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德国与法国,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cc6da747be1e650e52ea9972.png)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以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
德国政府直接通过财政、货币、税收、规划等诸多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间接通过投资、保险、科技、信息、计划等经济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并以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扩大全球市场贸易范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创新与革新,努力给社会创造一个低税负、低通胀、低利率、保护竞争、增强发展活力、宽松有序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在战后很短时间内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保持了经济的长期繁荣。
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概况德国地处欧洲中部,1990年10月东西德统一后,共设立15个州,1个直辖市,国土总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55万。
2001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2.3万亿美元。
综观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过程,德国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关键在于定国之初选择了“社会市场经济”这一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确立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德国《基本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保护私有制,但也并不排斥其它形式的所有制。
《基本法》第十五条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私有土地、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转为公有。
在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存在着八种形式的所有制:即私人垄断所有制、非垄断性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小私有制、国际私人垄断所有制、国家垄断所有制、合作化所有制、工会所有制和国际国家垄断所有制,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私人垄断所有制和国家垄断所有制。
在国家垄断所有制结构中,以经济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行政办公大楼等)、社会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博物馆、艺术厅等)和军事工业及设施为主体,汽车、造船、采矿、钢铁、有色金属、交通、供电、供水、煤气及污水处理等行业采取国家参股、控股等“公”“私”混合经营,其主要目的是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创造必要的宏观条件和保证国家与经济安全。
国家探索德国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
![国家探索德国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4501ef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5.png)
国家探索德国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德国作为一个重要的欧洲国家,以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德国的地理特点以及其经济发展情况。
一、地理特点德国位于中欧,东临波罗的海和北海,与丹麦、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等国家接壤。
地处欧洲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1.地形地貌德国的地形地貌多样,主要分为北部沿海平原、中部丘陵地带和南部山地三个区域。
北部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是农业发达的地区。
中部丘陵地带分布着许多湖泊和小河,土地肥沃,适宜农业与林业。
南部山地包括阿尔卑斯山脉和黑森林,地势复杂,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2.气候德国气候温和多变,受大西洋气流和大陆性气候的影响。
北部地区冬季较冷,夏季凉爽,降水较多;南部地区气候更温暖,冬季较短。
德国四季分明,春季花开如海,秋季金色的落叶让整个国家披上一层美丽的姿态。
二、经济发展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德国的经济发展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以下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1.制造业德国以制造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尤其在汽车制造、机械工程和化工等领域具有竞争力。
德国的汽车品牌如奔驰、宝马和大众等享誉全球,其机械工程产品和化工产品也深受世界市场的青睐。
2.出口贸易德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产品以制造业为主导,包括汽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化工品等。
德国优质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认可度,出口贸易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创新科技德国在科学研究和创新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德国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大学,科学家们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突破。
德国在工程技术、生物医药、能源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备受瞩目。
4.旅游业德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旅游业为德国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可观的收入,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总结起来,德国独特的地理特点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其成为世界的焦点。
德法两国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分析比较及贸易策略
![德法两国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分析比较及贸易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fa5ac5c77232f60ddcca1dc.png)
德法两国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分析比较及贸易策略德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它周围有9个邻国: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接壤。
从1990年10月3日德国国家重新统一以来。
这个中心地理位置尤为突出。
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为东西方之间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和地中海地区转车台的作用更加明显。
作为欧洲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员,德国构成了通向中欧就及东欧各国的桥梁。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面积为357000平方公里。
