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文讲义稿精品
临床检验技师寄生虫学及检验医学蠕虫讲义
第二章医学蠕虫一、线虫和棘头虫二、吸虫三、绦虫一、线虫和棘头虫线虫隶属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是无脊椎动物中一个很大的类群,不但种类多,而且数目也极大。
大多数线虫营自生生活,广泛分布在淡水、海水、沙漠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营寄生生活的只是其中很少的种类,常见的寄生于人体并能导致严重疾患的线虫约有10余种。
重要的有蛔虫、钩虫、丝虫和旋毛虫等。
线虫概述(1)形态成虫:典型的线虫呈两侧对称的圆柱形,前端一般较钝圆,后端逐渐变细,体不分节。
寄生人体的线虫,不同种类虫体的大小长短相差悬殊。
除极少数虫种外,均为雌雄异体。
雄虫一般比雌虫小,且尾端多向体腹面卷曲或膨大。
虫卵:寄生线虫的虫卵一般为卵圆形,卵壳呈黄色、棕黄色或无色。
卵壳主要是由三层组成:外层较薄,来源于受精卵母细胞的卵膜,称为卵黄膜或受精膜,由脂蛋白构成;中层较厚,称为壳质层,含壳质及蛋白质,能抵抗外界的机械压力,是卵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层薄,称为脂层或称蛔甙层,含脂蛋白和蛔甙,具有调节渗透作用的重要功能。
自人体内排出时,虫卵内细胞发育的程度因虫种而异,有的线虫卵内的细胞尚未分裂,如受精蛔虫卵;有的已分裂为数个细胞,如钩虫卵;有的则已发育为蝌蚪期胚,如蛲虫卵;有的虫种,虫卵内的胚胎在子宫内已发育成熟,排出时已为幼虫阶段,如丝虫。
(2)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发育阶段。
线虫的生活史以有无中间宿主分为两种类型:①属土源性蠕虫的线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卵或感染期幼虫;②属生物源性蠕虫的线虫需中间宿主。
(3)致病:寄生线虫机械性破坏和毒性作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虫种、寄生数量、发育阶段、寄生部位以及人体对寄生虫的防御能力与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感染阶段为幼虫的寄生线虫,当幼虫侵入皮肤时,可以引起皮炎;当幼虫在体内移行或寄生于组织内时,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或全身反应。
成虫致病多与寄生部位有关,一般均可导致组织出现损伤、出血、炎症和细胞增生等病变。
寄生虫蠕虫学总结教学讲义
直接涂片法、水洗 沉淀法、呕吐物或 粪便中发现成虫等
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1)急性期:主要为童虫移行、窜扰所 致的机械性损伤和超敏反应。(1)慢性期:童虫侵入肺 部至发育为成虫及成虫寄生引起的病变。①脓肿期②囊肿 期③纤维瘢痕期
痰液或粪便检查、 皮内试验、ELISA、 影像学检测等
血吸虫 (1)尾蚴性皮炎:尾蚴侵入寄主皮肤引起。(2)童虫 直接涂片法、毛蚴
华支睾吸虫(简称肝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简称姜片虫) 并殖吸虫(简称肺吸虫) 日本血吸虫
成虫 (肝胆管)
童虫 被食入
人体内
囊蚴
(鱼、虾) 钻 入
尾蚴
水
(螺体内)
雷蚴
胞蚴
卵 (随胆汁入肠道)
被螺 吞食
毛蚴
成虫 (小肠)
童虫 被食入
人体内
卵 (随粪便排出)
囊蚴
(水生植物)
水
从螺体 益出
尾蚴
(螺体内)
雌雄交配,雌虫产出
成虫
(在小肠)
5~7天
另一宿 主食入
新生蚴虫
随淋巴、 血循环
钙化
囊包幼虫
死亡 半年 (横纹肌)
1个月
幼虫 (各器官、组织)
生活史
蛔虫
鞭虫 蛲虫
钩虫
①简单②无 需中间宿主 ③人是惟一 宿主
①②
①简单②无 需中间宿主 ③人是惟一 宿主
①②
旋毛虫
宿主既是中 间宿主又是 终宿主,完 成生活史必 更换宿主
成虫寄 生部位
小肠, 主空肠
人体内
幼虫移行
感染阶 感染途径与感
段
染方式
感染期卵 ①经口误食或误 饮被感染性卵污 染的食物或水
寄生虫病原学总论PPT精品医学课件
4.转续宿主(paratenic or transport host):即中间宿主
水源性:感染途径来源于水体,如血吸虫,阿米巴。 土源性:感染途径来源于土壤,如钩虫。 生物源性:感染途径来源于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如疟疾(按 蚊传播),利什曼原虫(白蛉),丝虫(库蚊)和绦虫(猪肉)等。另外 还有经食物,空气,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等。
