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简化版)word版本
(完整word版)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word版)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246dfa451e79b8968022668.png)
分子生物学1.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2.DNA的二级结构:指两条DNA单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三股螺旋结构以及四股螺旋结构。
3.DNA的三级结构:双链DNA进一步扭曲盘旋形成的超螺旋结构。
4.DNA的甲基化:DNA的一级结构中,有一些碱基可以通过加上一个甲基而被修饰,称为DNA的甲基化。
甲基化修饰在原核生物DNA中多为对一些酶切位点的修饰,其作用是对自身DNA产生保护作用。
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则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有重要作用。
真核生物DNA中,几乎所有的甲基化都发生于二核苷酸序列5’-CG-3’的C上,即5’-mCG-3’.5.CG岛:基因组DNA中大部分CG二核苷酸是高度甲基化的,但有些成簇的、稳定的非甲基化的CG小片段,称为CG岛,存在于整个基因组中。
“CG”岛特点是G+C含量高以及大部分CG二核苷酸缺乏甲基化。
6.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1)DNA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
(2)DNA双链是右手螺旋结构。
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10对碱基,螺距为3.4nm. DNA 双链说形成的螺旋直径为2 nm。
每个碱基旋转角度为36度。
DNA双螺旋分子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目前认为这些沟状结构与蛋白质和DNA间的识别有关。
(3)疏水力和氢键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DNA双链结构的稳定横向依靠两条链互补碱基间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7.核小体的组成: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被称为核小体,由DNA和5种组蛋白H1,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
各两分子的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八聚体的核心组蛋白,DNA双螺旋缠绕在这一核心上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
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之间再由DNA和组蛋白H1构成的连接区连接起来形成串珠样结构。
8.顺反子(Cistron):由结构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序列亦称为顺反子。
9.单顺反子(monocistron):真核生物的一个结构基因与相应的调控区组成一个完整的基因,即一个表达单位,转录物为一个单顺反子。
医学分子生物学9页word文档
![医学分子生物学9页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f6103684431b90d6c85c7f0.png)
重叠延伸PCR。
(OE-PCR)这种方法运用非常广泛、灵活,不受突变位置及突变类型的限制,利用OE-PCR不仅能实现基因点突变,还能便利地实现大片段的插入及删除。
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首先设计两PCR反应以产生两个含突变位点的DNA片段,随后将上述两个PCR 产物混合,二者通过末端互补区结合并在适宜的温度下互为引物延伸得到完整的含突变的基因,对第一次PCR产物进行纯化处理可显著提高突变效率。
OE-PCR不足之处在于:一个突变需要两对引物,3次PCR,并且需对中间产物进行纯化。
相对而言步骤较烦琐,不经济;由于DNA二级结构及互补链的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两个中间产物难于有效地相互结合,导致目的产物得率很低;当利用Taq聚合酶进行PCR反应时,经常在PCR产物末端加上腺苷酸,这一多余的腺苷酸一方面导致两个中间产物难于有效地相互结合,另一方面可能会插入基因中导致产生非预期的移码突变。
针对这些不足,后来许多学者对OE-PCR进行了改进。
2019年,URBAN等提出一步重叠延伸PCR法,使得三个PCR反应得以在一个试管里进行,并且省略了烦琐的中间产物纯化过程。
其原理是首先将待突变的DNA以相反的方向克隆到两个载体中,这两个载体除了多克隆位点相反外其余均相同。
这样便得到两个模板。
将这两个模板,两个突变引物及一个与载体互补的通用引物置于一个试管中进行一次PCR反应即可得到含突变的目的基因。
2019年,WARRENS等J利用不对称PCR 反应产生单链中间产物,消除了互补链的竞争性影响,显著提高了目的产物的得率。
1990年,HORTON等用T4DNA聚合酶处理中间产物,降低了移码突变的发生率。
由于OE-PCR几乎没有任何特殊条件的限制,而且成功率很高,因此运用非常广泛。
利用该方法实现定点突变的实例很多.MUKHOPADHYAY用该方法将’BAMH1限制性内切酶基因的第54位半胱氨酸用丙氨酸取代后提高了该酶的活性。
第21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第21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227c1b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5.png)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The Popular Technology in Molecular Biology
7/16/2024
1
第1节 分子印迹与杂交技术 第2节 PCR技术 第3节 转基因技术与基因剔除技术 第4节 生物芯片技术 第5节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第6节 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①电泳分离,转膜, 固定蛋白于膜上
7/16/2024
②漂洗和封闭
21
优点: 1.快速(一种抗体) 2.没有二抗交叉反应引起的非特异性条带
缺点: 1.免疫反应性较低 2.无信号二级放大 3.抗体标记费时昂贵,使用不方便
7/16/2024
22
2. Western Blotting间接法操作流程:
⑤底物与二抗-HRP/ AP反应, 显色或发光
用途:
RNA(甲醛、乙二醛等)
检测组织或细胞中已知的特异mRNA的表达水平;
比较不同组织和细胞的同一基因的表达情况。
7/16/2024
14
North-South 杂交原理和操作流程(地高辛标记)
⑤底物与抗体-HRP /AP反应, 显色或发光
③杂交:Dig 标记的探针与 靶DNA结合
底物
D│ D│
① 电泳,转膜, 紫外交联固定
DNA样品、引物 DNA聚合酶、dNTP
GGCTAAA AACGTGGACddT 3' GGCTAAA AACGTGGAddC
GGCTAAA AACGTGGddA
GGCTAAA AACGTGddG
GGCTAAA AACGTddG
GGCTAAA AACGddT
GGCTAAA AACddG
GGCTAAA AAddC GGCTAAA AddA GGCTAAA ddA
(完整word版)分子生物学简答题
![(完整word版)分子生物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3e59efdd83c4bb4cf6ecd1e3.png)
课后思考题1. 试述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及调控原理?乳糖操纵子开放转录需要什么条件?(1)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含Z、Y、A3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乳糖代谢的3个酶;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序列P,一个CAP结合位点共同构成乳糖操纵子的调控区.乳糖操纵子的上游还有一个调节基因I。
(2)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I基因的表达产物为一种阻遏蛋白,在没有乳糖存在时,阻遏蛋白与O序列结合,阻碍RNA聚合酶与P序列结合,抑制转录启动,乳糖操作子处于阻遏状态;当有乳糖存在时,乳糖转变为半乳糖,后者结合阻遏蛋白,使构象变化,阻遏蛋白与O序列解离,在CAP蛋白协作下发生转录。
(3)CAP的正性调节:分解代谢基因激活蛋白(CAP)分子内存在DNA和cAMP结合位点.当没有葡萄糖时,cAMP浓度较高,cAMP与CAP结合,cAMP-CAP结合于CAP结合位点,提高RNA转录活性;当有葡萄糖时,cAMP浓度降低,cAMP与CAP结合受阻,乳糖操纵子表达下降。
(4)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和CAP的正性调节机制协调合作,CAP不能激活被阻遏蛋白封闭基因的表达,但如果没有CAP存在来加强转录活性,即使阻遏蛋白从操纵序列上解离仍无转录活性。
因此,乳糖操纵子开放转录需要的条件是:1)诱导物乳糖存在,解除阻遏蛋白的负调节。
2)葡萄糖缺乏,CAP蛋白活化,启动正调节。
2.试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特点的异同.(1)相同点:转录起始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环节。
(2)不同点:1)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包括转录和翻译水平;真核基因表达调控包括染色质活化、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翻译后加工多个层次.2)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主要为负调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主要为正调节。
3)原核转录起始不需要转录因子,RNA聚合酶直接结合启动子,由σ因子决定基因表达的特异性;真核转录起始需要基础、特异两类转录因子,依赖DNA—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转录激活。
(完整word版)[已整理]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要点及习题
![(完整word版)[已整理]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要点及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cd5f4a0998fcc22bdd10d44.png)
第一章绪论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p8)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分子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分子生物学是由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以至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融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凝聚了不同学科专长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它虽产生于上述各个学科,但已形成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化学是从化学角度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转变与新陈代谢。
传统生物化学的中心内容是代谢,包括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能量代谢等与生理功能的联系。
分子生物学则着重阐明生命的本质----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生命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也十分密切:传统的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细胞和亚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结构比单纯观察大体结构能更加深入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因此现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分子生物学则是从研究各个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入手,但各个分子不能孤立发挥作用,生命绝非组成成分的随意加和或混合,分子生物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各生物分子间的高层次组织和相互作用,尤其是细胞整体反应的分子机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向细胞生物学的靠拢。
