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案例 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新

合集下载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活动案例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活动案例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活动案例第一篇: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活动案例附件3: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活动案例推荐:我会整理小书包一、活动目标1.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

2.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

3.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小学生的书包若干,玩具熊一个,文具盒及各种文具,大小不一的书本。

三、活动过程1.说说我书包里的朋友(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书包,请幼儿说说书包里应该放哪些物品。

(2)教师逐个拿出书包里的物品,请幼儿说说这些物品的名称和用途等。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书包里有哪些物品。

2.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1)讨论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

幼儿分组讨论,请各组代表说出本组的看法。

师幼小结:小学与幼儿园相比,有很多的不同。

小学要学会自己背书包、整理文具盒;早上上学要比幼儿园早,上学不能迟到早退,要戴红领巾,不能带玩具,书包里会有很多文具、书本……(2)教师:你知道上小学一年级需要哪些物品吗?引导幼儿大胆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上小学一年级需要一个书包和各种文具,如:文具盒、铅笔、橡皮擦、削笔刀等。

(4)教师:上小学后,还会有一些大小不一的书本,如果书本和所需的文具用品都乱扔在书包里好吗?引导幼儿了解上小学一年级了,学会整理书包很重要。

3.整理我的小书包(1)教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书包变得整齐呢?激发幼儿整理自己书包的兴趣。

(2)请幼儿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要求将自己带来的物品整齐地放进自己的书包。

(3)整理完毕后,幼儿互相检查并评比出“最整洁书包”一名,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请整理得最棒的小朋友边示范边分享自己整理、摆放物品的方法。

4.游戏:取物比赛(1)请幼儿将练习本以最快的速度从书包里拿出来,看谁拿得快。

(2)交流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拿得快,有的拿得慢?(3)教师小结:整理书包要按照分类的方法,分别摆放。

如:将书本、铅笔盒、练习本等物品进行分类摆放,放在书包不同的夹层里,记住物品摆放的位置,这样就方便拿取了。

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基础教育JI CHU JIAO YU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阎瑞晓 姚锦青岛市湖南路幼儿园金茂湾分园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1 问题的提出早晨入园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一幕:“老师,我忘了带……”“老师,我妈妈忘给我带了……”“老师,爸爸妈妈没和我说”……显然,这是幼儿任务意识淡薄的表现,容易忘记任务,也常常将责任推卸到家长身上。

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很多家长急于在智力上投资,而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实,入学问题不只是知识和技能问题,更是习惯养成和心理准备问题,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会为他们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2 任务意识及培养目标培养幼儿任务意识,首先要理清任务意识的内涵及具体目标。

任务意识是指个体对于自身所应完成的任务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主要由对任务的感知、完成任务的自我评价及任务行为的自我调节三部分构成。

具体指导目标包括:逐步树立完成任务的意识,掌握完成任务的能力;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及同伴完成任务的行为,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萌发责任感和乐于执行任务的情感态度,能够积极参与到任务中并具有坚持性和持久性。

3 “芽芽任务日记”的建立历程“芽芽任务日记”是幼儿自主记录每日任务,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评价的一种任务清单。

在和幼儿共同创立、调整任务日记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交流讨论——激发任务意识”、“符号设计——共研记录方式”、“家园互通——保障任务达成”、“特色评价——内化任务行动”四部曲。

3.1 交流讨论——激发任务意识针对很多幼儿容易忘记任务、依赖父母的现象,我们在班级里展开了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活动,运用任务引导、激发参与等策略,引导幼儿探究记住小任务的方法。

活动一:《我能记任务》。

活动设置故事情景,以露露总是忘记任务的苦恼引导幼儿体会任务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在讨论、交流中帮助露露想办法。

活动中,幼儿想出每天给她打电话、录音、画画、发微信等多种方式,教师引领幼儿在互动讨论中引出记录任务清单的重要性。

大班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规则和任务意识的实践研究

大班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规则和任务意识的实践研究

大班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规则和任务意识的实践研究摘要规则意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意识,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3~6岁幼儿正是规则意识萌芽和规则行为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抓住契机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是保障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安全有序地开展,也是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的集体生活。

