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图形的运动练习课

第4课时  图形的运动练习课
第4课时  图形的运动练习课

第4课时图形的运动练习课

学习内容教材第88页相关内容。编写人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平移、旋转等现象,并对本单元内容有一个系

统的回顾和梳理。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

用价值。

重难点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

1、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图形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异同点?

2、你认为在描述旋转时要说出哪些要素?

3、解决图形的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合作互助学习】

全班展示独立自主学习中有争议的问题,小组轮流展示、补充或置疑,组与

组之间、师生之间问疑答难并给予正确评价。

【展示引导学习】

1、利用图中的七巧板或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摆出一个图形。

2、请你用右图在方格纸中拼出

熊猫头像,并说一说你的操作过程。

【评价提升学习】

1、根据前三幅图找出规律,完成第四幅图。

2、看下图填空。

图形①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②是以点()为中心

旋转的;图形③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3、按要求绘制图案。

M N

(1)将图形A向右平移12格,得到图形D。

(2)以直线MN为对称轴作图形B的对称图形 E,再将图形E向右平移7格,得到图形F。

(3)将图形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G,再将图形G向上平移1格,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H。

(4)观察图形D、F、H组成的图案,并给图案取一个合适的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图形的运动

图形的运动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4、下面各图形中()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五、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六、下面哪幅图是由图(1)平移得到的?写在。 七、分别画出向右平移10格和向下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八、在方格里画出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 九、计算 5.8+2.47+7.53 81.52-60.25-0.75 47.23+72.29-27.23

9.05+5.9+0.95+4.1 6.36-4.8-1.2 4.36+0.86-0.56 26.8+(5.36-3.95) 24.36-(18.08-13.95) 1-0.68+0.32 5.63 + 2.3﹣2.63 15. 76 ﹣(4.7 + 5.76) 60﹣ 5.38﹣4.62 100﹣28.4﹣1.6 88.26﹣27.26﹣8.26﹣12.74 九、解决问题 1、在下面的图形中作一条线段,(1)把图1分成是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2)把图2分成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1) 2、把边长分别是5厘米、4厘米、3厘米和2厘米的4个正方形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行(如图),排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教案1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画、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重点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情景导入】 师:出示对折后的图形:根据看到的一半的图形,你能猜出完整的图是什么吗?(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圆形、一片树叶、一只蝴蝶) 师:把对折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生:让学生试着画出另一半,然后打开验证。 师:(1)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这些图形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再图中指出。 (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左边和右边完全相同的? 生: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折痕把左右两边平分,从对折中可以知道两边完全一样。 【新课讲授】 1.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师: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板书: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认识对称轴,体会“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这一内涵,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教学例1:出示课本中松树图 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松树”图案是轴对称图形。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如果沿虚线折叠,会出现什么情况?(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虚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由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轴对称图形不是简单地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 (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说说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尝试概括轴对称的性质。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课堂作业】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 第一课时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1年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们理解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们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 (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探究新知】 1、教师用课件演示讲授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

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2、学生回答后板书旋转运动的三要素: (1)旋转点 (2)旋转方向 (3)旋转度数 【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上做做一做的练习和课本练习二十一的练习加强学生们对旋转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老师对题加强了学生们对今天学习内容的掌握。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课题:图形的运动 ●教学内容:第82页《轴对称(1)》上课日期 主备人刘喜英●共 4 课时●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 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 3、在活动中欣赏图形的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 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自我修改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3、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深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轴对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它的对称轴在哪?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组织学生比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反馈时,教师重点说明: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A’重合。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对应点。 师: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吗?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教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探究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你能简要概述一下上面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吗? 学生: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轴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轴对称图形,通过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唤起学生已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生活经验,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复习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并通过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例1是借助方格图,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例2是在方格纸上,让学生根据对称轴探索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也就是在方格纸上补全五角星。例2是利用例1的知识解决问题。即先找到图上每条线段的端点,再借助对称轴,找到这些点的对称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称点,也可以画出一个对应点就连一条线,最后顺次连成图形,从而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通过补全轴对称图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即距离)相等。 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精灵的提问,帮助学生梳理补全的过程,总结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 学情分析 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知道将一张纸对折后画一画、剪一剪得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本课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着重从“对称轴的认识、不同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情况区分、利用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这些方面来展开教学。 采用直观教具辅助,以引导发现为主,再利用设疑激趣法、讨论法等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过程地参与教学的每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图形的运动 三 》教案

