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对我国太湖污染治理的启示PPT课件
日本琵琶湖治理对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启示
![日本琵琶湖治理对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4042f14c281e53a5802ff5a.png)
菜、稻米、鱼虾等新鲜食物,亲身感受加 强湖泊综合管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是各流域之间进行踏勘、学习,包括河 川、水路、水质、生物、寻找垃圾等踏勘 调查,通过调查、交流、流域信息共享和 交流等活动,调动每个人在生活中进行环 境保护的自觉性。
滋贺县政府把每年的 7 月 1 日和 12 月 1 日定为当地的环保活动日,鼓励居民积 极参加各种环保活动:如为减少垃圾量,实 行绿色采购。即从物品采购阶段就考虑不 产生垃圾,将厨房垃圾堆肥后循环使用;开 展容器包装废弃物的收集;在每年的 5 月 30 日“无垃圾”日和 7 月 1 日的“琵琶湖 日 ”, 居 民 一 起 参 加 清 扫 活 动 等 。
等到总体计划确定后,滋贺县政府还 要负责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滋贺县知事首 先制定好方案,报送中央相关省(如国土交 通省、环境省、农林水产省等)长官,同时 抄送各有关地方机构和民众,经过听取各 方意见,作修改后最终确定年度实施计划。 1.2 加大宣传力度, 借以提高公众参与湖水 治理的自觉性
滋贺县政府为提高民众对琵琶湖状况 的认识,调动当地每个居民的求知积极性, 最终达到使民众自觉地加入到琵琶湖综合 治理中目的,滋贺县政府通过环境白皮书 和县、市、镇、村的宣传报等形式,向居民 及时提供琵琶湖的环境状况、环境保护对 策实施报告。利用网络等通讯媒体作为情 报窗口,提供大范围的关于琵琶湖基础信 息共享平台,通过环境论坛定期召开讨论 等形式,确保环境信息的提供与交流,帮助 大家对琵琶湖治理进程的认识不断深化。 1 . 3 鼓励市民把环境保护自觉落实到生活 当中
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的启示
![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4fcb228ed630b1c59eeb518.png)
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的启示如何很好地存储淡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并且将会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重要。
从存储新鲜水资源的角度,湖泊和水库对人类来说将会越来越重要。
由于人类对水有不同的用途,所以对水资源的保护也要同时考虑水量、水质和水的时空分布等因素。
尽管每个具体的湖泊或者水库所发生的水污染的情况和影响各有不同,但是水污染的机理和性质都是一样的,这说明,湖泊水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本文讨论日本琵琶湖的污染和治理措施,并提出一些水质管理方面的新理念。
1 基本背景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日本本州岛中西部地区,流域面积3848平方千米,湖域面积674平方千米,最大水深103.6米,平均年来水量275亿立方米。
琵琶湖位于日本的Yodo河系,但却承纳多条河流的地表径流以及地下径流。
但是湖泊的出流只有一条,即Seta河。
该湖泊提供的水源供日本东京和大阪等城市的1400多万人使用,最后水流注入大阪海湾。
对于东京都的居民,有一条管道直接通向该湖的南面取水,这也是为什么该湖被称为“东京1400万人的水瓶”的原因。
该湖的渔业也很重要,尤其是盛产一种淡鲑鱼。
琵琶湖所在的流域人口从1970年的85万人增加到1997年的129万人,工业产值从1965年的2000亿日元增加到1991年的66000亿日元,这些数字表明:湖域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用水需求的增加,如果环保措施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对湖水的污染。
2 水质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日本琵琶湖管理署定期监测琵琶湖的水质,根据日本“环境质量标准”和从发展变化的趋势评估水质的时空数据,琵琶湖所执行的水质标准为:生活环境的主要指标(AA类):PH值6.5-8.5,COD(化学需氧量)少于或者等于1毫克每升,SS(悬浮物含量)少于1毫克每升,DO(溶解氧)不少于7.5毫克每升。
生活环境的富营养指标(2类):含磷量小于0.01毫克每升,含氮量小于0.2毫克每升。
1979~1984年,化学需氧量COD呈减少的趋势,然后又开始缓慢回升,到1999年,湖的北区和南区分别达到2.6毫克每升和3.2毫克每升。
水污染治理培训课件(PPT50页)
![水污染治理培训课件(PPT50页)](https://img.taocdn.com/s3/m/6325f7d731126edb6e1a1017.png)
1. 投加法
中和剂能制成溶液或料浆时, 可用投加法;
常用药剂是石灰、电石渣、石灰石等,有时也采 用苛性钠和碳酸钠。
2. 过滤法
中和剂为块料时,可用过滤法。
石灰石或白云石作中和剂时常呈粗粒状,可作 滤料,故用过滤法。
