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业务范围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业务范围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业务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包括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危险程度评估、灾害防治措施设计等。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包括工程设计、方案设计、工程设施选址和设计、防治措施设计等。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包括安装预制节段、固结注浆、防渗灌浆、制作预应力锚杆等施工方法。
4.地质灾害监测:包括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各种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建立灾害监测系统,提高治理质量。
5.地质灾害应急抢修:包括抢险、征地、搬迁等一系列应急措施,旨在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总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业务范围非常广泛,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水平。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地壳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针对这些灾害的预防和控制的工程措施。
本文将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方案应该分为几个主要步骤。
首先,需要进行灾害情况调查和评估,以了解灾害的类型、规模和影响范围。
其次,要确定治理目标和措施,即确定要采取的工程手段和技术手段。
然后,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包括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工艺、材料选用等。
最后,进行施工和验收,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在具体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和治理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滑坡治理为例,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第一步是滑坡的调查和评估。
需要对滑坡的位置、形态和运动特征进行全面的调研和测量,以确定滑坡的性质和危险性。
第二步是滑坡的治理目标和措施。
根据滑坡的性质和规模,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如加固地基、改善排水条件、设置防护结构等。
第三步是滑坡的设计和规划。
根据滑坡的具体情况,进行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的选择。
例如,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墙进行加固,采用趾板和排水管加强排水条件等。
第四步是滑坡治理工程的施工和验收。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工程进行验收和监测,以保证治理效果的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方案应该包括灾害调查和评估、治理目标和措施确定、设计和规划、施工和验收等几个主要步骤。
在具体的施工方案中,应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和治理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有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三篇)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工程管理行为,保障工人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本管理规范适用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第三条施工单位应根据本管理规范进行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并经有关部门批准。
第四条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应相互配合,共同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第五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等内容,应满足国家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第六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
第二章施工前准备第七条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对工程现场进行全面勘测,对地质条件、变形特点、水文地质特征等进行详细调查,制定合理施工方案。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方案,编制详细的施工图纸和施工工艺流程,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依法办理施工许可手续,确保施工合法合规。
第十条施工前,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第三章施工过程管理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牌,告知工人和公众所处的危险区域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施工节点和工序,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工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安全防护设备,提供给施工人员使用,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第十五条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做好安全记录。
第四章施工后管理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恢复施工前的环境。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归档工程资料,做好相关档案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及时向施工后管理部门报告工程完工情况,并做好相关交接手续。
第五章管理责任第二十条施工单位应成立安全管理组织,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日益显得尤为重要。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对已发生或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和防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涉及到众多领域,如地质灾害防治、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等。
本文将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特点1. 复杂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涉及到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复杂性。
此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往往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配合,使得工程施工更加复杂。
2. 风险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如边坡稳定性问题、地下暗流、岩层破碎等,可能导致施工人员伤亡和工程损失。
3. 长期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周期较长,从调查评估、设计、施工到验收投用,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
4. 经济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投资较大,需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确保投资回报。
5. 社会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技术方法1. 支挡工程:包括抗滑桩、悬臂抗滑桩、锚拉抗滑桩、桩板挡墙、挡土墙等,用于加固边坡和防止滑坡等地质灾害。