第一章序论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用事实证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指出:物种的变异是由于大自然的环境和生物群体的生存竞争造成的,彻底否定了“创世说”。
达尔文第一个认识到生物世界的不连续性。
意义: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及其唯物主义的物种起源理论,是生物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细胞学说建立及其意义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完整word)分子生物学检验完整版
![(完整word)分子生物学检验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1046a1ad02de80d5d8404e.png)
1病原生物基因组在医学上有何应用?详见书P3a菌种鉴定b确定病毒感染和病毒载量c病毒分析d细菌耐药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2什么是原癌基因,原癌基因有什么特性,原癌基因可以分为哪些种类以及原癌基因常见的激活机制有哪些?原癌基因是指人类或其他动物细胞(以及致癌病毒)固有的一类基因,能诱导细胞正常转化并使之获得新生物特征的基因总称.特性:进化上高度保守,负责调控正常细胞生命活动,可以转化为癌基因。
功能分类: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蛋白,核调节蛋白,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抑制凋亡蛋白激活机制:插入激活,基因重排,基因点突变,基因扩增,基因转录改变3试述Down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及核型。
临床特征: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呆滞面容,又称伸舌样痴呆。
40%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畸形。
肌张力低,50%患者有贯通手,男患者无生育能力,女患者少数有生育能力,遗传风险高。
核型:92。
5%患者游离型:核型为47,XX(XY),+212.5%患者为嵌合型:46,XX(XY)/47,XX(XY),+215%患者为易位型:46,XX(XY),-14,+t(14q21q)4简述淋球菌感染的主要传统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主要特点,对比分析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优势1直接涂片染镜检:敏感度和特异性差,不能用于确诊。
2分离培养法:诊断NG感染的金标准,但是其对标本和培养及营养要求高,培养周期长,出报告慢,难以满足临床要求。
3免疫学法:分泌物标本中的非特异性反应严重以及抗体法间的稳定性和条件限制,推广受限.分子生物学的优点:敏感,特异,可直接从了临床标本中检出含量很低的病原菌,适应于快速检测5、在单基因遗传病的分子生物学检验中,点突变检测常用方法有哪些?1异源双链分析法(HA)2突变体富集PCR法3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4化学切割错配法5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法6DNA 芯片技术7连接酶链反应8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9RNA酶A切割法10染色体原位杂交1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6、简述白假丝酵母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白假丝酵母菌分子生物学检验主要包括白假丝酵母菌特异性核酸(DNA RNA)的检测、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分析等。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简化版)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简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a9abb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1.png)
Northern blot
类似于 Southern 印迹杂交的方法,用于 RNA 检测
in situ hybridization
原位杂交:特定 mRNA 的组织细胞分布
FISH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特定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反 Northern 杂交与 DNA 芯片
DNA解旋解链
DNA的体内复制
ATCGCGATAGCGTAGCTGCGACCTAGC
5’
3’
TAGCGCTATCGCATCGACGCTGGATCG
3’
5’
GGAUCG
5’
AUCGCG
5’
引物酶
引物酶
RNA引物
RNA引物
DNA解旋解链
引物合成
DNA的体内复制
ATCGCGATAGCGTAGCTGCGACCTAGC
核酸:测序、印迹、杂交、体外扩增技术 蛋白质:电泳与印迹、组学技术、相互作用
基本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 转基因生物与基因敲除技术
综合技术:
基因诊断 基因治疗
应用技术:
第一节:核酸分子杂交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利用已知核酸序列 (探针/probe) 检测与其互补的未知核酸序列 用途: 确认核酸序列间同源性 对特定核酸序列进行定量 自核酸混合体中辨认特定核酸序列
1.什么是耐热 DNA 聚合酶
早期 PCR 曾使用 DNA 聚合酶 I
在高温时发生变性,每一循环都需要重新添加酶 延伸反应温度为 37℃,非特异性太多
目前常用 Taq DNA 聚合酶
纯化自嗜热水生菌 (Thermus aquaticus) 可耐受 95℃ 高温,最适反应温度为 72℃ 左右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共35张-2024鲜版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共35张-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43bf0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0.png)
