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

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而,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今:合成一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6.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词类活用:

从而师之。师,名词作作动词,意动用法。

以……为师。

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耻

一词多义

1.“师”的用法

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跟从老师学习

吾师道也

学习

吾从而师之

以……为老师,

2.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对经书进行解说的著作3.“于”的用法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引进比较的对象)而耻学于师向(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不拘于时被(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其皆出于此乎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4.“之”的用法

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这类”、“这些”

古之学者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读之不知

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5.“其”的用法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他或那些)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大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表反问或揣测)

<寡>

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树之以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谨庠序之教

王无罪岁

宾语前置未之有也

判断句 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兵也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重点固定句式

1.或……或……译为

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直……耳译为

例“直不百步耳”

3.是……也译为

例“是亦走也”

4.是何异于……译为

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一词多义(补充)

王:1、然而不王者为王、称王、统一天下wàng 名作动梁惠王曰君王wáng 名词

食:1、谷不可胜食也吃动词

2、狗彘食人食食物名词

时:1、不违农时季节\时节名词

2、无失其时机会、时机名词

以:1、请以战喻用介词

2、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

3、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

4、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5、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认为动词

于: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

2、寡人之于国也对介词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介词之:1、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2、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3、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

4、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

然:1、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

2、填然鼓之助词地、…的样子

3、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

4、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

则:1、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

2、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

喻(1)告诉,使人知道

今将喻子五篇之诗(《汉书》)

(2)明白、知道

成语有“家喻户晓”

(3)比喻

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知”通“智”(zhì),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动词的使动用法)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名作状)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名作状)

4、非能水也游泳(名作动)

5、非利足也使‥‥快(形容词的使动)

6、用心一也专一(数词作形容词)

一词多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查/参加、加入

2、声非加疾也强、洪亮/疾病、快

3、假舆马者凭借、借助/不真

4、蟹六跪而二螯蟹脚/跪下

5、虽有槁暴即使/虽然

6、金就砺则利金属/金子

7、劝学勉励/规劝、劝戒

8、而绝江河横渡/断绝

9、輮以为轮把…做成/认为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听到)

(2)博闻强志(见闻、学识)

(3)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中(1)瓮中之鳖(内、里)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当中)(3)中道而废半、一半)

(4)木直中绳(符合、适合、合于)(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命中)

“重点古今异义词”归纳(答案版)讲解学习

“重点古今异义词” 归纳(答案版)

“重点古今异义词”归纳(答案版) 一、古今异义的概念: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古今异义的种类: 1、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5、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6、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三、请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汉语意思。 ai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今义】丈夫或妻子。【古义】爱护百姓。 bei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今义】品质恶 劣。【古义】出身低微,见识短浅。 bei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常见古今异义

常见古今异义 1.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亲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旱与之绝。(《赤壁之战》) 4.非常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5.殷勤今义:热情、周到;古义:关切、问候。 例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6.卑鄙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7.春秋今义:①夏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②一年。③书名。 例如:①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②蝼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③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8.结束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古义: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集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9.约束今义:限制;古义:①盟约。②法令制度。 例如: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例如: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 (《治平篇》) 10.宣言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古义:公开扬言。 例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11.牺牲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作祭礼的牲畜。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12.交通今义:来往和运输;古义:①勾结。②互想通连。 例如:①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古今异义词汇总

字(词) 1.江 2.走 3.去 4.爱 5.白 6.鄙 7.辟 8.饼 9.病 10.薄 11.池 12.次 13.刺 14.摧 15.存 16.都 17.伐 18.放 19.干 20.顾 21.管 22.跪 23.郭 24.间 25.景 26.捐 27.控 28.款 29.廉 30.令 31.迁 32.寝 33.渠 34.适 35.速 36.汤 37.贴 38.休 39.易 40.赢 41.卑鄙 42.地方 43.河北 古义 长江 跑 离开 吝啬 陈述,报告 边远地区 征召 块(量词) 困苦不堪 虐待 护城河 停驻,等候 名帖 伤心 抚恤,爱惜 大 功绩 被冤枉 冲犯 拜访 钥匙 席地而坐 外城 参与 大 丢弃 位 诚心归顺 正直 善,美好 放逐 相貌丑陋 他 到……去 招致 开水,热水 典当 吉祥 轻视 担负,背负 出身低贱 土地方圆,当地的事 黄河以北 今义 一般河流 行走 往,到 爱惜 白色 轻视,粗俗 开辟,驳斥 圆形的面食 疾病 与“厚”相对 水池 第二,质量差 刺杀 破坏 存在,储蓄 都市,全 砍 放纵,解除约束 干燥 回顾,照顾 管理 下跪 姓氏 间隔 景致,情形 舍给,献出 控制,控告 钱,招待 廉洁,廉价 差使,命令 迁移 睡觉,卧室 开凿的河道 适合,舒服 速度,快 汤汁 粘住,紧挨着 休息,停止 容易,改变,交换 胜利,获得 品质恶劣 ……地区 河北省