《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难点: 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舞蹈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旋转的内容(板课题) (一)、认识旋转 1.出示例1、(课件出示旋转地钟面) 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 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的现象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多媒体动画板示) (1)师:以上几种旋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师:它们哪里转动了?比如:荡秋千哪转动了?挡车杆呢?---

(3)假如,我们把荡秋千的踏板看作是一个点、汽车的刮水器看作一条线段、风车的风叶看作是个四边形或三角形。那么它们的转动又会是怎么样子呢?(生观察图形:点、线段、三角形的旋转演示回答问题) 强调像点、线段、三角形这样子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旋转 3、尝试给旋转下定义。 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旋转了吗?(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认识尝试说说) (二)结合生活,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三角形动画旋转演示) 师:当图形旋转时,这个定点可以在旋转图形的哪个位置? 2旋转方向 师:旋转的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用挡车杆的关和开来演示) 3旋转角度(用时针转动角度的大小演示) 师:①.当指针旋转了90°时,指针指向了哪里? ②.当指针旋转了180°时,指针又指向了哪里? (三)拓展应用: 课后做一做 (四)总结: 展示旋转大楼视频激发学生再学习旋转的兴趣?并说明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教材85页3、4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难点: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好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测试题(答案解析)(1)

(好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测试题(答案解析) (1)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移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B. 平移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C. 平移只改变物体的位置 2.下面()选项正确表述了从图1平移到图2的过程。 A. 图1向下平移8个格,再向右平移7个格 B. 图1向右平移7个格,再向下平移6个格 C. 图1向下平移3个格,再向右平移5个格 D. 图1向下平移6个格,再向右平移5个格 3.下列汉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明 B. 开 C. 旦 4.把一个三角形像下图这样折一折,可以知道()。 A. ∠2=∠3,∠1=∠3,所以∠1=∠2 B. 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C. 这个三角形有两条对称轴 D. 无法判断 5.下列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6.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 A. 长方形 B. 圆 C. 等边三角形 D. 平行四边形7.下面的英文字母,()不是轴对称图形. A. Q B. M C. T 8.这个图案是从( )纸张上剪下来的。

A. B. C. D. 9.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长方形 B. 圆形 C. 平行四边形 D. 等腰梯形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B. 两条平行线间可以画无数条垂直线段 C. 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D. 成成画了一条直线长6厘米 11.下面图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长方形 B. 梯形 C. 等边三角形 12.如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若将图中阴影部分的圆形或月牙形去掉,可以得到一些新图形,则得到的新图形仍然是轴对称图形的共有()个. A. 5 B. 6 C. 7 D. 8 二、填空题 13.要画出某一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必须知道________和________ 14.如图中把阴影部分的三角形向右平移________厘米,可以使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15.轴对称图形沿着________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16.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________,都是________°,等边三角形又叫________三角形,它是________图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17.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又叫________三角形。它是特殊的________三角形,也是________图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18.在0-9这十个数中,是轴对称图形有________ 19.物体平移后________不变,改变的是________。 20.如图,一只蚂蚁从A点沿阶梯爬到B点,共要走________m。 三、解答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图形的运动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形,这条直线就是()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7------------ . / ------------ 7 / \ / \ / / / \ L ------------------- A z------------- f A B C 3、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4、下面各图形中()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图形的运动 )图五、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O”

()()()() () (1) (2) ⑶⑷C5) ⑹ 九、计算 5.8+2.47+7.53 81.52-60.25-0.75 47.23+72.29-27.23 六、下面哪幅图是由图(1)平移得到的?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8+(5.36-3.95)24.36-(18.08-13.95)1-0.68+0.32 5.63 + 2.3 - 2.6315. 76 - (4.7 + 5.76)60 - 5.38 - 4.62 100- 28.4 - 1.688.26 - 27.26 - 8.26 - 12.74 九、解决问题 1、在下面的图形中作一条线段, 一 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1) 2、把边长分别是5厘米、4厘米、3厘米和2厘米的4个正方形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行(如图),排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3、四个周长为17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如右图所示,求大长方形的周长。 9.05+5.9+0.95+4.1 6.36-4.8-1.2 4.36+0.86-0.56 1)把图1分成是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2)把图2分成是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3 图形的运动(一)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

