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规划》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3、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了实行总量控制而采用的
一系列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为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
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而设的支持性、保证性指标。
相关性指标——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选出的
和环境规划密切相关的指标。
特别注意:区别环境质量指标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通过评价,可以:
(1)了解区域环境特点和环境承载力; (2)找出环境中现存的问题; (3)确定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
(一)环境调查与环境信息采集
① 先前的环境规划、 计划及其基础资料
②统计部门历年的统计资料(包 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③ 有关部门的规划和 背景资料
1、环境信息采集
环境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贯 穿规划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 是规划的重要支持系统之一。
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2、常用预测方法选择
(1)定性预测技术 常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如专家调查法、历史回顾法和列表定性直观预测等。 这类技术方法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对分析复杂、交叉和宏观问题十分有 效。
(2)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技术 以运筹学、系统论、控制论、系统动态仿真和统计学为基础,对于定量分析环境演变,描述 经济社会与环境相关关系比较有效。 常用方法有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等。
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下限值; 目标导向型预测(理想型):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上限值; 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性预测):是预测的主要类型,也是规划决策的主要
依据。
(四)环境预测的内容
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3、环境污染预测 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5、生态环境预测
环境规划的内容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第一节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一、环境规划的目标(一)环境规划目标的概念环境规划的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二)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1、具有普通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环境规划目标必须有时间限定和空间约束,可以计量并能反映客观实际。
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环境规划目标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综合平衡,保障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可实施性主要指技术经济条件的可达性以及目标本身的时空可分解性,便于管理、监督、检查和实行。
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目标应能满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保障人们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环境质量;同时应考虑技术进步因素,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1、按管理层次划分(1)宏观目标:总体上的规定(2)详细目标:具体的规定2、按规划内容划分(1)环境质量目标:依据不同的地域或者功能区而不同,其由一系列表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来实现。
(2)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主要由工业或者行业污染控制目标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构成。
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质上是以功能区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目标,即把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功能区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多余的部份即作为削减目标或者削减量,削减目标是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的主要组成部份和具体体现。
3、按规划目的划分(1)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在规划期内要把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包括各项质量指标和污染管理指标。
(2)生态保护目标:包括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规划目标,同时还有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的规划目标。
(3)环境管理目标:包括组织、协调、监督等管理目标,同时还包括实施环境规划,执行各项环境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管理目标。
4、按规划时间划分(1)短期:即年度计划,目标要准确、具体、定量、可操作;(2)中期: 5〜10 年,包含具体的定量或者定性目标;(3)长期: 10 年以上,主要是战略意义的宏观要求。
3 环境规划的内容
3.1.2.3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1)环境质量指标 ---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了实行总量控制而采用的 一系列指标---表3-1,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是为环境 质量指标服务的。 (3)环境规划措施和管理指标---为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 标和环境质量指标而设的支持性、保证性指标。 (4)相关性指标---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搬来的和 环境规划密切相关的指标。 ――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
3.3 环境功能区划
3.3.1 含义 P65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 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 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 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 理划分。
3.3 环境功能区划
功能区: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 域或环境单元。 综合性功能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也划分功能区,环 境功能区往往与其是重合的---综合性功能区 ①不同的经济社会功能区有不同的环境问题; ②许多自然环境的差异已体现在社会经济功能 区划之中; ③综合性功能区方便管理。
3.4.1.1
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1)设计的原则 P69 善用信息,紧指目标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根本途经 ――污染来之于资源的浪费,生态破坏来之 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的政策法规 ---否则不合法,难实施
3.1.2 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3.1.2.1 概念 环境规划研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 ---直接反映环境、经济、社会现象,并描述环 境规划内容(目标、措施、管理)的指标。 ***环境调查\环境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环境目 标\规划实施 ---不仅仅用于规划目标.