三、化学沉淀法
❖ 化学沉淀法就是用易溶的化学药 剂,使污水中的某种离子以其难溶 盐或氢氧化物的形式析出,从而使 污水达到净化的方法。污水处理中, 常用化学沉淀法除去的离子有: Hg2+、Cd2+、pb2+、Cu2+、Zn2+、 Cr6+、SO42-、PO43-等。
太湖污染的历史
太湖污染的原因
二次污染
工业点源污染
船舶造成的水体污染
污染源
农业面源污染
城市化带来的水体污染
水产养殖的污染
最终导致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泛滥成灾。
工业点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
肥料、农药、畜禽粪便、水产 养殖业、秸秆、村庄生活污水 、村庄生活垃圾对水体氮磷污 染贡献;农膜污染
目前,太湖流域结构性污染 十分严重,化工、纺织印染 、黑色冶金依然是重点污染 行业。 由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 布局的分散性、经营方式的 多变性及其初级粗加工,造 成的污染极为严重 。
❖ 水污染的微生物处理是污水处理中特别 重要的一种方法。
❖ 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法等 等。上学期讲过许多了。
下面我们来了解分析两个案例。
一、太湖水污染治理案例 二、重庆桃花溪污染治理案例
20世纪80年代初,太湖水质良好,以Ⅱ类、中营养一中富营 养水体为主,符合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
2007年5、6月间,中国江苏的太湖爆发的严重蓝藻污染, 造成无锡全城自来水污染。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 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现状及治理PPT课件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现状及治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a270de65ce050877321341.png)
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PartⅡ太湖污染的历史和现状
一望无际的蓝藻···
无锡鼋头渚曾是最 佳观湖景点,但蓝 藻成祸,游客已经 不能与太湖水亲密 接触了
20世纪80年代初,太湖水质良好,以Ⅱ类、中营养一中富营养水体为 主,符合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据1981年调查,太湖水域属Ⅱ类水 的面积 占6 9 %,Ⅲ类水的30%,Ⅳ类水的占1%;中营养状态的面 积占83%,中富营养状态的占16.9%。
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
太湖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港下洩长江,以娄江、
吴淞江、黄浦江为主,黄浦江为最大洩水河道
气候
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年最低水
温出现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
最高水温达38℃,最低水温0℃,水
温年变幅介于29.5和38.0℃之间,历
年平均变幅34℃左右,历年平均水温
太湖流域地区随着工业化、城市 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人口剧增 ,产生的生活污水量较之以前迅 速增大。
与此同时,排污管道铺设不健全 、处理没施跟不上城市化进程的 步伐,致使污水未经处理或只经 过简单的处理,就排入到太湖中 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N、P元 素物质。
船舶
土地利用方式转换
部分河流被填埋,一些河流虽然未被填埋,但阻隔了与其它水系之间的沟通
贯穿苏、 锡、常、镇4市,计划总投资3750万元,在3年内将分
两期先后建设15座船舶垃圾收集站和15座船舶油废水回收站。
据介绍,已在常州落定试运行的第一座船舶油废水回收站规格为
0.25m/h2,坐落于常州奔牛中石化水上加油船上,配有油水分
离器、空压泵、抽水泵、废油水废机油柜等。
治理蓝藻的方法
常用的治理方法分为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耗时长投资大, 实施难度大 化学灭杀只是一时解决了问题, 但是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 有可能造成二
日本琵琶湖的保护管理模式及对江苏省湖泊保护管理的启示_图文_(精)
![日本琵琶湖的保护管理模式及对江苏省湖泊保护管理的启示_图文_(精)](https://img.taocdn.com/s3/m/8574000f6c175f0e7dd13712.png)
万方数据40资源科学28卷第6期图1琵琶湖流域、淀川水系示意Fig.1Sketch map of Lake Biwaand Yodo fiver basin但是琵琶湖仍保持着较好的状态,这在世界范围内是比较少见的。
另外,琵琶湖还是支撑近畿地区2府4县(大阪府、京都府、滋贺县、奈良县、兵库县、和歌山县约1400×104人的生活与生产活动的宝贵水资源,是日本的国家财产,被誉为母亲湖。
2琵琶湖面临的问题及其保护管理的变化随着二战后日本高度经济增长期的到来,琵琶湖地区以及下游地区的用水需求急剧增加。