南北之间的直线最远相距876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公里。
最外的边境点:北部是济耳特岛上的理斯特,东部是萨克森州的泰斯卡,南部是巴伐利亚州的奥伯斯特道夫。
西部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塞尔夫康特。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边境界全长为3758公里。
德国人口总数约8180万人。
除俄罗斯之外,它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超过意大利(5800万人)、英国(5700万人)和法国(56O0万人)。
按面积计算,德国小于法国(544000平方公里)和西班牙(505000平方公里)。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29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仅次于比利时、荷兰、英国和北爱尔兰。
德国的人口分布很不平均。
德国统一以后人口迅速增加的地区柏林有居民450多万人,世纪交替时预计将达到550万人。
在城市犬牙交错,没有明确界线的莱茵河和鲁尔河畔工业区,人口超过1100万,大约每平方公里1200人。
其他的人口密集地区是法兰克福、威斯巴登和美因兹等大城市所在的莱茵--美因地区。
首都:柏林(波恩为政府所在地)。
主要城市:汉堡、慕尼黑、波恩、科隆、埃森、法兰克福、莱比锡、德累斯顿。
货币:德国马克。
历史:公元前10世纪,境内已有日耳曼人的一支——条顿人居住。
公元10世纪初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后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
13世纪中期以后中央政权衰落,出现封建据。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c79ac0c92cc58bd63086bd05.png)
一、俄罗斯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及经济特征从自然环境分析:1.地理位置:俄罗斯位于东经34—180度,北纬50—70度,地跨亚欧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地势:俄罗斯地形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
2.资源状况:俄罗斯许多资源的产量和储量都居世界前列。
石油、天然气、煤、铁、森林、水能及有色金属等丰富,是世界上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国家之一。
从人文环境分析:1.民族:俄罗斯民族共有130多个。
其中俄罗斯人占79.8 % 。
2.语言:俄语是俄罗斯联邦全境内的官方语言。
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共有30多种语言。
并在该共和国境内与俄语一起使用。
3.宗教:俄罗斯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2001年俄权威社会调查机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 91 %信奉东正教,5%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天主教和犹太教的各为1 %,0.8 %信奉佛教,其余信奉其它宗教。
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
从经济特征分析: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主要的工业为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
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
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2012年俄罗斯GDP超过2万亿美元,人均1.4万美元,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8位。
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俄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部门发达。
近年来俄罗斯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航空工业、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
特别提出的是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独特的地位,实力雄厚,其武器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
俄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
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d61ae1aa8114431b90dd868.png)
填图内容:大 分水岭;大自
流盆地;墨累
河;太平洋; 印度洋;塔斯 马尼亚岛;悉 尼;堪培拉;
大堡礁;墨尔
本。
三、比较八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地理位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形 气候
四、经济发展特征比较
日本 德国 美国 俄罗斯 澳大利亚
程度 经济发达的国家
特征 工业为主,大 量进口原料燃 料,产品大量 外销;农业侧 重生物技术和 水利;水稻单 产高,渔业发 达。 工业为主, 进口原料、 燃料,出口 产品;各地 农业差异显 著。 工农业并 重,世界最 大农产品出 口国,区域 化、专业 化、社会化 生产,有许 多农业带; 大量进口工 业原料,产 品大量外销 重工业为 主,核工 业、航天工 业水平高。 资源自给率 高。农业产 量不稳。 农矿业为 主,是世界 主要农产品 和矿产品出 口国,现代 制造业发 达。
①地形:亚马逊平原和巴西平原 ②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3.自 ③河流:亚马逊河——水量最大、流域最广、 然条 长度居世界第二 件 ④资源:热带雨林丰富,矿产、水能丰富 巴 西 ①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 4.经济 首位,咖喱、蔗糖、大豆、橘汁大量出口,但 小麦需进口 ②工业:现代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分布在东 南沿海。 ①首都:巴西利亚 5.城市 ②人口最多城市:圣保罗 ③最大的港口:里约热内卢
农业现代化侧重生物技术和 水利;单产高;渔业发达
世界文明古国 耕地面积亚洲第一 自然条件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常有水旱灾害发生 印 农业 农作物种类,分布于自然条件的关系 度 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工业发展概况,工业分布于原料产地的关系
工业 主要城市:首都:新德里;麻纺中心:加尔各答; 棉纺中心:孟买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7fda3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9.png)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欧是指位于欧洲大陆西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
这些国家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他们的重要特征。
本文将探讨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农业到工业革命,再到现代信息社会的崛起。
一、农业时代在西欧的发展历史中,农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中世纪,封建主义社会的兴起使得农业成为这些国家的经济支柱。
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农奴和农民的劳动力,领主从中获得丰厚利益。
但是,农业生产的低效率和技术滞后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不过,农业时代也为西欧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如封建体制和贵族统治等。
二、商业和城市的兴起随着封建主义社会的瓦解,商业和城市的兴起成为了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尤其是意大利城市如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得西欧国家的商业和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
对外贸易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
