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面积
反比例函数求面积公式大全
反比例函数求面积公式大全《反比例函数求面积公式大全》引言: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特殊函数,其特点是当自变量x增加时,因变量y会以相反的趋势减小。
在数学和实际应用中,使用反比例函数可以描述许多重要的关系,尤其是与面积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反比例函数求面积的公式大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反比例函数。
一、长方形1. 长方形的面积与其长度(l)和宽度(w)成反比例关系,即S = k/(l×w),其中k为常数。
二、正方形1. 正方形的面积与其边长(s)的平方成反比例关系,即S = k/s²,其中k为常数。
三、圆1. 圆的面积与其半径(r)的平方成反比例关系,即S = πr²,其中π为圆周率,约等于3.14159。
四、椭圆1. 椭圆的面积与其长轴(2a)和短轴(2b)的乘积成反比例关系,即S = πab,其中a和b分别为长轴和短轴的半长。
五、三角形1. 三角形的面积与其底(b)和高(h)的乘积成反比例关系,即S = (1/2)bh。
六、平行四边形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其底(b)和高(h)的乘积成反比例关系,即S = bh。
七、等腰梯形1. 等腰梯形的面积与其上底(a)、下底(b)和高(h)的关系为S = (a + b)h/2。
八、圆环1. 圆环的面积与其外半径(R)、内半径(r)和π的关系为S = π(R² - r²)。
结论:通过反比例函数求面积的公式大全,读者可以更加方便地计算各种几何形状的面积。
这些公式对于数学学习、几何推导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建模和计算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读者能够掌握这些公式,并在实际中运用自如,提高数学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反比例函数中的面积问题(共26张PPT)
课后精练
解:(1)如图,过点 D 作 DH⊥x 轴于点 H, ∵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2x+4,∴B 点坐标为(0,4), A 点坐标为(2,0). ∵∠OAB+∠DAH=90°,∠ADH+∠DAH=90°, ∴∠BAO=∠ADH. 又∵∠BOA=∠AHD,∴△AOB∽△DHA. ∴ADOH=ABOH=AADB=12.∴D2H=A4H=12,解得 DH=4,AH=8. ∴D(10,4),则 k=10×4=40. 故答案为:40.
③若 M 点的横坐标为 1,△OAM 为等边三角形,则 k=2+ 3;
7.如图,函数 y=kx(k 为常数,k>0)的图象与过原点的 O 的直线 相交于 A,B 两点,点 M 是第一象限内双曲线上的动点(点 M 在点 A 的左侧),直线 AM 分别交 x 轴,y 轴于 C,D 两点,连接 BM 分别 交 x 轴,y 轴于点 E,F.现有以下四个结论:
课后精练
∵D(10,4),∴D′(10,-4). 设直线 CD′的解析式为 y=ax+d, 则180a+a+dd==8- ,4,解得da==-566. , 故直线 CD′的解析式为 y=-6x+56. 当 y=0 时,x=238,故 P 点坐标为238,0. 延长 CD 交 x 轴于 Q,此时|QC-QD|的值最大, ∵CD∥AB,D(10,4),∴直线 CD 的解析式为 y=-2x+24. ∴Q(12,0).∴PQ=12-238=83. 故 P 点坐标为238,0,Q 点坐标为(12,0),线段 PQ 的长为83.
专题2 反比例函数中的面积问题
考点解读
反比例函数中的面积类问题是最能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方法的一类问题,几何中的函数问题使图形性质代数 化,函数中的几何问题使代数知识图形化,利用“数”
反比例函数与图形面积
计算定积分
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计算直线与双曲线所围成 的图形面积。
注意事项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 积分上下限的确定以及被 积函数的正负问题。
参数方程在面积计算中应用
参数方程表示
对于某些复杂图形,使用 参数方程表示更为方便。
面积元素计算
根据参数方程,计算面积 元素并对其进行积分。
注意事项
在使用参数方程计算面积 时,需要确保参数范围选 取合适,且要注意参数方 程的正负问题。
02
圆形面积计算:根据圆形面积公式$S = pi r^2$(其中$r$为圆形半径), 计算圆形区域的面积。
03
反比例函数图像面积计算:通过极坐 标下的定积分计算反比例函数图像在 圆形区域内的面积,即 $int_{theta_1}^{theta_2} int_{r_1(theta)}^{r_2(theta)} frac{k}{r} rdrdtheta$(其中$k$为反 比例函数的常数,$theta_1$和 $theta_2$为交点极角,$r_1(theta)$ 和$r_2(theta)$为交点极径)。
指数函数图像与 $x$ 轴围成的封闭 图形面积可以通过定积分
$int_{x_1}^{x_2} a^x dx$ 来计算, 其中 $x_1$ 和 $x_2$ 是指定的积分
上下限。
对数函数 $y = log_a x$($a > 0, a neq 1$)的图像是一个对数曲线。 当 $a > 1$ 时,曲线上升;当 $0 < a < 1$ 时,曲线下降。
在每个象限内,随着 $x$ 的增大,$y$ 的值逐渐减小。
当 $k > 0$ 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位于 第一、三象限;当 $k < 0$ 时,反比例 函数的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中的面积很全面课件
05
反比例函数中的面积的深入探讨
面积的几何意义
面积
01
表示一个平面图形所占的范围。
计算方法
02
通过数格子或使用公式计算。
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中的应用
03
通过图形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面积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的深入理解
1 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双曲线,分布在两个象限内。
面积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与幂函数的联系
幂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在形式上也有所不同,但它们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当反比例函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为常数时,它可以转化为幂函数的形式。 这种转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个函数。
幂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在图像上也有所不同。幂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或者是一个 点,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但它们在坐标轴上的交点可以通过求解方程 得到,这对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非常有用。
,即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
在数学问题函数可以用于解决一些与面积和体积有关的 问题,例如计算由反比例函数图像围成的区域的面积。
概率论
在概率论中,反比例函数用于描述某些事件的概率分布,例如泊松 分布。
数列