为了缓解用水压力,日本于1972年制定了《琵琶湖综合开发特别措施法》,并于当年开始实施了长达25年(1972年。
1997年的琵琶湖综合开发计划。
在滋贺县、下游各府县和中央3方面共同配合下,通过琵琶湖水资源的开发和琵琶湖周边地区用水设施的建设,使得琵琶湖综合开发事业得以推进。
但是,琵琶湖综合开发事业主要是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缺乏对琵琶湖水质的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的相关考虑,在综合开发计划实施的25年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2],目前琵琶湖仍然面临许多课题。
2.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导致水循环的改变随着日本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使农地面积不断减少,住宅、商业、工业等建设用地增加,如表1所示。
从1966年至2000年的34年间,滋贺县的土地利用变化与同期日本全国的情况相比,农地减幅与住宅等建设用地增幅远大于日本全国的平均水平,大量的农地变成了建设用地。
另外,虽然滋贺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50%左右,但是人工林占了43%,大面积的人工林由于缺乏抚育性的采伐、修枝以及护林管理,森林质量下降[51;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的地表水入渗能力大大减小。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导致琵琶湖集水区域的自然下垫面减少,加上森林质量下降,琵琶湖集水区域的蓄水、保水能力降低,整个流域的正常水循环被改变,对水量和水质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9df2ed080eb6294dd886cd5.png)
FOCUS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对我国的启示童国庆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日本本州岛中西部地区,流域面积3848平方公里,湖域面积67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03.6米,平均年来水量275亿立方米。
琵琶湖所在的流域人口从1970年的85万人增加到1997年的129万人,工业产值从1965年的2000亿日元增加到1991年的66000亿日元,从这些数字表明:湖域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用水需求的增加,如果环保措施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对湖水的污染。
从琵琶湖送出的饮用水有气味的事件首先发生于1969年,包括东京都在内的1400万居民深受此害,这主要是由于蓝藻的过量生长,产生了一种叫2MIB(一种丁烯)的有机化合物质,当这种物质的浓度超过20-30纳克每升的时候,这种气味就会产生。
为此,日本自1972开始进行了一个名为“琵琶湖综合发展工程”的项目,项目的开展在“琵琶湖区发展特别法”的规定下进行。
该项目的目的是解决琵琶湖的历史问题,以及寻找琵琶所在流域,即Yodo河域的经济发展的可行之路,该项目包括促进用水的有效性、控制洪水和干旱,以及建造一个宜人的湖滨水域等。
同时,项目还着重应对该湖的环境方面的挑战,包括应对水质的下降。
“琵琶湖区发展特别法”分别在1982和1992年得到了修订和扩充。
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琵琶湖的环境保护和恢复,包括水质、琵琶湖和Yodo河的防洪,以及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项目由22个不同的类组成,工程计划投资约18630亿日元,实际投资19050亿日元。
日本的“琵琶湖综合发展工程”项目是在“琵琶湖域发展特别法”的约束下运作,这个特别法为项目从国家政府、地方政府获得资金提供了法律保证。
日本的法律体系为很多水资源项目提日本琵琶湖空中鸟瞰!"JIANGSUTEXTILE江苏纺织关注供支持。
包括:国家政府特别基金:国家级政府成立的特殊基金,用于很多项目的实施。
如琵琶湖综合治理项目;Yodo河下游地方市政支持资金:Yodo河下游地方市政将会从工程建设中获益,所以也要对工程进行投资,投资的比例决定于获益的多少,即水源供给的多少,地方市政投资约602亿日元;琵琶湖管理基金:为了支持琵琶湖的建设和维护,日本释伽直辖县在1996年成立了琵琶湖管理基金,大约100亿日元。
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的启示
![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f39c05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9.png)