三、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化的尝试。
机械工业的发展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业人口逐渐转移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
这一转变使得西欧国家迅速崛起为世界上的工业大国。
工业革命还催生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带来深远的社会变革。
四、社会福利和民主制度的建立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开始重视社会福利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社会福利制度为人民提供医疗、教育、养老等基本保障,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
民主制度的建立使得人民有更多的参与和决策权,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和谐。
五、信息社会的崛起21世纪初,西欧国家经济和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和全面。
信息社会的崛起对于西欧国家的经济、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全球化的趋势也使得西欧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特征
![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8a3264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b.png)
欧洲国家的首都
法国的首都是巴黎 德国的首都是柏林 意大利的首都是罗马 英国的首都是伦敦
欧洲的主要国家
欧洲的超级大国
法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德国: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是欧洲经济的支柱,拥有世界知名的工业和技术 俄罗斯: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是欧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 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是欧洲的科技和文化中心
欧洲各国独特的民族文 化和传统也是其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如德国 的严谨、法国的浪漫、 英国的绅士风度等。
欧洲的历史发展
古希腊时期:欧洲文化的起源 罗马帝国时期:欧洲的统一与扩张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教会统治 文艺复兴:欧洲的觉醒与科学革命
欧洲的文化遗产
古希腊罗马文化:欧洲文化的基石,对哲学、艺术和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文化:对欧洲的宗教、道德观和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教堂和修道院成为文化 遗产。 中世纪城堡:欧洲中世纪的城堡不仅是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欧洲历史的见证。
欧洲的文化和历史
欧洲的文化传统
欧洲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 富的文化遗产,是世界上 文化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 区之一。
欧洲文化受到古希腊、罗 马、基督教等多元文化的 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风格和哲学思想。
欧洲文化的代表包括文 艺复兴、巴洛克、浪漫 主义等不同时期的艺术 流派,以及世界著名的 博物馆和图书馆。
联邦制国家:如瑞士、俄罗斯、美国等,特点是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 州或邦,这些州或邦在诸如外交、货币、经济政策等方面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君主立宪制国家:如英国、荷兰、比利时等,特点是保留世袭君主,但君主的权力 受到宪法和议会的限制,实际上是由议会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国际旅游与客源国概况-自考-大纲
![国际旅游与客源国概况-自考-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b303fbf910ef12d2af9e7f1.png)
高纲1011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129国际旅游与客源国概况南京师范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设置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国际旅游与客源国概况》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世界及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掌握中国主要客源国的基本情况,从而深刻认识到我国入境旅游要想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我国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真正实现我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转变。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八章,在充分认识国际旅游业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要全面地了解并熟练掌握世界各主要旅游国家,特别是作为我国主要客源市场的欧美、日韩及东南亚各国,在历史沿革、自然与人文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现状及旅华市场新特点和新情况,掌握我国主要客源国的与旅游有关的文化艺术、风土人情、性格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基本概况,旅游资源特色和主要游览胜地分布,并初步掌握接待不同国家、不同阶层境外旅游者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为从事旅游管理、宾馆服务、翻译导游等工作打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学等,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门课程打下理论基础,而本门课程则是把前修课程的理论与我国各主要客源国的实际结合起来。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世界及中国旅游业(一)课程内容全面介绍世界及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世界旅游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世界旅游组织的性质与作用,世界旅游组织对全球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简单介绍世界六大旅游市场。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了解世界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对世界旅游组织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尤其应该对世界旅游组织关于全球旅游市场的划分以及各个市场区域的基本特征有明确、清晰的认识,为深入研究国际、国内旅游发展态势,为正确分析与评价我国的海内外旅游市场范围奠定基础。
世界地理中的经济发展水平
![世界地理中的经济发展水平](https://img.taocdn.com/s3/m/421493c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17.png)
卢布:俄罗斯通用货币, 汇率波动较大,货币政策 独立
石油资源:中东地区拥有丰 富的石油资源,如沙特阿拉
伯、伊朗等国
天然气资源:俄罗斯、加拿 大等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
源
煤炭资源:中国、美国、印 度等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水资源:巴西、加拿大等国 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森林资源:俄罗斯、巴西、 加拿大等国拥有丰富的森林
