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方案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2474766482fb4daa58d4b66.png)
目 录第一部分 新区发展规划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目标与策略 (4)第三章功能定位、职能与规模 (10)第四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12)第五章空间管制 (13)第六章城乡统筹规划 (16)第二部分 空间布局规划 (22)第七章空间结构规划 (22)第八章用地布局规划 (24)第九章绿化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 (35)第十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43)第十一章市政与综合防灾规划 (50)第三部分 发展时序与实施保障 (63)第十二章发展时序 (63)第十三章兰白经济核心区的协调发展 (65)第十四章实施保障 (68)第十五章附 则 (70)第十六章附 表 (71)第一部分新区发展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落实国家政策以及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要求,依据《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规、规范、上一层次规划,结合兰州市城乡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编制《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五个“统筹”思想;落实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党和中央对甘肃省的发展要求:《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围绕省政府对兰州新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抓住兰州市空间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多方面的作用,推动兰州新区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兰白地区的中心带动作用。
第3条规划原则(1) 区域协调发展原则从宏观区域层面对新区提出发展要求以及新区与周边地区的统筹协调两方面入手,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妥善处理区域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
(2) 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据新区的战略发展思路,结合现状资源情况,根据发展要求,以水、土地等资源条件为前提,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提升,保障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3) 社会和谐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来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及环境的需求。
(4) 突出特色原则立足新区自身的发展基础,在产业发展、空间结构、景观塑造等方面突出新区特色。
兰州市城市“四线”(绿线、黄线、蓝线、紫线)规划说明书
![兰州市城市“四线”(绿线、黄线、蓝线、紫线)规划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c59d5851453610661fd9f43a.png)
兰州市城市“四线”(绿线、黄线、蓝线、紫线)规划说明书一、城市“四线”规划背景自2002年至2006年3月,建设部相继发布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四个管理办法,要求对城市绿地,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地表水体等用地,划定范围确定界线,进行控制管理。
按照以上四个《办法》,城市“四线”的划定贯穿于法定规划的各个阶段,包括总体规划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
目前,兰州市已有的各个阶段规划中,对以上各类用地已做了相应的规划,但没有做专项的“四线”划定工作。
近年来,兰州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但却忽视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侵占市政设施用地、绿地、河道洪道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侵占、拆毁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的做法,因此迫切需要对城市绿线、黄线、蓝线、紫线进行控制管理,以法定图则的方式对以上四线进行划定和控制。
2007年9月,我院受兰州市规划局的委托,编制“兰州市城市四线规划”。
本次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层面上,对兰州市城市绿线、黄线、蓝线、紫线进行划定,进行统一的控制管理。
以上城市“四线”划定之后,将依据建设部所发布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依法进行管理,同时,本规划作为城市“四线”的总体规划,将为下一步编制详细规划层面的“四线”规划提供上位规划和规划依据。
2007年12月日,兰州市规划局召开了由有关专家和各部门参加的方案评审会,会后,我们根据会议纪要和专家、部门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先本次提交的是修改后的规划成果。
二、总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3、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1),《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1),《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1),《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1)4、《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5、《兰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6、《兰州市西固分区规划》、《九州开发区分区规划》《兰州市雁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兰州市盐场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彭家坪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兰州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白城际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白城际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567282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b.png)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白城际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3.26•【字号】兰政办发[2013]90号•【施行日期】2013.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白城际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兰政办发【2013】9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兰白城际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3月26日兰白城际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前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交通运输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省委“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提出支持兰州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实现兰州白银区域经济一体化,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
2010年1月,兰州、白银两市签订了《兰州白银区域合作发展框架协议》。
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兰白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
实现兰白经济一体化,率先实现兰白城际公交一体化是重要保障。
根据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甘肃省“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兰州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和建设兰白核心经济区的精神要求,特编制本规划,更好地服务于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交通发展,为兰州、白银、兰州新区交通运输业的又快又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期规划为2011-2015年,远景展望至2020年。
第一章发展现状第一节发展现状及成就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黄河上游,是中国陆域的几何中心,有着“西部黄河之都,丝路山水名城”的美誉。
兰州新区介绍
![兰州新区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ad545e781c758f5f61f6708.png)
兰州新区介绍兰州新区的设立正是在兰州自身谋求发展和国家战略要求的协同作用下应运而生的。
兰州新区选址北距兰州市老城区70 公里外的秦王川,西距兰白经济区中的白银市正好70 公里,东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172 公里。
可以看出,兰州新区区位优势较兰州老城区更加明显,完全契合国家战略规划中对于兰州发展的要求。
因为在构建兰白都市核心经济圈中,兰州新区与兰州市老城区以及白银市共同构成了一个等边金三角,将兰州与白银无缝的链接在一起;而在构建“兰西经济带”中,兰州新区较老城区距离西宁更近,进而可以辐射到格尔木,使得“兰西经济带”的发展更加具有潜力。
最后,兰州新区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357公里,在兰白实现经济一体化形成现代化都市圈后,也可以辐射宁夏部分地区。
没有理由否认,兰州将会成为西北地区西部大开发新的经济增长极,而兰州新区又是兰州的特区,是全省集中发展的战略高地,因此,兰州新区的成立与发展是兰州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前所述,兰州新区选址秦王川,北距兰州市老城区70 公里。
与国内其他同级城市的新区相比,兰州新区或许是距离老城区最远的新区。
比如:郑州的郑东新区(郑州市区东部)、南昌红谷滩新区(红谷滩,地处南昌赣江之北,与南昌南部的主要城区隔江相望)、贵阳金阳新区(离主城区仅5 公里)。
这些新区有一个共同点的特点,那就是新区离老城区相对较近,是老城区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
因此,这些城市新区可以通过“老城带动新城”的模式加以发展,由于新区与老城空间距离较近,因此,新区的物流、人流等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对于新区人气、商气的聚集有着很大的作用。
然而,兰州新区的选址却在北距兰州老城区70 公里的秦王川。
事实上,选取秦王川作为兰州新区,本身就反映了兰州这座城市选择的独特发展路径。
首先,兰州市现有城区受到地形限制,发展空间接近饱和,导致大型工业投资项目无法集中落地;其次,与其他城市利用老城带动新区发展不同,正是由于兰州市的特殊地理条件,使得兰州市做出“跳出老城,建设新区”的战略决策,引用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的话说就是:“跳出兰州思考兰州,跳出兰州谋划兰州,跳出兰州发展兰州”,这一系列“跳”字反映出兰州新区的特殊性,即:它是要依托“再造兰州”战略的实施,通过兰州新区的快速发展来达到整个兰州的跨越式发展,进而在省内实现“中心带动”作用,在西北实现辐射青海、宁夏两省(自治区)的功能。
兰州市城市规划简介
![兰州市城市规划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bb39a0c6c85ec3a87c2c586.png)
兰州是黄河上游的河谷城市,受地形限制,市中心区形 成了东西狭长,南北不阔的葫芦地形。在城市东西走向上, 以东岗镇、盘旋路、东方红广场、南关什字、西关什字、解 放门、小西湖、西站什字、秀川、深沟桥、西固为主结点, 形成横贯东西的交通主干道网和以西沙桥、银滩桥、七里河 桥、小西湖桥、中山桥、城关黄河大桥、雁滩黄河大桥为连 接点,形成跨越黄河的南北干道网络。市内主要交通干道, 东西向主要有:西津路、庆阳路、东岗东西路、白银路和民 主路及定西路、南滨河路、北滨河路等;南北向主要有:天 水路、平凉路、皋兰路、金昌路、静宁路、酒泉路、中山路、 敦煌路等。目前兰州市市区道路交通较为混杂,路网不完善, 没有形成通畅的路网,虽采取了一些交通管制措施,但无法 改变存在的交通矛盾,各路段的通行能力不均衡,能满足通 行能力的交叉口少,绝大多数处于超负荷状态。
介一 . 兰 州 市 简
昔日的羊皮筏子 兰州人的牛大碗 高高挂起的灯笼 日暮下的水车 美丽的白塔山 读者遍天下
展二 城 市 规 划 现 状 与 发 .