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的启示第一篇: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的启示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的启示如何很好地存储淡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并且将会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重要。
从存储新鲜水资源的角度,湖泊和水库对人类来说将会越来越重要。
由于人类对水有不同的用途,所以对水资源的保护也要同时考虑水量、水质和水的时空分布等因素。
尽管每个具体的湖泊或者水库所发生的水污染的情况和影响各有不同,但是水污染的机理和性质都是一样的,这说明,湖泊水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本文讨论日本琵琶湖的污染和治理措施,并提出一些水质管理方面的新理念。
基本背景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日本本州岛中西部地区,流域面积3848平方千米,湖域面积674平方千米,最大水深103.6米,平均年来水量275亿立方米。
琵琶湖位于日本的Yodo河系,但却承纳多条河流的地表径流以及地下径流。
但是湖泊的出流只有一条,即Seta河。
该湖泊提供的水源供日本东京和大阪等城市的1400多万人使用,最后水流注入大阪海湾。
对于东京都的居民,有一条管道直接通向该湖的南面取水,这也是为什么该湖被称为“东京1400万人的水瓶”的原因。
该湖的渔业也很重要,尤其是盛产一种淡鲑鱼。
琵琶湖所在的流域人口从1970年的85万人增加到1997年的129万人,工业产值从1965年的2000亿日元增加到1991年的66000亿日元,这些数字表明:湖域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用水需求的增加,如果环保措施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对湖水的污染。
水质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日本琵琶湖管理署定期监测琵琶湖的水质,根据日本“环境质量标准”和从发展变化的趋势评估水质的时空数据,琵琶湖所执行的水质标准为:生活环境的主要指标(AA类):PH值6.5-8.5,COD(化学需氧量)少于或者等于1毫克每升,SS(悬浮物含量)少于1毫克每升,DO(溶解氧)不少于7.5毫克每升。
生活环境的富营养指标(2类):含磷量小于0.01毫克每升,含氮量小于0.2毫克每升。
日本琵琶湖治理
![日本琵琶湖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566703ea4693daef5ef73de2.png)
日本琵琶湖治理琵琶湖概况:琵琶湖地处日本列岛中央,由于近几十年来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剧烈改变,琵琶湖的自然和文化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40年代“围湖造田”,60年代农药喷洒,工厂排污,70年代,随着化学污染的严重化,重金属污染和PCB(多氯联苯)污染;日比野公害。
)尽管积极进行了各种环境保护工作,但琵琶湖的异常变化还是越来越大,如自来水的异味,淡水赤潮、蓝藻的产生,季节性的含氮量超标,微量元素混入湖水中,外来生物的繁殖和原有生物的减少等均有发生,同时在周边区域,由于芦苇群落、内湖、河边森林等减少,自然环境、景观和生态水循环等恶化的情况也日益明显。
琵琶湖污染概况:自来水异味、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时有发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琵琶湖污染治理:源水培育:琵琶湖周围的森林是了湖水的主要发源地。
伐木、管理不当、土壤流失等严重影响入湖径流的质量。
要有效地保护水循环,首先就要保证有足够的雨水浸润区和森林植被,保护琵琶湖周边有足够的林区和良好的绿化。
首先提出要通过下列措施来重点保护集水域的雨水渗透区的面积:①保林护林措施:对人工林进行间隔采伐、维护保养等科学管理;②造林育林措施:引入多层林木营造项目,培养森林管理人员,提高山区森林管理人员待遇;③砂防措施:通过建立防砂堤、防砂坝、固床工等措施来防止泥石流等灾害引起的水土流失;④治山措施:恢复荒废的山地,建造防灾林、保安林,危险边坡等;⑤保护梯田及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确保在集水域范围内有一定的农地渗透地域;湖水治理:分析湖水污浊原因,主要是注入湖内污浊物质大量增加。
流入琵琶湖的污浊负荷来自于四方面:家庭、工业、农业和大自然本身。
农业、大自然本身污染所形成的面源负荷已占主要比例,其中COD占52.2%,氮占59%,磷占34.5%,所以综合治理计划在加强点源污染负荷治理的同时,也把面源污染负荷的治理作为重点,计划从污染源对策、流动过程对策和湖内对策三方面进行治理。
日本琵琶湖治理的管理措施对太湖的启示
![日本琵琶湖治理的管理措施对太湖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1914d3ded630b1c59eeb58e.png)
水利经济,第23卷第6期,2005年11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作者简介]马静(1982—),女,北京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与战略规划研究。