非洲:非洲联盟是非洲地区最大的区***组 织,旨在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拉丁美洲:南美洲国家联盟是最具代表性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旨在促进南美国家的 经济合作与发展
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经济上具有较强 的互补性,形成了大洋洲经济圈
促进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壁垒,增加 国际贸易量
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市场规模,增加 就业机会
欧洲:注重环境保护,制定了严格的环 保法规,如欧盟的《环境行动计划》
北美: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 衡,如美国的《清洁空气法》和《清 洁水法》
亚洲:注重经济发展,但也开始重视环 境保护,如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和日 本的《环境基本法》
非洲: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已经开 始关注环境保护,如南非的《国家环 境管理法》
美国: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如硅 谷的科技企业
中国:以制造业为主导,如富士康 等制造业巨头
德国: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如奔驰、 宝马等知名汽车品牌
日本:以电子产业为主导,如索尼、 松下等电子巨头
印度:以服务业为主导,如IT外包、 呼叫中心等服务行业
俄罗斯:以能源产业为主导,如石 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开发
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趋势,促进了全球贸易、投资和 科技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挑 战和问题。
欧洲:一体化程度高,欧盟是最具代表性的区 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人口变化学习试题及答案
![人口变化学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41c90afab069dc5122011a.png)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 (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 分,共 75 分)以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重生产种类的转变过程。
据此回答1—2 题1、与“人口自然增添率快速降低,高龄人口比率迟缓增添”对应的期间是期期期期2、在I期()A. 人口急剧膨胀B.人口老龄化C. 人口增添阻滞D.人口均匀寿命较低读下边的人口重生产种类转变表示图,回答 3-4 题3、以下国家中,人口重生产种类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A.尼日利亚B.韩国C.古巴D.澳大利亚4、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较严重趋势的阶段是A.( 1)B.( 2)C.(4)D.(5)5、干旱地区人口散布多呈点状、线状散布的原由是A.地形的影响B.水源的影响C .政策的影响D .文化背景的影响6、以下属于社会经济要素对人口散布有影响的是 ( )① 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 生产活动方式 ③ 交通运输条件④文化教育情况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7、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有关的要素是( ) A .资源数目 B .科技发展水平C .花费水平D .人口受教育水平读“现代化不一样阶段的人口迁徙模式图”,达成 8~11题。
8、曲线②表示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A. 乡村→城市B. 城市→乡村 C. 城市→城市 D. 不固定 9、当前我国国内人口迁徙所属的模式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影响我国现阶段人口迁徙的主要要素( )A. 自然环境B. 国家政策C. 社会经济D. 天气要素11、人口的迁徙常常造成的影响有 (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 ②在迁出地,有益于增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③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力 ④在迁入地,经济获得发展,同 时产生必定的环境问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达成12~ 13 题 1982 年1990 年 2000 年 总人口(万人)35167 7010~14 岁( % ) 15~64 岁( %)65 岁及以上 ( % )12、该城市自 1982 年至 2000 年( )A.人口自然增添率很高,人口增添快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获得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添率很高,有大批青壮年人口迁入13、该城市可能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纪、性别构造表示图(以下图)14、人口的年纪、性别构造受人口迁徙影响显然的一组城市是()A. abcB. acdC. abdD. bcd15、据人口年纪、性别构造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强人口密度详细地区年生产量(万吨)可载人口最大人口密度(人/ 平方千量米)长江中下88 60022 000395游青海、西藏10 000 1 000418、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别的原由是()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A. ①②B. ③④C.①③D. ②④19、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色是()①地区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地,天气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③地理环境“高、寒” ,生态柔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升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A. ①②B. ③④C.①③D.②④读图回答20-2120、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 全国共有亿人 , 图中“ * ” , 表示人口年纪组成情况 , 此中 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的是()A. aB. bC. c.运用数据图表能够剖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a270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8.png)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一、经济发展水平分类1.发达国家:指经济高度发达、工业化水平高、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
2.发展中国家:指经济相对落后、工业化水平较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如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
二、经济发展特点1.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多元化,服务业比重较大,科技创新能力强,社会福利制度完善,贸易壁垒较高。
2.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单一,农业和初级产品比重较大,工业发展滞后,科技水平较低,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贸易壁垒较低。
三、经济发展模式1.发达国家:以市场为导向,私有制为主体,政府干预较少,强调自由竞争和创新驱动。
2.发展中国家:以发展为导向,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政府干预较多,强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改革开放。
四、世界经济组织1.世界银行(World Bank):提供发展性资金和技术援助的国际金融机构。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国际汇兑秩序的国际组织。
