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七个注意事项
夏季养生小常识_2
夏季养生小常识一、夏季养生小常识1、少吃多餐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2、喝菊花茶菊花茶能够降温醒脑。
3、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5秒,因为手腕是动脉流过的地方,这样可降低血液温度。
4、温水冲澡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5、多喝水医生建议少饮酒多喝水,因为酒精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选择。
6、避免剧烈运动剧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内部温度。
7、使用冰袋可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里面预充的液体有降温效果。
8、选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绒毛枕头,枕套最好是棉质的,合成纤维的枕套会积累热量。
9、吃辛辣食物医生认为,尽管大热天里吃这些东西难以想象,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内的热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环,导致大量出汗,这些有助于降低体温。
在夏季除了以上的几种养生的方法之外,多进稀食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多喝一些避暑的粥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热,又能补养身体,有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二、夏季养生吃什么1、燕麦糙米粥材料:燕麦仁30克,糙米100克,枸杞15克。
做法:糙米提前用冷水泡1个小时,燕麦仁浸泡半个小时,锅中放水烧开,放入糙米,燕麦放进锅里,盖上盖子大火煮开,再改小火煮半个小时,放入枸杞再煮一分钟就可以了。
功效:具有清热解暑、促进消化的效果。
在夏季喝一碗燕麦糙米粥,粗粮有助于促进胃的消化。
2、绿豆薏米粥材料:薏米1/2杯,绿豆1/2杯,清水8杯,白糖适量。
做法:薏米绿豆分别洗净分开浸泡2小时,锅置火上,放入绿豆和7杯清水,大火煮沸加入一杯清水,继续煮沸后转至小火煮至绿豆开花,再加入薏米;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小时,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解暑降温,清凉解渴。
绿豆薏米搭配,适用于夏季女性去火美容。
3、芹菜粥材料:大米250克,连根芹菜120克。
做法:大米加适量水,煮至半熟状,再把洗净切碎的连根芹菜加入锅中,煮粥至熟食用。
立夏养生注意事项
立夏养生注意事项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农历五月初二,代表着夏天正式开始。
在立夏这个节气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养生事项: 1. 多吃清火、润肺的食物:立夏是气候转暖的时候,夏季容易引发身体内火,因此要多吃一些清火、润肺的食物,如芹菜、白菜、甜瓜、香蕉、柚子、绿豆、绿茶等。
2. 饮食宜清淡:立夏时节气温升高,胃肠功能相对减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以免因油腻食物引起胃肠不适。
3. 运动宜适度:在立夏这个时节,天气开始炎热,运动时要适当减少强度,以免身体超负荷运动产生不适。
4. 睡眠宜充足:夏天白天时间长,晚上推迟入睡时间,容易导致失眠。
因此,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睡眠质量。
5. 衣着宜轻便:夏季气温高,要穿轻便透气的衣物,舒适自然,避免过于紧身、厚重的衣着,以免影响正常的汗液排泄。
- 1 -。
三伏天注意事项及养生
三伏天注意事项及养生伏天注意事项篇一不吃冰饮、雪糕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白开水。
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
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人,要特别注意这点。
虽然夏天不适合吃生冷的,但是冷粥还是可以吃的。
冷粥就是经过冷餐之后,恢复到室温,稍微带点凉意的粥。
在夏天,我们洗澡都特别勤。
有的人头发还是湿的,就坐在空调房间,甚至不吹干头发就睡觉了,导致湿邪入体,所以夏天一定要把头发吹干再睡觉。
西洋参是夏天最好的补气药之一,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
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天热的时候,凉拌丝瓜非常适合。
选颜色深、有光泽的嫩丝瓜,去皮,切条。
做凉拌丝瓜不用酱油、醋和味精,只用少许盐和香油,这样才能突出丝瓜的原味。
入口凉丝丝的,嫩脆多汁、满口清香。
三伏天注意事项不要对着空调吹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
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伏天开空调,26℃最合适。
空调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内外温差过大。
专家建议,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
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6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三伏天养生篇二三伏天是从公历207月13日开始,农历年五月廿八开始。
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10天,也有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