在数列中,反比例函数可以用于研究数列的性质和规律,例如等差 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01
02
03
奇偶性
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关 于原点对称,因此它是奇 函数。
单调性
在各自象限内,反比例函 数是单调递减的。
有界性
反比例函数的值域是除0 以外的所有实数,因此它 是无界函数。
02
反比例函数中的面积
面积的基本概念
面积
一个平面图形所占的二维 空间大小,通常用数值表 示。
反比例函数中的面积问题
反比例函数与面积问题
反比例函数内容丰富、涉及的数学知识较多,是函数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讨论几个反比例函数与图象的面积问题,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 求函数解析式
例 1. 如图1,P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象限上的一点,且矩形
PEOF 的面积为3。
求这个反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利用反比例函数
x k y =的特点及矩形PEOF 的面积为3,求k 的值。
二. 求面积
例2. 图2中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分别
以A 、B 两点为圆心,画与y 轴相切的两个圆,若点A 的坐标为(1,2),
求图中两个阴影面积的和。
分析:利用反比例函数和圆的对称性求解。
三. 特殊点组成图形的面积
例3. 如图3,反比例函数
x 8y -=与一次函数2x y +-=的图象相交于
A 、
B 两点。
(1)求A 、B 两点的坐标;
(2)求AOB ∆的面积。
分析:将AOB ∆的面积转化为AOD ∆与BOD ∆面积和求解。
四. 探讨面积的变化
例4. 如图4,x y =和)0m (mx y >=的图象与
)0k (x k y >=的图象分别交于第一象限内的两点A ,C ,过A ,C 分别向x 轴作垂线,垂
足分别为B ,D ,若直角三角形AOB 与直角三角形COD 的面积分
别为21、S S ,则1S 与2S 的关系为( )
A. 21S S >
B. 21S S =
C. 21S S <
D. 与k ,m 的值无关 分析:利用函数)0k (x k y >=的解析式与面积的关系求解。
反比例函数中及面积有关的问题
反比例函数中与面积有关的问题知识点回忆由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及图象的特殊性,很多中考试题都将反比例函数与面积结合起来进展考察。
这种考察方式既能考察函数、反比例函数本身的根底知识内容,又能充分表达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考察的题型广泛,考察方法灵活,可以较好地将知识与能力融合在一起。
下面就反比例函数中与面积有关的问题的几种类型归纳如下:利用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求解与面积有关的问题设P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x轴、y轴的垂线PM、PN,垂足分别为M、N,那么两垂线段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的矩形PMON的面积为S=|PM|×|PN|=|y|×|x|=|xy|∴xy=k故S=|k|从而得结论1: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x轴、y轴的垂线,所得矩形的面积S为定值|k| 对于以下三个图形中的情形,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图形的对称性以及上述结论,可得出对应的面积的结论为: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ABO中,面积S=结论3:在直角三角形ACB中,面积为S=2|k|结论4:在三角形AMB中,面积为S=|k|类型之一k与三角形的面积k〔k>0〕经过直角三角形OAB斜边OB的中点D,与直※1、如图,双曲线y=x角边AB相交于点C.假设△OBC的面积为6,那么k=______.最正确答案过D点作DE⊥x轴,垂足为E,1k,由双曲线上点的性质,得S△AOC=S△DOE=2∵DE⊥x轴,AB⊥x轴,∴DE∥AB,∴△OAB∽△OED,又∵OB=2OD,∴S△OAB=4S△DOE=2k,由S△OAB-S△OAC=S△OBC,得2k-21k=6,解得:k=4.故答案为:4.2、如图1-ZT-1,分别过反比例函数y=x2018(x>0)的图象上任意两点A、B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连接OA、OB,设△AOC和△BOD的面积分别是S 1、S2,,比拟它们的大小,可得A.S1>S2B.S1=S2C.S1<S2D.S1、S2大小不确定。
反比例函数中的面积问题
解得 k=2 评注:第①小题中由图形所在象限可确定k>0,应用结论可直接求k值。 第②小题首先应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分析得出四个三角形面积相 等,列出含k的方程求k值。
例2(2008贵州省黔南州)如图,矩形ABOD的顶点A是函数 与函数 在第二象限的交点, 轴于B, 轴于D,且矩形ABOD的பைடு நூலகம்积为3. (1)求两函数的解析式. (2)求两函数的交点A、C的坐标.
图象上,∴
解得x=1从而所求面积为π 评注:对于较复杂的图形面积计算问题,先应观察图形的特征,若具有 对称特征,则应用对称关系可以简化解题过程。
四、 讨论与面积有关的综合问题 例8.(2008山东省)(1)探究新知:
如图1,已知△ABC与△ABD的面积相等, 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结论应用:
与x轴交于点C,其中点A的坐标为(-2,4),点B的横坐标为-4. (1)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求△AOC的面积.
.解:(1)∵点A(-2,4)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k=-8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2)∵B点的横坐标为-4, ∴纵坐标为y=2 ∴B(-4,2) ∵点A(-2,4)、 点B(-4,2)在直线y=kx+b上 ∴ 4=-2k+b 且2=-4k+b 解得 k=1 b=6 ∴直线AB为y=x+6 与x轴的交点坐标C(-6,0)
(3)若点P是y轴上一动点,且 , 求点P的坐标.
解:(1)由图象知k<0,由结论及已知条件得 -k=3 ∴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由 ,解得 ,
∴点A、C的坐标分别为(
,3),(3, ) (3)设点P的坐标为(0,m) 直线 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M(0,2) ∵
专题:反比例函数中的面积问题
微专题 反比例函数中的面积问题
模型一 一点一垂线
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与坐标轴垂线、另一坐标轴上一点(含原点)围成的三 角形面积= |k|.
1
S△ABC= 2 |k|
S△ABC=12 |k|
1
S△AOC= 2 |k|
1. 如图,点A在反比例函数y=- 4 的图象上,AM⊥y轴于点M,点P是x轴上的一
方法一:S△EOF=S△EOD-S△FOD. 方法二:作EM⊥x轴于点M,交OF于点B,FA⊥x轴于点A,则S△OEB=S四边形 BMAF(划归到模型一),则S△EOF=S直角梯形EMAF.
类型一 两交点在反比例函数同一支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法一:当
BE CE
或
BFFA=m时,则S四边形OFBE=m|k|.
方法二:作EM⊥x轴于点M,
A. 1
B. m-1
C. 2
D. m
第3题图
模型四 两点两垂线
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交点及由交点向坐标轴所作两条垂线围成的图形 面积=2|k|.
