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_十六国与北朝(七年级-上-中华版解析)

合集下载

中华书局初中历史七上《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PPT课件 (6)

中华书局初中历史七上《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PPT课件 (6)
第九讲 十六国北朝
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三、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 四、北朝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经验
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北方的三次统一
前秦的统一(376) 北魏的统一(439) 北周的统一(577)
十六国 304—439
北魏 386—534 西东 魏魏
北北 周齐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边塞六镇之鲜卑及胡化之汉族,则仍保留其本来之胡 化,而不为洛都汉化之所浸染。故中央政权所在之洛 阳其汉化愈深,则边塞六镇胡化民族对于汉化之反动 亦愈甚,卒酿成六镇之叛乱。
——陈寅恪
六镇之乱(523-525)直接导致了北魏的瓦解。随后的 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政权,都源于六镇。 东魏北齐重新使用鲜卑语,还出现了“鲜卑共轻中华 朝士”的情况。 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而西魏反其道而行之, 不但恢复了胡族诸将的胡姓,还向汉人广赐胡姓。
——《魏书》卷五三《李冲传》
目的:加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汲取能力,加 强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孝文帝于490年开始亲政,491年,确定北魏在五行中之 位次,将东晋南朝宋齐、十六国定为僭伪,北魏承西晋 之金德为水德,表明中华正统地位。
太和十八年(494)由平城迁都洛阳、改革官制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 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阎步克
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
隋唐之制度虽极广博纷复, 然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 一曰(北)魏、(北)齐, 二曰梁、陈,三曰(西)魏、 周。
— —陈寅恪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叙论》
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中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中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九十六第1题【单选题】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①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②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③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改革中,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的是(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D、汉武帝改革【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魏晋时期以来,我国南方争相坐方凳、圆凳,吃烧饼、蒸馍等,这是因为(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在( )A、四世纪初B、四世纪末C、五世纪初D、五世纪末【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在我国古代的改革中,其中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两次最为有名。

请问:(1)这是两次什么改革?(2)这两次改革的目的各是什么?在当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ppt课件3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ppt课件3

2、孝文帝改革
(1)背景: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内容
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
促 进
实行均田制

建立农村基层组织稳定社会秩序
胡 汉
迁都洛阳

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

平城 洛阳
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1 语言上 2服饰上
3姓氏上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4血统上
结汉亲
5制度上
用汉制
6风俗礼仪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鲜卑 羌(qiāng) 羯(jié)
氐(dī)
鲜卑 匈奴
晋西
一、北方政局
十六国 东晋
北魏 宋、齐、梁
北周 北齐 梁、陈
西魏 东魏 梁
隋 陈




、分


战 、
民 族


胡床
北魏骑马佣
一、前秦南伐与淝水之战
眼疾手快:看哪位同学能迅速完成下面的问题
1、前秦的建立
民族

主要人物 苻坚
2、前秦为什么能够迅速强大?
(1)苻坚压制保守势力,重用汉人
(2)苻坚学习汉文化、发展农业生 产、兴修水利、兴办学校。
前秦和东晋的对峙
公元383年
淝水之战
东晋 以少胜多
淝水之战
想一想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 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 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 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
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
等。
1.从前秦方面看:
a、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 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 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

七年级上册_17十六国与北朝

七年级上册_17十六国与北朝

8
9
为什么能够统一北 前秦统一了北方,但新降服的政权并 统治不稳 不完全臣服,很多贵族分子时刻企图复辟。 战术失当 材料二 苻坚准备让晋军过江再战,于是下令 撤退,致使部队混乱。 材料三 苻坚认为东晋已是“垂王之国”,不 骄傲自大 听劝告,执意要战。 人心不齐 材料四 前秦多年来为了统一北方一直征战不 已,将士不愿再战。
10
11
①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背景
统一北方。
北魏 孝文 帝改 革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整顿吏治; ① 实行均田制; 内容 建立农村基层组织 ② 迁都洛阳( 494年)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③汉化措施 通汉婚 用汉制 学汉礼 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民族的社会生产和 文化生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影响: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认同和融合,促进了多民 族国家发展和延续 为南北统一创造条件
1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2
公元383年,前秦南伐失败,北方重新分裂。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西两魏又改国号为北 齐、北周。 十六国之一的前秦在苻坚的领导下强大起来,统 一北方。 西晋末年,北方民族内迁。西晋灭亡后,民族政 权纷纷建立,史称五胡十六国。 拓跋部强大,建立北魏。公元439年,统一北方 五胡十六国
前秦统一 北方
前秦灭亡 北方分裂
北魏 统一
北魏 分裂
3
五胡
4
5
这些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 这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如何? 有战有和 以和为主
6
7
从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两种关系及关系所带来的结果 来看,我们对战争和民族融合持什么态度?如果面 对异族的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做?
反对分裂,反对战争,反对民族歧视 热爱和平,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

