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DI(国际直接投资)范文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国际直接投资(FDI)绪论

国际直接投资(FDI)绪论

第一章导论一、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的定义和本质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是指投资者到国外投资设厂,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有效的管理控制权、以此取得企业利润的跨国投资行为。

●强调“有效的控制权”●有效控制权的界定●强调“持久的利益”国际间接投资的定义和本质是指投资者购买债券、股票、存贷款、金融衍生品(期货等)等各种有价证券,以期获取一定收益的投资。

投资者对企业资产及其经营没有直接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其目的只是为了取得其资本收益或保值。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比较二、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生和发展产生的条件●物质条件:资本和市场●经济条件:国际分工(垂直分工、水平分工)国际直接投资发展历程二战前:投资主体和流向:发达国家、殖民地和经济落后国投资部门:原料和农产品等初级部门二战后:投资主体和流向:美国成为最大对外投资国,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投资主体: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达到高潮90年代中期投资主体:跨国公司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总量曾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到13930亿美元。

2001年出现逆转,2001年减少了40%,2002年又减少21% 2007年增长30%,再创纪录,达到1.8万多亿美元。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直接投资产生影响,2008年下降16%,2009年又下降37%,全年总投资额仅为1.1万亿美元。

201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达1.3万多亿美元,同比增长13.2%,但未达到2007年创下的最高水平。

三、FDI全球特征◆◆地区格局的“三极化”◆◆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2010年数据)◆◆服务业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

第五章外国直接投资FDI教学案例

第五章外国直接投资FDI教学案例
➢第二个不利影响是,当外国子公司从国外大量进口生产投 入品时,将造成东道国的国际收支往来项目中借方数额的增 加
对东道国的影响:不利
对国家主权的影响:很多国家政府害怕
伴随着 FDI的流入,本国的经济独立性会有 所丧失。它们担心,影响东道国经济的很 多重要决策将由并不真正关心东道国经济 发展的外国母公司来做,而东道国政府又 无法控制它们。
出口的局限性
出口策略的成功往往受到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的 制约。当把运输成本加到生产成本上去时,长距 离运输某些货物就无利可赚了,特别那些价值与 重量比很低且可以在任何地点生产的产品就是如 此(比如,水泥、软饮料等)
一国政府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可能导致外国公司 对该国出口的成本高于 FDI和许可的成本,用配 额方法限制进口也会有同样的结果。在这种情况 下, FDI和许可做法对外国公司来讲就更有吸引 力。
地点优势:指的是通过利用国外某一地点的资源禀赋或
有利条件所获得的优势以及公司认为值得与自己的独特条 件(比如公司的技术、管理和营销能力)结合在一起的优 势。
例子:自然资源(石油)、人力资源(在中国投资)、高 级要素资源(硅谷)
政治观念和外国直接投资
从历史上讲,政府对 FDI有两种基本态度, 一是敌视所有FDI的激进态度,另一个是自 由市场经济学所主张的不干涉态度。在这 两种极端态度之间是一种可称作实用的民 族主义的态度。
主张自由市场观点的国家基本上是一些发达和发展中国家 和地区(为什么?),包括美国、英国、智利、瑞士、新 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荷兰和丹麦,东欧很多国家也开 始拥护这种观点
但实际上没有哪一个国家采取的是纯粹意义上的自由市场观点 (就像没有哪一个国家采取的是纯粹意义上的激进观点一样) 。
实用的民族主义观点

国际直接投资(FDI)第一章

国际直接投资(FDI)第一章

国际直接投资(FDI)第⼀章国际直接投资(FDI)第⼀章第⼆章国际直接投资动机与效应⼀、西⽅主流理论五种关于发达国家FDI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产折衷理论、⽐较优势理论三种关于发展中国家FDI的理论投资发展阶段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规模技术理论FDI理论主要回答三个W投资动机,why投资流向, where投资决策, what垄断优势理论作者:海默,美国⿇省理⼯⼤学教授理论产⽣的背景基本观点1、垄断优势是推动企业进⾏FDI的决定因素,是企业从事FDI的前提条件。

