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行书
神笔王铎书法作品大全风樯阵马,殊快人意!
神笔王铎书法作品⼤全风樯阵马,殊快⼈意!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
幼时家境⼗分贫寒,过着'不能⼀⽇两粥'的⽣活。
明天启⼆年(1622)中进⼠,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缢于景⼭。
马⼠英等在南京拥⽴福王,待为东阁⼤学⼠。
⼊清后,他降清,清授予他礼部尚书、官弘⽂院学⼠,加太⼦少保。
王铎由明朝旧⾂变为清廷新贵,在以⽓节⾃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
⼊清之后,王铎做了8年的官,于顺治九年病逝故⾥。
乾隆帝时,朝廷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并将王铎列⼊《贰⾂传》。
王铎博学好古,⼯诗⽂。
好古博学,诗⽂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笔,出规⼊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如,⼒道千钧的⼒量。
王铎擅长⾏草,笔法⼤⽓,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意,魄⼒之⼤,⾮赵、董辈所能及也。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园帖》和《琅华馆帖》。
王铎的⾏草书特别是长条幅草书,以惊⼈的笔⼒,奇矫怪伟的体格,浑厚淋漓的笔墨,达到震撼⼈⼼的艺术效果。
他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特⾊的。
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
他那霸悍雄强,扛⼭举⿍的笔⼒是数百年来⽆与抗⾏的。
明末书坛受董其昌书法的影响,追求所谓俊⾻逸韵。
王铎等⼈反其道⽽⾏之,以“敏⽽好古”为标帜,追求雄强、激烈的风格和对动荡的内⼼⽣活的表现。
王铎⼀直不断地从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中汲取,后受⽶芾影响,使之成为创造个⼈风格的有⼒⽀点。
其笔⼒雄键,苍⽼劲疾,尤长于布局,居然有北宋⼤家之风。
王铎⼀⽣,出⼊枢要,位尊爵类。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王<铎《节临来迟帖》(五十九岁作)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五十九字,纵190cm,横51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令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岂谓确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己意耳安石停此过半庚寅二月王铎王铎《>节临褚遂良家侄帖》(五十七岁作)自署书于戊子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行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纵202.5cm,横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行书轴纵158厘米、47厘米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憨斋吴南生原藏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
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此幅行草立轴所书为王氏自作《喜与友人联艇之作》五言律诗,绫本,纵214.2cm、横52.3cm,署年“辛卯”即顺治八年,为其去世前一年所书。
署名之下钤“王铎之印”和“痴仙道子”白文印二方。
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
行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米、横50厘米绫本1643年书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绫本纵236.5厘米,横53厘米。
西泠印社藏释文:正是怜才日如何独不容身将书一卷门对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浓最怜无可妒约子种鳞松问点平彭子作铎书辛卯二月奉自玉贤宗侄吟坛王铎《草书录语》轴,绫本,纵254.2cm,横48.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
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