SABC 2 | k |
易得四边形ANBM是平行四边形, ∴S四边形ANBM=AM·NM=AM·2OM=2|k|
模型四 两点两垂线 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交点及由交点向坐标轴所作两条垂线围成的图形
= =
1
2
1
OM·AM+12 OM·BC |k|+1 |k|=|k|
22
S△ABM=S△ADM+S△MDB
=
1 2
MD·|yB-yA|
S△ABM=S△BMO+S△AMO
=
1 2
MO·|xB-xA|
3. 如图,直线y=mx与双曲线y=k (k≠0)交于点A,B,过点A作
反比例函数常见的面积类型
反比例函数常见的面积类型
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函数类型。
在实际应用中,反比例函数常常涉及到面积问题。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反比例函数面积类型。
1. 长方形面积
如果一个长方形的宽是固定的,而长度是随着宽的增加而减小的,那么它的面积就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来表示。
设长方形宽为x,长度为y,则长方形面积为S=xy,即S与x成反比例关系,S=k/x。
其中,k 为比例常数。
2. 圆形面积
圆的半径和面积之间也存在反比例关系。
设圆的半径为r,圆的面积为S,则圆的面积可以表示为S=k/r^2。
其中,k为比例常数。
3. 梯形面积
如果一个梯形的高是固定的,而底边长度是随着高的增加而减小的,那么它的面积也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来表示。
设梯形的高为h,上底为a,下底为b,则梯形面积为S=(a+b)h/2,即S与h成反比例关系,S=k/h。
其中,k为比例常数。
4. 等腰三角形面积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是固定的,而高是随着底边长度增加而减小的,那么它的面积也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来表示。
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为b,高为h,则等腰三角形面积为S=bh/2,即S与b成反比例关系,S=k/b。
其中,k为比例常数。
综上所述,反比例函数在实际应用中常常涉及到面积问题,这些常见的反比例函数面积类型包括长方形面积、圆形面积、梯形面积和等腰三角形面积。
反比例函数面积
反比例函数面积
反比例函数面积是数学中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它涉及到函数的空间可视化与局部形状,这里将对它有一个介绍。
一、反比例函数面积概念
反比例函数面积指的是函数f(x)在其定义域内的函数图形的面积,并可以通过它去推断与函数空间的相关概念。
其中,函数的图形是按照特定的比例来确定的,定义域通常是这样的:x ∈ (a, b],a与b不一定相同,可以取任意的值。
二、反比例函数面积的计算
计算反比例函数面积需要使用梯形法或辛普森积分,它们都是将函数图像分成若干个小梯形或小直条并计算梯形面积或直条面积,从而得出函数面积。
三、反比例函数面积应用
反比例函数面积可以用来计算函数空间变化,如面积方差,空间样式变化,分布发展趋势,与x轴的轨迹对比,少量数据的衡量标准,等等。
还可以运用它来分析区域空间结构性和紧密程度(比如海洋、大
自然、城市规划等);并可用来衡量地形和土壤的凹凸分布,其中的实际图形(比如山脉或湖泊)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四、反比例函数面积总结
反比例函数面积是对空间形式和形态上的变化和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的有效方法。
它是一种有效的函数空间综合术语,可以深入地分析函数的形状、面积和大小,进行视觉上的理解。
人教版反比例函数与面积问题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AOB的面积.
A
解
:
(2)
y
6 x
,
y x 1.
解得 xy3,2或xy3.2,
y
N M
O
x B
A (2,3)B ,(3,2) .
曲直结合
y y 4 x
⑴直线OA与双曲线的 另一交点B的坐标.
A(2, 2)
B(-2,-2)
O
C
B
D
x
⑵△BDA的面积是多少?
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若设矩形OEPF和正 方形OABC不重合部 分的面积为S,写出S 关于m的函数关 系 式.
G
总结提高 一个性质:反比例函数的面积不变性
两种思想: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
变式练习
已知:如图,反比例函数
y
6 x
与一次函数
y=kx+1的图像交于A、B两点,点A的纵坐标是3.
y
∟
P
s1
Q
∟
∟
s2
O
x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趁热打铁,大显身手
如图,P1、P2、P3是双曲线上的三点.过这三点分 别作y轴的垂线,得到三个三角形P1A10、P2A20、 P3A30,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1、S2、S3,则 ( ).
A.S1<S2<S3
B.S2<S1<S3
(1)若A(2,3),求K的值 (2)在(1)的条件下,若点B的横坐标为3, y
连接OA,OB,AB,求△OAB的面积。 D A E
B
o
Cx
如图,已知,A,B是双曲线 y k (k 0) 上的两点, x
反比例函数中的面积问题
第十七讲 反比例函数在坐标系中的面积问题一.【知识点归纳】请同学们按以下步骤来做: 1. 请画出反比例函数xy 12=的草图。
2. 在反比例函数xy 12=上取三个点A (1, ),B ( ,6),C (3, )。
请将点的坐标补充完整,并在图像上表示出来。
3. 过点A 分别做出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1,A 2,则矩形O A 1 AA 2的面积为 ; 过点B 分别做出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B 1,B 2, 则矩形O B 1 BB 2的面积为 ; 过点C 分别做出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1,C 2, 则矩形O C 1 CC 2的面积为 ; 4.你能得出什么结论:5. 思考:如果求的是三角形O A 1 A ,三角形O B 1 B ,三角形O C 1 C 的面积,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二.【例题讲解】例1.(江苏)已知点P 在函数2y x=(x >0)的图象上, PA⊥x 轴、PB⊥y 轴,垂足分别为A 、B , 则矩形OAPB 的面积为__________.xyABO1S2S例2. 如图,在xy 1=(x >0)的图象上有三点A ,B ,C , 过这三点分别向x 轴引垂线,交x 轴于A 1,B 1,C 1三点, 连OA ,OB ,OC ,记△OAA 1,△OBB 1,△OCC 1的面积 分别为S 1,S 2,S 3,则有( )A. S 1=S 2=S 3B. S 1<S 2<S 3C. S 3<S 1<S 2D. S 1>S 2>S 3例3.如图,矩形ABOC 的面积为3,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过点A ,则k =( ) A .3 B .5.1- C .3- D .6-练习:1.如右图所示,点A 为反比例函数xky =上一点,过点A 作AB ⊥X 轴, 若△OAB 的面积为2,则K=( ) A .2B .1C .4D .2-2.已知点A 是反比例函数3y x=-图象上的一点.若AB 垂直于y 轴,垂足为B ,则AOB △的面积= .3. 如右图,面积为3的矩形OABC 的一个顶点B 在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上,另三点在坐标轴上,则k=________________。
反比例函数背景下的面积问题(解析版)-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函数
模型介绍一、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1.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如图,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选一点,向两坐标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矩形的面积为k 。
如图二,所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为2k二、利用k 的几何意义进行面积转化1.如图,直线AB 与反比例函数k y x=(0k ≠)交于A 、B 两点,与x 、y 轴的交点分别为C 、D ,那么OAB OCD OBD OAC S S S S ∆∆∆∆=--,此方法是绝大部分学生选用的方法。