2、垄断优势的形成3、垄断优势的表现4、评价历史地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先驱,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先河产品⽣命周期理论作者:弗农,美国哈佛⼤学教授基本观点:FDI的发⽣与产品⽣命周期有关创新阶段——产品在本国⽣产、本国销售成长阶段——产品本国⽣产,向发达国家出⼝(出⼝发⽣)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产品转移⾄低成本国家⽣产(FDI发⽣),产品返销本国内部化理论作者:巴克雷和卡森,英国经济学家基本观点1、提出了内部化市场的概念2、内部化的原因3、内部化的原则4、当内部化跨越了国界,FDI就发⽣了。

国际⽣产折衷理论作者:邓宁,英国经济学家基本观点1、归纳了三种优势(OIL):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2、认为三种优势的不同组合将决定企业国际经营活动的⽅式三种优势组合的结果⽐较优势理论作者:⼩岛清,⽇本以桥⼤学教授基本观点1、FDI与国际贸易应为互补关系,不是替代关系2、FDI的顺序:从本国⽐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但对东道国具有⽐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3、美国式的FDI是“逆贸易导向”,⽇本式的FDI是“顺贸易导向”投资发展阶段论作者:邓宁,英国经济学家基本观点1、三优势的发展状况与⼀国的经济发展⽔平有关;2、FDI流⼊与流出取决于⼀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三优势发展状况;3、提出了对外投资发展的四个阶段⼈均GDP (美元)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流出流⼊净流出量第⼀阶段400以下⽆⽆⽆⽆⽆0第⼆阶段400~2500少增强低低增加-第三阶段2500~4000增强下降低增加增加-第四阶段4000以上增强有增强增加下降+⼩规模技术理论作者:刘易斯,美国哈佛⼤学教授基本观点1、世界市场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仍有参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有较⼤的市场空间。

国际直接投资(FDI)分析-国际直接投资fdi相关内容

国际直接投资(FDI)分析-国际直接投资fdi相关内容

国际直接投资(FDI)分析作者:史一帆来源:《楚商》2016年第04期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张且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动,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国际直接投资并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

关键词:国际直接投资(FDI)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比较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含义国际投资按照是否拥有其投资的海外企业的经营权划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也被称为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即投资者对其所投资的企业享有经营管理权(一般情况下享有经营管理权的投资者持有被投资公司一定的股份,能在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就公司的管理策略和经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且一般为较长期的利益投资活动。

由此可见,国际直接投资不仅仅意味着资本从投资国流向东道国,同时也包括技术、人员等无形资产的转移。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一)利润驱动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充分地运用被投资企业所在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等,例如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选择投资劳动力价格低且劳动及资源充足的国家,这样就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二)市场驱动当国内市场同行业竞争压力大、同产品的社会需求已经趋向饱和,企业盈利空间变小,继续在国内发展已经无法取得较大的利润,此时对外直接投资就是企业冲破国内市场限制同时开发国外市场的有效方法。

通过国际直接投资,企业可以扩大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此外,对外直接投资还可以更加接近目标市场,从而降低海外销售的仓储费、运费等。

(三)政策驱动投资者对外投资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东道国的政策优惠,例如税收优惠等,当一个国家政策优惠具有吸引力、投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硬环境和金融服务等软环境)良好时就会吸引外国企业对其进行投资,对投资者而言,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政策优惠进行投资。