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
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铎。
”下钤“崝嵘王铎”、“大宗伯印”。
无鉴藏印。
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
行书字帖大全
行书字帖大全
介绍
行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主要书体,它注重笔画的流畅与丰富,给人以行云流水的感觉。
为了帮助书法爱好者练行书,特整理了一
份行书字帖大全。
内容
本字帖大全包括了丰富多样的行书字体,供练者选择和参考。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字体:
1. 颜真卿行书
![颜真卿行书](image_url_1)
2. 柳公权行书
![柳公权行书](image_url_2)
3. 王羲之行书
![王羲之行书](image_url_3)
4. 文徵明行书
![文徵明行书](image_url_4)
5. 王铎行书
![王铎行书](image_url_5)
以上只是行书字帖大全中的几个例子,整个大全涵盖了更多行
书名家的作品,供练者研究和模仿。
使用方法
练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其中的字体进行练。
可
以使用毛笔、硬笔或数码设备进行练,以达到提升行书水平的目的。
结束语
行书作为中国书法中的重要书体,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希望本行书字帖大全能够帮助书法爱好者们提升自己的行书技巧,
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处理。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800字)。
王铎《行书五律诗轴》及其它
,其醉生梦死 、“ 自暴 自弃 ” 下_ 夫最深 , 的 1 l I 成就也最高 。他曾说 : 又号痴仙 道人 ,别署烟潭渔叟。河 疲”
凡 南孟 津人 ,明朝 天启进 士 ,曾任翰 行径 和内心尽 现。王铎 身逢乱 世 , “ 作草书 ,须 有登吾嵩 山绝顶之 ”为臻此境 ,他博采 渚家之长 , 林 编修 、 经筵讲 官等职 ,崇祯十七 仕途多变 ,为寻求解脱 ,他全身心 意。 年授礼部 尚书 。 清朝顺治j年仕清 , 地潜心于书画艺术之 中。正是这一 熔 羲 、献 、颜 、柳 、张旭 、怀索 、
如 反正的雅趣特点 , 崭露 了他 “ 移 与 无奈。“ 赐栖 身地 ,贴 心 俗 而不 移 于俗 ”的 创 新 精神 。 住石 丛。 ”从 中 可窥见 王铎 消
‘ ” ”从而可 见王铎对二 烦 、蓬 其 昌 的 末 流 之 失 , 于 明季 书 龚公 日 : 我疲 ,龚公岂不 首肯 。 ’ 焚香 卧其下。
坛 可谓 中兴 之 主 。 甚 至还 有 “ ” 后王 龚公 即龚鼎 孳,北海 即孙 承泽,二 王的推崇程度 。 而他正书直宗钟繇 ,
( 王铎 ) 胜前王 ( 王羲之 ) ”之说。这 人均 为明崇祯进 士,后亦 降清。他 写得懿古沉穆 .别具异趣。他不仅 心态 、 处境相同 。 精于楷书 ,且旁通篆隶 ,取其古质 便 兑明 ,在 中 国书 法 史 L,王 铎 无 们 三人均是二 臣,
戊 子年 ,诗口 : 人 深 势不 同 , “ 色 园帖 》 琅华馆帖》 传世。《 清史稿 》 心所 蕴蓄的思想 感情脱然 于纸端 ,
色夺虚空。汲路鸦能到 .擘岩蟪亦 卷七 九有传 。 一 。寒温诸药气 ,薄厚一钟风。如 r 显示 了气象 浑穆 、气贯 全章 的艺
王 铎 的 书 法 从 法 帖 和 学 人
行书五十种书法
行书五十种书法行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书体,笔画刚劲有力,形态特殊,自古以来备受推崇。
下面将介绍行书的五十种书法作品,带领读者领略行书的魅力。
1. 《初唐四体书法中的行书》:这是行书的起源,以王羲之为代表,曲线流畅、纵横有力。
2. 《二王行书》:王献之与王珪二人的作品,书体变得更加端庄,有一种威严之感。
3. 《三派行书》: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询的作品,展现不同的风格和技巧。
4. 《苏黄行书》:苏轼与黄庭坚的行书作品,展现了二人激情澎湃的墨意。
5. 《米芾行书》:米芾以行草汉字书法为特色,书法独特。
6. 《赵孟頫行书》:赵孟頫行书取法古人,笔力横溢,格调高雅。
7. 《董其昌行书》:董其昌的行书,墨迹狂放,充满力量感。
8. 《刘宝楠行书》:刘宝楠行书构图大胆,笔画厚重,给人以磅礴之感。
9. 《郑板桥行书》:郑板桥的行书典雅大气,字迹清新俊逸。
10. 《齐白石行书》:齐白石的行书达到了境界性的表现,奇特而又独特。
11. 《陆平原行书》:陆平原行书深受白描水墨画的影响,字体纤细秀丽。
12. 《吳冠中行书》:吳冠中行书姿态洒脱,气韵生动。
13. 《李苦禅行书》:李苦禅行书清秀幽雅,墨香浓郁。
14. 《徐悲鸿行书》:徐悲鸿的行书刚劲有力,力度适度。
15. 《张大千行书》:张大千行书风格独特,富有魅力。
16. 《刘墉行书》:刘墉行书力透纸背,构图精致。