2. 注浆加固:通过注浆技术对岩土体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3. 锚喷支护: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对岩土体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4. 格构护坡:采用格构结构对边坡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5. 砌石护坡、石笼护坡、抛石护坡、植被护坡等:通过砌石、石笼、抛石和植被等手段对边坡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
6. 截(排)水沟、支撑盲沟、排水隧洞等:用于疏干地下水和排除地表水,降低水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管理与组织1. 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环境变化日益显著,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地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 工程地点:某地区3. 工程规模:总面积XX平方公里4.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治理5. 工程工期:XX个月三、施工组织1. 施工单位:某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 施工人员:具有丰富地质灾害治理经验的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3. 施工设备: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自卸汽车等机械设备四、施工方案1. 滑坡治理(1)滑坡调查与评估:对滑坡体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滑坡体规模、类型、成因等,对滑坡体进行评估,确定治理方案。
(2)滑坡治理措施:采用削坡减载、排水、抗滑桩、锚杆、预应力锚索等治理措施。
(3)施工顺序:先进行滑坡体调查与评估,再进行削坡减载、排水等治理措施,最后进行抗滑桩、锚杆、预应力锚索等施工。
2. 泥石流治理(1)泥石流调查与评估:对泥石流沟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泥石流沟规模、类型、成因等,对泥石流沟进行评估,确定治理方案。
(2)泥石流治理措施:采用拦挡坝、排导槽、植被恢复等治理措施。
(3)施工顺序:先进行泥石流沟调查与评估,再进行拦挡坝、排导槽等治理措施,最后进行植被恢复。
3. 地面沉降治理(1)地面沉降调查与评估:对地面沉降区域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地面沉降规模、类型、成因等,对地面沉降区域进行评估,确定治理方案。
(2)地面沉降治理措施:采用注浆、锚杆、预应力锚索等治理措施。
(3)施工顺序:先进行地面沉降区域调查与评估,再进行注浆、锚杆、预应力锚索等施工。
五、施工质量控制1. 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规范、标准。
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确保工程质量。
3.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
4. 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
红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
红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红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红河州一项重要的自然灾害防治项目,旨在减轻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损失,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意识。
本文将从项目背景、工程目标、施工措施和成效评估等方面对红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进行详细介绍。
一、项目背景红河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地形复杂,地质破碎,气候多变,是云南省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之一。
近年来,红河州频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解决这一问题,红河州政府决定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以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程目标红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风险,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意识,为红河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施工措施1. 滑坡治理针对滑坡治理,工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1)清除滑坡体上的松散堆积物,减小滑坡体重量,降低滑坡发生的可能性;(2)设置抗滑桩、抗滑墙等支挡结构,增强滑坡体的稳定性;(3)进行锚固工程,提高滑坡体的抗滑能力;(4)修建排水设施,降低滑坡体内部的地下水位,减小滑动力。
2. 泥石流治理针对泥石流治理,工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1)清除泥石流堆积物,减小泥石流的物质来源;(2)修建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降低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3)设置拦挡坝、排洪坝等拦截和引导设施,减轻泥石流对下游地区的影响;(4)加强监测预警,提高人民群众对泥石流灾害的防范意识。
3. 地质灾害预警监测为实现地质灾害的及时发现和预警,工程配备了先进的监测设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24小时监测,确保发现险情及时采取措施。
四、成效评估红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自施工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 地质灾害风险得到了有效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2.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有所减小;3. 工程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工程施工方案
地质灾害工程施工方案一、前言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火山喷发等。
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地质灾害工程的施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工程施工的方案。
二、地质灾害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调查勘察在进行地质灾害工程施工前,首先要进行地质灾害的调查勘察工作。
通过调查勘察,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在调查勘察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对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确定施工中需要采取的措施和防范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3. 施工方案制定根据地质灾害的调查勘察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地质灾害工程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要求科学合理,符合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
4. 人员培训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防灾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地质灾害工程施工的具体步骤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前,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包括搭建施工场地,确定施工路线,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等。
2. 确定施工方法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点,确定施工的方法。
比如,在滑坡治理工程中,可以采取护坡、植树等方式进行施工。
