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人教版(部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共30张PPT)
【本课小结】请同学谈谈这 节课的收获与感想。
1、下面四副图片哪一个反映的 清明节的习俗( B )
A
B
C
D
2、将下面的诗句和对应的节日用线连起来。
千门万户曈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元宵节 中秋节
春节
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端午节手抄报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
吃赏祭玩饮观赏月花桂潮桂饼灯花花酒
中秋节的诗词
《十《五望夜月望怀月远》》
((唐唐··王张建九)龄)
海中上庭生地明白月,树天栖涯鸦共,此时。 情冷人露怨无遥声夜,湿竟桂夕花起。相思。 灭今烛夜怜月光明满,人披尽衣望觉,露滋。 不不堪知盈秋手思赠,落还谁寝家梦。佳期。
七夕节 端午节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重阳节
中国有56个名族,各名族在社 会发展进程中都有本名族的传 统节日,请大家课后收集其他 少数名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并能整理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分享。
分小组展示同学们的成果!
春节的来历
春节的习俗
春 节 的 习 俗
贴窗花贴对联守岁看春晚放鞭炮贴年画拜年压岁钱包饺子蒸年糕
春节的诗词
喜迁除元莺夜日·守岁 马乾合坤雪簪消,空爆春鸣落浅鸦竹(。列(落南声听炬宋宋),爆,中)王竹几文岁安一送处(天石宋月穷玳祥岁代,筵)去除椒开史浩花宴堂,待。堂旦介,我;系百 千坼末 命眉,路随女寿争伴,妍惊年春千。齐粉风欲频捧面风 门告玉。雨尽送万语壶,,,金暖户守盏穷身入瞳岁。边与通最屠瞳宵奇饱 世苏日,绝莫,雪俱;,放是霜忘笙小歌桃。;散新。 酒满无晕身复朝花霞影屠总,,苏寒遥把欺指梦新重珠,翠帘桃,深挑换却院灯忆。旧凤待夜符屏到香了未。暖,央。道笑一。拂声
人教部编版_七年级历史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ppt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 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
02 清明节传统习俗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 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 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 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
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 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 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 筝带走了。
节令食品
腊八粥
庆祝丰收. 又称“大家饭”, 是纪念民族英雄 岳飞的一种节日 食俗。
年糕
又称“年年糕”,与 “年年高”谐音,寓 意着人们的工作和 生活一年比一年提 高。
饺子
又称水饺,是中 国北方民间的主 食和地方小吃, 也是年节食品。
元宵
北方“滚”元宵, 南方“包”汤圆, 这是两种做法和 口感都均为不同 的食品。
风俗习惯
守岁
除夕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
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 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课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共23张ppt)
部化悠我内日中 分的久们容形国 。 一的中丰式的
个历华富多传 组史民,样统 成文族是,节
之扬 第
精传 髓统
节 日
三 部 分
之探 内传 涵统
节
第 二 部
日分
之寻 起传 源统
节 日
第 一 部 分
爆春(竹 风声宋送元中)暖一日王入岁安屠除石苏,;乌风清(啼吹明寒唐鹊旷寒食)噪野食野白昏纸谁望居乔钱家吟易木飞哭,,? 节万分古(端传唐端午闻)自为午文谁屈秀言原,; 千门万户瞳瞳日,古墓累累春草绿。堪笑楚江空渺渺, 总把新桃换旧符。棠梨花映白杨树,不能洗得直臣冤。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呢?
贰
节日习俗之我见
拜团祖 年圆先
饭祭 祀
踏清
凭吃龙 吊粽舟
子竞 渡
青明
郊祭
游祖
问题:
1、总结清明节、端午节、中秋 节等传统节日,得出他们共同 点是什么? 2、从这些节日中你能得出中华 民族的道德观有哪些?
3、你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 为什么?
