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概括能力训练
概括能力
语言概括能力
语言概括能力是指一个学生对身边事物或文章内容所有的归纳、简要复述和总结能力,从小学到高中,对这一能力的考核贯穿始终。
可以说,凡是有语文阅读的地方,便有概括能力的考核。
语言概括能力的考核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是否用简洁的语言,简明的概括文章中所描述的人或事物的特
征。
具体表现为:在叙事或写人文章中概括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品
质;在说明文中要求概括出说明对象的性质、用途、功能、作
用等;在写景作文中概括出景物的特点;在抒情文章中概括出
人物的思想感情。
2、是否能根据提名要求,简洁完整地对文章或局部内容进行概括
性复述。
具体表现为:要求学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故事情
节;概括出某段落大意;通过填空的形式,要求学生概括出事
件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等。
3、是否能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人物的行为情感。
知识点易错类型提示
1、简洁、明确、完整,是概括文章内容、故事情节、段落大意时
的共同要求,凡是概括题丢分,都是在以上三方面出了问题。
2、除了下面序号1中的问题外,遇到概括题时,通过“起因、经
过、结果”或“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基础思路依次概
括,将有助于我们理清故事内容,并且做到语言简洁。
3、“明确”不等于具体,不要在概括中出现人物具体的语言、动
作和故事细节。
高二语文《横渠四句》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横渠四句》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背景知识】冯友兰简介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
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
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23年夏,冯友兰以《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顺利通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
是年秋回国后,沿博士论文方向写成《一种人生观》。
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的结合。
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1939年到1946年7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
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转型期。
新中国成立后,冯友兰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
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
【阅读指导】“横渠四句”是宋代理学家张载哲学理论的大纲,分而言之,有四项,合而言之,则是一个系统。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双基训练金卷 语文(二)(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训练卷语 文 (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4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童蒙教育与前朝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
其原因主要在于:宋代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强化,促进了庶族地主阶级与小农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社会阶级基础;宋代最高统治者提倡的“兴文教,用文人”,改革科举制度的文教政策和神童举的设置,为宋代童蒙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开辟了现实途径。
宋代童蒙教育对象,除了赵宋宗室子孙和一般官僚地主家庭的子弟以外,相当一部分是出身于平民的农家子弟。
此外,历来位居四民之末的商人也非常重视对其子弟的教育。
“农工商各教子读书”成为宋代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
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童蒙教育目的多元化趋向的形成。
宋代童蒙教育除了以理学为核心的道德教化目的进一步彰显,以及为科举之预备目的进一步强化以外,为生计和职业准备的目的初步显现。
由于科举考试竞争十分激烈,能及第者毕竟是少数,当人数众多的农工商子弟的科举之梦在屡试屡败中破灭时,其读书目的往往也随之发生变化。
袁采在《袁氏世范》中明确指出:“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宋代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促使童蒙教育重心下移至民间,出现了事实上的双轨制,即一是包括专为皇室、贵族子弟设立的宗学、诸王公学等在内的官学教育系统,二是包括专门为广大中下层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子弟设立的私塾、义学、家塾以及其他民间教化形式在内的私学教育系统。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教学设计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5周
4.教学时数:2课时(9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强化文化传承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概括和分析文本的核心内容,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运用所学知识,对未知文言文作品进行有效解读,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师准备教案、学案、课后作业等相关教学材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课程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
-准备《出师表》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诸葛亮的历史背景介绍,以及当时的历史情境。
-收集并整理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图解,以便学生直观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特点。
-搜集与《出师表》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如三国时期地图、诸葛亮画像等,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知。
-及时将作业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正。
-在作业评价中,除了指出学生的错误外,还要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鼓励学生根据作业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趋势和普遍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板书设计:
- ①文言文词汇:列出重点词汇,解释其含义,便于学生记忆。
- ②文言文句式结构:图解常见句式结构,突出语法特点,帮助学生理解。
- ③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各种修辞手法,突出其在《出师表》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板书设计中,注重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方便学生整理笔记,固记忆。
高中语文:3.10《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
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八、作业设计
⒈一根纤弱的芦苇,因为我们的审美视角不同,读出是不同的精神内涵,这不就是人类思想的伟大之处吗?课后请同学们放飞思想,寻找自然中隐藏的哲理,并写成文字。
⒉网上有人说“欧阳锋是哲学大师”,阅读金庸作品《神雕侠侣》中黄蓉说疯欧阳锋一节,在随笔中谈谈你的看法。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教学问题集锦解决问题措施及实践结果。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胡)
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其实贤良聪明