3. 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在施工现场,要合理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解决。
4. 施工中的监测与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比如,在地面塌陷治理工程中,要进行地下水位、地下空洞等方面的监测,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5. 施工后的监测与维护地质灾害工程施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与维护工作。
定期对工程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地质灾害工程施工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工程标准地质灾害工程的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 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在进行地质灾害工程施工前,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充分了解当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通常包括山体防治、滑坡治理、地下水处理、地震灾害调查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安全风险。
为了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施工安全管理。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制定施工安全计划,明确各类工作的安全要求和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控。
2. 人员培训与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和技能培训。
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了解工程的安全风险和应对措施,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3. 施工现场管理:严格遵守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组织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和监管工作。
制定明确的施工现场布置方案,设置有效的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4. 安全检查与监督:定期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安全问题。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确保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安全管理和操作,做到安全风险可控。
5. 紧急救援与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紧急救援和应急预案体系。
配备专业的救援队伍和应急设备,制定细致完整的应急方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 安全技术措施: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如在山体防治工程中,可采取爆破、抛网、挡土墙等技术措施,确保施工过程安全稳定。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在于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减少事故的发生。
通过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可以预防和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总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施工过程中人员和工程安全的重要环节。
只有加强管理,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证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一、施工组织设计
在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工艺、流程、设备、材料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同时,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特点,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二、现场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设施,确保施工安全。
2.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人身安全。
3.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4.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三、施工用电方案
1.施工现场用电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用电安全。
2.电缆线应合理布置,不得随意拉线、接电。
3.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施工人员应掌握基本的用电安全知识,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四、施工人员管理
1.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2.建立健全的施工人员档案,确保人员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4.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和奖惩,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五、危险源识别与控制
1.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危险源辨识,确定危险源的类型、等级和分布情况。
2.制定危险源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严格控制危险源的产生和扩散。
3.建立危险源台账,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4.定期对危险源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六、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1.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环境评估,了解当地的环境状况和保护要求。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流程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流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为了减轻或消除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通过对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监测和治理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一、前期准备阶段1. 项目立项: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申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经审批后立项。
2. 设计编制:组织专业设计单位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编制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
3. 招投标:依法进行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4. 签订合同:双方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合同,明确工程内容、质量标准、工期、费用等。
5. 施工现场准备: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平整,设置施工围挡、警示标志等。
二、施工阶段1. 施工组织: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组织施工队伍,配备相应的施工设备。
2. 施工技术交底:施工前,施工单位组织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安全措施等。
