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到science的要求
Insect Science 征稿简则
![Insect Science 征稿简则](https://img.taocdn.com/s3/m/0f84c5dd6f1aff00bed51e99.png)
Insect Science征稿简则Insect Science是一本国际性昆虫学期刊,主要刊登昆虫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生化与毒理学、生态学与害虫综合治理、行为与社会生物学和系统与进化学等昆虫学领域有创新发现的研究论文、综述、评论性文章和简报等。
研究论文(Original Article)报导有重要创新性的基础研究结果;综述或评论探讨期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一般由主编或编委事先约稿;简报报导对当今昆虫学研究有重要影响的最新发现。
Insect Science与Wiley-Blackwell合作出版,读者可以在Wiley-Interscience网上检索本刊从创刊(1994年)至今的所有文章。
稿件格式稿件全文应使用11磅Times New Roman字体,两倍行距,编号所有页面,从标题页面开始,然后依次为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注,图片/表格。
标题页(Title page):包括完整的标题(Title),页眉标题(Running title),通讯作者(Correspondence)的单位,通信地址,电话,传真,E-mail等完整信息(请不要用脚注)。
标题应使用对全文概括总结性的语句,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可读性,不超过150个字符(包括空格);页眉标题以更加精练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不超过50个字符(包括空格)。
摘要(Abstract):扼要介绍研究目的、结果、结论。
内容完整,不超过300字。
最后须给出不超过6个关键词,按字母顺序排列。
前言(Introduction):简要介绍研究背景,尽可能简洁明了。
材料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详细介绍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产品名称,生产商名称,以及产地;对于新的实验方法,必须做详细描述,以便他人参考。
对于已经成熟或引用他人的实验方法,可简单描述,但必须提供文献。
结果(Results):以图片或表格形式递呈实验数据,有适当描述。
SCI论文的发表过程?
![SCI论文的发表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9aea3bb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8.png)
SCI论文的发表过程?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是科学引文索引,为学者提供了有效的科研成果传播渠道。
SCI论文的发表过程需要经过严格评审,其中包括专家审核、同行评审等环节。
本论文将简单介绍SCI论文的发表过程,并列举几个提纲标题。
一、介绍SCI论文SCI论文是国际上公认的权威学术期刊,是评价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
SCI期刊是指已经被SCI批准,将每篇文章录入SCI数据库的学术期刊。
二、SCI论文的发表过程SCI论文的发表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定目标期刊2.撰写论文3.投稿4.初审5.同行评审6.修稿7.终审、接受和发表三、选定目标期刊在准备发表SCI论文之前,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目标期刊。
这需要考虑期刊的专业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期刊的排名等因素。
四、撰写论文在撰写SCI论文时,需要遵循写作规范,包括结构、篇幅、格式、语言、逻辑等方面。
撰写SCI论文时需要特别注意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
五、投稿投稿是将文章提交给期刊编辑部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期刊的网站上会提供投稿指南,详细说明投稿的具体流程和要求。
六、初审在初审阶段,编辑部会对投稿的文章进行初步审核,主要看是否符合期刊要求和文章是否存在明显的错误。
七、同行评审同行评审是SCI论文发表过程的重要环节,论文会被分派给几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
评审过程严格保密,所得结论对外不做公开。
八、修稿在审稿意见返回后,作者需要根据意见对文章进行修改。
九、终审、接受和发表在修稿后,文章将被送往终审环节,审稿人会对修改后的文章进行再次审查。
若通过终审,论文就能接受并发表。
综上可知,SCI论文的发表过程相对比较严格和复杂。
仅有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需要不断磨炼,提高自己的技术和素质,才有可能在这个学术门槛上站稳脚跟。
提纲一:介绍SCI论文。
简单介绍SCI论文的概念和作用,作为后续论述的基础。
分析:这个提纲是整个报告的起点,对于SCI论文发表过程的概述为读者提供了整个报告的目的和内容。
分享怎样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论文的经验
![分享怎样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论文的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9971f9d0c1c708a1284a441b.png)
分享怎样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论文的经验一、选择自己领域中热门和能够突破的方向要想在Nature 或者Science (以下简称NS)上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己领域最近10年有哪些文章发表在这些刊物上,并进行分类。
以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为例,在2002-2012年区间总共有8篇文章发表在这两个杂志上。
如果你研究的小领域没有文章在NS或者Nature 的子刊上,那说明杂志编辑认为你的领域不具有很广的关注度。
同时,要分析是些什么样的突破发表在NS上。
比如在这8篇文章,有6篇文章直接与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有关。
这说明如果你能在阳极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存在在NS上发表的可能性。
再进一步分析其细节,你会发现更多的规律。
比如,燃料电池阳极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碳氢燃料在高温下的裂解导致碳沉积和硫在镍表面吸附导致阳极硫中毒。