17. 《齐观岳行书》:齐观岳行书秀丽优美,纵横有度。
18. 《文徵明行书》:文徵明行书凝重庄重,字迹敦厚。
19. 《倪瓒行书》:倪瓒行书豪放自如,字体挺拔有力。
20. 《朱耷行书》:朱耷行书雄浑豪放,墨迹浓烈。
21. 《颜真卿行书》:颜真卿行书结构宏伟,笔画皆有神采。
22. 《怀素行书》:怀素行书变化多端,融刚柔于一体。
23. 《王铎行书》:王铎行书书体秀美,用笔流畅。
24. 《董其昌行书》:董其昌行书奔放大气,字迹有韵味。
25. 《唐伯虎行书》:唐伯虎行书生动活泼,意境独特。
书法家王铎是谁
书法家王铎是谁书法家王铎的简介王铎(1592年—1652年)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
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
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推荐,入翰林院庶吉士。
崇祯十一年(1638年)春,进讲「中庸」「唯天下至圣」章,旁及时事,有「百骨如林」语;崇祯切责其敷衍支吾,不能发挥精义。
铎惶惧,俯伏案前待罪。
明年,任侍班。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十一岁的王铎曾一度避难于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二人交情笃厚,往来间以诗文书画相唱和。
袁枢之父兵部尚书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就是王铎亲笔撰文书写的。
1644年擢礼部尚书,未到任时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殉国于景山。
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历任东阁大学士、次辅。
顺治二年(1645年),豫亲王多铎克扬州,福王走芜湖,留王铎守江宁,铎同礼部尚书钱谦益等文武数百员出城迎豫亲王,奉表降,寻至京候用。
历任礼部尚书管宏文院学士,「明史」副总裁,殿试读卷官,「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加太子太保,少保,礼部尚书,铎先以二月间祭告西岳、江渎事竣,乞假归里,于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
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荫孙之凤中书舍人。
长子无党,初仕明为指挥同知;入本朝,官山西河东道。
姜瓖叛时,巡抚祝世昌奏其御贼有功,寻迁济东道。
次子无咎,顺治三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王铎的书法成就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 米芾) 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王铎行书的用笔特色
王铎行书的用笔特色35 王铎行书的用笔特色一时正时侧,变化多端^ 二折多于转,方多于圆^三提按顿挫,法度严谨^ 四轻重结合,疾涩相间五燥润相映,对比强烈^ 六敏而好古,自出新意41 王铎行书的结构特征一欹侧多变^ 二向背成势^鲳v 三疏密有致四揖让避就五长短参差六大小错落七行而兼草八避免雷同52 王铎行书的墨色特点56 王铎行书的章法特点一幅式多样,多为条幅56 二左右倾伏,摇曳多姿60三大小交错,或断或连61 四行行分明,间距不一^吼v五时疏时密,变化无穷62一王铎简介王铎,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卒于清世祖顺治九年,即公元一五九二年( 一六五二年,享年六十一岁。
字觉斯,又字觉之,号痴庵、嵩樵、石樵、十樵、雪山道人、龙湫道人等,别署一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故人称一王孟津,。
明天启元年^公元:苎二年v乡举,天启二年进士,连科及第,考授翰林庶吉士,累官至礼部尚书。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八四四年,崇祯吊死煤山,他避地南京,拥立福王,擢东阁大学士。
翌年,南京陷落,与福王同被执,降清。
入清后,为《明史》副编修,后为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
卒,追赠太保,谥文安。
王铎于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尤以书法著称。
其书法诸体皆精,尤以行草书见长。
他崇尚古法,集百家之长,成自家面目,以其雄强豪迈之书风,标领书坛。
在明末清初,书法大家叠起,如黄道周、张瑞图、倪元璐、傅山等,将中曙书法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时期。
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首推王铎了。