3. 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合同要求控制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4. 工程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5. 安全生产管理: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6. 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竣工验收阶段1. 工程竣工: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向业主提交工程竣工报告和相关资料。
2. 竣工验收:业主组织专家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审查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的情况。
3. 竣工决算: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竣工决算,明确工程投资。
4. 工程移交:竣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将工程及相关资料移交业主,办理移交手续。
四、后期维护阶段1. 定期检查:业主定期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2. 应急处理:发生地质灾害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安全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安全管理制度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是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或修复,以减少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确保工程的可持续性。
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对施工资质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也较高。
本文将围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和安全管理制度展开论述。
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要求1.施工企业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涉及到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工程技术要求,因此施工企业的资质要求也较高。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企业应该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包括安全生产许可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等。
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资质证书,企业才能够依法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
2.人员资质要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需要一定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参与,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从业资质也是施工资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工企业应严格要求相关人员的资质,包括注册工程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
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从业资质,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才能够胜任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各项任务。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和权利。
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和实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安全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对技术和操作要求较高,因此安全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工企业应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技术和操作规程,包括施工工艺、安全操作流程、应急预案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3.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施工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
施工企业应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降低施工风险。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流程设计(完整资料)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流程设计(完整资料)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流程。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地震、泥石流等,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合理的施工流程设计能够帮助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和风险。
本文档将介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流程设计1. 调查与评估调查与评估在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详尽的调查与评估工作。
这包括收集现场数据、实地勘察、分析地质条件和灾害风险评估等。
通过充分了解地质情况,能够制定出更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
2. 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根据调查与评估结果,制定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方案应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地质特征、现有设施、施工条件等。
方案应详细描述治理措施、施工方法、施工时间和安全措施等。
3.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在实际施工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这包括准备所需的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
4. 施工实施施工实施根据方案设计和准备工作,开始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实际施工。
具体施工过程应按照施工计划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5. 监控与检查监控与检查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
监控可以帮助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检查可以评估施工质量,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6. 验收与维护验收与维护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工程的验收。
验收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同时,还需要进行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和修复潜在问题,使治理工程能够长期有效。
三、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规范,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2. 关注环境保护,尽量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治理方法和材料。
3. 充分沟通与协调各方利益相关者,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灾害类型,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