2.感染途径: (1)经口感染:如猪带绦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等。 (2)经皮肤和伤口感染:如血吸虫,钩虫。 (3)经媒介动物感染:如丝虫,疟疾和利什曼原虫。 (4)经腔道接触感染:如阴道毛滴虫,齿龈阿米巴。 (5)自体感染:体外自体感染(蛲虫)和体内自体感染(猪囊虫和
中国五大寄生虫病: 疟疾,血吸虫, 黑热病,丝虫,钩虫。
调查结果
2001-2002年福建全省共调查4类病种人群45766人,其
中,肠道蠕虫调查13县市39点(村)20195人,肠道蠕虫感染 者7300人,总感染率为36.15%。肺吸虫病调查6县(市)18点 (村)9200人,人群皮试阳性者646人,皮试阳性率为7.02%; 血检阳性人数62,血检阳性率为0.67%。绦囊虫病调查5县 (市)16个调查点共16371人,血检3899人份,血清抗体阳性 89人份,阳性率为2.28%。发现的虫种有蛔虫/钩虫(2种)/ 鞭虫/蛲虫/东方毛圆线虫/华支睾吸虫/福建棘隙吸虫/埃及 棘口吸虫/姜片虫/猪带绦虫/长膜壳绦虫等12种。其中,埃及 棘口吸虫病为国内外首次发现。
生虫病在野生脊椎动物间传播,人进入该地区后,病原从野生 动物传播到人,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兽医大意课程寄生虫部分讲稿
寄生虫部分第一讲:总论一、绪论1寄生虫的危害鸡球虫每年给世界养鸡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亿英镑。
线虫和外寄生虫给美国养牛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0亿美元2寄生虫学主要内容兽医蠕虫学(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兽医节肢动物学(昆虫学)兽医原虫学等。
3寄生虫及其类型寄生虫(parasite):营寄生生活的动物。
寄生(寄生生活,Parasitism):寄生物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宿主取得它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一种生活方式。
类型:按发育过程需要寄生的宿主数量可以把寄生虫分为单宿主寄生虫(土源性寄生虫)和多宿主寄生虫(生物源性寄生虫)。
单宿主寄生虫(土源性寄生虫):发育过程中仅需要一个宿主的寄生虫,如猪蛔虫。
多宿主寄生虫(生物源性寄生虫):发育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的寄生虫,如肝片吸虫。
4宿主及其类型能被某种寄生虫寄生的动物,叫这种寄生虫的宿主(host)。
如牛皮蝇的宿主是牛。
类型:终末宿主与中间宿主终末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性成熟阶段) 或有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
如羊是肝片吸虫的终末宿主。
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动物体。
如淡水螺是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
5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生活史(或发育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
感染性阶段(或感染期):在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能使动物机体感染的阶段。
生活史类型直接发育型生活史:不需中间宿主的发育史。
间接发育型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史。
移行:进入宿主体内的寄生虫从入侵部位,沿一定的路线到达其特定的寄生虫部位的过程。
如猪蛔虫。
二、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控制1诊断原则在流行病学资料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检查,查出虫卵、幼虫或成虫,必要时可进行寄生虫学剖检。
病原体检查是寄生虫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综合防治3防治措施控制和消灭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畜禽抗病力免疫预防第二讲吸虫学一、绪论(一)吸虫的形态特征1外形:多呈背腹扁平,为叶状、舌状;有的近似圆形或圆柱状,或呈线状。
《人体寄生虫学讲》课件
定义:人体寄生 虫学是研究人体 寄生虫的生物学、 生态学、病理学 和防治学的一门
学科。