王铎传世书法作品极多,著名的有《行书诗册二》《秋兴诗》《杜诗》《诗稿》《临各家诗》《投语谷上人》《见花迟诗二》《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
《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
二王铎对行书的主要贡献当我们翻开当今的书法报刊,参观展览,就会发现热爱王铎书法的人众多,这不是一种奇怪的现象,而是王铎无愧为一代大师。
他是一个绝对尊重传统,又具有很强现代意识的大家,他的书法将传统与其个人表现极好地统一起来,使其书法艺术永放光芒,爱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王铎 李贺诗帖 高清附释文
王铎李贺诗帖高清附释文“观宋元明人书法,如赵子昂、文徵明,至于王铎、石涛,其字迹真伪易辨。
真者用浓墨,下笔时必含水,含水乃润乃活。
王铎之书,石涛之画,动落笔似墨沉,甚至笔未下而墨已滴纸上,此谓兴会淋漓,才与工匠描摹不同,有天趣,竟是在此。
而不知者视为墨未调和,以为不工。
非不能工,不屑工也”。
——当代国画大师黄宾虹《李贺诗帖》上面这段话出自当代国画大师黄宾虹,我们以此观照王铎这通行书卷,真是最好的注脚。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王铎这卷行书卷,用墨是丰满的,但墨韵并不是一模一样,而是湿枯互见,变化丰富的。
这个卷子落款为丁亥,是清顺治四年(1647)时书,王铎时年56岁。
以前,一直误以为他是从米元章出来的,但后来仔细玩味,比米芾要丰富得多,有时,我甚至认为他是一个集大成者,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艺术招数太多了,这一点,他是直接晋人的,书法发展到明清时,王铎的存在,让人颇有一种异军突起的感觉。
附王铎介绍王铎(1592-1652),字觉斯、觉之,号嵩樵,孟津人。
明天启二年进士,入清官至大学士,卒谥文安。
高爽博学,工诗及古文。
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有北宋大家之风。
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
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王铎降清后八、九年时间,书风更趋成熟老辣,其狂草技法已臻化境。
书法成了其“贰臣”的心理矛盾和落寞情怀的排遣,故作品已失去崇祯朝的扛鼎之力和奋发之气,而转为理性和孤冷。
【】王铎书法作品大全
公还⽰问告我长平未释⽂:昨服散差⽿然不過佳請⽰所宜如更增劇恐難為⼒⽿未能今遣猶有餘念⽿王曇⾸和南⾟卯三⽉廿九⽇書朗然無⾵塵可喜書此洛州弟王鐸為開吾⽼年翁道盟释⽂:碧⽔澄潭映远空紫云⾹驾御微风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川似镜中向浦回⾈萍已绿分林蔽殿槿初红古来徒奏横汾曲今⽇宸游圣藻雄坦园年家词丈戊⼦⼆⽉王铎释⽂:*花然旅意,客裔酌虚亭。
寇警离⼈歇,萧⾳⼊⾬灵。
杏桃春内冷,天地夜来青。
可耐酬明⽣,钟⼭有茯苓。
樊君相邀。
翔南⽼亲翁正。
王铎五⾔诗 释⽂:奉荣⽰,承⼰上讫,惟增庆悦,但多欣惬。
垂情问以所要,悚荷难任。
倘有⾚箭,时寄及三五两以扶衰,便是厚惠。
辱问,却送及碑本,兼虚逾涯,但深反侧。
⾏书轴纵158厘⽶、47厘⽶。
释⽂:乘橈殊不愠,⽬注有新闻。
同弄江⼼⽉,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联艇之作⾟卯⼆⽉初⼗王铎⾏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横50厘⽶绫本 1643年书⼴东省博物馆藏释⽂:正是怜才⽇如何独不容⾝将书⼀卷门对⾬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向海浓最怜⽆可妒约⼦种鳞松问点平彭⼦作铎书⾟卯⼆⽉奉⾃⽟贤宗侄吟坛释⽂:云之为体⽆⾃⼼,⽽能合电章,霑被天下,⾃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
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
嘘枯洒润,⽥⽂明,其望熙亯⾮棘欤。
庚⾠夏宵奉,王铎。
释⽂:“突兀岩峦⽓。
息深⽆动容。
⾃能同雪豦。
不欲受⼈封。
宇宙劳蛇蠋。
风雷夹烛龙。
虚堂安可閟。
苂怪奋⽯淙。
观史念冲壁。
上仰⽣画松。
” 款署:“荆岫⽼亲契教之⾟已⼋⽉作 王铎具草”,印:“王铎之印”、“娄络亭印”、收藏印“闵□收藏印”。
王铎临王筠帖⾏书轴 186.8X50.7厘⽶绫本上海博物馆藏王铎⾏书沙河镇作轴释⽂:每每遇烟扉江枫坠客⾐乡⾳随地改龙影⼊云微樵爨仓皇了菱歌隐约归吁嗟鵽翼向南飞壬午嘉兴作戊⼦寒⾷后⼀⽇书于琅华馆王铎落鸟宇得意字共三宇释⽂:予年⼗⼋岁过中条⾄河东书院忆登⾼远望尧封多葱郁之⽓今齿渐臻知⾮觏吾乡太峰眉宇带中条烟霞之意勉⽽书此岂⾮⾮之为欤⼰卯洪洞王铎王铎⾏书五律京中春⽇留苏州友⼈作⽴轴美国纽约杨思胜私⼈收藏王铎《临王献之敬祖、鄱阳轴》纵173cm 横50cm 其他不详释⽂:⾶⼈何處遇,往往在雲磯。
王铎行书要领精讲 pdf
