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并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并了解白描手法。

3、赏析作者独特的情感,了解其熔叙事、写景、抒情与一炉的特色。

4、感受作者遗失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态度。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的写景特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我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课题安排】一课时【教学要点】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导学生把握“白描”这一描写手法;分析作品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一、导语:说到西湖,大家一定会信手拈来很多诗文,今天我要考考大家(抢答):春天的西湖?夏天的?晴天雨天的?(分别为《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再欣赏冬天的西湖。

二、朗读,整体感知自由诵读,找出难读的字,疏通文意。

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 砀(dàng) 铺毡(zhān)喃喃(nán) 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ǎng)饮师配乐朗读。

生模仿,自选对手,PK朗读。

生点评后在齐读。

三、景物欣赏1、既然是“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怎样的雪景?(找出文中语言并赏析)-- “雾凇……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

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营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绪。

2、(多媒体显示两幅图)哪一幅更像张岱看到的西湖雪景?(一个素雅,一个浓墨重彩)(从直观视觉上感觉白描)引出白描(多媒体显示《天净沙.秋思》的插图即白描释义)。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共105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共105页)

第二单元 写作 观点要明确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第三单元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第四单元 写作 学习缩写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第五单元 写作 论证要合理 第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
第 1 页 共 105 页
1 沁园春·雪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 以其博大恢弘、 奇恣纵肆的激情, 成为当代诗坛一曲
明确:动词:封、飘、舞、驰。
形容词:莽莽、滔滔。
副词:惟、顿、略、稍。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 具体可感, 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
第 4 页 共 105 页
(2) 背景链接
《我爱这土地》 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 1938 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 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2.生难字词
(1) 字音
嘶.哑.(s īy ǎ) 温柔.(r óu) 喉.咙.(h óu l óng)
汹.涌.(xi ōng y ǒng) (2) 词义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第 6 页 共 105 页
(1) 作者简介
艾青 (1910 — 1996) ,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 笔名莪加、 克阿等。 浙江金华人。 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 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 《大堰河——我的 保姆》。
江山 / 如此多娇,引 / 无数英雄 / 竞折腰。 惜 / 秦皇汉武,略输 / 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 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 / 射大雕。 俱往矣,数 / 风流人物,还看 / 今朝。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配套教案全汇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配套教案全汇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配套教案汇总1.沁园春雪教案教学目标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一、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二、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二.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1.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1.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二、师生问答1、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

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2、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3、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4、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

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第二课时一、师生问答: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

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

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深刻内涵和思想感情,正确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雪景的视频或展示一些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

2.授课过程:(1)背景介绍: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2)课文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熟悉诗歌内容。

然后重点讲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

(3)深入分析:通过小组讨论、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

(4)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作文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互动环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

5.布置作业:布置适当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诵读、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听写、翻译、赏析等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加强阅读和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靥逑至苏庑┨氐恪?nbsp;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参考笔记扫除语音障碍。

2.让两个学生大声朗读两段课文。

读完后,让其他同学指出错误的单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

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拔。

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第一课:汉字——历史的记忆
教学目标:
- 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了解汉字的演变规律,了解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 学生了解《说文解字》的作者、历史背景,并认识该书的重要性;
- 学生能正确识认并书写8个生僻字。

教学重点:
- 汉字的演变规律;
- 《说文解字》的作者、历史背景,以及该书的重要性;
- 8个生僻字的识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
- 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识写生僻字的意义。

教学方法:
- 教师介绍法;
- 合作研究法;
- 视觉教学法;
-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1. 教师以图像形式,介绍汉字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2. 教师讲解《说文解字》的作者、历史背景,并引导学生认识该书的重要性;
3. 学生合作研究,识别8个生僻字,并在小组内讨论其意义;
4. 整合讨论结果,教师解读生僻字的字意,并示范书写;
5. 学生跟读教师,练书写生僻字;
6. 学生在不看字帖的情况下,尝试写出所学生僻字。

总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汉字的发展历程、演变规律和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及《说文解字》的作者、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学生通过
合作学习,识别和讨论8个生僻字,并掌握其正确书写和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本质和文化价值。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和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教学重点教材中的重点课文和文学作品的解读与鉴赏。