研究对象:人体寄 生虫学主要研究人 体寄生虫的种类、 生活史、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生态分 布、流行病学、防
治方法等。
寄生虫种类: 人体寄生虫包 括原生动物、 蠕虫、节肢动
物等。
寄生虫危害:人 体寄生虫可引起 多种疾病,如疟 疾、血吸虫病、
蛔虫病等。
寄生虫种类:包括线虫、吸虫、绦虫、原虫等 寄生部位:肠道、肝脏、肺、血液等 传播途径:食物、水、土壤、接触等 危害:引起疾病、影响人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等
寄生虫感染可 能导致人体出 现各种症状, 如发热、腹痛、
腹泻等。
寄生虫感染可 能导致人体营 养不良,影响
生长发育。
寄生虫感染可 能导致人体免 疫功能下降, 增加感染其他 疾病的风险。
巴管等
形态特征:单细胞原生动物,呈 椭圆形或圆形
生活史: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 殖两个阶段
传播途径: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致病性:引起疟疾,症状包括发 热、寒战、出汗等
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
传播途径:通 过食物、水、 土壤等途径传
播
感染人群:儿 童、老年人、 免疫力低下者
等易感人群
流行地区:热 带、亚热带地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02 人 体 寄 生 虫 学 概 述
常见人体寄生虫的 03 生 物 学 特 性
人体寄生虫病的流 04 行 病 学 和 防 治
人体寄生虫病的临 05 床 表 现 和 诊 断
人体寄生虫病的预 06 防 和 治 疗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人体寄生虫学概述
汇报人:
公选课寄生虫讲义
姜片虫病
定义:是由布氏姜片吸虫寄生在人、猪小
肠内所致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感染是因 生食水生植物(茭白、荸荠和菱角等)所致, 主要引起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营 养不良等。
• 吡喹酮:治疗首选,25mg/kg,每日3次,连服2-3天 • 阿苯达唑:对斯氏并殖吸虫效果较好 • 硫氯酚(别丁):用于流行区犬或猪的治疗
对症治疗:
• 镇咳、镇痛、止血;镇静、脱水;针刺、理疗等。脑脊 髓型内科治疗无效可外科手术
预防
控制传染源:彻底治疗病人和病畜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粪便入水;消灭淡水螺 保护易感人群:良好的饮食习惯
虫卵—典型肉芽肿。
尾蚴
皮肤
发 病 机 理
右心
30天
肺 脑 门静脉
成虫
产卵 肠系膜下静脉
病理改变
肝
临床表现
血吸虫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急性血吸虫病 发生于夏秋季,7~9月,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潜伏期 23~73天,但多为1个月。 1、发热:间歇热、弛张热,与感染程度成正比。 2、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淋巴结大,紫癜。
临床表现
皮肤型:皮下结节或包块 阴囊肿块型: 亚临床型:疫区多见隐性感染
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
• 血像:白细胞总数增高,急性期嗜酸粒细胞达80%以上。 • 脑脊液、胸腹水:嗜酸粒细胞增高 • 血沉:增快
病原检查:
• 痰查虫卵,粪便查虫卵 • 体液:查虫卵,嗜酸细胞增多,夏科雷登结晶 • 皮下结节和包块活检
预 防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1、加强粪便与水源管理;
2、灭螺
氯硝柳乙胺盐(螺灭杀),溴乙酰胺。 个人预防
1、预防服药
临床检验技士-寄生虫学及检验 讲义 03
第三章医学原虫一、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主要寄生于人体的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也可侵入肝、肺、脑、泌尿生殖道和皮肤等器官组织,引起肠外阿米巴病。
(1)形态:①滋养体。
②包囊:无色透明、圆球状。
(2)生活史: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的基本过程为:包囊→滋养体→包囊。
(3)致病:①虫株毒力;②致病机制;③影响致病作用的因素(细菌共生作用;宿主的功能状态);④临床表现:无症状带虫者,有症状患者(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
