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08汉语国际教育金晶【内容摘要】禅宗作为佛教在中国发展衍生的本土宗派,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禅宗流传时间最长,且对中国文化和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用辩证的眼光评析禅宗一千多年来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禅宗佛教中国文化
佛教自汉代进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到初唐,终于出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宗派——禅宗。所谓禅宗的“禅”字虽然由梵文“禅那”(dhyāna)音译而来,意为“静虑”、“思维修”、“定慧均等”,也就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但二者之间的意义有很大差别。“禅那”指经由精神的集中而进入有层次冥想的过程,是佛教一种基本的修行方法,被称为三无漏学之一,也是大乘六波罗密之一。但是中国的禅宗所追求的并不是这种特定的修行方法,而是证悟到本性的一种状态,是对本体的领悟,或对自性的参证;冥想和思索,反而会失去禅的精神。
禅宗相传始于南北朝来中国的僧人菩提达摩,他在佛祖释迦牟尼“人皆可以成佛”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张“人皆有佛性,透过各自修行,即可获启发而成佛”,后另一僧人道生再进一步提出“顿悟成佛”说。唐朝初期六祖惠能承袭道生的“顿悟成佛说”,并将达摩的“修行”理念进一步整理,提出“心性本净,只要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的主张,禅宗初步形成系统和规模。唐朝中晚期禅宗开始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又从明朝中晚期开始逐渐衰落。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
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是佛教中国本土化的唯一宗派。五祖弘忍后分南宗、北宗两派。北宗主拂尘看净之渐修,南宗主张顿悟而即身成佛。
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因而从各方面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有积极意义的,也不乏消极影响。时至今日,即便禅宗作为佛学宗派已渐渐衰落,但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地位不可磨灭。
一、对佛教发展的影响
西汉末年,佛教最先由印度传入中国;东汉开始在封建统治阶层中开始流传。佛教宣扬“人死精神不灭”、因果报应、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言、不饮酒、慈悲为本、行善修道等教义。此时,佛教只是君王士大夫的新鲜消遣;连年战乱使普通民众生活于水生火热,日子过得朝不保夕,印度佛教的那些教义对他们没有实际的意义和实现的可能,因而在民间的流传度不高。
佛教的传播者意识到佛教要想在中国扎根发展,就必须与中国国情相适应,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糅合。频繁的战乱,窘迫的生活,乱世中难以改变现实的无力感使得人民急需精神上的逃避和慰藉,宗教的普及便有了基数庞大的需求。而另一方面,统治者也渐渐意识到,他们手中的这一消遣可以用来作为巩固统治地位、麻痹人民的政治工具。内外因共同作用之下,佛教一枝独秀,乘势而起,成为维护中央政权,传播封建伦理纲常的思想工具之一。然而唐中期以后,地方割据,局势混乱,寺院经济衰落,僧尼纷纷还俗,佛教各宗派也纷纷衰落,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岌岌可危。然而,禅宗应势制定自给自足的僧规,争取到生存主动权,度过了这一难关,保存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承和发扬。
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读经、坐禅等一类传统佛教的觉悟或成
佛方式,并不能真正达到佛教的最高目的,而教化教徒们从自己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中去追求。正如慧能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种顿悟的思想,使教徒的精神追求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更关键的是,禅宗不拘一格的修行方式,方便普通民众把握和操作,使信佛和修佛不再成为统治阶层的专利,因而迅速成为被大众所接受的宗派,佛教也一跃成为中国信奉人口最多的第一大宗教。因此,禅宗对于佛教在中国特殊时期的存活和继而空前发展普及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禅宗的开发自性和即心即佛的思想是宋以后儒家理学思想的源头,对于中国哲学思想有重大影响。周敦颐、朱熹、程颐、程颢、陆九渊、王守仁等大家都从禅宗中汲取营养,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尤其是明代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就是从禅宗脱胎而来的。禅宗与道教的思想沟通更为明显。禅师的最明显的特质是在于强调内心的自证,这种自证,和庄子的坐忘、心斋和朝彻是如出一辙的。道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吸收了禅宗中顿悟的思维方式。明代以后,亦佛亦道的思想在整个社会中盛行。禅宗崇尚实践,勇于革新的精神,对中国两千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三、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禅宗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的作用,对文化形态、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方面影响很深,在中国文化史中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印记。首先是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中国一直有“学诗浑如学参禅”的说法。艺术的创作产生都需要灵感,需要来自精神体验上的顿悟,这与禅宗所说的自性而生的顿悟学说有共通之处。提倡不拘一格的创作态度,依循直观直觉的审美标准,追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