历史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四单元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历史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四单元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历史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
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整体把握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知道五胡十六国政权分立,了解淝水之战,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加强对读图识图、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的训练,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突破重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认识到只要重视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国家就会发展,社会就会进步。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求知欲强,表现欲也强,个性也普遍突出,愿意在课堂上展现自己,同时,七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强,看问题还不深刻,不全面。

另一方面,他们又已初步具备接受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有了一定的历史学习素养。

设计本课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以自我展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发挥集体力量,完成学习,突破重难点。

3重点难点
(1)重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
(2)难点:五胡十六国,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4教学过程。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课件 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课件 中华书局版

4、说出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时间、内容、影响
1、改革背景: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直接原因:控制汉族,加强统治
2、时间:冯太后主政时期 孝文帝主政时期(494年)
内容:冯太后主政时期 (1)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官吏有 固定俸禄,贪污受贿者一律严惩。 (2)实行均田制,农民按人口多少分给 田地,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按规定 纳赋税。 (3)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 影响:使北方各民族的社会生产和文化生活向前 推进了一大步。
1、说出五胡的名字
2、说出汉族和少数民族融合的表现
北方少数民族逐渐放弃游牧生活,学会 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始过定居生活。 到了北朝高坐的胡床和椅、凳逐渐取 代了汉族原有的坐具。
3、说出淝水之战的原因、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1、苻坚想灭东晋统一天下 2、383年 3、前秦(苻坚)与东晋 4、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北方重新陷 入分裂割据状态。
内容:494年魏孝文帝主政时期的改革
平城
1、494年北魏 迁都洛阳
洛阳
2、改易服饰
3、学习汉语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 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 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 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 加降黜。”
请用现代文解释以上文字,指出这一措 施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掌握五胡的名字,了解五胡十六国 的简单情况 2、掌握汉族和少数民族融合的表现 3、掌握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 结果 4、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时间、内容、 影响 5、了解北朝的形成过程
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P86-89,注意大字部分细读,
小字部分速读,然后思考教学目标的问题, 8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快速准确地回答。 1、五胡的名字,了解五胡十六国的简单情况 2、汉族和少数民族融合的表现 3、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4、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时间、内容、影响 5、北朝的形成过程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2.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
“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 „„尊敬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1)这些改革起到什么作用? 加速了内迁的北方各民族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上的 互相认同与融合,为后来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2)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人物? 北魏孝文帝看清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 势,冲破保守势力、习惯势力的阻挠,放弃本民族的旧 俗,接受先进文化,大力推行改革,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
治家、改革者。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分享交流 1.展示交流 有人曾提出:“孝文帝改革是受他祖母冯太后的影响,如果他祖 母不是汉族人,孝文帝就不会改革了。”你认为此说法正确吗?
是否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呢?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探讨这个问
题。注意要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 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更深刻的原因则是适应了当时北方民族 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 中原地区,各族人民频繁接触,相互影响,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 俗上日益接近,各民族间的差距日益缩小,民族融合已成为历 史发展的一种趋势。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学习目标
1.知道五胡十六国,淝水之战,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孝文帝迁都
洛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2.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学习重点
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是本课学习重点。 2.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是本课学习难点。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请仔细阅读下面两幅图片,你可能感到奇怪:少数民族人穿着汉 族服装,汉族男女却穿着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服装。这是一种什 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最新名师精品】中华书局初中历史七上《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PPT课件 (7).ppt

【最新名师精品】中华书局初中历史七上《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PPT课件 (7).ppt
3、影响:加快民族融合进程 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东晋
317—420
北魏 东魏 386—534 西魏
宋齐梁
北齐 北周 陈

