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与举措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与举措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肩负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完善的历史重任,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但离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共存,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前提。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淤这一新的论述重新界定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次理论上的重大创新,给我国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将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作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不断调整贯穿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过程。
两者关系的不断调整才使得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其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位置。
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能理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其它关系,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使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更为顺畅。
第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得我国顺利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建国后,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是当时国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现代化工业基础的建立都离不开这一体制。
但是,这一体制有着明显的弊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决定经济的整个运行过程,一切经济活动都由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下达指标来进行,企业和经营者没有经济自主权,现代意义上的市场基本不存在,整个国民经济都纳入了政府各级部门的计划管理中。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pt课件
的内在要求。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 _________。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提高我国 _______经济水
平,增强防范_________能力的需要。
探究活动3
(1)想一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 (2)完善上述制度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关系?
提示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 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
学习目标导航
1、识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及主要任务。
2、通过学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 程树立发展的观点。
3、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经济建设,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 知识梳理 1.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问题导入
21世纪之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中。 那么,为什么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请进入本框学习。
【探究活动 1】
应用举例
目前,我国城市经济以现代化大工业为主,而农村经济以落后
的农业为主;城市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设施落后;城市人
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据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考热点预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制保证。
《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原则和措施,标志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全会在理论方面的发展与创新,如:第一次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企业改革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在备考复习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社会热点透析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热点聚焦](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重大进展。
强调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渐完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一、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全球有竞争力的企业。
要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级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治理机制,落实权责清晰、职责明确、运作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要优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监督,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要促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鼓励和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共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要加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国家应该加大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二、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农村改革的核心是要解决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高的问题。
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
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确保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得到落实,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进行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都有关键作用。
实现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首先从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决策和政策着手,根据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和特点,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调整完善经济体制,以更有效的方式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
其次,要加强政府能力建设,促进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强有力的调节作用。
政府要制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法律法规,改进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引导市场资源配置,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
此外,还要深化供给侧改革,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实体经济更加活跃,加快创新驱动的发展,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实现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要加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劳动安全管理,改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福祉,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实现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在于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决策和政策,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深化供给侧改革,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加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只有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福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总之,实现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首先需要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决策和政策;其次要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深化供给侧改革,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此外,还要加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改善社会保障。
只有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福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
它是在总结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建设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的与时俱进。
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本质要求。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长期艰辛探索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提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但是毛泽东在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有两个重大失误:一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阶级斗争为纲;二是方法不对头,搞“大跃进”、“一大二公”等。
因为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我国的发展走了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开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历史新时期,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适合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发展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持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现在已近20年,建立新体制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
我国对适合要求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5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核心是寻求解决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方法。
改革开放后,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概括地讲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
早在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就首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
由此拉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序幕。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这个提法得到了党的十二大的肯定。
虽然这一提法仍然坚持计划经济总体框架不变,但它允许市场调节存在和发挥作用,这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了道路。
第二阶段:是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虽然它同时还强调,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不再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1987年2月邓小平在《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一文中主张放弃“计划为主”的提法。
(完整版)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 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4)确定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 革开放的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
组织路线:
(5)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
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6)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经济体制改革
今 日 凤 阳 县 小 岗 村
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 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 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 户经营,自负盈亏。
凤阳花鼓词
• 说凤阳,道说凤凤阳阳,,道凤凤阳地阳多,不打粮, • 凤阳本是好改地革方鼓。点先磙敲子一响住,就逃荒。 • 自从出了朱三皇年帝跨,了三只大见凤步阳,女出嫁, • 十年倒有九如年今荒飞。 出金不见凤新凰娘。进凤阳。
经济体制改革