关键词:规则教育、意识培养、幼儿行为一、以幼儿为中心,确保规则性游戏丰富多样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幼儿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围绕幼儿的学开展,教学要坚持以幼儿为中心。

据调查,当前绝大多数幼儿园将规则性游戏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规则性游戏的价值主要是为教学服务。

游戏要发挥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幼儿的兴趣需要。

因此,幼儿教师需善于观察幼儿,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并善于分析教学内容,开发丰富多样、富有趣味的规则性游戏,如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语言游戏等,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在幼儿自由活动环节,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主地进行规则性游戏。

幼儿在自由活动环节的规则性游戏与在教学活动中的规则性游戏不同。

教学活动中的规则性游戏主要是为教学服务,游戏规则由教师制订,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幼儿只能按照教师制订的规则进行游戏。

在自由活动环节的规则性游戏中,幼儿能享受更多的自由,游戏的内容、规则均由幼儿自行商定,幼儿可以自由组队,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沟通合作能力等在自由自主的规则性游戏中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因此,教师应鼓励大班幼儿自行开发规则性游戏,并为游戏规则的制订、游戏开展提供物质条件及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二、以规则为核心,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规则性游戏的特性在于游戏规则。

规则就是游戏的核心,就是开展游戏的“章法”,也是影响游戏质量、游戏趣味性及游戏生命力的关键因素。

作为幼儿游戏开展的组织者、助推者,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必须先帮助幼儿熟悉游戏规则。

幼小衔接的实际操作案例

幼小衔接的实际操作案例

幼小衔接的实际操作案例
1. 引言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衔接,其目的是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幼小衔接的实际操作案例,以供参考和借鉴。

2. 案例背景
该案例发生在我国某城市的一所幼儿园和一所小学之间。

幼儿园和小学校长共同提出了幼小衔接的计划,并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 案例实施
3.1 幼儿园阶段
1. 教学内容衔接:幼儿园根据小学课程标准,适当增加了一些小学阶段的知识点,如数学、语文等。

2. 教学方式衔接:幼儿园采用游戏化教学,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生活习惯衔接: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如穿衣、整理书包等。

3.2 小学阶段
1. 教学内容衔接:小学在一年级阶段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让幼儿能够逐步适应。

2. 教学方式衔接:小学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生活习惯衔接:小学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如安排作业、参加社团活动等。

4. 案例效果
经过一年的幼小衔接实践,该幼儿园的毕业生普遍适应了小学生活。

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表现良好,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认可。

5. 总结
本案例表明,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紧密合作,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衔接。

通过幼小衔接,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本案例对您的幼小衔接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在实际操作中,请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和完善衔接策略,以实现最佳效果。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教案(最新9篇)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教案(最新9篇)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教案(最新9篇)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手指弹纸球的基本方法,锻炼手指力量。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增强目测力和动作的准确性。

活动准备:音乐、小纸球、桌子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排成四路纵队。

(2)准备操练习:要求幼儿能与音乐节奏合拍、有力、到位、有精神。

2.基本部分。

(1)手指操活动。

(2)-让幼儿跟音乐做手指操。

(3)手指游戏。

请幼儿说说、做做,有哪些手指游戏。

3.学习弹纸球游戏。

(1)在幼儿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手臂弯曲在肩上,两脚前后分开放,身体前,用力蹬地头向前方。

(2)幼儿集体徒手练习3—5次,教师注意观察加强个别指导。

(3)请幼儿分组开始手指弹纸球游戏。

4.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

活动延伸探索纸的更多玩法。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计划篇二一、指导思想: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小学的生活呢?这需要幼儿园、家长两方的合力,我园在今年的幼小衔接工作上具体做了以下的计划。

二、工作目标:1、重视衔接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通过活动,使大大班教师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通过活动,使幼儿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三、具体措施:1、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互相探讨适合幼儿顺利过渡小学的有效途径。

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拼音等)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2、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学校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

幼小衔接视域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路径研究

幼小衔接视域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路径研究

幼小衔接视域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路径研究摘要:对于幼儿而言,幼儿园与小学是不同的学习阶段,两者之间教学理念各异,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小学学习,其均会产生较大的不适感,随之影响学习效果。

基于此,应重视幼小衔接过程,强化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

本文结合当前阶段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现状,提出切实、有效的任务意识培养方式。