3.世界贸易组织(WTO):负责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贸易争端解决的国际组织。
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由主要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协调机构。
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1.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贸易、投资、技术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密切。
2.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3.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重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六、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1.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经济结构调整:逐步由传统的农业和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化、服务业为主转变。
3.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在航天、高铁、5G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和成果。
4.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民币国际化。
德国的经济环境
![德国的经济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8531c259ad02de80d4d84081.png)
德国的经济环境
国贸2+2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
1、自然资源。
德国属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在工业原料和能源方面只要依靠进口。
矿物原料对国外的依赖特别大。
德国拥有少量的铁矿和石油,天然气需求量的1/3可以由国内满足,硬煤、褐煤、钾盐的贮量比较的丰富。
德国的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以针叶林为主。
全国生产的木林只能满足国内木材需求的45%。
褐煤是采矿工业中最大的一个工业部门。
由于铀的贮藏量有限,核电站所需的浓缩铀由国外进口。
2、行业概况。
(1)农业。
德国的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农业从业人员约占劳动力的4%,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
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部分进口也是出于调剂品种或价格因素。
(2)工业。
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工业,工业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业人员约占劳动力的40%。
重要的工业领域有钢铁、采矿、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航空航天、纺织和服装、食品工业和造船工业等。
(3)服务业。
德国的工林和农林、牧渔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均逐年减小,而第三产业(包括商业、交通、服务等行业)则持续壮大。
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占将近60%。
从就业人数看,在全部就业人员中,第三产业占50%。
主要包括商业、交通运输业、电信、银行、保险、出租房屋、旅游、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部门。
旅游业发达。
总结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总结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ff0e673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1.png)
总结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引言经济发展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制度、自然资源、技术创新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等。
本文将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各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
一、发达国家1.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GDP总量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美国具有高度发达的金融、科技和制造业,并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然而,美国也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失业率上升等经济挑战。
2. 日本日本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亚洲国家之一。
日本的经济以高度发达的制造业、科技创新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为特点。
然而,日本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挑战。
3. 德国德国是欧洲大陆最大的经济体,其以制造业和汽车工业驰名世界。
德国将创新和环保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面临着脱欧后欧盟一体化的挑战。
4. 英国英国是欧洲重要的经济体,具有发达的金融和服务业。
然而,英国由于脱欧的决定而面临着不确定性和经济调整的挑战。
二、新兴经济体1. 中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低成本制造业和快速的技术创新,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增长。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和金融风险等挑战。
2. 印度印度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
印度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产业,在服务业和制造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然而,印度也面临着贫困、基础设施不足和宗教冲突等挑战。
3. 巴西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产业。
然而,巴西也面临着腐败问题、收入不平等和高失业率等挑战。
4. 俄罗斯俄罗斯是一个重要的能源出口国和欧亚大陆的经济大国。
然而,俄罗斯也面临着石油依赖、贫富差距和制度不稳定等挑战。
5. 韩国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其具有发达的科技制造业和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出口。
然而,韩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邻国竞争的挑战。
德国地理介绍-详细解释说明
![德国地理介绍-详细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3bb5e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8.png)
德国地理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中欧的一个国家。
它的边境与9个国家接壤,包括丹麦、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
德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它处于欧洲的交通要冲,连接着东西方的贸易路线。
德国的国土面积约为357,022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七大国家。
它的地形多样,包括山地、平原和河流。
