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临床治疗经验举隅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五苓散证 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 五苓散验案集 五苓散--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五苓散证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五苓散验案集五苓散七、解颅(脑积水)杨君医案:李某某,男,9个月。
患儿出生后至第7个月前一切正常,第7个月后,发现有手不灵活,有腿活动能力较差,之后患儿头部明显迅速增大,到8个月时双眼已呈“落日”状,头部青筋显露,颜面紫红,头不能拾,四肢不能活动,身体极度消瘦。
头围56厘米,前后囱门扩大而饱满,凸出于颅骨。
先后经数个医院诊断为脑积水。
处方:茯苓、大腹皮各15克,猪苓、泽泻、牛膝、车前子各10克,白术5克,桂枝2克。
水煎顿服。
服药后尿量明显增多,大便亦呈稀水状,至服完第6剂药后,囱门明显凹陷,面色渐转红润。
前后共服药27剂,息儿四肢渐能活动,颈部亦有力,能抬头活动,囱门未再凸起而痊愈。
服药期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7年半后追访,患儿已9岁,精神饱满,智力良好,没思过其它疾病,头围仍为56厘米,惟右手腕部以下发育欠佳,活动力较差。
身高、体重均与同年龄健康儿童无异。
(新医药学杂志1978) 按语:脑积水症类似中医“解颅”。
有虚实之别属实者,每由水液内蓄、上泛颅脑而发;属虚者,多由精不生髓、骨不得充,以致囱门开大所致。
由于五苓散具有渗湿利尿作用,既可以减少脑脊液的产生,又增加了脑脊液的吸收,从而降低了颅内压,对脑积水属实者有效。
此例脑积水兼见目肿、消瘦、四肢不能活动,显系脾肾功能失调,水液内蓄上泛所引起.故主以五苓散,27剂即获痊愈。
八、头痛严仲庆医案:顾某某,女,24岁,1983年1月23日入院。
发作性头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暂意识障碍反复发作近三年。
曾4次住院治疗,发作期间渐趋缩短,多次脑电图、脑血流图及颅片检查无异常发现。
四天前上夜班,突然感到剧烈头痛,两侧太阳穴及前额尤甚,经治疗无效而收入本科病房,拟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癫痫待排。
诊见头痛欲裂,入夜益剧,甚则四肢捶床,抱头痛哭,口干,渴饮,舌红、苔微黄而少,脉细数。
予清热平肝,祛风涤痰之剂不应。
细询之,知其虽口干渴饮,但小便却不多。
五苓散化裁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五苓散化裁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五苓散化裁是一种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方剂,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止痒的功效。
下面将介绍一例应用五苓散化裁治疗皮肤病的临床验案。
临床资料:患者李女士,32岁,因全身出现皮疹、瘙痒就诊。
患者于半个月前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伴有红斑、丘疹,常在晚间加重,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
患者未曾出现类似症状,没有过敏史,平素体质较好,饮食规律,精神状态良好。
临床检查:患者查体时,全身可见散在的红斑、丘疹,大小不等,表面微凸,边界清晰,可见有不同程度的搔抓痕迹。
皮肤无渗出物及糜烂。
患者自觉全身皮肤瘙痒明显,尤以夜间加重,影响睡眠。
患者自诉因丘疹多,瘙痒重,多次就诊皮肤科,服用抗组胺药物疗效不佳。
诊断:中医辨证属湿热瘀阻,化裁络痹。
西医诊断为“全身性皮炎”。
治疗方案:中医辨证施治,采用五苓散化裁方剂,加减治疗。
具体处方如下:五苓散化裁方:茯苓30克、泽泻15克、白术15克、苍术15克、甘草6克、生地15克。
加味:黄芩15克、地榆15克、莪术15克、荆芥15克、麻黄9克。
治疗过程:采用上述方剂,水煎服二剂,每日一剂。
同时指导患者注意避免辛辣食物,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果:经过三天治疗,患者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红斑、丘疹有所减少,搔抓痕迹明显改善。
患者睡眠质量有所提高,精神状态良好。
继续治疗五天后,患者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症状基本缓解,可见皮肤丘疹消退,少量搔抓痕迹,睡眠质量良好。
继续治疗两周后,患者皮肤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未见复发。
结论:五苓散化裁治疗此类皮肤病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临床实践也表明,中医辨证施治具有针对性和个体化的特点,对于不同病程、不同病因的皮肤病能够做出有效的治疗和调理。
需要指出的是,本例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了用药加减和个体化调整,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对于类似皮肤病病患,可借鉴本例治疗经验,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提高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领域的应用水平和临床疗效。
五苓散临床应用心得
五苓散临床应用心得
五苓散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中的一种经典方剂,具有清热利湿、利小便的功效。
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医生,我在实践中多次应用五苓散来治疗不同类型的病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关于五苓散在临床应用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五苓散适用于湿热内蕴型的水肿。
这类患者常伴有浮肿、尿少、口渴等症状,是因为体内湿热阻滞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在这种情况下,五苓散可以清热利湿,促进水液代谢,缓解浮肿症状。
在临床上,我常结合针灸疗法一同应用,效果显著。
其次,五苓散对泌尿系统感染有一定疗效。
泌尿系统感染常见于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五苓散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以帮助患者排除体内湿热之邪,减轻炎症症状。
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时,我通常建议患者饮用五苓散煎剂,同时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此外,五苓散也适用于消化系统水肿和腹泻。
在中医理论中,水肿和腹泻多与湿邪有关。
五苓散不仅可以清热利湿,还能调和脾胃,促进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正常。
在临床实践中,我经常将五苓散与香砂六君子汤相结合使用,以增强调理脾胃的效果。
总的来说,五苓散作为一味经典方剂,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适应症。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五苓散虽然药性温和,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病症。
在应用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斟酌,避免不
必要的副作用。
希望我的经验分享能对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共同提升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水平。
卢秉久临床应用五苓散经验举隅_李莹
#医案医话#卢秉久临床应用五苓散经验举隅李 莹1,指导:卢秉久2(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 要:五苓散出自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0。
卢秉久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肝胆病专家,临证多年不仅在治疗肝胆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对于各种内伤杂病亦见解独到。
该文就是卢教授应用五苓散治疗内科病症的一些经验体会。
关键词:五苓散;卢秉久教授;经验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3-0529-02收稿日期:2009-07-14作者简介:李莹(1983-),女,辽宁灯塔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消化。