5. 配备专业人员,确保施工技术和操作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四、结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流程设计是减轻地质灾害风险的重要环节。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一、引言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环境条件下,由于自然地质过程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现象。
地质灾害的频发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工程调查与设计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工程调查与设计,了解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灾害潜在性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科学严谨的设计,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2.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根据工程的地质特征和灾害潜在风险,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包括但不限于选择适当的工程方法、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和排水设施等。
三、1.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机制。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并制定相应的预警预案,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对于风险评估结果较高的区域,必须加强监测和控制,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3. 施工过程中的排水和防渗措施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和防渗措施。
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应采取合理的排水方案,并严格控制地下水位,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4. 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对于土体较松散、稳定性较差的地质条件,应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支撑、加固等。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施工过程中的爆破操作控制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爆破操作。
爆破操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严格按照爆破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6. 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场地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场地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场地的平整、清理和安全通道的设置等。
确保施工场地的安全和整洁,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范文
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问题日益凸显。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地质环境质量,本项目针对某地区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制定以下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地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 工程地点:某地区3. 工程规模:XX平方公里4. 工程类型:地质灾害治理5. 工程工期:XX个月三、施工组织机构1. 施工单位:XX公司2. 施工项目经理:XX3. 施工技术负责人:XX4. 施工质量负责人:XX5. 施工安全负责人:XX四、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相关规范、规程,掌握施工技术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技能。
2. 材料准备:采购合格的原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检测仪器等;对材料进行验收、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3. 人员准备:组织施工队伍,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4. 施工现场准备:做好施工现场的平整、排水、防护等工作;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五、施工工艺及方法1. 地质灾害治理原则: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 施工工艺:(1)边坡开挖:采用人工开挖、爆破开挖等方式,开挖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边坡支护:采用锚杆、喷浆、挂网、土钉墙等支护措施,确保边坡稳定。
(3)边坡绿化:选用适宜的植物进行边坡绿化,提高边坡的生态防护能力。
(4)地质灾害监测: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边坡变形、位移等参数,确保工程安全。
3. 施工方法:(1)边坡开挖:按照设计要求,采用人工开挖、爆破开挖等方式进行边坡开挖。
(2)边坡支护: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锚杆、喷浆、挂网、土钉墙等支护措施,确保边坡稳定。
(3)边坡绿化:选用适宜的植物进行边坡绿化,提高边坡的生态防护能力。
(4)地质灾害监测: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边坡变形、位移等参数,确保工程安全。
六、施工进度计划1. 施工准备阶段:XX天2. 边坡开挖阶段:XX天3. 边坡支护阶段:XX天4. 边坡绿化阶段:XX天5. 地质灾害监测阶段:XX天6. 工程验收阶段:XX天七、质量保证措施1. 材料质量:严格筛选原材料,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1.总体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要求,确定总体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顺序等,确保整个工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2.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和项目特点,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包括钻机、吊机、挖掘机等,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3.施工人员组织与管理:确定施工人员的组织结构和配备数量,明确各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管理和协调施工人员,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4.施工安全管理:根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特点和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5.施工质量管理:制定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和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1.工程资料搜集与分析:收集工程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相关资料,对工程的性质、环境背景、地质条件等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
2.施工方案编制:根据工程特点和要求,制定施工方案,包括总体施工方案、设备选择和布置、人员配备和分工、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
3.施工组织机构设计:根据施工方案和要求,确定施工组织机构,并制定组织机构图和责任分工表,明确各个职责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安全管理措施制定:根据工程的危险性和风险性,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监督措施,包括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等。
