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繁体字版
繁体版三字经全文
![繁体版三字经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0d193ed95a8102d277a22f6c.png)
三字經全文宇文皓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火水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與絲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诂名句讀爲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容易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谟有訓诰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五子者有荀楊文中子及老莊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纣亡周武王始誅纣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墮逞幹戈尚遊說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嬴秦氏始兼並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爲東漢四百年終於獻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爲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炎宋興受周禅十八傳南北混遼與金皆稱帝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閹亂後寇內讧闖逆變神器終清順治據神京至十傳宣統遜舉總統共和成複漢土民國興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十七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讀史書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辍如負薪如挂角身雖勞猶苦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衆稱異爾小生宜立志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韫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己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爲者亦若是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爲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人遺子金滿嬴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繁体版三字经全文
![繁体版三字经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040dae647d27284a735110.png)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火水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與絲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诂名句讀爲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谟有訓诰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五子者有荀楊文中子及老莊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纣亡周武王始誅纣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墮逞幹戈尚遊說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嬴秦氏始兼並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爲東漢四百年終於獻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爲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炎宋興受周禅十八傳南北混遼與金皆稱帝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閹亂後寇內讧闖逆變神器終清順治據神京至十傳宣統遜舉總統共和成複漢土民國興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十七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讀史書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辍如負薪如挂角身雖勞猶苦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衆稱異爾小生宜立志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韫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己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爲者亦若是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爲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人遺子金滿嬴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繁体版
![《三字经》繁体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6d272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69.png)
《三字经》繁体版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zhù)。
竇(dòu)燕山,有義方。
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
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
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
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悌(tì)於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
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綱者,君臣義。
父子親,夫婦順。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時,運不窮。
曰南北,曰西東。
此四方,應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數。
十幹者,甲至癸(guǐ)。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黃道,日所躔(chán)。
曰赤道,當中權。
赤道下,溫暖極。
我中華,在東北。
寒燠(yù)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濟。
此四瀆(dú),水之紀。
曰岱(dài)華,嵩(sōng)恒衡。
此五嶽,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稱行省,三十五。
曰士農,曰工商。
此四民,國之良。
曰仁義,禮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wěn)。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陸。
有蟲魚,有鳥獸。
此動物,能飛走。
稻粱菽(shū),麥黍(shǔ)稷(jì)。
此六穀,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shǐ)。
此六畜,人所飼。
曰喜怒,曰哀懼。
愛惡欲,七情俱。
青赤黃,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識。
酸苦甘,及辛鹹。
此五味,口所含。
膻(shān)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páo)土革,木石金。
絲與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聲,宜調協。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孫。
自子孫,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倫。
父子恩,夫婦從。
兄則友,弟則恭。
長幼序,友與朋。
君則敬,臣則忠。
此十義,人所同。
當順敘,勿違背。
斬齊衰,大小功。
至緦(sī)麻,五服終。
禮樂射,禦書數。
弟子规.三字经.孝经全文(繁体版)
![弟子规.三字经.孝经全文(繁体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6a3c96312b3169a551a480.png)
《弟子規》總敘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複諫號泣隨撻無怨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出則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謹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信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泛愛眾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親仁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余力學文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劄記就人問求確義房室清牆壁淨幾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
行书繁体字帖(三字经)
![行书繁体字帖(三字经)](https://img.taocdn.com/s3/m/7331f21952d380eb62946d62.png)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昑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斱教五子名俱扬兺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斱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昡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斱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欲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昐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昐礼昡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昐三昐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昡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斱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唐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昡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养幵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宊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宊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宊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宊世一同灭幵中国养戎翟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斱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彔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昑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斱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堂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弟子规全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斱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並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並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昐至惜此时晨必盥养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斱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斱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昢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斱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三字经(楷书繁体)
