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专题主题检测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庄子》《列子》国学阅读试题(全套)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庄子》《列子》国学阅读试题(全套)

庄子(一)国学片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我是小助手:1.冥(míng):海。

冥,通“溟”,是浩瀚无边的意思。

北冥,指北方的大海。

南冥,指南方的大海。

2.鲲(kūn):大鱼的名字。

3.垂:通“陲”,边陲,边际。

4.海运:海动,海风吹起。

5.徙(xǐ):迁移。

6.抟(tuán):环绕。

7.扶摇:旋风,海里的飓风。

8.息:气息。

我是小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的身体长度,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它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彩。

这种鸟呀,在海风吹起的时候就要迁移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书里有这样的话:“当鹏往南方的大海迁移时,一击水就能行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而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

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飞走的。

”考考你的智慧:1.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这句话中用到了哪种修辞手法?()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2.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鲲之大之:的B.其翼若垂天之云若:好像C. 志怪者也志:记载D. 《谐》之言曰曰:说话3.认识上面文段中的“鹏”,你想到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其中的人物也有相似的本领,翻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他是。

4.在上面的文段中,鱼变成了鸟,在你读过的书籍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请你写出故事的名称,并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故事的情节。

弘扬传统文化传说中的“鹏”长什么样鹏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最早的当属《庄子》。

可惜的是,《庄子》只描绘出了鹏的大,却没写出鹏长什么模样。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列子说符》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列子说符》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列子说符》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解答好这类题型必须在课下多做练习题,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列子说符》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

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

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

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

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

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②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遂刖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节选自《列子说符》)【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

②宫:酷刑的一种。

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

③让:责问,责备。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羡/施氏之有B. 孟氏/之一子之秦C. 当今/诸侯力争D. 遂/宫而放之2.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抚(2)反(3)愠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4. 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1. B2. (1)安抚,抚慰(2)通返,返回(3)生气,发怒3. (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

(2)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4. (1)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试题含答案1(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试题含答案1(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试题含答案1(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①身亡所寄________②因往晓之________③若屈伸呼吸________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八哥与蝉对话①鸲鹆②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③而调④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言,唯数句而已。