卢秉久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肝胆病专家,曾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王文彦教授10余载,尽得其真传。
卢老师临证多年,不仅在治疗肝胆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对于各种内伤杂病亦见解独到。
笔者有幸侍诊,现将随诊积累的卢师应用五苓散验案加以整理,以供参考。
五苓散出自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0,其辨治主要为太阳蓄水,其病因病机为太阳病汗不得法,表邪循经入腑,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所致。
主要症状为小便不利,小腹硬满或胀满,渴欲饮水但欲吐,或兼发热恶寒。
吴谦于/医宗金鉴0中曰:/是方也,乃太阳邪热入府,水气不化,膀胱表里药也。
一治水逆,水入则吐;一治消渴,水入则消。
,,而证皆小便不利,故均得而主之。
佐二苓之淡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并泻水热也。
用白术之燥湿,健运脾土,为之提防以治水。
用桂之辛温,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
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小便利而水不蓄矣。
白术借桂上升,通阳之效捷,气腾津化渴自止也。
0卢师应用五苓散加减治疗各种内科病证,屡起沉疴。
1 虚 劳案1 常某,男,33岁,2009年2月4日初诊:主诉:周身乏力半年余。
现患者周身乏力,面色不华,心悸易惊,腰膝酸软,项背强痛,饮食可,睡眠不佳,夜梦多,大小便正常。
五苓散化裁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五苓散化裁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皮肤病是指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的各种器质性、功能性疾病,包括炎症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以及外伤等。
在中医中,皮肤病被归类为“疮证”范畴,采用中医药治疗,一直有较好的疗效。
五苓散是一味常用于治疗湿热病证的中药方剂,其成分包括葛根、白术、茯苓、泽泻、猪苓,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作用。
下面就是一个五苓散治疗皮肤病的验案举隅。
患者周某,女,33岁,因患有顽固性湿疹,面部多处粟疹、红肿,神情疲倦,多汗,食欲减退,舌苔白腻,脉弦数,被多家医院诊断为湿热壅滞引起的湿疹。
曾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反复发作,寻求中医治疗。
患者曾有过敏体质,易受外界刺激而发病。
中医诊断:湿热瘀滞型湿疹治疗方案:五苓散化裁方药组成:葛根(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
治疗过程:第一次就诊,患者症状明显,神情疲倦,面部多处粟疹、红肿,舌苔白腻,脉弦数。
根据中医辩证论治原则,认为其为湿热瘀滞型湿疹,因此选用五苓散化裁进行治疗。
患者服用五苓散化裁后,一个月后复查,神情好转,疲倦减轻,面部粟疹、红肿明显减退,舌苔减少。
继续服用一个月后,患者面部皮肤状况明显好转,粟疹、红肿减退,神情精神焕发。
舌苔减少,脉弦数,治疗结束。
随访情况:患者未出现皮肤病再次发作,一年内未再到医院就诊抱怨同样的症状。
总结:五苓散作为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对湿热瘀滞型湿疹有显著的疗效。
在治疗患者湿疹过程中,观察患者面部红肿、粟疹、舌苔等情况,结合患者的脉象,调制五苓散化裁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皮肤症状,还可以调理体内的湿热,减少反复发作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综合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化裁,避免教条化应用方剂,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五苓散治疗皮肤病的验案举隅说明了中医中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的独特优势。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达到“因人因时而变”、“因病因证而异”的治疗效果。
五苓散加减治疗胃肠病经验及医案
五苓散加减治疗胃肠病经验及医案五苓散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胃肠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由茯苓、泽泻、白术、茯苓、炙甘草等五味药物组成,具有健脾利湿、化痰止呕的功效。
经过临床实践证明,五苓散加减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治疗,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将结合我的临床经验和医案,介绍一些使用五苓散加减治疗胃肠病的经验。
五苓散加减在治疗胃肠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对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常常伴有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此时,可以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加入陈皮、山楂等药物,以增强健脾消食的作用。
同时,根据患者口干口渴、大便秘结等症状的不同,可适当减少或增加柴胡、黄柏等药物,以达到调和胃气、清热解毒的效果。
五苓散加减还可以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导致的泄泻病症。
这类患者常常伴有腹泻、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可以加入炒白术、炒泽泻、焦谷芽等药物,以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
同时,根据患者舌苔厚腻、脉象滑数等特点,可适当减少或增加陈皮、半夏等药物,以达到燥湿固脱的效果。
五苓散加减还可以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胃痛、腹胀等症状。
这类患者常常伴有胃脘不适、腹胀气滞等症状。
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可以加入砂仁、香附等药物,以增强理气止痛的作用。
同时,根据患者舌苔薄白、脉象弦细等特点,可适当减少或增加苍术、厚朴等药物,以达到理气和胃的效果。
五苓散加减在治疗胃肠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通过健脾利湿、化痰止呕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胃肠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使用五苓散加减治疗胃肠病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我经常使用五苓散加减治疗胃肠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下是一个我曾经治疗过的患者的病例。
患者女性,35岁,主要症状为脘腹胀满、食欲不振。
经过详细询问和体检,我初步判断为慢性胃炎。
我根据五苓散加减的原则,给予患者调理治疗。
处方如下:茯苓12克,泽泻10克,白术9克,茯苓8克,炙甘草6克,陈皮6克,山楂6克。
五苓散临床应用举隅
收 稿 日期 : 2 0 1 4—1 0—1 1 )
五苓 散 临床 应 用 举 隅
刘 芙蓉 唐 珊珊 高建 东 摘要 : 五苓散是《 伤寒论》 中的中药方剂, “ ……脉若浮, 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者, 五苓散主之。 ” 临床上各 医家多以其治疗膀胱或 下焦气化不利的病证, 只要有气化不利、 水运失常的病机, 均可应用。在临证中, 笔者将其广泛用于各种气化失常、 水液代谢紊乱的 病证, 获得 良 好疗效。
五苓 散是 《 伤寒 杂病 论 》 中一 剂 重要 方 剂 , 书 中应
无 明显诱 因 出现双 目泪液 分 泌 过 多 , 须 频 频 取 纸 巾擦
用 大量 条 文来论 述 , 如“ 太 阳病 , 发汗后 , 大汗出, 胃中 干, 烦躁不得眠 , … …若 脉 浮 , 小 便 不利 , 微 热 消 渴者 ,
g , 葛根 1 5 g , 石 菖蒲 、 远志各 1 0 g , 姜枣 为 引。本 方 加
[ 2 ] 乐明 , 黄卫 星. 脑 动 脉 硬 化 症 的早 期 诊 断 及 治 疗 [ J ] . 中 国 民族 民
间医药 , 2 0 1 0, 1 9 ( 1 8 ) : 5 8 - 5 9 .
