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公开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品味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词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意境分析和情感理解。
2. 教学难点: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其他诗词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内容,了解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诗词,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词朗诵:学生齐读或分组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诗词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和意境分析。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艺术特色。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讨论,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6.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眼欣赏音乐,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诗词的情感。
7. 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比较拓展:让学生选取其他有关月亮的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2. 文化拓展:介绍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习俗,让学生了解中秋节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水调歌头公开课课件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交代写词的时间 小序 及缘由
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 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 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 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 情抑郁惆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归纳小结:
上阕: 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阕: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不为离别的愁苦所束 缚、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
作业
1背诵诗词并加深理 解;
2尝试把本词改写成 一篇充满诗情画意 的散文。
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由怨月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到感悟 人生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最后又说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 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诗的下阙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对离人的 祝福。表现了作者乐观的情致和 旷达的胸襟。
诵读诗词的要求
1、字正腔圆地读 2、有板有眼地读
3、有情有味地读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
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不胜:经不住。
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比得上。
公开课水调歌头教案
公开课水调歌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和主旨。
2.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
3.提高学生对作者苏轼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意境,学习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向学生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环节:诗词解读1.让学生齐读《水调歌头》,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诗词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讲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分析诗词的情感,让学生体会苏轼的豪放与柔情。
第三环节: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和原因。
2.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全班交流。
第四环节:诗词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音乐美,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2.让学生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水调歌头》,体会诗词的意境。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水调歌头》的鉴赏文章。
2.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苏轼的其他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讨论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4.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和主旨。
2.欣赏古典诗词,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
3.提高对苏轼的了解,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六、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诗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邀请专家进行诗词鉴赏讲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水调歌头》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纪录片:《宋之韵》 图书: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走近作者
1056年: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
坎 1069年:反对王安石变法外调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坷 1079年:由于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东坡居士) 仕 1084年:做翰林学士因政见不合外调杭州(苏堤) 途 1091年:因政见不合被贬颍州
1093年:因政见不合被贬惠州、儋州、廉州、舒州、永州
1101年:大赦北归——卒于常州
探究结果
知无不言的性格,黑白分明的态度,使苏轼受尽 折磨,但他始终能以宽广的心胸坦然面对一切坎坷, 并能在坎坷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和希望。所以,很多时 候,明知道自已无法掌握某些事,就不要去硬闯了, 不如跳开这个狭小的思想面,将自己融入到更广阔的 思想面上,超脱出去,还会有许多的美好等着你。
拓展延伸
下阙 月照
此事古难全 (人生豁达)
思念祝愿 愿人久
无眠 恨月 悟理
合作探究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结合这句词和苏轼其他作品里类 似的句子谈一谈苏轼具有什么样的心 胸?从他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黄州)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蕴含了哪些情感?
上阕:望月—问天—思归—恐寒—留人 间 下阕:月照—无眠—恨月—悟理—愿人久
蕴含情感: 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 中的自我慰藉。 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 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6、从这首词中,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轼《水调歌头》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 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 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 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 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 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 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 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 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 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 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Leabharlann ,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曹杨二中高三(14)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北京 大学中文系 高考成绩:语文121分数学146分 英语146分历史134分 综合28分总分 575分 (另有附加分10 分)
上海高考文科状元--常方舟
“我对竞赛题一样发怵” 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常方舟认为学习的高 效率是最重要因素,“高中三年,我每天晚 上都是10:30休息,这个生活习惯雷打不动。 早晨总是6:15起床,以保证八小时左右的睡 眠。平时功课再多再忙,我也不会‘开夜 车’。身体健康,体力充沛才能保证有效学 习。”高三阶段,有的同学每天学习到凌晨 两三点,这种习惯在常方舟看来反而会影响 次日的学习状态。每天课后,常方舟也不会 花太多时间做功课,常常是做完老师布置的 作业就算完。
坚持做好每个学习步骤
2024年水调歌头公开课教案
2024年水调歌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公开课选自教材《中华古诗词鉴赏》第七章《宋词》,详细内容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首。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宋词的发展背景,掌握苏轼的词作风格及本词的具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特点,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理解,词人情感的分析。
2. 教学重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特点,词作的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华古诗词鉴赏》第七章、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氛围。
(2)简要介绍苏轼及其词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词讲解(1)全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词的韵律美。
(2)逐句解析词中的意象,如“明月”、“青天”等,分析其象征意义。