第四讲 国际直接投资(FDI)专题

第四讲 国际直接投资(FDI)专题

• 美国型海外直接投资:小岛清认为, 美国的对外直 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 业是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这些部门的大 量对外投资导致美国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增加,是一 种“逆贸易导向”的投资。 • 日本性海外直接投资: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除了 资源开发型之外,制造业的投资一般为在日本已经 丧失了比较优势的部门,这些投资在成本较低的东 道国仍然具有比较优势,日本则集中发展比较优势 更大的产业。因此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是互 补的,属于“顺贸易导向型”的投资。
• (1) 产品创新阶段
–弗农认为,在产品创新阶段,由于前期高研发投入和 高生产成本,产品生产也尚未标准化,消费群体主要 为高收入的美国消费者。 –在该阶段生产一般集中在美国国内,并部分出口满足 其他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
• (2)产品成熟阶段
–弗农认为,在这一阶段产品需求增加,产品逐渐标准 化,企业的技术垄断地位和寡占市场结构被削弱,价 格因素在竞争中的作用增强。由于产品基本定型,仿 制增加, 加上西欧国家市场扩大,劳动力成本低于美 国,以及关税和运输成本的不利影响,导致美国对西 欧国家直接投资,以就近占领当地市场并出口发展中 国家。
• 2、快速发展阶段:1992 —1997 • (1)我国外商投资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 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目标和方向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2)逐步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相结 合的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 (3)年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高居各发展中经济体之 首 • 1992 - 1997 年期间,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1967. 94 亿美元,占同期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的13. 16 % ,年均327. 99 亿美元,高居各发展中经济体之首; • (4)全球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仅次于香港的发展 中经济体 • 截至1997 年底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2259. 22 亿美元。我国成为全球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仅 次于香港的发展中经济体。

经济发展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合作策略

经济发展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合作策略

经济发展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合作策略随着全球经济的紧密融合和国际合作的日益加强,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发展中的FDI和国际合作策略,并分析其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一、FDI的定义和特点外商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国外投资与经营活动的过程,并掌握被投资方企业的管理权和控制权。

FDI具有以下特点:1. 跨国性质:FDI涉及跨越国界的投资和经营活动,使得资本、技术等资源在不同国家间流动和配置。

2. 长期性:相比于其他形式的投资,FDI通常具有较长的投资周期,以实现长期稳定的回报。

3. 控制性:投资者通过FDI可获得被投资方企业的管理权和控制权,从而参与企业决策和运营管理。

4. 多元化:FDI可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

5. 互补性:对于投资方和被投资方而言,FDI能够带来技术、市场和资金等方面的互补优势。

二、FDI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 促进经济增长:FDI对接近于生产边际收益的资本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出水平,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2. 创造就业机会:FDI引入了资金和技术,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3. 促进技术进步:FDI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了技术进步。

4. 拓展市场和出口导向:通过FDI,企业可进入新的市场,扩大产能和销售规模,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

5. 加强国际经济联系:FDI不仅在经济层面上加强了国际合作,还在技术、文化等方面促进了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互动,加强了国际关系。

三、国际合作策略的重要性在FDI的推动下,国际合作策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利益的关键。

国际合作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开放合作态势:各国应积极开展多边、双边和区域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资金流动自由化等,营造公平、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

FDI-国际直接投资

FDI-国际直接投资

The Pattern of FDI
It is common for firms in the same industry to
1. 2. have similar strategic behavior and undertak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round the same time direct their investment activities towards certain locations at certain stages in the product life cycle
The Pattern of FDI
1. Strategic Behavior Knickerbocker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and rivalry in oligopolistic industries (industries composed of a limited number of large firms)
80% 70% 50%
The Form of FDI
Most cross-border investment involve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ather than greenfield investments Acquisitions are attractive because
these countries also predominate in rankings of the world’s largest multinationals
The Direction of FDI
Figure 7.5: Cumulative FDI Outflows ($ billions), 1998 - 2008

[全球,特点,中国]全球FDI的特点及中国的对策

[全球,特点,中国]全球FDI的特点及中国的对策

全球FDI的特点及中国的对策(1)论文一、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特点近20年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呈高速增长态势。

然而,进入2001年以后,由于新经济泡沫在美国的破灭,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的衰退,并影响到西欧和日本,尤其是在“9·11”事件后,美国经济不仅复兴无望,反而雪上加霜,全球性经济衰退也进一步加剧,外国直接投资也由此出现了大幅下降的局面。