兰州市城区规划布局
交通、工业、绿化、居住等方面
兰州市未来总体规划
1 布局特征
采用“带状组团分布,分区平 衡发展”的基本原则,将兰州市区 功能区划分为四区、七组团,即城 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 和城关中心区组团、东岗组团、雁 滩组团、盐场组团、七里河组团、 安宁组团和西固组团。
.
介一 .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 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 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 喻其坚固。
兰 州 市 简
介一
兰州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冶 金、四大行业等主体,门类比较齐全 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主要的重化工, 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
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5c02ed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3.png)
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兰州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七月目录第一章土地利用规划的背景与面临形势 (1)一、兰州市基本概况 (1)二、土地利用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 (2)三、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4)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土地利用形势 (7)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原则 (12)一、坚持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相统一原则,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12)二、坚持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兼顾各类各业和各区域用地(12)三、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3)四、加大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建设力度,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13)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4)一、土地利用战略 (14)二、土地利用规划总体目标 (15)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8)一、土地利用总体结构调整 (18)二、构建国土生态屏障网络 (18)三、优先保护基本农田 (19)四、合理配置建设用地空间与规模 (19)五、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 (23)第五章土地利用分区管制 (25)一、综合分区 (25)二、土地功能分区 (28)第六章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38)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38)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41)第七章生态用地与自然保护区建设 (45)一、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 (45)二、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46)第八章对县级规划引导和控制 (48)一、严格下级规划的指标控制 (48)二、明确下级规划编制的原则要求 (50)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53)一、中心城区用地规模 (53)二、中心城区用地结构优化与布局 (53)三、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55)第十章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58)一、土地整理与综合开发利用工程 (58)二、建设用地挖潜增效工程 (60)三、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工程 (61)四、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 (6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5)一、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政府目标责任 (65)二、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65)三、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 (66)四、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定期检查和评估制度 (68)五、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宣传和监督检查 (68)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战略方针,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严格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高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兰州城市建设与功能优化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保持兰州经济快速平稳增长,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有效供给,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以及《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在开展《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评价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兰州市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2001 年-2010 年)
![兰州市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2001 年-2010 年)](https://img.taocdn.com/s3/m/995c94f7aef8941ea76e056d.png)
兰州市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2001年-2010年)文本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本文本是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一经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它是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依据。
第二条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附件》、各种现状和规划图纸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条 进入二十一世纪,兰州的经济战略地位、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为了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1978--2000)基础上进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四条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是: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五、《兰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十五”计划和20lO年长期发展规划》六、国家其它有关法规与技术规范第五条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内容是:一、优化市域城镇格局,促进城乡协凋发展。
二、完善规划区空间布局,合理分布产业和人口。
三、强调市区用地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四、强调城市生态环境,保持和发扬兰州山水城市特色。
五、加快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和投资环境。
第六条 本次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2001--20l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l一一2005年。
第七条 兰州市市域面积13086平方公里,本次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东起连搭乡,西至吐鲁沟,南至兴隆山,北至中川镇。
整个规划区面积1649平方公里。
市区范围东起桑园子峡包兰铁路桥,西至宣家沟口,相距约35公里;南起皋兰山头营村,北至甘肃铝厂,南北最大距离约17.5公里。
市区总面积221平方公里。
第八条 城市发展的方针和目标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搞好生态环境,扩大绿色空间,实施南北两山绿化,形成青白石——雁滩水上游乐园一一桃树坪防护林带;白塔山公园一一伏龙坪一一兰山公园;仁寿山公园一一崔家大滩一一彭家坪公园城市三大绿色通廊。
基于空间句法的兰州市城市道路网络特征分析
![基于空间句法的兰州市城市道路网络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8eca5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5.png)