(3)讲解词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词人的情感。
3. 例题讲解(1)分析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意境和寓意。
(2)讨论词中表达的情感,如对亲人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词牌特点,尝试创作一首《水调歌头》。
(2)选取一首其他词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鉴赏。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词作鉴赏方法。
(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诗词创作和鉴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鉴赏2. 内容:意象:明月、青天、佳人情感:思念、祝福、向往鉴赏方法:知人论世、品味词句、感悟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创作一首《水调歌头》。
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意境和情感,写一篇鉴赏短文。
2. 答案示例:《水调歌头·中秋夜怀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课时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询有关作者和理解诗词的资料。
2、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让音乐、绘画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一)趣味导入接下来老师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想想古代诗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最后老师给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并请同学们猜想作者在这首词中借月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诵读感知1、自由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和节奏2、抽读、齐读,初步体会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4、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后再齐读全首词。
(三)深入理解1、先独立思考下面问题,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1)苏轼原来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加之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会怎样呢?(苦闷、惆怅、忧伤、孤独、难过等)(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矛盾,还怕寒冷)(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4)“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2、小结:“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4《水调歌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4《水调歌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部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的第三首。
一、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设计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为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经典诗词,很适合朗读,教学设计给足了朗读时间,用不同形式进行阶梯式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歌,也为体会情感、鉴赏诗歌奠定了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苏轼的《水调歌头》继承了屈原、李白等人的问天传统,富有浪漫主义气息,既表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传统主题,又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既有一般写月诗词思念亲人的伤感之情,又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很适合学生品味赏析,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做出个性化解读,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诗词学习能力,也能自觉主动参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以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这样有利于继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词,把握诗词感情。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朗读、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经典诗词,很适合朗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诗歌,也为体会情感、鉴赏诗歌奠定了基础。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案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月下独酌》章节,详细内容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解析与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意象、情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稿、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关于月亮的诗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词的内容有初步了解。
3. 诗词鉴赏:a. 学生自读词作,理解词意。
b. 教师讲解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c. 分析词作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对国家的忧虑。
4. 例题讲解:以词中的一句为例,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词中的其他句子。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词作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主要内容:a. 作者:苏轼b. 背景:中秋佳节,思念亲人c. 意象:月亮、酒、嫦娥d. 情感:思念、忧虑3. 鉴赏方法:分析意象、修辞手法、表达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意象和情感,写一篇鉴赏短文。
答案示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苏轼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出中秋月夜的美丽画面。
词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案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册,具体章节为“宋词欣赏”,详细内容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赏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的背景知识、词的意境、词的格律、词的语言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知识,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词的格律特点,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的格律特点和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词的背景知识、意境、语言特点以及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关于月亮的诗句,从而引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讲解背景知识:介绍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词的历史背景。
3. 朗读示范: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
4. 精讲词句:分析词的意境、格律、语言特点,讲解词中的关键词语。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宋词进行鉴赏分析,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完成一首词的鉴赏,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板书内容:a. 词的背景知识b. 词的意境c. 词的格律d. 词的语言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意境和格律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读。
2. 答案要求:内容完整、观点明确、语言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策略和过程,不断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苏轼的诗词,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尝试创作诗词,激发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词的格律特点和意境的把握。
《水调歌头》课件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课件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 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 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 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 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 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 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背景介绍
一部《红楼梦》刘姥姥共三次到贾府。 一进: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 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狗 儿家生活艰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 王夫人家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
第二部分:(远远的望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 船……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写刘姥姥 用宴,在王熙凤等的策划下上演“笑”剧的全 过程。
第三部分:(一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 中去闲话……婆子们添上碗筷来)写刘姥姥上 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凤姐、鸳鸯等人以实情 相告。
人物形象
阅读课文“鸳鸯一面侍立……一时吃毕, 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闲话”的文字,完 成以下问题。
zhuǎn
qǐ
mián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chán
千里/共/婵娟。
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 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 已七年没有见面。中秋对月, 怎能不思绪万千呢?