患者平 素 嗜烟 喜酒 , 且 有 高 血 压 病 史 5年 , 糖 尿病 史 、
冠心病 史各 3年 , 靠 西药 控制 。近半年 阵发 头晕 眼 花 , 有时 头痛 如针 刺 , 遇 阴雨 天 、 劳 累及 情 绪 不 佳 则 发 作 。 近 3天更 剧 , 头晕 而重 浊如 蒙 , 时欲扑 倒 , 伴胸 闷刺 痛 、
五苓 散 主之 。 ” “ 发汗已, 脉 浮数 烦 渴者 , 五 苓 散 主之 。 ”
“ 伤寒 , 汗 出而渴 者 , 五苓散 主之 ” 等等 , 临床 各 家多 以
五苓散用于骨伤科的经验汇总。
五苓散用于骨伤科的经验汇总。
•五苓散用于骨伤科的经验汇总。
五苓散这个方子是我经常使用的一个基础方子,在此基础上加减治疗各类疾病疗效挺好,虽不能尽愈诸病,但只要抓住要点,投方使用,每获佳效。
只要是见到舌苔厚腻腐腻苔润舌体胖大舌边缘齿痕均可使用,如果舌体胖大,伴有少苔的可以配伍滋阴药使用,舌体瘦小少苔的一般不建议使用。
虽说执一方而疗诸病有点牵强附会,但是从医10几年来经历的老师同行,不乏有以一方加减而执简驭繁之大家。
这些人上至国医大家,下逮民间耆宿。
有的以三仁汤加减,有的以防风通圣加减,有的以五苓散加减,有的以小柴胡大柴胡加减,有的以二陈汤加减,有的以当归芍药散加减等等不一而足。
虽为理论大家所笑,但一直以来疗效甚好,为群众所称道的数亦不少,门庭若市者,数量奇多。
当前中医界辨证论治庸俗化倾向十分明显,多为文字之医所害。
关于五苓散的临床应用网上资料甚多,各大家名家经验殊为宝贵,但是于骨伤类较少。
多年来我以五苓散治疗骨伤类疾病甚多,总以五苓散加减较多,窃以为:骨伤类的外在表现无非是肿胀疼痛功能障碍麻木发凉红肿软弱乏力等等。
病机无非是瘀血痰浊风寒湿热等等。
这就为五苓散的使用提供一个前提,内科之肿重在发汗利小便健脾等等,伤科之肿重在活血软坚利水。
关于气血水的关系我想唐荣川之论已经专美于前了。
可以参考学习,在此基础上加减活血软坚之品用于骨伤病,是其根据之一。
我把相关使用五苓散用于骨伤和高血压的一些东西放在这里哦,专业理论水平有限,只是一孔之见,未免以偏概全,贻笑大方之家。
抛砖引玉,能使大家多多贡献五苓散使用经验,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五苓散组成:云苓30克白术20克桂枝5克泽泻25克猪苓5克一:高血压病: 1:豨签草60克地骨皮15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云苓30克泽泻25克猪苓5克桂枝5克生白术20克牛膝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石决明30克醋50毫升。
加减:阴虚加丹皮,山萸肉。
去白术。
阳虚加吴茱萸重用桂枝至10克。
应用五苓散之经验
应用五苓散之经验1 多尿症临床上常可见到小儿或老年之尿意频频、多尿之患者。
小儿多先天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水不化气而表现为多尿;老年人则往往气血阴阳俱虚,气虚则膀胱气化不利,出现尿意频频,甚至不能自控而遗尿。
陈老认为此类病人若从肾虚论治,运用补肾涩尿之法,效果常不甚佳。
因为老年人之尿多(尤其夜尿多)甚至遗尿不仅仅因为肾虚,而气虚所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司则是其直接原因。
因此,其治疗应温肾化气,稍佐固摄以纳肾,常用五苓散方加桑螵蛸、益智仁等获得满意疗效。
五苓散加减:桂枝1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桑螵蛸10g,芡实20g,益智仁10g。
2 遗尿症遗尿症之患者以青少年较为多见,往往仅有遗尿一症,白日无所苦,看似常人,辨证比较困难。
有人从肾虚论治,认为肾主水液,或用收涩之品,但往往效果不佳。
年老体弱之人,说肾虚尚有道理,但年轻体壮之人,面色红润,体质甚佳,讲其肾虚于理不通,青少年之遗尿的病机为“气不化水”,膀胱气化功能减弱,而于夜间自遗。
治疗取五苓散加减,以助气化,约膀胱,俾气化行,阳气通,中土健,则遗尿自止。
五苓散加减:桂枝1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0g,石菖蒲10g,远志6g。
3 小便不利《伤寒论》中五苓散方用以治疗外感后失治、误治而致小便不利、口渴者,但陈老在运用时认为:无论有无表证,凡符合“气化不利”之病机者均可运用。
老师用于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而致小便不利、点滴而下者,认为此种癃闭证,若只从活血化瘀施治,用诸如穿山甲、王不留行等类药物,于本病并无稗益,因为老年性前列腺肥大既是病理变化,也是生理的必然,岂能用活血攻破药根治,这也是不符合临床事实的,但从膀胱气化不利,肾虚不能布化来认识小便淋沥不通,是有道理的,因为老年肾衰,气化功能失常,开合失司而小便不利。
西医手术是根本治疗办法,但用中药也不失为有效之举,因其有增生之实体,故常用五苓散加赤芍、牛膝等活血化瘀,以渐消增生之实体。
五苓散临床应用举隅
1 7 3 6・
光 明中医 2 0 1 4年 8月 第 2 9卷 第 8期
C J G M C M A u g u s t 2 0 1 4 . V o l 2 9 . 8
2 . 2 验 案 举 例 王 某 , 男, 4 2岁 。2 0 1 3年 8月 1 0日
困倦 、 活 动 不 灵 。 方 中茯 神 、 酸枣仁 安魂 , 百合 、 五 味 子
1 小 便 不 畅
余” , 曾 自服 “ 三金片” 等药未效 , 来 诊 治 时 任 小 便 频
急, 尿 时隐 隐作痛 , 尿色淡黄 , 纳可寐差 , 大便调 , 时 有 腰酸, 察 其舌 淡红 边 有齿 痕 , 苔 白腻 中罩 有 薄 黄 之 色 , 脉 沉弱 。余 思此 患者 尿痛 隐 隐 , 舌脉 中虚 象 已露 , 当非
[ 1 ] 刘应科 , 马庆楠。 试探 魂 魄 理 论 [ J ] . 湖南 中医药大学 学报 , 2 0 0 7 ,
2 7 ( 4 ) : 1 0—1 1 .