语言知识的系统梳理和综合运用。

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 教学难点文学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学生个体差异导致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明确学习任务。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相关背景知识或情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 课文解读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详细解读课文,重点讲解文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理解和感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文学作品鉴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引导学生感受文学魅力。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或仿写,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四) 语言知识讲解与练习系统梳理语言知识点,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

通过例句、练习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五) 写作与口语训练布置写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日记、作文等。

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如演讲、辩论等。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人教版九上语文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九上语文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九上语文教学设计5篇语文教学方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篇一一、教材分析《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

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

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

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

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

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

录制两遍。

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

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学校:逍遥回中班级:九一班姓名:孙俊辉探究学习语文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期第一课时在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同学们也许已经写得一手漂亮的行楷字,已经有意识的自主的进行阅读和写作,掌握了学习的一些方法并主动自觉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在思想上日趋成熟,更加明白了学习的必要性和时间的紧迫性。

中三是初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同学们一定要潜心学习,奋发向上,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行程百里走完了九十里只能算完成了一半,因为事情越接近成功越困难,所谓黎明前最黑暗,成功前最渺茫。

为了顺利完成初中学业,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今天有必要探讨一下语文学习作用和学习语文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语文学习的作用:1.帮助我们积累字词2、拓展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3、培养良好的思想感情4、接受文学名著的熏陶5、激起我们丰富的想象力6、逐步掌握分析文章的能力学习语文需要注意的问题:1.广泛的阅读,要有选择性的阅读,例如,课外读一些优美的散文和小说,古典名著及文学名著《繁星·春水》《骆驼祥子》《格列夫游记》《鲁滨逊漂流记》2.以课本为依据包括七——九年级课本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字词并背诵部分优秀古代诗词,注意字词的积累。

3.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不懂就问,下去后组织好个人的复习,在此送给同学们四句话:a.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c.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d.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刘心武在《起点之美》中说:“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

”总之,语文课本所涉及的教材、它的作用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用”即它是一个载体,一个平台,一个过渡,目的是培养我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我们能灵活、自如、轻松愉快地掌握语文知识,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想。

课后反思:《沁园春·雪》本期第二、三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诗歌形象之美,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重点·难点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9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01课课文题目:《沁园春•雪》课堂类型: 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 9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02课课文题目:《雨说》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03课课文题目:《星星变奏曲》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04课课文题目:《外国诗两首》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课文题目:《敬业与乐业》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06课课文题目:《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0 7课课文题目:《傅雷家书两则》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0 8课课文题目:《致女儿的信》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第09课课文题目:《故乡》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课文题目:《孤独之旅》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第11课课文题目:《我的叔叔于勒》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第12课课文题目:《心声》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第13课课文题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14课课文题目:《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课堂类型: 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第15课课文题目:《短文两篇》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第16课课文题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17课课文题目:《智取生辰纲》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18课课文题目:《杨修之死》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19课课文题目:《范进中举》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20课课文题目:《香菱学诗》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第21课课文题目:《陈涉世家》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第22课课文题目:《唐雎不辱使命》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第23课课文题目:《隆中对》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课文题目:《出师表》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9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第25课课文题目:《词五首》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

语文教学方案人教版初三上册精选6篇

语文教学方案人教版初三上册精选6篇

语文教学方案人教版初三上册精选6篇语文教学方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故事。

2.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精彩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这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

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齐读)3.释题:追日(追赶太阳)让生质疑: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章。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波浪线把能解答三个问题的有关语句画下来。

2.交流画好的句子。

(顺便检查画的是否准确,读得是否准确、通顺。

随即指导读词“虞渊”“瀚海”“渭河”“颓然”)为什么追?——每天夜里,……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为什么?)怎么追?——于是夸父拿着手杖……夸父就追到了追到了没有?——第三节、第四节有关语句。

3.能不能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连起来回答这三个问题?(指导概括主要内容)三、品读第一段,感受夸父追日的强大精神之柱。

1.夸父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段,划出句子。

2.交流:课件出示:“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⑴指名读。

⑴引读:师:是呀,夸父对光明是那么的渴望,当夜幕降临,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阳,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新学案人教版优秀5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新学案人教版优秀5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新学案人教版优秀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5篇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新学案人教版,欢迎查阅与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创意说明:语文课须重视朗读,诗歌更应在朗读中领悟。