早前的SN上的文章主要关注怎样防止在阳极上的碳沉积,在2006年首先出现了一个新的阳极材料同时有抗碳沉积和抗硫中毒。
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启发,说明现有的阳极材料必须能够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有可能在NS上出现。
当然这也是合理的,因为碳氢燃料包含碳和硫。
当然,并不是说你知道这些趋势,你一定能够在这样上面有所突破,但是能够给你一个非常具有指引性的思路。
比如说,当时我的研究课题是做电解质的,因为师兄毕业需要移交阳极的课题,我学习了一段时间。
我把我所研究的新电解质去做阳极的抗硫测试,发现具有不可思议的抗硫性能。
在我多次重复加以确认之后,我意识到了其重要性。
其实当时有人建议说可以用这个结果在Advanced Materials上投一篇文章,但是在我分析这些年在SN上发表的氧化物燃料电池文章,我决定继续研究该阳极的抗碳沉积特性,然后进一步优化。
这个做法非常重要,使我后来冲击Science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系统性的设计实验据我了解,很多最为关键或者突破的实验数据都是意外得到的,或者超过自己预期的(当然也存在像Goodenough教授这种牛人能够从理论上设计材料)。
sci的参考文献格式
![sci的参考文献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6c0b397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3.png)
sci的参考文献格式在学术研究领域,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而在撰写 SCI 论文时,正确的参考文献格式至关重要,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学术严谨性,还关系到论文能否被顺利发表和广泛认可。
SCI 参考文献格式通常要求遵循特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引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一般来说,参考文献包括书籍、期刊文章、会议论文、专利、技术报告等多种类型。
对于书籍,常见的格式如下:作者姓名书名M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份: 起止页码例如:Smith J Biology 101M New York: Wiley, 2018:50-75、期刊文章的格式则较为复杂:作者姓名文章标题J 期刊名, 卷号(期号),出版年份, 起止页码比如:Johnson A The New Approach in PhysicsJ Science, 150(3697), 2019, 250-260、会议论文的引用格式为:作者姓名论文标题C//会议名称, 会议地点, 会议时间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份: 起止页码举例:Brown M Research on Nanotechnology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Science, London, 2020、 New York: Elsevier, 2020: 120-135、专利的参考文献格式为:专利所有者专利名: 专利号P 公告日期像:_____ AntiGravity Device: US1234567P 2021-05-06、技术报告的格式通常是:作者姓名报告标题R 报告编号, 机构名称, 发布年份例如:Clark K Research on Climate ChangeR Report No 123,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2022、在引用参考文献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SCI医学论文究竟是怎样发表的?
![SCI医学论文究竟是怎样发表的?](https://img.taocdn.com/s3/m/f025d59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0.png)
SCI医学论文究竟是怎样发表的?SCI医学论文发表,是指通过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录的医学期刊来发布研究成果和观点的一种方式,它同时也是衡量研究人员学术水平和研究机构学术实力的确认标志之一。
本文将从SCI医学论文发表的意义、SCI医学论文发表的步骤、投稿流程以及SCI医学期刊排名等方面,详细阐述SCI医学论文的发表过程。
一、SCI医学论文的意义首先,SCI医学论文发表是衡量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标准之一。
SCI期刊具有严格的评审标准和高质量要求,而一篇被SCI期刊收录的医学论文,不仅在学术层面获得了认可,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研究者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因此,SCI医学论文的发表能够进一步提升研究人员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地位。
其次,SCI医学论文发表对于研究机构的学术实力评估也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SCI期刊是国际上知名的学术刊物,期刊的收录情况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研究机构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实力。
因此,SCI医学期刊的发表也成为不少医学机构展示实力的重要方式。
最后,SCI医学论文的发表还有着一定的经济回报。
由于SCI期刊的影响力和高质量要求,如果一篇医学论文被SCI期刊所收录,那么它的阅读量和引用频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进而提高论文作者的知名度和可引用性。
而这些会进一步地对论文作者的科研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结而言,SCI医学论文的发表,对于个人、机构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了解SCI医学论文发表的步骤和流程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SCI医学论文发表的步骤步骤一:选题与研究方向确定SCI医学期刊发表论文的门槛较高,这就要求研究者在选题方面更为慎重。
在确定研究方向时,应该从自身的专业科研方向和兴趣出发,关注并熟悉国际上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避免盲目跟风,找到差异化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尽可能做到创新性。
步骤二:撰写论文对于SCI医学论文而言,撰写论文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它是了解作者研究工作的有效表现、研究者学术素养的重要体现。