的固然引人赞扬宠爱,愚昧蠢笨的也应该加以同
情怜悯。那种有偏爱的家长,即使是想厚待、看
重他,却反而会给他造成灾祸。)这样的议论,
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例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 都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一组是
①盛威临永,永不为动 ②袖举牒还之 ③永杖巫,暴日中 ④必条利病反复 ⑤或遂寝而不行 ⑥吾知行吾志而已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筛选信息两步骤 1.回归原文,看清主体。将选项句放入原文,分清并对照主 体、客体,识清谁是当事人。文言文中常有主语省略现象, 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明确主语,辨明事件行动语言是由谁发 出的。
2.依照标准,辨别筛选。依照题干信息筛选的三个标准,对 所有选项运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1.(2014·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祖传
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
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规范思路] (1)一析: (2)非其人: (3)非其事: (4)正确答案为:
(只写序号) (只写序号)
答案:(1)全部表明(直接或间接表明均可) (2)① (3)②④ (4)D。(①是说法令严苛;②是张祖不接受征召为吏职;④是 说治理国家讲求实效。这三句都不符合题干要求。)
设题方式
对应陷阱
主要人物
非其人物
筛选
主要事件
非其事件
主体
主要观点
非其观点
主要景物
非其景物
筛选 特征
一个特点
非给出的这个特点
非给定的这两个特点或对应 两个特点(分别表现)
高中语文复习:“下定义”题(附详解及练习和答案)
高中语文复习:“下定义”题下定义是经典题型,在近年的各类考试中时有出现,考查学生对材料中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归纳概括的能力,备考中不能忽视。
一、什么是下定义?下定义:就是用判断的形式对事物的内涵加以揭示。
二、一般的形式:“概念”是……的“事物”。
公式:被定义概念=本质特点(种差)+邻近大概念(属)例如:苹果是落叶乔木所结的果实圆形的果皮青黄或红的供生食的味甜或略酸的一种普通水果。
三、总结①句式是一个单句(主语+是+定+宾)②概念与事物是种属关系,邻近大概念外延不可过宽或过窄。
③下定义,要有个判断词“是”。
“是”前后的表述内涵相等,可以互换,即A 等于B,B也等于A。
四、题型多项短句组合、整段筛选整合五、做题步骤1.找“大”(邻近大概念),定主干。
2.找“特”(特征),定成分。
(能揭示本质特征的要点完备。
)3.连接“小”(被定义的小概念)“特”“大”,调单句。
(语言通顺,定语排序合理。
)六、注意事项①定义不能循环,如:“魔术是一种……魔术”②定义不能否定,如:“浪漫主义不是唯美主义”③定义不能比喻,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④排除信息:重复信息、比较信息、原因背景信息、描写信息、影响意义作用信息、举例信息七、练习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定义,不超过65字。
“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成为近期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
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改革?“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
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
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
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答案: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为调整经济结构,使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进行的结构性改革。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真题+优化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真题练习(一)(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
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
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
”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
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
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
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
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性问题 (1)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规范答题模式一、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第306练_2022年高中语文_语言文字运用_古诗词鉴赏_现代文阅读_文言文阅读_专项练习题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306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来,关于青春的话题持续引发社会热议。
有声音批评,本是最富朝气锐气、最有权利做梦的年轻一代,不少人却陷入利益的羁绊。
当物质的欲望填满生活,利益的喧嚣遮蔽生命的星光,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也会怅惘:为什么,我们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考量利益,并非让利益的追求绝对化。
表面上看,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于社会的进步。
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
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一时鼓荡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
然而,这样的城堡却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
一旦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便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粉丝,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
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在唯利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
志愿服务,却被猜测其中掩藏着利益动机;企业献爱心,却被揣度背后有着利益交换。
不与实利挂钩的理想不是“做作”便是“矫情”,利益于是成为时代价值的“粉碎机”,让我们的社会只剩诛心之论,难言感动信任。
“唯意志论”者固然举步维艰,只有利益的人生同样苍白无力。
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的当下,尤需在物质利益之外,多一份理想情怀。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伙人竟然将毒品藏在自己的体内,真是太“聪明”了!B.如今大力提倡“光盘行动”,你却还在乱扔食品,太不识时务了!C.“僧敲月下门”“蝉噪林逾静”是古代文学以动衬静的典范。
D.中铁电气化局接触网工在60米的高空作業,被誉为高铁“蜘蛛侠”。
2.运用排比可以增强气势,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4分)3.如果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换作“为什么,我们收获了很多,内心却很空虚”,你觉得哪种表达更好?为什么?(4分)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勤俭节约是提升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但环顾我们身边,很多人陷入“挥霍浪费”“透支消费”的怪圈,“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流行,这与我们所需要、所期待的社会风尚大相径庭。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文意概括简答题知识讲解与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意概括简答题知识讲解与练习一、考查类型1.概括内容要点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体现新的思维成果。