(4)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粪便检查,方法有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碘液染色法、浓集法、活组织检查、体外人工培养法;②免疫诊断:抗体检测方法有ELISA、IFA、IHA法,抗原检测方法有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③DNA诊断。
(5)流行:世界性分布。
我国人群感染率在0.25%~2.99%。
流行因素:传染源(粪便中持续排出包囊的带虫者);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防治原则:查治患者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加强卫生知识宣传。
非致病阿米巴寄生于人体肠腔内的非致病阿米巴有结肠内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和齿龈内阿米巴等。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此类阿米巴引起的病症凶险,死亡率高。
二、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1)形态:①无鞭毛体:虫体小,圆形或卵圆形;②前鞭毛:梭形,基体处发出1根鞭毛,游离于体外,摆动活跃。
(2)生活史:①在白蛉体内发育;②在人体内发育。
杜氏利什曼原虫(3)致病:①致病机制:人体感染主要见于脾、肝、骨髓和淋巴结等器官增生尤为明显;②临床表现:黑热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长期不规则发热、脾显著肿大、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清球蛋白明显增高。
(4)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法、培养法、动物接种法;皮肤组织检查法;②免疫检查:检测血清抗体,方法有直接凝集试验、IFA、IHA、ELISA等,检测血清循环抗原;③DNA法。
(5)流行:主要见于中国、印度、地中海沿海国家三大区域。
(整理)0905人体寄生虫学讲稿.
人体寄生虫学讲稿李文病原与免疫学科第一篇总论第十四章孢子虫孢子虫隶属于顶复门(Phylum Apicomplex)的孢子纲(Class Sporozoa)。
全为寄生性。
细胞内寄生阶段一般无运动细胞器,如有伪足则是摄食作用。
生殖方式包括无性和有性两类。
无性生殖有裂体增殖(schizogony)产生裂殖子,以及孢子增殖(sporogony)产生具感染性的子孢子(sporozoite);有性生殖是通过雌雄配子结合进行的配子生殖(gametogony)。
以上两种生殖方式或可在一个宿主或分别在两个宿主体内完成,有或无宿主更换。
第一节疟原虫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少数寄生于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目前已知有130余种。
疟原虫有严格的宿主选择性,仅极少数的种类可寄生在亲缘相近的宿主。
疟原虫是人体疟疾的病原体。
远在公元前10~11世纪的商殷时代,甲骨刻辞中就有了象形“疟”的文字,表明3千多年前,我国已认识疟疾的症状。
在隋代《诸病源候论》所述,及以后国内外某些医学家均认为疟疾是由于遇到一种恶浊的气体,称之为“瘴气”所引起的。
直至1880年法国人Laveran才在疟疾病人血液中发现疟原虫而认为是其病原体。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全世界约二分之一人口受威胁。
我国建国前疟疾流行狼狈猖獗,建国初期称为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目前大部分地区疫情被控制或明显下降,但消灭疟疾的任务仍很艰巨。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Grassi and Feletti,1890 Labb'e,1899)],三日疟原虫[P.malariae(Laveran,1881 Grassi and Fetti,1890],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Welch,1897)Schaudinn,1902]和卵形疟原虫[P.Ovale(Graig,1900)Stephens,1922]。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蛔虫的生活史 肺吸虫的生活史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二)寄生虫的类型