会计结束具体妻子其实(1) 其实(2) 生日数目生理是非小学心计宣言因为有意知道指示智力中间祖父政治殷勤猖獗从事非常风流几何开张慷慨美人亲戚青春恰恰首领土气中国众人无赖可怜烈士牺牲交通扶老秋天 聚集商议 整理装束 具备形体 妻子和子女 它们的果实 那实际情况 生活一天天地 多次以目示意 活下去的道理 这不是 在小的地方学习 心理盘算 公开扬言 于是…而 有打算 懂得道理 指出给人看 智慧和力量 中间夹杂 祖辈,父辈 政事的治理 关切问候 颠覆,跌倒 官员 意外事故 繁华的景象,杰出 多少 扩大,广泛 感慨叹息 嫔妃 父母兄弟 春天 和谐的莺啼声 头颅 地温 中原地区 普通人 活泼好玩 可爱 有抱负有节操的男子 猪牛羊等祭祀品 交错相通的小道 拐杖 秋季天空 担任会计工作人员 完毕 明确,不抽象 男子的配偶 副词,表实质 副词,表实质 满周岁那天 数量 机体生命活动和功能 正确和错误 少儿受教育处 计谋 表政见公告 表因果的连词 故意,有心思 懂得 上级对下级的指导 人对事物认识理解的能力 里面 父亲的父亲 政党在国内外的活动 热情周到,小心侍奉 肆行无忌 做……职业 极,异乎寻常的 生活放荡 数学学科 店铺开业 意气激昂 美貌女子 旁系亲属 青年时代 正好 领导者 不时髦 中华人民共和国 许多人 品行不端 值得怜悯 壮烈牺牲的爱国人士 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人 道路管理 动宾,扶助老人 四季第三

古今异义词

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词 一、什么是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 形成原因: 1、古代两个单音词成为现代一个双音词。如:地方。 2、古今词义发生扩大(如:江河)、缩小(如:臭、丈夫)、转移(如:牺牲)或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 二、中学常见古今异义词集锦(重点记住古义) 《林黛玉进贾府》 1、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古:形体容貌/今:描述) 2、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古:风韵/今: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3、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古:姿容俏丽/今:女子举止轻佻放荡) 4、行为偏僻性乖张。 (古:偏激、不端正/今:远离人口集中地或远离交通要道)

《烛之武退秦师》 5、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古:出使的人/今:行装)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 (东道主—古:东方道上的主人/今:招待客人的主人)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男人的妻子) 8、亦去之。(古:离开、距离/今:到、相差等) 《秋水》 9、东面而视(南面称王、北面称臣) (古:脸朝东/今:方位词,东边) 1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对财物不计较, 言谈举止自然) 11、吾非至于子之门 (至于顿丘 /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古:到达、到了/今:达到某种程度或表另提一事) 《鸿门宴》

11、山东豪俊遂幷起而亡秦族矣。 (古:殽山以东/今:山东省) (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12、以备它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古:意外的变故;不同一般的/程度副词)13、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古:小人谗言/今:详细说明) 14、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古:对人的尊称/今:脚下面) 《兰亭集序》 15、列坐其次。越君其次 (古:它的旁边;进驻 /今:次第较后、次要的地位) 16、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骄傲/今:尽情) 《腾王阁序》 17、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古:看到细微预兆/今:看机会。看形势)18、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新妇识马声,蹑履相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词精编版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期限。) 2.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曲折,确实) 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4.下车引.之:(古义:来。今义:引导。) 5.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引导。) 6.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义:指家中的侄子辈。今义:子女。) 7.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古义:家庭。今义:内心。) 8.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顺。今义:因果。) 9.撒盐空中差.可拟:(古义:大概。今义:差别。) 10.不亦君子 ..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1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能够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12.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13.匹夫 ..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人。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1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三。) 15.学而不思则罔.:(古义: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今义:蒙蔽,没有。) 16.思而不学则殆.:(古义:有害。今义:危险,几乎。) 17.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18.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9.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20.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21.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22.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古义:岸。今义:与湿相对。) 23.并.沉焉:(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24.阅.十余岁:古义:经过,过了。今义:看。 25.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物理学。) 26.盖.石性坚重:(古义:句首发语词,原来是。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27.是.非木柿:(古义:这。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28.转转不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29.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转折,当时,却。) 30.求之下流,固.颠:(古义:副词,本来。今义:坚固。) 31.不筑.:(古义:修补。今义:建筑。) 32.居.数月:(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居住。) 33.人皆吊.之:(古义: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慰问。今义:指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34.胡人大.入塞:(古义:指大规模。今义:指在面积体积容积等方面超过通常情况或特定的比较对象。)