春运的人潮所洋溢的正是年文化的精神核心,凸显了故乡和家庭春运的人潮所洋溢的正是年文化的精神核心, 凸显了故乡和家庭如此强大的亲和力。 回家过年,亲人相聚,祈安道福,以疲惫的身心去亲吻乡土里的根 如此强大的亲和力。 回家过年,亲人相聚,祈安道福,以疲惫的身心去亲吻乡土里的根
尽是。
03
壹
“《称把农最春
年 , 谷
说 文 。
为 “ 年
谷 的 生
业 , 古
初 的 含
节 和 年
熟 也 :
”
禾 部 》 :
” ,
长 周 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课件ppt
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 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
春
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 节
元" "月之元" "时之元"的"
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
院里垒"旺火",寓意旺气通
天,兴隆繁盛,吉祥如意。
二02 、 清明节活动的传承与变化
(1)扫墓
清明节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 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 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 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 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 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 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清明》一 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扫各纷 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 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 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 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 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 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 人的怀念。
(4)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
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 插 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 柳
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 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 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 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 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 新火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 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 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 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 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 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 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PPT)
春节
清明节
习俗 1·扫墓 2·祭黄帝 3·踏青 4·荡秋千 5·放风筝 6·蹴鞠
中秋节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端午节
七夕节
❖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 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 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 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 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 为乞巧节。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传统节日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还 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内容有历史的岁时文 化、汉族节日和少数民族节日三大部分;涉及领 域也很广泛,包括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 天文气象、宗教、娱乐等。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 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反映中华民族的道德观 和价值观。从这些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以及 它们传承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认识中华民族的 文化特色。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来源。有些节日是 适应人类自身发展而出现的,有些节日是农业经 济的产物,还有些节日则具有宗教信仰的色彩。 中国的节日可上溯到远古时期,商周以后不少节 日上升为礼俗,变成国家的祭奠仪式。到秦汉时 期,节日基本定型,如除夕、元宵、端午等。魏 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由于各民族文化的沟通, 促进了节日文化的交流,节日文化内容也不断得 到充实。宋元以后,有的节日内容已成为礼仪性、 娱乐性的活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教学课件 (共88张PPT)
起源之一
纪念屈原
相关习俗
起源之二
此说出自东汉 《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上虞 人,父亲溺于江中, 数日不见尸体,当时 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 昼夜沿江号哭。过了 十七天,在五月五日 投江,五日后抱出父 尸。
纪念孝女曹娥
起源之三
春秋时,吴国 忠臣伍子胥含冤而 死之后,化为涛神, 世人哀而祭之,故 有端午节。
“新春、新年,亲情的温暖、欢聚的时光,也有了不同的载体。 与一般观感不同,手机上的“年味”其实并不淡。在2017年淘宝年 货节上,全国有2.8万个村的村民通过农村淘宝置办年货,而农村淘 宝精选的200种土货,吸引了全球365个城市的消费者抢购。数据显 示,年轻人不仅热心于“爆买”,也非常在意“过年”,他们十分 关注传统年俗。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与“春节”相关话题的累计讨 论量达3.9亿,“回家”“过年”“年夜饭”“全家福”仍然是高频 热词。其实,对中国家庭而言,过年堪称周期性的“集体仪式”, 不仅赓续着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更寄托了吉祥如意的美好夙愿。”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 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 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 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 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起源之一
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 《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 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 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 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 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 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 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 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 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38张PPT)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的发展阶段
• 远古时期:传统节日有了雏形 • 商周时期:不少节日上升为礼俗,变成国家的祭
奠仪式 • 秦汉时期:节日基本定型 • 魏晋南北朝—隋唐:各民族文化沟通交流,内容
不断得到充实。
• 宋元以后:有的节日内容成为礼仪性,娱乐性的 活动。
1、春节:正月初一 2、元宵节:正月十五 3、路神生日:正月初五 4、春龙节:二月初二 5、花朝节:二月十五 6、上巳节:三月初三 7、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 8、清明节:阳历4月5日,闰年在4月4日 9、佛诞日:四月初八 10、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11、夏至节:夏至当天 12、六月六:六月初六 13、七夕:七月初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中华”、“华夏”、“神州” 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拥有五千余年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文明史 境内有56个民族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说文解字》中的“节日”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 。以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民谣
• 小孩小孩你别馋 二十五、炸豆腐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六、炖羊肉 腊八粥,喝几天 二十七、杀公鸡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九、蒸馒头 二十四、扫房子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 扫房(除尘):
• 春节前将室外屋内,房 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 干净,迎新春。意思是 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 统扫出门,辞旧迎新。
过年好!