南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一部分,这里有壮丽的山峰和美丽的湖泊;中部是中山地,这里有许多河流和山脉;北部是北平原,这里有广阔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地。
德国的气候也多样,北部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较为温和,夏季较凉爽;南部地区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较冷,夏季较炎热。
德国经常受到西风的影响,气候多变,降雨分布不均匀。
德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铁矿石、木材和水资源。
这些资源对于德国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此外,德国还注重环境保护,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风能和太阳能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总体来说,德国的地理特点丰富多样,既有壮丽的山脉和湖泊,也有广阔的平原和河流。
德国的气候变化多端,资源丰富,这些地理条件为德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德国地理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既是德国的宝贵财富,也是推动德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因素。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德国地理可能会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框架和部分的分布安排。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分为引言部分、正文部分和结论部分。
引言部分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在文章的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德国的地理特点进行概述,介绍德国地理的重要性,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用来详细介绍德国的地理特点。
具体来说,正文分为三个小节:2.1 德国的地理位置这一小节将介绍德国在地理位置上的独特性。
包括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与哪些国家接壤等方面的内容。
德国的地理位置与工业发展
![德国的地理位置与工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67bd08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6e.png)
德国的地理位置与工业发展德国,作为欧洲的经济大国,其地理位置在其工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德国的地理位置如何促进了其工业的发展,并分析这一地理优势对德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的优势德国位于中欧,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被丹麦、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比利时、卢森堡以及荷兰等国家所环绕,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德国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德国拥有便利的交通网络。
作为欧洲的中心,德国的铁路、公路和航空系统都非常发达。
通过优质的交通网络,德国可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实现快速、便捷的交流和贸易。
其次,德国拥有丰富的资源。
尽管德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相对较为贫乏,但其拥有的人力资源以及技术资源却是十分丰富的,这使得德国在工业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最后,德国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欧洲市场的门户。
德国不仅是一个强大的内需市场,而且通过其广泛的贸易网络和欧盟成员国的身份,德国能够进入欧洲市场,与其他欧洲国家进行贸易,进一步推动其工业发展。
二、地理优势对工业发展的影响1. 制造业德国以其制造业的发展而闻名。
地理优势使得德国在制造业方面具备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德国的地理位置位于欧洲的中心,使得其能够及时获取并传递最新的技术和市场信息,从而保持在全球制造业中的竞争力。
2. 对外贸易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德国能够与周边国家和欧洲其他国家方便地进行贸易往来。
德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且将出口视为其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之一。
德国通过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迅速将产品送达世界各地,促进了其外贸的繁荣。
3. 科技创新德国以其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而闻名。
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德国能够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并吸引了许多国际学者和科学家前往德国进行科研活动。
这为德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推动了其工业的发展。
4. 跨国合作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德国成为许多跨国企业的首选投资地点。
德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成为欧洲市场的门户,进而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企业前往德国投资和建厂。
俄罗斯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俄罗斯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7f9ab6325c52cc58bd6be8b.png)
俄罗斯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关雪凌【内容提要】历经10余年的动荡,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政治局势稳定,经济终于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
美国高盛公司预测,“俄罗斯重新崛起”是必然的,俄罗斯将于2028年超过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
俄罗斯人更是雄心勃勃,试图以“赶超”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但是,俄罗斯经济增长中的深层次问题不容忽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产业结构升级艰难;缺乏发展人力资本的条件,经济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在经济全球化中被动尴尬,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难有建树等。
综合俄罗斯官方文件、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最近俄经济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呈现出立足能源和科技两大优势产业谋求经济的“赶超型”发展以及刺激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俄罗斯能源超级大国创新型经济【作者简介】关雪凌,1962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100872)随着俄罗斯经济转轨进程的稳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俄罗斯经济在经历了连续7年严重的危机之后呈现持续恢复性增长,融入世界经济的速度逐渐加快,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上升,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2007年,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高达8.1%。