这个教案以读带讲,以讲带析。

学生朗读,教师指点,气氛越来越醇浓,使读者神思飞越,沉浸在神话般的意境之中。

朗读,还可以在读中驰骋想象,创造出美妙的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二、明确目标:诗歌,是诗也是歌。

诗歌的朗读,如同吟唱歌曲,尤须细心揣摩。

今天,我们要在训练读的基础上,学习这首诗。

三、诵读:一读,要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

(难字略)二读,要读准节奏,注意轻重、快慢。

三读,读出意象,即画面。

a.农家丰收图;b.霜晨归渔图;c.少女思恋图。

四读,注意诗歌所创设的氛围,读出感情。

a.松弛,闲静;b.宁静、悠远;c.清静、柔美。

全诗应读出清柔、舒缓的感觉。

五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见解,这种朗读是一种个性化朗读。

以“_____________用(写)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自己感受较深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品析。

以下可供参考:1.“栖息在农家”“游戏在渔船上”“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栖息”“游戏”“梦寐”三个词用得美:栖息:用拟人的手法,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游戏:虚实相生,在作者眼里,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闲适。

梦寐:少女朦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梦中回忆。

2.“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饱食:拟人手法,写丰收之景,下文“肥硕”亦写丰收之景。

3.“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既写丰收,又写景,一箭双雕。

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体现清远的境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免费下载(13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免费下载(13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免费下载(13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免费下载(13篇)语文教案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钻研教材的结晶。

那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免费下载,仅供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免费下载(篇1)一、教学目标(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

(3)能够理清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并进行概括。

(4)理解文章主旨。

(5)理解文章的创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浓重的悲剧感;研读重点片段。

(2)小组探究,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3)合作探究,对文章的写作目的形成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文明进步和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必要性,增强保护美好生活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1、城市发展图片;2、环境破坏图片。

谈话导入:2001-2013年之间,南美洲有1680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消失不见。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在一点点的吞噬地球上宝贵的绿色。

引入文章。

预习准备: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课堂交流:1、介绍自己查阅到的关于作者王鼎钧的资料。

2、梳理生字词。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2、师友互助教师提出合作要求:1、细读文章,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2、人们为什么要砍伐这棵树?你认为应该砍掉吗?学生朗读文章。

1、研读文章前半部分,理解这棵树带来的历史感,以及对人们的城市生活的改变。

2、理解后半部分文字。

说说自己的看法和依据。

3、对比探究教师提出探究要求:1、《三棵树》《那树》两篇文章的主旨是否相同?2、两文语言有何不同?(苏文抒情外露,情感深挚;王文含蓄委婉,语言富有诗意。

)学生回顾,比较,交流。

(参考:两文都涉及了城市建设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问题,苏文还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童年生活的追寻;王文还批判了人们的自私、冷漠。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

对于九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研究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内外文言文的能力。

掌握语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九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一自然之音、二砥砺思想、三游目骋怀、四青春年少、五理想念、六人物百态,第一单元是研究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第二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议论的中心;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能联系时代谈感受;第四单元是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第五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分析材料,把握论据,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第六单元是阅读古白话小说,把握情节和结构,揣摩小说的语言。

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加强了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

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个单元,在第五单元;综合性研究安排了二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单元。

活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第三,对学术现状的分析这学期,我在九年级班当语文老师。

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不容乐观。

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高,独立探究和合作能力也不好。

大多数学生过去都是善于接受的研究者。

所以九年级语文教学之路任重道远。

根据这学期的情况人教版(人教版)最新版是九年级语文(全卷)上册教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 诗两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诵读。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音响六、课时安排 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投影:艾青和《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1、沁园春雪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本文体裁词。

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

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四、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

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

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每一份教案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出师表》【教学目的】1、了解奏表的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陈述衷情,这是表文的一大特点,本篇情挚辞切,教学中要突出这点。

2、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3、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这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师范读课文并正音三、朗读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

朗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读毕酌情讲评。

然后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注释,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