蝉鸣于树,鸟闻而笑之。

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

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

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注释)①本文据《叔苴子》改编。

②鸲鹆(qú yù):即八哥。

③罗:张网捕捉。

④调:调教。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能效人言________②甚善 ________(2)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能跟我一起鸣唱自己的心意吗?B.怎么能像我一样鸣唱自己的心意呢?C.为什么像我一样自鸣得意呢?D.怎么能像我一样自鸣得意呢?(3)八哥为什么“俯首而惭”?你由此得到了什么启发?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庄子》《列子》7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庄子》《列子》7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庄子》《列子》73页《庄子》《列子》73页(一)国学片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我是小助手:1.冥(míng):海.冥.通“溟”.是浩瀚无边的意思.北冥.指北方的大海.南冥.指南方的大海.2.鲲(kūn):大鱼的名字.3.垂:通“陲”.边陲.边际.4.海运:海动.海风吹起.5.徙(xǐ):迁移.6.抟(tuán):环绕.7.扶摇:旋风.海里的飓风.8.息:气息.我是小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身体长度.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它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彩.这种鸟呀.在海风吹起的时候就要迁移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书里有这样的话:“当鹏往南方的大海迁移时.一击水就能行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而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飞走的.”考考你的智慧:1.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句话中用到了哪种修辞手法?()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2.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鲲之大之:的B. 其翼若垂天之云若:好像C. 志怪者也志:记载D. 《谐》之言曰曰:说话3.认识上面文段中的“鹏”.你想到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其中的人物也有相似的本领.翻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他是 .4.在上面的文段中.鱼变成了鸟.在你读过的书籍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请你写出故事的名称.并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故事的情节.弘扬传统文化传说中的“鹏”长什么样鹏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最早的当属《庄子》.可惜的是.《庄子》只描绘出了鹏的大.却没写出鹏长什么模样.不过.《神异经·中荒经》里描述的大鸟“希有”.也许就是大鹏鸟的别称:“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水经注》又加上了“其鸟铭曰:有鸟希有.绿赤煌煌.不鸣不食.”这些从一些侧面说明:大鹏鸟有绿、红两种颜色.不鸣叫也不吃东西;仅仅背上小片没有羽毛的地方.就有一万九千里宽广.可见它体形多么庞大.原来.从西部昆仑山到东海的距离.也不过是大鹏鸟两个翅膀之间的距离.(二)国学片段: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我是小助手:1尧(yáo):我国古代的一位生命君王.2.许由:传说中的高洁隐士.3.爝(jué)火:火炬.4.息:通“熄”.熄灭.5.泽:润泽.6.立:登上王位.7.尸:住址.8.缺然:欠缺的样子.我是小翻译: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炬火不熄灭.它要跟太阳、月亮的光亮相比.这不是很难吗?适时的雨及时降落了.可人们还在浇水灌地.这对于禾苗的滋润.不是多此一举吗?如果您登上王位.天下就会安定.而我还占着您的位子.自己感觉太不够资格了.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考考你的智慧:1.“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是一个句.上面文段中和它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2.文段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尧把自己比喻成了和 .把许由比喻成了和 .3.从上面的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尧具有什么样的品质?4.你知道尧帝做出了什么成就吗?弘扬传统文化尧帝开启禅让制尧以国家和人民为重.没有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而是开启了禅让制.尧先后把天下让给许由和子州支父.但是他们都没有接受.最终.舜接受禅让登上了王位.尧和四岳讨论谁能继承王位.尧说: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您几位中间有谁能承继帝位呢?”四岳齐声回答:“我等鄙陋无德.不能辱没神圣的帝位.”尧说:“那么.把近亲贵戚和隐匿民间的大德大才的人都推荐上来吧!”大家一致推举道:“有个民间的鳏夫.叫舜.他是一个瞎子的儿子.父亲固执.母亲放肆.弟弟傲慢.他却能以孝道使得家庭和睦.不至于出乱子.”帝尧说:“那就让他试试吧!”于是帝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来观察他的德性.舜让妻子回家去侍奉公婆.尽行妇道.尧又让九个儿子跟随舜.观察他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尧的九个儿子在舜的熏陶下变得更加懂事了.尧又让舜轮流到几个官府任职.舜尽职尽责.制定制度.使各官府的行政走上了正规.尧派舜到山林川泽中去.在暴风雷雨交加中.舜都没有迷路.通过考察尧发现舜很圣明.终于决定将王位交给了舜.(三)国学片段: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且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我是小助手:1.刍(chú):草.豢(huàn):养.“刍豢”.用草喂养.这里代指家畜、牲口.2.荐:草.3.蝍(jí)蛆(jū):蜈蚣.甘:甜美.嗜好.带:小蛇.“甘带”是指喜欢吃小蛇.4.鸱(chī):猫头鹰.耆(shì):通“嗜”.爱好.5.孰:谁.6.毛嫱(qiáng)丽姬(jī):都是古代的美女.7.麋(mí)鹿: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8.决骤:快速奔走.我是小翻译:人类吃家畜.麋鹿吃草.蜈蚣爱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喜欢吃老鼠.这四种动物谁知道什么样的食物才是真正的美味呢?毛嫱和丽姬.是人们认为美丽的.但是鱼见了就会深入水里.鸟见了就会高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就是快速逃走.这四种动物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考考你的智慧:1.这个寓言故事中包含着一个成语.是 .经常用来形容 .2.从句式上看. “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是一个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改写成陈述句为:.3.庄子通过这段话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4.相比于美貌.智慧更加重要.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哪几位才女呢?她们有什么代表性的作品?(举出两个人物就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沉鱼落雁”可不是夸你漂亮毛嫱是越王宠妃.丽姬是晋献公夫人.都是古时候的美女.庄子的意思是说.毛嫱、丽姬是人们欣赏的美女.但是.鱼见了她们就潜入水底.鸟见了她们就飞到高空.麋鹿见了她们就赶紧逃跑.这四者.谁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是什么?鱼见了美女潜入水底.不是因为羞愧.而是因为害怕;鸟见了美女高飞.不是因为内疚.也是因为害怕;麋鹿见了美女逃跑.同样不是因为比美失败的懊恼.仍是因为害怕.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丑八怪都可以导致“沉鱼落雁”的结果.因为鱼鸟麋鹿根本不懂得毛嫱、丽姬是否美丽.只是因为高度的警觉.在求生本能下.听见、看见一点儿异常的动静就赶紧躲藏起来.保护自己.所以庄子才会说.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丽呢?因此.庄子当初讲这个故事.其实不是称赞女性美貌.而是说美貌没什么意义.(四)国学片段: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我是小助手:1.罔(wǎng)两:影子的阴影.2.景:影子.3.曩(nǎng):从前.4.子:你.5.特:独立.6.待:依靠.凭借.7.蚹(fù):蛇肚腹下的横鳞.蛇赖此行走.8.蜩(chóu):蝉.我是小翻译:影子的阴影问我影子:“刚才你行走.现在你又停下来;刚才你坐着.现在又站了起来.你为什么没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呢?”影子回答说:“我是有所依赖才这样的吧?我所依赖的东西.又有所依赖才这样的吧?我所依赖的东西.就像蛇依赖肚皮下的鳞皮(爬行)、蝉依赖翅膀(飞翔)一样吧?我怎么知道会是这样?我怎么知道为什么不会是这样?考考你的智慧:1.用“√”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从体裁上来看.这篇短文是一篇(童话寓言).2.这篇短文的第一段用到了的修辞手法.我也能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句子:3.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A.这则寓言说明完全依赖别人才能行动的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是不可能有独立的意志的.( )B.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必须有所依赖才能生存.( )4.你观察过自己的影子吗?有个成语叫“如影随形”.对于自己的影子.你有什么话要说?弘扬传统文化蝉的新生蝉的幼虫从它蛰居的土洞里爬出来.一身土黄色的硬壳紧紧地束缚着它娇小的躯体.有翅不能飞.有嘴不能唱.可怜巴巴的.只能默默地爬呀爬.它笨拙地爬上一棵小树.六只足抓住一根细枝.一动也不动.仿佛一丸黄泥.慢慢地.它的脊背上裂开一道缝儿.并逐渐增大、增大……露出一抹象牙般洁白的玉肌.蝉痛苦地颤栗着.扭动着.挣扎着.似乎有一把钢刀在剥皮剔骨.裂缝越来越大.痛苦愈来愈剧.那可恶的硬壳力图窒息它.但蝉咬紧牙关.顽强地扭动着、挣扎着……终于.它用尽力气从旧躯壳中抽出最后一只足.啊!自由啦!蝉如释重负.伸伸躯体.抖抖双翅.一只漂亮的蝉出现在树枝上.它高兴地飞起来.舒展歌喉.惊喜地发出第一声长鸣:“知了!”叫声惊醒了一条昏睡中的蜗牛.它从螺旋形的房子中探出头来:“你知道了什么?”“谁怕忍受摆脱旧的束缚的痛苦.谁就不能获得新生!”(五)国学片段: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我是小助手:1.庖(páo):厨师.2.割:指生割硬砍.3.族:普通的.一般的.4.折:用刀折骨.5.硎(xíng刑):磨刀石.6.节:骨节.7.间:间隙.8.恢恢乎:宽绰的样子.9.怵(chù)然:警惕的样子.10.委地:散落在地上.11.踌躇满志:从容自得的样子.12.善:拭、擦.我是小翻译:好厨师每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子割肉.普通厨工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子去砍骨头.如今.我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了数千头牛.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因为牛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薄得好像没有厚度一样.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空隙的骨节.肯定是宽绰的.当然游刃有余了.因此这把到用了十九年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我知道其中的难度.