![三字经(楷书繁体)](https://img.taocdn.com/s3/m/95fd825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d.png)
三字经(楷书繁体)楷书繁体三字经三字经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3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4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5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6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7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8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9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10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11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12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13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14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15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16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17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18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19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20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21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22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23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24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繁体版三字经全文
![繁体版三字经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dde5b16c175f0e7cd137f5.png)
三字經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xx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xx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xxxx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xxxx能溫席孝xx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xx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xx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xx曰xx此四方應乎中曰火水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曰xxxx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麥黍稷此xx人所食xxxx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xx竹乃八音高xx而身身而子子而xx自子xx曾乃九族人之xx父子xx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xx須講究詳訓诂名句讀爲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xx者七篇止講xx說仁義作中庸xx筆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xx 自修xx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谟有訓诰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三傳者有公羊有xx有彀xx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五子者有xx xx及老莊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xx 號三皇居上世唐有虞號二帝xx稱xxxx商有xxxxxx稱三王xx家天下四百載遷xxxx國號商六百載至纣亡xx始誅纣八百載最長久xxxx墮逞幹xx說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xx出嬴xx始兼並傳二世楚漢爭xx興漢業建至孝平xx篡光xx興爲東漢四百年終xx蜀xx鼎號三國迄兩晉xxxxxx爲南朝都xxxx元魏分xx宇文xx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xx起義師除xx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xx之國乃改xx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炎xx受xx十八傳xx混遼與xx稱帝xxxx大明號xx都xx迨xxxx十六世至崇祯閹亂xxxx內讧闖逆變神器終xx據xx至十傳xx舉總統共和成複漢土民國興廿二xx在茲載治亂知興衰十七xx在茲載治亂知興衰讀史書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口而誦心而惟朝xx夕xx昔xx師項橐xxxxxx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xx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辍如負薪如挂角身雖勞猶苦卓xx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xx八十二對xxxx彼既成衆稱異爾小生宜立志xx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xx能辨琴xx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xx男子當自警xx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己仕xxxx而致有爲者亦若是犬守夜雞xx 苟不學曷爲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光xxxxxx我教子惟一經戒之哉宜勉力xx顯父母人遺子金xx勤有功戲無益。
三字經繁体字版
![三字經繁体字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cf5d3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8.png)
三字經繁体字版以下是凊末民國初年的新版本三字經,比宋代原版內容有所增加, 不但能補足歷史的空白, 更能契合現代的.兒童國民教育的需要, 希望我們華人家長能多鼓勵兒女們讀誦, 方不愧為中華兒女, 大漢民族龍的傳人。
三字經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2.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3.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5.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6.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7.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8.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9. 曰火水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10. 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11. 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曰岱華嵩恆衡此五岳山之名12. 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13.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14. 稻梁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15.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慾七情具青赤黃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視16. 酸苦甘及辛鹹此五味口所含羶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17.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協18.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19.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20. 此十義人所同當順敘勿違背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21. 禮樂射御書數古六藝今不具惟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22. 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原23.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24.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25.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26. 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27.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28.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註禮記述聖言禮樂備29. 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30.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31.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32. 自羲農至皇帝號三皇居上世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33.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34. 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王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35. 周轍東王綱墜逞干戈尚游說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36. 贏秦氏始兼併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和業建至孝平王莽篡37. 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38. 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39.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40. 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亡國乃改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41.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遼與金皆稱帝元滅金絕宋世42. 