王铎行书要领精讲 pdf王铎行书要领精讲(PDF)在书法艺术中,行书是一种独特而著名的书体。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形式,行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吸引了许多书法爱好者。
王铎行书要领是一本探讨行书技巧和美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本文将对王铎行书要领精讲的PDF版本进行概述和讨论。
第一部分:简介与背景王铎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行书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书体之一。
他精通于篆、隶、楷、行、草多种书体,并对行书有着深入研究。
在王铎行书要领精讲中,他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技巧,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行书艺术。
第二部分:行书的特点与风格行书以其流畅飘逸、奔放自如的特点而闻名。
王铎在精讲中详细介绍了行书的笔画结构、诸体相通的特点以及与其他书体的区别。
他通过对行书的基本构造和审美要求的深入探讨,帮助读者理解行书所蕴含的美学理念。
第三部分:笔法和技巧在行书的创作过程中,熟练的笔法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王铎在书中重点介绍了行书的基本笔画和基本横平竖直的写法。
他还分享了如何运用运笔转折、点画联络等技巧来表现行书的独特韵味。
通过练习这些技巧,读者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行书水平。
第四部分:案例剖析与实践指导王铎行书要领精讲的PDF版本中,还包括了许多行书案例。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详细剖析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行书的特点和技巧。
此外,王铎还提供了一些实践指导,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毛笔和纸张,并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创作心得。
结论通过一个完整而细致的介绍,王铎行书要领精讲的PDF版本为行书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书法爱好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和提升。
通过学习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行书艺术,掌握行书的技巧,以及培养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清朝书画家王铎生平简介
清朝书画家王铎生平简介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
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
入清后,他降清,清授予他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
王铎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臣,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
入清之后,王铎做了8年的官,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
乾隆帝时,朝廷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并将王铎列入《贰臣传》。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
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王铎因他在明亡之后降清,在气节上颇多可疵之处,故许多人对他的人品常有微词。
但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深受欢迎。
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別,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
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
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铎,清朝时期的一个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无论在当时还是如今,都是被大家视作珍宝的。