关键词:幼小衔接;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引言:目前,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任务,教育部对此发布了相关教育指点条例,指出幼儿在进入小学前,要做好学习、生活、社会、身心等方面准备,其中社会准备主要有任务意识,诚实守信等内容。

1建立活动环境,明确任务要求幼儿存在任务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明确任务要求,例如大班幼儿开展班级小助手任务活动时,任务是早上来到班级打扫自己位置卫生,摆好桌面文具等,一些幼儿通常只完成其中一两件任务便自由玩耍,教师问其原因,幼儿会根据自身认知说明已经完成任务才玩耍的。

对此,为解决幼儿明确任务要求内容,需要建立与之相符合的活动环境。

幼儿教育相关规定,环境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应将其合理高效利用,创建不同的教学环境,推动幼儿发展。

对于任务要求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主设定任务内容,使用自己可以确定的方式进行记录,在记录的作用下,幼儿会在日常生活中,明确自己设定的任务要求内容。

在幼儿教育期间,幼儿经常会将玩过的玩具,穿过的衣服,使用后的毛巾等乱扔、乱丢,一些相同的衣服、毛巾等物品,教师无法有效区分,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任务要求,并建立针对性的活动环境,促使幼儿可以自发将自己的衣服等物品带走,并及时收拾使用过的玩具。

对于缺少任务要求认知的幼儿,教师可以为其建立相对明确的任务目标,例如:将垃圾丢入垃圾桶中等,防止过多任务要求造成幼儿认知困难。

幼儿的学习发展通常是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下实现,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创建相符的活动环境,促使幼儿更容易明确任务要求内容。

如何在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如何在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如何在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小衔接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整体系统,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

关键词:幼小衔接任务意识责任心一、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从这几方面开展工作。

1.给与充分的衔接时间。

从孩子上大班第一个学期开始,到进入小学的这一年时间,都是幼小衔接的工作时间。

只有幼小衔接时间够充分,才能有效做好幼小衔接各个环节的衔接。

在这期间,幼儿教师可带幼儿参观小学。

让幼儿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适应小学教育环境,不但有教育效果,而且还能让幼儿对小学和未来的小学学习产生期待和憧憬。

2.重视教育内容的衔接。

教师要重视幼儿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不但要对大班幼儿的知识技能进行强化训练,更要对他们的体育、德育、美育等方面进行训练,特别要注重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幼儿教师可以把小学生行为准则解释给幼儿听,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要求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孩子学习小学生一样刻苦学习。

二、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1.教育内容、手段不同。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片面性,重知识,轻能力培养,只注重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题,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太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2.作息制度、生活管理不同。

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教育,希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启蒙教育。

而在幼儿教育中,任务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从幼小衔接的角度出发,探讨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幼儿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

它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幼小衔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质量,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在幼小衔接中,任务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因为任务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任务意识的概念及其培养任务意识是指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主动地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具体来说,任务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意识。

幼儿应该明确学习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2.策略意识。

幼儿应该知道如何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包括组织学习、寻找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3.自我监控意识。

幼儿应该学会自我监控和评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呢?1.以情境为载体,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动机。

比如,让幼儿参与故事情境中的角色扮演,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通过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的任务意识。

比如,组织幼儿进行拼图、搭积木等游戏,让幼儿体验到任务完成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任务意识。

3.注重任务意识的引导和培养。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明确任务目标,制定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和评估学习过程。

三、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策略在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培养尤为重要。

因为大班幼儿已经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但又不太懂得如何自我监控和评估学习过程。

因此,针对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培养策略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任务目标要明确。

幼小衔接任务意识案例

幼小衔接任务意识案例

幼小衔接任务意识案例幼小衔接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幼儿园毕业生而言,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至关重要。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个幼小衔接任务意识的案例。

在某幼儿园的毕业前夕,老师们针对幼儿园毕业生的任务意识进行了培养。

他们首先在幼儿园里组织了一个“搬家游戏”,游戏中幼儿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按照老师的指示搬运物品,如搬书、搬水杯等。

在游戏中,老师特意设计了一些难题,例如让幼儿们自己协商解决问题、对自己搬运的物品进行分类等,让幼儿们体验到了任务意识的重要性,并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的后续,幼儿园还在小学进行了一次“插班生调研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们走进小学,深入了解小学生活和学习情况。