輿圖廣超前代九十年國祚廢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43. 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禎權閹肆寇如林李闖出神器焚44. 清世祖應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歷乾嘉民安富治績誇45. 道咸間變亂起始英法擾都鄙同光後宣統弱傳九帝滿業歿46. 革命興廢帝制立憲法建民國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47. 史雖繁讀有次史記一漢書二後漢三國志四兼證經參通鑑48. 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49.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50.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51.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52. 蘇老全二十七始奮發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53. 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54. 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碁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55. 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明爾男子當自警56. 唐劉宴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已仕有為者亦若是57. 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何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58. 幼兒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59. 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繁体字版)
![三字经(繁体字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f22bb2c281e53a5902ff56.png)
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名句讀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五子者有荀楊文中子及老莊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墮逞干戈尚遊說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嬴氏始兼併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北元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遼與金皆稱帝元滅金絕宋世輿圖廣超前代九十年國祚廢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禎權閹肆寇如林闖出神器焚清世祖應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讀史書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人遺子金滿嬴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 简繁体对照
![三字经 简繁体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87b64b15227916888486d779.png)
三字经简体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火水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序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怍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十七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三字經繁体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火水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與絲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當順序勿違背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禮樂射禦書數古六藝今不具惟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原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名句讀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五子者有荀楊文中子及老莊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墮逞干戈尚遊說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嬴秦氏始兼併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遼與金皆稱帝元滅金絕宋世輿圖廣超前代九十年國怍廢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禎閹亂後寇內訌闖逆變神器終清順治據神京至十傳宣統遜舉總統共和成複漢土民國興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十七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讀史書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己仕有為者亦若是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人遺子金滿嬴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最新繁体版三字经全文
![最新繁体版三字经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0b493d7f1922791688e8f0.png)
三字經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火水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與絲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诂名句讀爲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门生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谟有訓诰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五子者有荀楊文中子及老莊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纣亡周武王始誅纣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墮逞幹戈尚遊說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嬴秦氏始兼並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爲東漢四百年終於獻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爲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迨至隋一土宇再也不傳失統緒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炎宋興受周禅十八傳南北混遼與金皆稱帝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閹亂後寇內讧闖逆變神器終清順治據神京至十傳宣統遜舉總統共和成複漢土民國興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十七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讀史書考實錄通古今假设親目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辍如負薪如挂角身雖勞猶苦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假设梁灏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衆稱異爾小生宜立志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韫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己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爲者亦假设是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爲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人遺子金滿嬴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繁体版
![三字经繁体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0f8f3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66.png)
三字经繁体版三字经繁体版《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读起来琅琅上口,浅显易懂。
三字经繁体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十幹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黃道,日所躔。
曰赤道,當中權。
赤道下,溫暖極。
我中華,在東北。
曰江河,曰淮濟。
此四瀆,水之紀。
曰岱華,嵩恒衡。
此五嶽,山之名。
曰士農,曰工商。
此四民,國之良。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陸。
有蟲魚,有鳥獸。
此動物,能飛走。
稻粱菽,麥黍稷。
此六穀,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
此六畜,人所飼。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青赤黃,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識。
酸苦甘,及辛鹹,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協。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此十義,人所同,當順敘,勿違背。
斬齊衰,大小幼。
至緦麻,五服終。
禮樂射,禦書數,古六藝,今不具。
唯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
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
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源。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繁体版三字经全文
![繁体版三字经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f76c8301f69e31423294e6.png)