581—618
五、北朝北魏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
1、目的:革除旧俗、推行汉化 2、措施:
政治上: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严 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
孝文帝改革 文化上:汉语、汉服、汉姓、通婚、 尊孔、行礼制、以孝治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
(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若从189年董卓立汉献帝、东 汉名存实亡算起,到589年隋统一为止,经历了4个世纪。 这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时期。
东汉
25—220
蜀221—263 魏220—265 吴229—280
西晋
265—316
十六国
304—439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版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版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第五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交融B、江南开发C、中外交往D、政权分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

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

”“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C、抵御了外来侵略D、促进了民族融合【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以稳定统治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B、鲜卑族C、蒙古族D、回族【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前秦C、鲜卑D、氐族【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有( )①匈奴②鲜卑③氐④羯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8题【单选题】借助年代尺我们可以清晰梳理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某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仔细阅读年代尺,下列对①②③④时代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②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③繁荣、开放与革新④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A、推动经济发展B、促进民族交融C、加强中央集权D、实现南北统一【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是( )A、迁都洛阳B、军队战斗力提高C、社会矛盾激化D、北方民族大融合【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______;494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迁到______。

2023秋历史七上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精品课件

2023秋历史七上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精品课件

司 马 睿
一、五胡十六国
内迁的少数民族
鲜卑
鲜卑
匈奴
羌(qiāng)
羯(jié)

氐(dī) 黄
中原汉 族
4世纪后期,氐族人 建立了前秦政权。前 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 猛为丞相。前秦迅速 强大起来,消灭了其 他政权,统一了黄河 流域。
一、五胡十六国 二、淝水之战 383年
淝水之战(383年)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A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 农业居民。
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 对“民族交融”的理解?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 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 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 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 史现象。
北朝的更替与南北朝的并立
归纳总结:
北朝
北方
(东晋方面)
1、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 士气高昂;
2、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 认识 而在于人心的向背;关键在于战术的得当等等。
猜一猜
鲜卑族
(打我国古代一少数民族)
----
风 天 笼天 Leabharlann 敕吹 苍 盖似 山 勒草 苍 四穹 下 川 《 低 野 野庐 敕 见茫 勒 牛茫 歌 》 这是羊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
原来如此:
“胡”字其实代表着古代北方和西方的 民族。他们改变了我们的餐桌、改变了 我们的口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农史学家认为:“胡”系列大多为两汉 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
汉族妇女做馒头、烙饼 汉族士大夫在烧烤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习题精选六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苻坚强征各族人民当兵B、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C、为前秦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D、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龙门石窟中的宾阳中洞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具有明显的汉文化特点。

影响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入藏D、郑和下西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包括( )①采用汉姓? ②穿汉服? 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 ④同汉人通婚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包括( )①采用汉姓? ②穿汉服? 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 ④同汉人通婚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山西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北方多民族交融的重要区域,以下历史事件与山西有关的是(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北魏孝文帝改革③北宋与辽的和战④明设奴儿干都司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

这反映了(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D、北方以农业生产技术为主【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A、盘庚B、隋炀帝C、北魏孝文帝D、元世祖【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历史兴趣小组总结七年级上册各历史朝代特征,其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为(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背景: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______形成对峙的局面。

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课件 中华书局版

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课件 中华书局版

展示单元二: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有哪些,这些措施 有哪些积极影响?
点拨:思考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当时社会发生了什么变 化。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反映了鲜卑族的 生活情景,从诗 中大家能看出鲜 卑是怎样的一个 民族呢?
K
孝文帝(467499年),姓拓跋, 名宏,献文帝之子, 他是北魏杰出的君 主。三岁时即被立 为太子。五岁时, 年仅十八岁的父皇 献文帝就禅位给他, 二十四岁时孝文帝 开始亲理朝政 。
晋灭亡, 刘裕称帝
齐梁
建立宋

K
合作探究
展示单元一: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 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点拨:根据课本的预习情况,从交战双方的军队和领导战术方面 思考。
展示单元二: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有哪些,这些措施 有哪些积极影响?
点拨:思考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当时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时间 窃贼
我该怎 么办才 好呢?
假若你 是当时北魏 的皇帝孝文 帝,你怎样 解决这些难 题呢?
北 魏 内容 孝 文 帝 改 革
单元二答案
整顿吏治; ① 实行均田制;
建立农村基层组织。
② 迁都洛阳( 494年)
③实行汉化 措施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用汉制、 学汉礼。
影响:
①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有利于北方经 济、文化的发展, ③为以后南北方统一创造 了有利条件。
展示单元一: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 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点拨:根据课本的预习情况,从交战双方的军队和领导战术方 面思考。
晋元帝司马睿
1.东晋的建立 时 间:公元317 建年立者:司马睿 都 城:建康