根据联合国2001年9月18日发表的《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预计全年投资将下跌到7600亿美元,跌幅近1/3. 在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出现的最大特点就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不仅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出的主角,也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角。

自外国直接投资产生伊始,发达国家和地区就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角。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在外国直接投资发展中地位一度有所提高,199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占全球的比重在达到了16.1%,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占全球的比重在1994年达到了39.9%.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一趋势却又急转直下,发达国家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统计数字表明,1995 - 2000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自3058亿美元增加到10463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由2034亿美元增加到10052亿美元,分别增加了242.2%和336.3%,都超过了同期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的速度。

结果,发达国家占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就明显提高了,其中,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由86.1%提高到了91.0%,对外直接投资流入由61.4%提高到了79.1%.相比之下,同期发展中国家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就明显下降了,其中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由13.8%下降到了8.6% (1998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曾下降为4.8%),对外直接投资流入由34.2%下降到了18.9% (1996年曾回升为38.4%)。

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非常活跃。

面对经济全球化说课稿

面对经济全球化说课稿

《面对经济全球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1、使用教材《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课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个框题。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是依据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前面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又是下个框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背景。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跨国公司。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的分析,提高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

◇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如市场调节的作用、劳动生产率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到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

◇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趋势的了解,确立对外开放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应对的态度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依据]:比较抽象,理论层面较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德育功能。

只有准确理解,我们才能全面地、辨证地看待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对的策略,从而更好的认识到,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要树立自尊、自强、自立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材处理◇坚持用教材为主,做到用教材与教教材相结合,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的取舍与调整。

◇坚持生活逻辑为主,做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思路。

二、学情分析亚里士多德说:“告诉我的会忘记,给我看的会记住,让我参与的会理解。

”所以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知识传递的促进者。

第八讲国际直接投资模板

第八讲国际直接投资模板

2.
3.
进口引致效应:由于东道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在当地投资 建厂,而导致其对生产该产品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设 备等进口需求的增加。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概况
1.
1979~1986年起步阶段:外商直接投资不 仅数量不多、规模较小、主要来自港澳台 地区和集中分布在四个经济特区,而且外 商的投资项目追求短期回报的特征十分明 显。
1.
进口替代效应由于投资国的跨国公司将某产品的生产基地 转移到东道国后,东道国当地企业通过技术扩散或模仿, 也开始生产该产品,从而减少该种产品的进口,替代进口。 出口创造效应: 由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办厂,促进东 道国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生产的扩大。跨国公司利用自己遍 布世界各地的销售网,将产品输送到国际市场,从而可以 带动东道国的产品出口,形成出口创造效应。
1987~1991年稳步发展阶段:外商投资额 有较大幅度增长,投资结构有较大改善, 投资的区域和行业也有所扩大。
2.
3. 1992~1996年持续快速发展阶段: 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突 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投资额大幅度增长,一些跨国公司开始 向中国投资,平均项目规模扩大,而且投资领域不断扩展, 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步伐也逐渐加快。利用外资总体格局出 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即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超过对外借款,成 为中国利用外资最主要的方式。自1993年以后,中国连续 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受资国的地位,
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涂侃 2010.12.1
本章要点
1. 2. 3.
什么是国际直接投资 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况 FDI对资本输出国及东道国的贸易效应
4.
5. 6.
FDI 对我国外贸发展的作用
什么是“走出去”战略 实施 “走出去” 战略的意义

外国直接投资(FDI)

外国直接投资(FDI)

8
自由市场观点 (The Free market View)
• 以Adam Smith和 David Ricardo为代表
• 国际化的生产按比较优势理论在各国间进行分 散
• MNE是将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在全球效率最高的 地点进行分散的一种途径
• 主张国家一般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但政府也 干预FDI,如美国不允许在古巴和伊朗FDI;禁 止外国人购买任何美国航空公司的 25%的股份 或在美国的电视广播网中控股
准FDI ,并给予鼓励,如减免税或补贴。
可编辑ppt
10
FDI对东道国的正面效应
(The benefits of FDI to host countries)
• 资源转移效应(Resource-transfer effects)