基于空间句法的兰州市城市道路网络特征分析雒占福;徐静;巩萧;何昕;范园园【摘要】以2015年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模型,分别选择连接度、控制值、集成度与智能度指标定量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呈现河谷带状组团式空间分布特征,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诸如方格网式或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结构形式,相对独立地形成了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与西固区4大道路网组团,导致组团间道路联系松散,路网的均衡性与整体性差;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中,高连接度和控制度的道路数量较少,交通选择性整体水平低,而在仅有的高选择性道路中,横向道路的交通选择性强于纵向道路;无论是市级尺度的全局集成度,还是区级尺度的局部集成度,其空间分布都呈现单中心结构特征,距中心越近,拓扑可达性越高,反之亦然.受兰州市河谷空间环境的影响,城市道路网络智能度在市区尺度上表现中度的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连通感知能力,而在分区层面却表现出较强的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连通感知能力.%This paper uses urban road networks of main urban area in Lanzhou City in 2015 as the object of study,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nectivity,control value,global integration value,local integration value and intelligence index respectively by space syntax model.The resuts show that:the urban road network of Lanzhou City has not formed a complete and unified style structure such as grid type or annular radiation type,however,it shows valley ribbon group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which formed by four groups named Chengguan District,Qilihe District,Anning District and Xigu District,and each group ha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grid road network and a loose connection among groups,and so lead to low uniformity and poorintegrity.The urban road network has a low selectivity characteristics under low connectivity value and control value,and transverse road traffic selectivity are much higher than longitudinal road traffic selectivity in high connectivity value and control value.Whatever the global integration value at city level or local integration value at district level,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present a single center structure,w 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istance closer to the center,the topological accessibility is higher,and the distance farther from the center,the topological accessibility is lower.The intelligibility of urban road network has a moderate connected space perception from local space versus w hole space in urban scale,and has a strong connected space perception from local space versus w hole space in district scale,w hich are affected by the valley space environment of Lanzhou City.【期刊名称】《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54)003【总页数】8页(P105-111,118)【关键词】城市道路网络;空间句法;兰州市主城区【作者】雒占福;徐静;巩萧;何昕;范园园【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2.37城市道路网是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适当的形式组成的网络结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2008》).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快速推进,城市道路网络不断建设发展,但仍不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与其相近规模乃至更大规模的城市相比,却有着更加突出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城市道路建设(路网、桥梁与静态设施)滞后、功能(生活与交通)混合、负载过大(机动车辆激增)、工程干扰与道路管理落后是兰州市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问题[1-3],同时河谷地形对城市道路网络通达性亦有较强的影响[2-3],但尚未就河谷型城市道路网络的特征进行系统定量研究.目前,对城市道路网络的研究多以几何网络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研究,即以空间距离、时间距离或经济距离作为基本因子来度量道路网络的合理性与可达性[4-6],如几何网络的距离法(非直线系数)、累积机会法、频率法、等值线法、重力模型法、平衡系数法、时空法以及效用法等方法[3,5-8]在区域或城市道路网络研究被广泛应用,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拓扑网络的方法进行城市道路网络研究[9-11].空间句法是通过一种以拓扑度量法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乃至景观等各类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揭示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9-11].空间句法的“空间”不同于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3个维度的传统空间,不仅描述空间之间的几何与拓扑关系,而且关注局部的空间可达性,更强调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体的空间通达性和关联性;而“句法”借用了语言学中的术语,表示空间之间的相互组合、整体构成的内在规律,从而解释了空间安排的产生过程[12] .这种通过对空间进行尺度划分和空间分割形成子空间的图节点,将整个网络转换成为空间连接图,由此导出以多指标分析变量的空间句法,成为有效描述现代城市空间模式的计算机语言[5].空间句法在国内自引入以来,最初应用于建筑、街区的城市设计与城市空间形态研究[12-16],此后逐渐引用到城市道路网络的特征[17]与可达性研究[18-19]、城市道路网络的空间形态[20-21]与空间结构研究[22]、城市道路网络的影响[23-26]及其方法改进[27-28]等研究.基于拓扑网络算法的空间句法为认识城市道路网络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方法,文中以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为对象,运用空间句法探索和认识河谷型城市道路网络特征,为科学优化其布局结构提供参考.1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1.1 研究范围兰州市位于103°35′~103°57′E,36°30′~36°00′N之间,受南北两山的夹峙与黄河穿越的切割,形成了东西长约45 km、南北宽约2~8 km的狭长河谷型城市.主城区城市道路网络涉及城关、七里河、安宁与西固4区的50个街道单元,具体范围以充分包含城市道路的南北两山山脚为界,空间规模达213.2 km2(图1).2015年4区常住人口规模达251.91万人(《甘肃发展年鉴2016》).图1 研究区范围Fig 1 Boundary of study area of urban road network随着兰州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兰州市道路交通也在不断建设发展.到2015年,河谷空间形成了东西向的南滨河路、北滨河路、南山路、北环路等主干道,特别是连接城关区、七里河区与西固区的东岗路、庆阳路、西津路与西固路的中部主干路,贯通了市区重要的五里铺、盘旋路、东方红广场、南关什字、西关什字、解放门、小西湖、西站什字、西站、秀川、深沟桥、陈官营、玉门路十字与合水路十字等交通节点与商贸业节点.南北向形成了天水路、平凉路、皋兰路、金昌路、静宁路、酒泉路、中山路、敦煌路、玉门路与合水路等主干路.为了黄河南北的城市发展建成了西沙大桥、深安大桥、银滩大桥、七里河桥、小西湖桥、中山铁桥、元通大桥、城关黄河大桥、金雁桥、盐雁大桥与雁白大桥等.表1 空间句法分析变量Tab 1 Variables of space syntax analysis指标计算公式意义连接度[29]699ci=k其中,k是与第i个结点直接相连的结点总数.连接度越高,说明与这条街道相交的街道越多,通过性高,有更多的交通选择性控制值[29]699ctrli=∑ij=11cj其中,k涵义同上;cj是第j个结点的连接度.表征一个空间对与之相交空间的控制程度,反映一个空间对其周围空间的影响程度全局集成度[29]699AR,i=2(D-1)n-2其中,n为城市系统内的总轴线数或总节点数;D为平均深度值.集成度反映了一个单元空间与系统中所有其他空间的集聚或离散程度,对象为整体空间.集成度值越大,表示该空间在系统中的便捷程度越大;反之,则空间处于不便捷的位置局部集成度[29]699ARR,i=AR,iDn其中,Dn为拓扑三步范围内的平均深度值.局部集成度对象为3个拓扑步数范围的截取空间,针对的是局部空间,表示某一空间与距其3个拓扑步数范围内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智能度代表局部空间在整个系统空间中的地位及其与周围空间是否关联统一,反映了由局部空间感知整体空间的连通性程度1.2 数据来源文中所选取的空间数据为2015年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数据,来源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的现状图(2010),以主城区4区的土地利用数据与行政区数据(2008年兰州市二调数据)为地图投影变换、空间几何校正依据,并基于2015年谷歌地球的影像数据补充兰州市主城区2010—2015年新增城市道路数据,从而建立统一地理坐标系与地图投影的2015年兰州市主城区城市道路网数据.城市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甘肃发展年鉴2016》与《中国城市建设年鉴(2016)》.1.3 研究方法文中采用Depthmap空间句法软件进行兰州市城市道路网络的连接度、控制值、集成度以及智能度测算(表1),其具体方法如下:① 对城市道路网络进行轴线绘制,即将2015年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数据导入AutoCAD软件,对“丁”字路与拐折路的交接处将各道路延伸稍微出头,弧线路与立交匝道按照“最长也最少”的原则选择更简化、更合理的连接关系;② 进行轴线图连接性检查修改,若整体线条都呈现绿色,说明连接性没有问题,若整体呈现红色,说明轴线图中至少有一根线没有与其他任何线相连接,是孤立的,这时Depthmap的运算结果没有参考价值,需要回到AutoCAD里重新检查,直至结果呈现绿色;③ 调整轴线标高、厚度为零,消除重叠线条,删除极其微小的线段;④ 将规范化的2015年兰州市矢量道路轴线数据转存为DXF格式,导入空间句法的Depthmap软件,通过convert功能构建兰州市空间轴线图,使用tools功能下的point/axial/convex命令进行空间句法分析,得到空间句法分析变量的相关指标及其图示化表达.2 兰州市城市道路网络特征分析2.1 河谷带状组团式空间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看,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呈现河谷带状组团式空间分布特征,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诸如方格网式或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结构形式,较集中地形成了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与西固区4大道路网组团,在各组团内形成了较为密集的格网状道路,而路网组团间联系较为松散,使得道路网络的均衡性与整体性较差.