就十分警惕.目光集中.动作放慢.用刀轻微.“哗啦”一声骨肉就分离了.犹如一堆泥土散落在地.我提刀站着.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把刀擦拭干净收好.考考你的智慧:1.短文中有许多多音字.请写出它们在短文中的正确读音.良庖岁更刀更:族庖月更刀.折也折:所解数千牛矣解:彼节者有间间:2.短文所讲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3.在庄子看来.好的厨师和普通厨师有什么区别呢?好的厨师:普通厨师:4.庄子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5.在学习和生活中.作为小学生.我们该怎样运用故事传授给我们的智慧呢?弘扬传统文化“庖丁解牛”其实是在说养生“庖丁解牛”是庄子所讲的故事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个.其实庄子这个故事不是讲如何杀牛.他最根本的目的表达自己的养生观念.文章中写庖丁在跟梁惠王的对话过程中.告诉他是如何宰牛的.梁惠王听完庖丁的叙述.说了一句话:“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庖丁在前面还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意思是: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这三个阶段实际上是从无心到用心、再到无心的过程.在养生方面.其实是告诉我们.养生要从养形到养心再到养气.(六)国学片段: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处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我是小助手:1.公文轩:复姓公文.名轩.宋国人.2.介:独.只有一只脚.3.其:或者.还是.4.与:赋与.意思是人的外形自然赋与的.5.泽:沼泽.6.雉(zhì):雉鸟.俗称野鸡.7.蕲(qí):祈求.希望.8.樊:笼子.9.王(wàng):通“旺”.旺盛.我是小翻译:公文轩见到右师吃惊地说:“这是什么人?怎么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就这样的.还是由人祸造成的呢?”庄子说:“看来是天生成的.不是人为的.天生此人使他因为祸患而断足.因为人的形貌是天赋予的.所以知道他断足是天的处罚.不人为的.”沼泽里的野鸡走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物.走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它不祈求被畜养在笼子里.生活在笼里虽然精神旺盛.但不自由.考考你的智慧:1. 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曰:说B.人之.貌有与也之:的C.非.人也非:不是D.神.虽王神:神态2.阅读短文后.请回答野鸡为什么不祈求自己被养在笼子里?3.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A.短文告诉我们.追求精神的自由是最重要的.哪怕吃不饱饭.( )B.短文通过右师的故事.说明了主张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道理.4.现在有很多人.对自己的容貌很不满意.纷纷去做整容手术.对于这样的事.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弘扬传统文化长相不是很重要左思从小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世说新语·容止篇》中还记载了一个故事:“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意思是:潘岳相貌出众.仪态优雅.年轻时拿着弹弓走在洛阳的大街上.妇女们遇见他.没有不手拉着手围观的.左思奇丑.也要仿效潘岳那样出游.结果妇人们一起向他乱吐口水.他只有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就连父亲左雍也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这刺激了左思.他发奋著书.把家里的四周墙上都贴满了纸.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想到好句子就立刻写下来.终于他写成了旷世名著《三都赋》.书刚一出版便被抢购一空.人们尽相争阅.买不到书的人就买纸抄写.后来连抄书的纸都被卖光了.导致“洛阳纸贵”.(七)国学片段: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我是小助手:1.大戒:之人生足以为戒的鞑伐.2.命:天命.3.义:道义.人应该尽到的社会责任.4.子:指儿女.5.解:解除.消除.6.盛:鼎盛.大.7.易施:改变.转移.8.固:本来.我是小翻译:孔子说:“天下有两个足以为戒的大法:一是天命.一是道义.做儿女的敬爱双亲.这是自然的天性.是无法从内心解除的的;臣子侍奉国君.这是应尽的职责.无论什么地方都不会没有国君.这是天地之间无法逃避的现实.这就是足以为戒的大法.所以儿女侍奉双亲.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中.都要使他们安适.这是最大的孝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无论做什么样的事都要顺从国君.这是最大的衷心;注重自我修养的人.悲哀和欢乐都不会改变他原来的心性.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考考你的智慧:1. 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仲尼曰.曰:说B.子.之爱亲子:儿子C.哀乐.不易施乎前乐:欢乐、高兴D..德.之至也德:道德2.孔子认为天下有两个足以为戒的大法.分别是和 .3.短文中.孔子认为臣子最大的衷心就是做什么事都顺从国君.你同意孔子的观点吗?请说说原因.4.你是怎么理解“孝顺”这个词的?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么孝顺长辈的呢?弘扬传统文化古代的孝子我国古代有许多感人涕零的孝心故事.比《二十四孝》就记载了二十四个感天动地的有关”孝”的故事.哭竹生笋原文: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孟宗.是三国时江夏人.在他年少时父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叮嘱他用鲜竹笋做汤给母亲吃.可是.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哪里有鲜笋呀?孟宗没有办法.独自一个人跑到竹林里.扶着竹子哭泣.不一会儿.他忽然听到地裂的声音.只见地上长出了好几根嫩笋.孟宗非常高兴地把鲜笋采回家做成了汤.母亲喝了以后病完全好了.弃官寻母原文: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他七岁的时候.生身母亲刘氏被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给别人.五十年间母子没有音信.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写下了《金刚经》.走遍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朱寿昌在陕州遇到了生母和两个弟弟.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八)国学片段: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我是小助手:1.汝:你.2.怒:奋起.3.当:通“挡”.阻挡.4.车辙(zhé):车轱辘、车轮.5.是:自负.6.戒:警戒.7.慎:谨慎.8.积:多次.9.几:危险.我是小翻译:你知道螳螂吗?它奋力举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车轮.却不知道自己根本不能胜任.这是因为它太自负了.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了不起了.要警惕.要谨慎.经常夸耀自己的才能去冒犯他.就危险了!考考你的智慧:1. 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当()()几()()()()()()2.上面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成语:.意思是: .请你再写出三个包含动物的成语:、、 .3.短文中说“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意思是经常夸耀自己的才能去冒犯他.就危险了!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和别人交往时的技巧.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这个技巧吗?4.螳螂不考虑自己有没有力量阻挡前进的车轮就举起双臂.它的双臂甚至身体有可能就被车轮碾碎呢.你觉得螳螂的做法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螳螂说?弘扬传统文化齐庄公眼中的螳螂从上面的短文中.我们知道对阻挡车轮的螳螂持否定的态度.说它“不能胜任”.但是在齐庄公看来.螳螂可是一名勇士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原文: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齐国国王庄公出门打猎.有一只螳螂举起脚.准备和他的马车车轮搏斗.(庄公)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一只什么虫子啊?”车夫说:“这就是螳螂啊.作为虫来说.(它是那种)只知道进不知道退的.不估计一下自己的力量就轻率的和敌方对阵.”庄公说:“这虫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的勇士啊.”于是让车绕道避开了它.(九)国学片段: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我是小助手:1.失(shī):通“屎”.马粪.2.蜄(shèn):蛤的外壳.3.溺(nì):尿.这里是指马尿.4.虻(méng):一种吸血的昆虫.5.仆缘:附着.紧贴着.6.拊(fù):拍打.7.时:及时.8.缺:咬断.9.首:马的辔头.10.慎:谨慎.我是小翻译:一个爱马的人用竹筐来盛马粪.用很贵重的蛤蜊壳来盛马尿.正巧有蚊子虻虫附着在马身上叮咬.(爱马的人)如果拍打蚊虻不及时.马就会咬断勒口.挣断辔头.损坏胸络.本意是爱马的.结果却适得其反.不可以不谨慎呀!考考你的智慧:1. 下面对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盛:shèngB. 适有蚊虻仆缘适:shìC. 则缺衔、毁首、碎胸衔:xiánD. 而爱有所亡亡:wáng2.判断下面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正确还是错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A. 爱马的人失其所爱.是因为他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爱马.()B. 爱应该有恰当的方法.否则.事与愿违.适得其反.()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你养过什么动物?你是怎样爱护它的呢?弘扬传统文化最真的爱是给它自由庄子还写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是鲁侯养鸟.原文是这样的:“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shāng)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shàn).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luán).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迎接它并在宗庙里给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海鸟于是双目昏花.心情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了.鲁国国君的这种做法.就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养鸟.不是用豢养鸟的办法养鸟.养马的人和鲁侯对待自己喜爱的动物都很好.但它们却并不感到自在.如果真的爱马.就应该顺应它们的天性.让它们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这也是庄子的观点之一.爱马的人和爱鸟的鲁侯人完全按照自认为好的方式对待自己喜爱的动物.以为这就是爱.其实.这不过是他们爱自己的表现.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的爱强加在他人身上.也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别人.(十)国学片段: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斩之;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我是小助手:1.荆氏:地名.在宋国境内.2.楸(qiū)柏桑:分别是三种树木.3.拱把:两只手合围在一起称做“拱”.对物体用一只手能握住称做“把”.。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