资本、技术和管理资源的转移。如Venezuela石油公司与
BP,SHELL ,EXXON等合资开发
( Home Country Government Policy Instruments)
• 鼓励措施
– 国外风险保险(foreign risk insurance)
– 资本支持(capital assistance) – 税收刺激 (tax incentives) – 政治压力 (Political pressure)
16
可编辑ppt
6
政治观念(Political ideology)和FDI
• 激进观点 (The Radical View) • 自由市场观点 (The Free Market View) • 实用的民族主义观点 (Pragmatic Nationalism)
可编辑ppt
7
激进观点 (The Radical View)

国际直接投资的论文

国际直接投资的论文

国际直接投资的论文篇1国际直接投资对产业国际化的影响一、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FDI)是指投资者(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取管理权的一种跨国投资活动。

其核心内容体现在:一是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二是投资方拥有足够的经营管理权。

与间接投资不同的是,国际直接投资对国外企业既有所有权(部分或全部),又有管理权。

另外,国际直接投资转移的是一揽子资源,而间接投资转移的是互相独立的单项资源。

国际直接投资最鲜明的实例,就是企业在国外建立拥有全部股权的子公司。

这些子公司可以是通过购买当地现有企业而建立的,也可以是新建起来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子公司都必须拥有全部股权。

国际直接投资可以采取缔结合资企业协议的形式。

在这类企业中,以外国为基地的企业可以拥有多数股权、对等股权或少数股权。

因此,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条件是外国投资者对公司拥有经营控制权。

二、产业国际化产业国际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国际化所带来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高度发展的产物。

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建立起庞大的一体化国际生产网络,充分利用不同国家在生产优势上的差别,把不同产品的生产以及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分布到不同的国家,使一个国家的生产与众多国家的生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生产经营的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

跨国公司内部分工国际化发展的结果,使得有些产业部门的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它们的生产遍布全球,不同的零部件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因而产品多国籍化,产品销售网也具有全球性。

这类产品具有多国籍化、产品销售网具有全球性的产业,可称之为国际化产业,而促使国际化产业生成的过程即产业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Indus鄄try)。

因此,产业国际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国际化的一种直接结果或成就,已实现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其产业内主要企业的生产经营已不再以一个或几个国家为基地,而是面向全球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国际化生产体系。

国际投资讲稿

国际投资讲稿

国际投资讲稿第一篇:国际投资讲稿租赁业以租赁渗透率为主要指标考核一国的租赁发展程度。

国际上目前有两种计算租赁渗透率的方法:1、设备租赁额占用一国(地区)设备投资总额的比例;2、租赁额占一国(地区)GDP的比例。

鲁布革电站,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黄草坝街道)雄武乡和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罗雄镇)中山乡交界处黄泥河下游的深山峡谷中。

具体位置,在兴义市雄武乡补作村,距兴义市市区约40公里,距罗平县城43公里。

鲁布革,布依语,意即山青水秀的地方。

鲁布革电站,1990年建成投产,装机容量60万千瓦。

业主为中国水电部鲁布革工程局,承包商为日本大成建设株式会社,监理为澳大利亚雪山公司,在工程过程中由于不利的自然条件造成排水设施的增加,还引起过纠纷。

鲁布革电站,是我国水电建设中第一个对外开放,引进外资、设备、技术和单项工程对外招标承包的水电工程,曾有8个国家的专家在这里参与建设。

这里有世界上第二大输电斜塔,全部实现计算机程控,厂房和十几个工作层面都藏在山腹中,使人如入迷宫。

鲁布革电站,由中心枢纽、引水工程、地下厂房系统和泄洪系统4部分组成。

电站大坝连接云贵两省,坝高103.8米,是国内第一个采用砂页岩风化料作防渗心墙的土石混合坝。

电站水库库容1.1亿立方米,有效库容0.74亿立方米。

对外承包工程根据《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对外承包工程是指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承包境外建设工程项目的活动。

新签合同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签订的合法有效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的金额。