•分子生物学概述•基因克隆技术•核酸测序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基因表达调控研究技术•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研究技术•生物信息学在分子生物学中应用contents目录01分子生物学概述分子生物学定义与发展分子生物学定义发展历程包括基因的结构、功能、表达调控以及基因组的结构、功能与进化等。
基因与基因组研究DNA 复制、转录与翻译蛋白质组学基因表达调控研究DNA 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揭示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和表达规律。
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揭示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和调控规律。
研究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及其调控机制,包括转录因子、表观遗传学修饰等。
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关系生物技术定义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他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和技术相结合进行社会生产或为社会服务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分子生物学对生物技术的影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推动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同时,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为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有力手段。
02基因克隆技术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载体的选择与构建030201重组DNA分子的构建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
重组DNA分子的转化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如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等。
转化细胞的筛选与鉴定通过选择性培养基或PCR等方法筛选含有重组DNA分子的细胞,并进行鉴定。
0102载体选择构建策略添加启动子和终止子添加选择性标记优化载体结构030405载体选择与构建策略重组DNA转化与筛选方法转化方法筛选方法03核酸测序技术1. DNA模板制备2. 引物设计3. 测序反应4. 产物纯化015. 变性凝胶电泳026. 放射自显影031 2 3NGS技术原理NGS技术特点NGS技术应用第二代测序技术(NGS)简介第三代测序技术(TGS)展望TGS技术原理TGS技术特点TGS 技术应用前景04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概念及研究内容蛋白质组学概念研究内容层析法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如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一)2024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23b761c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b.png)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一)引言概述: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理解生命的基本单位——分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s)、凝胶电泳(Gel Electrophoresis)、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和蛋白质酶解组学(Proteomics)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研究者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从而推动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正文内容: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1.引物设计:选择合适的引物,使其与目标DNA序列的两端互补,以便引导PCR反应的扩增。
2.反应体系制备:准备PCR反应的混合液,包括模板DNA、引物、聚合酶、dNTPs和缓冲液等成分。
3.温度循环程序:通过不同温度的循环过程,实现DNA的解链、引物与模板的结合以及DNA扩增的连续循环。
4.PCR产物检测:使用凝胶电泳或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PCR反应产生的DNA扩增产物。
5.应用领域:PCR广泛应用于基因检测、基因工程、疾病诊断等领域。
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s)1.酶的筛选:通过筛选酶源,获得具有特定酶切位点的内切酶。
2.酶切反应:将目标DNA与限制性酶一起反应,使DNA在特定的酶切位点上被切割。
3.酶切产物的分析:使用凝胶电泳等技术检测酶切产物的大小和数量。
4.修饰酶切位点:通过DNA修饰酶改变酶切位点,实现DNA 的连接、修饰或标记。
5.应用领域: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基因克隆、遗传学研究、DNA指纹图谱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凝胶电泳(Gel Electrophoresis)1.制备凝胶:根据需要选择琼脂糖凝胶或聚丙烯酰胺凝胶,并根据DNA片段大小确定凝胶浓度。
2.样品制备:将待检测的DNA样品与DNA加载缓冲液混合,以便在凝胶上均匀加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如何检测杂交信号?
同位素标记物: 盖革计数器、液体闪烁计数器 放射自显影(autoradiography)
如何检测杂交信号?
非放射性标记物: 酶联免疫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assay) 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
三、如何对核酸探针进行标记?
1. 缺口平移
2. 标记物有哪些?