3.1.2 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3 环境规划的内容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气候、水文、植被、
地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及生态环境 (特别是生态敏感区或生态脆弱区)等。在自 然环境现状调查基础上,完成区域自然环境 质量评价。自然环境评价主要为环境区划和 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服务。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3、污染评价
在对人口、资源优势和利用状况、 产业结构与布局、经济规模及科技情 况等社会调查基础上,开展包括生产 力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现 状分析、社会人口状况分析、社会意 识状况分析等内容的区域社会环境现 状评价。
2)技术力量分析
环境管理技术—协调、监督、管理 污染防治技术—采用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 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是否具有环境管理、污染治
理技术人才
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
调查核实现有削减能力 分析潜在削减能力—加强管理、增加设施
4)其他分析
环保意识分析—环保意识高则规划容易实现 法规的执行情况—是否有法不依
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 目标导向型(理想型 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性预测
(四)环境预测的内容
2、环境容量 和资源预测
1、社会发展 和经济发展预测
Text1
Text2
5、生态环境预测
Text5
3、环境污染预测
Text3
Text4
4、环境治理和投 资预测
1、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预测
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其他要素因 时因地确定。经济发展预测要注意经济社会与环 境各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 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工业 总产值预测,同时对经济布局与结构、交通和其 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作必要的预测与分析。经济 发展预测要注重选用社会和经济部门(特别是计 划部门)的资料和结论。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1PPT课件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内容
设置恰当的环境目标及指标体系 实施合理的环境评价与预测 制定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
3
内容
环境规划目标是通过环境指标体系表征的; 环境指标体系是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环境因素构成的环境
这类指标有的由环保部门规划与管理,有的则属于 城市总体规划。
但这类指标的完成与否同环境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 因而将其列入环境规划中。
19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三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4、相关性指标
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 三类。
相关指标大都包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都与环境指标有密切的联系,对环境质量有深刻影 响,但又是环境规划所包容不了的。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 和生活环境(如安静)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 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
环境质量指标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其 他指标的确定都是围绕完成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的。
17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三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系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 容量来确定,其中又有容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 制两种。
系统的整体反映; 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拙上,运用数学方法,时
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 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 的信息、资料 、
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 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动 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环境功能区是指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 境单元。
第三章_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①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②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④坚持污染防治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 实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 ⑤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的原则;
⑥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⑦坚持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6.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 计算各种疾病率(死亡率)与环境质量系数之间 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性。 7 建立环境污染计算模式 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室内模拟实验,确定模 式中的参数,建立符合评价区情况的计算模式。 8.环境预测研究 将未来工业设计数据、工业治理设计参数带人模 式。研究随工业发展和“三废”治理,环境污染 的未来变化趋势。
二、环境规划工作程序
(一)规划的编制
1、接受任务与组织规划编制
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代表同级政府下达编制规划的任 务,提出主要要求、时间进度,下一级环境保护部门代表 同级政府组织规划编制组,编制工作计划和规划大纲。也 可以由政府下达编制规划的任务,同级环境保护部门组织 规划编制组。规划编制组一般分为领导组、协调组和技术 组,人员由通晓规划对象的专家以及有关规划、计划管理 部门的人员组成;由对规划地域或领域具有决策权和协调 能力的部门领导人担任指导。工作程序见图6—1。
②召开专家和管理干部座谈会, 请他们撰 写有关资料或通过信函调查采集信息; ⑤设立规划研究课题, 委托科研单位进行关 键问题的研究或关键数 据的测试、核算等。
③吸收与环境规划有关部门的干部和 专家参与环境规划编制;
(二)环境评价的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气候、水文、植被、 地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及生态环境 (特别是生态敏感区或生态脆弱区)等。在自 然环境现状调查基础上,完成区域自然环境 质量评价。自然环境评价主要为环境区划和 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服务。
环境规划学重要概念
环境规划学重要概念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1 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A 环境保护投资分析,逐项计算完成各项指标所需资金,在留有余地的前提情况下得出一个总投资预算,同时,考虑环境保护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B 技术力量分析(1)环境管理技术;(2)污染防治技术;(3)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C 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对规划区污染负荷削减能力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环境目标能否实现。