这30天时间,请不要食冰镇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促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
冬天之所以怕冷、手脚凉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导致,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请坚持在伏天喝热水,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随的寒气逼出来。
中医的夏季养生观
中医的夏季养生观中医的夏季养生观2022在夏季,人体顺应自然界气候变化神气饱满,情绪外向,新陈代谢最旺盛。
这时候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比较强盛,总体上显现出夏季“万物华实”的特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医的夏季养生观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的夏季养生观1一、夏季的气候特点夏三月,指农历四月至六月,阳历六月至八月。
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
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
《素问·四气调神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蕃,即茂盛;秀,即华美。
意思是说在夏天的这三个月中,阳气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充分交合。
期间清气充实,是自然界万物生长最茂盛、最华美的季节。
夏季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这其中既有内陆地区的干燥酷热,又有沿海地区潮湿闷热。
但夏季的天气绝不是用一个热字可以概括了的。
我国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这段时间里,特别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常常是大雨和暴雨的集中期;并且各种灾害性天气,例如雷电、冰雹、雷雨大风、洪涝、干旱、台风等也都多发生于此时。
因此,内地夏季几乎都有一个以湿热交蒸为特点的阶段,不仅气温高而且雨水多、湿度大,最为潮湿闷热。
中医把这一阶段称为长夏,人们容易感受暑湿之邪而犯病。
二、夏季人体的生理特点在夏季,人体顺应自然界气候变化神气饱满,情绪外向,新陈代谢最旺盛。
这时候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比较强盛,总体上显现出夏季“万物华实”的特点。
人体夏季的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气血运行旺盛。
夏季主阳就,乃阳升极之时,阳气盛、气温高,充于表,人体阳气运行畅达于外,气血趋向于体表。
二是津液外泄。
夏季炎热,易使人体腠理开泄、津液外泄,出汗量增多明显多于其他三季,同时尿量相对较其他季节减少。
三是心通于夏。
人体心脏与夏季相应,心脏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动畅达,汗液排泄增加,阳气充,浮于外,功能活动亦加强,精力充沛。
夏季健康养生小常识
夏季健康养生小常识夏季健康养生小常识夏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但也是身体健康容易出问题的季节,我们要如何保持在炎热的夏季能够身体健健康康,轻松享受这个夏天呢?下面是由店铺分享的夏季健康养生小常识,希望对你有用。
夏季健康养生小常识一、夏季失水多,应多喝水喝多点水,而且是温水比较好,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
身体要随时保持水分和补充水分,水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明,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器官、肌肉、血液、头发、骨骼、牙齿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会比较多,若不及时补水就会严重影响健康,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
另外矿泉水、冷茶,牛奶,苹果汁是理想的解渴饮料。
二、应时起居夏季则宜晚睡早起,中午尽可能午睡。
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
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
三、保健要“养阳”《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炎热夏季,很多人会患空调病,人们白天夜里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肯定会伤阳气。
因此,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不要过多吃冰冻及凉食,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
四、饮食清补,多吃“苦”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
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
甘凉清润的食物:小麦、高梁、青稞、豆腐、白扁豆、黑芝麻、马铃薯、白菜、莴苣、龙须菜、菠菜、冬瓜、西瓜等。
健脾养胃、滋阴补气的食物:菠菜、藕、茭白、西红柿、胡萝卜、鸡蛋、苹果、牛奶、葡萄、莲子、桑椹、蛤蜊,鹅肉、青鱼、鲫鱼、鲢鱼、大麦粉等。
养生知识大全集100条夏季篇
养生知识大全集100条夏季篇一、饮食养生1.暑气当头时,多喝绿豆汤清火解暑。
2.炎炎夏日,适量食用西瓜可清热解暑。
3.避免过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上火。
4.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少对肠胃的负担。
5.饮食中应注重荤素搭配,保持营养均衡。