常见古今异义词.

汉语中的古今异义词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汉语 年级一年级 学生姓名齐力格尔 指导教师伊琴浩尔勒 二○一五年三月

摘要 汉语由古至今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其中经历了许多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反映在词汇上,或者是词义的消失,或者是词义的扩张和缩小,产生了新的义项,从而形成了许多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关键词:词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今异义词

目录 第一章古今异义词的类别 1.1 词义扩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2 词义缩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3 词义转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4 词义强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5 词义弱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6 褒贬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7 名称改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第二章古今异义词的意义 1.1 对古今词义差别比较大的词要区分清楚,牢记好. . . . . . . . . . . . . . . . . . . .5 1.2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辨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3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第三章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第四章常见古今异义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重点古今异义词”归纳(学生用) (1)

重点“古今异义词”归纳 一、古今异义的概念: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古今异义的种类: 1、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5、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6、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三、请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汉语意思。 ai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今义】丈夫或妻子。【古义】爱护百姓。 bei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出身低微,见识短浅。

【古代诗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古代诗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清单一常见古今异义词一览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卑鄙——【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不超过。 3.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 4.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丽。好,容貌美。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古义】刚刚一开始.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古义】处置、处理。 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②(按规定)处理。【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③区域。④部分。【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 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激——【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古义】受感动而激奋。 1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讳饰的说法。 1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故事——【今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 1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豪杰——【今义】才能杰出的人。【古义】①有声望有地位的人。

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 【知识讲解】 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会遇到,古代作品中有不少的词与现代汉语词(字)形相同,但它们的词义都是完全不同,这一定要引起特别注意。 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在阅读中,不能把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合成词。阅读时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要注意区别。 一、古今异义词的分类: 古今词义中的差异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二、如何掌握古今异义词: 1.“牢记迥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要牢记。 例如:“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中的“除”字,在句中当“整理”

讲,在现代汉语中是“除去”、“去掉”的意思,古今词义相差比较大。再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的“去”字,在句中是“离开”,现代汉语中是“到……去”,古今词义相反。 2.“辨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辨析。 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字,在句中是“吝惜”的意思,与“爱护”、“爱惜”意思相近,但又有根本区别。再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在句中指“父母兄弟等”,现代汉语指“族外姻戚”。 3.要分辨单音词和多音词。 ①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一个双音词。如“然/后”“地/方”“其/次”“学/者”“其/实”“祖/父”“智/力”“于/是”“交/通”“妻/子”“指/示”“以/为”“因/为”“无/论”等。 ②不要把文言文的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古文中的双音词有两类,一类是属于单纯的的双音词如窈窕、参差、翩翩、仓皇等;另一类是合成的双音词,如社稷、布衣、公姥、作息、缓急、异同、率尔等。 三、部分常见古今异义词对照表: 下面将课文中出现的常见古今异义进行归纳。为方便同学们复习,归纳是按册进行的。 第一册:

“重点古今异义词”归纳答案版精

“重点古今异义词”归纳( 答案版 一、古今异义的概念: 所谓“古今异义” , 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 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古今异义的种类: 1、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 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 “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 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 ,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 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 ,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 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 “臭” ,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 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 “让” ,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 又可表示责备之意, 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 ,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 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 “涕” ,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偷” ,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 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 ,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 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 “很” ,古义是凶狠, 表示的程度很高, 很深, 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 ,古义表示仇恨、怀恨, 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所谓“词义强化” ,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 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 “恨” ,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 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 ,最初只是责备之意, 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5、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 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 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 “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 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 褒义词, 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 贬义词。“锻炼, 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 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 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6、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 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 “目”现已换成“眼睛” , “寡”现已换用“少”了, “足”现已换用“脚”了。 三、请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汉语意思。 ai 宽厚而爱人, 尊贤而重士 【今义】丈夫或妻子。【古义】爱护百姓。 bei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出身低微, 见识短浅。 bei 何不按兵束甲, 北面而事之 【今义】方位名词, 北边。【古义】面向北, 投降。 bian ①数上书言便宜事 【今义】方便合适、便利。【古义】对国家有利的。 ②臣谨以便宜,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汲黯列传》 今义】方便合适、便利。【古义】见机行事

