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期末单元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综合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综合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A)
A. 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B. 充满对解放战争的必胜信心 C. 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 D. 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
1234567
点拨:材 料 反 映 的 是 解 放 战 争 初 期 , 中 共 对 战 争 胜 利 的 信心,当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论断,主要是共产党领 导的军事力量受到了人民的支持,A正确。B、C、D 不符合题意。
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人民推 翻了国民史
国共关系的演变
关系
时间
原因
影响
1924—1927年 反帝反封建
合作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国民革命时期 的共同任务
国民党内反
1927—1937年
对立
动集团叛变
土地革命时期
革命
大革命失败,形成十年 对立局面,给日本侵华 以可乘之机
(2)材料一中“将敌人主力歼灭于长江以北地区”的战略 决战有哪些?结合示意图中国共两党不同阶段的战略 方针和政策对比,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5分)
答案: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战争的胜败不仅取决于正确 的战略战术,还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支持等。(答出任意 一点即可)
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
A. 《辽沈战役》 C. 《重庆谈判》
B. 《西安事变》 D. 《平津战役》
1234567
2. 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 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 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主席却作出“一 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主席
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
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这充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八单元解放战争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复习教案新人教版精编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八单元解放战争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复习教案新人教版精编
师:复习导入。
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复习范围。
自主
温故
【课标解读】
一、解放战争
目的
重庆谈判
结果
1、内战爆发
内容
政协会议
意义
2、人
民内容
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放意义



胜三大战役
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南京解放
二、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近代经济
1)填注表格,完成知识结构: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简表
生:同桌间互相讨论问题的答案并做题。
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明确问题要点。
(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
(2)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战败,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台湾与大陆再分离。
反思完善
本节课复习了解放战争、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生:互相提问,梳理知识点。
师:检查学生记忆情况。
师:利用表格展示课标要求,指导学生填注内容,巩固知识。
生:根据表格快速浏览课本,概括答案。师:根据表格提问重点,检查学生 Nhomakorabea握情况。
生:简单口述。
师:指导。
师:介绍做题要求,指导学生归纳。
生:根据要求逐条填注。
师:强调重点知识,包括涉及的影响、意义以及社会习俗的变化。
请回答:
(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走了条什么样的“救国”道路?哪个历史事件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与秦二爷创业活动最相似的一位“状元实业家”是谁?和他同样的著名企业家还有哪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综合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综合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时间:1947 年
法律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
人民解 放战争 的胜利
土地改革
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 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
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
取得抗日战争 的胜利,中华 民族由衰败走 向振兴
全面内战爆发, 给人民造成巨 大灾难,导致海 峡两岸至今分 离
专题一
专题二
【例1】 (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 前途和命运,下面两党关系演变中,实现再合作的原因是( )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A.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 B.共产党改编红军停止了内战 C.国民政府改组缓和了矛盾 D.东北军和八路军实现了联合 解析: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合作或者对抗,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国共两党的“再合作”是在日本大举侵略中国导致中国 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实现的。为了共同抗日,国共 双方摒弃前嫌,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战胜了日 本侵略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故选A项。 答案:A
解放了南京, 推翻了国民 党在大陆的 统治
专题一
专题二
【例2】 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招非 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 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48年10月”“锦州”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迅速占领锦州这一战略 要地,截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向关内的退路。这一战役对后期战斗 的胜利至关重要。故选A项。 答案:A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全套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全套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解析】根据“1945年8月”“ 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 兴”可知是重庆谈判。重庆谈判后,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 定”,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所以B符 合题意;A的“消除”太绝对,排除;C与“1945年”不符;重庆 谈判后,国共两党没有实现合作。 【答案】B
2.20世纪40年代中期,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 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 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 是(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国共合作宣言》的签署
B.改革土地制度
C.整编全国军队
D.召开国民大会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指抗日战争)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 甚有赖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摘自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电文
(1)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其真实目的。 目的:共商国家大计。真实目的: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 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 国共产党身上。
材料三 在战争开始的8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歼灭 敌人70多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不久,又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什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解放军为什么能够粉碎国民 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 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原因:正确的战略战术, 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5.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中国又处于内战的阴云之下。结合 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 如图