日本琵琶湖治理的管理措施对太湖的启示马 静1,王秋静1,韩 青2(1.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上海 200434)[摘要]在借鉴琵琶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评价太湖的管理措施,并提出建立新型管理体制综合规划管理;重视协商和公众参与管理等对太湖治理的管理措施,以完善太湖管理体系。
[关键词]琵琶湖;综合规划管理;公众参与管理[中图分类号]T V8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Ο9511(2005)06Ο0043Ο03 1972年起,日本滋贺县政府开始加强对琵琶湖的综合治理工作,把所谓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型的现代生活方式转换为立足于自然与人类共生的环境协调型生活方式,并采取了一系列配套的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太湖局)和流域内各省、市经过多年的努力,使太湖流域水资源管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上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日本琵琶湖的管理措施对太湖的治理将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1 日本琵琶湖治理的管理措施1.1 综合规划管理日本滋贺县政府针对琵琶湖不同地区的水量、水质、用水等方面采取全面规划的措施[1],进行统筹管理。
他们把流入琵琶湖的数十条河流及其支流以及以琵琶湖为供水源的下游地区加以综合考虑,并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对策。
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封山固土,防止水土流失;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减少各种污染;湖周围地区加强水质检测,防止环境污染;下游用水地区节约用水。
1.1.1 上游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日本琵琶湖土地利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管理者努力使上游地区各县正确合理地利用土地。
①植树造林,以保全国土、提高水质。
具体措施有:治山事业、防沙事业;整治林内道路网络;培养森林管理人员等。
日本琵琶湖治理的_五保体系_对我国太湖治理的启示
![日本琵琶湖治理的_五保体系_对我国太湖治理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222ccc6d5bbfd0a795673ec.png)
2. 1
社会保水 琵琶湖流域的治理积极推行了政府机构、 社会
2
琵琶湖治理的 五保体系
20 世纪 60 年 代开始随着日本 经济高速增长 ,
表1
名称 流域面积 / km2 面积 / km 2
各团体、 普通民众共同参与的模式。为了取得当地 民众的支持 , 滋贺县政府很重视对群众的宣传教育
太湖 [3] 与琵琶湖概况的对比
另外, 在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 , 强 化节约用水 , 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 不仅要依靠行 政、 法制、 科技手段 , 而且要采取经济手段 , 发挥市场 机制的作用 , 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产权归属、 收 益、 经营问题 , 解决用水指标、 定额、 基本水价、 节水 奖励、 浪费处罚问题等。只有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 理 , 这些问题才有可能从全局出发统筹解决。
水利经济 , 第 22 卷第 4 期 , 2004 年 7 月
日本琵琶湖治理的 五保体系 对我国太湖治理的启示
贾更华
( 水利 部太湖流域管理局 , 上海 20043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摘要] 阐述日本琵琶湖治理的 社会保水 、 机制保水 、 科技保水、 工程保水、 管理保水 等 五保体 系 , 并分析其对我国太湖流域治理的启示。 [ 关键词] 水环境; 治理; 五保体系 ; 太湖 ; 琵琶湖 [ 中图分类号] TV213.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3 9511( 2004) 04 0014 03 社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 琵琶湖 的自然和文化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尽管积极 进行了各种环境保护工作, 但琵琶湖的自然环境、 景 观和生态水循环等恶化的 情况还是日益 明显。此 时 , 日本的水利工作者认识到, 琵琶湖的环境负荷已 经超过湖水的承受能力 , 水环境的自循环功能必然 要遭到破坏, 传统的保护方式和仅以政府为主的单 一保护方式已经不能完成琵琶湖的保护任务 , 必须 寻找一种新的湖泊保护治理思路。 琵琶湖治理积极推行 五保体系 , 即社会保水、 机制保水、 科技保水、 工程保水、 管理保水 , 把解决水 环境问题当作一种文化创造来对待, 把所谓大量生 产、 大量消费型的现代生活方式转换为立足于自然 与人类共生的环境协调型生活方式, 从 源水培育、 湖水治理、 生态建设、 政府主导、 全民参与 等方面全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共35张ppt)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1a9b16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9.png)