常见古今异义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 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1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1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 1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 1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1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 1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 1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 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 1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1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19、春社近(《游山西村》) 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2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21、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2、虽人有百手(《口技》) 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23、两股战战(《口技》)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2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25、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无为:(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 26、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 27、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28、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古今异义词字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1、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2、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3、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4、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5、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重点古今异义词”归纳(答案版)

“重点古今异义词”归纳(答案版) 一、古今异义的概念: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古今异义的种类: 1、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5、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6、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三、请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汉语意思。 ai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今义】丈夫或妻子。【古义】爱护百姓。 bei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出身低微,见识短浅。 bei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今义】方位名词,北边。【古义】面向北,投降。 bian①数上书言便宜事 【今义】方便合适、便利。【古义】对国家有利的。 ②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汲黯列传》)

中考古文重点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通假字: (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 3、古今异义 (1)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2)入古义:在国;今义:进入。(3)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域)民不以封疆为界:界限,这里是限制。名作动。 (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使动。 (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动。 (苦)其心志:使.......痛苦。使动。 (劳)其筋骨:使......劳累。形容词作使动。 (饿)其体肤:使.......饥饿。形容词作使动。 (乱)其所为:使........乱。形容词作使动。 《鱼我所欲也》 一词多义 1.而蹴尔而与之。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 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今异义 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 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 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 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 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特殊句式 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2.省略句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舍生而取义者也。省略主语“我”

(完整word版)常见古今异义词练习

常见古今异义词一览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卑鄙——【今义】品性低劣。 【古义】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义】 3.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 【古义】. 4.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好——【今义】坏。 【古义】不美丽。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 【古义】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 【古义】 7.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 【古义】 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②(按规定)处理。【古义】 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 【古义】 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 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 的。 【古义】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 【古义】. 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激——【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 【古义】 1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更衣——【今义】换衣服。 【古义】 1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 六国下矣。(《六国论》) 故事——【今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 讲述的事情。 【古义】 1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豪杰——【今义】才能杰出的人。 【古义】 16.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横行——【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暴力胡作非为。 【古义】 17.①因具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交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古义】 18.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面出。((冯婉贞)) 结束——【今义】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 继续。【古义】 19.鞠躬尽瘁,死向后已。(《后出师表》) 鞠躬——【今义】弯身行礼。 【古义】 20.亦雁荡之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具体——【今义】不抽象,不笼统。 【古义】 2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 2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 家》) 会计——【今义】管理帐目收支等财务工作的人。 【古义】 23.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五人墓碑记》) 慷慨——【今义】①大方,不吝啬。②充满正气, 意气激昂。 【古义】 24.①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可怜——【今义】①值得怜悯。②不值一提。 【古义】 2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开张——【今义】商店开始营业。 【古义】 26.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 行》) 老大——【今义】同辈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 最高的人。 【古义】 27.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柳 敬亭传》) 南面——【今义】南方,表方位。 【古义】 28.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烈士——【今义】为正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人。 【古义】 29.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指宫妃)及左右。(《廉 颇蔺相如列传》) 美人——【今义】美貌女子。 【古义】 30.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进——【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古义】 3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 或它的成员。 【古义】 32.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 国论》) 其实——【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 上文而含转折)。 【古义】 33.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天——【今义】秋季。 【古义】 3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妻子——【今义】配偶(女方)。 【古义】 35.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肉食——【今义】肉类食物。 【古义】 36.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山东——【今义】山东省。 【古义】 37.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 壁之战》) 束手——【今义】无办法,与“无策”连用。 【古义】 38.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睢不辱 使命》) 虽然——【今义】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 【古义】 39.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论——【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 词。 【古义】 40.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牺牲——【今义】为正义而死。 【古义】 41.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茼列传》) 宣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 公开表示意见的文告。 【古义】 4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学者——【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