一现有的削减能力,二潜在的削减能力。
D 其他分析,政治,经济,群众,执法管理部门,综合分析。
2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原则:概念: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主要指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
3 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警告性预测;目标导向性预测(理想型);规划协调性预测(对策性);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4 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合理划分。
是为了合理布局,其次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再者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基本内容: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试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
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在各功能区内,根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物流和环境信息流;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5 综合环境规划与部门环境规划的区别: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是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部门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
第3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2)PPT课件
1
主要内容: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 空间结构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生态学
2
第一节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一 、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 (一)环境系统 Ø 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各种大气组成物
质、水、土壤、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生存 所处的近地空间与各种人工构筑物,它 们分别构成 了大气环境 、水环境 、土 壤环境 以及城市环境等要素子系统。
10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 人地系统 人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人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 人地系统持续发展理论
11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
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并满足当代人需求 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 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 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 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4
(二)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关系 环境系统是环境规划的对象之一;
---环境规划目的是协调环境和社会经济发 展关系 环境规划关注的是环境系统和人类社会 的相互作用(功能之一)
5
二、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 1、环境承载力
承载力:某一自然环境所能容纳的生物数目之最 高限度。(远东英汉大辞典)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 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区域性;时序性;可变 性;可调控性;客观性。
8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联系:
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环境容量反映 的是环境功能作用的外部性;环境承载力反 映的是环境功能作用的内部性。 环境承载力是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环境对 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的最大支持,必须是建立 在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即环境容量基础 之上的。所以环境承载力也可以定义为区域 环境以最大的环境容量支持区域社会经济发 展的承载能力。
第三章 环境规划内容
环境规划指标类别与内容
2、水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 工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新鲜水用量 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总量、外排量;生活废水总量 工业废水处理量、处理率、达标率,处理回用量和回用 率 外排工业废水达标量、达标率 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 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 废水中污染物( COD、BOD、重金属)的产生量、排放 量、去除量 3、工业固体废物宏观控制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置量和处置率;堆存量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综合利用率 有害废物产生量、处置量、处置率
1. 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2. 技术力量分析
① 环境管理技术
② 污染防治技术(eg 清洁生产) ③ 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 3. 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现有、潜在) 4. 其他分析(公民素质、影响措施、控制对策等)
9
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内容、要素特征和数量的表述。
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
环境规划指标类别与内容
3、噪声 区域噪声平均值和达标率 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声级和达标率 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1、大气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 大气污染物( SO2、烟尘、工业粉尘、 NO2)排 放总量;燃烧废气排放量、消烟除尘量;工艺 废气排放量、处理量;工业废气处理量、处理 率;新增废气处理能力 大气污染物( SO2、烟尘、工业粉尘、 NO2)去 除量(回收量)和去除率(回收率) 锅炉数量、达标量、达标率、窑炉数量、达标 量、达标率 汽车数量、耗油量、NO2排放量
3、重点污染源治理
4、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22
环境规划指标类别与内容
5、投资 环保投资总额占国民收入的百分数
第三章(环境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 基准HJ/T 25-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 地环境要求GB/18407.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 地环境要求GB/T 18407.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GB/T 19525.2-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标准HJ/T 332-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 准HJ/T 333-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 质量评价标准(暂行) HJ/T 350- 2007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与技术方法
第一节 环境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
一、环境规划的目标