对外承包工程根据《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对外承包工程是指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承包境外建设工程项目的活动。

完成营业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作量。

2004年7月7日,安徽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资产权益转让项目,这标志着有史以来国内通过国际招标而成功转让最大的TOT污水处理项目基本完成。

经过为期3个多月的谈判,世界第七大水务集团——德国柏林水务国际有限公司和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力拔头筹,以4.8亿元高价,赢得王小郢污水处理厂23年经营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知识点一、FDI(国际直接投资)是现代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FDI是指:在投资人以外的国家所经营的企业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发言权。

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

1、外国直接投资之利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增加国内投资和促进资本形成;2、吸纳劳动力就业;3、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TFP;4、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5、扩大我国的外贸规模,改善我国的外贸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6、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税收来源。

首先,大量FDI流入的最直接作用是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有效弥补了钱纳利等人提出的储蓄-外汇双缺口。

其次,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了我国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计算我国1990-1999年这10年中外商投资经济新增从业人员565万人,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第三,FDI提高了我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在总体上FDI确实提高了我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尽管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将谈到外资企业在保守先进技术方面对中方的损害),这主要是因为FDI是一揽子创造性投资,随着资金的转移,观念、研究与开发、技术、管理、营销、市场网络等也会随之移向受资方。

第四,从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2000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的72.75%,合同外资的73.72%集中在第二产业;截至2000年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数的72.99%,合同外资的60.87%集中在第二产业;从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而从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看,除1978-1983年期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有所上升外,其他年度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均呈逐年递减态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外资大量流入并投向第二、第三产业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

同时,与外国直接投资相伴而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及其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了国内利用外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也间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变。

第五,FDI企业的进出口比率远远高于国内其他企业,海关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1745.1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8.39%,其中进口比重为53.5%,出口比重为44.0%,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的扩大。

FDI企业优化我国贸易结构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使我国享受全球分工的好处、促进出口和提升进出口商品结构上。

1998年我国进出口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分别为83.59%和88.79%,而同期外资企业进出口工业制成品比重分别为90.70%和94.18%,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最后,外国直接投资企业还为我国提高了一笔可观的税收收入。

2、外国直接投资之弊由于外商来华投资主要是看好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最根本的动机,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具有消极影响,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大型跨国公司的涌进和对并购的逐步放开,这种消极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不得不让我们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越来越多的采取独资经营方式,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商也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控制企业的股权。

外商千方百计取得企业的控制权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随着国内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正在形成之中,外商在华独资经营的环境明显改善,外商不再依赖中方投资者与其合作以求适应传统计划经济的许多特点;另一方面为了保守其技术秘密以保持其竞争优势。

外商采取独资经营的更重要的企图在于控制我国产业和垄断市场。

据统计,1997年外商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服装及皮革毛皮羽绒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等行业已经占据了市场份额的30%以上。

其次,90年代以来,外商有投资建厂向更多的并购国有企业、国有品牌发展,而且开始从分散、随意性收购国有企业转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并购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者并购不同地区同一行业的骨干企业。

如本文第三部分所分析的如果外国直接投资不是以新设企业的形式出现而是以股权调期或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形式出现,那么这样的投资并不能增加东道国的生产能力。

第三,外商投资企业往往严密控制其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扩散,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并没有很好的实现。

多年以来,我国主动让出市场份额换来的往往是二流、三流的技术,虽然作为发展中国家考虑到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我国应考虑选择适用技术,但是如果我国在技术上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产业的技术总是处于落后地位,我国将无法和国外竞争,也将危及到我国的产业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最后,外国直接投资很多是将其母国已经淘汰的产品生产或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中国,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国际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传统区别哪里有能带来足够的利润的投资机会,资本就有向哪里流动的趋势,当这样的机会出现在海外时,国际投资的发生就顺理成章。