而且尽管他在仕途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是他依旧没有放下对书法的热爱,一直潜心练习,从未松懈。
这也就是王铎书法水平愈加高超的原因。
王铎的传世墨宝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别都是比较多的,像什么题词和法帖都是有一直流传下来的,比如《清史稿》和《拟山园帖》都是很有名气的在书法历史上。
王铎的行书《奉龚孝升书》
王铎的行书《奉龚孝升书》《奉龚孝升书卷》为王铎(字觉斯,明末清初书法家)书于清顺治八年(1651),纸本,行书。
凡35行,计112字,原作15*146厘米,现藏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
释义:2月,辛卯越过龚公孝的禁食之路,与北海和云生谈论诗歌,并佩戴了少陵卷轴。
恭恭说:“他的书中有几行。
”施严复用十个手指按压纸张,并用墨水调节空气。
我讨厌我的老毛病,努力工作了好几个晚上。
女孩按了按郑武问,没有让王琦出去。
当他的手臂受伤,双腿柔软时,他像豹子一样咆哮。
然后他跑到轿子上,太阳摇晃着,把扶桑染成了红色。
为了起诉龚公,他说:“我累了。
龚不同意吗?他不同意吗。
王铎带队,是冯小翁的总裁。
”一王铎(1592-1652年)河南孟津人,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以明朝礼部尚书之职于顺治二年(1645)五月降清后,在次年正月被授以礼部尚书管宏文院学士,充《明史》副总裁,顺治六年晋太子太保,顺治九年三月病逝河南孟津乡里,溢文安。
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清史列传>))时,王铎被定性为“贰臣”,入《清史列传》(乙编)。
站在不应以人废书的立场上讲,评价王铎的书法及他对清代以后书法的影响,我们应该以艺术的、科学的、客观的评价方法来认识王铎,给王铎的艺术一个公正、真实的评定。
王铎作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杰出贡献者,你可以写一本特别的书。
王铎出生于明清之际。
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进入紫禁城时,绝望的崇祯皇帝用剑杀死了他的王子,并在煤山上以自我缠绕的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
明朝也随着他的自传而灭亡。
1644年,财富之王朱有余继承南京王位,年名为红光。
次年3月,淮河防线没有防御,清军四处奔袭。
扬州沦陷后,清军很快逼近南京。
夫王带着妻妾离开芜湖,南明政权垮台。
王铎、钱谦一等文武官员出城投降。
在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下,明朝灭亡后,大量文人采取不合作的方式来表现对满清统治者的忠心。
他们要么傲慢、与世隔绝,要么发誓不再当官,要么自杀身亡。
王铎行书技法要诀
王铎行书技法要诀行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流畅的笔法和独特的气韵著称。
王铎作为明代行书大家,其行书技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介绍王铎行书技法的要诀,以供学习者参考。
首先,王铎行书注重笔画的流畅与变化。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有节奏感的连笔,将一笔一画自然流动地连接起来,使整个字体线条流畅而有力。
同时,他擅长运用折笔、提笔等技法,增加笔画的层次感和节奏变化,使字体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王铎行书注重点画的运用。
他善于运用点画表现字形的衬托关系和变化,通过点的大小、重叠、汇聚等手法,突出字形的主次关系,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点画既可以加强字形的边缘线条,使之更加饱满立体,也可以表现字形内部的纹理和结构,增加字体的层次感。
第三,王铎行书注重用笔的变化和力度的把握。
他善于运用浓淡相间的笔墨表现字形的韵律美和变化美。
在用笔的选择上,他灵活运用硬笔和软笔,使得字体线条有时刚健有力,有时婉转柔美。
在力度的把握上,他以强调部分和中心为主,将力度的呼应与错落有致的笔法相结合,使字体形态丰富多变,充满生命力。
最后,王铎行书注重用光的运用。
他善于运用淡墨、点刻等手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和光影的营造,营造出充满神韵的艺术效果。
光影的变化不仅使字体更加立体有层次,也为整个作品增添了一种神秘的美感。
综上所述,王铎行书技法的要诀主要包括笔画的流畅与变化、点画的运用、用笔的变化和力度的把握以及用光的运用。
这些要素使得王铎的行书作品独具特色,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资源。
对于学习者来说,通过学习王铎行书技法的要诀,可以提高自身的书法水平,追寻行书艺术的精髓。
历史上王铎是谁