兰州市特有的“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地理环境对城市发展空间及其道路网结构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不宜集中连片开发的狭长河谷空间选择了组团式发展模式,导致城市道路网随着各组团中心的率先发展而不断向外延伸发展,使得组团内道路网较为完整密集,而组团周边及其组团间路网松散,因此那些既是组团内主干路又是组团间主干路的道路往往成为交通拥堵的主要道路(图2).2.2 交通选择性整体水平空间句法的连接值和控制值测度道路交通的选择性,即某道路的连接值和控制值越大,表明与该道路相交的街道越多,通过该道路有更多通往其他道路的交通选择性,或者较高的空间自由选择度.从空间句法测算的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的连接度和控制度结果来看(图3),高值道路与次高值道路的数量特别少,其余道路为中低值的连接度与控制度,表明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的交通选择性整体水平低,空间自由度差.其中,在高值道路中,东西向的横向道路数量(有西津路、安宁路与福利路)多于南北向的纵向道路(城关区的天水路),次高值道路中,也表现为横向道路多而纵向道路少,表明兰州主城区道路的交通选择性横强而纵弱,横向道路的空间自由度相对较高,而纵向道路的空间自由度相对较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兰州市东西向的河谷带状空间形态使得东西向道路数量少而距离长,南北向道路数量多而距离短,从而使得贯通主城区与各组团的东西向道路有更多的南北向道路与之相交,导致兰州市连接值和控制值高的道路多为横向道路,体现为较高的交通选择性,而纵向道路因较少的横向道路与之相交,使得纵向道路的连接值与控制值都低,交通的空间选择差,也因此使得横向道路成为交通拥堵的主要道路,这其实也是受独特的河谷地形环境影响的结果.图2 兰州主城区城市道路网络的组团式分布Fig 2 Group type distribution of urban road networks in main urban area of Lanzhou City2.3 道路网络的单中心结构特征空间句法集成度测度的是某一空间与其系统所有空间的便捷程度,从分析结果看,不论是全局集成度还是局部集成度,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的集成度均呈现单中心结构特征,而这些单中心区域往往是易堵路段.从全局集成度来看(图4(a)),高值道路位于兰州城区“哑铃型”空间的最狭小的地段,由介于西站与东方红广场之间的最高与次高可达性城市道路组成,构成了“鱼骨刺”状的主城区道路网络的可达性中心,说明这些道路在主城区整体道路网络中是发挥着的全局性与关键性作用的可达性道路.中间值道路多为各区的主要道路,而低值道路多在兰州市的边缘区域分布,特别是东西两端区域最为突出,最低值为西固石化厂区道路、雁儿湾路与南河路等道路,主要因为西固区大规模的石化工业区与东岗钢厂区(现已搬迁)内部的道路未能与城区道路有良好的连接.由此可见,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的拓扑可达性呈现“单中心”结构特征,距中心越近,拓扑可达性越高,随距离中心的距离增加,拓扑可达性降低.特别是这个带状中心正是Hillier[30]强调的“运动密度”的高运动密度带,反映了该路段在兰州市整个道路网路中有着更可能产生交流与更多副产品(路过商业)优势,因而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经过性运动空间.这表明河谷带状的兰州市区仍然是以城关区为核心的“单中心”城市结构,由安宁区、西固区与七里河区通往城关区的大量交通运输需求在此地段集中叠加,导致该路段也是兰州市道路运行缓慢与拥堵易发地段.因此,积极推动兰州市第三版规划“一河两城七组团”的“双中心” 与第四版规划“一河两岸三心六组团”的“多中心”规划目标建设,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安宁区、七里河区与西固区各自的集聚能力与反磁力作用,更有助于缓解城市道路网络的单中心结构的交通压力,对推动河谷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长远而重大意义.图3 兰州主城区道路网络连接度与控制值空间分布Fig 3 The distribution of connectivity and control value of urban road networks in main urban area of Lanzhou City图4 兰州主城区道路网络全局集成度与局部集成度空间分布Fig 4 The distribution of global integration and local integration value of urban road networks in main urban area of Lanzhou City从局部集成度来看(图4(b)),主城区4区道路网的拓扑可达性亦呈现较弱的“单中心”结构特征,即除西固路网组团外,城关区、七里河区与安宁区都分布有最高值的局部集成度道路,外围多为中低值道路.如城关区高值道路以天水路为主,包括平凉路、庆阳路与东岗西路等,七里河区的高值道路以西津西路为主,安宁区的高值道路是安宁路和建宁路,这说明这些道路是各自组团的可达性道路,有较强的聚集与离散作用,分别构成了各组团的可达性中心,当然这些路段也是各组团容易形成交通拥堵的地段.相对而言,除城关区外,其他3组团内部道路网络结构相对不完整,特别是西固路网组团局部集成度无高值轴线,轴线多为中低等级,说明该组团道路的拓扑可达性和便捷性较差,可达性中心性不明显.因此,在区层面加强各组团道路网络的连通性与完整性显得尤为迫切.2.4 道路网络的连通感知能力空间句法智能度测度的是从局部空间去感知整体空间的连通程度,若智能度高意味着所在的局部空间信息有利于感知整体空间信息,局部和整体的结构相似性与协调性较强,越容易形成整体性的空间认知,反之亦然.空间句法对智能度的衡量通过局部和全局的相关性来判断[30],文中从兰州市主城区的总体的市级层面与各路网组团的分区层面进行智能度的测度,以辨识不同尺度上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连通感知能力的差异特征.根据空间句法Depthmap获得的兰州市道路网络的全局集成度与局部集成度数据,分别建立市级尺度的总体回归模型与区级尺度的全局集成度与局部集成度的回归模型,并依据统计学的相关系数R的显著性与t检验方法,形成兰州市与4区的城市道路网络智能度结果(表2,图5-6).表2 智能度的线性回归关系Tab 2 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 of intelligence线性回归模型FRR2调整R2Sig值兰州市y=2.101x+0.320(20.232)(5.206)409.3590.517 0.2670.2660.000城关区y=2.509x-0.006(29.460)(-0.125)867.9270.7960.6340.6330.000七里河区y=1.692x-0.002(19.110)(-0.036)365.1940.7430.5520.5500.000安宁区y=1.589x+0.090(15.538)(0.891)241.4330.8120.6600.6570.000西固区y=1.993x-0.422(22.769)(-4.620)518.4620.8490.7210.7200.000从市级尺度的总体层面看(图5),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的全局集成度与局部集成度相关系数为 0.517,两组数据呈现中度相关,存在中度的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连通感知能力,即通过局部范围内的道路空间信息(如方向性)感知城市整体道路空间信息的处于中等水平,既不是高感知也不是低感知,局部空间与全局空间的关联性一般.表明兰州市带状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能够形成河谷带状的空间感知,但难以形成鲜明而完整均衡的道路网络体系.从区级尺度的各分区层面看(图6),4区道路网络的全局集成度与局部集成度相关系数为西固区>安宁区>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与与安宁区局部属于高度相关,存在很强的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连通感知能力,而城关区与七里河区属于显著相关,存在较强的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连通感知能力.表明以区级尺度将分区组团作为一个整体时,分区组团内的局部空间对组团整体空间有较好的空间可达性信息获取感知,局部空间与组团整体空间的关联性强,容易形成各组团自身的较强整体空间连通感知能力.图5 兰州市全局集成度-局部集成度散点图Fig 5 Scatter diagram between global integration and local integration value of urban road networks in main urban area of Lanzhou City图6 兰州4区城市道路网络全局集成度与局部集成度散点图Fig 6 Scatter diagram between global integration and local integration value of urban road networks of four districts in Lanzhou City3 结论与讨论3.1 结论根据以上空间句法变量的结果分析,兰州市城市道路网络特征直观清晰,符合河谷型城市的地域环境特点与城市道路网络的空间特点,凸显了空间句法是有别于传统的几何网络的研究方法,对深入认识河谷型城市道路网络的分布规律及其内在逻辑关系提供了新视角,为河谷型城市道路网络建设与布局优化提供了思路.1)河谷带状组团式空间分布特征,即在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在“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河谷带状空间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诸如方格网式或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结构形式,而形成了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与西固区4大较为集中的道路网组团,使得主城区路网的均衡性与整体性较差,导致那些既是组团内主干路又是组团间主干路的道路往往成为交通拥堵的主要道路.2)交通选择性整体水平低,高选择性道路横强而纵弱,即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的高连接度和控制度的道路数量特别少,而中、低连接度和控制度的道路数量多,表明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的交通选择性整体水平低,空间自由度差,并且在高连接度和控制度的道路中,横向道路的交通选择性强而纵向道路的交通选择性弱,也因此使得横向道路成为交通拥堵的主要道路.3)道路网络的拓扑可达性呈单中心结构特征,不论是全局集成度还是局部集成度,单中心结构表现出拓扑可达性由中心向外的距离衰减规律.全局集成度的拓扑可达性中心介于西站与东方红广场之间,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经过性运动空间,使得来自安宁区、西固区与七里河区的交通运输需求在此地段集中叠加,导致该路段也是兰州市道路运行缓慢与拥堵易发地段.