固然,经济的高速增长向世界显示了俄罗斯经济已经走出危机并正在重新成长为“崛起中的大国”;但是,冷静地观察与研究之后,笔者认为俄经济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客观地把握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准确地预测俄罗斯经济的前景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增长的现状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济大致经历了急剧下降和稳定复苏两个阶段,即1991~1998年连续7年的经济衰退和1999年以来连续8年的恢复性增长,并以年均6.4%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的出色表现不仅对其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和对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引起了一些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的高度关注。
地理环境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地理环境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bf346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3.png)
地理环境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德国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以
下是地理环境对德国经济的几个重要条件:
1. 交通便利:德国位于欧洲中心地带,通过陆路、水路、空路
与周边国家紧密连接。
德国拥有发达的运输和基础设施网络,包括
高速公路、铁路、河流和运河等,这为货物的运输和贸易提供了便利,增进了国际贸易往来。
2. 丰富的物质资源:德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天然气、铁矿石和稀土等。
这些资源的充足供应为德国的制造业提供了
重要的基础。
此外,德国还拥有大片肥沃的农田,保证了农业的发
展和粮食供应。
3. 先进的科技和工程技术:德国以其卓越的科技和工程技术而
闻名于世。
德国工程师和科学家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且
创造了许多世界级的技术和发明。
这种科技和工程技术的创新为德
国的工业和制造业提供了竞争优势,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4. 教育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德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专家。
这些高素质的人才为德国的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5. 稳定的法治环境:德国有稳定的法治环境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保障了投资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法治环境的稳定和可靠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丰富的物质资源、先进的科技和工程技术、教育和研究机构的支持以及稳定的法治环境等重要条件。
这些条件的存在和发展使得德国经济能够持续繁荣和增长。
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
![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https://img.taocdn.com/s3/m/f11feb3f43323968011c92fd.png)
高二地理教学案《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编辑:高二地理时间:2014-11-21【教学目标】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城市和区域特征。
如何描述自然特征,分析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解读】1、利用经纬网、海陆轮廓考察局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2、关注某区域农业和工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预习作业】(限时20分钟)(参考地图册134-135页)认识俄罗斯一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两洲,面积平方公里,俄罗斯四分之三在亚洲,为何却是一个欧洲国家?。
二俄罗斯自然特征:1 地形:以、为主,地势:。
以西为平原,以东为山地,之间为。
2 气候:以为主,特征:,。
3 河、湖:①为欧洲最长河,水运便利。
②为北亚三条大河,冰期长,沿河多冻土。
③,世界最深湖,属于构造。
(你还学过哪些?)4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上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国家之一,而且大量出口。
①丰富的森林资源,多为林。
②矿产资源:在地图上找出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5农业生产不稳定,粮食需大量进口。
俄罗斯耕地面积大,粮食却需大量进口,原因是什么?。
6 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在上图中填出四大工业中心。
7交通和城市:以莫斯科为中心,以运输为主。
①为何亚洲部分三条大河航运不发达?②在上图中填出俄罗斯三大港口,其中受暖流影响大的是。
【课堂突破】1 读地图册134页“俄罗斯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俄罗斯一月平均气温分布有何特征?原因是什么?【英国】2 读图,图1为某国年降水分布图,图2、图3为该国小麦种植业与畜牧业分布图回答:①根据该国气候、地形判断:图2为 分布区,图3为 分布区, 判断理由是: 。
②图3东南部阴影区中有一片空白,可能是 用地。
【法国】图6是一区域地形图,该地区经济发达。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13分)(1)描述该区域的位置特征(3分)。
(2)概括该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
(2分)(3)我们在高一学过四种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你认为A 地区适合哪种? ,其农业生产的突出特征是 ,并从自然和人口两方面说明理由。
德国发展的地理政治困顿以及历史教训
![德国发展的地理政治困顿以及历史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de0d281b650e52ea55189856.png)
德国发展的地缘政治困顿以及历史教训目录前言:一、当今德国的地理位置及其所处的国际环境。
二、1618年-1990年德国地理位置和德国的国际环境三、德国所推行的外交政策四、 探讨德国崛起对新世纪中国的崛起意义,及我国应如何处理与纵多邻国的复杂关系,及崛起与世界和谐问题。
一、德国当前的国际环境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它周围有九个邻国: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 比利时、卢森堡 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 兰接壤。
他是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但是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这块被称为欧洲走廊的土地,一直就是整个欧洲的战场。
德意志人经常成为的欧洲列强的雇佣军,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
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乱的集体记忆,对德国人造成了深深的伤害,统一和强大,便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
德国现代的领土是在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中定型的,雅尔塔会议确定了战后欧洲政治版图,其中明确规定:苏联国界西移,波兰东部边界退至寇松线,原东普鲁士即奥得河以东划归波兰作为补偿。
德国被划为四块作为战胜大国的占领区,后来随着冷战的推进,西方大国占领的德国区合并组成联邦德国,首都波恩,原苏联占领的德国部分成立了民主德国,首都柏林。
而现在的领土就是在1990年合并以后领土的综合。
那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德国领土的变迁与发展。