春节民间禁忌
• 大年初一风俗禁忌: 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禁忌动刀子和剪子 针钱;忌借钱;忌打家具(盘、碗、酒具等易碎物 品),认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白天不可 午睡;忌倒污水、垃圾、扫地;忌洗衣。此外, 还忌小孩说脏话、年轻人打架斗殴、家里人抬杠 伴嘴,凡是遇上这种事,亲朋友、街房邻居都会 来劝说制止。
新课标历史《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案)
新课标历史《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的起源》(教案)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的起源教案活动⽬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的起源和演变,提⾼⽂化素养;2.从中国传统节⽇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整理、分析资料的能⼒;4.在活动中提⾼沟通和表达能⼒。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
教学难点:通过以上活动弘扬中国传统⽂化。
教学⽅法⼩组合作学习法;⾛访、搜索资料,研习资料,探究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组竞赛法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新课⽼师导⼊:请同学们回想⼀下,你最喜欢的印象最深刻的节⽇是什么节?学⽣回答: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师导⼊: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我们⾮常熟悉的节⽇。
在祖国悠久的历史中,这些节⽇是怎么形成和演变的?⼜反映出我们民族怎样的习俗和⽂化观念?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进这些传统节⽇,在感受传统⽂化魅⼒的同时,探寻这些节⽇的渊源。
今天我们上⼀节活动课第22课中国传统节⽇的起源。
⼆、展⽰活动⽬标(见活动⽬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活动⽬标,⼼中有⽬标,⾏动有⽅向,学习有动⼒。
三、活动过程⾸先,分⼩组选题,确定研究主题学⽣活动:在⽼师的帮助下,在⾃愿的基础上将全班分三个⼩组:1.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
2.节⽇习俗与活动的传承与变化。
3.传统节⽇对社会⽣活的作⽤其次,搜集资料,课堂活动。
⼀、春节主题活动资料1.向同学们出⽰喜庆的春节图⽚,请⼀组同学说出春节的起源.⽼师概括:春节的起源:春节⼜称为新年、⼤年、新岁,⼝头上⼜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中的⽴春,也被视为是⼀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初⼀开始为新年。
⼀般⾄少要到正⽉⼗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初⼀⾸”(即“年”),年节的⽇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今。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堂笔记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一、引入老师问学生们:你们都喜欢过各种节日吗?有没有想过这些节日来自哪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二、学习内容1. 农历的由来老师给学生讲解了农历的由来。
在古代,人们按照月亮的周期来计算时间,就是所谓的月历。
但是月历的效果不好,因为每个月的长度会有所不同。
于是,人们开始按照太阳的周期来计算时间,这就是农历。
农历的正月是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
2. 春节的起源春节最初起源于古代的夏朝。
那时候,人们认为每到年关,一定会有一只“年”兽来伤害人畜。
后来,人们发现只要在家里燃放火把和敲锣打鼓,就能驱走“年”兽。
于是,这种狂欢的方式就成为了春节的庆祝方式。
3. 清明节的起源清明节起源于古代的秦代。
那时候,人们认为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来世的开始。
于是,人们会在清明节这一天祭祀祖先,希望祖先在来世里能够得到安宁幸福。
4. 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的楚国。
据说,楚国的诗人屈原因政治原因被贬到了汨罗江边。
屈原悲痛欲绝,投江自杀。
人们怕屈原的身体会被鱼鳖吃掉,于是就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船打鼓,以驱赶水中食肉动物。
5.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周朝。
那时候,人们认为月亮是最美丽的,所以每年中秋节,人们都会在月下赏月,并品尝美味的月饼。
三、总结通过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了解了这些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这些节日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人教版(部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共31张PPT
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
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
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
• 风俗习惯 :穿针乞巧、投
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 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
针验巧、吃巧果、拜织女、 为牛庆生、拜魁星等。
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 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 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门神: 神荼shū,郁垒lǜ;秦叔宝,尉迟敬德。 8·二十九,做黄酒
(2)团年,守岁 1·年夜饭
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 各地不同,你家年夜饭吃什么? 鱼,年年有余。 丸子(圆子),团团圆圆。 年糕,年年高升。 饺子,新旧交替。
2·压岁钱 3·守岁 放爆竹。
年关讨债。
(3)新年庆贺与拜年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以 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仪式,细节,追 思先人之德,念旧,调整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或闭门思过, 或饮酒叙旧······春节从祭祖开始,清明思念祖先,端午思念古 代诗人,中秋怀念亲人······所有的节日都是要回到对先人,历 史,经验的纪念,沉思上。
我们把搜集的资料,一起把它们做成了漂亮的展板: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
• 美丽的传说:牛郎是牛家庄的一个
• 节日的起源:七夕乞巧,
孤儿,依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
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 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
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zxls-
主题一: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
• 端午习俗: • 赛龙舟 • 吃粽子
主题二:节日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
表格一 传统节日用品、食品及活动
传统节日 节日饰物与用品 节日饮食物品 仪式活动
春节
春联、窗花、 门神画、焰火 、大红灯笼
腊肉、饺子、 年糕、馒头、 春卷、汤圆、 全鱼等
送灶神、扫房 子、除夕夜的 团圆饭与守岁 、拜年仪式
主题三: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1、观察春节门神年画的变化,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钟馗,姓钟名馗字正南,中 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 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的像 辟邪除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唐·赐福镇宅圣君”。生就铁面 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 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 ,刚直不阿,待人正直。
清明节
风筝、空竹、 柳叶符、纸幡
清明团、面燕 悼亡仪式、踏
、清明茶
青活动
端午节
龙舟、彩旗、扇 粽子、咸鸭蛋
子、五色缕、香 、雄黄酒、艾
囊等
糕、艾酒
龙舟竞渡、 凭吊屈原
主题二:节日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
表格二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传承与演变)
节日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不变(传承)
祭祀祖先、辞旧迎新、 重视家族、拜年、贴春 联、压岁钱等
主题三: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结合表格一、表格二,你发现中国传统节日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传统节日
节日饰物与用品
节日饮食物品
仪式活动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春联、窗花、门神画、焰 火、大红灯笼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ppt(22张PPT)
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