而局部集成度是以各组团的主干道路为可达性中心,有较强的聚集与离散作用,这些路段也是各组团容易形成交通拥堵的地段.4)道路网络的连通感知能力总体弱而分区强,即受兰州市河谷空间环境的影响,城市道路网络在市区尺度上难以形成鲜明而完整的道路网络体系,使得城市道路网络的整体性方向模糊,辨识性低,大大弱化了居民通过局部范围内的空间信息来获得城市整体空间可达性信息的能力.而分区层面的智能度却表现出较强的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连通感知能力,表明尺度降低,各组团层面的道路网络相对完整均衡,道路方向有较强的空间辨识性,从而容易形成各组团自身的整体性空间认知能力.3.2 讨论尽管如此,空间句法的结果与方法本身仍存在如下值得探讨与完善的地方:1)就空间句法的连接度与控制度的测算结果看,部分诸如西津路、安宁路、福利路与天水路等应属于交通选择性强的道路,但由于空间句法缺乏对交叉方式(平面交叉与立交)、交叉道路等级、不同线路公交车辆经停频次以及实施单行路的交通管理等因素的辨识,导致连接度测算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偏差.但空间句法所关注的道路网络的交通选择性是值得肯定的,在现实的城市道路网络建设中,应以交通选择性为重要目标,增加影响连接度与控制度的主要因素,不仅使其测算结果更具符合实际情况,而且又可为提高道路网络的交通选择性提供政策建议.2)就空间句法集成度的测算结果看,不论是全局集成度空间分布,还是局部集成度空间分布,城市道路网络的拓扑可达性皆呈现中心外围结构特征,结果比较符合兰州市主城区空间结构的现实状况,但不能忽视集成度变量隐含的几个问题:① 如何解决基于集成度所揭示的中心外围问题,溯本求源,必然回归到道路的连接度与控制度,结果必然局限了解决问题的广度,而现实中的城市道路可达性影响众多,比如道路等级、道路功能、交通工具、运移速度、交通管理、道路密度、人均道路面积等因素.② 空间句法变量的集成度是一个相对值的概念,而全局集成度与局部集成度又隐含一个计算尺度的差异,即全局集成度是某一空间与所有空间拓扑可达性的相对值,是全域空间拓扑可达性的相对值;而局部集成度是与距其3个拓扑步数范围内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局部空间拓扑可达性的相对值.因此,具有不同尺度的相对优劣势比较概念的全局集成度与局部集成度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3)依据空间句法的全局集成度与局部集成度数据,分别建立市级尺度与区级尺度的回归模型,以相关系数表征的智能度探寻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连通感知能力,对评价局部城市道路网络与整体道路网络的相似程度,建立整体性空间认知有积极意义.但智能度以每段道路为样本按照统计学方法进行测算,无法直观表达道路网络连通感知能力的空间分布状况,同时智能度大小又与研究尺度有一定的关系,市区尺度的河谷型道路网络的均衡性与完整性必然低于区级组团道路网络的均衡性,因而智能度低.因此,以拓扑可达性为核心的空间句法进行城市道路网络研究时,存在与城市交通。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61d6629b307e87101f696ac.png)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经济2030年GDP达2700亿《总体规划》确定了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
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规划范围为兰州新区全域,兰州新区行政区划范围面积806平方公里。
规划重点为规划研究、产业布局和城乡统筹。
2011~2015年(近期),该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GDP达到500亿元左右。
2016~2020年(中期),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GDP达到1000亿元左右。
2021~2030年(远期),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兰白核心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
人口2030年新区人口达百万按照兰州新区的人口与用地规模,2015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
202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10平方公里。
203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
到2030年,在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总共控制240平方公里的用地。
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将形成十大主导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布局两带一轴打造功能型城市按照新区的功能结构,《总体规划》将新区划分为两带一轴。
东部产业发展带:依托石油储备库建设石化产业片区,充分利用新区东部土地资源丰富、限制性因素少等优势,集中布局新材料产业片区、生物医药产业片区和装备制造产业片区。
西部产业发展带:临空加工制造与物流产业片区、综合产业片区。
兰州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年-1972年)
![兰州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年-1972年)](https://img.taocdn.com/s3/m/376c644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0.png)
兰州市第⼀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年-1972年)兰州市第⼀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年-1972年)(⼀)现况简述:分别简要介绍兰州市沿⾰、市区⼟地⾯积、地理位置、地形、地质、⽓象、⽔⽂⽔质、⼭洪等⾃然条件;⼜简述兰州市资源、特产等状况;最后简述兰州市交通、⼯商业、⽂教、卫⽣设施、名胜古迹等社会经济状况。
(⼆)规划说明:1、规划原则(1)概貌:兰州市有⼋个区,地形狭长,东西长、南北窄,南有皋兰⼭、北有⽩塔⼭,黄河纵贯全市,两侧岗岳连绵、沟渠相间,形成河⾕盆地,两岸平川有五块,并有台地。
天兰、兰新铁路顺皋兰⼭麓穿过全市。
(2)城市规划须遵守的原则:①根据国家⼯业建设计划,中央已将兰州列为国家城市建设重点之⼀。
我们要把兰州市建设成为⼀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业城市,并以⽯油⼯业、化学⼯业、机器制造⼯业构成城市的⾻路。
社会主义⼯业和其他社会主义经济是我们建设城市的物质基础,这就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②兰州是⽢肃省级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全省政治中⼼,⼜是和即将是天兰、兰新、兰包、兰青四条铁路与西兰、兰新、兰银(银川|)、兰夏(夏河)、兰宁〈西宁〉、⽢川等公路的连接点或终点,是⽢、青、新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之地,城市规划必须照顾这⼀特点。
③必须充分利⽤旧城市,使其在建设中起应有的作⽤。
同时必须有计划逐步的改造旧城市。
④根据⾃然条件和社会主义标准,正确的、合理的、本经济⽤地的原则布置⼯⼚、住宅、交通道路、公共建筑,使之相互配合,并能有满⾜城市⼈民(⾸先是⼯⼈)⽣活需要及⽂化需要的⾜够设备(如⾃来⽔、下⽔道、商店、学校、医院、疗养院、影院、剧院、幼⼉园、托⼉所等),创造劳动⼈民正常和健全的⽣活条件。
⑤保持盛产⽠果的特点,必须划⼀定数量的川地、滩地、台地,作为蔬菜和⽠果种植⾯积。
保留与培植安宁区的桃林、果园,并使之成为新鲜空⽓贮藏所和森林公园。
⑥规划中的各项布置和建筑,必须具有整体性和艺术性,创造美观、实⽤的⼲线⼴场和建筑群,以体现社会主义城市的⽓魄。
兰州“十二五”规划纲要
![兰州“十二五”规划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e105ea5010a6f524cdbf853d.png)
2011年2月22日,兰州市政府正式下发了《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确定了未来五年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为把兰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跨越式发展的率先发展区,支持西部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进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的强力引擎,兰州市政府将从新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八个方面入手,谋划并实施好城乡一体化建设、基地建设等“八大战略性工程”。
《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纲要》正式下发【发展目标】全市GDP年均增长16%围绕全市率先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十二五”时期全市发展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6%,力争达到2500亿元以上;其中兰州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达到700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达到193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6580亿元;其中兰州新区达到4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15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高于GDP增速,其中兰州新区达到3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1%,达到14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达到270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8450元;全市人均综合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年;全市市域人口达到420万人,其中兰州新区30万人;基本完成无能力建房的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再造兰州”战略】把兰州建成420万人的特大城市按照“两轮驱动、三足鼎立、多元支撑、基础先行、全面推进”原则,重点进行兰州新区建设,与主城区实现两轮驱动、互动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梯次有序开发,共同形成复合型中心城市,初步形成约1000平方公里范畴、420万人的特大城市。
兰州市第4版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草案
![兰州市第4版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草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234f094a7302768e9939dc.png)
前 言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发函《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9]1号),同意兰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具体组织总规修编工作。