6.夏季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7.烹调食物尽量选择清蒸、水煮等健康方式。
二、起居养生8.避免午后直接暴晒,以免中暑。
9.睡前适度运动可帮助睡眠质量。
10.夜晚睡眠时保持通风,避免中暑中风。
11.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12.长时间坐立不安易导致体虚,定时活动很重要。
13.夏季常熬夜容易耗伤气血,应尽量早睡早起。
14.夏季多饮开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三、运动养生15.夏季适宜早晨或傍晚进行户外运动,避免中暑。
16.运动后及时进行伸展放松,避免肌肉疼痛。
17.夏季运动时喝些淡盐水,补充体内失去的盐分。
18.游泳是夏季健身的不错选择,有利于健康。
19.夏季户外运动时要注意防晒,避免晒伤。
20.游泳后及时冲淋凉水,避免感冒。
四、心理养生21.夏季气候炎热,保持心情愉悦有利于健康。
22.夏日炎炎,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23.夏季多读书学习,有助于放松心情,保持心理健康。
24.学会适当放松,避免长时间紧张压抑。
25.心情不好时,可以尝试瑜伽、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26.和家人朋友一起聚会交流,增进情感交流。
五、保健养生27.夏季多喝菊花茶或绿茶,有清热解暑作用。
28.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空气流通有助于健康。
29.多晒太阳有利于合成维生素D,增强免疫力。
30.夏季室内外温差大,适时添加衣物保暖。
31.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32.避免过多饮用含糖饮料,有利于减少糖尿病风险。
六、药膳养生33.饮食中可适量加入薏米、红豆等食材,有助于健康。
34.夏日多吃些凉性食物如绿豆、黄瓜等,有清热解暑作用。
35.煮粥时可加入莲子、百合等食材,有滋润养颜作用。
夏季常规养生小常识
夏季常规养生小常识夏季常规养生小常识夏季如何养生?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使人心情烦躁,胸闷困乏,食欲不振,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夏季做好养生保健的事宜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夏季养生小常识,欢迎阅读。
夏季养生小常识【一】1、夜卧早起《黄帝内经》中提出夏季养生要坚持“夜卧早起”即睡得晚起得早,消耗储存的能量,拨对生物钟。
最佳入睡时间是晚上10:00至11:00,起床时间是早晨5:30到6:30。
但因夏季人易犯困体乏,会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引起多种危害:(1)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和处理事物的能力。
(2)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淤滞,易生皱纹。
(3)使人心情焦虑,免疫力下降,导致疾病发生。
(4)引起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发生心脏病。
所以,需要通过午睡来保证充足睡眠,午睡时间1小时为宜。
2、合理着装夏季天气炎热,在着装上需要时刻注意,保持身体舒适。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谨慎选择针织衫,这样易于身体排汗。
(2)勤换湿衣,夏季易出汗,所以衣服湿了需要及时更换。
(3)鞋要合适,大小合脚。
3、贪凉也要有道天气炎热,有的人喜欢用凉水冲脚,的确,这样的做法可快速降温。
然而,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凉水的刺激后,正常运转的血管舒张功能会失调,从而诱发肢端运动痉挛、关节炎和风湿病等其他疾病的发生。
炎炎夏日,虽热得烦躁,但也不可贪凉,以防止阴阳相争伤及身体,需要从以下几点,做到正确避暑。
(1)空调:炎热夏季时,需当心冷出病来。
在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5℃,运行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2小时左右应适当通风换气,部分病人不宜长期呆在空调房内,从空调环境进入高温环境时,不可骤冷骤热。
(2)风扇:风扇虽好,也不宜多吹。
身体出汗较多时,不宜马上直接对着风扇吹;睡觉时,风速最好调到低档位,而且要尽量的避免将风扇对着头部吹。
最后,还应预防“凉席病”:尽量选用竹凉席,最好不选用草席,并保持凉席的清洁卫生。
夏季养生,处了需做到作息有规律,还要饮食有节制,劳逸相结合,精神要平和才能保健康哦。
2023三伏天养生6大禁忌
2023三伏天养生6大禁忌2023三伏天养生6大禁忌1、忌不开窗通风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2、忌冷风对着吹空调冷风,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3、忌冷饮不离手冰淇淋、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
且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在扩张状态,突然食用冰饮,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引起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4、忌中午不休息因天气炎热,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5、忌只吃水果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
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导致疾病。
6、忌直接冲冷水澡炎热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
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产生不利影响。