选择性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三节
导入:
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母 亲湖”。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因附近人口 大量增加,工厂大量出现,大量的生活污水 和工业污水直接排到湖中,琵琶湖出现了严 重的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并在1971年和 1972年达到高峰。
思考: 日本琵琶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属于哪种环境问题? 它是如何产生的? 这种环境问题有哪些危害?
水污染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超过自然环境 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 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 状态,从而产生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生态退化
全球变暖
(2)环境问题有哪些表现? 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空间尺度:区域、全球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母 亲湖”。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因附近人口 大量增加,工厂大量出现,大量的生活污水 和工业污水直接排到湖中,琵琶湖出现了严 重的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并在1971年和 1972年达到高峰。淡水赤潮及水华现象也随 之出现。
自然系统 太阳能
物质循环,能量释放 到环境中
丰富
人类系统 太阳能、自然资源
物质能量单向流动, 无法完成物质循环
多样性遭破坏
(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
自然系统能形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自然 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
4.读图文材料分析归纳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技术水平低
材料1: 琵琶湖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 因附近人口大量增加,工厂大量出现,大 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直接排到湖中, 琵琶湖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水质恶化, 并在1971年和1972年达到高峰。淡水赤 潮及水华现象也随之出现。
太湖水污染的形成和治理幻灯片PPT
![太湖水污染的形成和治理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d4abda0caeaad1f347933f5f.png)
3.切实控制工业污染
应全过程实行清洁生产,使用不产生或少产生污染物的 工艺、技术、设备、原料,用数十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使 工业企业达到污染物“零”排放。目前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只 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太湖流域经济发达,工厂众 多,特别在城镇,就是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达标排放,其污 染物排放量仍很大。目前应采用接管、搬迁、调整结构和关 闭的措施。其中,接管是把工业污水(不含电厂或热电厂排放 的循环水等不增加污染的废水,下同)全部接进污水收集管网, 进污水厂处理,有些不能直接进污水厂的应预处理合格后再 进污水厂;搬迁是把重污染企业搬迁进相应工业园区,按不 伺类型进行分类污水处理。