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 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 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 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 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 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 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 能比得上人世间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 蛋满碗乱跑的情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 姥姥夹鸽子蛋时的窘态;
公开课水调歌头教案
公开课水调歌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汉语》第四册,第九章《宋词》。
详细内容为《水调歌头》词作品,通过对该作品的深入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宋词的韵律美、意境美以及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背诵《水调歌头》,理解并把握其词意;2. 通过对《水调歌头》的赏析,培养学生对宋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3. 使学生掌握词的韵律特点,能够运用到创作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水调歌头》词意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词的韵律特点的掌握。
教学重点:词的韵律分析,以及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苏轼以及《水调歌头》的背景,让学生对词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诗词朗读:带领学生朗读《水调歌头》,感受词的韵律美。
4. 词意解析:逐句解析词意,分析词中的意象、表达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意。
5. 韵律分析:讲解《水调歌头》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6. 例题讲解:以《水调歌头》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宋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宋词,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1. 作者:苏轼2. 词牌名:水调歌头3. 韵律特点:平仄、押韵4. 表达手法:意象、抒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水调歌头》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答案:意象分析需结合词句具体分析,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的“明月”象征思念亲人;作者情感主要表现为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等。
2. 课后背诵《水调歌头》,并尝试创作一首以“月”为题材的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词的韵律特点掌握情况较好,但对词意的理解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词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公开课水调歌头教案
公开课水调歌头教案
《水调歌头》教案
课前:(幻灯片)欣赏美仑美奂的月亮图“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一.导语设计:走进古诗世界,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里处处有月亮的
影子。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
下好多“月”字来,开个月饼店不成问题。
(幻灯片)月光,曾激发过无
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
你能吟诵几句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
句吗?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生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生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月亮有如此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诗人?诗人又在写月亮时寄托了哪些情感,让这个平凡的星球变得如此富有诗意?(幻灯片)在中国众多文人中,苏轼是比较喜欢写月亮的,而且也写了许
多和月亮有关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走进苏轼笔下的月亮,学习他的《水
调歌头》。
(幻灯片)出示课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2)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抒情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苏轼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抒情手法和苏轼的思想感情。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解析诗中的抒情手法和苏轼的思想感情。
5. 朗读与背诵(1)组织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
四、作业布置1. 抄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并背诵。
2. 写一篇关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协作能力。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学设计示例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学设计示例《水调歌头公开课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理解《水调歌头》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指导学生诵读诗词,感受其韵律之美,培养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掌握词的艺术特色,如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
2、教学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感受苏轼在词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对人生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内容。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词句含义和艺术特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歌曲,营造氛围,引出课题。
提问学生对中秋节的感受和记忆,引导学生思考古人在中秋节时的情感表达。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重点突出其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坎坷的仕途。
讲述《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即苏轼在中秋佳节思念亲人,又因政治失意而感慨万千。
3、初读诗词,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调、重音和停顿。
学生齐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之美和情感基调。
4、研读词句,理解内容结合注释,学生分组讨论词的大意,教师巡视指导。
逐句讲解词的含义,重点分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5、深入探究,体会情感提问学生:词中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通过词句表现出来的?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词中既有对亲人的思念,又有对人生的感慨,还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作者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手法,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案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作者介绍、诗词的朗读、解析和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分析和情感理解。
教学重点: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美。
2. 背景介绍:讲解作者苏轼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
3. 诗词朗读: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情感表达。
4. 诗词解析:详细讲解诗词的内容,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经典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答。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内容:a. 作者:苏轼b. 背景:北宋时期,中秋佳节c. 诗词朗读技巧d. 意境分析e. 情感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意字词的正确书写。
b. 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 答案:a. 抄写正确,字体工整。
b. 示例:诗词描绘了中秋月夜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探讨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b. 比较不同作者的中秋诗词,分析其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重点: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一、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题目及作者
课前预热(幻灯片一)(配乐《雨的印记》)
在学生进入教室时就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引领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情境。
师:好,同学们,很高兴能够和大家相逢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样一个难忘的时刻;很荣幸,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成为你们临时的语文老师,你们也将临时作为我的学生。
但我相信,我也坚信,在接下来这短暂的45分钟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定能够碰撞出人生最绚丽最灿烂的火花!
同学们,其实啊,老师在课下了解到,我们5班的同学们是最优秀的,是最棒的!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今天老师为了奖励大家,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希望大家在课上积极踊跃的表现,到时候老师自会将这份神秘的礼物奉送给大家,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上好这节课?请同学们大声的告诉我!
(好,很好!)上课!