三伏天应该注意什么1、注意“扶阳”夏令三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
2、不要在室外打赤膊打赤膊短时间内可使皮肤温度降低,但由于皮肤温度低于外界温度,时间一长,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让人感觉更热。
所以,越是暑热难熬,越不能穿背心短裤,甚至赤膊。
打赤膊觉得凉快,只是心理作用,而且皮肤长时间暴晒在阳光下容易造成晒伤或引发日光性皮炎。
3、不宜吃过多冷饮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人,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又养生。
如果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人。
三伏天养生知识大全
三伏天养生知识大全三伏天养生知识1、注意避暑:三伏天属于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太阳直晒,以防出现中暑现象;2、注意饮食:建议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具有清热祛暑,缓解疲劳的作用;3、补充水分:三伏天应多喝白开水,定时喝水,应尽量少喝果汁、汽水这类饮料,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容易影响消化,升高血糖;4、不可过量喝酒:由于三伏天温度较高,常会引起湿热现象,此时如果大量喝白酒,会出现湿热过盛的情况;5、适量运动:建议在三伏天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如太极拳,不仅可以达到锻炼效果,也不会由于高温出现不适,注意运动后少量多次喝水;6、不可冲凉水澡:由于在三伏天体温较高,毛孔也很容易舒张,冲凉水澡会导致毛孔闭合现象,不利于汗腺中的代谢物排出,还易出现感冒等疾病。
三伏天环境中闷热、潮湿,易导致湿气在体内聚积,建议患者坚持睡前泡脚,具有一定的祛湿功效。
三伏天熏蒸的好处与功效1、益气活血:假如平常常常长坐或是长期卧床,很容易造成血气郁滞,进而引起身体酸痛不适感,适度开展艾炙能够具有活血化瘀理气的功效,进而具有减轻酸疼病症的实际效果。
而皮肤表层的皮肤毛孔在三伏天内全是开启的,假如在这时开展艾炙能更强的推动人体血气运作,具有明显的通调经络的功效。
2、促消化:许多人到三伏天由于高温天气而造成胃肠作用越差,进而出現苦夏这类状况,时间长了还会继续造成身型削瘦及其抵抗能力减少,适度对的身上的穴道开展艾炙,能够提高人体消化道作用,进而具有提升胃口和提升消化吸收作用的实际效果。
3、通阳补肾壮阳:人体内的气血在三伏天内是最充沛的,如在气血大盛时开展艾炙能够更强的增强抵抗力,特别是在体质虚寒或是肾精不足、阳气虚的病人适度开展艾炙能明显改进不适感病症,明显增强体质。
4、益寿延年:如在三伏天坚持不懈开展艾炙能够帮人体化淤,输通阻症的经络,加速基础代谢速率,提升人体免疫功能。
特别是在一些老人在三伏天适度开展艾炙能具有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功效。
三伏天养生要点
三伏天养生要点三伏天养生要点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也是一年中人体体表气血最旺盛的时候。
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防治时机,称为“冬病夏治”。
其中,以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还有一些过敏性鼻炎、哮喘、痛经等受寒易发作的疾病,通过治疗,有的可以缓解,有的可以根除。
所以在三伏天,我们更应该注意养生。
夜卧早起夏季的特点是白天时间长,夜间时间短,人体也应该适应自然界的规律,晚上可以稍微睡得晚一些,早晨起得早一些。
夏季合理睡眠时间应该是:就寝时间为22:00~23:00,起床时间为5:30~6:30。
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适当的午休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调整。
夏季午睡的时间一般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时间过短达不到午休的目的,而时间过长不但会让人头脑发昏,肢体无力,还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
夏天可稍微早起晚睡养阳驱邪夏季虽然气温较高,但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
亦即常说的“春夏养阳”。
阳气是人的动力,随季节和日月的交替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波动,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所伤,如大汗则亡阳。
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不宜进行大量运动,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调息静心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三伏天要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食酸补盐夏季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亦多。
若心肌缺盐,搏动就会失常。
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之佳品。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酷夏之季中医养生及防暑小妙招
酷夏之季中医养生及防暑小妙招烈日炎炎,酷暑难挡,总让人心浮气躁,动辄大汗淋漓,暑湿太甚,食欲倦怠,中暑频发。
但你知道吗?如此酷热难当的夏季居然是一个养生的好时节,从古至今,中医学都不断丰富着夏季养生、防暑的要诀。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普及一下那些简明、易学、易懂、易操作的酷夏之季中医养生及防暑小妙招,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一、夏季养生及防暑注意事项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在夏季尝试养生的经历,但大多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你没有掌握这些夏季养生及防暑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立足于中医学的角度,大家应该对以下事项予以重视,方能够达到满意的养生防暑效果哦!1.饮食调养。