怎样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
![怎样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53f726eb561252d380eb6ea5.png)
怎样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一、《Science》杂志概况美国的《Science》杂志为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界享有盛誉,反映其被引文量的影响因子始终高居《SCI》收录的5700种科学期刊的前十位。
据2001年最新统计,《Science》杂志年发表论文数901篇,被引用次数282431,影响因子为23.329,排名所有科学期刊的第8位。
由于其独特的学术地位,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为鼓励学术人员在该刊发表文章,都制定了优厚的奖励措施。
《Science》杂志创刊于1880年,目前在全球拥有16.5万个订户,超过《N ature》杂志三倍。
《Science》杂志具有新闻杂志和学术期刊的双重特点,每周除向世界各地发布有关科学技术和科技政策的重要新闻外,还发表全球科技研究最显著突破的研究论文和报告。
《Science》杂志发表的论文涉及所有科学学科,特别是物理学、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和医学中最重要的、最激动人心的研究进展。
据统计,发表的论文中60%有关生命科学,40%是属于物理科学领域的(见附录1)。
每年《Scien ce》杂志还出版大约15期专辑,展示某一专门领域的最新成果,例如生物技术、寄生虫学、纳米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除高水平的论文外,每期专辑还发表有关科技职业的专题文章和以不同国家、地区为对象的专栏。
除了为发表全世界最好的科学论文和报道全球最好的科学新闻而努力外,《S cience》杂志还有三个特别重要的目标:∙将《Science》杂志和科学带入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工作者的家中和实验室里;∙帮助世界各地青年科技工作者更多地了解今后十年最重要的科技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和技术以及科技职业的选择;∙用电子手段传播科技信息,进一步提高信息质量,并且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团体合作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传送杂志,降低发行成本。
1995年,《Science》杂志与时俱进,实现了上网,即科学在线《Science Online》,提供《Science》杂志全文、摘要和检索服务。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写作要求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写作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5932da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5.png)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写作要求
1.简明扼要:文章应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快速了解到文章要点。
2. 逻辑清晰:文章应该有明确的结构,按照逻辑顺序展开,让读者易于理解。
3. 数据准确:文章中所引用的数据应该准确可靠,可以引用一些权威的数据来源。
4. 科学严谨:文章应该遵循科学方法,表达的思路要清晰,论证要严密,不应该含有主观臆断的内容。
5. 语言规范:文章应该符合语言表达的规范,不应该存在语法、拼写等错误。
6. 参考资料:文章中所引用的参考资料应该来源可靠,可以引用公认的权威文献。
7. 重点突出:文章应该有重点,突出重点,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到文章的核心内容。
8. 合理分段:文章应该合理分段,段落之间应该有明确的转折,让读者易于理解。
9. 图表规范:文章中所插入的图表应该规范,图表应该清晰易懂,不应该存在混淆、错误的情况。
10. 语气适当:文章的语气应该适当,既不应过于严肃,也不应过于轻松,应该符合文章的主题和读者的接受程度。
- 1 -。
Science杂志及投稿
![Science杂志及投稿](https://img.taocdn.com/s3/m/9552d37827284b73f2425084.png)
Science由电灯的发明者托马斯.爱迪生于1880年创办,现由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主办的国际性周刊。
Science具有科学新闻杂志和学术期刊的双重特点,是世界上传播范围最广的科学刊物。
Science上每周都有重要的科学论文发表,例如,线虫(C.elegans)是全基因组序列及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的观察。
Science所刊载的内容常被世界主要媒体报道。
有关Science的数据Science的个人订户数大约为13.5万,其中美国以外的个人订户数约为3万。
包括图书馆订户,Science的总订户数大约为15万。
由于大多数刊物有多人阅读,因而Science的读者群大约有75万人。
此外,大约有3万人订阅了Science Online(Science自1995年开始上网)。
Science的全球个人订户数大约是其最主要竞争对手的3倍,在美、英以外的订户数是所有学术期刊中最高的。
每年投到Science的稿件有7000多篇,这些稿件由16位编辑来处理(其中5位是物质科学的编辑,其余为生命科学的编辑)。
Science中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论文约占60%,物质科学方面的论文约占40%。
Science每年平均还要出版大约15期专辑。
Science在中国、日本、英国和法国均设有代表。
在Science 上发表的稿件在准确性和重要性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最近发表的来自中国的论文有清华大学韩卫强等的“用碳质纳米管限定反应合成镓氮纳米棒”和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孙革等人的“寻找第一花——中国东北侏罗纪被子植物古果”。
Science的内容1)Science 报道科学新闻。
其新闻栏目的作者遍布全球,包括Science的记录、特约通讯员和自由撰稿人。
来自中国新华社特稿社(features@)的熊雷等人常给Science提供有关中国的新闻稿件。
Science的科学新闻报道公正、客观,可使读者了解到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科学实况。
新闻栏目包括:本周新闻(科学政策和科研新闻)和新闻聚焦(深入报道和专题)。
sciencedirect使用手册
![sciencedirect使用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b7c01d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1.png)