对于史传类文言文而言,作者往往围绕一个主要人物来展开事件叙述,并作简要的观点阐发。
因而能否分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命题者检验考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途径。
2.概括人物特点此类题目一般是据事求理,根据人物具体言行概括其行为特征或思想性格。
这些“特点”词有的可以从原文中摘取,更多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其中对人物的言行的理解不可断章取义、孤立片面,要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在具体的事件情境下理解,只有这样,概括才能准确。
人物形象特点具有多重性,在准确使用“特点”词的前提下多方位概括,力求立体丰满。
3.探寻事件原因这类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和来龙去脉,重点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在此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回答。
原因与结果是无法割裂开的。
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
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
就文言文中某一现象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选文追溯原因,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考生备考时应加以重视。
4.概括观点态度“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最高层次。
在一般的传记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不会明确说出来,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等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憎,作品的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
在论说文中,要通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时代,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
5.分析评价内容这类题要求考生能够对文中的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种做法、某关键句的意义或文章的语言特点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要答好此类题就必须依据原文,从实际出发,对原文内容进行辩证的思考和客观的评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长征胜利万岁》经典语句赏析与选择题训练
《长征胜利万岁》经典语句赏析与选择题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考点:1.经典语句赏析2.选择题【考点解读】一、经典语句赏析第1段第一部分(1-8)问题1《长征胜利万岁》中,此三段写了什么内容?战士们看到区苏维埃政府牌子后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试分析。
我们在蓝盈盈的天空下,列队进入了这个镇子。
我们早就听说,吴起镇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名将吴起的功绩而命名的小镇。
可是走进镇子一看,除了一条小河,一排古老的窑洞之外,却看不出有什么纪念吴起的古迹,倒是一个窑洞口旁边挂着的一块牌子吸引了我们。
啊,原来这里挂的是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
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
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瑞金、于都河,无论在巍巍的雪山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难的日子里我们都惦念苏维埃。
如今,在陕北吴起镇的窑洞门口,终于又见到了这个名字!区、乡苏维埃政府的同志来了,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
(第3-5段)答案以上三段,写吴起镇的名气大与并无古迹形成反差,凸显了区苏维埃政府牌子带给指战员的亲切感。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我们早就听说,吴起镇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名将吴起的功绩而命名的小镇。
可是走进镇子一看,除了一条小河,一排古老的窑洞之外,却看不出有什么纪念吴起的古迹”,可知写吴起镇的名气大与并无古迹形成反差;“倒是一个窑洞口旁边挂着的一块牌子吸引了我们”“啊,原来这里挂的是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可知凸显了区苏维埃政府牌子带给指战员的亲切感。
问题2《长征胜利万岁》中,“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
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瑞金、于都河,无论在巍巍的雪山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难的日子里我们都惦念苏维埃。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摘要: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答案,3.解析:(1)A于是,连词;B趁,介词;C经由、通过,介词;D于是,连词,这两篇课文涉及成语很多,例如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肉袒负荆,刎颈之交、先公后私、苏武牧羊、羝乳而归、啮雪咽旃、雁足传书、肝脑涂地、人生朝露等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A.数通使相窥观。
( )B.汉天子,我丈人行。
(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 )D.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A.稍迁至栘中厩监。
( )B.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 )D.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 )E.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 )F.独有女弟二人。
( )3.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因以为其四个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
(1)A.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B.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C.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D.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2)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B.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C.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3)A.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B.何以女为见?C.子卿尚复谁为乎?D.皆为陛下所成就。
(4)A.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B.陵见其至诚。
C.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D.蹈其背以出血。
答:4.分析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情况。
(1)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2)惠等哭,舆归营。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4)空以身膏草野。
(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6)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答: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 ) (2)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 )(3)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高中语文新高考考点复习5 概括新闻内容,分析报道角度