暑为阳邪,易伤津液,夹杂湿困脾,故容易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其实可以尝试吃一些生津、养血的食物保证我们能够在这酷夏之际保持良好的精神与身体状态。
如:海参、当归、甲鱼等。
如果这些你不喜欢吃,那也可以尝试吃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如:黑木耳、胡萝卜或菠菜等。
水果可以吃一些桑葚或荔枝,这些食物都具有生津养血的效果。
2.做好“久视伤血”的防范。
什么是“久视伤血”呢?立足于中医的角度,可以理解成炎热的夏季,因长时间看书、玩手机、看电视或对着电脑工作而导致的眼功能受损,这里主要针对眼睛的视物功能,如果你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气血虚弱的情况,那么做上述情况,很可能会使气血虚弱的情况逐渐加重。
通常情况下,如果盯着电脑或书本超过一个小时,就属于一个相对的“长时间”范围,这时我们就需要将视线转移到其他地方,适当活动一下,有助于眼部肌肉达到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可以有效缓解视疲劳的现象。
3.切忌劳心过度,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夏季的高温本来就会让人感觉心浮气躁,再加上长时间辛苦工作,很难让人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
这种状态下,会影响人体的血液循环。
众所周知,大脑的血液主要是靠心脏进行供给的,思虑过度,便会大量消耗心血,尤其使老年人,感觉到大脑疲劳就一定要适当休息。
可以通过看看风景等方式,愉快的心情,消除疲劳,维持良好血液供应。
夏季中医养生八大常识
夏季中医养生八大常识一、合理饮食夏季气温高,人体内的代谢增快,饮食要清淡、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水分。
银耳、绿豆、西瓜、苦瓜等都是夏季养生的好选择。
二、及时运动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夏季晨练、晚散步和游泳等运动是较好的选择。
三、充足睡眠睡眠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夏季要保持足够的睡眠,尤其是午睡时间。
睡眠环境应凉爽、舒适。
四、科学防晒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于人体有害,应该在外出时涂抹防晒霜、戴遮阳帽和太阳镜等,以有效抵抗紫外线。
五、合理使用空调空调对于身体的影响非常大,应该将温度调节在26-28℃之间,并保持室内外温度差别不要过大,以避免产生突发感冒、肌肉酸痛等过度疲劳的症状。
六、药膳食疗夏季可以通过药膳食疗来调节身体,如绿豆粥、苦瓜汁等,具有清热解毒、消食润肠的作用。
七、定期体检夏季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的也需要进行定期的体检,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各种疾病。
八、心理调节夏季的高温天气可能让人产生情绪不稳定、疲惫无力的感觉,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进行适度的娱乐休闲,保持良好心态。
夏季中医养生不仅仅是身体的调养,更是心理健康的关注。
而合理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关注和互相关爱,将会更好地保护自身健康。
除了以上的八大常识,夏季中医养生也包含了许多其他方面的注意事项,如下:一、积极锻炼夏季气温高,人体容易出汗,而出汗就会导致水分流失,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我们可以积极地锻炼身体。
适宜夏季锻炼项目包括慢跑、太极拳、瑜伽等,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耐受力,同时调节身心。
二、勤洗澡夏季人体容易出汗,如果不勤于洗澡,皮肤上的汗渍和污垢就会堵塞毛孔,从而会导致皮肤瘙痒、病毒感染等问题。
夏季要养成勤洗澡的好习惯,保持皮肤的清洁,以防身体发生问题。
三、注意通风夏季空气湿度大、气温高,人体易受病毒侵袭。
不同的环境面临着不同的病毒,我们需要注意当地的环境特点,如果环境较为封闭,建议开窗通风。
夏季健康注意事项模版(三篇)
夏季健康注意事项模版夏季是人们最喜欢的季节之一,阳光明媚、气温适宜,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然而,夏季也是一个健康问题较多的季节,一些疾病和不适常常伴随而来。
为了保持健康和享受夏天的快乐,有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注意。
接下来,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夏季健康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应对相关问题。
1.防晒在夏天的阳光下,我们必须注意防晒。
长期暴露在阳光下会导致皮肤晒伤、皮肤癌等问题。
因此,一定要使用高倍数的防晒霜,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
此外,应尽量避免在阳光最强烈的中午时段进行户外活动,这是为了减少暴露时间,降低晒伤的风险。
2.适当锻炼夏天是一个适合户外运动的季节,但是在高温天气中进行剧烈运动容易导致中暑或心脑血管意外。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凉爽的时段进行锻炼,比如清晨或者傍晚。
并且,在运动前后要做好热身和放松,以及适当地补充水分。
如果感觉体力不支,呼吸急促或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3.注意饮食夏天是水果和蔬菜丰收的季节,我们应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持身体的营养和水分平衡。