同时,他们还针对小学新生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自己的体验,为小学新生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和经验。

此外,幼儿园还通过书信往来的方式,让小学生和幼儿们建立联系。

小学生们在书信中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幼儿们则通过回信向小学生传达自己的祝福和鼓励,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

通过以上的活动,幼儿园成功地培养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顺利完成了幼小衔接的过渡工作,让幼儿们在小学阶段更加自信和顺利地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方式。

接下来,老师安排了一次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小组活动的主题是“如何顺利完成小学的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协作、探究和总结,最终汇报小组成果。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明确了自己需要掌握的学习任务意识和技能,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最后,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了汇报,分享了各自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展示了小组成果。

老师在听取汇报后,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探究和实践。

幼教知识-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中的幼小衔接

幼教知识-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中的幼小衔接

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中的幼小衔接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活动和小学的活动有着诸多的不同。

幼儿从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幼儿园进入到以正规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是为幼儿一生打好基础,也要为了入小学做好准备。

入学是幼儿生活的新起点。

为了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幼儿园大班教师应在一日活动常规中体现幼小衔接。

1、作息时间的调整由于入学后基本没有了午睡,又由于幼儿的脑力劳动负担大大超过了入学,所以,在入学前这段时间,需要家园配合整幼儿的作息时间,保证幼儿睡眠充足,并养成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这样入学后,才不会响幼儿的学习效果。

还要要求幼儿早晨8:0上幼儿园不能迟到,如果迟到了就不能得到好看的贴纸。

2、学习习惯的培养在班级中适当开展书写活动,教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书写姿势,让他们学会正确地使用学习用具。

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独立学习的能力:提示他们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作业完成后要学会自己检查;学习时要专心,不能一边学习一边做其它的事情等。

在大班的下学期,教师还可以请家长为幼儿准备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学习用品,如书包、文具盒、铅笔、橡皮擦、作业本、拼音本、图书等,让幼儿了解这些用品的名称和作用。

每天让幼儿自己整理书包,让他们学会有序整理书包,并能够按书包的构造有序安放物品:把水瓶放在书包两侧的网兜内、把作业本放在书包前边的小袋内等,从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3、时间观念的建立可以从认识时间、感知时间的长短、遵守规定的时间、学习安排时间等几方面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教师可以教幼儿认识时钟,认识一分钟、一小时、整点、半点;公布班级活动时间,每日请值日生提示老师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比如,10:00时,值日生就会告诉老师10:00了,该吃加餐了;11:30时,要吃中饭了;下午5:00了,爸爸妈妈快来接了……渐渐地,幼儿把时间和活动联系在了一起。

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体验10分钟有多长及10分钟可以做什么等。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导学案-幼儿教育学》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导学案-幼儿教育学》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小学幼儿园衔接工作是指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过渡性工作,为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提供支持与帮助。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幼小衔接工作被认为对孩子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二、探究讨论1.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在于为孩子提供平稳、有序的过渡,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方法。

通过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孩子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 幼小衔接工作的任务a. 掌握孩子的学业水平和学习兴趣b. 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c. 通过合理的过渡活动和方法,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d. 建立家园共育机制,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e. 对孩子进行综合评价,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指导三、实践活动1. 观看小学入学准备视频,了解小学学习生活2. 锻炼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能力,开展小组合作活动3. 通过游戏方式,让孩子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和规则4. 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庭背景和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四、总结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就在于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在实践中,要注重对孩子的个性化关注和指导,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和帮助,让孩子在学习中健康成长,展现自己的潜能。

愿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2. 掌握幼小衔接工作的任务和方法;3. 提高家庭、幼儿园、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二、知识导入: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经历,有什么感受和困惑?你觉得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关系?三、新知讲解:1.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工作,其意义和重要性在于:(1)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顺利的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帮助幼儿在小学阶段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更好地适应学习任务,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中小班幼儿任务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中小班幼儿任务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中小班幼儿任务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摘要:幼小衔接的成败关系到儿童的长期成长,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幼儿园是为后一步的发展做好铺垫,而且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幼儿在变化外部环境中重新适应的一个过程。