科学直通全球信息站(ScienceDirect)是一个权威的科学文献检索评台,涵盖了包括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医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大量期刊文章和会议论文。
其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检索功能,使得科研工作者能够轻松地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且能够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
针对入门用户和使用者,科学直通全球信息站提供了一些使用手册,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全球信息站功能和资源。
本文就将为大家介绍科学直通全球信息站的使用手册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注册与登入1. 为了使用科学直通全球信息站的所有功能和资源,用户需要先注册一个账号。
注册时需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并选择一个安全的密码。
2. 注册后,用户可以使用注册时的电流新箱和密码登入科学直通全球信息站。
二、检索文献1. 登入后,用户就可以开始进行文献检索。
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或者文章标题,即可开始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
2. 可以通过高级检索功能,精准地筛选出所需的文献,例如按照作者、关键词、发表日期等进行检索。
3. 检索结果会以列表形式呈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筛选和查看。
三、浏览与下载文献1. 检索结果中,点击文献标题即可进入详细页面,用户可以查看摘要、关键词、作者信息等。
2. 用户可以上线浏览文献的全文内容,也可以选择将文献下载到本地进行阅读。
3. 下载文献时需要注意版权问题,确保自己有权利进行下载和使用。
四、查看引用文献1. 在文献详细页面中,用户可以查看该文献的引用情况,了解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2. 用户也可以通过查看引用文献来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关的研究成果。
五、管理文献收藏1. 用户可以将感兴趣的文献加入到个人的收藏夹中,方便以后查阅和管理。
2. 在个人中心中,用户可以对收藏夹进行管理,包括整理、导出等操作。
六、注意事项1. 在使用科学直通全球信息站时,用户需要尊重文献的版权,不得非法下载和传播文献内容。
2. 注意保护个人账号的安全,不要泄露密码和个人信息。
sci论文格式要求
![sci论文格式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4a01be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c.png)
sci论文格式要求SCI 数据库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它的论文格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一些sci论文格式要求,希望你能有所感触!sci论文格式要求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
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
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
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
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在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关于sci的论文范文基于SCI的清洁生产文献计量分析摘要:通过运用SCI在线文献搜索工具,对2013年5月31日之前的有关清洁生产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搜索,并运用SCI的在线统计分析工具,对搜索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检索词的总结,可以得知清洁生产发展的动态。
通过分析得到的结果,得到了清洁生产研究的信息,如研究的背景和历程、世界上研究的重点区域和机构,以及重点的出版刊物。
关键词:SCI(科学引文索引);清洁生产;文献计量中图分类号:G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207051开展清洁生产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意义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环境的问题。
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注意事项
![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bb1bbf0790c69ec3d5bb75ad.png)
怎样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佚名/569008一、《Science》杂志概况美国的《Science》杂志为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界享有盛誉,反映其被引文量的影响因子始终高居《SCI》收录的5700种科学期刊的前十位。
据2001年最新统计,《Science》杂志年发表论文数901篇,被引用次数282431,影响因子为23.329,排名所有科学期刊的第8位。
由于其独特的学术地位,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为鼓励学术人员在该刊发表文章,都制定了优厚的奖励措施。
《Science》杂志创刊于1880年,目前在全球拥有16.5万个订户,超过《N ature》杂志三倍。
《Science》杂志具有新闻杂志和学术期刊的双重特点,每周除向世界各地发布有关科学技术和科技政策的重要新闻外,还发表全球科技研究最显著突破的研究论文和报告。
《Science》杂志发表的论文涉及所有科学学科,特别是物理学、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和医学中最重要的、最激动人心的研究进展。
据统计,发表的论文中60%有关生命科学,40%是属于物理科学领域的(见附录1)。
每年《Scien ce》杂志还出版大约15期专辑,展示某一专门领域的最新成果,例如生物技术、寄生虫学、纳米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除高水平的论文外,每期专辑还发表有关科技职业的专题文章和以不同国家、地区为对象的专栏。