5.质量管理措施制定:根据工程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制定质量管理措施和监督检查制度,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等。
三、施工组织设计的注意事项1.结合实际情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环境特点和工程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2.保证安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存在较大的风险和危险性,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提高效率:施工组织设计应注重工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展开。
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本方案针对某地区地质灾害问题,提出以下治理措施。
二、项目概况1. 地质灾害类型:本项目涉及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2. 地质灾害分布: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项目沿线山区,影响范围较广。
3. 地质灾害成因:项目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多变,受降雨、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易发生地质灾害。
4. 项目规模:本项目涉及治理长度约为10公里,治理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三、治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 综合治理,重点突出: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类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重点突出治理效果。
3.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遵循地质规律,科学规划治理方案,合理布局治理工程。
4. 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经济合理性,选择技术可行的治理措施。
四、治理方案1. 滑坡治理(1)工程措施:对滑坡体进行锚杆、抗滑桩等加固处理,对滑坡体前方进行削坡减载,降低滑坡势能。
(2)生物措施:在滑坡体上方和前方种植植被,提高土壤抗滑能力。
(3)监测预警:建立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滑坡变形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崩塌治理(1)工程措施:对崩塌体进行锚杆、抗滑桩等加固处理,对崩塌体前方进行削坡减载,降低崩塌势能。
(2)排水措施:对崩塌体周边进行排水处理,防止水浸泡。
(3)监测预警:建立崩塌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崩塌变形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 泥石流治理(1)工程措施:对泥石流沟道进行整治,修建拦挡坝、排导槽等工程,拦截泥石流。
(2)植被恢复:对泥石流沟道两侧进行植被恢复,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3)监测预警: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泥石流活动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地质灾害工程施工
地质灾害工程施工是指对已经发生或者潜在的地质灾害区域进行治理和修复,以减轻或者消除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多种形式,工程施工是防治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以下是对地质灾害工程施工的一些探讨。
一、地质灾害工程施工的特点1. 施工难度大:地质灾害工程施工场地通常位于山区、丘陵等地形复杂的区域,施工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
2. 施工风险高:地质灾害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二次灾害,如滑坡、崩塌等,对施工人员和设备造成威胁。
3. 施工周期长:地质灾害工程施工周期通常较长,受天气、地形、地质等多种因素影响,施工进度不易控制。
4. 施工技术要求高:地质灾害工程施工涉及到地质勘探、岩土工程、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二、地质灾害工程施工的原则1. 安全第一:在施工过程中,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制定严密的安全措施,防止二次灾害的发生。
2. 科学施工:根据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科学选择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效果。
3. 综合治理:针对地质灾害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治理的思路,综合运用各种施工技术,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4. 环保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实现绿色施工。
三、地质灾害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1. 地质勘探:准确勘探地质灾害区域的地质条件,为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2. 岩土工程:针对地质灾害的岩土条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抗滑桩、锚杆、排水沟等。
3. 建筑工程:根据治理需求,进行建筑物的拆除、重建或者加固。
4. 植被恢复:在施工区域进行植被恢复,提高区域的抗灾能力。
5. 监测预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施工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
四、地质灾害工程施工的管理1. 项目管理:明确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2. 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实施细则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实施细则一、前言地质灾害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提高施工安全性和质量,制定本文档,明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实施细则。
二、施工前准备1.地质调查: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下水位等,以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风险评估: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评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对施工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施工方案1.设计施工方案:根据地质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适应地质环境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工序、施工工具等。
2.治理措施:根据施工方案,确定合理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如加固地基、防护措施、排水系统等。
四、施工管理1.资质要求:施工单位应当具备相关的工程施工资质,并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管理。
2.施工监管: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监管,确保施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3.安全措施:在施工现场要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4.环保措施: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合理处理尾矿和废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施工验收1.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工程质量验收,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2.安全验收:进行安全验收,评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六、后期管理1.监测与维护: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行长期监测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技术总结:总结施工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七、附则本文档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作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参考依据。