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期末单元复习课件

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期末单元复习课件

5.[2018•衡阳中考]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非常形象地比喻: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
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地拖住,
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是指( A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孟良崮战役
6.[2018•东营中考]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
C.重庆
D.延安
2.[2018•达州由中此考可]“排愿除所A、有C的、人D从三这个张选照项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 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 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
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如图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 B )
A.毛泽东“进京赶考”,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2)蒋介石阴谋发动
(4)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
内战
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比较西安谈判和重庆谈判
项目 事件
西安谈判
重庆谈判
中共代表
周恩来等
毛泽东、周恩来等
结果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 共抗日等条件
签署“双十协定”
落实情况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 定”,发动全面内战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共一大、全面内战爆发、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
... 各种不同的派别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这个国家。《新 青年》派从马克思主义中看到了希望,1921年夏,他们成立了中 国共产党,(后来)领袖是毛泽东(1893—1976)。他虽然遵循马克
思和列宁的学说,但主张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在1946年爆发的内战中,共产党得到了千百万农民的支持,

(新人教版)-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八单元解放战争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

(新人教版)-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八单元解放战争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

(新人教版)-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八单元解放战争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七八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以及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本单元内容涵盖了战争的原因、进程、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生动地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画卷。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和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对于近代以来的历史变迁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梳理历史脉络,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掌握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认识解放战争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

2.解放战争对教育文化事业的影响。

3.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分析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

3.资料: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的图片、文字和数据。

4.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复习课件(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复习课件(共20张PPT)

战役 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解放
(1)其他原因: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治上不得人心
国民党
战争
(2)自身原因:政治腐败、经济困难、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低下
迅速
(1)顺应了抗战以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是正义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
胜利
大力支持
共产党
的原
(2)以 毛泽东 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灵活的战略战术
考点知识回顾
(续表)
主题
国民 党发 动内 战( 新增

爆发 标志 过程
重点 进攻
具体内容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全面内 战爆发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 东解放区 的重点进攻

(3)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士气高涨
(1)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权,必须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民心,否则就会衰亡 启示
(2) 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典型例题】
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9月的3年中,烟台各县大批支前民工随军 支前,先后支援了鲁南战役、孟良商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 准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以上信息表明了上述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 因是( ) A、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B、国民党统治腐败 C、人民群众积极拥护和支持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景 行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政策
解放 时
区的
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土地
改革
(1)颁布 《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复习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复习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

内容
影响
孙中山提出“民生主
封建主 义”,又叫“平均地
义的长 权”,即核定全国地
资产阶
体现反封建的革
辛亥革 期禁锢 价,国家根据核定地
级革命
命思想,但实际
命时期 与帝国 价征收地租税,同时

上没有实现
主义的 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
压迫 ,实现土地国有,解
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提出者 时期 背景
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 代表大地
材料二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 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即重庆 ),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 至。
——1945 年 8月14日蒋介石致电毛泽东 材料三 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 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中共代表团的来临使整个山城重庆为 之沸腾,许多人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实行“地
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调 主减租减
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 息、农民
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 交租交息
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 ”的土地
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 政策
有利于抗战取得胜利
提出者
中国共 产党
时期
背景
内容
颁布《中国土 蒋介石发动内 地法大纲》, 战,中国人民 规定没收地主 解放 和国民党反动 土地,废除封 战争 派的矛盾成为 建剥削的土地 时期 中国社会的主 制度,实行耕 要矛盾,需要 者有其田,按 进行土地改革 照农村人口平
【答案】战役:辽沈战役。(2分) 原因: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 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的战役名称,回答“ 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2分) 【答案】战役:渡江战役。(1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复习课件2课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复习课件2课