除了为发表全世界最好的科学论文和报道全球最好的科学新闻而努力外,《S cience》杂志还有三个特别重要的目标:∙将《Science》杂志和科学带入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工作者的家中和实验室里;∙帮助世界各地青年科技工作者更多地了解今后十年最重要的科技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和技术以及科技职业的选择;∙用电子手段传播科技信息,进一步提高信息质量,并且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团体合作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传送杂志,降低发行成本。
1995年,《Science》杂志与时俱进,实现了上网,即科学在线《Science Online》,提供《Science》杂志全文、摘要和检索服务。
Wos期刊发表文章
![Wos期刊发表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d911552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1.png)
Wos期刊发表文章在学术研究中,期刊发表是评价学者研究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而Wos期刊(Web of Science)作为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对于学者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如何在Wos期刊上成功发表文章成为了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首先,要想在Wos期刊上发表文章,必须要选择一个有影响力的研究课题。
这个课题应该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只有这样,才能够引起编辑和同行们的兴趣,增加被接受的可能性。
在选择课题时,可以多关注一些国际会议和期刊上的研究方向,以及Wos期刊上已发表的相关文章,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其次,对于Wos期刊的发表要求和规范,需要有清晰的了解。
Wos期刊对于文章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包括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论推导等方面。
因此,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Wos期刊的要求进行论文写作,确保文章的学术水平和质量。
此外,与Wos期刊相关的学术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访问国外知名大学、与国外学者进行合作等方式,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交流渠道。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学术见识和经验,也有助于提升在Wos 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机会。
最后,对于Wos期刊的投稿和审稿过程,需要有耐心和细心。
投稿前要认真审查文章的格式和内容,确保符合Wos期刊的要求;在审稿过程中,要及时回复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修改文章,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被接受的可能性。
总之,Wos期刊发表文章对于学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影响力。
通过选择好课题、了解发表规范、积极学术交流和耐心细心投稿审稿,相信每一位学者都可以在Wos期刊上成功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science和nature发表文章的流程
![science和nature发表文章的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e99a07fa26925c52cc5bf2c.png)
《Nature》系列期刊投稿指南1、《自然》系列期刊对作者的承诺(保证)《自然》系列期刊的编辑努力为作者提供高效、公正和充满关切的投稿、同行评议及发表经历。
作者期望被接受发表的投稿都是经过同行以最严格的专业标准进行过评审,他们也希望编辑是根据其提供深刻和有益分析的能力来挑选同行评审的专家。
编辑在选择《自然》期刊的内容需要权衡诸多因素,但他们会在尽可能保持最高决策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减少做出决定的时间。
经过评审后,编辑会努力提高一篇论文的可读性,因此对读者来说,通过建议和对文章的编辑,所有的研究工作都将这样的形式呈现,即对领域内专家来说它是易读的,对直接领域外的科学家来说它是可以理解的。
通过我们的高级在线出版系统,研究工作会以在线开工发布而不被延误。
在每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系列期刊为3000多位注册记者提供新闻,内容涉及到即将出版的所有研究论文。
大约80多万注册用户会通过电子邮件收到目录内容,在期刊的主页、目录页以及“新闻和观点”栏目中,许多论文都以“亮点方式”突出介绍以方便非专业读者阅读。
在所有的这些工作过程中,《自然》系列期刊的编辑坚守根据相关政策制定的编辑方针、伦理和科学标准,这些政策都刊登在我们期刊的网站上,我们也会周期性地评估这些政策以确保它们能持续地反映科学界的需求。
2、如何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您的研究工作《自然》系列期刊是由每周出版的多学科《自然》杂志和8种每月出版的期刊组成。
《自然》杂志发表在某一学科内具有高最影响、其它领域的科学家也会感兴趣的研究工作;8种学术期刊的名称是根据其报道领域命名的,它们都发表在其领域中质量最高、影响力显著的论文,这8种期刊的名称分别是:《自然生物技术》、《自然细胞生物学》、《自然遗传学》、《自然免疫学》、《自然材料学》、《自然医学》、《自然方法学》、《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自然》杂志的主页有它们的直接链接)。
所有的这些期刊都是国际性的,它们在美国、英国和日本出版和印刷。
文章投稿经验
![文章投稿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db57f668011ca300a6c39063.png)
转贴:我收集的投稿经验分享(2009-07-29 10:43:07)标签:杂谈分类:随意小酌【杂志名称】 science【杂志文章包含专业】general【投稿联系方式】E-mail【投稿费用】none【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30.927【投稿感受】一般很快,如果通不过编辑部的话,一周左右有消息,大概有70%的文章在这里就被枪毙掉了。
如果送审的话也很快,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开始有两个审稿人,如果一个接受一个拒的话,主编会请第三个审稿人来仲裁。