状 减轻 , 原方 不 变续 服。两周 后 夜 间睡 眠 良好 , 精
神佳。
按语 : 此为失魂 落魄, 魂 魄 难 以 归 其 所 舍 而 致 失
五苓 散 原 为 《 伤寒 论》中治 疗 太 阳膀 胱 蓄 水 证 之 方, 此证 系 伤寒 太 阳经 邪未 解 , 内传 太 阳之 腑 , 致 膀 胱
气 化不 利 , 水 湿 内停所 致 。临床 多见 小便 不利 , 头疼 发
幼子 , 肾气 未 充 , 若后 天喂养不 当, 戕 伐 肾气 , 气 化 不 行, 必 见斯症 。遂 拟 通 阳化 气 之 法 , 方用泽泻 1 0 g , 茯 苓 8 g , 猪苓 6 g , 白术 6 g , 桂枝 3 g , 嘱其 服 3剂 后 复 诊 ,
五苓散的临床治疗经验举隅
五苓散的临床治疗经验举隅五苓散为汉代医圣张仲景所拟,见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
为临床常用的行之有效的经方之一。
历代医家对其理法方药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近代医家更上一层楼从多方面多层次对该方的药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不断地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
五苓散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具有通阳化气,健脾利水之功效,主要用于外邪循太阳经脉传人膀胱,膀胱气化不利为病机的蓄水证和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内停为病机的水肿证。
大凡临床上具有水湿内停病证的患者,每选用本方,从其临床应用来看,在辩证论治基础上随证加减,可用于其它多种兼有水湿内停之病证。
运用本方时,除根据不同病机做相应的加减外,还特别重视对气血的调理,认为水湿内停与气机失调、淤血内阻有着密切关系,治疗时注重气、血、水同时调理,使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水湿得消。
现就应用五苓散临证治疗经验四则介绍如下,以反映其应用五苓散经验之一斑,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1肾结石并肾盂肾炎万某,女,45岁,工人。
2009年10月15日初诊。
七日来,腰腹胀坠疼痛,或时作绞痛,小便频数,少腹拘急,排尿时灼热刺痛,小便黄赤,舌质稍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双肾区叩击痛明显,曾在外院检查,诊断为:“左肾结石伴积水,肾盂肾炎”,经西医治疗疗效不佳。
中医辨证:湿热蕴结,气血受阻,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治以清热利水通淋,佐以行气活血通络。
方予五苓散加味:萆薢15g、连翘15g,金钱草20g、车前子30g,海金沙20g,甘草10g、枳壳10g、猪苓10g、泽泻10g、桃仁10g、红花10g,桂枝10g,水煎服。
7剂后,腰部胀痛明显减轻,排尿渐利,苔转微黄,脉小微滑带数,仍予前方,继服7剂后,诸证皆消。
B超复查结石、积水皆消,尿检正常。
按:本证乃湿热日久,热灼湿聚,化为沙石,湿热阻滞不通所致。
治予金钱草、海金沙、萆薢等清热利湿通淋,枳壳行气止痛,助石下行;诸淡渗利湿之品配以桂枝,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桃仁、红花化瘀通络。
五苓散临床运用举隅
按: 卵 巢囊 肿 属 于 中医学 “ 瘕 瘕 ”“ 石瘕” 范畴 , 病 因复 杂 , 缠绵
五苓 散 临床 运 用举 隅
陈晓娟
摘
要: 本人 运 用五 苓 散加 减 治疗 痛 风性 关节 炎 、 慢 性 前 列腺 炎 、 卵巢 囊 肿 、 复 发性 口疮 , 获得 了 良好 疗效 , 体 现 了 中 医辨 证 论 治 、 异
病 同治 的 学术 思 想。 关键词 : 五 苓散 ; 中 医辨证 治疗 ; 异 病 同治
床体会 报 道如 下 。 1 病 . 3 卵巢 囊 肿 : 王某, 女, 3 9 岁, 下 腹胀 满 , 白带 量 多 4月余 , 伴 乏力
I . I 痛 风性 关 节炎 : 郑某 , 男, 6 0岁 , 4 d 前 进 食 海鲜 后 出现 双 侧跖 趾 头 晕 、 畏寒 、 带 多色 白质 稀 、 纳差 便溏 , 小 便频 , 量少 , 舌质 淡 边 有齿 关 节 及 足背 关 节 红肿 , 皮温升高 , 疼 痛 剧烈 , 口干 , 小便 不 利 , 大便 痕 ,苔 白腻 ,脉 细 弱 。妇 科 B超 : “ 左侧 附件 可 见 大 小 约 5 . 2 c m x 溏, 舌质红 , 苔黄腻 , 脉 滑 数 。患 者 既 往 有痛 风性 关 节 炎 病 史 近 6 4 . 3 c m” 包块 , 提示“ 左侧 卵巢 囊肿 ” 。证 属脾 虚失 运 , 湿 毒瘀 互结 , 治 年 ,每 年 发 作 3 ~ 4次 。 化 验 检 查 : 白细 胞 1 2 . 3 x I O  ̄ L ,血 肌 酐 宜 用温 阳化 气 、 化瘀 脱 毒 , 方选 五 苓散 加 味 : 泽泻 1 5 g 、 白术 1 5 g 、 茯 1 4 0 1  ̄ m o l / L ,尿 素 氮 1 3 . 1 m m o l / L ,血 尿 酸 5 1 8  ̄ m o f L ; C 一 反 应 蛋 白 苓 2 0 g 、 桂枝 1 0 g 、 猪苓 1 5 g 、 黄芪 1 5 g 、 芡实 1 5 g 、 煅龙 骨 各 3 0 g 、 重楼
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
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处方源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此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功效。
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五苓散临床应用举隅如下:1.腹胀尿频钱某,女,32岁。
初诊自诉5天前因乘长途汽车,途中忍尿,之后出现尿频、尿少,小腹坠胀,小便1日解20 余次,脉细,苔薄腻,质淡红。
小便常规检查正常。
症属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治宜化气利水,以缓其急。
方用:桂枝6克,猪苓、茯苓各15克,泽泻、冬葵子各12克,知母、黄柏、白术各10克,肉桂末3克(分吞)。
水煎服,每日1齐U。
服药3齐0 后,复诊:尿频大减,小便通畅,小腹稍有下坠感,脉象舌苔同前。
原方既效,再加车前子15克(包煎),续3剂,以资巩固。
2.产后癃闭张某,女,26岁。
产后5天,小便不利,经用西药、针灸、民间验方等,尿闭依然,已保留导尿48小时,旋改服用中药治疗。
主诉:小腹胀满,小便不利,大便数日未解,脉细弦,苔薄白腻,质淡红。