有些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会出现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不适应的情况,从幼小衔接的视角分析幼儿任务意识,可以锻炼幼儿的心理素质,为小学教育活动的高效开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幼小衔接;任务意识;策略;引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之星,而教育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制度建设,幼儿园是幼儿期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关系到整个素质教育的连通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实际发展。

为此,加强对学生的任务意识的培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升入小学后的学习和生活。

从幼小衔接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异同点和内在联系,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探索有效、多元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

一、现状分析随着“双减”教育理念、核心素养育人思想在小学教育中的落实,现代化的教育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学生的综合素质,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但是受到幼儿心理成熟度、年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小班幼儿对新的环境不适应,在家庭生活中对父母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无法融入集体性的活动中。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环境、伙伴和教师熟悉了,但是又要升入小学,不免产生不舍、排斥、不适应等心理。

给后续小学学习、生活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幼儿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幼小衔接教育中面临的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入学前缺少对小学生活的了解和体验在当前已知的幼儿园中,除了少数公立幼儿园可以在大班期间与周围的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外,大部分私立幼儿园都与周围的学校缺乏联系、交流和沟通。

幼小衔接教育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幼小衔接教育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幼小衔接教育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作者:周榅玉来源:《教育·教育实践》2024年第06期幼小衔接教育在培养幼儿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大班幼儿而言,其思维和行为都会逐渐向小学过渡,因此培养其任务意识成为重要的教育方向。

本文探讨了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策略,以期为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任务意识是指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幼儿会明确自己的任务,并完成自己的任务。

任务意识在幼儿期是比较薄弱的,这与幼儿的心智发展特点有关,任务意识与任务导向、任务执行等因素密切相关。

任务导向是指幼儿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并制定计划来完成所设定的目标,这种解释通常是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

同时,任务意识也是一种责任意识,让幼儿可以有目标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也可以对自己负责。

在幼小衔接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大班幼儿正是培养其任务意识的重要时期,一方面是因为大班幼儿在上小学之前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大班幼儿已经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知。

在这个阶段进行任务意识培养,有利于其未来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任务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进行,让幼儿逐步对自己的生活有大致的了解,在培养任务意识时也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比如在开始时可以让幼儿每天都要对自己的一天进行规划,从简单到复杂来培养。

同时,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一些小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完成,这样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一,要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使大班幼儿对任务意识形成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能积极应对。

第二,要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游戏化、生活化、情境化的活动方式。

第三,要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使任务意识在活动中能够自然生成。

任务意识的培养应该是长期的,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幼儿对任务的看法和态度,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活中来,这样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他们的任务意识。

幼儿园大班案例谈“幼小衔接”指导的新策略

幼儿园大班案例谈“幼小衔接”指导的新策略

幼儿园大班案例谈“幼小衔接”指导的新策略第1篇: 幼儿园大班案例谈“幼小衔接”指导的新策略为响应精神,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研究重点,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活动目标:1、通过参观小学,初小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熟悉校园环境、教师和学生,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2、激发幼儿入学的向往之情,不断加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二、活动时间和对象(一)20xx年x月31日上午。

(二)活动对象为幼儿园大班幼儿、教师。

(三)活动点 ***小学三、活动内容和要求(一)幼儿方面1.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

2.身体方面的准备:(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学习工具。

幼小衔接中培养孩子任务意识的策略与方法

幼小衔接中培养孩子任务意识的策略与方法

幼小衔接中培养孩子任务意识的策略与方法摘要:当前,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着入学前,幼儿对任务内容怀着完成完不成无所谓心态。

在入学前,对幼儿的任务意识进行培养,不仅与幼儿教育的发展相适应,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文章针对目前儿童任务意识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幼儿;任务;意识;家长的培养引言:在儿童初入小学阶段,如何适应这种新的教育方式是需要学习的。

当前,在幼儿衔接中,对幼儿的任务意识进行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通过对当前存在的幼儿任务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幼儿任务意识培养进行提升的方法。