文章不仅要立意新,更主要的是要有普遍的适用性。
【其他】none【杂志名称】 Angew.Chem.Int.Ed.【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istry【投稿联系方式】web【投稿费用】none【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9.596【投稿感受】接收的速度较慢,大概2个月左右接收。
文章的内容要求不是特别多,但需要你的新意。
【其他】none【杂志名称】 Phys. Rev. Lett【杂志文章包含专业】物理(也包括材料)方面的内容【投稿联系方式】网上投递(国外的杂志一般都这样了,象ELSEVIER公司等)【投稿费用】都是免费的了【杂志级别】SCI, IF=7.489【投稿感受】我去年在上面发了一篇文章了,据说这个杂志现在的直接退稿率是30%,即主编直接退回稿件。
由于我发的是COMMENT,所以先谈谈这方面的感受:PRL上面虽然也有些相对而言比较差的文章,但是想发个COMMENT说实话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你确实抓住一个或几个问题,而且说的比较有根据,发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周期稍微有些长,因为需要等被COMMENT的作者的REPLY,一般要半年吧不过要想在上面发正经的ARTICLE,现在真是非常困难了,毕竟他是物理方面最高的杂志了,我师弟最近投了一个,就被直接退了,创新点真是非常重要!!!【其他】作者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杂志名称】Adv .Mate【杂志文章包含专业】物理.化学(其实也包括材料)方面的内容【投稿联系方式】网上投递【投稿费用】都是免费的了【杂志级别】SCI, IF=9.107【投稿感受】网投,两个评审人,2个月左右。
SCI投稿必须通讯作者投稿吗?
![SCI投稿必须通讯作者投稿吗?](https://img.taocdn.com/s3/m/f605b33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5.png)
SCI投稿必须通讯作者投稿吗?SCI投稿必须通讯作者投稿吗?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成为了科研成果重要的衡量指标。
然而,SCI投稿属于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投稿者准备大量的资料,严格把控细节,且通讯作者是其中必要的环节。
但是,SCI投稿是否要求通讯作者投稿呢?以下九个提纲标题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一、通讯作者的定义通讯作者是论文的主要撰写人,对于论文的内容质量和各项规范负责,通常是选定的领导或指导老师。
通讯作者在投稿过程中必须具备高级专业技能和科研经验,对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实验设计十分了解。
二、通讯作者的作用通讯作者不仅是投稿者与SCI期刊编辑之间的重要桥梁,更是保证SCI期刊投稿质量和论文高度评价的关键人物。
通讯作者还需要负责作者间的沟通协调,保证论文顺利出版,确保论文被正常引用和评价。
三、通讯作者的义务通讯作者需要负责确认全部作者对论文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还需要保证论文未在其他期刊发表过。
通讯作者还需要清楚了解SCI期刊出版要求和程序,确保论文符合期刊的技术、语言和格式要求。
同时,通讯作者应积极承担对论文的修改、审阅和编辑工作,及时对稿件进行修改和回复,配合审稿人的审稿要求以及期刊编辑的指导建议。
四、通讯作者的选择通讯作者的选择需慎重考虑,他/她必须是论文作者中最有资格和经验的人。
通常,通讯作者是涉及研究内容的领导或指导老师。
在选择通讯作者之前,应认真审查个人的研究经历、文献发表记录和科研成果,保证能够胜任该任务。
五、论文作者署名顺序对于多名作者的科研成果,选择哪些人署名以及署名的先后顺序都需要仔细考虑。
在多名作者中,通讯作者通常排在第一位,其次为其他主要参与者,最后是次要参与者。
但是署名顺序必须是有明确规定的,具体规定需要关注SCI期刊对于署名的规范。
六、被选择为通讯作者的责任被选择为通讯作者是一项非常大的责任,需要履行职责以保证SCI期刊和所有作者的利益。
如何投稿给science
![如何投稿给science](https://img.taocdn.com/s3/m/edaf3c492b160b4e767fcff0.png)
如何给Science投稿[一]:研究论文的审稿程序、编辑方式(1)Science杂志每周发表约20篇论文,竞争十分激烈。
由于版面所限,很多高水平论文在没有得到同行评议之前就被退回。
每年,大约有7000篇论文稿件投到Science编辑部,但是只有15%左右能被录用,其中70%来自美国,其余来自欧洲和亚洲。
目前,Science编辑部正在增加美国之外的论文稿件的发表比率。
投稿被录用的原则是论文必须对科技进步有大范围的贡献。
如果内容狭窄,就会被退稿,建议另投专业杂志(见附件2)。
(一)Science选用稿件过程来稿必须简洁明了,应让不同学科的读者看懂。
Science优先考虑内容新颖,且具有跨学科意义的文章。
稿件首先被分配到在华盛顿或英国剑桥的Science文稿编辑手中。
大多数来稿还须经一、两名审稿编委会(BoardofReviewingEditors)成员就其是否适合在Science上发表打分。
审稿编委会成员都是仍在从事科研工作的相应领域的专家(在下列网址:/science/BOARD-OF.HTM有审稿编委会成员的名单)。
Science的编辑在决定是否送来稿做同行评议时,会参考审稿编委打的分。
编委认为不适合发表的来稿不再送同行评议,编辑将在2、3个星期内将其退还给作者。
一般情况下,只退插图,不退文稿本身。
进入同行评议过程的稿件将被送交两名或几名外部审稿人(outsidereview ers)。
送审之前,编辑部会通知审稿人并要求其在两周内将审稿意见返回。
审稿人会被告知,不得利用审稿的特权泄露或利用稿件内容。
Science的同行评议是匿名的。
责任编辑从技术角度、文章对其学科本身的重要性、其所具有的普遍科学意义以及与其他正在考虑或已经考虑发表的文章比较,来对稿件进行选择。
选用稿件时,编辑会优先考虑内容新颖并具有普遍意义的文章。
Science也试图保持其各学科内容的平衡。
原则上被选用的稿件,编辑部要求作者根据审稿人意见修改稿件,并按照编辑的意见在文字上适当改动,以使文章的表述更准确、清楚,还要严格遵守文章的篇幅限制。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的投稿流程与技巧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的投稿流程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1ead087b9f3f90f77c61b39.png)
▪ 涉及研究:癌症,心血管疾病,新陈代谢疾病/糖尿病 /肥胖症,神经系统疾病,免疫学,传染病,生物工程、 物理学、化学、药品研发、遗传学、医学纳米技术、 基因治疗……
《转化医学》
❖ 主要内容
▪ 同行评审的原创性研究论文 ▪ 对人类典型疾病的研究和评述 ▪ 对一些来自基础科学和临床应用研究发现的综述 ▪ 对近来医学研究重大发现的调查 ▪ 对相关政策、研究项目等问题的
▪ 读者对象
▪ 出版周期和发文周期 可查看该刊文章的投稿、录用及出版时间来了解发文 周期