(2)乃援琴而鼓之 (3)相如虽驽
援:_拿__,__拿__过__来___________ 驽:_愚__笨__,__拙__劣___________
(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谢:_道__歉_________________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起先弹的曲子像连绵大雨,继而又奏出像山崩的曲子。
3. 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画龙点睛,突出了文章的主旨。②由伯牙发出的感慨,抒发了对知音 的渴望。③表达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感情,阐述了知 音难觅的道理。 4. 文中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案】《伯牙善鼓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对话表现出“伯牙善鼓琴,钟 子期善听”。说明二人是心意相通的知音。描述简洁,中心突出。
6. 语段是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的? 【答案】①“知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钟子期 善听”,文章围绕这句话展开。②作者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承接上下 文,“知音”起承上启下的作用。③由对“知音”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知音的渴 求,突出文章主旨。
六、文意理解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注:针对《解析与检测》练习中的选择题) 1. 本文伯牙“善弹”,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创造出“崩山之音”; 而子期“善听”,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听出他的旨趣。( √ ) 2. 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描写子期对琴声的评价,侧 面写了伯牙鼓琴之“善”,突出伯牙琴技之高。( × ) 3. 文章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因为知音难遇,所以一定要珍惜好友,保持友谊长存。 (√)

部编2019年秋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国学经典阅读《列子》练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2019年秋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国学经典阅读《列子》练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2019年秋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国学经典阅读《列子》练习题(一)国学片段: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

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

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

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我是小助手:1.太山:即泰山,在山东省,被称为“五岳之首”。