2. 1945年,面对国民党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人民悲愤地说:“撵走一只狼,请来一只
虎。”这里的“狼”和“虎”分别指的是( A.日本侵略者和美帝国主义 B.美帝国主义和日本侵略者 C.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 D.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 )
3.“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
次电邀毛泽东,
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该填写(
(3)材料二中照片拍摄的地点是哪个城市?毛
泽东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重庆。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 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 阴谋。
(4)材料二中国共双方的谈判有什么成果?这 个成果是否产生了重大积极影响?
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 定”。没有,蒋介石很快撕毁协议, 发动了全面内战。
(5)从两次国共谈判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与共,历经风险,饱经艰辛,一次次在十分 危急的情况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材料描 述的史实是( A.中原突围 C.挺进中原 ) B.转战陕北 D.抗美援朝
11.“仗有很多种打法,有一种胜利,叫撤退; 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能体现这一观点( 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红军长征 )
C.参加中共一大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业
5.1945年毛泽东亲赴重庆,经过四十多天的 谈判,结果签订了( A.双十协定 B.双十一协定 )
C.何梅协定
D.国共合作宣言
6. 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
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
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诗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重大背景是什么?
西安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或中日民族矛盾激化,或日本 大规模侵华)。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全套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全套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前往重庆的目的是什 么。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 团结。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次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有 什么历史意义。 成果: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历史意义:为实现民主统 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4.“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国人民沉浸在民主和平的期待和 喜悦中,哪一历史事件突然打碎了人们的梦想( A ) A.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B.蒋介石攻打陕甘宁解放区 C.蒋介石攻打山东解放区 D.蒋介石进攻大别山
放战争中,反映了“有一种胜利叫撤退”的历史事件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D.华东野战军的孟良崮战役
()
【解析】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 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处 于绝对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 针,主动撤离延安。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转战陕北,指挥 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经过5个多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 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答案】B
【解析】根据“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可知,材料描述的是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 经过几个月的连续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 攻。 【答案】A
1.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 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 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其主要依据是( ) A.消除了内战重启的威胁 B.使人民看到了和平民主的希望 C.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 D.国共两党再次实现了合作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中期”和“这一结果固然还有 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 障”,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 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 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是在1924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 1936年,《国共合作宣言》的签署在1937年,都与20世纪40 年代中期不符。 【答案】C

(新人教版)-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八单元解放战争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

(新人教版)-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八单元解放战争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

(新人教版)-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七八单元解放战争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解放战争与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以及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安排了两个单元的内容。

第七单元主要讲述了解放战争的经过,包括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决战等阶段。

第八单元主要讲述了解放战争胜利后,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解放战争历程的详细描述,也有对经济社会生活和教育文化事业的深入剖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掌握我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脉络,以及教育文化事业的进步。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解放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以及解放战争胜利后经济社会生活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全面了解解放战争及其胜利意义,深入探讨我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解放战争的经过,掌握我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脉络,以及教育文化事业的进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放战争的经过,我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脉络,以及教育文化事业的进步。

2.难点:解放战争胜利后,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

2.问题驱动法: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复习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件(部编版)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复习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件(部编版)

中共方针
①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②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战略 防御 阶段
结果 中共方针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1947年3月—6月
解放区土地改革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 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 进大别山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A.解放东北全境
C
B.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C.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肆 核心素养提升
学习革命历史·感悟光辉历程 阅读大事年表,学习革命历史

1927年8月,周恩来、叶挺、朱德、贺龙、刘伯承等人领导革 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②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官
参战部队
结果
意义
战略 决战 阶段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1948年9月至 林彪、罗荣桓 11月
1948年11月 至1949年1月
刘伯承、陈毅、 邓小平、粟裕、
谭震林等
林彪、罗荣桓、
1948年11月