症属产后肾元亏虚,气化不及州都,膀胱传送无力;治宜益肾化气,通利州都。
方用:桂枝、知母、黄柏、槟榔、白术各10克、猪苓、茯苓各15克,泽泻、冬葵子各12克,肉桂末3克(分吞),广木香、藿香、佩兰梗各6克。
2剂水煎服,并嘱服药后覆被,取汗为佳。
服第1剂药头煎,覆被微汗出,既有尿意。
l剂后小便自解,大便亦通。
3.淋病合并睾丸炎有报道以五苓散加减治疗淋病合并睾丸炎93 例,方用:桂枝6克,白术 12克,茯苓15克,泽泻 12克,萆薜20克,白芷12克,蒲公英20克,连翘15克,川楝子10克,黄芪3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5剂为1个疗程。
结果显示,治愈(症状消除,尿道分泌物涂片未发现淋球菌)67例,好转 (服药后尿道口无分泌物溢出,但睾丸是有胀痛) 20例,无效(服药5个疗程,主要症状无改变)6 例。
总有效率为93.56%。
服药平均为3.8个疗程。
小结:本方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至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所设。
五苓散化裁治疗妇科病验案举隅
五苓散乃《伤寒论》名方之一,主要用于太阳蓄水证的治疗。
原方由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五味药组成,具有温阳利水之效。
我们将五苓散化裁后应用于多种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今介绍五苓散化裁治疗妇科病验案3则(张宁主诊)如下。
1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张某,女,30岁。
2017年2月15日初诊。
患者诉取卵术6小时后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末次月经(last menstrual period,LMP):2017年1月底,量少,护垫可,少量血块,轻微痛经。
带下量少,色白,质稀薄。
舌质淡黯、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滑。
B超检查提示:子宫形态大小正常,双侧卵巢增大符合取卵后表现,盆、腹腔见少量积液。
血常规大致正常,尿常规示:酮体(+)。
患者体型瘦削,平素乏力倦怠,手脚冰冷,食少纳差,眠欠佳。
辨证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予以五苓散合五皮饮化裁。
处方:桂枝12g,猪苓9g,泽泻12g,白术15g,党参15g,炒山药15g,薏苡仁15g,茯苓皮15g,大腹皮9g,陈皮9g,甘草6g。
7剂。
每日1剂。
二诊:腹痛腹胀症状减轻,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食欲较前好转。
B超提示:子宫形态大小正常,双侧卵巢轻度增大伴多囊样改变,腹腔积液消失,盆腔少量积液。
随症加减,原方去陈皮、泽泻,续服7剂。
三诊:上述症状消失,B超提示:双侧卵巢大小正常,仅见多囊样改变。
按:OHSS是近代辅助生殖的产物,由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失调引发。
在超促排卵药物的作用下,生殖之精-天癸过度分泌,肾气受损,肾之阴阳耗竭,影响子宫、冲任、胞脉生理功能,形成水湿、痰、瘀等病理产物,导致脏腑功能失常。
《内经》云:“治病必求于本。
”五苓散乃《伤寒论》治疗膀胱气化不利、水饮内停的有效方剂。
现代药理显示该方具有改善OHSS组织水肿、少尿、胸闷腹胀等症状的作用[1]。
本例患者平素乏力倦怠、手脚冰冷,属阳虚体质兼见水饮停滞。
“治水湿者,当以温药化之”。
叶俏波运用五苓散验案举隅
叶俏波运用五苓散验案举隅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叶俏波副教授临证医案,总结叶俏波副教授临床运用五苓散调气化津、气津同调来治疗各种津液代谢障碍的临床验案。
叶俏波副教授强调运用五苓散时应抓主症,辨病机,若病机为气化失司,或脾失健运,或肺失宣肃,而致水蓄于内,便可使用五苓散加减以恢复气化功能,失三焦气津敷布恢复正常,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疾病向愈。
关键词:五苓散气津同调临床应用五苓散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蓄水证的名方,其主要病机为邪在太阳未解,循经入里传腑,膀胱气化不利,而致下焦蓄水。
而叶俏波副教授对该方病机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气化不利所致津液代谢障碍,均可考虑本方,并不只局限于下焦蓄水证。
津液代谢,是指津液的生成、输布以及津液被人体利用后化为浊液排出体外的过程。
《素问·经脉别论篇》[1]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此为人体正常的津液代谢途径。
津液入胃,上输至脾,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清,将津液上输至肺,肺为华盖,为水之上源,主治节,肺通过其宣发肃降的功能将津液布散至全身,起到滋润、濡养机体的作用。
脾也要将津液转输至肾,肾为水脏,主人体一切水液,肾通过气化功能将浊液转输至膀胱,从而排出体外。
叶俏波副教授指出,人体津液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任何一脏功能失司,均会导致人体津液代谢障碍。
五苓散证便是因肾失气化,脾失健运,肺失宣肃,水液无法得到温运,停聚于内所致。
乍看五苓散证只与津液代谢相关,深究可知,五苓散证为气津同病。
唐容川[2]认为“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3]中也记载气与津关系密切。
生理上:气能行津,气能生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病理上:气虚可致津液化生乏源及津行障碍,津液耗伤亦可致气的耗损,《金匮要略心典》中记载:“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大吐大下可以气津脱失。
五苓散临证举隅_胡新民
(总)广西中医药2016年6月第39卷第3期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方由桂枝、猪苓、茯苓、泽泻、白术组成,其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其病机为“寒凝膀胱,气化不利”,故以五苓散化气利水。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认为不应受病名之束缚,应以辨证为准则,若能紧扣“水蓄膀胱,气化不利”这一病机,灵活将其用于治疗其他不同疾病,同样可起到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