一、幼儿任务意识淡薄的成因浅析1.受家庭教育的原因父母责任心差,忽视了对子女责任心的培养。

如今的儿童早就成为家长乃至长辈们关心的重点,有些被惯坏了,对儿童过于“宽容”,导致儿童任务意识淡薄。

他会责怪家长没有收拾好自己的书包;上课迟到了,埋怨家长没有及时叫自己起床等等。

如此一来,他们的依赖就更大了,责任感就更小了。

此外,还存在着一种现象,不管教师给孩子们安排了什么样的任务,他们都会忘记,从而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

当他们询问起原因时,他们会用“老师,妈妈忘了”等说法来推诿责任。

很多孩子能做的事情,因为父母的宠溺,而被包办了。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们会有互相推诿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

2.个性方面的因素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在做事情时很容易被别的东西所吸引;因为孩子的年纪太小,他们的记忆力和兴趣爱好很容易受到影响,他们常常只记得他们喜欢的东西;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很强,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独占的心理,因此,他们要求自己独立活动,并有强烈的成为活动主人的愿望。

但是,因为他们的经历和行动的限制,他们对自己的行动没有很好的控制,他们做事情常常是有始无终,缺乏恒心。

二、在幼儿中培养任务感的方法1.幼儿园培养方法(1)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任务意识在幼儿园中,当孩子升到大班之后,老师应该指导他们参加一些日常的班级活动,比如,参加一些值日生活动,照顾自然角,整理区角资料,让他们在老师和父母之间传递一些信息或者是一些东西,以此来提高他们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意识。

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任务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孩子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在大班幼儿阶段,幼儿需要逐渐养成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计划管理等好习惯,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来培养。

一、任务的培养在大班幼儿阶段,任务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大班幼儿已经进入小学阶段的前戏。

在每个学习活动中,幼儿需要逐渐养成一个自主完成任务的习惯,如自己拿课本、整理教具、清理教室等。

幼儿们逐渐形成的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自我发展,还能为未来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幼儿的任务意识为了激发幼儿的任务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班级或家庭中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比如让幼儿帮忙整理教室,安排座位,收拾玩具等。

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还能为幼儿自主完成任务提供一个机会。

三、计划管理的培养大班幼儿需要逐渐学会计划管理,因为在小学中,孩子需要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准备好钢笔、橡皮、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我们可以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引导孩子形成计划管理的习惯。

可以要求孩子在一天开始前做一个简单的计划,计划一天内要完成的任务,监督幼儿按时完成。

四、学习自律的培养学习自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注意力、思维、行为等各个方面。

在大班幼儿阶段,我们可以从幼儿自我管理、注意力专注、学习效率等一系列方面入手,帮助幼儿养成学习自律的好习惯。

总之,幼小衔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其中一个关键点。

在大班幼儿阶段,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努力,通过任务的培养、激发幼儿的任务意识,培养幼儿计划管理的能力和学习自律的好习惯,使幼儿能够在学习中做到自主、自律、自我管理。

这样,幼儿在小学中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的要求,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小学生幼小衔接任务意识养成汇报材料

小学生幼小衔接任务意识养成汇报材料

小学生幼小衔接任务意识养成汇报材料尊敬的xx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小学生,今年升入五年级。

在去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开展的幼小衔接任务意识养成活动,现在我将向您汇报我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

首先,我从活动中学到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在活动的第一天,学校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大任务:采集校园中的树叶和草叶,完成分类、整理和贴标签等一系列工作。

当时,我觉得任务很简单,但实际上很复杂。

采集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找不到适合的树叶、被荆棘划伤、不知道如何归类等等。

但是,我没有放弃,反而坚定了完成任务的决心,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其次,我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我们的任务需要分工合作,互相帮助。

在采集树叶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负责采集,有的同学负责识别、归类和贴标签。

由于采集人员不守时,识别人员就不知道哪些树叶没采集到,造成了混乱。

然而,我们很快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组织起来重新分配任务,确保了任务的顺利进行。

最后,我在活动中收获了学习和进步的快乐。

通过这个活动,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形态、颜色和纹理来区分、识别和分类不同的树叶和草叶。

我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图表和统计方法来呈现数据和分析结果。

此外,我也收获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能力。

在整个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支持,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具备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的锤炼,我一定会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谢谢您的关心和支持!此致敬礼xx。