2.荣启期(jī)):人名,是春秋时期的隐者。

3.郕(chéng):古代的地名,在今天河南省濮阳范县、山东省宁阳县东北一带。

4.鹿裘:这里指粗制的皮衣。

5.带索:用绳子当作腰带。

6.吾:我。

7.不见日月:没有见过太阳和月亮,指没有出声就死的胎儿。

8.不免襁褓:指死在襁褓里的婴儿。

9.常:常情。

10.宽:宽慰、安慰。

我是小翻译:孔子在泰山游览,看见荣启期在郕邑的郊外行走,穿着粗制的皮衣,腰上系者绳索当腰带,一边弹琴,一边唱歌。

孔子问道:“先生为什么如此快乐呢?”荣启期回答说:“我快乐的原因很多:大自然生育万物,只有人最尊贵。

而我能够成为人,是我快乐的第一个原因。

人类中有男女的区别,男人受尊重,女人受鄙视,所以男人最为可贵,而我既然能够成为男人,是我快乐的第二个原因。

人的生命有短的没有见到太阳月亮就死的胎儿、有没离开襁褓就死亡的婴儿,而我已经活到九十岁了,是我快乐的第三个原因。

贫穷是读书人的普遍状况,死亡是人的最终归宿,我安于贫困,等待死亡,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孔子说:“说得好!你是个能够宽慰自己的人。

”考考你的智慧:1.翻译下面句子加点的字。

(1) 先生所以乐.乐:(2) 唯.人为贵唯:(3) 贫者士之常.也常:2. 短文中有一个反问句,这个用子是:(用原文回答)3.荣启期有三乐,分别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4.你觉得一个人的快乐应该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弘扬传统文化泰山奇景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被称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

9 《列子》一则 同步练习(含答案)

9 《列子》一则 同步练习(含答案)

9 《列子》一则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有横线的字注音善哉()峨峨()兮()卒逢()援琴()舍琴()辄穷其趣()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词义。

善.鼓琴:______________ 卒.:______________援.琴:______________ 舍.琴:______________善.哉:______________ 逃.声:______________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0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注释】①志:志趣、心意。

②峨峨:高耸的样子。

③洋洋:宽广的样子。

④卒:通“猝”,突然。

⑤操:琴曲。

1.解释文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2分)(1)伯牙善鼓琴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外文言文阅读管鲍之交管鲍之交管仲①夷吾者,颍上人也。

小学六年级下语文10-2《列子》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小学六年级下语文10-2《列子》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精品】长春版六年级下语文10-2《列子》两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认字标音。

谭()讴()饯()遏()牦()虱()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解释下面各字词(1)讴:(2)穷:(3)遏:(4)谢:(5)弗止:(6)抚:(7)尔:(8)不瞬:(9)偃卧:(10)锥末:(11)未也:(12)旬日:(13)浸:(14)弧:(15)悬:(16)贯:()行尽()二、书写4.看拼音,写词语三、文言文阅读阅读理解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

饯于郊衢,扶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5.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秦青弗.止(没有)()②响遏.行云(阻止)()③乃谢.求反(感谢)()④未穷.青之技(到达终点)()⑤学讴.于秦青(唱歌)()6.对“薛谭乃谢求反”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薛谭就感谢(秦青),请求(秦青)允许(他)返回(继续学习唱歌)。

B.薛谭就(春青)认错,请求(秦青)回去,(不再为他送行)。

C.薛谭就感谢(向秦青)认错,请求(秦青)回去,(继续教他唱歌)。

D.薛谭就(向秦青)认错,请求(秦青)允许(他)返回(继续学习唱歌)。

7.薛谭中途停止学习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8.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秦青歌唱技艺高超的语句,抄写在下面。

9.薛谭终身不敢言归的原因是什么?10.这则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阅读理解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之后,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

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6篇 《列子》一则 (共16张PPT)(优质版)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6篇  《列子》一则 (共16张PPT)(优质版)
明朝未及,我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唯一的今天。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部编2019年秋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国学经典阅读《列子》练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2019年秋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国学经典阅读《列子》练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2019年秋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国学经典阅读《列子》练习题(一)国学片段: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

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

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

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我是小助手:1.太山:即泰山,在山东省,被称为“五岳之首”。

2.荣启期(jī)):人名,是春秋时期的隐者。

3.郕(chéng):古代的地名,在今天河南省濮阳范县、山东省宁阳县东北一带。

4.鹿裘:这里指粗制的皮衣。

5.带索:用绳子当作腰带。

6.吾:我。

7.不见日月:没有见过太阳和月亮,指没有出声就死的胎儿。

8.不免襁褓:指死在襁褓里的婴儿。

9.常:常情。

10.宽:宽慰、安慰。

我是小翻译:孔子在泰山游览,看见荣启期在郕邑的郊外行走,穿着粗制的皮衣,腰上系者绳索当腰带,一边弹琴,一边唱歌。

孔子问道:“先生为什么如此快乐呢?”荣启期回答说:“我快乐的原因很多:大自然生育万物,只有人最尊贵。

而我能够成为人,是我快乐的第一个原因。

人类中有男女的区别,男人受尊重,女人受鄙视,所以男人最为可贵,而我既然能够成为男人,是我快乐的第二个原因。

人的生命有短的没有见到太阳月亮就死的胎儿、有没离开襁褓就死亡的婴儿,而我已经活到九十岁了,是我快乐的第三个原因。

贫穷是读书人的普遍状况,死亡是人的最终归宿,我安于贫困,等待死亡,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孔子说:“说得好!你是个能够宽慰自己的人。

”考考你的智慧:1.翻译下面句子加点的字。

(1) 先生所以乐.乐:(2) 唯.人为贵唯:(3) 贫者士之常.也常:2. 短文中有一个反问句,这个用子是:(用原文回答)3.荣启期有三乐,分别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4.你觉得一个人的快乐应该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弘扬传统文化泰山奇景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被称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题(含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再者,不敢纵逸。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