17课 十六国和北朝

17课   十六国和北朝

3.淝水之战 时间:公元383年 结果:前秦战败,东晋以少胜多。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时间:383年 双方:前秦、东晋
结果:晋军大败前秦军 影响:1、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 陷入割据混战; 2、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为经 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淝水之战
结果:东晋胜利,前秦失败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 这究竟是为什么?
1、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 合的程度不深,民族矛盾较严重,
战争胜在胜民心 3、连年战争,百姓渴望安定:
2、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3、从东晋方面看,广大战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 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孝文帝(467-499年),姓 拓跋,名宏,献文帝之子, 他是北魏杰出的君主。三 岁时即被立为太子。五岁 时,年仅十八岁的父皇献 文帝就禅位给他,二十四 岁时孝文帝开始亲理朝 政。
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自主合作学习



浏览教材86-89页。 1.魏晋时有哪些边疆少数民族迁徙到中原地区? 2.前秦强大起来的原因? 3.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意义。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意义。

五胡十六国:西晋末年,北方
内迁并起兵反晋的主要有匈奴、羯 (jié)、氐(di)、羌(qiang)和鲜 卑,史称“五胡”;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背景: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直接原因:控制汉族,加强统治 2、措施:迁都洛阳 汉化措施 改穿汉服 学习汉语 采用汉姓 与汉人通婚
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
魏灭蜀汉 魏的大臣司马懿控制魏 政权,266年,司马炎 夺魏政权,建立晋朝, 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北方混乱,出 现十六国局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十六国和北朝课件 中华书局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十六国和北朝课件 中华书局版
第17课 十六国和北朝
一 十六国的兴亡 二 北魏的统治 三 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 北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 五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一 十六国的兴亡
❖ 1,两赵、冉魏的残暴统治 ❖ 2,前燕、前秦的兴亡 ❖ 3,北魏统一北方
一 十六国的兴亡
各族政权纷争下的北方
以383年东晋和前秦的肥水之战为 界,十六国的建立可分前后二期:
前内书治。后 赵绝考。“赵 。大学如机尤
多生用不为
篇。……弱冠游于京师,名士莫不交结。
数等九虚突
慕容儁:雅好文籍,自初即位至末年,讲
是。品发出
论不倦。览政之暇,唯与侍臣错综义理,凡 所著述四十余篇。
苻坚:博学多才艺。……亲临太学考学生
汉石中,。 人勒正算如 。之制无石 二所、遗勒
经义优劣,品而第之。问难《五经》,博士
河北起义、山东起义和关陇起 化,而不为洛都汉
义。
化之所浸染。故中
北魏末年的各族人民大起义, 央政权所在之洛阳
前后延续了八年之久。起义有 其汉化愈深,则边
力地打击了北魏的统治。起义 塞六镇胡化民族对
军包括了汉、鲜卑、匈奴、氐、 于汉化之反动亦愈
羌、敕勒等各族人民,对民族 甚,卒酿成六镇之
融合也有积极影响。
刘渊: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 《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
三因学汉为胡 二为校法“汉 九统,进谋结
《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皆略诵之。 年 治 用 行 主 合
《史》、《汉》、诸子,无不综览。
灭区经统”:
刘聪: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 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 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
梁犊起义
石虎残暴,激起反抗, 349年爆发梁犊起义。一直 打到邺城附近。后被镇压。 349年石虎死,诸子争位, 相杀。其养子冉文夺权,他 是汉人,搞民族报复大杀羯 人达二十万,甚至高鼻多胡 者也被杀。350年称帝,改 国号为魏。352年被鲜卑人 慕容儁所灭。北方出现几个 政权并立的局面。

中华书局初中历史七上《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PPT课件 (9)