练案五概括新闻内容,分析报道角度一、对点练(2021·广西来宾、玉林、梧州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材料一:所谓智慧养老平台,就是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呼叫、云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研发满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不同养老形式的平台,创建“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满足老人在安全照护、紧急救助、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康复理疗、精神慰藉、人文关怀等方面的需求,为老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水平,营造全新的健康养老生活方式,并且能够为政府分忧,减轻社会负担。
智慧养老模式缓解了社会老龄化问题,改善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让老人子女感到安心,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摘编自《智慧养老相对传统养老有哪些优势》) 材料二:宽带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支付、电商和外卖不仅在城市发展迅速,也以极快的速度扩展到了农村,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为老年人认识并接受智慧养老打开了突破口。
尤其是农村互联网的普及,为通过智慧养老服务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优化养老资源配置提供了可能。
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数量增加。
现阶段我国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其功能必然会逐渐弱化,需要成熟高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挥作用。
在老龄化发展更加迅速的中国,照搬西方传统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并不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养老服务短缺的问题。
智慧养老因为其节省人力、高效率等特点,成为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新的突破口。
随着社会的进步,老人对于养老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能够“安老”“养老”到了希望实现“享老”的终极目标。
智慧养老在老年医疗和智能家居方面的开发,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增加老年人独立居住的可能性,也能够为老年人重新参与社会提供机会。
(摘编自刘伟祎《国外智慧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三:要想实现智慧养老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央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对智慧养老未来的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教学设计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节课可能不需要实验器材,但如果有实验环节,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器材,并进行安全检查。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将教室座位重新安排,形成小组讨论的区域,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4. 设计一个关于文言文阅读的小游戏,可以是与同学之间互动的游戏,也可以是个人挑战的游戏。游戏需体现文言文阅读的元素,如词汇猜谜、句子翻译等。
5. 制作一个关于《诗经》的简易海报,内容包括《诗经》的简介、主要篇目的介绍以及你对《诗经》的理解和感悟。
板书设计
标题: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
1. 文言文的基本概念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文言文阅读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诗经》其他篇目的阅读:《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除了《关雎》和《卫风·淇奥》,还有许多其他脍炙人口的篇目,如《伐檀》、《硕鼠》等。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这些篇目,进一步感受古人的智慧和生活。
(3)修辞手法的理解:文言文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生可能会对这些手法的理解感到困难。例如,《卫风·淇奥》中的“维鸟之萃,于彼淇奥。”中的“维鸟之萃”就是一种比喻手法,学生需要理解其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理解方法。
(4)文本内容的深入分析:对于《关雎》和《卫风·淇奥》两篇诗歌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脉络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可能会成为学生的难点。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1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白蘋洲五亭记[唐]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
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旋属灾潦荐②至,沼堙台圮。
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
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
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
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
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③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
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
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
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注】①鞠:皆,尽;②荐:连续;③覙缕:逐条陈述。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记叙白蘋洲五亭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议结合,言简意赅。
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
高考语文系列之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专题二信息的筛选与概括一)信息筛选题示例1:阅读以下文字,给“知识经济”下个定义。
以前的经济,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
而知识经济则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
因此,“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是一种新型的经济。
答案: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
答案解析:该段属于说明性文体,信息的筛选与概括的方法有别于记叙性文体,方法如下:什么东西是(具有的特点)东西东西:“知识经济”——“经济”特点:(1)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2)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3)可持续发展(4)新型(二)概写信息题1.了解新闻知识,筛选新闻信息示例2:阅读以下短新闻,完成练习。
陈一峰任教于广东惠州大学艺术系,为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
他曾历时两年游历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到少数民族村寨,画下几千幅速写。