1998年底,备受国人瞩目的太湖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攻克 了第一个重要堡垒,沿湖各排污单位在国务院规定的时限内, 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在这次气势磅礴的治污战役中,太湖流 域1035家重点排污单位的总达标率为97.3%,42家企业被关 停,许多“老、大、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环境质量有所改 善,企业污染防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地方环保工作得到加 强,公众环境意识明显提高。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太湖水污染 防治“九五”计划和 2010年规划》,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分 三步走。第一步目标现已顺利完成,即到1998年底,工业企业、 畜禽养殖场和沿湖宾馆、饭店的污染源要做到达标排放。第二 步,到2000年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出入湖的主要河流水质 达到地面水三类标准,实现太湖变清。第三步,再用10年左右 的时间,实现湖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湖泊生态修复PPT幻灯片
![湖泊生态修复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dad4bc5c360cba1aa911da2a.png)
3. 湖泊生物资源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生态总体处于不断退化状态,集中表现为鱼类资源种类减少、
数量大幅下降,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与底栖生物分布范围 缩小,而浮游植物(藻类)等大量繁殖并不断集聚形成生态灾害.在我国东部平原 湖区,湖泊生态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湖泊水质下降和水体过度 利用等,其中湖泊过度围网和围堤养殖活动是重要方面之一,尤其是长江中游地 区湖泊,如长湖、大冶湖、斧头湖等中小型湖泊以及一些大型湖泊湖湾,几乎全 湖被围网割裂。不合理湖泊过度养殖,大量消耗水生植物,造成湖泊湿地水生植 被的消失,而且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普遍向湖泊投放过量鱼类饵料,有的 甚至直接向湖中投放化肥,加剧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同时,也直接造成湖泊生态 系统破坏。随着富营养化的日益加剧,云贵高原湖泊的生物多样性也受到重大 影响,生物组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水生植物种类减少,其中敏感种消失, 耐污种数量增多,水生生物种类、群落类型及分布区域与历史资料相比下降显 著.我国西部地区湖泊,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湖泊水位下降、 水体盐碱化、富营养化加重,同样也面临生态退化和渔业资源减少问题.
12
C 湖泊生态修复研究
〉 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已经退化的水生生态系统恢 复或修复到其原有水平,使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生态忍受性。湖泊生 态系统修复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创造一个自然的、可以自我调 节的并与所在区域完全整合的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缓水生生态系统的 退化,使系统恢复或修复到 、可以接受的、能长期自我维持的、稳定的 状态水平。
18
②潜流湿地 水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 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作用,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 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且卫生条 件较好,是目前国际上较多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但此系统的投 资比表层流湿地系统略高。 潜流型人工湿地的植物则主要为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常用的植物有芦苇、 香蒲、美人蕉等。
太湖流域环境问题与措施-18页PPT资料
![太湖流域环境问题与措施-18页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c5897d4172ded630b1cb6db.png)
80%
水 质 状 况 与
河
道
60% 40% 20%
污 污染河道长度 染
0% 1983
1992
1996
富营养化状况
繁引泊氮活水 殖起、、动体 而藻水磷的富 引类库等影营 起及、营响养 的其海养下化 水他湾物,指 质浮等质生的 恶游缓大物是 化生流量所: 现物水进需在 象迅体入要人 。速,湖的类
“湖泛”现象
太湖宜兴近岸水域湖泛区监测结果统计
项溶 目解
氧
高锰 化学 总磷 酸盐 需氧 指数 量
氨氮 总氮
均 1.4 15.3 86.6 0.577 6.46 10.2 值
浓 0.1度 4.0 范 围
10.523.9
43.1126
0.3600.947
4.769.06