但是,要注意选择清洁卫生的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用已过期或者变质的食物。
此外,要避免生冷食物的过量摄入,尤其是对于消化系统较弱的人来说,生冷食物容易导致肠胃不适。
另外,炎热的天气容易导致食物变质,所以要注意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4.保持室内清洁夏天是各种昆虫和小动物繁殖的高峰期,我们要保持室内的清洁和卫生,尽量减少昆虫和小动物在室内的滋生。
可以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具、地板等物品,避免积水和垃圾的存在。
特别是在流行病季节,要特别注意防范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5.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夏天白天长,我们应该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容易导致身体疲劳,降低免疫力,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
此外,在高温天气中,我们可以选择午休,以帮助身体恢复和调节体温。
6.保持水分平衡夏季是汗水多的季节,我们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
夏季养生保健知识
夏季养生保健知识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夏季的“居养”夏季“暑易伤气”,即炎热的天气易伤人体之气,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
所以,劳动或运动要避免在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
最好在午饭后睡一会儿,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消除疲劳。
夏季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故睡觉时不宜吹风扇,更不宜夜晚露宿。
在有空调的房间,注意不要让室内外温差太大。
纳凉不要在房檐下、过道里,且应远离门窗缝隙。
可在树阴下、水亭中、凉台上纳凉,但不要时间太长。
午睡要注意睡眠姿势,可平卧或侧卧,但不宜俯卧、伏在桌子上睡;俯卧和伏睡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
纳凉睡觉时,特别要注意盖好腹部。
夏季不宜长时间劳动,要防出汗过多,但也不能不出汗,如长期在空调下生活,常居于低温之中,非时之寒,易致暑湿内困,影响正常生化,出现形寒、神乏、胃呆、骨痛等症状,人称之为“空调病”,这是人体机能与气温失衡所致。
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
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
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清神静。
调饮食夏季炎热,宜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或蔬菜,大鱼大肉、油腻辛辣食物宜少吃,特别应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宜吃剩菜剩饭,不可暴饮暴食,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杜绝食物中毒。
夏季的饮食应清淡质软、易于消化,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
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
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
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
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
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病。
养津液因酷暑出汗多而耗津伤液,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淡盐水最好),不饮烈性酒,可适量饮些啤酒,有利消暑热;西瓜能利尿、生津、止渴,为首选;绿豆能解毒、利湿、消暑,可常吃李时珍说:“茶苦寒,能降火,火降渴止。
夏季养生“七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夏季养生“七怕”
导语:夏天到了,毒辣辣的阳光很容易让人身体出现许多状况,因此大家为了避暑避害采取许多保护身体的措施,但是你可知有些做法其实是你的身体最怕
夏天到了,毒辣辣的阳光很容易让人身体出现许多状况,因此大家为了避暑避害采取许多保护身体的措施,但是你可知有些做法其实是你的身体最怕的哦,下面小编给大家盘点了一些夏季养生我们的身体最易怕的7件事。
并告诉大家一些夏季养生小常识和夏季养生之道。
夏季养生警惕“七最怕”
夏季阳光猛烈,人体经常感觉缺水,喝水、吃冷饮、吹空调相信是不少的避暑招式。
可这些避暑方式却潜藏着对健康的威胁哦!下文告诉你入夏身体最怕7件事危害身体,一起来看看吧。
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人们不仅会遭受高温燥热的煎熬,还容易受到疾病威胁,那你知道夏季最怕什么危害吗?以下7大危害要极其小心!
一、颈椎最怕吹
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摄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
二、喝水最怕快
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
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三伏天给客户发的养生小知识
