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提纲(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提纲(沪科版)

第六章《力》复习提纲一、知识结构: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8、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一、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二、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6.光年是长度单位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推荐文章2022地理八年级复习提纲热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热度: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五四制热度: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热度:八年级下册生物提纲总结热度:初中生物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方法适当,取得好成绩并不难。

你是不是需要一份复习提纲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P5图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 )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

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

P6图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复习提纲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复习提纲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复习提纲第1章走进物理世界知识点学习要求1.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长度。

2.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3.了解长度测量的有效数字。

4.了解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学习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先规定它的单位,而长度测量是基本的测量。

要熟记下列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换算关系是:1km=1000m=103m 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2.正确使用刻度尺。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见的还有:卷尺、直尺、三角尺、米尺等。

使用刻度尺时应做到“三会”。

(1)会观察: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会使用: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零刻线若磨损可以从其它刻度线量起)。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会读数、记录: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测量长度几种方法:普通方法:利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

如用刻度尺测课本的长或宽。

特殊方法:利用刻度尺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

如用积累法测细金属线直径。

还有积薄成厚法。

辅助工具法:利用三角板配合刻度尺测硬币的直径。

第2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教版

【导语】以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教版,供⼤家学习参考。

第⼀章:⾛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声、电等形形⾊⾊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符号是m;常⽤单位还有千⽶(km)、分⽶(dm)、厘⽶(cm)、毫⽶(mm)、微⽶(µm)、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00mlm=l0dmldm=l0cmlcm=l0mm 1mm=1000µnlµm=1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的原因:①与测量的⼈有关;②与测量的⼯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误差的⽅法:①选⽤更精密的测量⼯具;②采⽤更合理的测量⽅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章:声⾳与环境 1、产⽣: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的,振动停⽌,声⾳就停⽌;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

声⾳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中声⾳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的三个特性: (1)⾳调:⼈⽿感觉到声⾳的⾼低叫⾳调;⾳调的⾼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调越⾼。

(2)响度:⼈⽿感觉到的声⾳的强弱,响度的⼤⼩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响度越⼤;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运动复习提纲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 、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期末考试总复习提纲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期末考试总复习提纲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期末考试总复习提纲物理是中考的一项内容, 我们要学习好物理, 找对方法很重要, 而且要做好物理复习提纲,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复习提纲,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欢迎阅读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复习提纲一、温度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 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 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换算关系T=t+273K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 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 体积变化大, 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 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 吸热, 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 先变软变稀, 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 放热, 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 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 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物理在各科学习中算是比较难的,如何学好物理是很多学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其实做好复习提纲很关键,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物质的物理属性一、物体的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换算关系为:1t=1000㎏1㎏=1000g1g=1000mg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使用说明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

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

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符号为㎏/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2024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2024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2024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热现象1.1 温度和热量1.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2.热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热传递的方式,如传导、对流和辐射。

4.热平衡的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1.2 热膨胀和热收缩1.物体的热膨胀的概念和特性。

2.热膨胀和热收缩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热应力和热疲劳对工程设计的影响。

1.3 热传感器1.热电效应的概念和原理。

2.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功能和特点。

3.应用于温度测量的热传感器的校准和精确度控制。

第二章电学基础2.1 电荷和电场1.电荷的定义和特性。

2.电荷的电场。

3.电荷的静电势能和电场能。

2.2 电路基础1.电流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2.电路中电阻的特性和计算方法。

3.奥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催化剂定律的应用。

2.3 电磁感应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概念和实验应用。

2.楞次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3.自感和互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三章光学基础3.1 光线传播1.光的本质和传播方式。

2.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特性和计算方法。

3.镜面反射、球面反射和球面折射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3.2 光的现象和特性1.光的干涉和衍射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应用。

3.3 光的色彩和像差1.光的色彩和色散现象的介绍和计算方法。

2.光的像差和透镜组的设计优化。

第四章物理实验4.1 物理实验基础1.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实验仪器的分类和使用方法,如光学实验、电学实验等。

3.实验中安全注意事项和实验报告的规范。

4.2 常用物理实验1.波长的测量实验。

2.电磁感应和磁场测量实验。

3.量热和热膨胀实验。

总结本文档基于八年级下册物理课程,总结了热现象、电学基础、光学基础、物理实验等方面的知识点。

它是复习这些知识的一份提纲,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和掌握复习重点。

在学术上,它不仅是学生复习的指南,而且是教师备课、教学辅助及考试出题的重要资料。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提纲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提纲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提纲学习初中物理其实是有很多(方法)的,其中都少不了要做好复习提纲,你觉得是不是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沪科版物理(八班级)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沪科版物理八班级提纲声现象知识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物态变化知识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学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学习提纲