二、情趣导入(幻灯片一)(古典音乐响起)(板书)“月”字
师:同学们,谈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
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的确,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向我们诉说什么。
(幻灯片二)
三、走近苏轼,检测字词读音
1、学生汇报收集的材料、教师补充介绍。
师:好,同学们,说到作者苏轼,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下面哪位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的相关情况。
生:介绍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把苏轼的相关情况做了详尽的概述,在课下预习准备的非常充分!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生齐鼓掌)
师:大家通过预习知道了这片文章的体裁是“词”,“水调歌头”应该是“词牌名”
2、检测字词读音
师:下面老师要检测一下对这篇文章字词读音掌握的情况。
多媒体展示以下生字:(幻灯片四)
宫阙(què)琼楼玉宇(qióng yŭ)朱阁(gé)绮户(qǐ)
婵娟(chán juān)不胜寒( shēng)
四、讲授新知
1、解读小序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在预习的过程中,认真的同学会注意到在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的下面有这样一行小字,我的问题是:这行小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幻灯片五)
生:小序。
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和缘由。
师:同学们从哪里看出交代了时间。
一起说(丙辰中秋)在这首词中具体指的时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意味着什么?(团圆)这首词的缘由体现在哪些句子上?(兼怀子由)子由是苏辙的字。
写作此词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守. 此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
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
(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
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
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
2、配乐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师:接下来老师把这首词朗读一遍,请同学们认真听,拿出笔把该正音的地方自己标注上,把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斜杠在书上表现出来。
教师配乐范读(幻灯片六)
师:好,同学们听完老师读这篇文章之后,我想大家一定会沉浸在诗人为我们描绘的这一幅幅画面和美妙的意境当中,我想,此时,同学们的心中定然也激荡着一股热烈的情感,急切的想诵读这千古传唱的佳文!下面我们齐读一下这首词,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尽量读出词的韵味来。
师:下面老师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前后四人1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组织小组成员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这首词,然后讨论疏通这首词的大意?5分钟后检测各小组对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下面检测一下重点字词句的解释
把酒问青天:端着又恐琼楼玉宇:担心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低绮户:雕花的窗户
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我为大家出色的表现感到高兴和自豪,相信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同学们会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3、共读课文,赏析诗词
师:(幻灯片七)
合作探究
①诗的上阙主要写什么?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上阕:写望月。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师:怎样通过你的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
力求从声音和语调上读出词的意境来。
生读评议
②(幻灯片八)质疑二:阅读下片,回答问题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问什么无眠?学生齐读
夜已深了,失意与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结合背景)
师:这几句又应该怎样读?注意揣摩?小组竞争的形式
(幻灯片九)
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由怨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到感悟人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后又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
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师:这几句,谁来读一下,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你的声音和语调表现出来?
师:刚才我们对这首词的大意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做了了解,下面想请同学把对这整词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诵表现出来。
师:哪位同学试着朗诵一下,把你对词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诵表达出来。
生:点评指导朗诵:为他的勇气鼓掌。
段与段之间要有停顿。
月亮慢慢的移动照到无眠的人,离愁别恨的怨恨之情喷薄而出,接着是对人生的感悟,自慰,最后退一步转成一种平和的心态。
感情的变化要读出来。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跨越历史的沟沟坎坎,岁月的风风雨雨,一起走进1000多年前的北宋,想象自己就是那天晚上的苏轼,在中秋团员的夜晚,喝的大醉,思潮翻滚,把酒问月,吟诵了这首词,你现在正对着明月抒发心中的矛盾之情、思念之情,老师为大家配上音乐,如果同学们能加点手势动作表演一下会更好,哪位同学上台试一试?
4、师:结合板书小结这首词。
小结:上阕:写望月。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怀人。
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乐观的情致和旷达的胸襟。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词,我想单靠这一节课粗浅的学习,我们是无法完全体会到的这首词所蕴含的意境,也许当我们待到成年时,再来读这这首词,可能会咀嚼到更深层的情感。
5、延伸拓展
回忆自己曾经遭遇过的不如意的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把事情的经过以及自己当时真实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今后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将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学习了这首词后,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呢?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
正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
5、课下作业(幻灯片十)
一、熟读课文,并背诵。
二、把这篇文章改写成散文。
五、结束
师:结束语:
好同学们,今天大家的表现非常的出色,下面老师决定要把这份特殊而神秘的礼物奉送给大家,有请我的同事来自沧州的袁静老师为大家献上一曲小提琴演奏《水调歌头》让我们一起在聆听的同时,再一次走进这首词中,品味它的美妙意境。
好,有请袁老师!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
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课,同学们我们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