但是,从效率来讲,就比较低2.如图,过点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则根据k 的几何意义可得,OBF OAE S S ∆∆=,而OBF OAB OAE ABFE S S S S ∆∆∆+=+梯形,所以OAB ABFE S S ∆=梯形,此方法的好处,在于方便,快捷,不易出错。
【例1】.如图,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有两点A,B,它们的横坐标分别是2,6,则△AOB的面积是8.过点A作AC⊥y轴于点C,过点B作BD⊥x轴于点D,∴x=2时,y=3;x=6时,y=1,=S△OBD=3,故S△ACOS四边形AODB=×(3+1)×4+3=11,故△AOB的面积是:11﹣3=8.故答案为:8.变式训练【变1-1】.如图,点A在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点B在x轴负半轴上,直线AB交y轴于点C,若,△AOB的面积为12,则k的值为()A.4B.6C.10D.12解:如图,过点A作AD⊥x轴,垂足为D,∵OC∥AD,,∴,∴,k>0,∴k=12,故选:D.【变1-2】.如图,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与矩形ABCO的两边相交于E,F两点,=4,则k的值为16.若E是AB的中点,S△BEF解:设E(a,),则B纵坐标也为,∵E是AB中点,∴F点坐标为(2a,),∴BF=BC﹣FC=﹣=,=4,∵S△BEF∴a•=4,∴k=16.故答案是:16.【例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在第一象限内,边BC与x轴平行,A,B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6,4,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A,B两点,若菱形ABCD的面积为2,则k的值为12.解:解法一: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CB的延长线于点E,∵BC∥x轴,∴AE⊥BC,∵A,B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且纵坐标分别为6,4,∴A(,6),B(,4),∴AE=2,BE=﹣=,∵菱形ABCD的面积为2,∴BC×AE=2,即BC=,∴AB=BC=,在Rt△AEB中,BE===1,∴k=1,∴k=12.解法二:同理知:BE=1,设A(a,6),则B(a+1,4),∴6a=4(a+1),∴a=2,∴k=2×6=12.故答案为12.变式训练【变2-1】.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A、B的纵坐标分别是3和6,连接OA、OB,则△OAB的面积是()A.9B.8C.7D.6解:∵点A、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A、B的纵坐标分别是3和6,∴A(4,3),B(2,6),作AD⊥y轴于D,BE⊥y轴于E,=S△BOE=×12=6,∴S△AOD=S△AOD+S梯形ABED﹣S△BOE=S梯形ABED,∵S△OAB=(4+2)×(6﹣3)=9,∴S△AOB故选:A.【变2-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函数y=与y=(a>b>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分别为曲线C1,C2,点P为曲线C1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作y轴的垂线交C2于点A,作x轴的垂线交C2于点B,则阴影部分的面积S△AOB=a﹣.(结果用a,b表示)解:设B(m,),A(,n),则P(m,n),∵点P为曲线C1上的任意一点,∴mn=a,=mn﹣b﹣b﹣(m﹣)(n﹣)∴阴影部分的面积S△AOB=mn﹣b﹣(mn﹣b﹣b+)=mn﹣b﹣mn+b﹣=a﹣.故答案为:a﹣.1.如图,在△ABC中,AB=AC,点A在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上,点B,C在x轴上,OC=OB,延长AC交y轴于点D,连接BD,若△BCD的面积等于1,则k的值为()A.3B.2C.D.4解:作AE⊥BC于E,连接OA,∵AB=AC,∴CE=BE,∵OC=OB,∴OC=BC=×2CE=CE,∵AE∥OD,∴△COD∽△CEA,∴=()2=4,∵△BCD的面积等于1,OC=OB,=S△BCD=,∴S△COD=4×=1,∴S△CEA∵OC=CE,=S△CEA=,∴S△AOC=+1=,∴S△AOE=k(k>0),∵S△AOE∴k=3,故选:A.2.如图,OC交双曲线y=于点A,且OC:OA=5:3,若矩形ABCD的面积是8,且AB ∥x轴,则k的值是()A.18B.50C.12D.解:延长DA、交x轴于E,∵四边形ABCD是矩形,且AB∥x轴,∴∠CAB=∠AOE,∴DE⊥x轴,CB⊥x轴,∴∠AEO=∠ABC∴△AOE∽△CAB,∴=()2,∵矩形ABCD的面积是8,OC:OA=5:3,∴△ABC的面积为4,AC:OA=2:3,∴=()2=,=9,∴S△AOE∵双曲线y=经过点A,=|k|=9,∴S△AOE∵k>0,∴k=18,故选:A.3.如图,已知点A,B分别在反比例函数y1=﹣和y2=的图象上,若点A是线段OB 的中点,则k的值为()A.﹣8B.8C.﹣2D.﹣4解:设A(a,b),则B(2a,2b),∵点A在反比例函数y1=﹣的图象上,∴ab=﹣2;∵B点在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上,∴k=2a•2b=4ab=﹣8.故选:A.4.如图,点A(m,n),B(4,)在双曲线y=上,且0<m<n.若△AOB的面积为,则m+n=()A.7B.C.D.3解:∵点A(m,n),B(4,)在双曲线y=上,∴mn=4×=k,∴mn=k=6,∴双曲线为y=,∴n=,作AD⊥x轴于D,BE⊥x轴于E,=S△AOD+S梯形ADEB﹣S△BOE=S梯形ADEB,∵S△AOB∴(+)(4﹣m)=,解得m1=1,m2=﹣16,∵0<m<n.∴m=1,∴n=6,∴m+n=7,故选:A.5.如图,点A,B是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的两点,过点A,B分别作AC⊥x轴=3,则S△于点C,BD⊥x轴于点D,连接OA、BC,已知点C(2,0),BD=3,S△BCDAOC为()A.2B.3C.4D.6解:在Rt△BCD中,∵×CD×BD=3,∴×CD×3=3,∴CD=2,∵C(2,0),∴OC=2,∴OD=4,∴B(4,3),∵点B是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的点,∴k=12,∵AC⊥x轴,==6,∴S△AOC故选:D.6.如图,平行于y轴的直线分别交y=与y=的图象(部分)于点A、B,点C是y 轴上的动点,则△ABC的面积为()A.k1﹣k2B.(k1﹣k2)C.k2﹣k1D.(k2﹣k1)解:由题意可知,AB=﹣,AB边上的高为x,=×(﹣)•x=(k1﹣k2),∴S△ABC故选:B.7.已知四边形OABC是矩形,边OA在x轴上,边OC在y轴上,双曲线y=与边BC交于点D、与对角线OB交于中点E,若△OBD的面积为10,则k的值是()A.10B.5C.D.解:设E点的坐标是(x,y),∵E是OB的中点,∴B点的坐标是(2x,2y),则D点的坐标是(,2y),∵△OBD的面积为10,∴×(2x﹣)×2y=10,解得,k=,故选:D.8.如图,在以O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边OC、OA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反比例函数(x>0)与AB相交于点D,与BC相交于点E,若BD=3AD,且△ODE的面积是12,则k=()A.6B.9C.D.解:∵四边形OCBA是矩形,∴AB=OC,OA=BC,设B点的坐标为(a,b),∵BD=3AD,∴D(,b)∵D、E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k,设E的坐标为(a,y),∴ay=k∴E(a,),=S矩形OCBA﹣S△AOD﹣S△OCE﹣S△BDE=ab﹣k﹣k﹣••(b﹣)=12,∵S△ODE∴4k﹣k﹣+=12k=故选:D.9.如图,一直线经过原点O,且与反比例函数y=(k>0)相交于点A、点B,过点A作AC⊥y轴,垂足为C,连接BC.若△ABC面积为8,则k=8.解:∵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OA=OB,∴△BOC的面积=△AOC的面积=8÷2=4,又∵A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点,且AC⊥y轴于点C,∴△AOC的面积=|k|,∴|k|=4,∵k>0,∴k=8.故答案为8.10.