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图形的运动知识点归纳以及练习题

精品文档 1.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的两部分的大小相等,形状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3)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①确定已知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交点,端点等 ②数出或量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描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④按照已知那一般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赌赢点,把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 练习: 1.画对称轴 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画对称轴时要注意,该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就画出来几条

补全轴对称图形2. 3.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的面积和梯形梯形GH处,边落在使 4.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叠,BCFE折痕为,AGHDGHEF 20cm25cm分别是2和2,原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平移 (1)平移的含义 一个简单的物体按照一定的方向(向上或向下或向左或向右)和距离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个构成叫做平移 平移后的图形与平移前的图形大小相等,形状相同,只是所在位置发生了变化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①要确定平移的图形的关键的点 ②确定平移的方向和长度 ③描出关键定平移后的对应点,按照已知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即可画出平移后的图形(3)通过切割---平移---填补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7个格的图形分别画出将图形向上平移四个格,再向右平移1.12个格,最后向下平移 求下列图形的面积:2.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个格,在向下平移画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并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向左平移163. 个格后得到的图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知识点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知识点 一、轴对称 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直线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3、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都是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轴对称是指2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指1个图形的两部分。 4、在轴对称图形的中,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5、画简单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①找出已知图形的几个关键点 ②然后根据各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点,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③最后按照已知图形的形状顺序连接各对称点,就画出了所有图形的另一半 6、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把这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看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否完全重合,能够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不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7、会画已知图形的对称轴,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8、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只有一条,有的则存在多条。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线段有1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圆环有无数条,半圆环有一条。 二、平移 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平移现象,例如:缆车、观光梯、推拉门等) 2.性质 (1)平移前后图形全等; (2)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平移的作图步骤和方法: (1)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找出构成图形的对应点 (3)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离平移各个对应点 (4)连接所作的各个对应点,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图形的运动(含答案)人教版

图形的运动 一、轴对称 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直线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 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3、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都是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轴对称是指2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 指1个图形的两部分。 4、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5、画简单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找出已知图形的几个关键点 (2)然后根据各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点,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3)最后按照已知图形的形状顺序连接各对称点,就画出了所有图形的另一半。6、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把这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看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否完全重合,能够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不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7、会画已知图形的对称轴,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8、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只有一条,有的则存在多条。 二、平移 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

平移。 2、性质 (1)平移前后图形全等 (2)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平移的作图步骤和方法: (1)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离平移各个对应点 (3)连接所作的各个对应点,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知识点一: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直线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例一: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括号里画“√” 练习一: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 练习二: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正方形 B、圆 C、长方形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83页的例1,84页例2,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中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2.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1.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2.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用幻灯片演示:(1) 风车;(2)交通起降杆;(3)秋千 的转动。

提问:仔细观察,你还记得这是数学中的什么现象吗?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三)旋转 2.由生活中的一些旋转现象总结出旋转的方向: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一、教学例1。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要求:完成学习单上的问题.并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演示:生独立完成例1后汇报结果时教师随机演示课件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3.课件出示83页“做一做” 4.课件出示练习二十一2、3题 二、教学例2。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第二小节对于平移的再认识。每个小节都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小节由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补全轴对称图形组成;第二个小节是由画平移后的图形和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组成。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运动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单元教学安排: 《轴对称》 2课时 《平移》 1课时 《利用平移解决问题》 1课时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页《轴对称(1)》。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 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 3、在活动中欣赏图形的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3、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深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轴对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它的对称轴在哪?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 组织学生比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反馈时,教师重点说明: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A’重合。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对应点。 师: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吗? 学生完成后反馈。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①数一数,看看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有什么特点。 ②画一画,连接每组对应点,看看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反馈小结: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板书)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发散 完成练习二十第3、5题。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互动后总结: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了轴对称,知道了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五)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第1题。