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国家、城市 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 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具备时间性、空间性、计量性 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协调(社会经济决定性或环境目标决定性 ) 先进性和可实施性
(3)污染源调查
这里污染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A、工业污染源调查 工业污染源调查主要包括以下8方 面的内容:
①企业概况:企业名称、位置、所有制性质、占地面积、职工 总数及构成、工厂规模、投产时间、产品种类、产量、产值、 生产水平、企业环保机构等; ②生产工艺: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工艺水平、设备水平、生 产中的污染产生环节; ③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原材料和燃料的种类、产地、成分、消 耗量、单耗、资源利用率、电耗、供水量、供水类型、水的循 环率和重复利用率等;
⑧污染危害调查:污染对人体、生物和生态系统工程影响调 查。
环境规划的内容
规划一般分析
规划缺陷分析
规划组织分析 层次结构 组织效能 规划分析
规划的组织失效 认识上的缺陷、利益 上的差别、 表决悖论 与资源的过剩或不足
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的判据
环境效应强度 大小 短期/长期,可恢复/ 不可恢复 直接的/间接的
环境受体敏 感性 类型 数量 耐受能力
规划的环境 影响识别
第二节 环境评价和预测
二 、环境预测
1、概念: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 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2、作用
——环境管理的各项职能:决策、计划、指挥、协调、监督等等,要求人们提高科学性,减少
盲目性,而环境预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和要前提。 ——环境预测是决策和计划的科学前提。 ——预测是执行指律、协调、控制、监督职能的依据,是提高“三效益”的必要保证。 3、依据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发展 目标) ——规划区的环境质量评价 ——村镇、城市发展战略、建设发展规划、交通运输、市政设施规划等
方式及其各信息的特点规律。
(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经济因素&区域内相关的社会因素
3 .污染评价
(1)区域相关的经济现状区域相关的经济因素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根据污染类型,进行单项评价,按污染 自然环境评价主要为环境区划和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服务。一般应包括区域自然环境 主要是指与环境规划内容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那部分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影 物排放总量排队,由此确定评价区内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污染评价还应酌情 现状、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噪声污染现状和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响着区域环境质量的状况。所以,在进行区域环境规划时,需要考虑这些相关的经济 包括乡镇企业污染评价和生活及面源污染分析等。 发展状况。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发展水平。 (2)区域内相关的社会因素 主要是社会人口状况的分析和社会意识状况的分析。另外,还包括社会制度和体 制 、体育等社会概况,并分析对区域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例:《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一、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
有利于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优化农业 生产力布局
有利于构建区域主导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 济基础
有利于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满足市场多样化 需求
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广泛参与国际竞争。将 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出口竞争优势
区域规划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一)区域规划的方法 1、系统法 2、传统综合法 3、比较法 4、数学模型法
(二)区域规划的程序
1、区域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 2、确定区域发展目标 3、区域发展的课题与对策研究 4、规划方案设计 5、规划方案评估△ 6、报批定案 7、实施阶段
第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生态规划的步骤与内容、生态评价、生态
适宜性分析、生态关系规划与调控、区域 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规划、生态住宅区环 境要素分析、生态住宅区环境规划设计原 则、生态住宅区环境规划设计内容 。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是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而提出的新课题。在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环境 规划已经成为保证城市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对城市的现状和历史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可 进行10项研究。
研究区域产业结构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
一是各产业之间数量比例关系
二是各产业之间关联方式
(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轻工业化——重工业化——深加工化——技术集约化
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演变 科技发展推动产业结构演变 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引起产业结构演变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特性
中部和西部
我国区域规划工作的努力方向:
1、加强规划立法,使区域规划走向法制轨道;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3章: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内容
案例: 案例:苹果公司承认中国员工 因污染致残
IT行业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对苹果境保护、 应链职业安全、供应链环境保护、供应 链员工权益和尊严提出质疑, 链员工权益和尊严提出质疑,敦促苹果 公司公布供应链信息。2011年 15号 公司公布供应链信息。2011年2月15号, 苹果公司首次做出回应。 苹果公司首次做出回应。苹果公司公布 的这份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长达20几页, 20几页 的这份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长达20几页, 并对正己烷的使用进行说明。 并对正己烷的使用进行说明。
二、环境管理的对象
政府行为 企业行为 公众行为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内容
1、从环境管理的领域来划分 要素环境管理: ( 1 ) 要素环境管理 : 管理环境要素的 环境质量 产业环境管理: ( 2 ) 产业环境管理 : 管理产业活动对 环境的影响 (3)区域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内容
2、从管理的对象来划分 (1) 对政府行为的环境管理 (2) 对企业行为的环境管理 (3) 对公众行为的环境管理
业 为
政府行为是总 的国家的管理 行为, 行为,诸如制 定政策、法律、 定政策、法律、 法令、 法令、发展规 划并组织实施 等
为
为
众 为
公众行为则是指公众在 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 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 居家休闲、 居家休闲、旅游等方面 的行为。 的行为。
1、政府 、政府——环境管理中的主导力 环境管理中的主导力 量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内容
3、 按环境物质流动划分 、 环境物质流动划分 1) (1)自然资源环境管理 (2)产业环境管理 ) (3)废弃物环境管理 ) (4)区域环境管理 )
本章重点 理解环境管理的主体和管 理对象 了解环境管理的内容
第三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9
(二)环境承载力
1.基本概念