三字經全文之马矢奏春创作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火水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與絲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诂名句讀爲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门生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品德說仁義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容易作年夜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年龄號六經當講求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谟有訓诰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年夜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詩既亡年龄作寓褒貶別善惡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五子者有荀楊文中子及老莊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纣亡周武王始誅纣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墮逞幹戈尚遊說始年龄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嬴秦氏始兼並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爲東漢四百年終於獻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爲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炎宋興受周禅十八傳南北混遼與金皆稱帝太祖興國年夜明號洪武都金陵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閹亂後寇內讧闖逆變神器終清順治據神京至十傳宣統遜舉總統共和成複漢土民國興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十七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讀史書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辍如負薪如挂角身雖勞猶苦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對年夜廷魁多士彼既成衆稱異爾小生宜立志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韫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己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爲者亦若是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爲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人遺子金滿嬴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繁体字版)
![三字经(繁体字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35ae2e27284b73f2425075.png)
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名句讀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五子者有荀楊文中子及老莊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墮逞干戈尚遊說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嬴秦氏始兼併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遼與金皆稱帝元滅金絕宋世輿圖廣超前代九十年國祚廢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禎權閹肆寇如林李闖出神器焚清世祖應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讀史書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人遺子金滿嬴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简繁字对照表
![三字经简繁字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cce9db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a.png)
三字经简繁字对照表简体字繁体字天地玄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宇宙洪荒日月盈昃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辰宿列張寒来暑往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秋收冬藏闰余成岁閏余成歲律吕调阳律呂調陽云腾致雨雲騰致雨露结为霜露結為霜金生丽水金生麗水玉出昆冈玉出崑岡剑号巨阙劍號巨闕珠称夜光珠稱夜光果珍李柰果珍李柰菜重芥姜菜重芥薑海咸河淡海鹹河淡鳞潜羽翔鱗潛羽翔龙师火帝龍師火帝上智下愚上智下愚大小异称大小異稱功高万骨功高萬骨汤羊陈豕湯羊陳豕循环衰废循環衰廢温良恭俭溫良恭儉让德修业讓德修業坚执奇拗堅執奇拗磨砺谦沉磨礪謙沉终始反始終始反始触类旁通觸類旁通渊泉源洁淵泉源潔夙兴温凊夙興溫凊似兰斯馨似蘭斯馨如松之盛如松之盛川流不息川流不息渊澄取映淵澄取映容止若思容止若思言辞安定言辭安定笃初诚美篤初誠美慎终宜仪慎終宜儀荣业所基榮業所基籍甚无竟籍甚無竟学优登仕學優登仕摄提六艺攝提六藝务实功倍務實功倍劝谦躬行勸謙躬行临深履薄臨深履薄夙兴温凊夙興溫凊似兰斯馨似蘭斯馨如松之盛如松之盛川流不息川流不息渊澄取映淵澄取映容止若思容止若思言辞安定言辭安定笃初诚美篤初誠美慎终宜仪慎終宜儀荣业所基榮業所基籍甚无竟籍甚無竟学优登仕學優登仕摄提六艺攝提六藝务实功倍務實功倍劝谦躬行勸謙躬行临深履薄臨深履薄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经典教材,被广泛用于儿童的启蒙教育中。
其中的三字经简繁字对照表,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简体字和繁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以下是三字经简繁字对照表的内容。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这是指天地之间的奥妙,以及宇宙的起源。
天地玄黄中的“玄”和“黄”分别指黑暗和光明,代表了万物的生成和发展。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日月盈昃指日月的升起和落下,辰宿列张表示星宿的排列。
这两句描述了日月和星宿的运行规律。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寒来暑往描述了四季的变化,秋收冬藏则表示农民在秋天收获粮食,冬天贮存起来。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闰余成岁指闰年的存在,律吕调阳表示音乐的调和。
这两句强调了时间和音乐的规律性。
【免费下载】繁体版三字经全文
![【免费下载】繁体版三字经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2b554b8bc1c708a1284a448a.png)
三字經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火水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與絲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诂名句讀爲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谟有訓诰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五子者有荀楊文中子及老莊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纣亡周武王始誅纣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墮逞幹戈尚遊說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嬴秦氏始兼並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爲東漢四百年終於獻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爲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炎宋興受周禅十八傳南北混遼與金皆稱帝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閹亂後寇內讧闖逆變神器終清順治據神京至十傳宣統遜舉總統共和成複漢土民國興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十七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讀史書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辍如負薪如挂角身雖勞猶苦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衆稱異爾小生宜立志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韫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己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爲者亦若是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爲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人遺子金滿嬴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
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
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
知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
星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
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
食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
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
恭
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凡訓蒙須講究
詳訓詁名句讀為學者必有
初
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
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乃孔
伋
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
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
秋
號六經當講求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謨有訓誥
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
禮
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
號四詩當諷詠詩既亡春秋
作
寓褒貶別善惡三傳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穀梁經既明方讀子
撮其要記其事五子者有荀
楊
文中子及老莊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
號三皇居上世唐有虞號二
帝
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墮
逞干戈尚遊說始春秋終戰
國
五霸強七雄出嬴秦氏始兼併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
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東
漢
四百年終於獻魏蜀吳爭漢鼎
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
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
西
宇文周與高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唐高祖起義師
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
載
梁滅之國乃改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炎宋興受周禪
十八傳南北混遼與金皆稱
帝
元滅金絕宋世輿圖廣超前代九十年國祚廢太祖興國大明
號洪武都金陵迨成祖遷燕
京
十六世至崇禎權閹肆寇如林李闖出神器焚清世祖應景命
靖四方克大定古今史全在
茲
載治亂知興衰讀史書考實錄
通古今若親目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昔仲尼師項
橐
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
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
股
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
身雖勞猶苦卓蘇老泉二十
七
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若梁灝八十二
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眾稱
異
爾小生宜立志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
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
琴
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唐劉晏方七歲
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已
仕
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
物
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人遺子金滿嬴我教子惟一
經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