如何准备稿件?
❖ author information或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 提供稿件准备的信息:
1. Guidelines——说明投稿的大致步骤和所需准备 一份稿件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 投稿信*(Cover Letter) • 原稿*(带图片和表格) • 图片和表格*,每个图片或表格提供单独文件 • 版权文件*,投稿时通常需同时签署版权声明文件 • 作者自传
Science收录文章的学科范围及比例
❖ OTHER SUBJECTS(12%)
▪ Economics ▪ Education ▪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 Science and Business ▪ Science and Policy ▪ Sociology
Accepted (~ ?%)
Rejected (~ ?%)
Science的编辑团队
❖ Science的编辑团队由25位具有博士学位的编辑,及超 过120名来自各学科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组成。
发表SCI或EI类英文文章的一些投稿经验
![发表SCI或EI类英文文章的一些投稿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f71a717a27284b73f242503f.png)
发表SCI或EI类英文文章的一些投稿经验[转载](2010-11-26 14:19:14)英文投稿的一点经验【转载】1. 首先一定要注意杂志的发表范围, 超出范围的千万别投,要不就是浪费时间;另外,每个杂志都有他们的具体格式要求,一定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把论文写好,免得浪费时间,前些时候,我的一个同事向一个著名的英文杂志投稿,由于格式问题,人家过两个星期就退回来了,而且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说投稿前首先就应该看清楚他们的格式要求;2. 论文写作一定要言简意赅,特别是摘要,引言和结论部分,特别是摘要和结论不能重复,发现有很多论文这两部分没有差别, 个人认为, 摘要是引人入胜的"药引子",要留悬念;而结论是你论文得出的有证据的东西,要简单明了(很多人写了一大堆,把推测的结果都写上,这种论文质量很差); 另外,很多人认为数据越多, 发表的可能性越大,但经过读一些论文, 发现很多人的论文很烂, 感觉就是数据的简单堆积,所以,论文的重点应该在观点上,保证一篇论文一个新观点,已经足够了.3. 投稿时,一定要找和你做研究内容相近领域的专家作评阅人,最好是国外的,不是说国内的不好,但就怕有人和你(或你老板)有过节,而且国内的很多所谓专家水平一般,且小心眼;4. cover letter要简单介绍你的工作的创新性,这样便于论文的快速发表, 当然也应该客气几句,让编辑感到心里舒服,主要是夸杂志好之类的话; 有人写coverletter,就是写上题目、然后说很荣幸投稿之类地话,也有人干脆把摘要全写上,这样个人认为不好,一定用两到三句话说明你论文“新”在哪,这个非常重要。
5. 前些时候看到论坛上很多人说不能写信催编辑,个人认为没关系,必要的催信能够让人重视你的论文,一定要让人感到,你的论文在这发不了,好多地方在等着发呢(但很多牛杂志,可不吃这套哟,人家不缺稿,嘿嘿). 当然写信的时候要客气,说一些快速发表对于学术讨论和促进工作等方面的重要性之类的话;6. 能写英文,就不投中文稿, 特别是不投中文杂志英文版, 好不容易憋了篇英文,还投到低水平的杂志,很不甘心; 最重要的是国内杂志要钱,而国外很多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佚名一、《Science》杂志概况美国的《Science》杂志为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界享有盛誉,反映其被引文量的影响因子始终高居《SCI》收录的5700种科学期刊的前十位。
据2001年最新统计,《Science》杂志年发表论文数901篇,被引用次数282431,影响因子为23.329,排名所有科学期刊的第8位。
由于其独特的学术地位,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为鼓励学术人员在该刊发表文章,都制定了优厚的奖励措施。
《Science》杂志创刊于1880年,目前在全球拥有16.5万个订户,超过《N ature》杂志三倍。
《Science》杂志具有新闻杂志和学术期刊的双重特点,每周除向世界各地发布有关科学技术和科技政策的重要新闻外,还发表全球科技研究最显著突破的研究论文和报告。
《Science》杂志发表的论文涉及所有科学学科,特别是物理学、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和医学中最重要的、最激动人心的研究进展。
据统计,发表的论文中60%有关生命科学,40%是属于物理科学领域的(见附录1)。
每年《Scien ce》杂志还出版大约15期专辑,展示某一专门领域的最新成果,例如生物技术、寄生虫学、纳米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除高水平的论文外,每期专辑还发表有关科技职业的专题文章和以不同国家、地区为对象的专栏。
除了为发表全世界最好的科学论文和报道全球最好的科学新闻而努力外,《S cience》杂志还有三个特别重要的目标:∙将《Science》杂志和科学带入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工作者的家中和实验室里;∙帮助世界各地青年科技工作者更多地了解今后十年最重要的科技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和技术以及科技职业的选择;∙用电子手段传播科技信息,进一步提高信息质量,并且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团体合作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传送杂志,降低发行成本。
1995年,《Science》杂志与时俱进,实现了上网,即科学在线《Science Online》,提供《Science》杂志全文、摘要和检索服务。
特别要注意的是:网络版是印刷版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网络版上许多内容是免费的,如今日科学(S cience Now)报道每日科学新闻;科学后浪(Science Next Wave)给未来科学家提供职业信息;科学事业(Science Careers)提供就职机会、会议和研究活动信息;科学资源(Science Resources)倡导在线创新;科学电子市场(Scie nce’s E - marketplace)提供当前产品信息。
科学在线《Science Online》还提供一些特别服务,如通过电子邮件提醒每周内容,超链接到参考文献的全文或摘要、增补数据,更多的论文述评、论坛,搜索所有在线内容。
在网上,《Science 》杂志发表的文章全文可回溯至1996年10月,摘要可回溯至1995年10月。
二、《Science》杂志的主要栏目《Science》杂志主要有三大栏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科学指南(Science’s Compass)和研究成果(Research)。