1. 按寄生性质:专性、兼性、偶然性 、机会性寄生虫。
2.按寄生部位:体内、体外寄生虫
3.按生物学分类:医学原虫、医学 蠕虫、医学节肢动物
精选ppt课件最新
17
临床上为了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工作需要,通常按寄生部位 分类: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第一篇 总论
第二章 寄生虫的生物学
一、寄生关系及其演化
(一)寄生与寄生关系 • 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的现象。
–共栖:一方受益,一方无益无害。
–互利共生:彼此受益。
–寄生: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精选ppt课件最新
11
★寄生虫(parasite) 在寄生关系中,受益的低等动物。 ★宿主(host) 在寄生关系中,受害的生物,或指 被寄生虫寄生的生物。
精选ppt课件最新
27
第一篇 总论
第五章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 带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最多见的类型;为重要传染源
• 多寄生现象 • 幼虫移行症 • 异位寄生
临床表现复杂 诊断困难
精选ppt课件最新
28
第一篇 总论
第六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一、流行的基本环节 Ø 传染源 :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2. 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在寄生部位或移行过程中损伤 组织。
蛔虫性肠梗阻 疟原虫使RBC破裂
精选ppt课件最新
24
3.毒性与免疫损伤:
虫体的分泌物、排泄物和虫体崩解产 物 对宿主的毒性作用、免疫病理反应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溶 日本血吸虫卵肉芽肿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讲稿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讲稿并殖吸虫并殖吸虫(Paragonimus)是并殖科吸虫的总称。
成虫主要寄生于终宿主肺脏,故又称肺吸虫。
目前,世界上已报告的并殖吸虫有44种(包括亚种),分布在亚、非、美洲的31个国家。
寄生于人体的并殖吸虫约有6-7种(但并殖吸虫的分类比较混乱,可能有同物异名的现象)。
在我国已发现的人体并殖吸虫主要有两种,即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和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可引起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
并殖吸虫病是一种地方性人兽共患性疾病。
国内分布遍及22个省市自治区,严重的地区有东北三省、四川、浙江、安徽等。
我省的豫东及豫西有流行,以斯氏狸殖吸虫为主,卫氏并殖吸虫也有存在。
下面重点介绍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与卫氏并殖吸虫做个比较。
一、卫氏并殖吸虫的生物学特点1.形态:成虫、虫卵(略)2.生活史:1)终宿主:人,猫、犬及野生肉食动物;中间宿主:川卷螺类,溪蟹、蝲蛄(螯虾、竻蛄);转续宿主:猪、鼠、兔、鸡、鸟类等。
2)成虫寄生部位:肺,在肺组织内形成虫囊;异位寄生于脑、肝等组织。
3)虫卵随痰/粪排出体外,在水中发育3周后孵出幼虫(毛蚴)。
4)毛蚴→川卷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尾蚴→溪蟹、蝲蛄(囊蚴)。
5)感染期:囊蚴;感染途径及方式:生食或半生食感染有囊蚴的溪蟹、蝲蛄及感染有童虫的转续宿主动物肉,喝生水。
6)囊蚴经口感染终宿主,在小肠内脱囊而出(后尾蚴→童虫),童虫穿过肠壁,经肝、膈、胸腔入肺定居,发育成熟。
二、卫氏并殖吸虫感染与卫氏并殖吸虫病1.感染后结局:带虫者与病人2.致病机制童虫钻行的隧道样损害及成虫定居的机械性损害。
病变过程:1)脓肿期;2)囊肿期;3)纤维疤痕期。
3.临床表现与分型1)急性期:全身过敏性炎症反应及消化道症状(主要由童虫移行、游窜引起)。
2)胸肺型: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咳嗽、胸痛、血痰或果酱色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