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抑制了-------,稳定了-------,增加了------。
在----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的直接控制, 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实现了社会公平
结论:
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 经济体制必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名词解释
经济制度: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它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规定 着该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该社会的基本制度。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是由大革命失败
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 到土地革命兴起
如何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高度,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强调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2000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阐述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时,对“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作了重要补充,强调治国要“法律和道德”并重,“要紧密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努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2001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联系起来,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和发扬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特别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使“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治国方略,并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这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在新时期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和规律性认识的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特别是执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在任何时代都是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宝。
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尤其重要。
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法律和道德,都是用以调节人际关系和规范人们行为,共同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法律是外在的“他律”规矩,用于惩恶扬善;道德是内在的“自律”守则,用于劝善抑恶。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必须毫不动摇地予以坚持和完善。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 1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社会主义理当将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通过“自由人联合体”来组织生产。
换言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的经济特征。
但是,人类发展史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证明,适应生产力的需要,任何一种所有制都会有复杂多样的实现形式。
封建主义经济中有原始的公有制成分,也有资本主义萌芽存在;资本主义经济以私有制为主体,并不排除或多或少的公有制(国有制)成分。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既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从突破单一公有制的禁锢开始的。
首先,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解决了过去没有解决的劳动者平均主义问题,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然后,允许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出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城市青年就业问题。
由此,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撕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壮大,与引进的外资一起,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与公有制经济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带来了全新的微观和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要健全劳动、资本、 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调动各类生产要素 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又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法律是道德 的底线,道德是更高的要求;法律维护市场道德,遵守道德有利于 人们遵纪守法。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2)法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 提示:×。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3)当经济繁荣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就业率提高,但可能伴 随较高的通货紧缩。( )
提示:×。当经济繁荣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就业率提高, 但可能伴随较高的通货膨胀。
(4)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 内在要求。(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 挥政府作用。
实质就是遵循价值规律,发挥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的作用。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 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和公平性,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解析:政府必须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政府 代替市场是“不合时宜”的,C 当选;A 与题意不符;B、D 两项 说法错误。
答案:C
2.某地香蕉产量大增,但受“蕉癌”谣言影响,香蕉价格大 幅“跳水”。应当地蕉农请求,政府对所谓“蕉癌”释疑解惑,通
过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供求信息,帮助联系加工企业,从而稳定了香 蕉价格。这说明香蕉种植业的稳定发展( )
管理体制机制;要培育有利于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企 ___业__文__化_。企业外 部 必 须 具 备公__平__公__正__ 的 市 场 竞 争 秩 序 ; 还 要 通 过 降 低 企 业 的 税 __费 ___负__担_,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积极性。
第二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新教材)
考点突破
6. 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聚焦减审批 减材料,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由151项减至131项,市场准入门槛不 断放宽;聚焦规则公开透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46个部门、所有 省区市,归集各类信用信息超过500亿条;聚焦减环节压时限,深入推进 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 办、就近办、一次办”;下调增值税税率、降低社保费率、实施部分先进 制造业留抵退税,减税降费重点指向实体经济……营商环境改善不断释放 制度红利,给市场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我国市场主体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加到2021年7月的1.44亿户。2021年上 半年市场主体新开户超600万,市场活力持续激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优化营商环境对培育和激发市场 主体活力的作用。(12分)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
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标要求
命
题 从考点角度看,①市场调节②与宏观调控③市场体系,是高考考查频 规 率较高的知识点。从题型角度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
律
备 1.关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激发市场活力的要求、各地优 考 化营商环境等背景材料。 策 2.查阅有关国家政策和文件,提取有效信息,领会社会主义市场经 略 济体制;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找出解决的最佳方案。
考向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段时间以来,直播带货热度
考 一直不减,为直播带货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结合市场配 点 置资源、完善市场体系相关知识,了解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 预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要求、当前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国家相关部 测 门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相关措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
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摘要:为了解放和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必要深化市场的市场改革。
然而,在中国市场改革和经济发展阶段,人们对于落后传统制度的意识形态认识和惯性,继续限制和妨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从改革的动力和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以及市场化的实践等多个角度来审视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阐明市场与人民需求的关系,从而推进人民思想的解放和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动力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中国改革开放的这四十几年只是其中短暂的一段时间。
回顾之前改革的春天,它仍然非常令人兴奋。
想当初经历了改革以后,人民思想空前的开放,政治上也拨乱反正,思想上百花齐放。
所以说我们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四十多年前的19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期。
当时,中国人民的需求仍然停留在对物质和文化需求上。
主要矛盾还是不同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介于这个主要矛盾,我们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解决它,这一矛盾才能得到一定的缓和。
但是,如果我们不去纠正它们之间不和谐的生产关系,我们将无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所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多样化和不断增长的需求。
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主体,人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行动者,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满足人们的需求。
所有人类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借助人类自身的知识和实践来改变和创造世界的,并生产出各类的产品,从而满足不断发展和不断变化的人类需求。
人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时候,不仅仅是提高了人们对于社会需求的水平,与此同时也创造了人们新的梦想,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人有对于美好的生活是很向往的,对于美好的生活也是有需要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人类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
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光明日报》(2013年12月0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新观点、新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必须始终贯彻“两个毫不动摇”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就提出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发展多种非公有制经济。
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它界定了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边界,在市场经济中具有激励、约束、协调和资源配置等功能。
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基础,也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决定》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这两个“不可侵犯”,深化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体现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清晰界定和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前提下,国家通过制度建设、体制安排、政策细化和措施落实,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消除所有制差别导致的市场歧视和经济特权,鼓励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这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激发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流动、重组与融合,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所有制结构。