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②存:抚恤。

③耽:沉溺。

④九重:深宫之内。

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行拂.乱其所为拂:(2)犹割股.以啖腹股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3.下列对文中句子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B.所以/动心忍性C.必须/先存百姓D.其/耳目皆为敝4.(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A的中心论点。

(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要B 。

5.(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庄子》《列子》7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庄子》《列子》7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国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庄子》《列子》73页(一)国学片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我是小助手:1.冥(míng):海。

冥,通“溟”,是浩瀚无边的意思。

北冥,指北方的大海。

南冥,指南方的大海。

2.鲲(kūn):大鱼的名字。

3.垂:通“陲”,边陲,边际。

4.海运:海动,海风吹起。

5.徙(xǐ):迁移。

6.抟(tuán):环绕。

7.扶摇:旋风,海里的飓风。

8.息:气息。

我是小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的身体长度,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它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彩。

这种鸟呀,在海风吹起的时候就要迁移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书里有这样的话:“当鹏往南方的大海迁移时,一击水就能行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而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

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飞走的。

”考考你的智慧:1.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这句话中用到了哪种修辞手法?()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2.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鲲之大之:的B.其翼若垂天之云若:好像C. 志怪者也志:记载D. 《谐》之言曰曰:说话3.认识上面文段中的“鹏”,你想到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其中的人物也有相似的本领,翻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他是。

4.在上面的文段中,鱼变成了鸟,在你读过的书籍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请你写出故事的名称,并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故事的情节。

弘扬传统文化传说中的“鹏”长什么样鹏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最早的当属《庄子》。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文史知识竞赛试题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0分)1.《关雎》一诗为千古传颂的名篇,这首诗出自《诗经》中的()A.《周南》B.《大雅》C.《小雅》D.《召南》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五百多年的诗歌。

A.隋唐时期B.春秋中叶C.战国中叶D.秦汉时期3.儒家将()视为“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

A.《桃夭》B.《静女》C.《关雎》D.《小星》4.古人云:“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XXX和钟子期摒弃身份和地位的差异成为知音,实属难能可贵。

下列哪个名曲与XXX和钟子期有关?A.《春江花月夜》B.《渔樵问答》C.《高山流水》D.《平沙落雁》5.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作者是()A.XXXB.XXXC.XXXD.XXX6.XXX在《过故人庄》中曾言“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里的“重阳日”指的是哪一天?()A.阳历九月九日B.农历九月初九C.阳历三月三日D.农历三月初三7.著名诗句“一片XXX在玉壶”的前一句是()A.桃花潭水深千尺B.儿童相见不相识C.洛阳亲朋如相问D.XXX夜入吴8.“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广为流传,该句的作者是()A.XXX好问B.XXXC.XXXD.XXX9.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表达了一种忧伤和遗憾。

该词句的作者是()A.XXXB.XXXC.XXX.XXX10.《背影》是现代作家()写的一篇反映父爱的散文。

A.XXXB.XXX.XXXD.XXX11.《上善若水》一文以水喻人,写出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的可贵品质。

这个一篇目出自()A.《论语》B.《孟子》C.《庄子》D.《老子》12.老子,又称(),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A.XXX.XXXC.XXX.XXX13.《关雎》中“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中的“之”是()A.指示代词B.人称代词C.助词,相当于“的”D.无意义14.XXX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善弹琴,人称()A.XXXB.XXXC.XXX.XXX15.他是中国第一位故乡墨客,同时又被称为“隐逸墨客之宗”。

2021-2022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部编版)专题24愚公移山《列子》(解析版)

2021-2022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部编版)专题24愚公移山《列子》(解析版)

专题24愚公移山《列子》知识讲解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2.重点词语解释年且九十且:将近惩山北之塞塞:阻塞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聚室而谋曰室:家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以君之力以:凭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连……都……损:削减丘:土堆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夫:成年男子叩石垦壤叩:敲,凿始龀龀:换牙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节:季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心:思想固:顽固彻:通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3.通假字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chéng)魁.父(kuí)出入之迂.(yū)B.荷.担者(hè)箕畚..(jīběn)始龀.(chèn)C.穷匮.(kuì)一厝.(cuò)冀.之南(yì)D.万仞.(rèn)亡.以应(wú)雍.南(yōng)【分析】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A.正确;B.正确;C.“冀.之南(yì)”读作“jì”;D.正确;故选:C。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B.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集体“走出去”,正逢其时,千帆竞发共拓海外疆土的壮丽风景指日可待。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列子作品(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列子作品(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列子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

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

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列子《列子》)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 B.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 C.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 D.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屈伸呼吸屈伸:现在是“屈曲与伸舒”文中是“身体四肢的活动”。

B.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现在是“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文中是“打中击伤”。

C.终日在天中行止行止:文中是“行动的踪迹”。

D.充塞四虚四虚:文中是“四方空旷”。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往晓之后因伐木,始见此山B.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积善者久之C.其人舍然大喜虽然,彼一也D.列子闻而笑曰相委而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5.文末列子说“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这反映出作者什么学派的观点?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9《列子》二则创新自测题