人教版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复习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复习课件(共16张PPT)
3.结果: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 协定”。
4.结局: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为中国实现民
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第23课 内战爆发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1.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 2.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 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重
要人力、物力保障。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序幕: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
攻的序幕。
2.打响辽沈
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知识拓展
4.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 原因有哪些?
应该。因为:(1)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2)谈判只是蒋介石
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是为了欺骗人民所使用的手 段。(3)中共为了尽可能地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 谋。
知识拓展
5.美国为什么要支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内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制定了称霸全球的战略,并把控制中国 列为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图利用亲美的蒋介石在中国建立一个 稳定、统一的反共政府,因此,全力扶蒋反共。而蒋介石在美国的支 持下,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积极准备内战。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颁布大纲: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大纲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 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历史意义: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材料对于“1946年爆发的内战”叙述简略,请你提供三 件事供其补充时使用。(每件事写出名称即可)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南京的解放。
(2)简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新道路的“新”是相 对什么而言的?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以城市为 中心武装暴动)。
1927年9月秋收起义,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是 材料二 中开国辟革革命命新新道道路路的历程 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 C.③
B.② D.④
观察地图可知,地图反映的是平津战役。平津战役中, 北平和平解放。①处是张家口,②处是新保安,③处 是北平,④处是天津。
8.[2018•嘉兴中考]某中学生的学习笔记有“转战陕北”
“挺进大别山”“渡江战役”等关键词。据此判断,她
学习的专题是( D )
A.国民革命
B.十年内战
(3)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2)蒋介石阴谋发动
(4)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
内战
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比较西判
中共代表
周恩来等
毛泽东、周恩来等
结果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 共抗日等条件
签署“双十协定”
落实情况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 定”,发动全面内战
12.[2017•淄博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提及哪几个重要历史事件?
(共产党和国民党)全两面个内政战治爆阵发营都组建了自己的军队,相互 进行了多年的战争……在1946年爆发的中内华战人中民,共共和产国党成得立到了千 百万农民的支持,战胜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3)请写出年代尺的方框内相应的历史事件,并简述毛泽东 在其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①秋收起义: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改向敌 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 开辟: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 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遵义会议: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在遵义会议上得到 了肯定,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得以确立, 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2018•衡阳中考]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非常形象地比喻: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
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地拖住,
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是指( A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孟良崮战役
6.[2018•东营中考]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
战胜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原
因。
1. 农民的支持; 2. 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作战方法,这是取得
胜利的关键; 3. 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 4.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以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
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面貌登上历史舞台。
由图中行进路线和主要战役可看 出是解放军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4.[2018•烟台中考]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9月的3年中,烟 台各县大批支前民工随军支前,先后支援了鲁南战役、孟 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以上信息表明了上述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C )
A.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B.国民党统治腐败 C.人民群众积极拥护和支持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列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
的是( B ) ①淮海战役 1948年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南京 1949年 ④挺进大别山
1947年3月 1947年夏
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7.[2018•镇江中考]观察下列战争态势图,在这场战役中被和 平解放的城市是( C )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
9.[2018•海南中考]战毛役泽、东平曾津打战趣役说。:“打了三个战役,白
了一根头发,值得!”下列不属于三大战役的是( D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0.[2018•河北中考]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
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
新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
期末单元复习课件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知识框架+重点题型)
人 民 解 放 战 争
人 民 解 放 战 争
比较西安谈判和重庆谈判
项目 事件
西安谈判
重庆谈判
背景
(1)日本占领东北,又将侵略
魔爪伸向华北,中日民族 (1)抗日战争胜利,
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人民渴望和平、
(2)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民主;
12.[2017•淄博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提及哪几个重要历史事件?
自从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影响日益强1大91,1年一辛个亥民革族命反对派开 始出现。多次起义失败后,国内的不满情绪终于在1911年凝聚成 了一场革命,皇帝不得不退位,中国成了共和国。
新文各化种运不动同的派别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改19造21这年个7月国中家共。一《大新 青年》派从马克思主义中看到了希望,1921年夏,他们成立了中 国共产党,(后来)领袖是毛泽东(1893—1976)。他虽然遵循马克 思和列宁的学说,但主张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C.重庆
D.延安
2.[2018•达州由中此考可]“排愿除所A、有C的、人D从三这个张选照项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 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 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
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如图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 B )
A.毛泽东“进京赶考”,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1)毛泽东在此时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重大历史背景是
什么? 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人民 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
材料一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登上具有“世界史库”之 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本期封面人物报道以《风流人物》 为标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毛泽东和他开辟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共一大、全面内战爆发、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
... 各种不同的派别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这个国家。《新 青年》派从马克思主义中看到了希望,1921年夏,他们成立了中 国共产党,(后来)领袖是毛泽东(1893—1976)。他虽然遵循马克
思和列宁的学说,但主张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在1946年爆发的内战中,共产党得到了千百万农民的支持,
B.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C.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D.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3.[2018•济宁改编]历史课上,老师出示了如图地图,据此 判断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是( A ) A.转战陕北、指挥若定
B.千里挺进、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
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
是( C )
A.人心的向背
B.军队的士气
C.决策者的作用
D.外部势力的介入
1949年1月,三大战役最后
11.[2017•衢州中一考场]阅淮读海材战役料胜,利回结答束问。题。
材料一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登上具有“世 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本期封面人 物报道以《风流人物》为标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毛 泽东和他开辟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启示
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的根本利益,任何党派、 团体和个人都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1.[2018•常德中考]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
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C )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
A.上海
B.南京
党进行和平谈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