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抑郁情绪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最新教育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抑郁情绪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在说“郁闷”“烦躁”“别理我,烦着呢”这样的话,实际上,这些词都是抑郁情绪的代名词。抑郁情绪与抑郁症不同,正常人的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事出有因。而抑郁症是病理情绪抑郁,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
抑郁,起源于拉丁文,意指“下压”。不同的研究者对于抑郁的解释和定义是不同的。许多国外学者认为,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会对学习、生活、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我国学者孟昭兰认为,抑郁是一种复合性情绪体验,它与一般的悲伤情绪不同,抑郁的体验比任何一种单一的负面情绪更为强烈,而且持续时间更长,给人带来的痛苦更大。它除了悲伤外,还有痛苦、愤怒、自罪感、羞愧等情绪。冯正直将青少年抑郁定义为青少年时期出现的以忧郁为主的显著而持久的悲哀、不幸和烦躁的情绪、行为和身心不适应的症状。从这些症状我们可以发现,抑郁的核心就是缺少快乐,它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身体和心理,伴随着行为和身体的不适应症状。
据调查,许多专业人士用SCL-90 量表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情况,从众多研究结果中发现青少年心理情绪中,居于前五位的是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强迫、偏执和抑郁。魏俊彪对944 名初中学生进行SCL-90 测定结果分析,SCL-90 各因子排前五位的是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偏执、抑郁。敖淑清、王杏英、徐济达对南
京市六个年级的中学生进行SCL-90评定结果分析,排前五位的因子为强迫、敌对、人际敏感、偏执、抑郁。刘恒、张建新对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中发现排在前五位的因子是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偏执、抑郁。可见抑郁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抑郁心理是初中生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初中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处于抑郁情绪下的初中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情绪下,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老师、同学和家长倾诉;在学习上,常常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情绪低落;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追求成功的愿望,但因为抵抗压力的能力较差,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常常因为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郁闷。有严重抑郁心理的初中生,还会出现食欲不佳、失眠、头昏、胸闷甚至有自杀行为的情况。因此,我们说,解决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迫在眉睫。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自身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就初中生抑郁情绪的预防和干预提出如下建议: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
青春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尚未完善,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常常是片面的,经常处于矛盾和冲突之中,极易出现自我封闭的抑郁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通过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帮助初中生在目标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及时地调整自己。在学生遭受挫折时,要帮助其认识到失败的根源,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与关系;当学生成功时,要委婉地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而使初中生建立起自信心。
二鼓励学生进行正常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心理上会出现急于独立的倾向,这就使他们逐渐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脱离。心理发展的自主性以及他们与父母的意见分歧,使初中生热衷于在同龄人中选择知心朋友作为精神上的依托,更愿意向朋友们倾诉烦恼,听取他们的意见,因此,初中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和同龄人交往。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初中生在交往过程中能够获得尊重和理解,有益于其自身价值得到肯定,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则会使学生感到孤独和缺乏归属感,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将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严格要求他们的同时,学校与家长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到首位,尽可能让他们从沉重的学业压力中解放出来,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给他们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运动会、旅游野炊、歌咏比赛、若干人合作的调查活动等,多途径、全方位地拓展学生的交流空间,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学会融入社会,从而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进而保证其身心和谐、平衡地发展。
三培养初中生学习积极的应对方式,学会自我调节抑郁情
应对方式作为个体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与抑郁有显著的关系。积极的应对方式与自尊、愉快、安详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呈显著正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与自卑、抑郁等消极情绪体验呈显著正相关。我们认为,个体的认知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个体对自身的成败采取积极的归因方式,把失败归于自己努力不够、缺乏他人帮助等可控因素,他就更可能在下次遇到挑战时,采取付出更多努力或寻求他人
帮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同时这种积极应对方式又给他带来了好的效果,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又使他更加确信自己原来的认知,如此良性循环保证了稳定的情绪和积极的应对。但是,如果个体对失败采取消极的归因方式,把失败归于缺乏能力、运气不好等不可控因素所致,就有可能在下次的压力情境中,采取回避或不正视问题等应对方式来获得一时的安稳情绪,而这种短暂的安宁可能会促使个体在后续的事件中采取同样的应对方式。如此反复,个体就会形成一种回避问题的压力应对倾向,逐渐丧失对自我能力的自信,变得没有主见,并伴随产生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因此,要指导初中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理智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在他人的帮助下,有计划地针对问题采取直接行动,从而积极主动地应付困境。
四优化环境,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对初中生影响程度较高的负性生活事件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逐渐消除缓解客观环境中存在的各类不良刺激,以减轻初中生的抑郁情绪,为初中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环境。人与人的交往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我们可以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初中生能够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并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中走出来,在集体的活动中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交往,感受集体的温暖和集体活动的乐趣,在展示自己的本领的同时增进同伴间的信任与理解,并走出抑郁的情绪,促进自身个性健康的发展。
五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要正视初中生普遍
存在的抑郁情绪的心理问题,不断完善初中生心理卫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变重学习轻心理的XX局,XX 局面,还可以采取以下手段,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学校的每个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尤其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要特别关注;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邀请心理专家讲座,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及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能;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学校要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实施立体干预策略。
六为初中生提供切实有效、可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鼓励初中生构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广泛、良好的友伴关系,以获得可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缓解不良生活事件带来的负性情绪体验。一是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二是引导学生主动和教师交往。教师丰富的知识经验和人生体验,可以为初中生的心理冲突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三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要重视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有效、可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以减轻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健康教育的“互联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