8.2313.4
本 8.1 11.2 57.6 0.25 底 值
太湖流域水环境 主要问题与影响因素
绪 论
太湖概况 水质状况与河道污染 富营养化状况
湖泊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 的破坏
“湖泛”现象
加剧苏南湖泊环境问题产 生的因素分析
结论
太湖概况
太湖,位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交界处,长江三角洲 的南部。她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 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多年来随着湖面缩减已退为第 三大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湖泛”现象
“湖泛”(亦称黑水团或污水团)是指湖泊富营养化 水体在藻类大量暴发、积聚和死亡后,在适宜的气 象、水文条件下,与底泥中的有机物在缺氧和厌氧 条件下产生生化反应,释放硫化物、甲烷和二甲基 三硫等硫醚类物质,形成褐黑色伴有恶臭的“黑水 团”,从而导致水体水质迅速恶化、生态系统受到 严重破坏的现象。目前,国内外关于‘‘湖泛”的 研究很少或刚开始,像太湖这样浅水型大水面的湖 泊发生“湖泛”还仅仅是处于及时发现、跟踪监测、 积累资料和初步研究机理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太湖蓝藻事件
2.1 太湖流域介绍
4
2.2太湖蓝藻引发水危机(图)
5
2.3 蓝藻爆发的原因(富营养化)
①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工业污染物排放增加; ②化学肥料代替有机肥料导致大量的肥料流失; ③大量生活用水流入湖泊中; ④围垦湖滨湿地、围网养殖、河道和湖岸的水泥忖砌; ⑤太湖自身原因。
6
3、日本琵琶湖的治理
•4.2.5 开展前置库和湿地恢复、建设工程 ✓利用氧化沟(塘)降解和水生植被吸收原理, 净化人湖河 流和径流中的污染物。
13
• 4.2.6 实施河道综合整治 ✓ 利用现有水利工程, 搞活水体, 增供环境生态水。以流域
为单元, 对水资源开发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进行统一规划。 • 4.2.7 加强湿地科普教育宣传工作
12
• 4.2.3 国家予以经济鼓励和政策支持,刺激污水处理企业 的发展 ✓国家应采取政策支持,使更多企业乐于投身污水处理事 业并认真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还要根据污水排放的状况, 帮助企业合理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位置,最高效率的处 理流入太湖的污水。
•4.2.4 在上游地区建立保护区,保持源头清洁
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对我国太湖污染治理的启示
自然地理学 张珏
20111223257
1
目录
1、引言 2、太湖蓝藻事件 3、日本琵琶湖的治理 4、就两湖水质状况分析比较后,对太湖的治
理给出建议
5、结语
2
1、引言
➢ 水,人类的生命之源。湖泊是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无论 是在蓄水还是供水方面,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5
谢谢观看!
16
10
4 就两湖水质状况分析比较后,对太湖的治 理给出建议
➢ 4.1 两湖水质状况分析
11
➢4.2 对太湖的治理给出以下建议
• 4.2.1 治河治湖相结合 ✓仅“就湖治湖”不能解决太湖污染问题,要从流入太湖 的河流入手治理。建立有实际功用的水闸和污水处理厂, 有效率的处理注入太湖的污水。
• 4.2.2 加强太湖周边工、农业排废及生活污水的处理力 度 ✓对工厂和农业生产进行严密监控,建立污水处理厂对废 水进行脱氮除磷,最大力度的避免营养物质流入太湖造成 藻类过剩生长。
3.1日本琵琶湖介绍
7
3.2琵琶湖治理措施
➢ 3.2.1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 • 在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封山固土, 防止水土流失; 中游地区
疏浚河道, 减少各种污染; 湖周边地区加强水质检测, 防止 环境污染; 下游用水地区节约用水。
➢ 3.2.2制定特别法规保障治理工程进行 • “琵琶湖区发展特别法” ,“排放污水规则规定” ,
“琵琶湖富营养化防治条例” ,“琵琶湖环境保护新对 策方案”等。
8
3.2.3严格控制污染源,如: • 控制工商业氮和磷的排放浓度。 • 禁止家用含磷洗衣粉的销售和使用。 • 实施循环灌溉和其他的浸润灌溉和喷滴灌等,并且合理 施用水和治山结合 其加强对流域的荒山治理与绿化, 通过绿色植被来涵养水 源。 3.2.5普及环保知识, 全民共同参与
14
5 结语
➢作为目前世界各国中湖泊治理最成功的例子, 琵琶湖为太湖 的治理提供了借鉴经验。同时也表明, 湖泊治理是一项长期并 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的工程, 相对于该湖25年时间、185 亿美金的治理历程, 我国湖泊治理要走的路还很长。但也给予 我们足够的信心相信,碧波荡漾的太湖一定会回到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