四、讲解文章第1~5段1、齐读第1段。

读毕,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⑴疏通字句。

⑵提问一: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讲解: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1、沁园春雪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本文体裁词。

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

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四、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

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

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噗pū蜷 quán 簪zān 琅琅láng 发窘jiǒng 抽噎yē恍惚抢qiāng傀guī祲jìn缟găo 挠náo谕yù3.同学反复朗读,可按照每行为一组的顺序举行朗读比赛,以此激发学习读书的乐趣。

4.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5、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

第三部分(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四)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五)总结、扩展本课注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疏通了文意,使大家对《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有了整体的感知。

在战国时期有很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如毛遂、蔺相如、晏子等,课下可搜集一些。

(五)布置作业认真阅读,逐句翻译,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战。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

综论形势,无不纵横捭阖;指陈利害,无不锋芒毕露。

《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

教学过程一、分各色朗读课文。

二、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

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

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

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3、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4、本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5、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6、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7、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

”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8、文中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

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三、教师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四、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

23、隆中对教学设想《隆中对》是《诸葛亮传》的前一部分文字,题目是后加的。

虽是节选,但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洞察时势和远见卓识,表现他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制定建国方针,以统一天下。

文章第4段“隆中对策’’摆事实,讲道理,理由充足,结论明确,对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说理能力大有好处。

教学时应结合这一段进行必要的读写训练。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应结合课文,并联系过去学过的文言文讲正确,讲清楚。

学习本文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有远大抱负、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并从中受到教益,立志培养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前准备,布置预习要求1.准备一幅《三国形势图》,标明课文中提到的这些人当时所占据的地盘。

2.要求学生课前认真朗读课文,结合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体会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解题。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补充以下要点:1.陈寿,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仁晋任著作郎,平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

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

2.“对”,对策。

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

《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

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三、结合《三国形势图》,简介当时的政治形势1.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广大农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纷纷举行起义,规模最大的为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

2.各地豪强武装在镇压农民起义军过程中,占据地盘,互相混战,形成割据局面。

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孙坚和他的儿子孙策、孙权、吕布、张鲁、刘璋、马腾、曹操等。

以袁绍势力为最大,占有现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刘表占有现在湖北省荆州一带,孙坚占有长江下游的南部,张鲁占有现在陕南川北的汉中一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

3.曹操有雄才大略,又利用他的特殊地位(汉献帝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以几万兵力击败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到了公元206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势力最强的军阀。

4.刘备靠镇压黄巾起义,纠集了几千人马,但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等人,公元201年,到荆州依附刘表。

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三次到隆中(襄阳县城西二十里)访问诸葛亮(“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课文即记载了第三次会见时谈话的内容。

四、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课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

五、教师逐句领读课文,学生在跟读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和重音六、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重音和停顿七、布置作业朗读课文,对着注释,试着口译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本堂课引导学生边读边口译课文,要求采用直译法,忠实原意,字字落实;针对学生理解的不确切或有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并重点提示下列词、句,要求学生加深理解,注意积累,掌握规律。

一、介宾短语作补语,翻译时要移到谓语前。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

2.“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3.“曹操比〈于袁绍〉”——曹操和袁绍相比。

4.“信义著〈于四海〉——威信和正义在全国都很显著。

二、几个难句1.“跨州连郡者”——指控制几个州郡的地方军阀。

州、郡,均为当时的地方行政区域。

2.“将军岂愿见之乎?”“将军岂有意乎?”——两个“岂”字都不能译为“难道”,应译为“可”,表示一种委婉而期待的语气。

(一说“岂”,相当于“其”,表语气,亦通。

)三、学生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1.整理笔记,掌握并积累重点提示的词和句子。

2.熟读第3、4段。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初步理清全文思路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诸葛亮的为人。

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3、4、5段):写刘备三顾草庐,着重写诸葛亮的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第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和信赖。

三、精讲课文第三部分1.思考:“凡三往,乃见。

”五个字,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怎样的态度?刘备的话有哪几层意思?明确:五个宇表明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又表现了诸葛亮对进退出处大节十分慎重,必得贤明知遇的君主然后才肯出山的态度。

这一段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用了“刘玄德三顾草庐”,“对隆中三分决策”两个回目来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