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
2008年10-11月,2009年7-8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来兰进行了现场调查,与40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向70多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中型企业)收集了资料,并与八个县区政府及县区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和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14日,省委书记陆浩及省上四大家领导亲临兰州调研听取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构想汇报。
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
2010年3月、4月,中规院项目组先后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市上四大家主要领导汇报了《兰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等各项前期研究成果。
2010年8月13日,袁占亭市长专题听取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汇报。
2010年10月中规院项目组向陆武成书记和袁占亭市长汇报了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并就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向市上各部门征询意见。
2010年11月23日,陆武成书记主持召开四大家联席会专题研究了总体规划纲要初步成果,就兰州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与定位、城市空间结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规定》(试行)的通知-兰政发〔2019〕8号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规定》(试行)的通知-兰政发〔2019〕8号](https://img.taocdn.com/s3/m/38d26d1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3.png)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规定》(试行)的通知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规定》(试行)的通知兰政发〔2019〕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相关单位,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管委会:为维护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严肃性和科学性,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编制与审批,保障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有效实施,特制定《兰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规定》(试行)。
该《规定》已于2018年8月21日经市城乡规划和国土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第4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兰州市人民政府2019年2月3日兰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规定(试行)第一条为维护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严肃性和科学性,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编制与审批,保障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调整规定。
第二条兰州市中心城区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适用本规定。
兰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包括维护和修改。
第三条经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变更。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确需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进行优化完善的,按照本规定程序和权限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维护是指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内容进行优化完善,主要包括下列情形:(一)街区内地块的合并或拆分使用,且不涉及规划技术指标的调整;(二)公益性用地的地块面积增加,且不造成周边其他公益性用地的地块面积减少;(三)公益性用地的位置置换,并优先实施的,置换后仍能满足服务半径等有关技术规范要求,且不增加公益性设施实施难度的;(四)非公益性用地调整为公益性用地,且对周边用地未造成不良影响的;(五)非公益性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且不影响该片区整体功能结构,调整后仍能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六)非公益性用地调整为酒店,金融保险、艺术传媒、技术服务等综合性办公,企业经济总部等商务类用地,且不影响该片区整体功能结构,调整后仍能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七)居住用地调整为其他用地,且不影响该片区整体功能结构,对周边用地未造成不良影响,并不增加容积率的;(八)红线(道路)、蓝线(河道、水系)、绿线(绿地)、黄线(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及紫线(含文保控制线)控制范围微调及相关地块边界进行对应调整,且未对相关地块造成负面影响及调整后仍能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的;(九)地块建筑限高、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退让、停车位、附建设施等改变,且改变后仍能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及相关规划的要求,城市重要地段和节点对上述指标有特别要求的除外;(十)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复之前核发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批准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等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校核的。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的通知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e60c69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1.png)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2.16•【字号】兰政办发[2011]26号•【施行日期】2011.0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2011〕26号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六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兰州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兰州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为了确保质量振兴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完成,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根据《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质量振兴的实施意见》(兰政发〔2010〕153号),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分解(一)全面推进质量振兴工作。
各县区政府要将推进质量振兴纳入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
要在认真总结质量兴县(区)活动经验、巩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充实扩展质量振兴工作方案,强化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开展。
(各县区政府负责)(二)设立兰州市市长质量奖。
2011年完成《兰州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及评定实施细则,力争2012年启动市长质量奖评定工作,评定一批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优秀企业,引导、激励广大企业改进质量、追求卓越绩效,提高市场竞争力。
(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市质监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工商局配合)(三)深入开展质量兴企活动。
继续在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区和名牌企业中大力开展质量兴企活动,引导企业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质量管理、工艺改造、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发、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突破,确保质量兴企活动取得实效。
到2015年,全市50%的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区内企业和所有名牌企业开展质量兴企活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市质监局牵头,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环保局、市工商局配合)(四)着力实施品牌创建工程。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甘政发[2011]66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甘政发[2011]66号](https://img.taocdn.com/s3/m/66dff80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f.png)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甘政发〔2011〕6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进一步提高对实施《规划》重要性的认识《规划》是我省指导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土地用途管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及规划城乡建设用地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定效力。