以上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请随时提出修改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流程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流程一、工程前期准备阶段1. 项目立项与选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立项和选址是工程施工的第一步。
在确定项目施工的地点和范围后,需要进行调查研究,评估地质灾害风险,制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最终确定项目立项。
2. 勘察与设计在项目立项后,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确定地质构造、地层情况、地貌特征等情况,并根据勘察结果进行工程设计。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危害程度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3. 施工方案编制根据设计要求和勘察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流程、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4. 材料与设备准备在施工前期,需要采购和储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计划进行,并且有充足的物资储备。
5. 人员培训与组织管理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中,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
二、施工过程1. 地面开挖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方式包括地下挖掘、土方开挖等,开挖施工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开挖方法和工艺,确保开挖过程中不会引发土方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
2. 基础施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基础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情况进行基础的浇筑和固定,以确保工程建筑的稳固。
3. 结构施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结构施工是工程的关键环节,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进行结构的搭建和固定,确保工程的稳固和安全。
4. 防护设施安装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需要安装各种防护设施,如防护网、防护墙等,以防止地质灾害对工程建筑造成破坏和危害。
5. 环境保护工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包括固体废物处理、水体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控制等,以确保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6. 安全管理与监测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对各项施工工作进行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总结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总结一、概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为了应对因地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对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总结,以提升未来类似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二、工程实施过程1. 施工准备:在施工前,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明确了灾害的类型、规模和危害程度。
同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为后续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2. 边坡加固:针对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采取了边坡加固措施。
通过设置抗滑桩、挡土墙等工程手段,有效提升了边坡的稳定性。
3. 排水系统建设:为防止因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完善了区域排水系统。
通过修建排水沟、排水井等设施,有效降低了雨水对地面的冲刷作用。
4. 监测预警系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地质变化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应急处置提供了宝贵时间。
三、工程质量评估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完成后,进行了严格的验收和评估,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标准。
四、效益分析经过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显著提升了当地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时,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
此外,该工程的实施还为类似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五、总结与展望本次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预警监测水平。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我国地质灾害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八大类地质灾害治理措施:①支挡工程:抗滑桩(悬臂抗滑桩、锚拉抗滑桩,桩板挡墙),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扶臂式挡土墙、毛石混凝土挡土墙、石笼挡墙、锚定板挡墙),阻滑键。
②拦挡工程: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布鲁克柔性防护网),拦石墙(坝),落石槽。
③锚固工程: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地梁、预应力锚索格构),锚杆(预应力锚杆、全链接锚杆)。
④护坡工程: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挂网喷锚(锚喷)护坡,格构护坡(锚杆格构护坡、浆砌石格构护坡、干砌石格构护坡、钢筋混凝土(砼)格构护坡),石笼护坡,植被护坡。
⑤排水工程:地表截(排)水沟(排水沟、截水沟),地下排水(平硐、廊道、排水井(孔)、仰斜排水孔),排水盲沟,导流沟、导流槽。
⑥削方减载工程:⑦压脚工程:⑧化学固结工程:焙烧滑带土,电化学改良(固结)滑带土。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一)进场材料质量控制1.原材料必须检查“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材质化验单)。
2.对原材料进行见证取样送检:(1)砂、碎石、块石、水泥(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等级、同一批号且不超过200吨为一取样批量见证取样送检);(2)钢筋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3)防护网的各个组件、钢筋焊接、连接套筒、格宾石笼网等。
3.检查数量能否满足连续浇筑的需要。
避免出现停工待料而形成浇注出现断桩。
4.钢筋进场检查(1)钢筋级别标志、厂名和直径是否和订货单、发货单相符。
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检查其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外观检查:钢筋表面清洁情况,要求无油污、裂纹、结疤和折叠、锈蚀情况。
(3)按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炉罐号、同一交货状态组成一批进行检查验收,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