如图,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等边三角形POQ的顶点P,则△POQ的边长为2.解:如图,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于M,∵△POQ为等边三角形,∴OP=OQ,OM=QM=OQ,∵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P,∴设P(a,)(a>0),则OM=a,OQ=OP=2a,PM=,在Rt△OPM中,PM===a,∴=a,∴a=1(负值舍去),∴OQ=2a=2,故答案为:2.11.如图,A(4,3)是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图象上一点,连接OA,过A作AB∥x 轴,截取AB=OA(B在A右侧),连接OB,交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于点P.则△OAP 的面积为5.解:过P作MN⊥x轴于M,交AB于N,过A作AD⊥x轴于D,∵A(4,3),∴AD=3,OD=4,∴AO==5,∵AB=AO,∴AB=5,∵AB∥x轴,点B的横坐标是4+5=9,纵坐标是3,即点B的坐标是(9,3),设直线OB的解析式是y=ax,把B点的坐标(9,3)代入得:3=9a,解得:a=,即y=x,∵AB∥x轴,∴MN⊥AB,把A(4,3)代入y=,得k=12,即y=,解方程组得:或,∵点P在第一象限,∴点P的坐标是(6,2),∵A(4,3),AB∥x轴,P(6,2),∴MN=AD=3,PN=3﹣2=1,﹣S△APB=3﹣=5,∴△OAP的面积是S△ABO故答案为:5.12.如图,直线y=x+m与双曲线y=相交于A,B两点,BC∥x轴,AC∥y轴,则△ABC 面积的最小值为6.解:方法一:设A(a,),B(b,),则C(a,).将y=x+m代入y=,得x+m=,整理,得x2+mx﹣3=0,则a+b=﹣m,ab=﹣3,∴(a﹣b)2=(a+b)2﹣4ab=m2+12.=AC•BC∵S△ABC=(﹣)(a﹣b)=••(a﹣b)=(a﹣b)2=(m2+12)=m2+6,∴当m=0时,△ABC的面积有最小值6.故答案为6.方法二:因为y=x+m斜率为1,且BC∥x轴,AC∥y轴,∴∠ABC=∠BAC=45°,∴△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AB,=AC•BC=AB2,∴S△ABC当AB最小时,m=0,直线为y=x,联立方程,解得或,∴A(,),B(﹣,﹣),AB=×2=2,=×4×6=6.∴S△ABC最小故答案为:6.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的边OA在x轴正半轴上,其中∠OAB=90°,AO =AB,点C为斜边OB的中点,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过点C,且交线=6,则k的值为8.段AB于点D,连接CD,OD.若S△OCD解:根据题意设B(m,m),则A(m,0),∵点C为斜边OB的中点,∴C(,),∵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过点C,∴k=•=,∵∠OAB=90°,∴D的横坐标为m,∵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过点D,∴D的纵坐标为,作CE⊥x轴于E,=S△AOD,∵S△COES△OCD=S△COE+S梯形ADCE﹣S△AOD=S梯形ADCE,S△OCD=6,∴(AD+CE)•AE=6,即(+)•(m﹣m)=6,∴m2=32,∴k==8,故答案为:8.解法二:作CE⊥OA于E,∵C为AB的中点,OA=AB,∠OAB=90°,=S△AOD=k,S△AOB=2k,∴S△OEC=k,∴S△BOD∵C为斜边OB的中点,=S△BCD=S△BOD=6,∴S△OCD∴×k=6,∴k=8.故答案为:8.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C的顶点A,B在第一象限内,顶点C在y轴上,经过点A的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BC于点D.若CD=2BD,▱OABC的面积为15,则k的值为18.解:过点D作DN⊥y轴于N,过点B作BM⊥y轴于M,设OC=a,CN=2b,MN=b,∵▱OABC的面积为15,∴BM=,∴ND=BM=,∴A,D点坐标分别为(,3b),(,a+2b),∴•3b=(a+2b),∴b=a,∴k=•3b=•3×a=18,故答案为:18.15.如图,点A在双曲线y=的第一象限的那一支上,AB垂直于y轴于点B,点C在x 轴正半轴上,且OC=2AB,点E在线段AC上,且AE=3EC,点D为OB的中点,若△ADE的面积为3,则k的值为.解:连DC,如图,∵AE=3EC,△ADE的面积为3,∴△CDE的面积为1,∴△ADC的面积为4,设A点坐标为(a,b),则AB=a,OC=2AB=2a,而点D为OB的中点,∴BD=OD=b,=S△ABD+S△ADC+S△ODC,∵S梯形OBAC∴(a+2a)×b=a×b+4+×2a×b,∴ab=,把A(a,b)代入双曲线y=,∴k=ab=.故答案为:.16.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1=与一次函数y2=k2x+b的图象交于点A(1,8),B(﹣4,m)两点.(1)求k1,k2,b的值;(2)求△AOB的面积;(3)请直接写出不等式x+b的解.解:(1)∵反比例函数y1=与一次函数y2=k2x+b的图象交于点A(1,8)、B(﹣4,m),∴k1=8,B(﹣4,﹣2),解方程组,解得;(2)由(1)知一次函数y=k2x+b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6),=×6×4+×6×1=15;∴S△AOB(3)﹣4≤x<0或x≥1.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点的坐标为(a,6),AB⊥x轴于点B,cos∠OAB=,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一支分别交AO、AB于点C、D.延长AO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另一支于点E.已知点D的纵坐标为.(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直线EB的解析式;.(3)求S△OEB解:(1)∵A点的坐标为(a,6),AB⊥x轴,∴AB=6,∵cos∠OAB==,∴,∴OA=10,由勾股定理得:OB=8,∴A(8,6),∴D(8,),∵点D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k=8×=1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设直线OA的解析式为:y=bx,∵A(8,6),∴8b=6,b=,∴直线OA的解析式为:y=x,则,x=±4,∴E(﹣4,﹣3),设直线BE的解式为:y=mx+n,把B(8,0),E(﹣4,﹣3)代入得:,解得:,∴直线BE的解式为:y=x﹣2;=OB•|y E|=×8×3=12.(3)S△OEB18.如图,直线y=x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3,a),第一象限内的点B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OB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α,且tanα=.(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点B的坐标;.(3)求S△OAB解:(1)∵直线y=x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3,a),∴a=×3=4,∴点A的坐标为(3,4),∴k=3×4=1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2)∵点B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设点B坐标为(x,),∵tanα=,∴=,解得:x=±6,∵点B在第一象限,∴x=6,∴点B的坐标为(6,2).(3)设直线OB为y=kx,(k≠0),将点B(6,2)代入得:2=6k,解得:k=,∴OB直线解析式为:y=x.过A点做AC⊥x轴,交OB于点C,如图所示:则点C坐标为(3,1),∴AC=3.S△OAB的面积=S△OAC的面积+S△ACB的面积=×|AC|×6=9.∴△OAB的面积为9.19.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2,0),与反比=4.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的交于点B(2,n),连接BO,若S△AOB (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直线AB的解析式;(2)若直线AB与双曲线的另一交点为D点,求△ODB的面积.