三伏天给客户发的养生小知识三伏天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为了帮助客户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养生小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饮食养生1. 多喝水:三伏天气温高,人体容易出汗,因此要多喝水以补充水分。
可以选择白开水、绿茶、菊花茶等清凉饮品,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饮料。
2. 吃清淡食物:三伏天胃口不好,容易食欲不振。
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的摄入。
3. 多吃清凉食物:三伏天可以适当增加清凉食物的摄入,如西瓜、黄瓜、苦瓜等,有助于降温解暑。
4. 注意饮食卫生:夏季容易滋生细菌,导致食物中毒。
因此,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食材新鲜、加工卫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
二、生活养生1. 注意室内通风:三伏天室内温度高,容易造成不透气和闷热。
因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 适度运动:三伏天运动要适度,避免在高温时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引发中暑。
可以选择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如晨跑、散步等。
3. 注意午休:三伏天中午气温最高,人体容易疲劳。
建议午饭后适当休息一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4.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三伏天阳光强烈,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容易导致中暑。
外出时要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帽子、涂抹防晒霜等。
5. 注意居住环境清洁:三伏天容易滋生蚊虫和细菌,要保持室内卫生,经常清洁居住环境,避免受到蚊虫叮咬和疾病传播。
三、心理养生1. 保持乐观心态:三伏天气候炎热,容易让人情绪低落。
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缓解压力。
2. 注意休息:三伏天气温高,人体容易疲劳。
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3. 注意心理调节:三伏天容易出现易怒、烦躁等情绪。
可以通过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进行心理调节,保持平静和放松。
4. 注意室内空调使用:三伏天室内空调使用过多容易导致空调病,影响身体健康。
2023夏至养生注意事项及禁忌
2023夏至养生注意事项及禁忌夏至养生留意事项一“吃苦”度苦夏一般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热解暑、泄热养阴、入心脾胃经的作用,夏至节气后我们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莲子、芥蓝、荞麦、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的,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二“饮酸”解暑渴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一些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作用,如乌梅、山楂、柠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萝、芒果、猕猴桃等。
可生吃,也可榨汁饮用。
夏至节气后多吃一些,能缓解出汗过多而引起耗气伤阴的症状。
三“食粥”养脾胃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提出,粥是夏季最正确饮食,可将绿豆、莲子、百合等与小米、薏米、粳米等搭配煮粥,特别适合夏至节气食用,脾胃虚寒者可选择搭配温性食材煮粥,这样可以有效避开损伤脾胃阳气的状况。
四“清补”补能量以前人们把夏天乏力、睡眠缺乏、精神不好、反抗力下降,一股脑归罪为“天太热”,却很少想到是跟养分摄入缺乏有关。
“清补”就是选用具有肯定驱暑生津作用的食物来补充人体的消耗。
重在强调补充养分,同时兼具清热消暑。
五“静心”自然凉夏至节气要调畅情志,规律作息,避开高温时段外出,留意防暑防晒,养成午休习惯,勤洗澡、换衣,保持心态平和,顺应昼长夜短阳气生发规律,调动气血充分运行,在酷热夏日也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夏至养生禁忌1. 忌夜食生冷、空腹〔饮茶〕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留意食用此类食物。
夜间亦要留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假如再是喜爱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痛苦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
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即停饮。
2. 忌冷水洗浴冷水洗浴是许多青中男性最喜爱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酷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
三伏天养生小常识
三伏天养生小常识三伏天养生小常识三伏天养生小常识11、忌受热后“快速冷却”。
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2、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
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3、不宜佩戴金属首饰。
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4、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