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节力的合成第三节力的平衡一、惯性和惯性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复习提纲(集锦5篇)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复习提纲(集锦5篇)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复习提纲(集锦5篇)1.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复习提纲第1篇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XX0Hz。

超声波:高于20XX0Hz的声音。

(蝙蝠、海豚可发出)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八班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一、物质的物理属性学问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样子,状态,位置和温度而转变。

4.质量测量工具:试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整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整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留意:(1)不能超过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10.密度学问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二、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章运动;(3)分子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大:不同物质互相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 1m/s=3.6km/h4、公式:v=s/t,变形公式 s=vt,t=s/v。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一)机械运动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二)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 测量工具:秒表 单位换算:h, min, s, ms
1h=60min=3600s 1s = 1000ms
尺子题读数: 1.写下尺子的分度值(单位与题目一致) 2.记录数据,比分度值多一位小数
1.38cm 1.39cm 1.40cm
图9
秒表读数
读数:小圈分钟数+大圈秒数 注意:小圈过半格的话,加30S
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特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概念
效果: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弹力:概念、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三种常 见的力
重力:概念、大小、方向、作用点 滑动摩擦力:概念、影响因素、 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小 车从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平 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止在如图15所示的位置: 为什么要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控制变量,才有可比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 此实验说明表面越光滑,摩擦力_____,小车的速度减 越慢 小得________。假如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零,小车将 恒定 以__________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1min 22.9s 1分 22.9秒
1min 52.9s 1分 52.9秒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测平均速度”实验中已有的器材是小车,斜面、金属片, 刻度尺 秒表 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和_________。 20 ∶ 17 A ∶ 根据下图所示,填写下列表格。 10
10 ∶ 17 ∶ 22
2.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 1.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 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简称运动)1、定义: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100cm==103mm 1m=106μm 1m=109nm 。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

5、特殊的测量方法:⑴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⑵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⑶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7、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Ⅰ 匀速直线运动: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变形 , B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Ⅱ 变速运动: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C 、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v 2、v 则 v 2>v>v 1D 、 常识:人步行速度 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 、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

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原来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v s t = t s v = v t s = v s t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2、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3、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三、回声(声音的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四、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源 介质 人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耳廓、外耳道、鼓膜、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传导方式:声音从声源经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耳蜗、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⑴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⑵影响因素:音调取决于发声体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⑶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振动物体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响度:⑴声音的大小强弱叫响度;⑵影响因素:A 、振动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 、与发声体的距离: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⑶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3、音色:不同的物体音色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音色决定于物体本身。

六、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危害:噪声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

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2、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防止噪声产生(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戴耳塞)。

七、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 ~20000Hz ,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2、超声波用来探测鱼群、B 超用来检查、治疗人体疾病;3、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t S第四章《多彩的光》一、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二、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平滑表面的反射,入射光是平行光,反射光也是平行光;2、漫反射:粗糙表面的反射,入射光是平行光,反射光是向各个方向的。

三、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四、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度。

五、光的色散: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2.、色光的三基色为红、绿、蓝。

三基色光等量混合后为白色。

透明体只能透过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不透明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

六、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烛焰的中心、凸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在焦点处;③蜡烛在1倍焦距之外。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3.应用:近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前需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后需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还可以制作成老花镜。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一、物体的质量:1、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kg)。

其他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t=103 kg =106g=109mg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二、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指示值。

5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称量范围;(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三、物质的密度:1、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密度单位是kg/m3和g/cm3。

1g/cm3=103 kg/m3。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质量或体积而改变;不同种类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水的密度ρ=1.0×103 kg/m3 9.3、计算:(1)求密度:ρ=m/V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ρ=mV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不能离开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成对存在的。

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相互的2、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4、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二、弹力: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弹力是接触力;弹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的大小有关;弹力的方向跟物体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2、弹簧测力计由指针、刻度盘、弹簧组成的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①了解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对齐④使用前要拉动几下,防止弹簧被卡住⑤读数时,应让视线垂直刻度盘面三、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大小:重力与物体的质量之间成正比,其比值为g=9.8N/Kg,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在同一地区物体的重力跟运动状态无关。

3、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找重心的方法:作图法:支撑法、悬挂法。

5、稳度的提高:增大支撑面积,降低重心。

四、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接触面粗糙。

2、方向:与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接触面分离(悬浮列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