年(农历),正月初一首” 年节古称“元旦”
民国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
尧舜禹时期
春节由冬季的 拜祭活动而来
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 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
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办年货
New Year's shopping
置办年货是寻常百姓家不可或 缺的头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 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 (拜年)礼物、干的、鲜的、生 的、熟的,统统谓之为“年货”, 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 年货。”
中国传统节日 的起源
竹约也,约,缠束也。以竹节 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 日子。
大家一起 找一找
七夕节 国庆节
劳动节 清明节
中秋节 建军节
元旦 春节
端午节 圣诞节
春节传说
Year Legends
春节的起源
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 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 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
扫尘
Sweep the dust
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 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 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 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 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 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 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 蛛网。
贴年画
Pasting New Year Prints
言之就是一个龙节日。”
屈原
——闻一多《端午考》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节日
不变(传承)
变(演变)
春节与传承?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 22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 (共26张PPT)
三、传统节日的意义 活动十:【讨论】
你觉得中国传统节日里传递了哪些观念?
重视家庭、尊重祖先长辈,尊敬伟人, 爱国主义、祈福消灾、除旧迎新
结束语
传统节日是历史渐变的产物,传统节日是 我们的文化胎记,传统节日关联着我们的民 族情感。 传统节日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并发扬光大, 我们需要节日文化里积淀的民族力量。
一、春节——传承与演变
活动四:你知道哪些春节习俗?
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一种你所知道的春节习俗。 (每人说一种,不重复)
一、春节——传承与演变
活动五:【唱一唱】
春节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五,扫尘土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九,蒸馒头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பைடு நூலகம்四,扫房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八,把面发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观察春联内容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春联的内涵,有没有不变的东西?
二、端午——起源
活动八:【探究端午起源说】
纪念曹娥说
吴越民族图腾说 源于三代夏至说
“恶月恶日 驱避”说
纪念屈原说
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的这一天 艾草,已挂在门前 佩带香包的孩子,满街奔跑 站在岁月的岸边 大人们将雄黄酒缓缓倒下 剥开粽子 剥开延绵千年的历史 剥开千年的情缘 而我,独想一杆青竹 撑起一江余韵 撑起永恒的纪念 拨开五月的涟漪 溯源而上,屈原 以水鸟的姿势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二、端午——传承
活动九:【探究端午习俗】
二、端午——传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教材通过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认识。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了解节日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习俗,为本课学习提供了生活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习俗,认识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习俗。
2.难点: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节日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节日氛围。
2.谈话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探究,了解节日起源、发展及习俗。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节日相关的图片、资料、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节日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节日图片,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节日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节日起源、发展及习俗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节日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下问题:a.各个节日起源的原因是什么?b.各个节日的习俗有哪些?背后有何寓意?c.节日习俗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22课,活动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教材通过讲述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但对于这些节日的起源和背后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特点。
2.难点:节日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
4.互动交流: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文化的相关文章、图片等。
3.投影仪: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相关资料。
4.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节日,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22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熟悉传统节日习俗,提高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②在小组活动中提高沟通、表达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从中国传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②从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提高爱国热情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难点:弘扬传统文化三、教学准备教学ppt,平板电脑,传统节日有关书籍,传统节日书签,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喜欢过节吗?”〈生:喜欢〉师:“为什么喜欢呢?”〈生:因为放假,因为有的节日可以和家里人吃团圆饭……〉师:“老师也喜欢过节,而且老师特别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
本节课就让我们来品味经典节日,传承中华文明。
”〈板书: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2、讲授新课:师:“中国有许多具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接下来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叫‘传统节日里有什么’”。
〈用ppt展示游戏规则〉师:“好,游戏规则我们看完了,我们就根据游戏的胜负来选择本节活动课你们组可以应用的媒介。
每组派一位代表来参加游戏,谁愿意举手了呀?”师:“其他同学为他们来打节拍,预备起。
”〈生:传统节日里有什么?春节。
传统节日里有什么?腊八节。
传统节日里有什么?端午节……〉师:“通过我们刚刚的游戏我们得出了胜负。
我们第一名所在的组可以获得一台平板电脑来查你们今天活动课所需要的资料。
第二名所在的组可以获得一本关于传统节日的书籍作为你们今天应用的材料。
第三组呢老师准备了一套小学生手工绘画的一套传统节日的书签,你们可以通过这套书签来找到灵感。
请几位代表回到座位。
”师:“传统节日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历长期的历史发展所积淀下来的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从远古传下来的这些传统节日清楚地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脚印,记载着每一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 (共21张PPT)