=•|x A|•y B,解:(1)由题意得:S△AOB即×2×y B=4,y B=4,∴B(2,4),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把点B的坐标代入得:k=2×4=8,∴y=,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ax+b,把A(﹣2,0)、B(2,4)代入得:,解得:,∴y=x+2;(2)由题意得:x+2=,解得:x1=﹣4,x2=2,∴D(﹣4,﹣2),=S△OAD+S△OAB=×2×2+4=6.∴S△ODB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OABC中,,点A在x轴上,点D是AB 的中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C,D两点.(1)求k的值;(2)求四边形OABC的面积.解:(1)过点C作CE⊥x轴于E,∵∠AOC=45°,∴OE=CE,∴OE2+CE2=OC2∵OC=2,∴OE=CE=2,∴C(2,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C点,∴k=2×2=4;(2)过点D作DF⊥x轴于F,∵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AB=OC=2,∠DAF=∠AOC=45°,又∵点D是AB的中点,∴AD=,AF=DF,∴AF2+DF2=AD2,∴AF=DF=1,∴D点的纵坐标为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D点,∴D(4,1),∴OF=4,OA=OF﹣AF=4﹣1=3,∴平行四边形OABC的面积S=OA•CE=3×2=6.21.如图,直线y=6x与双曲线y=(k≠0,且x>0)交于点A,点A的横坐标为2.(1)求点A的坐标及双曲线的解析式;(2)点B是双曲线上的点,且点B的纵坐标是6,连接OB,AB,求△AOB的面积.解:(1)将x=2代入y=6x,得:y=12,∴点A的坐标为(2,12),将A(2,12)代入y=,得:k=2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在y=中y=6时,x=4,∴点B(4,6),而A(2,12),如图,过A作AC⊥y轴,BD⊥x轴,交于点E,则OD=4,OC=12,BD=6,AC=2,AE=2,BE=6,=S矩形OCED﹣S△AOC﹣S△BOD﹣S△ABE∴S△AOB=4×12﹣×2×12﹣×4×6﹣×2×6=48﹣12﹣12﹣6=18.22.如图,已知A(﹣4,n),B(2,﹣4)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两个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AOB的面积;(3)若D(x,0)是x轴上原点左侧的一点,且满足,求x的取值范围.解:(1)∵B(2,﹣4)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m=﹣8,∴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A(﹣4,n)在y=﹣的图象上,∴n=2,∴A(﹣4,2).∵y=kx+b经过A(﹣4,2)和B(2,﹣4),∴,解得∴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当y=﹣x﹣2=0时,解得x=﹣2.∴点C(﹣2,0),∴OC=2,=S△AOC+S△COB∴S△AOB=×2×2+×2×4=6.(3)根据函数的图象可知:若D(x,0)是x轴上原点左侧的一点,当﹣4<x<0时,满足kx+b﹣<0.23.如图,一次函数y=k1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相交于点A(﹣1,2)、点B(﹣4,n).(1)求此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求△AOB的面积;(3)在x轴上存在一点P,使△PAB的周长最小,求点P的坐标.解:(1)∵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A(﹣1,2),∴k2=﹣1×2=﹣2,∴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反比例y=﹣的图象经过点B(﹣4,n),∴﹣4n=﹣2,解得n=,∴B点坐标为(﹣4,),∵直线y=k1x+b经过点A(﹣1,2),点B(﹣4,),∴,解得:,∴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2)设直线AB与x轴的交点为C,如图1,当y=0时,x+=0,x=﹣5;∴C点坐标(﹣5,0),∴OC=5.S△AOC=•OC•|y A|=×5×2=5.S△BOC=•OC•|y B|=×5×=.S△AOB=S△AOC﹣S△BOC=5﹣=;(3)如图2,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连接A′B,交x轴于点P,此时△PAB的周长最小,∵点A′和A(﹣1,2)关于x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1,﹣2),设直线A′B的表达式为y=ax+c,∵经过点A′(﹣1,﹣2),点B(﹣4,)∴,解得:,∴直线A′B的表达式为:y=﹣x﹣,当y=0时,则x=﹣,∴P点坐标为(﹣,0).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四边形DOBC是矩形,且D(0,4),B(6,0).若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线段OC的中点A(3,2),交DC于点E,交BC于点F.设直线EF的解析式为y=k2x+b.(1)求反比例函数和直线EF的解析式;(2)求△OEF的面积;(3)请结合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k2x+b>0的解集.解:(1)∵四边形DOBC是矩形,且D(0,4),B(6,0),∴C点坐标为(6,4),∵A点坐标为(3,2),∴k1=3×2=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把x=6代入y=得x=1,则F点的坐标为(6,1);把y=4代入y=得x=,则E点坐标为(,4),把F(6,1)、E(,4)代入y=k2x+b,得,解得,,∴直线EF的解析式为y=﹣x+5;﹣S△ODE﹣S△OBF﹣S△CEF(2)△OEF的面积=S矩形BCDO=4×6﹣×4×﹣×6×1﹣×(6﹣)×(4﹣1)=;(3)由图象得:不等式k2x+b﹣>0的解集为<x<6.25.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经过点(1,4),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Q(﹣4,n).(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为P,连结OP、OQ.求△OPQ的面积.解:(1)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经过点(1,4),解得m=4,故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Q(﹣4,n),所以,解得n=﹣1,b=﹣5.∴一次函数的表达式y=﹣x﹣5;(2)由,解得或.∴点P(﹣1,﹣4),在一次函数y=﹣x﹣5中,令y=0,得﹣x﹣5=0,解得x=﹣5,故点A(﹣5,0),S△OPQ=S△OP A﹣S△OAQ=×5×4−×5×1=7.5.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4的等边△OAB的边OB在x轴的负半轴上,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AB边的中点C,且与OA边交于点D.(1)求k的值;(2)连接OC,CD,求△OCD的面积;(3)若直线y=mx+n与直线CD平行,且与△OAB的边有交点,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解:(1)∵等边△OAB,∴AB=BO=AO=4,∠ABO=∠BOA=∠OAB=60°,∵点C是AB的中点,∴BC=AC=2,过点C作CM⊥OB,垂足为M,在Rt△BCM中,∠BCM=90°﹣60°=30°,BC=2,∴BM=1,CM=,∴OM=4﹣1=3,∴点C 的坐标为(﹣3,),代入y =得:k =﹣3答:k 的值为﹣3;(2)过点A 作AN ⊥OB ,垂足为N ,由题意得:AN =2CM =2,ON =OB =2,∴A (﹣2,2),设直线OA 的关系式为y =kx ,将A 的坐标代入得:k =﹣,∴直线OA 的关系式为:y =﹣x ,由题意得:,解得:舍去,,∴D (﹣,3)过D 作DE ⊥OB ,垂足为E ,S △OCD =S CMED +S △DOE ﹣S △COM =S CMED =(+3)×(3﹣)=3,答:△OCD 的面积为3.(3)①当与直线CD 平行的直线y =mx +n 过点O 时,此时y =mx +n 的n =0,②当与直线CD 平行的直线y =mx +n 经过点A 时,设直线CD 的关系式为y =ax +b ,把C 、D 坐标代入得:,解得:a =1,b =3+∴直线CD 的关系式为y =x +3+,∵y =mx +n 与直线y =x +3+平行,∴m =1,把A (﹣2,2)代入y =x +n 得:n =2+2因此:0≤n ≤2+2且n .答:n 的取值范围为:0≤n ≤2+2且n ≠3+.。