创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长期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建议,也就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建议。
(2)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以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自主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战略。
其次,要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再次,要积极稳妥地扩大股份制企业的试点工作。
'(3)宏观调控体系。
转型政府职能,创建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转型政府职能,并使政府仅限于统筹规划、总量掌控、政策鼓励、组织协调、提供更多服务和验査监督等方面的职能。
创建以间接手段居多的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运用政府开支、税收等财政政策手段和货币发售、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以及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运转展开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身心健康运转。
(4)价格制度和市场体系。
建立、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
通过强化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要素市场,形成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互衔接的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
第六讲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第六讲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该走怎样的道路,该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这是当时摆在我们面前需要作出决策的一个重大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在经济体制上,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在当时是有主客观原因的。
建国后,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首先,计划经济是被看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的。
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计划经济”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过程中,针对这种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以及古典资本主义(早期市场经济“自发”运行所带来的问题和困难而产生的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自觉”组织的思想。
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论述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生产状况是由社会领导机构根据“估定”的社会需要量进行生产,并且根据不同地区对某种产品需要量的不同,“以盈济虚”地进行调节来满足各地的消费需求。
18世纪,法国的巴贝夫对未来社会实行计划经济的思想则表述的更加清楚。
他指出:“我们未来的制度将使一切都按计划来进行”,因而社会中“不再有盲目经营的危险,不再有任意生产或生产过剩的危险”,并且论述了社会对劳动投入的有计划调节。
马克思: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会总劳动量。
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
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
如何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坚持、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做出的正确的历史选择。
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而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进行。
一、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包括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性质、基本方向、基本宗旨以及由此决定所必须采取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分配方式、发展方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确定。
概括地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不断解决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这两大课题。
第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就必须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的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第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十六大报告在这一基础上,对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制度又做了更加深入的阐述,就是“两个必须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目标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目标 1、必须确立具体目标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已经在社会经济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深深地扎下了根,要改变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更难一步到位。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目前建立市场经济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任务,也就是目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没有具体目标,或者具体目标不明,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就无法行动,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永远无法确立起来。
由于我国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能在以往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基础上诞生,而且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还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所以要最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仅需要继续进行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且需要深化和加快这种改革,甚至需要在政治、法律、政策、方针等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这些具体的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目前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的和具体的目标。
就经济体制方面而言,目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的具体改革,既有所有制方面的,又有分配制度方面的,还有企业制度方面的,也有整个社会经济调控方面的。
这些不同方面的具体目标的实现,是最终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
2、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其他经济成分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所有制结构问题,14大报告确立了根本的原则,即“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
” 就大的方面来说,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这一目标目前已经基本实现。
但是,目前的问题是,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在以往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确立的,是在没有竞争或者基本上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实现的,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就不能再以行政命令的手段来确立,它对其他经济成分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王寅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5期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基本经济制度; 理论创新; 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看作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新概括和新发展,深刻理解这一新概括和新发展,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他指出社会主义具有三大特征:第一,生产资料全部由社会占有(公有);第二,生产要素由社会中心统一调配(计划调节);第三,消费品在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而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
在理论逻辑上,以上三大特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支点,彼此相互依存,是马克思为未来社会构造的科学制度体系。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辑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该教科书根据苏联的经济建设实践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作了概括,即“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这个概括被理论界称为“苏联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可当时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没有经验,而能参考借鉴的只有“苏联模式”。
在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得以不断恢复和发展的同时,照搬“苏联模式”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特殊性的统一。
具体地说,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在宏观调控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良种手段的长处。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市场经济这种双重性的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先构建其基本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新体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一下方面的内容。
1、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一是产权清晰,明确界定所有者的有限责任和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
二是政企分开,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作用在于监督资产的运营和变动。
三是权责明确,各部门各企业分工要明确。
四是管理科学,对企业来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为了避免市场自身的负效应,按照价值规律,健全价格的监控机制也是必需的。
发达的技术信息市场,有利于把科技成果通过中介组织,转变为现实力。
同时还需要解决好市场交易的规则,管理制度和有关法规的建设,使市场能够有序地运行。
3、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一是要正确处理计划,财政,金融三个主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关系。
二是相应地进行计划投资,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利率,税率和汇率杠杆的作用。
三是必须加强转变政府管理的职能,积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配制度,应该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效率优先的原则。
二是竞争的原则。
三是公平原则。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企业间的竞争以至破产,以及职工的养老退休、医疗等等,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的稳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障,以及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要逐步发展到全社会统一管理、统一支配。
另外市场经济也有盲目性和不足,要克服市场经济的不足,要引导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序和健康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有效宏观调空,更重要的要靠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运用。
需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有赖于农业全部进
入市场,要重视小城镇建设,也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市场化的转移和使用。
还需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外经济机制国外市场一体化,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总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探索经济发展模式,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我国在思想上有所改进的同时在实践中也不断的探索。
国有经济市场模式运行需要不断的改进,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方面需要大量的改革,也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因此,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稳步地进行必要的经济体制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是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