环境承载量: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 作用量。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 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环境承载量的极限值)。
10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一级标准 年平均 日平均 20 50
浓度限值 二级标准 60 150 三级标准 100 250
经济效益原理
总效益 = 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 + 环境效益 因此,可以构成这样一个问题。即在保证环境 目标(环境质量)或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 使所有效益和损失的总和为最大,这就是环境规划 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构成环境规划管理的最优化模型:
目标函数:Max /Min Z = f (x)
约束变量:G (x) ≥ B
工业生态学是人类在经济、文化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
下,有目的、合理地去探索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要求不是孤立而是协调地看待产业系统与其周围环境的 关系。
“工业”的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人类的各种活动,其 研究范围不仅仅局限在一个企业的围墙之内,而是扩展 到人类生存和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各种影响,包括社会对 资源的利用,成为循环经济理论产生的基础。
实施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确保总量控制计划和排污许可证总量核定的合理性 和科学性。
二是可以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提供决策依 据,引导经济发展方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7
3.总量控制的分类
(1)容量总量控制
基于受纳水体中的污染物不超过水质标准所允许的排放限额。
(2)目标总量控制
18
丹 麦 卡 伦 堡 生 态 工 业 园 工 业 共 生 体 19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定义(名词解释):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实施主要以为主导。
3.实质:一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科学决策活动。
4.环境规划的内涵(简答题)环境规划的对象是:“”复合生态系统(必考)环境规划的任务(目的)是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环境规划的依据是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环境规划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作出的综合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5.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的投资获取的环境效益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6.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7.环境规划的类型:按时间分:(必考)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
五年环境计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并纳入其中;年度环境保护计划实际上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它是五年计划的分年度实施的具体。
按环境要素划分: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必考):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按性质划分8.例题: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环境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第二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1.环境系统: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和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表: 环境规划指标类型与内容
三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 1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燃料汽化;建成区居民总户数,使用汽体燃料户数,城市汽化率 煤型:城市民用煤量,民及型煤普及率 集中供热:“三北”采暧建筑面积,集中供热面积,热化率,热 电联供热量 烟尘控制区:建成区总面积,烟尘控制区及覆盖率, 汽车尾所 达标率 城市污水量、处理量、处理率、处理厂数及能力(一、二级)和处 理量;氧化塘数、处理能力及处理量;污水排海量,土地处理量 地下水位、水位下降面积、区域水位降深;地面下沉面积、下沉 量 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厂数、能力、处理量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处理率;机械化清运量、清运率;建成 区人口、绿地面积、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
Section 1 环境规划的目标与指标体系
(六) 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 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 技术力量分析
(1) 环境管理技术 (2) 污染防治技术 (3) 技术人员与技术推广
♣ 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 ♣ 其它分析
Section 1 环境规划的目标与指标体系
二 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 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 的数据指标总体称为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四)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 ♣ 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性质和功能为
基础 ♣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 ♣ 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
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 环境目标要求能作时空分解,定量化
Section 1 环境规划的目标与指标体系
(五)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 ♣ 定量确定环境规划目标 ♣ 定性确定环境规划目标 ♣半定量确定环境规划目标
♣ 建立环境指标体系的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2 科学性原则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规划的内容应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目标是 通过环境指标体系表征的,环境指标体系是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环 境因素构成的环境系统的整体反映。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 基拙上,运用数学方法,时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 评述。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 类过去和现有 已掌握 的信息、资料 、 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 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 分析。环境功能区是指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境 单元。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是整个规划工作的中心,它是在考虑国 家或地区有关政策规定、环境问题和环境目标、污染状况和污染削 减量,以及投资能力和效益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自然 保护的措施和对策。环境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 根据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从各种可供选择的实施方 案中,通过分析、评价、比较,选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环境规划方案 的过程。环境规划的重要工作是组织规划的实施,环境规划的编制、 实施与管理是一个动态追踪的发展过程。