女儿回娘家、举办龙舟文 化节、小长假旅游等
活动四、探讨:
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 的作用
探讨: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你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
2、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有哪些影响? 带动社会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注重家 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 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 合作探讨:随着多元文化的日益丰富,中国的传 统节日日益被人们忽视与淡忘。取而代之,“圣 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 我国愈加盛行。这种现象在广大青少年中尤为常 见。对此,你有何看法?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洋节” 和中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 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 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 多
活动三、分享:
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习 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
放爆竹(年的传说) 拜祭祖先 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压岁钱 守岁 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送穷鬼与祭财神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豆腐,谐音“兜福”)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闹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南方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两样菜:一是有头有尾完整的鱼, 象征年年有余;二是丸子(圆子),象征团团圆圆。 福建:韭菜(久),豆腐(兜福),菜头(彩头),竹笋 (节节高),鸡,橘子(吉祥如意), 甘蔗(甜甜蜜蜜,节节高升)。 北京:荸荠(必齐) 南方:年糕(年年高升) 北方:饺子(更岁交子,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表格: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传承与演变)
节日 春节
不变(传承)
变(演变)
祭祀祖先、辞旧迎新、重 春晚、电话拜年、互联网
视家族、拜年、贴春联、 拜年、禁放鞭炮、微信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对 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 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 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 称一直沿用至今。
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游戏一 猜灯谜
1、谜面:犹如丫丫翻了身 (打一字) 2、谜面:暗访山东 (打二字国家名) 3、谜面:女真侵宋分南北 (打一字) 4、谜面:连呼减速 (打一词牌名) 5、谜面:听音便是意中人 (打一字) 6、谜面:拔苗助长 (打二字战国人名)
游戏二 读古诗猜节日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5、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6、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7、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8、此夜明台应久话,清空万里共婵娟。 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第22课 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的起源 和习俗,提高文化素养。 2.通过学习不同的中国传统节日, 提高学生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从中国传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 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 国情怀。
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 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从---秘鲁--案----《声声慢》---因---商鞅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又叫踏 青节,寒食节。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 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代, 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的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 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 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晋公子重耳吃,渐渐恢复了 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 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 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 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 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不。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 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传说,元朝末年人民为推翻残暴的元 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 上,放在月饼馅里。最后起义终于推 翻腐朽的元朝。
七、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又称"踏 秋",又称"老人节"。
重阳节最早形成在战国时期,唐代被正 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 至今。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一起登高"避灾",插 茱萸、赏菊花。
讨论:四人小组完成116页的讨论题
课后小结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 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也是我中国 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 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 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 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要继承它 们并将它们发扬广大。
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节是阴历七月七日,又称乞巧节。 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 相会。七夕节本名乞巧节,所谓乞巧, 即在月光下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 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后来受 西方国家影响,乞巧节被视为情人节。
六、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
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象征团圆,吃月饼,是赏月的佳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 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四、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日。
据《史记》记载,楚国人屈原力主联齐 抗秦,遭到反对被流放。公元前278年, 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见祖国被侵略, 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 石投江。楚国百姓到江边去凭吊屈原, 怕鱼龙虾蟹咬屈大夫的身体,用树叶包 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 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 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新年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一、春节的起源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是 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 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 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公历一月一 日称为元旦,把农历一月一日叫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