幼儿园教育案例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案例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案例: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教育案例:?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案例描述:一天下午,下班后在逛街时,到一商场遇到我原来带的大班幼儿的一位家长,刚好他的孩子才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原来那个孩子在幼儿园可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喜欢他,同伴羡慕他,我想知道他在小学表现的咋样,所以顺口问了孩子在小学的表现,他妈妈一脸的失望,说:“原来在幼儿园,你们老师都在不断的鼓励孩子,所以孩子表现的很好,可是上一年级后,老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一次老师批评他说脑子进水了,唉!我们很忙,没时间下午放学后到学校去给孩子记作业,听说每天下午都有家长进教室去给孩子记作业。

”听了孩子家长的一席话,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了。

?案例分析:?现在社会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都是由大人包办代替,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强。

在幼儿园里,我们会时常发现幼儿游戏之后,不能自觉地收拾、整理好玩具,椅子倒了不会自觉扶起来,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总指望老师给予帮助扶起。

这是由于他们缺乏任务责任感,因而不能有始有终,认真负责地把自己该做的、会做的事做好。

幼儿期的孩子,往往被认为是无忧无虑,孰不知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学前后期的一部分孩子,由于完成任务能力差,不同程度受着自卑的干扰。

我注意到有近乎三分之一的孩子极少或从来不敢在外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

这与独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太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幼儿园采用以游戏为主,保教并举的教学方式,幼儿还感受不到因缺乏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产生的困扰。

而到了小学一年级,环境、老师的改变,特别是小学以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才使这些无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的孩子产生了危机感。

?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跨两个学段,即学前向学龄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衔接尤其关键。

多年来,幼教和小教间就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你忙你的,我做我的,无形中加大了幼小衔接的“坡度”,使幼儿失去了自信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厌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案例:
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案例描述:一天下午,下班后在逛街时,到一商场遇到我原来带的大班幼儿的一位家长,刚好他的孩子才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原来那个孩子在幼儿园可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喜欢他,同伴羡慕他,我想知道他在小学表现的咋样,所以顺口问了孩子在小学的表现,他妈妈一脸的失望,说:“原来在幼儿园,你们老师都在不断的鼓励孩子,所以孩子表现的很好,可是上一年级后,老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一次老师批评他说脑子进水了,唉!我们很忙,没时间下午放学后到学校去给孩子记作业,听说每天下午都有家长进教室去给孩子记作业。

”听了孩子家长的一席话,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了。

案例分析:
现在社会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都是由大人包办代替,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强。

在幼儿园里,我们会时常发现幼儿游戏之后,不能自觉地收拾、整理好玩具,椅子倒了不会自觉扶起来,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总指望老师给予帮助扶起。

这是由于他们缺乏任务责任感,因而不能有始有终,认真负责地把自己该做的、会做的事做好。

幼儿期的孩子,往往被认为是无忧无虑,孰不知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学前后期的一部分孩子,由于完成任务能力差,不同程度受着自卑的干扰。

我注意到有近乎三分之一的孩子极少或从来不敢在外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

这与独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太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幼儿园采用以游戏为主,保教并举的教学方式,幼儿还感受不到
因缺乏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产生的困扰。

而到了小学一年级,环境、老师的改变,特别是小学以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才使这些无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的孩子产生了危机感。

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跨两个学段,即学前向学龄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衔接尤其关键。

多年来,幼教和小教间就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你忙你的,我做我的,无形中加大了幼小衔接的“坡度”,使幼儿失去了自信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厌学。

现实中,通过和家长的交谈,根据已上一年级学生家长反馈,他们的孩子在入学后一段时间明显存在着许多不适应,表现为:(1)认识不到老师布置的任务要做,(2)缺乏完成任务的责任感,(3)缺乏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这些都是任务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而任务意识薄弱,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有关,同时,我们也深感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其实,入学问题不是知识与技能问题,而是心理准备问题,对幼儿进行任务意识的强化势在必行。

案例反思:
幼儿的任务意识主要是幼儿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带领下,有目的的完成某一任务。

为了让幼儿能顺利升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工作中主要从基本能力和责任感两方面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

一、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增强对社会的适应力
1、在自信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要让幼儿社会性能力得到充分发展,首先老师要尊敬、信任幼儿,充分培养、锻炼其能力,使之在自信中发展自身的基本能力。