• 2 水污染控制规划
• 水污染控制规划包括区域 、水系、城市的水污染控制。 具体地讲,水域 (河流、湖泊、地下水和海洋 )环境保 护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对规划区内水域污染控制,提出基本 任务 、规划目标和主要防治措施。
•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是省、市、区、行业和企业等的规 划,主要对规划区内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综合利用进行 规划 。
二、环境规划的原则
• (1)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推行可持 续发展战略,保障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 (2)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遵循生态规律 和经济规律,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第一节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一、环境规划的目标(一)环境规划目标的概念环境规划的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二)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1、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环境规划目标必须有时间限定和空间约束,可以计量并能反映客观实际。
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环境规划目标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综合平衡,保障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可实施性主要指技术经济条件的可达性以及目标本身的时空可分解性,便于管理、监督、检查和实行。
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目标应能满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保障人们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环境质量;同时应考虑技术进步因素,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1、按管理层次划分(1)宏观目标:总体上的规定(2)详细目标:具体的规定2、按规划内容划分(1)环境质量目标:依据不同的地域或功能区而不同,其由一系列表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来实现。
(2)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主要由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目标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构成。
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质上是以功能区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目标,即把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功能区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多余的部分即作为削减目标或削减量,削减目标是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
3、按规划目的划分(1)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在规划期内要把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包括各项质量指标和污染治理指标。
(2)生态保护目标:包括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规划目标,同时还有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的规划目标。
(3)环境管理目标:包括组织、协调、监督等管理目标,同时还包括实施环境规划,执行各项环境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管理目标。
4、按规划时间划分(1)短期:即年度计划,目标要准确、具体、定量、可操作;(2)中期:5~10年,包含具体的定量或定性目标;(3)长期:10年以上,主要是战略意义的宏观要求。
5、按空间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家、省区、县市各级环境目标,从总体上看,上一级环境目标是下一级目标的依据,而下一级则是上一级的基础。
(四)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对无能力防治和对污染特别敏感的区域,目标应高一些;而对环境容量大、承载能力强的区域,可以适当放低目标。
2、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思想就是社会、经济、科技相结合,人口、资源、环境相结合的协调发展。
3、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一方面,确定目标应高于人们生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尤其对于符合要求的饮用水、清洁空气、适当的生存空间和娱乐休闲等生活条件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确定的目标也要高于生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保证符合标准的生产用水、空气、生产用地、生产材料和能源等,从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4、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确定目标时应考虑现有的管理、防治技术和人才结构问题,要分析现有经济水平能够提供多少资金用于环境保护。
不同地区技术经济条件不同,但都应在现有和可能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确定环境规划目标。
5、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作时空分解、定量化环境规划目标要具体化,在时间和空间上能进行分解细化,形成易于操作的指标和具体要求,便于规划方案的管理、监督和执行。
(五)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1、定量方式其优点在于明确而具体表示环境规划目标,以利于管理、监督和实施,这种规划方式在中短期规划中应用较多。
2、定性方式其优点在于能在较高视角下表达目标,常用于中长期规划的目标确定,不具有操作性。
3、半定量方式指介于定性与定量方式之间,适于一些模糊目标的确定。
(六)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1、环境保护投诉分析2、技术力量分析(1)环境管理技术(2)污染防防治技术(3)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4、其他分析二、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一)概念(二)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既有反映环境规划全部内容的环境指标,又包括在环境规划过程中所使用的社会、经济等项指标,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规划体系。
2、科学性原则即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3、规范性原则对各项规划指标进行分类和规范化处理,使各类环境规划指标的涵义、范围、量纲和计算方法等具有统一性、精确性和可比性。
4、可行性原则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必须根据环境规划的要求来设置,在设计和实施环境规划方案时具有可行性。
5、适应性原则一方面要适应环境规划的要求,也要适应环境统计工作的要求,如果片面强调指标的完整无缺,势必增加了指标统计的工作量,超过统计部门的人、财、物的可能,会给建立环境规划指标带来更加不利的影响。
6、选择性原则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现实性、独立性和必要性的指标,特别是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指标要注意代表性和可比性,真正体现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并可以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
三、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一)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等)和生活环境(如安静)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衡量尺度。