中华书局初中历史七上《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PPT课件 (9)
时间:494年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①对洛阳的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影响
②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南 北 朝 地 图
4、北朝:北魏分裂后,先后出现四个王朝。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北朝.
北朝
南朝
总结: 一、“五胡”;匈奴、羯、氐、羌和鲜卑。
二、淝水之战 背景:氐族人 苻坚建立前秦,统一北方 。 1、时间:公元383年 2、作战双方:前秦 — 东晋
整顿吏治;
北魏
① 实行均田制;
孝文 帝改
内容
建立农村基层组织。
② 迁都洛阳( 494年)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 ③汉化措施
通汉婚、用汉制、学汉礼。
影响: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 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南北方统一创造了有利 条件。
十六国与北朝
一、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开始)五胡: ____ 、____、__、__、 ____ 。
定,为________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北方的统一
_____后期,______的一支建立____,定都 ____。____年 ____统一_________。 四、民族大融合 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原来以 ____ 为主,到了魏晋以后, ______ 成为他们的主 要食物。 _______成为南北流行的服饰。北方少数民族也学会了汉族的____________。 五、北魏________ 把都城从 ____ 迁到 ____。 原因: (1)平城,________,________不能满足都城人口的需要 (2)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________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 ____________文化。
二、前秦(十六国之一)的建立 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中华书局版复习巩固六第1题【单选题】结束了十六国时期的混乱局面,统一黄河流域政权的是( )A、前秦B、北魏C、东魏D、西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D、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①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②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③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

这充分说明了( )A、统治阶级的腐朽B、社会经济的繁荣C、制糖技术的发达D、丝织技术的高超【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民族大融合B、学习汉族先进文化C、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的文化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颁布这一诏令的帝王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交往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将都城有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五胡十六国、北朝的简单概念,知道前秦和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

2、了解和掌握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及其作用。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知识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三、教材要点解析
1、西晋末年,北方内迁并起兵反晋的有匈奴、羯、氐、羌、鲜卑五个
少数民族,史称“五胡”。

西晋灭亡后,五胡与汉人互相争夺,各立政权,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2、在彼此长期争夺、残杀、接触、交流和认同的过程中,少数民族逐渐学会汉
族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始过定居的农耕生活。

汉族也学会使用少数民族的胡床和椅、凳等坐具,不再席地而座和跪坐了。

3、在北方诸国混战期间,氐族政权前秦的皇帝苻坚曾一度统一了北方,
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383 年他率大军南下伐晋,在淝水之战中遭到惨败。

境内各族首领乘机反叛,北方又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4、淝水之战后,鲜卑族的拓跋部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定都平城(今山
西大同)。

439 年,北魏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长达120多年的战乱局面,与刘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5、北魏到孝文帝当政时,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可简要概述为: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习汉礼,与汉通婚。


6、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

北魏、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这五个朝代,合称“北朝”。

四、同步练习
1、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被称为“五胡”的
五个少数民族是()
①匈奴②突厥③鲜卑④羯⑤蒙古⑥回纥⑦氐⑧羌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⑦⑧
C.②④⑤⑥⑦D.①③⑤⑥⑧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说
明()
A.北方少数民族有穿异域服装的爱好
B.那里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C.姓“胡”的人佩服汉人
D.那时胡汉杂居区的供给十分紧张
3、在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4、南北朝初期,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统一的政权是()
A.北魏B.西魏C.东魏D.北齐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6、北朝包括的朝代有()
①宋②齐③梁④陈⑤北魏⑥东魏
⑦西魏⑧北齐⑨北周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⑨D.④⑤⑦⑧⑨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中外交往B.民族融合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对内迁少数民族的叙述正确的
是()
①在黄河流域建立过一些政权②大多逐渐汉化
③受汉族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加深④采用汉姓,学习汉语,改穿汉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从420年开始④南朝包括前秦
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4、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均出自以下哪一著名战役()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
5、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鲜卑C.羌D.氐
6、我国历史上出现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A.各民族之间的战争B.各族人民的长期友好交往
C.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D.各民族的通婚
7、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说汉语B.穿汉服C.改汉姓D.以法治国
8、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为了()
A.与汉族地主建立亲密合作关系
B.追求汉族政权在洛阳的豪华宫室
C.加强对内迁少数民族的控制
D.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

……尊敬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进行的改革?
(2)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这些改革起到什么作用?
10、【选做题】请仔细观察《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下图)。

(1)当时内迁的民族有哪些,在相应字母后填写出来。

A B C D E
(2)在内迁各族中,势力发展最大的是哪一个?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3)少数民族内迁对北方会产生哪些影响?
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D
6、C
●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C
5、B
6、C
7、D
8、D
二、非选择题
9、(1)北魏,孝文帝。

(2)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10、【选做题】
(1)A 鲜卑 B 匈奴 C 羯 D 羌 E 氐。

(2)鲜卑族;因为它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3)积极作用: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消极影响:带来了战乱,激化了民族矛盾,对中原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