反比例函数求面积
反比例函数求面积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一种常见的函数形式,其表达式为y =k/x,其中k为常数。
反比例函数具有一定的特点,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求解面积相关问题。
在几何学中,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反比例函数来求解面积,以下将介绍几个常见的例子。
1. 矩形的面积:可以将矩形的长记为x,宽记为y,则矩形的面积为S = xy。
如果已知矩形的面积S和宽y,可以通过反比例函数求解矩形的长x。
我们知道xy = S,对上式两边同时取倒数,得到yx = 1/S,可以看到yx符合反比例函数的形式,因此可以通过反比例函数求解矩形的长。
2. 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为S = πr²,其中r为圆的半径。
如果已知圆的面积S,可以通过反比例函数求解圆的半径r。
我们知道S = πr²,对这个式子两边同时取倒数,得到1/S = 1/(πr²),可以看到1/S符合反比例函数的形式,因此可以通过反比例函数求解圆的半径。
3.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 = 1/2bh,其中b为底边的长度,h为高的长度。
如果已知三角形的面积S和底边长度b,可以通过反比例函数求解高h。
我们知道S = 1/2bh,对这个式子两边同时取倒数,得到1/S = 2/bh,可以看到1/S符合反比例函数的形式,因此可以通过反比例函数求解三角形的高。
在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函数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汽车行驶的时间和速度之间就存在着反比例关系。
假设一辆汽车行驶的距离为d,速度为v,行驶的时间为t。
根据定义,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即v = d/t。
如果我们已知汽车行驶的距离d和行驶的时间t,可以通过反比例函数求解汽车的速度v。
在数学教育中,反比例函数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函数图像、计算函数的值等方式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特点,并且可以通过实际应用问题来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综上所述,反比例函数是求解面积问题常用的数学工具之一。
万能解题模型(一) 反比例函数中的面积问题
万能解题模型(一) 反比例函数中的面积问题万能解题模型(一):反比例函数中的面积问题类型1:单支双曲线上一点一垂直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设单支双曲线方程为 $y=\frac{k}{x}$,点$A(x_1,y_1)$ 为单支双曲线上的一点,点 $P(x_1,0)$ 为$A$ 点向 $x$ 轴作垂线段的底部交点,则 $\triangle AOP$ 的面积为 $S=\frac{1}{2}x_1y_1$,同时 $\triangle ABC$ 的面积为 $S=\frac{1}{2}x_1\cdot\frac{k}{x_1}=\frac{1}{2}k$,因此$\triangle AOP$ 和 $\triangle ABC$ 面积的比值为$\frac{S_{\triangle AOP}}{S_{\triangleABC}}=\frac{\frac{1}{2}x_1y_1}{\frac{1}{2}k}=\frac{y_1}{k} $,即 $S_{\triangle AOP}=|k|\cdot S_{\triangle ABC}$。
类型2:单支双曲线上一点两垂直形成的矩形面积设单支双曲线方程为 $y=\frac{k}{x}$,点$P(x_1,y_1)$ 为单支双曲线上的一点,$AC$ 和 $DE$ 分别为$P$ 点向 $x$ 轴和 $y$ 轴作垂线段的线段,$B$ 点为 $AC$ 和$DE$ 的交点,则四边形 $PMON$ 的面积为 $S=|x_1y_1|$,同时四边形 $ACDE$ 的面积为$S=\frac{1}{2}|x_1|\cdot|y_1|=\frac{1}{2}S_{\square PMON}$,因此四边形 $PMON$ 和四边形 $ACDE$ 面积的比值为$\frac{S_{\square PMON}}{S_{\squareACDE}}=\frac{2S}{|x_1|\cdot|y_1|}=2|k|$,即 $S_{\square PMON}=|k|\cdot S_{\square ACDE}$。
反比例函数三角形面积
反比例函数三角形面积
反比例函数与三角形面积关系:反比例函数是定义在实数集合上的函数,通常使用y = k/x 来表示它,其中k 是常数,x 是变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的两条曲线,反比例函数图象中每一象限的每一条曲线会无限接近x轴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y≠0)。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因为y=k/x是一个分式,所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0。
而y=k/x有时也被写成xy=k或y=k·x^(-1)。
表达式为: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是x的函数。
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是x的函数(即:y=kx^-1)(k为常数且k≠0,x ≠0)若此时比例系数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一般的情况下,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不等于0的任意实数。
函数y的取值范围也是任意非零实数。
解析式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其定义域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即{x|x ≠0,x属于R这个范围。
R是实数范围。
也就是x是实数}。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形式:y*x=-1,y=x^(-1)*k(k为常数(k≠0),x不等于0)
因为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k≠0)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确定了k 的值,也就确定了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因而一般只要给出一组x或者y的值或图像上任意一点的坐标,然后代入y=k/x中即可求出k的值,进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反比例函数k值及面积
(2)由题y 意 1:x0
,,B5 3,61 5 (n 2) 10 n 6
2
第一步:明确本题考察的知识 点
第二步:将所学知识公式带入题 目 第三步:进行计算并正确解答题 目
PA R T. 0 1
解题策略
解题策略
第一步:把题目需要求解问 题与教材知识相结合是解题 的关键。
例如: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 式
式例如:½·5·(n-2)=10
解方程求解,注意计算准确过程完整
PA R T. 0 2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k的几何意义
1、过反比例函数y k 中, 任意一点 x
P(m, n)分别作x轴, y轴的垂线,
2、如图,连接OM,则
y
垂足分别为A, B,
则S矩形OAPB OA• AP m•n
k
B P(m,n)
典题精讲
典题
• 如图,点 A5,2 Bm,n,m 5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作轴于
点. ⑴ 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⑵ 若的面积为,求点的坐标.