笔者近年来灵活运用五苓散于临床,疗效显著,兹结合具体临床病例与同道共飨如下。
1病案举隅1.1儿童遗尿症患者,男,12岁,因“反复遗尿5年余”于2015年1月20日来诊。
患儿长期夜间睡眠中小便自遗达数年之久,每晚尿床3~4次,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无腰痛。
出现性格内向,寡与人交流,胆怯,缺乏自信,学习成绩下降明显,家长及患儿不堪其苦。
患者在上海市多家知名三甲儿童医院多次就诊,均排除其他疾病,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遗尿症”。
查体:神志清楚,生长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体重偏胖,对答切题,反应灵敏,智力正常。
超声检查提示: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均为正常。
残余尿B 超提示:无尿潴留。
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等检查结果均正常。
患者求治西医无效果,遂求治中医。
现症见倦怠乏力,纳呆,懒动,夜寐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四诊合参,中医诊断为“遗尿”,方用五苓散加减化裁。
处方如下:茯苓9g ,猪苓9g ,泽泻15g ,白术9g ,桂枝6g ,金樱子9g ,桑螵蛸9g ,益智仁6g ,远志6g 。
中药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
服药14剂后,患儿遗尿次数减少至每晚0~1次,且所遗尿量明显减少,倦怠乏力、胃纳、夜寐等症状均较前明显改善。
守上方加石菖蒲9g ,续进7剂后,患儿遗尿自止。
随访半年未再复发,患儿性格逐步变得活泼开朗,学习成绩稳步上升,体重逐步恢复至正常范围,病告痊愈。
按:本病属于中医“遗尿”,范畴,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力、水湿内停,治宜用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
卢秉久临床应用五苓散经验举隅_张伟
卢秉久临床应用五苓散经验举隅张 伟,指导:卢秉久(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摘 要:五苓散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5伤寒杂病论6,用治太阳病表邪不解,循经入里,影响膀胱气化所致的蓄水证。
本文举例介绍卢秉久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五苓散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五苓散;名师经验;卢秉久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5-0932-02Profess or Lu B i ngji u 's Experience i n F ive Fungus Po wder 's App licationZ H AN G W ei ,A dv isor:LU B ing -jiu(L iaoning Univers it y of T raditional Ch i nese M edicine 2004S even -year,Shenyang,110032,L iaoning,Chi na)Abstrac t :F ive Fungus Pow der i s a fa m ous prescr i pti on i n T raditiona lCh i nese M ed i c i ne w hich is wr itten by Zhang Zhong ji ngfro m t he E aste rn H an i n "T reatise on F ebr ile andM iscell aneous D i seases".It m a i nly used to treat exogenous feb rile d iseases still on and t hrough t he m er i d i an i nto the Zang fu-o rgans ,wh ich i m pacts t he Q i-vary i ng o f t he b ladder l eadi ng to the re tention of wa -ter .Th is arti c le g ivesm any cases accord i ng to P ro fesso r Lu B i ng ji u s 'cli nica l exper i ence explain F i ve F ungus P o w der can trea t va -rious d i seases if you accurate l y use it .K ey word s :fi ve f ungus powder ;teacher exper i ence ;Lu B i ng ji u 收稿日期:2009-09-07作者简介:张伟(1985-),男,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诊疗肝脏疾病。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举隅
饮或水 入 即吐 , 便不利 , 自脉浮 , 小 苔 水湿 内停 , 水肿 身
重, 霍乱 吐泻 , 水饮 停积 , 脐下 动悸 , 吐涎沫 而头 眩或短
,
西 医的湿 疹 。其 病 因病 机多 由于 禀赋不 耐 , 食失 节 , 饮 或过 食辛辣 刺 激荤 腥 动风 之物 , 胃受损 , 其 建运 , 脾 失
景 方 中 多 有 此 类 配 伍 , 婢 汤 、 婢 加 术 汤 等 等 , 们 越 越 我
基本 方 , 气虚 明显 者加 党参 , 黄芪 ; 气不 舒者加 柴胡 , 肝
白芍 ; 肺气上 逆者 加苏 子 , 厚朴 ; 肾虚者加 巴戟天 , 菟丝 子 ; 日 1 , 剂 为 1 疗程 ; 每 剂 3 个 治疗 洋水过 多症 5 O例 。 结果 : 愈 2 治 7例 , 效 1 显 6例 , 转 5例 , 有 效 率 好 总
1 1 44
瘙 痒 , 自觉 “ 阵 冷 一 阵 热 ” 两 胁 胀 满 , 眠 一 般 , 但 一 , 纳 二
陕西 中医 2 1 0 0年第 3 卷第 1 1 0期
五苓 散 的 临床 应用 举 隅
胡春 根 江 西省
便调 , 淡红 、 舌 苔薄 白 , 弦滑 。 脉 予小 柴胡汤合越 婢加术
21 0 0年 3月 6日三诊 , 患者 往来寒 热 , 两胁 胀满消 失, 湿疹 面积 继 续减 少 , 皮肤 无渗 出物 , 下肢 脚踝 部仍 有 瘙 痒 , 日夜 眠较 差 , 食 可 , 便 调 , 淡 红 苔 薄 近 纳 二 舌