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
5、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6、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7、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
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8、不宜过量饮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9、饮食不宜过于清淡。
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
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10、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三伏天养生小常识21、保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加之气温高、人体代谢较快,很容易造成睡眠不足,从而造成精神萎靡,容易诱发中暑,每天最好保证8小时睡眠,不要熬夜,最好在晚上22点睡觉,第二天6点起床,睡眠时不要对着风扇或空调直吹。
二十四节气夏至养生注意事项
二十四节气夏至养生考前须知夏至养生考前须知1.夏至养生先养心中医专家指出,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
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同时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2.夏至养生须防暑夏至期间,全国气温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农作物生长旺盛。
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
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
天气热,尽量防止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防止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
在高温作业场所,企业要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加强对工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合理调配工人的作业时间,防止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
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喝些绿豆汤,用莲子、薄荷、荷叶与粳米、冰糖煮粥不仅香甜爽口,还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防止发生中暑。
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躺下休息,给病人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头上和颈部,然后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3.饮食养生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4.运动养生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黄昏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锻炼的工程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播送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假设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夏季养生七个注意事项
导语: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如何健康度过炎夏呢?中医认为,夏季养生重在“养阳”。
夏季温热,人体阳气活动旺盛,阴津易随汗液外泄而耗伤,人
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如何健康度过炎夏呢?中医认为,夏季养生重在“养阳”。
夏季温热,人体阳气活动旺盛,阴津易随汗液外泄而耗伤,人们比较注意养护阴津,往往忽视了养护阳气。
夏热使人体腠理开泄,加之乘凉饮冷,每易损伤阳气。
如何能做到夏季养阳呢?调精神
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
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阳的目的。
巧运动
宜通过有益的文体活动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
运动要循序渐进,严格控制运动量,不要过度疲劳。
慎起居
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作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
要午睡
中午人体散热量大,午饭后又昏昏欲睡,通过短暂午睡小歇,可以避开中暑高峰,又可补充夜间睡眠不足。
勿贪凉
老年体弱者,阳气不足,如长时间对着电扇吹或久居空调室内,反会感到头晕脑胀,四肢疲乏,精神困倦,更容易导致受凉感冒等病症。
节饮食
夏季天气温热,应注意饮食调节,切勿极饥而后食,食不可过饱。
亦忌极渴而后饮,饮不宜过多。
还须慎食瓜果冷饮,以免伤脾胃阳气。
素体阳虚的人,常食鲗鱼、大枣、胡桃仁等益气温阳的食物,往往能收到益气强壮的疗效。
防中毒
盛夏细菌繁殖迅速,70%的食物中毒发生在夏季。
老人小孩胃肠功能薄弱,抵抗力差,发病后极易发生脱水而危及生命,故应做好预防工作。
生活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