课件(149页精品)
• 以科技改善农业生产要素品质,改进生产方法、 管理水平
• 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平,增加农用 工业物品和能量的投入
• 调整生产结构和布局,提高专业化水平 • 改进耕作制度,改良土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节 农业规模经营
一、规模经济与规模经营 •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规模的适度扩大,使
• 二、农业的特征 • 1、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
交织
• 2、一般特征 •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 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命体 •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 • 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 • 生产空间的分散性与地域性 • 具有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
• 三、农业的经济地位 •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独立的基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 土地与水资源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和特点 农业集约经营 农业规模经营 地价与地租 农业水资源
第一节 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与特点
• 一、概念 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生产要素; 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 提供场所和主要营养来源的地表层面;主 要由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等要 素构成。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 一、农业的范畴 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依靠生物机
能,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 取得所需要的农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 生态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 • 二、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研究对象、方法与体系
第二节 农业的经济属性
• 一、农业的分类 • 狭义农业与广义农业 • 粗放农业、集约农业 • 三色农业 • 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三农”问题成因
3、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影响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二)促进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主要制度安排
制度基础:计划经济体制 1、户籍管理制度: ➢ 把人口分为:农业户和非农业户 ➢ 颁 布 时 间:1958年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1、政策背景
2、政策内涵 立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城市和农村的经
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 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2、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
➢ 实施时期:1950年代到1980年代中后期 ➢ 制度弊端: 忽视价值规律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 忽视农产品供求调节的市场作用 促进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形成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谢谢!
8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一)“三农”问题的生成逻辑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 基本症结:在于中国建国初期工业化采取的向重工业 倾斜战略,以及由此构建的阻止城乡、工农要素流动的 一系列制度。 • 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民 想进入城市,但政府仍未改变分割城乡、限制要素流动 的政策取向。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农经学科 二、中国农经学科 三、现代农经的发展 四、农经研究对象 五、农经研究的内容
起源
古希腊和古 罗马时代; 《农业志》 《论农业》
萌芽和独立
17世纪-18世纪;
《农业经济论》 《合理的农业原理》 《孤立国和国民经济 的关系》 《农业经济学概论》
现代农业经济学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3、严格的农村组织管理制度
➢ 特 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实施时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
• ---三级:人民公社(乡镇)、生产大队(村)、生产 队(社或组)
• ---队:生产队为基本的生产和分配实体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分化的产业:植物种植业、动物养 殖业、微生物培育业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一、农业的概念
二、农业的特点
我国农业的定义
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和农作物栽培业; 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的第一性生产: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二 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进行有机物物质生产的过程; 农业的第二性生产:指动物生产,既要以第一性生产为基础,又要以土 地为生产场所,表现为动物和其它生物体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
(二)市场贡献
➢ 农民作为消费者的市场贡献; ➢ 农民作为商品提供者的市场贡献;
(三)要素贡献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劳动力;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土地资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资金;
(四)外汇贡献
(五)增长贡献
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功能
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第一章 农业与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功能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学完本章,你应该做到
本章要点
➢ 掌握农业的概念、特性、地位与作用; ➢ 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 了解农业的多功能性; ➢ 了解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 了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 了解我国“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 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有机交织:农业生产活动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 条件下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自然再生产,亦或仅是人类有目的参与的经济再 生产,而是两者的有机交织、融合。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一、农业的概念
(二)农业的具体特点
二、农业的特点
➢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且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 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 ➢ 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 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 ➢ 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三)农产品的特征
➢ 生活的必需品; ➢ 品种繁多,数量庞大,易腐烂,不易保存; ➢ 供求弹性较小;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功能
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三、农业的多功能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三)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3、政策的主要内容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
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三是统筹城乡管理制度; 四是统筹城乡收入分配。
4、制度变革的路径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4、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和农业税
• 通过这两种方式抽取农业剩余,实现我国工业化的资 金积累,完成农业剩余向工业、向城镇的大规模转移。

单位:亿元
时期
农业税 “剪刀差” (2)为 (1) (2) (1)的倍数
1950-1978 978 5100
5
1979-1994 1755 1.5万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二)“三农”问题的破解逻辑
“两条腿走路”的战略:
➢ “外部战略”: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 ➢ “内部战略”:改善农业的内部分工,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 ➢ 具体的解决思路:
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 第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宽,不断突破传统意义上的 农业经济学范畴,更加系统全面地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农经学科 二、中国农经学科 三、现代农经的发展 四、农经研究对象 五、农经研究的内容
农业经济学是在土地、劳动、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要素的约束条 件下,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出发,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 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 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 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世界性的经济规律并长期发挥作用
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功能
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三、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产品贡献
➢ 提供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食物;
➢ 为轻工业提供原材料;
三、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生态环保功能 ➢ 农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空气、水、土壤等良好的生态环境, 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二)社会稳定功能 ➢ 农业为农村居民提供较为宽松的就业环境;为第二、三产业 适时提供或吸收劳动力;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资料。
(三)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功能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农经学科 二、中国农经学科 三、现代农经的发展 四、农经研究对象 五、农经研究的内容
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生产要素; 农业微观经济组织; 农产品市场; 农业保护与农业发展。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一)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1、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概念
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提出二元经济结构,1954 二元经济结构:落后的农业部门——相对现代化的工业部门; 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二元社会结构:
即社会呈现出相应的两极: 落后的农村——相对发达的城市; 落后、愚昧的农民——教育良好的城市居民 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一、农业的概念
二、农业的特点
农业是人们通过土地、水、太阳能等资源培育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生物的
生命机能和自然力,通过劳动力和经济投入,利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 育规律,通过以人工培育而获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活动。
劳动对象:植物、动物、微生物
20世纪初; 《农业生产经济学导论》 《农业生产经济学与资源利用》 《农业经济学概论》 《农业经济学》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农经学科 二、中国农经学科 三、现代农经的发展 四、农经研究对象 五、农经研究的内容
“以农立国”思想 “农本工商末” “重农抑商论” “农工商并重” 20世纪初,用西方观点考察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学一般理论应用在我国农经研究领域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2、中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