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12. 冬节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冬至在 大雪后的第15天,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是 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日子,标志着冬尽春来,是冬春转变之 时。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于寒冷的季节,但春天 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 所归宿。
谢谢观看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是民间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 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机。几乎每一个节日都是集市交易日和文化交 流日。在这些节日里,农民、工匠要交换各种生产资料,城市居民要改善 物质生活,文人墨客要创作诗文、交流习作,国家则要举行一些大型祭祀 活动,确立官民的道德礼仪规范,发挥宣传和教化的功能。
传统节日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 的过程。中国民族众多,除汉族拥有的一些重大的传统节日外,其他少数 民族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和文化习俗。现代的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由 远古发展而来、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清晰地看到古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精彩 画面。在亲身体验、参与和创造异彩纷呈的节日文化的过程中,中国优秀 的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8. 七夕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民间的乞巧节,传说这一天是天上牵牛星 与织女星相会的日子,而这其中有着一个关于牛郎和织女的美丽动人、 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乞巧节在民间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年轻女子 们穿新衣,拜双星,并向织女“乞巧”。乞巧的活动种类很多,最常 见的是穿针乞巧。年轻妇女们拿来彩线和银针,如果能很顺利地穿过, 就是巧手姑娘。七夕被认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 会的传说赋予了这个节日十分浪漫的色彩。据说,人们当晚在葡萄架 下还能听到牛郎织女的脉脉情话。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二、 我国的主要节日及其习俗 1. 腊八节
在中国,农历十二月又被称作腊月,十二月初八被称为腊 八节。腊八节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被视为春节的前奏。 据记载,腊八节最早源于中国古代的腊祭。中国自古就重视农 业,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时,古人便认为是天地万物诸神助 佑的结果,要举行庆祝农业丰收的盛大报谢典礼,称为腊祭。 腊祭仪式结束以后,古人要进行宴飨活动,用新产的黍米做粥, 大伙聚餐,欢度佳节。后来的腊祭发展为以祭祀为主的节日。 5世纪,政府把农历十二月初八定为腊八节。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今天我们还能读到一些当时的文人所撰 的守岁的诗文。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Biblioteka Baidu病 疫照跑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 吃饺子。压岁钱是一种寄托美好祝愿的新年贺礼,要很讲究地装在红纸 包里,在年夜饭后或新年钟声敲响时由长辈分发给未成年的晚辈。拜年 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贴春联是春节重要的习俗,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为了祈求一家人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放爆竹是春节期间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春节期间,各地都有当地传统 的文娱活动,以舞狮子、舞龙灯、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此外,很 多地方还要举办庙会。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4.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因为正月又称元月 ,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宵”是“夜晚 ”的意思,所以这个节日就得名元宵节。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元 夕节、灯节。元宵赏灯还有一项品位高雅的游戏——猜灯谜。元 宵节吃元宵是元宵节独具特色的饮食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元 宵节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元宵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 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 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等。不少地方节庆时还增加了耍狮子 、划旱船、扭秧歌、荡秋千、打太平鼓等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7. 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影响最广的是纪念 屈原说。端午节是中国延续2 000多年的传统节日,总体来说, 各地过节的习俗大同小异,如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 草和菖蒲等。赛龙舟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水上竞技活动,有 些地区又称划龙船或龙舟竞渡。端午节龙舟竞渡的习俗盛行于 中国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又一重要 传统习俗。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习俗之一。 饮雄黄酒的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3. 春节
每年寒冬将尽、春天快要来临的时候,中国人迎来一年中的第 一个传统佳节——春节(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最热闹 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 间,中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 大多以祭拜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 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每年寒冬将尽、春 天快要来临的时候,中国人迎来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春节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 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到了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基本定型。汉代是中国 实现大一统后的第一个黄金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发 展迅速,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等有深厚历史基础的地域文化 在这时实现了历史性的融合,形成了统一的以汉文化为标志的文化 共同体。这为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文化土壤。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5. 春龙节
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因此,这天就被称为“春龙节”。中国 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家家户户一大早 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 人们把这种仪式叫作“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面条,意思 是“条龙头”;要炸油糕,意思是“吃龙胆”;要爆玉米花,祈求 “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一、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形成和完善并慢慢渗入社会生 活中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生产力 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宗教的产生和宗教活动的频 繁,为节日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中国古代的岁时节日大多 和天文、历法、数学知识的不断丰富有关,尤其是后来划分出来 的农历节气更与传统节日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联。到了汉代,一 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 前提条件,即一年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人们在从事生产 劳动时形成了不同的民俗活动及代表人们美好愿望的祭祀活动。 节日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的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如除夕、元 旦、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但是,其中风俗内容 的丰富与流行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 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的,并且与丰富的神话传奇故事 联系在一起,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宗教信仰也对节日 有着一定的冲击与影响;还有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 意义而融入节日中。所有这些都融合体现在节日的内容中,使 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11. 重阳节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重阳节。重阳节插茱萸 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茱萸是一种气味浓烈的植 物,其果实可以吃,其茎、叶都是药材,有驱虫、去湿、 逐风邪的作用,能消积食、治寒热。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 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驱除瘟病,人们或将茱萸佩戴 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
10.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古 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 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节吃月饼和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中国 民间的传统习俗。月饼是圆的,象征着团圆,有的地方也把它称作 “团圆饼”,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古往今来,人们都把月饼当作 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月圆,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 地,可谓其乐融融。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9. 盂兰盆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 地方又俗称鬼节。这是一个佛教节日,也是一个祭祖的 节日。民间信仰认为,阴间是由地官大帝管辖的,每年 农历七月十五是地官大帝的生日,要打开阴间或地狱之 门,这样祖先、鬼魂都会从地狱来到人间,人们可以犒 劳、安慰他们。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2. 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中国民间信仰 的灶君又称灶王爷,是掌管一家人祸福的灶神。据传说,每年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 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 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爷升天的坐骑 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 “接灶”“接神”的仪式。从腊八起,人们就开始扫除,直到 腊月二十三前后才能扫除完毕。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6. 清明节
清明节是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的时间在冬至后第107日、春分后第15日、公历的4月5日 前后,它在一年的季节变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要说清明节, 得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今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在清明前2日到1日,又称“冷节”“禁烟节”。传说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臣介子推的。中国人有敬老的 传统美德,对去世的先人更是缅怀和崇敬。清明时分,天气转 暖,草木复萌,到处一片鲜绿,正是户外游玩的好时候。清明 时节,人们还有放风筝、拔河、荡秋千的习俗。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崇拜、迷信禁忌的神秘气氛中解 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性的活动,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 现,并很快作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 富多彩,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各民族的往来沟通促进了节日文化 的交流,加上宗教的发展和广泛传播,节日文化内容也不断得到充 实。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