20世纪初,《历史的地理枢纽》被出版,麦金德根据地缘政治特点把世界划分为“枢纽地区”、内新月形地区、外新月形地区。
枢纽地区是位于欧亚大陆的中部,那里地势平坦、西面与东欧平原相联。
他认为“枢纽地区”在中欧和东欧的地缘政治上的重要作用,它的核心就是: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陆心地带”;谁控制了“陆心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1他认识到新的世界属于欧洲,而德意志的地理位置就是那个“陆心地带”的核心部分,也因此,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这块被称为欧洲走廊的土地,一直就是整个欧洲的战场。
那么,在近几百年来德意志人追求国家统一与强大的曲折历程中,曾经上演了一些怎样的悲喜剧?那么我们就必须来看一下德国从17世纪以来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
对比英法两国,从地理的角度看法国经济发展
![对比英法两国,从地理的角度看法国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97feb6f59eef8c75fbfb395.png)
对比英法两国,从地理的角度看法国经济发展英国、法国和德国都位于欧洲西部,是欧盟重要的成员国。
三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相互临近,经济水平也不相上下,但近来大家对于英法德三国的综合实力争论颇多。
本篇文章将以辩证的观点,从地理的角度,剖析法国的经济发展,并对比英德两国,找出法国发展的优劣势。
一.农业分析1.自然地理背景1.1地理位置:法国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欧洲大陆西部,领土呈对称的六边形,三边临海。
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
是欧洲重要的海陆兼备的国家。
1.2地形地势:法国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向英吉利海峡倾斜,全国有4/5的领土是平原和丘陵。
山地大部分偏于东南和南部边缘地区,中部是中央高原,西部是丘陵、平原,北部是肥沃的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西南部是加龙平原。
总之,法国具有平原盆地占优势的地形,平原盆地面积广阔。
1.3气候:法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常年受温暖湿润的西风影响,再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冬季气温比较温和,降水年纪分配也比较均匀。
但是由于法国面积较大,不同地区气候差异明显:西部为典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受海洋影响小、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山地地区属高山气候。
1.4水文:法国水系丰富而完整,大部分发源于中央高原,向西北或东南两个海域入海,形成辐射状水系。
同时,在其众多的河流间有运河相通,形成便利的内河运输系统,为工农业发展提供极大便利。
2.农业发展状况总的来说,法国的农业发展条件在欧洲三国中是最优的:平原盆地面积辽阔,大部地区降水充足,法国平原地区土壤多为河流冲击而成、土层厚而肥沃,宜农作。
相对在法国的西部地区,盛行温带海洋性气候,晴天少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畜牧业;而在中东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发展种植业;在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光照充足,宜于种植水果等经济作物和花卉等园艺作物。
2.1农业的巨大发展二战之前,法国农产品极度匮乏,甚至依赖于殖民地进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德国与法国,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比较德国与法国,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一、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情况
答:(一)○1俄罗斯联邦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如煤、石油、天然气、泥炭、铁、锰、铜、铅、锌、镍、钴、钒、钛、铬的储量均名列世界前茅。
只有锡、钨、汞等金属资源储量较少,不能自给。
主要资源分布集中,有些大
型能源资源、矿物原料的分布相互接近,但是,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其中大部
分集中在国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而急需燃料、原料的西部(欧洲部分)地区
却感到资源不足、品种欠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也较齐全的乌拉尔地区,由
于长期开采已造成资源不足,开采难度愈来愈大。
上述情况势必造成远距离运
输,给交通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每年由东部地区运往西部地区的燃料都达
几亿标准吨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合理
分布。
俄罗斯自然资源的丰富还表现在:它拥有原苏联90%以上的森林面积和
水能资惊,70%的煤炭,80%的天然气,100%的磷灰石,60%的钾盐和大部
分铁矿石。
西伯利亚和远东是全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这里的森林面积
达5.03亿公顷,木材积蓄量达600多亿立方米。
还有大量的各种金属矿藏,
如铁、铜、镍、锌、锡、铝、霞石、金刚石、水银、镁、云母、铝、钨、金、
银等。
西伯利亚拥有大量的各种珍贵皮毛动物和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
远东海
域生物资源丰富,总量为2850万吨,其中鱼类资源2300万吨。
○2德国自然资源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
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 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2/3的初级能源需要进口。
德国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
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
中小企业多,工业结构布局均衡。
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
农业用地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
产品可
(一)自然环境
地形:德国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以平原为主,中部以山地为主,南部以高原为主;法国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平原丘陵为主,北部有盆地,南部有高原和山地。
气候:德国处于温湿的西风带,属于西欧海洋性与东欧大陆性气候间的过渡性气候。
西北部主要呈海洋性气候,夏季不热,冬季不冷。
东部和东南部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冬冷夏热;法国大部分为海洋性气候,东南部为地中海气候,由西向东海洋性逐渐减弱,东南部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植被:德国的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法国的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硬叶林为主;河流:法国与德国的河流走向基本相似,均由东南流向西北;自然资源:德国的煤、钾盐资源丰富,其他资源靠进口;
法国的煤严重不足,铁、铝土、铀矿丰富。
(二)社会经济状况:
○1德国的气候条件相对于俄国更利于农业的发展,德国受海洋影响较大,冬季温度相对俄罗斯更高,北部平原适于牧草的生长,主要有乳肉畜牧业,还有麦类、甜菜、马铃薯种植;中部高原山地蓄养乳牛,南部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且重视生物技术。
德国工业占绝对优势,重工业比重大,部门齐全,原料对外依赖大,西德各工业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 一些传统工业--钢铁, 造船,采煤,纺织工业现都成为夕阳工业,电子工业占全世界重要地位。
德国的经济发展在各地区发展相对平衡,服务业均匀分布在全国各地区,服务业较为发达。
○2法国的农业发达,是欧洲重要的农业出口国,畜牧业、耕作业、西南和地中海园艺发达。
法国工业较为发达,相对于德国现代化工业体系较为完整。
法国的经济水平与德国相当,服务业也均匀分布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