严格实施《规划》关系我省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后,要充分利用各类传播媒介,做好规划的宣传、发布工作,让公民了解、掌握规划的目标、期限、范围、地块用途和政策措施,增强公民遵守规划和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意识,接受公民对规划实施的监督。
二、抓紧做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各市州、县市区要组织力量,抓紧完成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并按照法定程序报批实施。
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层层分解落实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约束性指标,并不得突破。
省国土资源厅要加强对下级规划修编、报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各级规划特别是县、乡两级规划修编的质量。
全省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务必于2011年6月底前审批完毕。
三、强化《规划》实施的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自觉遵守《规划》,依照法律法规和《规划》用地管地,编制相关规划必须符合《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总体布局安排。
兰州市总体规划回顾
![兰州市总体规划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325d89f76c175f0e7dd137b3.png)
兰州市总体规划回顾兰州市总体规划回顾本文关键词:兰州市,总体规划,回顾乌鲁木齐市总体规划回顾本文简介:第三章兰州城市发展背景研究 3.1研究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兰州是甘肃省会,地处黄河上游,我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沟通青海、宁夏、新疆的交通枢纽,也是丝绸之路上的着名古桥与军事重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6至104°34、北纬35°34至37&de 兰州市总体规划回顾本文内容:第三章兰州城市发展背景深入研究3.1 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兰州是甘肃省会,地处黄河上游,当前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沟通青海、宁夏、新疆的交通枢纽,也是丝绸之路上的着名古城与军事重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6'至104°34'、北纬35°34'至37°07',兰州市区位图。
兰州地貌类型属于陇西黄土高原丘陵地区沟壑区,主要由山地、丘陵、台地、河谷地和平都等构成,山地约占 65%,半山地占 20%左右,河川(盆)地约占 15%;地形总体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在1400 至 3670 米之间。
市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沼泽盆地,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分布,有"两山夹一川"的特征。
兰州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降水主要集中在 7 至 9 月,年均降水量 324.85 毫米,年均蒸发 1468 毫米以上,干旱现象突出;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 180 天;常年多偏东风,风速小,静风天数在 50%以上。
3.1.2 行政区划。
兰州城址变迁大致演进可概括为"秦榆中县城-汉金城-晋西秦国都-隋兰州城-宋至民国兰州城"五个阶段。
市域面积 13085.6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1631.6平方公里,市辖永登、皋兰、榆中 3 县和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 5 区,27 个乡、34 个镇、52 个街道办事处,1951-2021 年全市常驻人口变化见表 3-1,本文兰州市区指的是镇平、七里河、安宁及西固 4 个区。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2013]133号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2013]133号](https://img.taocdn.com/s3/m/d72d005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74.png)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2013】133号)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5月15日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改善我市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园林城市创建步伐,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依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美兰州,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城市”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五城联创”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消除弱点、彰显特点”原则,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版)》,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清新舒适的园林城市。
二、目标任务2013年12月31日前,建成区绿地面积新增1000公顷,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高于36%、3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于9平方米(该项为一票否决项。
责任单位:市园林局、市南北两山绿化指挥部)。
2014年4月30日前,将南北两山范围内的徐家山公园、五一山公园、仁寿山公园、元岇山公园、狗洼山造林站等5个公园绿地管理的林场机构改为公园机构,并完成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在城区大型住宅区建筑组团周边新建11处5000平方米以上的游园(其中:城关区5处,七里河区2处,西固区2处,安宁区2处),使建成区500米服务半径公园绿地覆盖率高于70%(责任单位:市园林局、近郊四区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方案《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已于2015年7月13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总体规划》的批复实施为我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对于提高我市规划建设水平,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积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统筹城乡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总体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根据《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国函〔2015〕109号,下简称《批复》)、《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兰州市总体规划批复的意见》(甘政发〔2015〕82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14〕94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的城市性质,坚持走“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全力推进“大兰州”建设,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兰州在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龙头作用,以《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努力提高城乡规划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为转变城乡发展模式、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起到积极的引领协调作用,逐步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消费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城市。
二、主要工作内容(一)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统筹城乡、协调衔接的规划体系。
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强化城乡规划在城镇功能、环境生态、产业布局上的引导和空间管控作用,加快构建统筹城乡、协调衔接的规划体系。
在市域层面形成以城市总体规划—县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为框架的规划体系,在中心城区层面形成以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详规划—城市设计为框架的规划体系。
市、县两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加快各层次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城乡规划的全覆盖。
(二)依据《总体规划》,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及红古区政府要尽快组织修编县城(区)总体规划,并按程序报市政府审批;各县区政府、乡镇政府要以优化村镇布局、保持乡村风貌特色、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为重点,加快组织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强化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乡开发建设中的法定地位。