(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是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容量来确定,其中又有容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两种,前者体现环境的容量要求,是自然约束的反映;后者体现规划的目标要求,是人为约束的反映。
(三)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是首先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而达到环境质量指标的支持性和保证性指标,这类指标有的由环保部门规划与管理,有的则属于城市总体规划。
(四)相关性指标第二节环境评价和预测一、环境评价(一)环境调查与环境信息采集1、信息情报收集的内容与来源2、信息情报采集的方法3、信息情报的收集和使用注意事项(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1、自然环境评价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1)区域相关的经济现状(生产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现状分析)(2)区域内相关的社会因素(社会人口状况分析、社会意识状况分析、社会制度状况分析)3、污染评价确定评价区内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考察现存环境设施运行情况、已有环境工程的技术和效益,作为新规划工程项目的设计依据和参考。
(三)环境评价工作和内容1、污染源调查2、监测项目的确定3、监测网点的布局4、获得环境污染数据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6、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7、建立环境污染计算模式8、环境预测研究(四)环境评价的注意问题1、评价参数的选择宜从简,以能表征评价对象为原则。
2、评价标准应以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为首选标准,要照顾到统一性、可行性,能反映具体实际情况。
3、环境评价应有整体观念,注意多因素相互的影响和作用,以及评价区域各个时期的演变趋势。
4、环境评价要将污染源与环境效应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为城市环境功能区合理划分、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提供依据。
二、环境预测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一)环境预测的依据1、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作为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2、规划区的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预测的基础工作和依据;3、规划区内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各水平年的发展目标是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4、城市、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城镇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交通运输等有关资料都是环境预测的依据资料。
(二)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1、经济社会发展是环境预测的基本依据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突出重点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预测的类型1、警告型预测2、目标导向型预测3、规划协调型预测(四)预测的主要内容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经济发展预测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和工业部门产值预测。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根据区域环境功能的区划、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标准来预测区域环境容量的变化,预测区域内各类资源的开采量、储备量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
3、环境污染预测预测各类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总量、浓度以及分布的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污染物种类和数量;预测规划期内由环境污染可能造成的各种社会和经济损失。
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各类污染物的治理技术、装置、措施、方案以及污染治理的投资和效果的预测;预测规划期内的环保总投资、投资比例、投资重点、投资期限和投资效益等。
5、生态环境预测(1)城市生态环境(2)农村生态环境(五)预测方法的选择1、定性预测技术专家调查法、历史回顾法、列表直观预测法等2、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技术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等(六)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1、资源态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分析规划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和资源供求矛盾;分析说明重大工程的环境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环境污染发展趋势分析明确须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污染源、污染地域或受污染的环境介质;明确大气、水体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确定重点保护对象。
3、环境风险分析环境风险有两种类型:(1)一些重大的环境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或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等;(2)偶然的或意外发生的事故对环境或人群安全及健康的危害。
对环境风险的预测和评价,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事故发生时可减少损失。
第三节环境功能区划一、环境功能区划的含义和目的(一)含义:是指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二)目的:1、合理布局2、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3、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对于未建成区或新开发区、新兴城市等来说,环境功能区划对其未来环境状态有决定性影响。
二、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和内容(一)依据1、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2、依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3、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4、依据社会经济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5、依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6、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二)内容1、合理确定使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立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2、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3、设计出污染物流和环境信息流;4、建立环境信息库,作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第四节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一、环境规划的内容环境规划的内容应根据规划对象和实际情况选取,一般为区域或城市综合性规划所应包括下列内容:1、自然环境现状和社会发展状况概述2、环境变化趋势分析3、环境规划总目标4、重点城市和经济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5、工业污染防治或部门行业污染控制规划6、乡镇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7、水环境保护规划8、大气环境保护规划9、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10、自然保护规划11、科技发展与环保产业发展计划12、环保系统自身建设计划13、费用预算和资金来源二、环境规划的方法、程序1、接受任务与组织规划编制2、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3、规划的申报与审批整个规划工作程序如下:环境规划有三个主要环节,即弄清问题、提出合理目标、制定费用最小和效益最高的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