29《列子》二则创新自测题

《列子》二则创新自测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荷.担者(h é) 出入之迂.(y ū) 惩山北之塞.(s è) B .箕畚.(b ěn) 孀.妻(shu āng) 始龀.(ch èn) C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 éng) 无穷匮.也(ku ì) 汝心之固.(g ù) D .一厝.朔东(cu ò) 陇.断(l óng) 操.蛇之神(c āo)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河阳..之北(黄河的北岸) 年且.九十(将要,快要) B .惩山北之塞.(阻塞) 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C. 且.焉置土石?(将) 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 D .而山不加增..(增加高度) 何苦.而不平?(愁,担心)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以.残年余力其.妻献疑曰 河曲智叟亡以.应惧其.不已也 无陇断焉.本在冀州之.南 且焉.置土石操蛇之神闻之.4. 下面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甚矣,汝之不惠B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C .河曲智叟亡以应D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5.填空。

本文体裁是 ,选自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人 ,是前期 家代表人物之一。

本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中著名的有 、等。

6.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备选成语:卧薪尝胆 守株待兔 精卫填海 锲而不舍 悬梁刺股 艰苦卓绝直言不讳坚持不懈执着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执着的人物不朽——闻鸡起舞的祖逖,的勾践,面壁静修的达摩。

执着是,是,是一支永无休止符的进行曲。

7.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填空,表述恰当的一项是()这里有一座高塔,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嘹望乳望见的景致都足够。

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但越往上走,攀登越,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经典文言文专项专题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经典文言文专项专题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经典文言文专项专题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文《吕氏春秋·本味》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资料: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孟浩然《示孟郊》中这样写道:“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志.在流水________ 巍巍..乎若太山________(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只写字母序号。

A.伯牙 B.巍巍乎若太山 C.善哉乎鼓琴 D.破琴绝弦 E.汤汤乎若流水F.钟子期文中的________与________互为知音,钟子期赞叹伯牙高超的琴技曰________,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______;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曰:________。

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

(3)下面哪些诗句表现了“知音”可贵:()A.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流水高山心自知(4)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资料,说说什么是“知音”?2.根据文言文,并完成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_______,问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而________。

”一儿以________,而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及日中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一儿曰:“________,及其日中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孔子不能________。

两小儿笑曰:“________?”(1)根据原文填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_______,问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而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子》专题》主题检测题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阅读主题图书《6.青云之志》中以下篇章并完成检测:阅读《32.歧路亡羊》(共5题)1.列子,本名___,周朝郑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___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A.列御寇道B.列御寇佛C.孟子道D.孟子儒填写你的答案____2.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A.邻人杨子B.杨子邻人C.孟孙阳邻人D.邻人孟孙阳填写你的答案____3.下列选项中,对句子解释正确的是哪一项?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A.岔道之中又有分歧,我不知道羊跑到哪条路上了,所以就回来了。

B.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道羊跑到哪条路上了,所以就造反了。

C.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道羊跑到哪条路上了,所以就回来了。

D.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道大家跑到哪条路上了,所以就回来了。

填写你的答案____4.文章中先发生了____,接着____,然后____,最后____。

A.心都子解释老师的道义B.邻人丢羊,杨子整日不笑C.心都子以故事询问杨子D.杨子解答心都子的疑问填写你的答案____5.根据文意,“歧路亡羊”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A.丢失的东西不可能再找到。

B.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C.在人生的岔路口容易迷失自我。

D.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填写你的答案____阅读《33.杨布打狗》(共5题)1.下列含有“狗”或“犬”的词语中,表达贬义的是哪一项?A.鸡鸣狗盗B.犬马之劳C.虎父无犬子D.鸡犬相闻填写你的答案____2.下列对句中加括号的词解释错误的是哪一项?A.(衣)素衣而出(穿)B.天(雨),解素衣(下雨)C.(子)无扑矣(孩子)D.岂能无(怪)哉(对……感到奇怪)填写你的答案____3.下列选项中,对句子翻译正确的是哪一项?迎而吠之。

A.(狗)迎上去(冲杨朱)大叫。

B.(杨朱)迎上去(冲杨布)大叫。

C.(狗)迎上去(冲杨布)大叫。

D.(杨朱)迎上去(冲狗)大叫。

填写你的答案____4.下列选项中,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是哪一项?A.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B.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C.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D.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填写你的答案____5.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哪些道理?下列哪一项说法有误?A.人们看问题,如果只注意表象,不抓住本质特征,同样会犯低级错误。

B.现实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C.不能用旧的眼光看待变化了的事物,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D.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学会察言观色。

填写你的答案____阅读《34.鲍氏之子》(共5题)1.下列“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哪一项?田氏视之A.鲍氏之子年十二B.何陋之有C.人取可食者而食之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填写你的答案____2.对“众客和之如响”这句话中“和”字的解释正确的是哪一项?A.暖和B.应和C.和鸣D.一起填写你的答案____3.下列选项中,对句子翻译正确的是哪一项?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A.徒弟凭借各自形体大小、智力高低而相互制约B.只是凭借各自形体大小、智力高低而相互制约C.徒弟因为各自形体大小、智力高低而相互制约D.白白地因为各自形体大小、智力高低而相互制约填写你的答案____4.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是哪一项?(断两处)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A.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B.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C.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D.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填写你的答案____5.文章给了我们哪些启发?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天地间的万物都是平等B.敢于向权威提出异议C.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世间的万物D.人类才是万物的灵长填写你的答案____阅读《35.九方皋相马》(共5题)1.对下列句中加括号字词解释正确的是哪一项?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A.凭借B.原因C.但是D.用来填写你的答案____2.下列“之”字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是哪一项?请见之A.又何马之能知也B.已得之矣C.穆公见之D.使人往取之填写你的答案____3.下列选项中,对句子翻译正确的是哪一项?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A.(伯乐)看见他想看见的,遗漏他不想看见的。