他的作品渗透着强烈的乡土情怀。
1998年10月20日至25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惠州大学主办的陈一峰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
展出的50幅作品,大部分是他近年来的新作,这些作品造型敦实扑拙,用笔沉郁、厚重,其中的两幅巨作——《战争》和《和平》,画面宏大,用笔豪放,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1)这则新闻的标题是。
(2)将上述文字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答案解析:这则新闻第(1)小题拟写新闻的标题并不很难,只要抓住“陈一峰”“画展”“北京”等关键信息就能概括出标题:“陈一峰画展在北京举行”。
而第(2)小题拟写一句话新闻,实则是提炼导语,而导语是新闻的眼睛,拟写时一般要简明扼要地交代报道消息中的中心或结果,让人一下子了解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应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根据这些,我们可提炼出这样的一句新闻:“中国美术馆于10月下旬在京举行陈一峰画展”。
2.把握材料中心,概括新闻信息新闻材料有的提供了导语和主体。
导语部分中已讲了主要的新闻事实。
高二语文《喜看稻菽千重浪》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喜看稻菽千重浪》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背景知识】作者简介:沈英甲,1948年8月14日出生。
1967年从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中毕业。
1983年至2020年先后在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和《世界博览》杂志、《科技日报》任记者,期间担任多年机动记者。
在《科技日报》曾先后任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现为高级记者。
从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出版各种文学作品10余部,近两年出版的纪实作品有《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生存方式》,长篇小说《前尘》等,将要出版的长篇小说有《贼风》、《墨祠》、《间接打击》、《居京不易》,纪实文学《我穷,故我在》,军事论证长篇小说《谋略战》等。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著作、译著20余种,发表各种文章数百篇,400余万字,主编过三套丛书。
是军事、航空航天、天文、科学探险的报道者,远航过太平洋,寻找过神农架野人踪迹,在青藏高原、西部大漠进行过科学考察,获得过包括中国新闻奖、全国征文、优秀读物奖等在内的多种奖励。
【阅读指导】本文为人物通讯。
课文用四个小标题把内容分成四个部分: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分别从四个方面揭示出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精神品质,刻画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光辉形象。
本文的开头部分写袁隆平的工作成果以及意义,旨在引起读者的强烈兴趣。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写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发轫之初的情形与境遇,强调实践出真知。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的水稻植株上。
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这是通讯中常见的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共有七个自然段,其中前五个自然段都是写袁隆平的研究情况,围绕挑战权威、自创新说来展开。
后两个自然段写袁隆平的独特发现和介绍他的创新成果。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压缩语段):压缩语段——内容概括(记叙、说明类)
【题文】“压缩语段”这个考点近两年各地试题来看,考查的特点有:单独命题形式减少,综合性增强;试题选材贴近生活,实用性进一步加强,更加重视考生语言文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形式采用主观题笔答的形式。
主要是概括材料内容。
内容概括是压缩语段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对材料进行概括。
可以分为记叙类压缩、说明类压缩、议论类压缩、描写类压缩。
今天这节微刊我们主要讲解如何对记叙类和说明类的语段进行压缩。
(一)记叙类语段压缩对记叙类语段压缩,首先抓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份等)、事件。
概括起来就是: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怎么做的,有何结果。
然后根据字数要求,运用“剔除枝叶法”筛选取舍进行压缩。
【典型例题】(高考真题)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的一段报道。
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
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
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长宽、1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
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
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
11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
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
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
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叙语段压缩四步骤】(1)抓主干:谁?发生什么事?(2)归纳:情节及关系?(3)筛选:情节及体现中心思想的关键之处。
(4)整合信息。
【“四不”与“两注意”】(1)“四不”:①审题不明,②主次不分,③要点不全,④表达不清。
(2)“两注意”:①注意提防并列信息的遗漏,②注意抓关键词关键句。
【典例解析】本段文字属于记叙类语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记叙性语段
【典型例题】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
创造时尚的人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
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
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
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
可老太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
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
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
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学生答案:
A.时尚总是在不经意间创造的。
B.一个善于创造时尚的人,不一定是走在时尚浪尖的人,却一定是隐于市间的人。
C.创造时尚的人,他们普通、平凡,但也拥有着创造奇迹的才能。
D.时尚有时源自穷人的无奈之举。
【解析】做这一语段,首先要审题:“画龙点睛”指精辟的能点明主旨的语句,“结尾”表明要能概括总结上文,这几处审题基本没问题,关键是要注意语段的题目是“创造时尚的人”,中心词是人,非“时尚”,所以最后的结论最终要落实到人上,不仅仅是对时尚发表看法,此处最容易错,所以做题时首先要审题,不仅要审出显性要求,更要审出隐性要求。
答案A错误。
然后,对两则材料的共性进行概括。
这就要分别找出两则材料的内容要点。
第一则讲青年人被弄脏了头发,没钱去理,结果成为时尚。
第二则讲乡下女孩进城,没钱打扮,裤子上由姥姥绣上了几朵花,结果城里女人效仿,世界流行。
可以看出:创造时尚的人的身份是穷人、普通人或小人物,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对他们来讲都是无奈的、苦涩的。
所以答案D最准确,B和C 共性找得不准确。
【参考答案】
【示例1】许多时尚的创造,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干脆就是穷人的无奈之举。
【示例2】示例2:许多时尚的发明,开始并非都是乐事,而往往源自普通人的苦涩经历。
【方法总结】求同舍异法。
2.议论性语段
【典型例题】请概括下列语段的中心。
(不超过10个字)