白 , 弦 滑 。 越 婢 加 术 汤 加 减 治 疗 , 药 如 下 : 麻 黄 脉 予 方 生 【 图分 类 号 】 R2 9 2 【 献 标 识 码 】 B 中 5. 文 【 章 编 号 】 1 0 —3 9 2 1 ) 01 1 —2 文 0 07 6 ( 0 O 1— 4 40
五苓散化裁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五苓散化裁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五苓散是中医传统方剂之一,由茯苓、白术、茯神、泽泻、炙甘草五味药材组成,具
有渗湿健脾、利水消肿的功效。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五苓散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以下是一些成功的验案,说明了五苓散在皮肤病治疗中的疗效。
1.银屑病
王先生患有银屑病多年,症状包括皮肤干燥、发红、脱屑等。
经过多次西医治疗无效后,他来到中医门诊求治。
中医医生根据王先生的症状和体质,诊断为湿热内蕴型银屑病。
医生给王先生开了五苓散加减服用,同时配合其他中药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治疗,
王先生的皮肤症状明显缓解,皮肤干燥和脱屑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湿疹
3.荨麻疹
张先生患有反复发作的荨麻疹,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他通过朋友介绍来到
中医门诊求治。
中医医生根据他的病史和症状,诊断为湿热内蕴型荨麻疹。
医生给张先生
开了五苓散加减治疗,建议他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先生的荨麻
疹症状明显减轻,发作频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五苓散急症应用举隅
23(11):897-899.[15]金烨,朱纯,戴莉莉.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49-50.[16]顾晓花,沈策.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1):38-40.(收稿:2018-06-23修回:2018-08-15)五苓散急症应用举隅张滨滨关键词五苓散;急症;临床应用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桂枝、泽泻、白术、茯苓、猪苓5味药组成,各药比例为2:5:3:3:3,是古代通阳利水方,水逆病专方,用于水液代谢障碍引起的各种病症,如泄泻、呕吐、水肿、体腔积液、尿潴留、遗尿、眩晕、头痛、湿疹等。
方证要点为口渴而小便不利,或水入则吐,或汗出,或呕吐,或口燥烦,或悸动,或癫眩,或下利者[1]。
笔者在急诊工作中应用五苓散取得一定效果,现举隅如下。
1临床验案1.1中暑(热衰竭)刘某,男,28岁,建筑工人。
2017年7月13日10:00初诊。
烈日高温下作业1小时后,汗出如雨,头昏眼花,昏厥倒地,呼之不应,由同事呼120来急诊,在救护车上渐渐苏醒。
刻下症见:面色苍白,汗出湿衣,头昏疲乏,恶心欲吐,口渴思饮,四肢阵发性拘急疼痛,身热,体温37.8℃,早上7点后未解小便,手足厥冷,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数。
血压:105/68mmHg(1mmHg=0.133kPa),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56%,血红蛋白(HBG):150g/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5mg/L。
生化:血钾(K):3.05mmol/L,血钠(Na):133mmol/L。
尿素氮(BUN):9.8mmol/L,肌酐(Scr):185ummol/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5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0U/L,肌酸激酶(CK):940U/L,乳酸脱氢酶(LDH):524U/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苓散的临床治疗经验举隅
五苓散为汉代医圣张仲景所拟,见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
为临床常用的行之有效的经方之一。
历代医家对其理法方药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近代医家更上一层楼从多方面多层次对该方的药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不断地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
五苓散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具有通阳化气,健脾利水之功效,主要用于外邪循太阳经脉传人膀胱,膀胱气化不利为病机的蓄水证和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内停为病机的水肿证。
大凡临床上具有水湿内停病证的患者,每选用本方,从其临床应用来看,在辩证论治基础上随证加减,可用于其它多种兼有水湿内停之病证。
运用本方时,除根据不同病机做相应的加减外,还特别重视对气血的调理,认为水湿内停与气机失调、淤血内阻有着密切关系,治疗时注重气、血、水同时调理,使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水湿得消。
现就应用五苓散临证治疗经验四则介绍如下,以反映其应用五苓散经验之一斑,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
1肾结石并肾盂肾炎
万某,女,45岁,工人。
2009年10月15日初诊。
七日来,腰腹胀坠疼痛,或时作绞痛,小便频数,少腹拘急,排尿时灼热刺痛,小便黄赤,舌质稍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双肾区叩击痛明显,曾在外院检查,诊断为:“左肾结石伴积水,肾盂肾炎”,经西医治疗疗效不佳。
中医辨证:湿热蕴结,气血受阻,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治以清热利水通淋,佐以行气活血通络。
方予五苓散加味:
萆薢15g、连翘15g,金钱草20g、车前子30g,海金沙20g,甘草10g、枳壳10g、猪苓10g、泽泻10g、桃仁10g、红花10g,桂枝10g,水煎服。
7剂后,腰部胀痛明显减轻,排尿渐利,苔转微黄,脉小微滑带数,仍予前方,继服7剂后,诸证皆消。
b超复查结石、积水皆消,尿检正常。