科学新闻栏目有本周新闻(N ews of the week)和新闻聚焦(News focus),报道世界各地的科学实况。
本周新闻主要报道科学政策和科技新闻。
新闻聚焦进行更深入的专题报道。
科学指南栏目有社论(Editorial)、读者来信(Letters)、政策论坛(Po licy Forum)、科学与社会短文(Essays on Science and Society)、书评(B ooks Reviews)、研究评述(Perspectives)、综述(Reviews)、技术特写(T ech. Sight)等,分别讨论科学政策、科学与社会如何交叉的不同观点,评论分析当前研究的发展,谈论具有跨学科意义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介绍领先的实验技术以及新出版的软件。
来信(Letters)一般不超过300单词,讨论《Science》上已发表的内容或普遍感兴趣的问题。
来信应该直接投到《Science》网站(www.letter2science.org)或以电子邮件形式投来(science.letters@)。
编辑不通知作者是否收到来信,而且可能对来信加以修改以求明了或满足版面的限制。
来信发表时,编辑一般不再征求作者的意见。
政策论坛(Policy Forum)一般在2000单词以下,讨论科学政策。
●科学与社会短文(Essays on Science and Society)也在2000单词以下,着重于表述科学与社会如何交叉的不同看法。
●书评及其它(Books et al.)在1500单词以下,评论《Science》读者感兴趣的书、只读光盘、展览或影片。
●研究评述(Perspectives)在1000单词以下,评论分析当前研究的发展,但作者不以讨论自己的研究工作为主。
●综述(Review)文章一般长度为4个版面,讨论具有跨学科意义的最新进展,着重于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文章都要经过审稿。
这类文章要求有摘要、概括主要观点的引言和反映章节主要内容的小标题。
参考文献建议不要超过40条。
●技术特写(Tech. Sight)2000单词以内,介绍当前的试验技术以及新出版的软件。
研究成果栏目是《Science》杂志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研究文章(Resea rch Articles)、报告(Reports)、简讯(Brevia)和技术评论(Technical Comme nts)。
研究成果栏目中的论文考虑到广泛的读者群,因此,介绍研究工作背景和其重要性的引言、清晰的图片及说明十分重要。
●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s)栏目发表反映某一领域的重大突破的文章,文章长度不超过4500单词或5个版面,包括摘要、引言和加有简短小标题的内容部分。
参考文献建议最多不超过40条。
●报告(Reports)栏目发表新的、有广泛意义的重要研究成果。
长度不超过2500单词或3个版面。
报告要包括摘要和引言。
参考文献应在30条以内。
●简讯(Brevia)报道能够广泛吸引科学家的、学科间的实验和分析结果,长度不超过800单词或1个版面。
●技术评论(Technical Comments)讨论《Science》周刊过去6个月内发表的论文,长度不超过500单词。
原文章作者将被给与答复评论的机会。
评论和答复都要得到评议和必要的编辑。
讨论的提要刊登在印刷版,全文刊登在电子版。
三、研究论文的审稿程序、编辑方式与投稿《Science》杂志每周发表约20篇论文,竞争十分激烈。
由于版面所限,很多高水平论文在没有得到同行评议之前就被退回。
每年,大约有7000篇论文稿件投到《Science》编辑部,但是只有15%左右能被录用,其中70%来自美国,其余来自欧洲和亚洲。
目前,《Science》编辑部正在增加美国之外的论文稿件的发表比率。
投稿被录用的原则是论文必须对科技进步有大范围的贡献。
如果内容狭窄,就会被退稿,建议另投专业杂志(见附件2)。
(一)《Science》选用稿件过程来稿必须简洁明了,应让不同学科的读者看懂。
《Science》优先考虑内容新颖,且具有跨学科意义的文章。
稿件首先被分配到在华盛顿或英国剑桥的《Science》文稿编辑手中。
大多数来稿还须经一、两名审稿编委会(Board of Reviewing Editors)成员就其是否适合在《Science》上发表打分。
审稿编委会成员都是仍在从事科研工作的相应领域的专家(在下列网址:/science/BOARD-OF.HTM有审稿编委会成员的名单)。
《Science》的编辑在决定是否送来稿做同行评议时,会参考审稿编委打的分。
编委认为不适合发表的来稿不再送同行评议,编辑将在2、3个星期内将其退还给作者。
一般情况下,只退插图,不退文稿本身。
进入同行评议过程的稿件将被送交两名或几名外部审稿人(outside revie wers)。
送审之前,编辑部会通知审稿人并要求其在两周内将审稿意见返回。
审稿人会被告知,不得利用审稿的特权泄露或利用稿件内容。
《Science》的同行评议是匿名的。
责任编辑从技术角度、文章对其学科本身的重要性、其所具有的普遍科学意义以及与其他正在考虑或已经考虑发表的文章比较,来对稿件进行选择。
选用稿件时,编辑会优先考虑内容新颖并具有普遍意义的文章。
《Science》也试图保持其各学科内容的平衡。
原则上被选用的稿件,编辑部要求作者根据审稿人意见修改稿件,并按照编辑的意见在文字上适当改动,以使文章的表述更准确、清楚,还要严格遵守文章的篇幅限制。
文章被录用后,编辑还要进一步加工以提高准确性和条理性,必要时还会压缩内容。
(二)确定是否向《Science》投稿●你的论文是否是你写过的最好的论文?●它是否会对你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会对其结果感兴趣吗?●读者会对其结论吃惊吗?●它推翻了传统理论吗?如果你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的论文就可能适合向《Science》投稿。
(三)与编辑部联系●电话:美国 (1)-202-326-6550;英国 (44)-1223-326500●传真:美国 (1)-202-289-7562;英国 (44)-1223-326501●电子邮件:●关于编辑方面的一般问题:science_editors@●读者来信:science_letters@●返回审稿意见:science_reviews@●与《Science》周刊欧洲办公室联系:science@●在线投稿文章:●在线投交读者来信:(四)文章的署名向《Science》杂志投稿,意味着该稿件的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 r)接受了这样一个责任:保证所有的作者都同意在稿件上的署名,都看过并同意稿件的内容,也同意将其投给《Science》杂志。
任何署名的改变要有全部原作者签名同意的书面意见。
(五)对文章新颖性的要求《Science》对于任何已在别处发表或被考虑发表的文章或文章部分不予考虑。
在Internet上发布的文章可能被作为已发表的材料,可能损害该文章作为《Science》投稿的原始性。
同时,一篇文章的主要发现不能已在新闻媒体介绍过。
虽然文章作者可以在公开的学术会议上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却不应过分地寻求媒体的注意。
具体地说,文章作者应拒绝参加新闻发布会,应避免记者采访或避免把有关的数据或图表给记者,除非该记者同意遵守《Science》的新闻限制。
如果记者在会议上听到作者对其工作的介绍并仅仅基于该介绍写了报道,这样的报道对《Science》考虑是否发表论文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