标记物的要求: 高度的灵敏性:足以检测到极微量的核酸序列 高度的特异性:足以在大量非特异性序列中检 测到特异的靶序列
标记物的种类: 放射性同位素(radio isotope) 非放射性标记物(non-radioactive label)
放射性同位素
特点:灵敏度最高的标记物,足以检测到飞克级微 量的核酸序列
反 Northern 杂交:将探针 DNA 片段固定在杂交膜 上,利用标记物标记的 RNA 进行杂交
g→mg→μg→ng→pg→fg 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标记的核苷酸单体
dNTP or NTP 5’ or 3’ P32 labelling
非放射性标记物
特点:安全且易于存放,但灵敏度与特异性均不及 放射性同位素
地高辛:通过地高辛抗体结合并检测 生物素:结合亲和素/链亲和素(avidin/streptavidin) 化学发光物质:通过紫外激发或化学反应而发光 电子密度标记物:金等重金属
dot hybridization
将核酸样品直接点在杂交膜上与探针进行杂交 特点:简便但特异性不高
可探测核酸含量,但无法得知分子大小
Southern blot
Edwin Southern 创立的方法 电泳技术与杂交结合,可显示靶 DNA 序列的长度 可进行毛吸管转移、真空转移与电转移
电泳
转膜
杂交
Northern blot
类似于 Southern 印迹杂交的方法,用于 RNA 检测
in situ hybridization
原位杂交:特定 mRNA 的组织细胞分布
FISH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特定基 因的染色体定位
反 Northern 杂交与 DNA 芯片
nick translation: 适用于标记双链 DNA 控制 DNase I 的 用量,可以控制 探针的长度
2. 非放探针的酶促标记
生物素或地高辛标记的核苷酸单体通过酶促反应可 以参入探针
3. 非放探针的化学标记
利用光敏基因经可见光照射直接与核酸结合
四、如何进行杂交?
样品(DNA or RNA)吸附于支持物 尼龙膜、硝酸纤维膜、载玻片等
用途: 确认核酸序列间同源性 对特定核酸序列进行定量 自核酸混合体中辨认特定核酸序列
一、基本原理
变性(denature) 复性(renature) 杂交(hybiridization)
核酸变性
在特定变性因素作用下,DNA双螺旋解离的过程 破坏氢键与疏水作用可导致变性
热变性:高温可使核酸变性,温度高于 90℃时 任何核酸双链都将变性 酸碱变性:pH<3 或 pH>11 时核酸将变性,DNA 使用碱变性,RNA 则不可 化学试剂变性:能够破坏氢键的化学试剂如尿素 或甲酰胺可使核酸变性
影响 DNA 复性速度的因素
DNA 分子的浓度:浓度高,复性快
DNA 分子的长度:长片段复性速度慢
DNA 分子的复杂性:重复序列复性速度快
不同物种C0t曲线比较
人类基因组C0t曲线
二、核酸探针
Probe:用于测定未知核酸片段的已知序列 探针为 DNA 或 RNA,可以为单链或双链 探针必需经过标记:放射性标记或非放射性标记
变性温度
Tm:melting temperature,解链温度或变性温度 影响变性温度的因素:
溶液的离子强度 变性温度与离子强度 正相关,低盐利于变性
DNA分子的 GC 含量 GC%=(Tm-69.3)×2.24
核酸复性
变性的 DNA 单链相互识别并结合,恢复其天然双 螺旋结构的过程 复性类似与化学反应,需要一定反应时间
第四篇: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应用
第19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4学时 分子杂交、PCR、基因测序 蛋白质研究技术(双向电泳,酵母双杂交) 基因转移与基因剔除(含RNA干扰)
第20章:基因工程--4学时 第21章: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4学时
第十九章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帮助我们干什么?
揭示生物大分子(DNA、RNA、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DNA 水平:基因序列分析、拷贝数和染色体定位 RNA 水平:定量分析、基因表达产物的可变剪接分析 蛋白质水平:蛋白质定量、定位、功能 细胞与整体水平:基因在活体中的功能
目的:了解疾病发生的规律,提供治疗与预防手段
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哪些基本技术?
与标记的探针杂交 封闭液封闭后杂交,杂交炉中进行
缓冲液清洗 控制温度与变性剂浓度
显色 放射自显影/酶联显色
五、杂交有哪些不同的方式?
斑点杂交:dot hybridization Southern 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 Northern 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
Western blotting:不是杂交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反 Northern 印迹杂交:reverse Northern blot 基因芯片/DNA微阵列:Genechip/DNA microarray
基本技术: 核酸:综合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 转基因生物与基因敲除技术
应用技术: 基因诊断 基因治疗
第一节:核酸分子杂交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利用已知核酸序列 (探针/probe) 检测与其互补的 未知核酸序列
1. 探针有哪些种类?
DNA 探针:常规探针 利用基因组 DNA 序列或 cDNA 序列合成的探
针,一般为双链,也可制备成单链
RNA 探针:高灵敏度探针 一般是通过体外转录而来,均为单链
寡核苷酸探针(oligo-nucleotide):用于点突变检测 人工合成的短序列(~20nt),可自由选择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