思路分析
本道题考察了反比例函数公式的运用以及k值的意义,反比例函数 图像面积的求法
解析 (1)∵点 A5,在2 反比例函数 图
象上,y
k x
,∴反比例k函数10的表达式为
下次再见!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1、若四边形OABC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反比例函数
的
的图象过点y B,k则k的值为( )
x
y
A
Co
x
巩固提升
解:S正方形OABC 12 k
k 1
又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
k 0
k 1
反比例函数已知面积求点坐标
反比例函数已知面积求点坐标
我们有一个反比例函数,并且知道一个点的面积,我们要找出这个点的坐标。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反比例函数和面积的关系。
假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 k/x (k ≠ 0),其中 k 是常数。
我们知道一个矩形的面积是长×宽,而在这个函数中,长和宽就是 x 和 y 的绝对值。
所以,一个点 (x, y) 在这个函数上的面积是x × y = k。
根据题目,我们知道这个面积是 S,所以我们可以得到方程:
x × y = S
现在我们要来解这个方程,找出 x 和 y 的值。
计算结果为: [{x: -sqrt(S/2), y: sqrt(S/2)}, {x: sqrt(S/2), y: -sqrt(S/2)}]
所以,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为:(-sqrt(S/2), sqrt(S/2)) 和 (sqrt(S/2), -
sqrt(S/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单题1.(2011•漳州)如图,P(x,y)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分支上的一个动点,PA⊥x轴于点A,PB⊥y轴于点B,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矩形OAPB的面积()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确定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专题:计算题。
分析:因为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k|,所以随着x的逐渐增大,矩形OAPB的面积将不变.解答:解:依题意有矩形OAPB的面积=2×|k|=3,所以随着x的逐渐增大,矩形OAPB的面积将不变.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的关系即S=|k|.2.(2011•江津区)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的面积是3,则k的值是()A.3 B.﹣3 C.6 D.﹣6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k|.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S△AOB=|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0,则k=6.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三角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12.如图,A,C是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两点,过点A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B,过点C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记Rt△AOB的面积为S1,Rt△COD的面积为S2,则S1和S2的大小关系是()A.S1>S2B.S1<S2C.S1=S2D.由A,C两点的位置确定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专题:数形结合。
分析:根据双曲线的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的关系即S=|k|.解答:解:结合题意可得:A、C都在双曲线y=上,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有S1=S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5.(2010•牡丹江)如图,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过点A作AC⊥x轴于点C.若△ABC的面积是4,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A. B. C. D.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分析:首先根据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可知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则O 为线段AB的中点,故△BOC的面积等于△AOC的面积,都等于2,然后由反比例函数y=的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知△AOC的面积等于|k|,从而求出k的值,即得到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答:解:∵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OA=OB,∴△BOC的面积=△AOC的面积=4÷2=2,又∵A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点,且AC⊥x轴于点C,∴△AOC的面积=|k|,∴|k|=2,∵k>0,∴k=4.故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二等分及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的关系,即S=|k|.二中等题3.(2011•阜新)反比例函数y=与y=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B两点,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为()A.B.2 C.3 D.1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专题:探究型。
分析: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AOE、△BOC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知,S四边形OEAC=6,S△AOE=3,S△BOC=,∴S△AOB=S四边形OEAC﹣S△AOE﹣S△BOC=6﹣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象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且保持不变.4.(2010•内江)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矩形OABC对角线的交点M,分别与AB、BC相交于点D、E.若四边形ODBE的面积为6,则k的值为()A.1 B.2 C.3 D.4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分析:本题可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E、M、D入手,分别找出△OCE、△OAD、□OABC 的面积与|k|的关系,列出等式求出k值.解答:解:由题意得:E、M、D位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S△OCE=,S△OAD=,过点M作MG⊥y轴于点G,作MN⊥x轴于点N,则S□ONMG=|k|,又∵M为矩形ABCO对角线的交点,则S矩形ABCO=4S□ONMG=4|k|,由于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k>0,则++6=4k,k=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分别向两条坐标轴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就等于|k|.本知识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同学们应高度关注.6.(2010•眉山)如图,已知双曲线y=(k<0)经过直角三角形OAB斜边OA的中点D,且与直角边AB相交于点C.若点A的坐标为(﹣6,4),则△AOC的面积为()A.12 B.9 C.6 D.4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分析:△AOC的面积=△AOB的面积﹣△BOC的面积,由点A的坐标为(﹣6,4),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知△AOB的面积=12,由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知△BOC的面积=|k|.只需根据OA的中点D的坐标,求出k值即可.解答:解:∵OA的中点是D,点A的坐标为(﹣6,4),∴D(﹣3,2),∵双曲线y=经过点D,∴k=﹣3×2=﹣6,∴△BOC的面积=|k|=3.又∵△AOB的面积=×6×4=12,∴△AOC的面积=△AOB的面积﹣△BOC的面积=12﹣3=9.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条线段中点坐标的求法及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与其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的关系,即S=|k|.7.如图,A,B是函数y=的图象上关于原点O对称的任意两点,AC平行于y轴,交x 轴于点C,BD平行于y轴,交x轴于点D,设四边形ADBC面积为S,则()A.S=1 B.1<S<2 C.S=2 D.S>2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分析:根据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k|可知,S△AOC=S△BOD=|k|,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可知,O为DC 中点,则S△AOD=S△AOC=|k|,S△BOC=S△BOD=|k|,进而求出四边形ADBC的面积.解答:解:∵A,B是函数y=的图象上关于原点O对称的任意两点,且AC平行于y轴,BD平行于y轴,∴S△AOC=S△BOD=,假设A点坐标为(x,y),则B点坐标为(﹣x,﹣y),则OC=OD=x,∴S△AOD=S△AOC=,S△BOC=S△BOD=,∴四边形ABCD面积=S△AOD+S△AOC+S△BOC+S△BOD=×4=2.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难易程度适中.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k|.8.如图所示,点P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如果构成的矩形面积是4,那么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A.B. C.D.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专题:数形结合。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矩形的面积等于|k|,以及函数所在的象限,即可确定k的符号.从而得到函数的解析式.解答:解:由题意得:矩形面积等于|k|,∴|k|=4又∵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二、四象限.∴k<0∴k=﹣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由矩形面积求得k的值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三难题9.如图,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有点P1、P2、P3、P4,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2,3,4.分别过这些点作x轴与y轴的垂线,图中所构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为S1、S2、S3,则S1+S2+S3=()A.1 B.1.5 C.2 D.无法确定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专题:数形结合。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可知图中所构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正好是从点P1向x 轴,y轴引垂线构成的长方形面积减去最下方的长方形的面积.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点P1、P2、P3、P4坐标分别为:(1,2),(2,1),(3,),(4,).∴由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可知:S1+S2+S3=2﹣1×==1.5.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10.如图,P1,P2,P3是双曲线上的三点,过这三点分别作y的垂线,得到三个△P1A1O,△P2A2O,△P3A3O,设它们的轴面积分别为S1,S2,S3,则S1,S2,S3的大小关系是()A.S1=S2=S3 B.S1=S3<S2C.S2>S3>S1D.无法确定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专题:数形结合。
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k|.解答:解:由题意得: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k|.所以S1=S2=S3.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即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的关系即S=|k|.11.如图,已知函数,点A在正y轴上,过点A作BC∥x轴,交两个函数的图象于点B和C,若AB:AC=1:3,则k的值是()A.6 B.3 C.﹣3 D.﹣6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