像国内投资分为直接和间接一样,国际直接投资也有这样的分法:把钱交给别人使用然后拿利息的间接投资,自己管理资本、自己控制项目运作以赚取利润的直接投资。

逐利的本性决定了资本扩张的必然。

在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主要手段是“商品输出”,但作为掠夺资源输出商品之辅助的对外投资也是新兴资产阶级热衷的活动。

它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时期东印度公司、哈德逊湾公司等为进行掠夺性贸易而在殖民地进行的各种投资活动。

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过剩资本”的大量出现使得国际投资(尤其是以借贷为主的间接投资活动)大张旗鼓地展开,并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带到文明世界的每个角落。

二战后,这种产业资本的跨国流动得到了更迅猛的发展,并表现出与传统的资本流动迥然不同的特点。

第一,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直接投资对国外企业控制权的要求。

直接投资既全部或部分的拥有国外企业,又直接或间接的经营国外企业。

而间接投资则很少涉及到这一问题。

第二,从资本移动的形式上看,直接投资不只是单纯货币形态的资本转移,而是货币资本、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经验资源在国际间的一揽子转移。

第三,直接投资具有实体性,它一般通过投资主体在国外创设独资、合资、合作等生产经营性企业得以实现;而间接投资则通过投资主体购买有价证券或发放贷款等方式进行,投资者按期收取股息、利息,或通过买卖有价证券赚取差价,其投资具有虚拟性。

第四,由于直接投资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投资回报与投资项目的生命周期、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通常周期较长,风险较大;而间接投资则更具流动性,风险也相对要小。

传统的资本流动理论对这种日益流行的海外直接投资也越来越没有解释力。

直接投资并不绝对的取决于东道国的利率水平,而且很多情况下东道国的利率并不高于母国利率。

海默是最早注意到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之不同的西方学者,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大型跨国企业之所以热衷于海外直接投资乃其拥有东道国企业无法比拟的垄断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他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垄断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

英国学者伯克雷和凯森从内部化的角度解释了这种直接投资行为,他们认为,海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为克服海外市场的不完全性(由于政府管制、信息缺失和不对称、垄断的市场结构等造成)而进行的内部化行为。

邓宁的折衷理论是有关FDI理论的集大成者,他认为FDI的进行取决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三方面因素。

二、跨国公司(一)跨国公司的定义与性质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超国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

70年代初,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跨国公司的各种准则和定义后,于 1974年作出决议,决定联合国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以下三要素:第一,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内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第二,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此等政策可能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第三,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以及分担责任。

(二)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

它的出现与资本输出密切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大大发展起来,这时才开始出现少数跨国公司。

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开始跨国性经营。

例如,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器公司、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爱迪生电器公司、英国的帝国化学公司等都先后在国外活动。

这些公司是现代跨国公司的先驱。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国公司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所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得到迅速发展。

美国跨国公司的数目、规模、国外生产和销售额均居世界之首。

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公布的《1993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对全球跨国公司的排名,前十名依次是英荷壳牌集团RoyaI Dutch Shell,美国的Ford、 GM、Exxon、 IBM,英国石油BritishPetroleum,瑞典及瑞士合资的Asea Brown Boveri,瑞士的Nestle,荷兰的飞利浦,美国的 Mobil。

前十名中美国占了五名。

这是按公司海外资产进行的排名。

若按销售额排列,美国依然居前列。

1987年按销售额排列的世界最大跨国公司的金字塔,在高踞塔尖的23家中,美国占了10家,平均每家年销售额高达250亿美元。

在紧接塔尖之下的52家中,美国占了21家,平均每家年销售额达100亿美元。

1987年600家世界最大跨国公司的销售总额高达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占42%,西欧占32%,日本占1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占2%。

从利润收益来看,1980—1987 年美国跨国公司的利润在平均水平以上,而日本跨国公司则在平均水平以下。

这可能与日本为了加强竞争,在这段时期内大量投资进行科研创新活动有关,而美国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的比重在这一时期都下降了。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1993年的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37000家跨国公司其海外附属公司总计达17万家。

37000家母公司中,90%是西方国家的,90%中又约有一半属于美国、日本、德国、荷兰、意大利五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