①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的话,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
②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树木就是用年轮记录着地球的历史。
③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
④所以,读树与读书一样,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学生答案:读书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解析】这一语段由①②句中的“如果”可知,①②句是并列关系,由第③句中的“因此”可知第③句是对①—②句的总结,由第④句中的“所以”可知第④句是对①—③句的总结,通过剖析句子结构,就可找出第④句是语段的中心句,又可读出这段文字是把“读树”与“读书”比较,“读树”才是主要的,所以把“与读书一样”去掉,概括为“读树是大有益处的事情”或更简洁的“读树有益”。
议论性的语段,句间逻辑关系较强,所以通过剖析句子结构就能很快找出语段中心。
【方法总结】结构分析法。
【补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大致有:因果、并列、假设、选择、承接、转折、递进、解说、总分、条件等关系。
逻辑关系确定了,语意的主次、轻重就确定了,比如转折关系的句子,句意重点在转折后的内容;因果关系的句子,句意重点一般在果;解说关系、总分关系的句子,句意重点在总说的内容;递进关系的句子,后面一层意思比前一层深。
3.说明性语段
【典型例题】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
要超过25个字)
①金属也会“疲劳”。
②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
③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以上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
④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
⑤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小裂纹。
⑥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继续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
⑦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疗法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效办法。
⑧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学生答案,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解析】说明性语段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此段材料的说明对象是“金属疲劳”,知道说明对象后就要看围绕说明对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把②—⑧句合并分层,②③句讲危害,④—⑥句讲原因,⑦句讲预防,⑧句讲妙用。
【参考答案】金属疲劳的危害、原因、预防和妙用。
说明性文字层次清晰,结构分明,为了确保全面,不遗漏要点,要对文字进行层次切分。
【方法总结】层次切分法。
4.描写性语段
【典型例题】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描述,概括黄山的相关信息。
(不超过35个字)
①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
②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③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④它选中皖南山区。
⑤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方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学生答案:选中皖南山区,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方法形成,面积千余平方公里,是花岗岩山峰。
【解析】由题目可知,这是一段描写性语段。
第①—③句主语是“大自然”,无黄山信息,删掉,第④句用了拟人手法,有用信息是“皖南山区”,它指出了黄山的位置,第⑤句也用了拟人手法,删掉修饰成分,有用信息是“火山喷发”,指出了黄山的形成方式,还有“面积千余平方公里”、“花岗岩的山峰”也与黄山有关,
还要把生动的语言转换成平实的语言。
【参考答案】黄山位于皖南地区,由火山喷发形成,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山峰。
【方法总结】舍偏取正法、语言转换法。
“偏”就是指修饰性、限制性、补充性的成分。
三、温故知新
教学思路:在做题过程中,我们不管碰到什么表达方式的文字,基本都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不是简单地一一对应,所以用练过的题目让学生分析如何得出答案,再次体会这几种方法。
【典型例题】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
(不超过20字)(4分)
①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
②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
③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
④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每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
⑤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参考答案】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
【解析】第一步:审题,可以审出此语段是说明性语段,说明对象是“先进的动车”,由语段第①句可知。
第二步:分层,由题目“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及分值4分,可知分四层,四点,②—⑤句分别为一层。
第三步:概括,第②句其实是因果关系的复句,重点在果,所以概括为“外观美”,这是结构剖析法。
第③句,讲车厢、座椅、前后座,是并列关系,不能直接用其中任何一个,所以需找一上位概念,结合几句内容,可用“人性化”(“舒适性”)概括。
第④句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概括为“速度快”。
第⑤句“因而”表明是因果关系复句,重在果,所以概括为“噪音低”,用了结构剖析法。
四、课外拓展
教学思路:语用题中概括的方法,在现代文阅读的概括题中同样适用,所以选择一道现代文阅读题让学生当堂训练、体会。
【典型例题】(2010辽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①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
②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
③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至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
④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概念,“随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
⑤该书以“史家记述,务从实录”为主导思想,力求客观的向中国人民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
⑥“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
⑦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
⑧书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
⑨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它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糅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
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示例】①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
②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③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
【解析】做这一题首先要明确答案应在⑤至⑨句中,前面四句要舍去,然后把⑤至⑨句分层,根据语意可知:⑤为一层,⑥⑦为一层,⑧⑨为一层,再进行概括可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