幼儿无论每学做一件事情,老师
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行,特别对于大多数能力平平或发展稍落后的孩子来说,获得成功的机会较少,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能力弱的孩子安排其能胜任的活动任务,让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自己力量和成就,在成功的喜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使幼儿有了自信,感到自己有做好这件事的能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是会自然而然形成,这对他们走向相对独立的小学大有益处。

2、在平等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幼儿的兴趣在于游戏之中,尤其是自由选择的游戏。

针对这一点,教师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以一种和大人平等的地位参与游戏。

在活动中,教师不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幼儿,不事先告诉幼儿干什么,而让幼儿在活动前学会事先计划,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多判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

3、在鼓励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
幼儿有上进心,表现欲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老师应正确引导,恰当鼓励,让幼儿良好的表现欲望得以充分发挥,巩固已具有的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克服缺点,为自己,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成为培养其做事能力的强大支力。

幼儿有些微进步,教师就应及时给予具体的表扬,投以赞许的目光。

如姚丽丽小朋友在班上经学帮助小朋友摆桌椅,在家能叠被子。

我经常鼓励?她,“你的被子叠得真好”,“你的桌椅摆得真整齐”,让她为自己所做的事是对的感到无比自豪。

而如果她某些方面欠缺,我总是鼓励她继续努力。

如我说“这次没做好,下次再试试”,“要是这样做,那么就更好了”。

在我不断的鼓励下,她明白自己什么事情做的对,什么事还须往一定方向努力才行。

可见,在老师不断的鼓励中孩子会逐渐增强成功意
识感,并愿意去继续探索,学习新本领,为入小学养成了良好的完成任务能力的习惯。

二、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形成认真负责态度
1、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主要手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教育活动,分阶段地培养幼儿任务责任感,对其走上有一定独立性的小学生活,无疑有着极大影响。

例如,“六一”到了,大班组有个大合唱《闪闪的红星》,安排每个幼儿回家让家长协助做个红星来,一天下午我给幼儿发回去了,反复强调第二天带到幼儿园来合唱要用,可是第二天还是有几个人没带来,合唱排练时,我不失时机地针对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孩子,道出:这些拿来红星的小朋友能认真记住老师分配的任务,帮了老师的大忙,是个负责的好孩子。

并让孩子们说说大家谁都没带东西来,合唱会怎么样?从而使孩子们了解到不负责任的后果。

通过这一类型的教育活动,教育幼儿做事要认真负责,善始善终,从而逐步树立起幼儿的任务责任感,为小学生生活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在游戏练习中,逐步形成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由于幼儿喜欢游戏,又是幼儿走向生活的一种学习,如果教师能寓培养幼儿责任感于游戏中,效果将佳。

例如我在每天来园的区域活动中,每一个区的活动都要求幼儿要有一定的责任感。

在表演区,既要记住表演角色的对话,穿好服装如何表演;角色区中,“爸爸”“妈妈”如何照顾“娃娃”,“妈妈”怎样为“娃娃”煮东西,又如何收拾;在音乐区中,每位表演的幼儿应如何配合打击节奏,乐器如何
拿、放等等,通过游戏,不认真负责的幼儿将被淘汰,逐出游戏。

这样,每个幼儿都能自觉地去完成某一区域的任务,无形中增强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3、在合理的责任目标中,强化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幼儿的心理具有情绪性,易受他人影响,做事不能有绐有终。

基于此,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向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制定可行的责任目标,促使幼儿责任感的形成。

合理的责任目标是指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能达到的。

如我在安排幼儿每天值日生进行值日生活动中,我制定的目标有三项:(1)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2)清楚地记住各个活动中老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3)学会把教师交代的事情在一定时间内按时完成。

根据目标我制定出相应的任务,如饭后擦桌子;给孩子们分发玩具,分发午点;整理桌椅等等。

在这一定时间观念,有一定程序的值日生活动中,孩子们能根据目标认真去执行,从不会到会,从中得出了经验,掌握了值日生工作方法,从而逐步强化了孩子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强化幼儿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完成任务意识,良好的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和认真负责的完成任务的责任感,能减小幼小衔接的“坡度”,同时加强家园合作,使幼儿的任务意识在家里也能得到培养,使幼儿能以最佳的心态迈进小学的大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