依据《总体规划》,积极编制、完善《兰州市主城区单元控详规划》,实现主城区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要坚持“显山、露水、透绿”的规划理念和增加开敞空间、增加公共绿地、减少建筑容量、降低建筑密度的“抽疏”原则,要以改善居住条件和城市面貌、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为目标进行编制,协调处理好发展建设与环境改善的关系,各类建设项目要严格依据经批准的控详规划进行审批,不得擅自变更规划。
(四)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依据《总体规划》确定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中心城区停车场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市内交通设施和管理方式,改进交通管理系统,提高道路利用率。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轨道交通、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步行等慢行系统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配套服务设施水平建设。
促进城际快速交通发展,加快建设兰州绕城环线、放射线和骨干道路,优化城市主要出入口与城市内外路网的衔接沟通,最终形成“内畅外联”综合交通系统。
(五)积极开展专项规划,加快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专项规划全覆盖。
按照智慧城市、创新城市、绿色城市和人文城市建设要求,编制《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学校、医院、养老、救助、市政、文化、娱乐、运动健身、街头绿地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给排水、供热、电力、通讯、燃气、环卫、污水处理、资源再生利用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六)深入做好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实现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全覆盖。
继续深化黄河风情线、西客站地区、崔家大滩南河道地区、轨道交通沿线地区以及桃树坪、伏龙坪、兰工坪等重点坪台地的城市设计,加强对城市天际线、景观视廊、城市色彩、重点地段的规划控制,明确公共空间界面和节点建筑的控制指标,挖掘研究城市历史文脉、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体现兰州“山水城市”的自然景观和特色风貌。
(七)强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的总体要求,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在旧城改造、棚户区建设中探索绿色建筑,重点加强城市五大绿廊、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南北两山、河洪道两侧等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力度,编制《南北两山绿化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等规划,加强对城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及水源地等特殊功能生态区的保护。
(八)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疏解城市中心区人口。
引导老城区人口及产业逐步向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等城市发展区域转移,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各类建设活动,促使城市新兴区域发展建设,确保各类建设项目在《总体规划》确定的250平方公里以内进行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275万人以内的规划目标。
(九)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城市风貌特色保护。
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划定金天观、河口古民居历史文化街区,青城、金崖等历史文化名镇(村),兰州黄河铁桥、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建筑等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明确保护措施。
强化河谷城市及组团城市特点,保持兰州“两山夹一河”的整体山水格局,加强“一河两岸”空间景观及重要的景观轴线的保护和规划控制。
(十)依据《城乡规划法》和《总体规划》要求,制定《兰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兰州市城乡规划条例》,修编《兰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导则》等一系列法规、规范,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审批、监管依法管理,确保《总体规划》有效实施。
实施流程再造,优化审批流程,清理前置条件,严格执行《总体规划》,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合格书》审批制度,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总体规划》,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定性和严肃性。
明确城市红线、绿线、黄线、紫线、蓝线等城市“五线”范围,严格城市“五线”管理,严格保护各类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公共绿地、黄河河道及排洪通道、文物遗址等用地。
(十一)加强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和批后监管。
各级政府和规划主管部门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对城乡规划监督检查,深化完善“阳光规划”,强化社会监督,加快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加大规划审批后的监督管理力度,规划主管部门要会同监察部门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开展效能监察,形成规划执法合力,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违法建设。
由市城管委牵头,市安监局、市国土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生态局、各县区政府配合,开展一次全面清查活动,全面查处各类违法建设,重点对侵占城市绿地、河流水系、排洪沟渠、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进行违法建设的行为以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建设场所进行清理,并建立台帐,制定整改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对违法建设行为予以坚决清理和整改。
(十二)做好《总体规划》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全社会的规划意识。
把《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实施措施、城乡规划基本法规和基本知识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有计划地举办全市城乡规划专题培训班,积极提高市、县区、街道(乡镇)相关负责人、规划建设系统工作人员、规划设计从业人员规划审批、管理、编制的水平,广泛开展城乡规划法制宣传,大力普及城乡规划知识,提升全社会的城乡规划意识。
三、具体任务安排(一)规划编制工作1.编制各县区总体规划、乡镇规划。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完成时限:2016年12月2.完善《兰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完成时限:2016年12月。
3.编制《兰州市中心城区停车场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完成时限:2015年10月。
4.编制《兰州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5.编制《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6.编制《市政基础设施设施专项规划》。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完成时限:2016年6月。
7.编制《兰州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市生态局;完成时限:2016年6月。
8.编制《南北两山绿化建设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南北两山指挥部;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二)规章制度制定1.《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法制办配合;完成时限:2015年12月;2.《兰州市城乡规划条例》;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法制办配合;完成时限:2016年12月;3.修编《兰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导则》;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完成时限:2016年12月;4.各单位根据管理需要制定或修编的规范性文件。
(三)违法建设全面清查工作,重点对侵占城市绿地、河流水系、排洪沟渠、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进行违法建设的行为以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建设场所进行清理。
责任单位:市城管委牵头,高新区、经济区、安监局、环保局、建设局、国土局、规划局、水务局、生态局、南北两山绿化指挥部、各县区政府配合。
完成时限:2015年12月底完成。
四、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贯彻落实《批复》精神和宣传、学习、实施《总体规划》作为大事来抓,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批复》精神,把实施《总体规划》作为兰州城市发展的一次机遇,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明确工作分工,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自觉维护《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强化部门配合。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据,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高度认识实施《总体规划》的重要性,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紧密配合,统筹协调做好《总体规划》的落实工作。
(三)推进责任落实。
各县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对实施《总体规划》的每一项任务进行认真分解,逐项明确责任、推进时序和完成时限,做到主体明确、标准明确、完成时限明确,有效确保工作责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