【必做】新版(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图形的运动(二)

7 图形的运动(二) 一、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将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射线、线段都不能称为图形的对称............... 轴。.. 2.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 等。 3.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重合。 4.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定点..:确定已知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 (2)数格.. :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描点..: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描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4)连线..:按照已知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对应点,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 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注意:(.1.).轴对称图形中连接对应点的线段一定垂直于对....................称轴..,.并被对称轴平分。........ (.2.).轴对称图形被对称轴分成的两部分...............,.沿对称轴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二、平移 1.平移的意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一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 2.平移的特点.....:.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物体的......位置。... 3.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易错题: 判断:正方形的对角线是它的对称轴。() 分析:此题错在没有明确 对称轴的意义。正方形的对角 线是一条线段,不能称为对称 轴。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才是正 方形的对称轴。 正确答案:? 巧记 关键点,找端点, 点轴距离数格算。 细心找准对称点, 有序连点图形现。 易错题: 画出图中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后的图形。 错误答案: 分析:平移3格不是指原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之间的 空格是3格,而是指原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对应点或对应线段之间的距离是3格。 正确答案:

四年级下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检测卷(答案解析)

四年级下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检测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汉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中 B. 林 C. 里 2.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下面的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 A. 1 B. 2 C. 3 D. 4 4.一张长方形纸沿同一方向对折两次后展开,折痕() A. 可能互相平行 B. 一定互相平行 C. 一定互相垂直 D. 可能互相垂直 5.下列字母全部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A B C B. G H F C. E C H 6.下面的英文字母,()不是轴对称图形. A. Q B. M C. T 7.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心形的一半,把它沿边缘线剪下来,能剪出( )个完整的心形。 A. 1 B. 2 C. 4 8.下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9.如右图,若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2格得到三角形A′B′C′,则新图形中顶点A′(点A平移后对应的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 (5,1) B. (1,1) C. (7,1) D. (3,3)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B. 平移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C. 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D. 长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11.铅笔平移后的线条是()的。 A. 互相平行 B. 不平行 C. 互相垂直 12.下面哪些图案不能通过平移得到?() A. B. C. 二、填空题 13.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和________,只改变图形的________ 14.在平行四边形、圆、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线段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对称轴最多的是________. 15.填一填 (1)梯形向________平移了________格。 (2)正方形向________平移了________格。 16.阴影部分向左移动________厘米,就可以使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17.物体平移后________不变,改变的是________。 18.在所学的图形中,________有1条对称轴,________没有对称轴。 19.一个图形平移以后,________变了,________没有变。 20.小船向________平移了________格;小鱼向________平移了________格.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图形的运动(二)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共安排了三次,“图形的运动(二)”是第二次学习这一内容,主要是对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是在第一学段整体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第二小节对于平移的再认识。每个小节都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小节由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补全轴对称图形组成;第二个小节是由画平移后的图形和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组成。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运动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 1.关注知识形成过程,把握核心内容。 2.借助“方格图”学习轴对称和平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设计活动,重视数学思考。 课时安排 约3课时。 教案A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材第82~83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精品文档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会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3.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轴对称图片: 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教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新课教学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1.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教师: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 精品文档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一、单元教学内容 图形的运动(二)P82——P89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探索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变换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运用轴对称或平移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并运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知道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知道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 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

第1课时轴对称 一、教学内容:轴对称P82——P83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3、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深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轴对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它的对称轴在哪?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7 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龙湾区状元第二小学数学学科单元备课稿班级:四(2)、(3)备课人:周舒 单元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课时数3课时 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共安排了三次,“图形的运动(二)”是第二次学习这一内容,主要是对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是在第一学段整体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第二小节对于平移的再认识。每个小节都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小节由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补全轴对称图形组成;第二个小节是由画平移后的图形和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组成。编排如下图: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运动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根据轴对称补全对称图形。 3.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4.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

龙湾区状元第二小学数学学科备课稿 班级: 四(2)、(3) 备课人: 周舒 课题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P82-85 课型 新授课 课时目 标 1.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3.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 核心任务 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怎样? 你能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吗?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昨天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新知 1.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