对钢筋的抗拉强度必须送样外检试验。
5.砂、碎石等地材进场检查(1)检查材料品种、规格、外形、标志、尺寸等。
(2)检查碎石尺寸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重点防止粗骨料出现超径现象,保证骨料粒径小于纵向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避免过多的骨料卡塞在钢筋间,影响抗滑桩钢筋保护层的质量。
6.砂、碎石送外检测(1)每一生产厂家取样一组,当地材料源有变化、外观检验发现明显变化时增加取样。
(2)砂料主要检验项目:颗粒级配、含泥量、表观密度。
(3)碎石主要检验项目: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值。
(4)块石主要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二)材料存放1.砂、石料场地要平整硬化2.水泥要建库存放保管,防雨防潮,要先入库先用,不得过期使用;3.钢筋按批分别建架堆放,防止锈蚀二、抗滑桩施工抗滑桩施工三个关键工序:1.挖孔护壁成孔;2.钢筋制作安装;3.桩身混凝土浇注(一)抗滑桩桩孔开挖抗滑桩的开挖均以人工开挖为主,开挖桩孔引起滑坡变形加剧,必须实行隔桩跳挖;滑坡稳定性很差的必须隔2根桩跳挖。
待第一序桩浇注施工完毕后才可开始第二序桩的施工。
(二)桩孔孔径孔斜记录每天施工日志与监理日志必须详细记录每一模开挖孔的桩孔截面尺寸与孔斜。
整孔不少于3次的桩孔截面尺寸验收。
因在施工验收的“分项工程检测项目检查评定表”中有抗滑桩桩径(mm)、桩身倾斜度(%)实测值或实测偏差质量评定项目。
(三)施工地质做好每一天开挖桩孔四侧岩性,并进行拍照(做好照片深度、方向、命名记录)(四)见滑带与终孔现场确认1.见滑带与终孔,详细做好分界处地质素描与影像记录。
2.施工必须由建设、勘查、设计、施工监理五方代表签字,方可进行下道钢筋制作安装工序。
(五)钢筋连接1.每一项目同类型工程中以300个同级别、同类型钢筋焊接接头作为一批送检。
不足300个时,仍为一批。
2.纵向主筋严禁电渣压力焊。
(六)竖筋接头竖筋接头不得在滑带附近(七)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应小于80毫米。
若静间距过小,混凝土中块径大于净间距的块石会卡在钢筋间,阻隔水泥浆,使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不到强制性条款的要求。
在这些部位,容易出现钢筋锈蚀,使钢筋不能承受原设计的抗拉力,导致抗滑桩抗滑力的减小。
(八)必须发电机到场才能进行浇筑抗滑桩必须一次连续浇注成桩,中间不得断桩,否则滑坡推力将会从断桩处剪断桩身浇注抗滑桩时若遇停电,又无发电机,就会导致底层混凝土已经初凝,新的混凝土因停电不能及时搅拌完成,从而产生断桩的重大质量事故,使整根桩报废。
(九)混凝土1.为保证钢筋笼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防止混凝土的粗骨料在钢筋间卡塞,混凝土的骨料粒径应小于主筋最小净间距的3/4。
2.“3个1”(每1根桩、每100m3混凝土、每1个班)必须混凝土见证送检2组(十)混凝土浇筑1.使用垂直向下的串筒下混凝土,串筒底端距浇筑面高度不要超过2m。
2.连续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得大于120 min。
每根桩必须一次性连续浇注完毕。
(十一)桩身混凝土质量完整性检测1.进行抗滑桩超声波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检测。
检测桩身混凝土密度;检查桩身长度与施工单位提供的浇注桩长是否一致。
2.超声波检测需要在抗滑桩浇注时预先埋设PVC管。
3.抗滑桩浇筑混凝土养护完成28天期后,由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桩身混凝土完整性检测。
(十二)抗滑桩施工安全1.工人上下桩孔保险绳。
2.卷扬机安全(1)卷扬机必须牢固稳定,严防翻倾。
(2)吊起挖孔弃渣的卷扬机,吊斗活门必须有双套防开保险装置。
3.安全帽4.必须跳挖,重要工程隔2桩跳挖5.防瓦斯6.防突水7.安全用电三、锚杆格构施工(一)试验锚杆为确定锚固段变形参数和应力分布,应做不少于3根的试验锚杆。
(二)施工日志记录当日施工的锚孔号编、孔深、孔斜、岩性、垮孔情况,施工工人姓名锚孔编号可如下:1-1、1-2、1-3、1-4、1-5、1-62-1、2-2、2-3、2-4、2-5、2-63-1、3-2、3-3、3-4、3-5、3-6(三)塌孔钻进如遇塌孔或孔壁变形注浆管插不到孔底时,应对锚孔进行处理,使注浆管能顺利插到孔底,必要时应补打锚孔或使用自钻式锚杆。
(四)下锚杆浇筑锚杆应随打随浇筑,防止垮孔后浇筑达不到抗拔力(五)锚杆注浆在注浆锚孔孔口加一段长度不小于30cm、直径100mm的PVC管。
将PVC管插入孔口,并高出地面20cm。
注浆至孔口时,让浆液注满PVC管,以保证露出地面的锚杆有足够的砂浆保护层。
(六)格构梁打垫层在开挖的格构梁基槽内铺设厚度不小于5cm的混凝土垫层,以防止格构梁底部钢筋无保护层直接与接触。
(七)格构钢筋制安注意格构梁底部主筋用块石垫起,保证有设计的保护层厚度。
不得用土块垫钢筋。
(八)格构梁制模浇筑(九)验收检测1.锚杆注浆砂浆强度检测:每30根锚杆注浆砂浆必须送检一组。
2.验收检测锚杆,安全等级为Ⅰ级的锚杆,验收数量不少于总量的5%,其他等级锚杆,验收数量不少于总量的3%,且均不应小于3根。
四、预应力锚索施工(一)试验锚索为确定锚固段变形参数和应力分布,应做不少于3根的试验锚索。
(二)预留孔1.对于新浇混凝土结构内的锚孔宜采用预留孔。
预留孔可按现场条件选用埋管法或拔管法。
2.在锚拉抗滑桩桩身钢筋、预应力锚索格构梁钢筋制安时,在桩顶、格构梁节点部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锚索孔定位、安置锚索预埋管。
3.便于早日施加预应力。
(三)锚孔钻进1.对如遇坍孔时,可采用跟管钻进的方法。
2.应保证全孔孔斜率不超过2°(四)做好施工记录1.钻孔过程中,遇岩层岩性变化,发生掉钻、坍孔、钻速变化、回水变色、失水、涌水等异常情况,应详细进行记录。
2.钻孔结束后,拔出钻杆和钻具,测量孔深,作好孔深记录。
(五)锚索钢绞线制作1.钢绞线:锚索采用低松弛、高强度的钢绞线制作。
2.对中支架:锚固段每隔1.0m 设置一个对中支架,张拉段每隔1.0m 用细钢丝绑扎。
锚束制作所采用的对中支架架、支撑环装置及绑扎方式均不得妨碍张拉与灌浆的施工操作,并应预留灌浆管、排气管道。
3.防腐蚀:锚索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及高锚固力运行工作环境中,防腐不当将导致因腐蚀而断裂。
为保证锚索的耐久性,应该采用两布三油的方法。
通常是将张拉段钢绞线放于波纹塑料软管内,管内注满油。
可采用石油磺酸钡、石油磺酸钠、第三唑混合金属皂化精致矿物油,加入多种添加剂作为锚索专用防腐剂。
(六)尽快锚索入孔注浆1.防止坍孔导致锚索难以下到设计深度2.多处未浇筑的锚索孔,易加大滑坡的不稳定性3.做好下锚索长度记录(七)必须保证注浆注满锚固段1.一次注浆,将一根钢管和胶皮管作为导管。
随着水泥砂浆的注入,逐步往外拔出注浆管,但管口要始终埋在砂浆中。
当用压缩空气注浆时,注浆压力为0.4MPa 左右,至注满锚固段。
2.二次注浆法,用两根注浆管,先注入锚固段,待浆液初凝后,对锚固段进行张拉后,再注入自由端,使锚固段与自由端界限分明。
(八)张拉锚索1.超张拉方法:由零逐级到超张拉力,经持荷2min 稳压后,才可卸荷到设计张拉力进行安装。
其张拉程序:mint 0con con con m m σσσ→⋅−−−−−→→持荷稳压 m=1.05~1.10。
2.超载张拉程序:0→n σcon n=1.05张拉时,升荷速率每分钟不宜超过设计应力的1/10,卸荷速率每分钟不超过设计应力的1/5。
(九)封孔灌浆采用“一次灌浆、张拉后二次补浆”的方法封孔灌浆。
(十)锁定锚头1.锁定锚头2.锚头防护(十一)预应力锚索施工安全1.注意不要将锚索伸到房屋基础以下2.锚索施工应及时锚索入孔注浆3.开挖出的临空面上锚索必须锁定设计应力发挥作用后再向下开挖五、施工竣工验收(一)工程质量评定1.治理工程项目划分(1)将治理工程项目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
2.工程质量等级评定(1)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2)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和工程项目逐级评定3.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检测项目、外观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
只有在其使用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施工工艺符合基本要求规定,且无严重外观缺陷,质量保证资料真实、齐全时,才能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
(1)基本要求检查与评分①各分项工程所列基本要求,包括了有关规范的主要点和对施工质量优劣具有关键作用的部分。
②不符合基本要求时,不能进行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
③检查结果填入《分项工程基本要求检查表》(2)检测项目检查与评分检测项目检查与评分对工程质量具有一票否决的项目,要按有关规范查验试验资料,评定其是否合格,该项不合格的工程不予验收砂浆、混凝土强度等按附录B、附录C、附录D进行检查评定。
对规定的检测项目,采用现场抽样方法,按照规定频率和下列计分方法,对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进行检查评分检测合格的点(组)数检测项目合格率=×100该检测项目的全部应检测点数检测项目评定分数=检测项目规定分数×合格率检查评分结果填入附录F表F.2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