B.(九方皋)看见他想看见的,遗漏他不想看见的。

C.(九方皋)看见他想看见的,遗憾他不想看见的。

D.(九方皋)看见他想看见的,忘记他不想看见的。

填写你的答案____4.文中的伯乐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下列哪一项分析不正确?A.大公无私B.慧眼识才C.相马技术高超D.妄自菲薄填写你的答案____5.通过九方皋“相马”,我们知道了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不能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填写你的答案____阅读《36.造父学御》(共5题)1.“汝先观吾趣”中“趣”的含义是什么?A.快步行走B.兴趣C.乐趣D.趣味填写你的答案____2.下列选项中,对句子的翻译正确的是哪一项?“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A.你真是太聪明了!学得这么快!B.你真是太聪明了!得到的这么快!C.你真是太敏捷了!学得这么快!D.你真是太聪明了!学得这么便捷!填写你的答案____3.请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A.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B.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C.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D.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填写你的答案____4.泰豆教造父驾车,先____,再让他____,最后教给他____。

A.具体的驾车技术B.三年没有教任何东西C.观看并学习自己快走的姿势填写你的答案____5.造父学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学习任何一门技术,必须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B.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

C.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耐心,而且需要大胆提出质疑。

D.每个环节都要严格地按要求训练,不断摸索,方可做到得心应手。

填写你的答案____阅读《37.詹何钓鱼》(共5题)1.下列对加括号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詹何以(独)茧丝为纶(单)B.竿不(挠)(弯)C.楚王闻而(异)之(不同)D.召闻其(故)(原因)填写你的答案____2.下列哪项“之”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A.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B.楚王闻而异之C.蒲且子之弋也D.曾闻先大夫之言填写你的答案____3.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是哪一项?A.鱼见臣/之钩饵犹沈埃聚沫/吞之不疑B.鱼见臣之钩饵/犹沈埃聚沫/吞之不疑C.鱼见臣之钩饵/犹沈埃/聚沫吞之不疑D.鱼见臣之钩饵犹沈埃/聚沫/吞之不疑填写你的答案____4.下列选项中,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詹何受到父亲话语的启示后,立刻弄懂了钓鱼的道理。

B.詹何劝说秦王时,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

C.詹何劝说时由日常小事谈到了治理国家。

D.詹何钓鱼的工具很简单,但是境界很高明。

填写你的答案____5.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得出哪些道理?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科学的方法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B.方法必须不断革新与改进,才能有更好的成效。

C.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掌握新的方法。

善于吸收前者的经验,顺应自然之势,是获得成功的一条捷径。

D.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所以我们应该多努力。

填写你的答案____阅读《38.薛谭学讴》(共5题)1.下列对加括号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薛谭(学讴)于秦青(学唱)B.遂(辞)归(告辞)C.(饯)于郊衢(用酒食送行)D.未(穷)青之技(穷困)填写你的答案____2.下列选项中对句子翻译正确的是哪一项?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A.(秦青)离开之后,还有余音绕着中梁,三天不停。

B.(韩娥)离开之后,还有余音绕着中梁,三天不停。

C.(韩娥)离开之后,还有余音绕着中梁,三天都没有绝交。

D.(韩娥)离开之后,还有余音绕着中梁,很多人都赞叹。

填写你的答案____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下列选项对成语“响遏行云”解释正确的是哪一项?A.秦青的歌声太悲壮了。

B.秦青的歌声由于声音很大,天空中的云都被震住了,不能流动了。

C.秦青的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这里运用了一种夸张的修辞方法。

D.韩娥的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这里运用了一种夸张的修辞方法。

填写你的答案____4.文章中先记叙了韩娥____,接着____,然后____,最后____。

A.雍门的人至今还能歌善舞B.在雍门外乞讨卖唱,离开后依然余音绕梁C.在客栈外被侮辱后,韩娥放声哀哭,里弄中的人三日不食D.里弄里的人重新请回了韩娥,放声歌唱填写你的答案____5.文章中秦青是怎样的形象?下列哪一项概括不正确?A.唱歌技艺高超B.善于引导,言传身教C.对学生斤斤计较D.仁爱和善填写你的答案____答案:阅读《32.歧路亡羊》(共5题)1.列子,本名___,周朝郑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___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A.列御寇道B.列御寇佛C.孟子道D.孟子儒正确答案: A2.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A.邻人杨子B.杨子邻人C.孟孙阳邻人D.邻人孟孙阳正确答案: B3.下列选项中,对句子解释正确的是哪一项?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A.岔道之中又有分歧,我不知道羊跑到哪条路上了,所以就回来了。

B.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道羊跑到哪条路上了,所以就造反了。

C.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道羊跑到哪条路上了,所以就回来了。

D.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道大家跑到哪条路上了,所以就回来了。

正确答案: C4.文章中先发生了____,接着____,然后____,最后____。

A.心都子解释老师的道义B.邻人丢羊,杨子整日不笑C.心都子以故事询问杨子D.杨子解答心都子的疑问正确答案: B C D A5.根据文意,“歧路亡羊”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A.丢失的东西不可能再找到。

B.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C.在人生的岔路口容易迷失自我。

D.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正确答案: B解析:“歧路亡羊”强调人们不要误入歧途。

阅读《33.杨布打狗》(共5题)1.下列含有“狗”或“犬”的词语中,表达贬义的是哪一项?A.鸡鸣狗盗B.犬马之劳C.虎父无犬子D.鸡犬相闻正确答案: A2.下列对句中加括号的词解释错误的是哪一项?A.(衣)素衣而出(穿)B.天(雨),解素衣(下雨)C.(子)无扑矣(孩子)D.岂能无(怪)哉(对……感到奇怪)正确答案: C3.下列选项中,对句子翻译正确的是哪一项?迎而吠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