历史上王铎是谁王铎是明清时期有名的书法家,尤其擅长楷书及行草书,后世有神笔之称。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王铎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王铎的简介明末清初贰臣、书画家。
字觉斯,一字觉之。
号十樵,号嵩樵,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
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
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的生平简介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贰臣、书画家。
字觉斯,一字觉之。
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
孟津(今河南)人。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推荐,入翰林院庶吉士。
崇祯十一年(1638年)春,进讲「中庸」「唯天下至圣」章,旁及时事,有「百骨如林」语;崇祯切责其敷衍支吾,不能发挥精义。
铎惶惧,俯伏案前待罪。
明年,任侍班。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十一岁的王铎曾一度避难于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二人交情笃厚,往来间以诗文书画相唱和。
袁枢之父兵部尚书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就是王铎亲笔撰文书写的。
1644年擢礼部尚书,未到任时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殉国于景山。
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历任东阁大学士、次辅。
顺治二年(1645年),豫亲王多铎克扬州,福王走芜湖,留王铎守江宁,铎同礼部尚书钱谦益等文武数百员出城迎豫亲王,奉表降,寻至京候用。
历任礼部尚书管宏文院学士,「明史」副总裁,殿试读卷官,「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加太子太保,少保,礼部尚书,铎先以二月间祭告西岳、江渎事竣,乞假归里,于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
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荫孙之凤中书舍人。
长子无党,初仕明为指挥同知;入本朝,官山西河东道。
王铎《琅华馆行书文卷》研究
王铎《琅华馆行书文卷》研究作者:王振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第01期摘要: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院的《琅华馆行书文卷》,款署“濦水渔人王铎”,墨迹,绫本。
其文字内容与王铎《琅华馆帖》中《绝粮帖》颇为相近,疑为《绝粮帖》的临抄本。
此《文卷》现已结集出版,恐鱼目混珠,贻误初学,现略作考订。
关键词:琅华馆行书文卷;绝粮帖;临仿《琅华馆行书文卷》又称《琅华馆卷》,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院,墨迹,绫本,纵25.3厘米,横144.2厘米,款署“濦水渔人王铎”,钤“王铎之印”“烟潭渔叟” 两枚白文印。
无收藏印。
无跋。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卷十七“清王铎”条目称为“行书琅华馆诗”。
其全文二十七行一百五十一字:琅华馆弟每绝粮,室人四诋,抎翄者墨墨,失执珪时一老腐儒耳。
有不奴隶视之者乎。
亲家犹不视土贫交,令苍头操豚蹄床头醖,为弟空盘中增此芗胹,为空腹兼味也。
陶彭泽谓一饱已有余,是足饱,逌然对孥润,朵颐大嚼而流歠,不几,烛灭髡醉,更过二参载。
弟即窘困,尚未饥死,不谓当阨之日,炎凉世能法此一时也,乃有推食分饔飱之资补。
灶烟燃死灰。
如亲家高义者乎。
濦水渔人王铎。
这是王铎写给其“亲家”的一封信函,可《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称为“行书琅华馆诗”。
另外,对其作过专门研究的主要有何应辉、丕休、韩宗祥,但是三人均疏漏甚大。
一、王铎亲家“张鼎延”非“张鼎廷”1994年《书法》第3期刊载了何应辉和丕休分别研究《琅华馆行书文卷》的文章。
何应辉在《王铎与他的》中说:“文中所叙正是四十八岁至五十三岁王铎及家人在漂泊流落中生活的窘困之状和亲家张鼎廷对他的接济之恩……五十四岁降清之后……在北京为官期间,‘忆旧’为张鼎廷写下这一卷子的。
”并且认为“首行‘琅华馆’三字,为姻亲张鼎廷琅华馆之藏所书[1]。
”何应辉认为:王铎亲家为“张鼎廷”;琅华馆为“张鼎廷”的斋馆号;《琅华馆行书文卷》为王铎真迹。
这三个结论皆与事实不符。
首先,王铎所谓的“亲家”名为“张鼎延”而非“张鼎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