按:本证乃湿热日久,热灼湿聚,化为沙石,湿热阻滞不通所致。
治予金钱草、海金沙、萆薢等清热利湿通淋,枳壳行气止痛,助石下行;诸淡渗利湿之品配以桂枝,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桃仁、红花化瘀通络。
2急性肾小球肾炎:
黄某,女,17岁,学生,2010年6月5日初诊,患者1周前因外感而致咽喉肿痛,曾口服抗生素,咽喉肿痛好转。
近日晨起眼睑及颜面浮肿,按之凹陷,腰部酸痛,四肢乏力,尿量少而色黄,查体:咽部充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滑数。
血压:130/80mmhg,体温:37℃,尿常规检查:蛋白(+),潜血(+)。
中医诊断:水肿(阳水);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辨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
治以疏风清热、健脾利水。
方用五苓散加味。
处方:双花30g、连翘20g、舌草20g、公英20g、地丁20g、白术15g、茯苓15g、桂枝20g、大腹皮20g、白茅根20g、薏苡仁20g,猪苓10g,泽泻15g,苍术30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6月13日二诊:浮肿减轻,尿量正常,尿常规:尿蛋白(±),效不更方,继服7剂。
6月22日三诊:诸症悉除,尿常规:尿蛋白(-)。
随访未复发。
按:急性肾小球肾炎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上呼吸道感染及咽峡炎常可诱发本病。
五苓散为化气利水代表方,水肿甚者在原方基础上加入苍术、大腹皮、白茅根3味药,收效甚佳,苍术健脾燥湿利水,大腹皮健脾宽中利水,白茅根清热利尿、凉血止血。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利水、清热凉血之效。
3尿路感染:
付某,女,40岁。
有膀胱炎病史2年,病情时有反复,近3日因感寒而加重。
此次发作见小便短黄,尿急,排尿不适,小腹胀满,腰痛乏力,并有口渴心烦,午后低热。
查体:肾区叩击痛(+),舌质红,苔白腻,脉沉数。
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
经用抗菌素治疗效果不显著。
中医辩证属脾肾两虚,湿热蕴结。
治以清利湿热、健脾益肾,用五苓散加减。
处方:双花30g、连翘20g、舌草20g、瞿麦20g、萹蓄15g、泽泻10g、猪苓10g、柴胡12g、茯苓10g、白术12g、生地15g、党参30g、防己10g、白扁豆15g、山药15g、薏苡仁15g。
服药7剂,病情好转,尿量增多,尿痛减轻,发热已退,但小便次数仍较少,于是前方去柴胡、猪苓、生地,加淡竹叶、通草各15g。
更服药7剂,症状消失,尿常规大致正常。
按:尿路感染通常是指泌尿系统收细菌的直接侵犯而引起的炎症性病变。
常分为下尿路感染和上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和肾盂肾炎。
临床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急性肾盂肾炎还可伴全身发热等症状。
多采用抗菌素治疗。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淋证”范畴。
五苓
散适宜于治疗湿热蕴结的患者。
配其有利尿祛湿作用,但由于清热力稍弱,故对急性期患者常与八正散加减合用;慢性期患者常与六味地黄丸加减合用。
4尿崩症:
陈某,男,48岁,工人。
2011年3月15日初诊。
患垂体性尿崩症3年余,以往发作均予尿崩停、速尿片等西药治疗。
1个月前因劳累复发,仍用上述药物半月不效。
今症见小便频数量多,每日达8500ml,口干舌燥,渴欲多饮,且伴神疲乏力,肢冷畏寒,腰膝酸软,肌肤枯皱,大便干结,脉沉无力,两尺弱,舌质淡黯,苔白乏津。
查尿比重1.00,仍诊为尿崩症。
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化气利水。
治以:温阳化气、行水消肿。
方用五苓散加味:茯苓15g、猪苓15g、泽泻15g、白术15g,桂枝10g,益智仁12g,山萸肉20g,山药30g,枸杞20g,菟丝子15g,炮附子6g。
服7剂后尿量即减至2000ml,口渴基本消失,仅送药时饮少量水。
又服7剂,病情稳定,小便正常,但仍腰酸神疲,改用右归丸加减调补善后,1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按:是指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症候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现代医学一般采用替代疗法和药物治疗两种。
五苓散本为温阳化气、行水消肿之剂,临床鲜有用于尿崩症者。
受西医用利尿剂治疗尿崩症的启示,并按照中医学辩证施治的原则,应用五苓散为主治疗尿崩症,收效颇捷。
5肾病综合征:
金某,男,35岁,工人。
2010年9月4日初诊。
患肾病综合征10月余,口服激素等西药治疗。
2周前因感冒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口服利尿剂不效。
今症见双下肢浮肿,小便短少,神疲乏力,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舌质暗,苔腻,脉沉细。
查尿常规:蛋白质(+++)、潜血(+++)、红细胞(50个以上/hp)、血浆白蛋白23g/l,诊为肾病综合征。
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水瘀内停。
治以:温阳化气、化瘀消肿。
方用五苓散加味:茯苓25g、猪苓25g、泽泻25g、白术15g,桂枝15g,炮附子10g、黄芪50g、党参30g、益母草15g、僵蚕15g、水蛭10g、肉桂20g。
服7剂后尿量增加,畏寒肢冷基本消失,水肿减轻。
又服7剂,病情稳定,小便正常,水肿基本消失。
后更服金匮肾气丸加减,调补善后。
按:肾病综合征是以全身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常采用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
但长期使用激素毒副作用多且容易产生依赖性,当激素减量或停药时易出现病情反复,甚至恶化。
故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过程中,应用中药配合激素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实践证明,以五苓散合用其他方剂为主方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减轻激素毒副作用和提高缓解率,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